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有陆皇帝登基称帝时候天降祥云,紫气弥漫,很是为陆皇帝和陆齐披上了一层‘天命光环’。
  这消息汇同陆皇帝年前北征大获全胜,尽复燕云十六州之失地,那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眼下那整个二楼的食客怕都听到了相面先生的话,无不是脸色大变,许多人都已经站起身来。方腊一眼看过去,就叫不知道多少人感觉到了一股杀气。他心头许也生恨,竟然被算计了。
  可是,还不待方腊多说一个字,那食客中不知道何人道了一声:“快跑!”而后就像崩断了所有人心中提着的那根弦儿一样,一窝哄的,整个二楼的食客都疯了一样从楼梯向下奔去。
  “国公!”王寅、庞万春叫道。
  方腊把手一摆,目光直死死看着眼前的相面先生,后者已经大剌剌的坐下,正端起酒盏。
  “事已至此,明国公何不坐下一叙呢?”能这么轻易地便坑着方腊,相面先生也没想到。这方腊辣么蠢,怎的就能掀起如此大祸?真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错不是这厮在江南掀起了滔天大风浪,致使朝廷钱粮受制,不得不舍了梁山泊而取江南。煌煌大宋何以短短数年之间就落得如此境地?
  “你是皇城司的人?”方腊可一点不错,脑子反应很快,迅速就判断出了来人身份。
  冷笑道:“都到了现下这地步了,你们不乖乖束手投降,乞求活命,竟还在这里煽风点火,莫不真的不怕死么?”
  相面先生将酒水一饮而尽,道:“小人曾经听闻,陆贼有言:男儿到死心如铁。此言大善也。”不到最后时候就不能放弃,大宋且还是有忠良之士的。
  “哈哈,你就能料定这等流言便能害得了我?”方腊笑道。这手段也太简单了不是?
  “明国公手握大军,必是陆贼眼中钉肉中刺。或许益都早就除掉国公之心,只是欠缺一借口?”而现在他们就给益都早来一个不是借口的借口。就好比那潜伏在人群里的皇城司同党一样,接下来皇城司的人,会用尽全力去推波助澜,兼之散播一些谣言。就算是陆谦能沉得住气,也要搅得方腊军不得安宁。
  “益都若是能就此下手,自然是我辈所乐见也。便是不动手,也会叫你等隔阂更深。”而皇城司所付出的只是一条人命而已。
  但就是前言所说,这一切都建立在陆皇帝注定要行的削藩之举上。
  说着,这相面先生又斟了一盏酒,端起一饮而尽。放下酒盏,对着方腊等人一笑,脸上闪过一抹青黑色,眨眼,一道黑血就从嘴角流淌下……


第713章 一下江南
  明国公在众目睽睽之下闹出了这般事来,那自然会被萧嘉穗以最快速度送达益都。但萧嘉穗本人并不觉得事情有多么严重。
  “国公何须担忧?这等微末伎俩,岂能瞒得过陛下的一双慧眼?”
  方腊也全然不放在心上,“头顶平天冠,过不几日爷爷还身穿衮龙袍呢。”便是那龙虎之姿,天日之表,他方圣公也尽数受用得。皇城司没摸透陆皇帝的盘算,就设计了眼前的一出戏,活该他们白费功夫。
  那人死了也白死。
  而益都城内呢?
  消息传来时,陆皇帝心中实是感谢皇城司的,有这些人把水儿搅得更浑才好。不然,他又怎么好去撬人墙角?
