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大表哥-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荐他的事,所以才特意前来祭拜,但现在看他的样子,似乎并不知道这件事。
  “我的确不知道,王相去世后相位空悬,朝堂上虽然在讨论这件事,但太后一直没有做出决定,我也更不知道王相在去世前曾经推荐过我。”王曾这时神色诚恳的解释道,这时再提到王钦若时,他脸上也多了几分复杂的神色。
  李璋这时也终于确信王曾的确不知道这件事,看来刘娥并没有公布这个消息,这让李璋也感到有些奇怪,按理说相位一般也不会空缺太久,而且王曾的资历、威望都足够了,再加上又有王钦若的推荐,这件事应该早点定下来才对啊,难道刘娥是在犹豫着什么?
  “等下!我明白了!”就在这时,忽然只见王曾猛的一拍脑门,脸上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大声道,“原来如此,他临死前都要摆我一道,好一个王钦若啊!”
  “王相你明白什么了,为何这么说?”李璋看到王曾的样子却是一头雾水的问道。
  “哈哈哈~这种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李都尉你能想明白最好,想不明白也没关系,以后你自然就会知道!”王曾虽然嘴上说被王钦若算计,但脸上却是一副高兴的表情,而且在说完后直接向李璋一拱手,转身就进到了王钦若的府中,留下一脸莫名其妙的李璋呆立在那里。
  “难道做宰相的人就不会好好说话?”看着王曾离去的背影,李璋也不由得有些郁闷的道,说完也转身准备上马车。
  不过就在李璋刚登上马车,忽然只感觉脑子中灵光一闪,当即也忽然明白过来,这让他猛的一拍脑门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真是好算计啊!”
  王钦若之前曾经评价过王曾,说王曾智谋不如丁谓,稳重不如王旦,才智也比不上王钦若自己,但王曾却有一个三人都比不上的优点,那就是有底线、有原则,遇到不公之事也绝不妥协,可以说他和鲁宗道一样,都是朝堂上的硬骨头。
  而只要王曾这样的做了宰相,那么日后刘娥就算不愿意交出皇权,也不敢做的太过分,这才是王钦若的真正用意,毕竟他虽然是刘娥的心腹,但同样也是大宋的臣子,这个江山姓赵不姓刘,当然他也可能是不想让刘娥走上错路,毕竟历史上也只出过一个武则天。
  “大娘娘应该知道这一点,所以才迟迟不肯公布由王曾接替相位的消息,不过除了王曾外,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人选了,总不能把丁谓再调回来吧?”李璋这时再次自语道,丁谓现在还在海南岛钓鱼呢,不过丁谓这个人野心可比王钦若大多了,刘娥肯定不会放心调他回来。
  刘娥亲自主持王钦若的葬礼,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毕竟刘娥也根本没有这个时间,王钦若是新喻人,也就是后世的江西新余,按照他的遗嘱,他死后要把遗体运送到老家安葬,所以等到京城这边虽然举行了葬礼,但并没有安葬,而是选了个日子,由他的子孙运送棺椁出京,刘娥因为身份的原因无法前去送行,于是就拉了李璋这个壮丁,作为刘娥的亲戚,他自然也是最适合代表刘娥的人。
  李璋本来就准备为王钦若送行,只是在送走了王家送葬的队伍后,他需要回皇宫向刘娥禀报一下,只是当他来到垂拱殿时,却发现刘娥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批阅奏折,而是坐在那里入神,好像在沉思着什么事情。
  “大娘娘,王相的棺椁已经出京了!”李璋上前轻声提醒道。
  听到李璋的声音,刘娥这才从沉思中醒来,只见她这时神色黯然的点了点头,随后忽然开口道:“璋儿,你可知我为何对王卿如此恩宠吗?”
  “这个……臣不知!”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禁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苦笑一声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其实他早就想问刘娥这个问题了,毕竟她对王钦若的恩宠实在太过了,否则坊间也不会传出那种流言。
  “哀家知道,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许多人都对哀家对王卿的赏赐大感不解,甚至还有人胡乱猜测,可是他们却并不知道,哀家对王卿之所以如此恩宠,无非也就是两个字。”刘娥这时轻声开口道。
  “两个字?”李璋听到这里也露出讶然的神色看向刘娥,只是他实在想不出来是哪两个字?
  “尊恭!”刘娥这时忽然长叹一声这才吐出这两个字道,这两个字虽然简单,但对刘娥来说却十分的重要。
  “尊恭?”李璋听到这里却是感到一头雾水,尊恭这两个字拆开来,无非是尊敬和恭顺,可刘娥是太后,朝堂上的大臣不都是对她的旨意毕恭毕敬吗?为何只有王钦若才能得到刘娥的如此看重?


第二百九十一章 原因
  看到李璋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刘娥这时也不禁一笑道:“你不明白也很正常,因为在满朝文武之中,能做到尊恭这两个字的也只有王钦若和你了,你是哀家的晚辈,又是我看着长大的,对我尊敬又恭顺也很正常,但是你再看看那帮文武百官们,虽然表面上不敢违抗哀家的旨意,但他们心中又有哪个是真正看得起哀家的?”
  刘娥说到最后一句时,也不禁激动的加重了语气,而李璋听到这里也总算明白过来,朝堂上的大臣表面上对刘娥的确是十分恭敬,但说句实话,这帮大臣又有几个能真的看得起出身极低,而且又是个女子的刘娥?再加上赵祯年幼,所以当初刘娥垂帘听政时,可没少受这帮大臣的气。
  当然后来刘娥手段频出,连权倾一时的丁谓都被她贬到了海南,一时间让朝堂为之一新,剩下的大臣也不敢再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但他们对刘娥依然有些看不起,特别是他们知道刘娥年纪大了,迟早都要还政于赵祯,所以他们也都在耐心的等着刘娥与赵祯的决裂,等着刘娥倒下的那天,而晏殊就是其中的代表。
  但是在这些大臣之中,却有一人是真心的尊敬刘娥,对刘娥的旨意也会不折不扣的尽力去完成,而这个人就是王钦若,这也是刘娥力排众议,再次启用王钦若为相的主要原因,而在最初的几年里,王钦若也成为了刘娥在朝堂上最大的支持者,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刘娥才能一步步的稳固了手中的权力,不至于让大宋发生太大的动荡。
  可惜王钦若的年纪大了,他比刘娥还要大六岁,再加上这几年繁重的政务压在他身上,更让他的身体时好时坏,今年也彻底的离开了朝堂,而刘娥也失去了一个最得力的助手,这也是刘娥为何会那么悲痛的原因,而对王钦若的赏赐,也是这些年他对刘娥的支持换来的。
  “大娘娘也不必太过生气,大臣有自己的心思也很正常,只要不影响到政务,就随他们去吧,毕竟有句俗语说的好:我不是铜钱,没办法让所有人都喜欢。”李璋这时也开口劝解道,最后还把后世的一句网络用语照搬过来调侃道。
  果然,听到李璋最后那句不伦不类的话,刘娥也不由得大笑起来,刚才的不快也一扫而光,最后也不由得一拍李璋的脑门道:“你这个小子就会说一些怪话,不过你好像就要变成铜钱了,那个钱行不就是你开的吗?”