  只有水浑了,李助李懹叔侄与杨幺也好更便易的在王庆与钟相军中行事么。
  当然,他也从此事上看到了一些隐患。方腊、王庆、钟相与西北的田虎,且不论陆皇帝是如何看之,至少在世人的眼中,那便是大齐朝廷下的四大藩镇。且四国公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之利,在世人看来,乃是关系天下安危的一大隐患。
  ——因为方腊、王庆与钟相三藩的军力过于强大,他们在广南之地的实力已经远超过了齐军。
  但是这四藩之事短期内还不能解决啊。陆皇帝是要大封建的,可大封建却有一个前提是,前世中国的地盘半寸也不能分出去。
  中国是很大,但没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这点坚持他还是有的。
  所以,陆皇帝要灭大理,拿下后世的云贵二省。而这般做必然会引得西南各部族的反弹,对比灭亡大理来这才是更叫陆皇帝操心的事宜。
  本着人尽其力,物尽其用的原则,陆皇帝准备在平定、镇压大理的过程中,尤重的重用王庆与钟相二军。
  要击破并且彻底的弹压下西南部族力量的反噬,政治上的一些措施不需多言,军事上的手段则也势必不可少。那解珍解宝兄弟所属的兵马惯于山地作战,则始终都在扩张中,人数早超出了万人;杨再立所领的正白旗更是早编组满员,可谓是后来者居上,较之至今兵力还不见满员的正黄旗来。再有,就是早前被陆皇帝给忽悠的王庆、钟相二藩。
  因为先前陆皇帝的许诺,大理成了吊在王庆与钟相面前的一根胡萝卜。为了夺取大理的统治权,钟相与王庆也必会卖力厮杀。因为大理称王建制二百年,早前更是有南诏王国,可谓是久沐王化,较之其他蛮夷之地,自更被人看重。
  但没人知道陆皇帝根本就没打算言而有信,将大理分封给王庆和钟相的竞争得胜者。
  胡萝卜只是吊着两头驴的诱惑,却不是落进驴嘴里给它们吃的口粮。
  故而,四藩之事,还远没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因为陆皇帝心中早有定算,会在必要的时候,挑起钟相王庆两方人马的冲突,是较之二人在南越境内已爆发的矛盾更大更激烈的冲突,如此作为借口斥责二人,将他们向更南方赶去。
  这也是李氏叔侄与杨幺的最大作用处。
  三人的潜伏之期,还远未到结束时候,藩镇之力自然也远没到画上句号之时。在百姓们的眼中,四国公作为新朝隐患的日子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因为即便是那最早要去就藩海外的方腊,也兀的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做准备。
  或许是明年,或许是后年,但今年时候就发兵南洋的可能是没有的。那是几十万人乃至数百万人的大迁移啊。
  故而,陆皇帝决定带着方金芝向江南走一趟。
  方腊必然是最早时候封藩海外的,为的是做一个人所共见的例子,好叫陆谦手下的文武重臣们看到,也叫王庆、田虎与钟相三人树起信心,别觉得陆皇帝纯属是在忽悠他们。
  可这当中且还有时间差,在方腊正式下南洋‘就藩’之前,陆皇帝的‘大封建’计划且是要保密的。这种情况下,泰白楼事件传扬到江南后,已经叫彼处人心浮动也。
  原因很简单,方腊所部与江南有着太深太多的瓜葛了。那是藕断丝连,扯都扯不净的。现在方腊又捅了娄子,江南军民如何不担忧陆皇帝操刀子砍人?在皇权利益面前,别说是翁婿,就是父子兄弟,自相残杀者也比比皆是。皇城司是唯恐老百姓不懂其内的道理,散播谣言和没头帖子时,恨不得将这道理掰碎摁碎了好让百姓们懂得。
  但朝堂上许多人都反对陆皇帝南巡。
  古代出远门就是要担着风险,路上染了病疫就是大事。陆皇帝的儿子可还没有成人,他一身关系着天下安危大计。故而,在不少人的眼中,陆皇帝哪里都不去的最好。
  远的,想想那秦始皇;近的,想想那周世宗。
  谁敢说他们在征途与外出途中的衣食住行和医疗待遇不好?
  还是说柴荣的身子骨弱,或是年龄大?但陆皇帝不听啊。他有BUG,他怕啥?
  接下来,萧嘉穗的一道奏疏便送到了陆皇帝手中,却是萧嘉穗与三阮联名拜折,将广南军力失衡的问题详情陈述,发六百里加急直送益都,并将泰白楼事件的后续发展与影响另附折片奏报陆皇帝。
  奏折到时,陆皇帝正在宣德阁与些近臣计议南巡之事宜。
  是的,陆皇帝强制拍板下江南了。谁反对也不行。
  同时,江南巡抚陈文昭与安保局都有密奏传到,说是泰白楼事件传到江南之后,民心不稳。
  可算是为陆皇帝提供了依据了。
  如是,陆皇帝决定亲自到江南看一看,这是正确的。安定人心是其一,再一就是要去巡视河工。
  那长江南北,南面且不去说,北面则是水道纵横,但因为无有黄河夺淮入海一事,如今时候还是一派安宁祥和。不能说无有水患之害,可比之正史上宋金交际时候的江淮水患来,比起更远明清时期的苏北水患来,可谓是近乎没有。
  正史上,南宋东京留守杜充掘开黄河大堤,拉开了六七百多年的黄河夺淮史。黄河挟带大量泥沙倾泻在苏北平原上,让黄淮合流以后的淮河下游河道逐渐被抬升,淮河入海通道不畅导致淮水倒灌,如是富饶的淮南之地常年泛滥成灾。淮河下游两岸的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并逐渐汇聚成为了后世的洪泽湖。伴随洪泽湖的出现、扩大和泛滥,淮河下游的很多古代城镇遭到灭顶之灾,汉代始建的临淮郡城、富陵县城,唐代兴起的泗州城,还有繁华千年的洪泽古镇等都沉入湖中,黄、淮、运河交汇处的甘罗城、淮阴故城、清河县城等也因洪涛而被废弃。
  但是现在,黄河不可能再夺淮入海,这对于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
  要知道,正史上的中原败落,除了政治与军事原因外,可是有那黄河夺淮入海的一大突出贡献的。因为黄河改道,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这些平原地区的大小河流,全都遭到黄河洪水的袭扰和破坏,造成排水不畅,水无出路。其中以淮河变化最大。
  再到元明清三朝在水利上的付出,别的不说,那蒙元之所以灭亡,谁又敢说没有“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功劳?
  后世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句话,却不明白这句话的出世背景便是蒙元召集数十万劳工,修护黄河大堤。
  这皇帝一声令下,各级官吏们是异常兴奋了、首先,皇帝拨给的修河工钱是可以克扣的,民工的口粮是可以克扣的,横竖他们不吃不喝也不关己事儿。这就是一大笔收入,工程的费用也是可以克扣的,横竖黄河泛滥也淹不死自己这些当官的。
  于是,老把戏就出场了,当民工们从河道下挖出了一个一只眼睛石人,背部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时候,劳工们人心思动。
  这石像显然是假的,手段也是低劣的,比之把写着“陈胜王”的丹书,置入鱼腹的手段来,也不见的高明。但手段不管老旧,管用就好。
  如是,来开反元序幕的大起义就登台亮相了。
  这是蒙元在河防河工上所付出的惨重代价。而朱明呢?据后世统计,明代黄河决口301次,漫溢138次,迁徙15次,死伤受难者多以千万计。
  满清,康雍乾三朝年均河工耗费支出约400万两,占到了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10%之多,而嘉道年间支出更是高达800万两。
  可以说,杜充那贼厮,真的被千刀万剐也不解恨。
  先前的战争对于淮南、江南的水利设施损坏皆不大,但多少也有影响。如今淮南行省来报,所遭破坏者皆已经修缮稳妥,就是那向北的运河和向西北开封去的汴河渠道,都被浚通、修缮。陆皇帝自然要去亲眼看一看。且最重要的是沪港。
  彼处自然还是一大工地,但去岁一年投入了过五百万贯的大工地,那也是有资格牵动陆皇帝的心的。
  尤其是吴淞港已经修缮一新。
  最后还有一点,便就是增强新朝在江南之地的影响力。他会在这场的南巡中宣布定金陵为南都,同时在南京大校江南、江西、淮南等诸行省水陆军。
  这时候看了萧嘉穗递来的奏折,陆皇帝突然失声大笑道:“既然岭南有这般要求,那便拨调海蛟船五艘,南下调配南洋水师。”
  所谓的南洋水师便是指三阮所部外海舟师,与李俊统带的北洋水师并为大齐外海舟师之主力。而海蛟船便是配炮的两千料福船。后者已经成为现下齐军外海舟师的主力战舰。虽然比之正史上的西式帆船有着很多不足,但对于现下的齐军外海舟师来,这却是最合适最经济的一种主力舰。
  首先,它制造技术成熟。小则三五百料,大则五千料,皆已成惯例。
  第二,对比此刻的天方三角帆船和地中海排桨帆船的性能来,如今的福船已足可占优。
  高大如楼,其底尖,其上阔,其首昂而口。因此,船上军兵可居高而临下,而敌又难于仰攻。矢石火炮皆可俯瞰而发。敌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
  虽然也有一些不便,比如能行于顺风顺潮回翔,但非人力可驱使,全仗风势,无风不可使之。又吃水较深,不便亦不能逼岸而泊,须假哨船接渡而后可。
  可对于外海舟师而言,这些缺点的负面效应则被压缩到了最小,横竖看都是海战之利器也。
  且来自后世的陆皇帝还知道,福船的稳度消失角很大,为沙船的两倍,表示其能承受极大的横倾角,在海上有良好的运动性,遇上大风浪也不会轻易翻覆,适合远洋航海。从稳度安全域的表现来看,福船的稳度安全性佳,遇到大浪时,福船式的船有较大机会存活。
  这般陆皇帝根本拒绝不了这种船型。至少现下,在新式战船还未发明创造出来的情况下,福船就是他的第一选择。
  是最适合远洋贸易和开拓的船型,是最适合作为炮舰的船型。
  而海蛟船与其上的海龙船,其下的海鲨船,这就是现下陆皇帝的外海水师炮船的三等规格。
  海鲨船不说,海蛟船就是配有十门正规火炮,外加八到十二门虎蹲炮的炮船。
  以现下的海战模式看,五艘如此火力的海蛟船,那是绝强的一股力量了。
  陆皇帝看了看众大臣:“说到大炮,那可真是抢手货。水陆军都在争抢。从长远来看,日后军中所需只会越来越多。”
  “无论是西南,还是辽东塞北,都有大用,派的上大用场。”所以啊,这造炮地日后是要扩大的。
  “但朕听说,现下梁山泊上的制造局都要停造了,却是材料有缺,这可不成!薛永,你且记着这事,叫兵部汇同工部,多多留心,勘探良矿。朕要亲自验看的!”
  之所以材料有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国好铁质确实有缺,现在主要来源是西北的横山;二是因为火枪制造多有进展,一部分精铁被制造局留给了火枪;三是因为刀枪制造处也要走了一些精铁,造成了一时间的供应有短缺;四是因为制造局造炮只用精铁,还没有点亮“青铜炮”。当然,还有那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兵部或是陆皇帝从来就没有催促过制造局。
  薛永忙欠身答应一声“是”,又笑道:“陛下放心。海上舟师的炮舰所用,臣瞧着足够供应。”那炮舰所需海船和炮手的培养,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配齐的。二者间是两条不相干的平行线,稍微盯紧一些,定能供给的上的。
  “现下造的炮,以臣之见,不妨用到长江舟师身上。”
  宗泽就坐在薛永的身旁,他却不赞同继续增强南洋的,就像不赞同陆皇帝南巡一样。只是还没说话,陆皇帝便先开了口,叫他反倒不好再进谏。这些小事上没必要较真不是?
  因笑道:“长江舟师并无内外之急,以臣之见,库存之火炮便足以应付。同样水师炮舰未齐整,亦不急需舰炮供给。不若叫制造局专造虎蹲小炮……”也正好叫驻守北方的军兵使用。
  这种操纵简单,制造也简单的小炮,可是深受广大步军喜爱。无论是列阵以战,还是据城而守,虎蹲炮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第714章 伴君南下,好处极多
  陆皇帝要南巡,但北方却也在用兵之中。他必然是要将北方事安排妥当的。
  首先,将辽西京道之地皆被并入了河东行省,杨志麾下的十余万大军,除其本部外,余下的也都纷纷回归本处。
  右军都督府所属正军留守大同府,他相信杨志靠着手中的数万正军,能轻松击败辽军的反扑的。
  北线的主要问题实是在燕京,燕京留守的位置上坐的乃是武功不显的宋江,当初陆皇帝的这一决定叫许多人都觉得不合适。
  须知道,今后时候燕京府便是大齐征讨女真的第一线。兵事为重,更会时有交锋。在陆齐朝中不少重臣都认为宋三郎才不配位。
  早在择选燕京留守时候,闻焕章便几次推荐张叔夜好胜此任,陆皇帝当时没下决断,闻焕章就连番举荐,让陆谦只能一笑说道:“看来你是决心要举荐张嵇仲了。张叔夜的确是一人才,但朕却觉得宋公明更是好些。他先战淮南,后历任冀北,文治武功皆很有章法!”
  那时,陆谦身边还有赵明诚。这人与宋江无有冤仇,却也觉得宋江无能担当此重任。
  他推荐的是郭永!
  就说道:“陛下,淮南鏖战,功勋皆在晁招讨,更有萧嘉穗出谋划策,朱仝、赵立、张仲熊、张俊等将拼死效力,奋勇厮杀,如此才有淮南之功。彼时宋公明早北调沧州,其兵下淮南之际,正值淮南空虚,方乘虚而入,立下了些功勋。不然,一陈遘便可阻挡其兵锋也。”所以啊,在赵明诚的眼中,黑三郎打仗是不行的,倒是郭永,早前经营淮南,与杨志配合默契,能文能武,资历又深,甚为合适。
  但都给陆皇帝给否决了。他看重宋江与晁盖,可不只是嘴边说的一句话。
  在他眼中,这二人都是很可堪一用的领导行人才。就说黑三郎,站在穿越者的高度来看,这厮没几人对他有好印象。但黑三郎能领导着一群“英雄好汉”,冲州撞府,杀富济贫,细细分析,却必须要承认其江湖义气背后超乎寻常的驭人本领的。
  无论是利用绿林好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江湖义气心理,聚拢了大批直接或间接受过他的恩惠而死心塌地地追随其的党徒;还是通过武力来征服,通过招安来安抚那些军方的降将;那都是叫人能有所得,或是叫人有所希望的。这可是一大能耐!
  陆皇帝也是画饼的好手,却觉得自己在这点上也要对宋公明甘拜下风。要知道,后者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就能用一个‘来日受招安’,一个大家基本能接受的策略,维系人心。
  这可不只要有一副领着弟兄们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好心肠”,更要有一双明亮的招子。目光尤其的犀利!
  而除外他还有一更难得的本事——知人善任。
  看看那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三郎在工作上能人尽其能,科学分工,相互搭配,这一点在陆皇帝眼中十分的难能可贵。
  他一是能充分发挥各人的能力所长。智谋高深的,专门谋划;善于马战的,带领骑兵,善于步战的,率领步军,善于水战的,率领水军。善于侦查和收集情报的,专门刺探情报;善于文秘、医疗、制作、娱乐、内勤的,专门负责所掌事务;二在分工的同时,又注重合作,尤其是马步水三军在作战中协调行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了各军种在战争中的优势,使各军将领在战争中都能建立功勋,满足心愿。而文秘、医疗、制作、娱乐、内勤等人员因为全军提供了充分的服务,保证了军事行动的有力进行,同样获得了大家的认同。所以在梁山没有一枝独秀,功盖诸人之人,卢俊义、关胜、林冲这样的能人,也盖不过他文武皆平庸的黑三郎的风头,最终有的只是越发红火的梁山泊,只有名头越大的公明哥哥。
  事实上,陆皇帝并没有失策。宋江果然目光犀利,善于团结大多数人。安保司来密报,后者在短短俩三月时间里,就在燕京兵马中刻下了自己的印记,而非单纯的与燕京守备军诸将关系热络。甚至在当地大族和普通百姓当中,也得有仁义之名。
  燕京留守司下属有一正两副三名兵马总管,燕京府又有正副两位兵马使。分别是花荣、呼延灼、史文恭和张觉、耶律马五。
  五人中,小李广与宋江交情深远,呼延灼、史文恭更是在冀北多日,与之熟悉的很。剩下的张觉与耶律马五也是乖觉之辈,宋江与这五人混熟是半点不成问题的。但是要在军中留下个好名声,那就非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了。
  就是那故意的去与军兵亲近,那也首先要放下身板的去显露自己的平易近人和亲和。
  而现在宋江不但在军中颇得人心,在燕京府本处的汉人世家、乃至百姓中都颇有仁义之名。这就是宋公明本身的手段手腕了。
  他固然只是协理政务,然马植在陆齐多年,岂会不知道宋三郎的根脚?兼之他又是宋江的老下属。
  那宋公明若真的要插手燕京府的政务,定会如意的。但人家就是不去插手,只是在燕京府赈济灾民时候露了几次面,而后组织军兵清扫积雪和在雪后修补受损的房屋。这一招就已赚到了不少人心。
  同时他又对从军入伍的燕京本地大族世家子弟,在规则范围之内行了些方便,这便又结好了燕京府本地的大族世家。
  总统的看,宋公明的这些手段很没新颖,可新不新不要紧,管用就好。更不要说,人宋公明手段施展的若行云流水,没有半点的生硬故作。这种本事,还真非一般人所能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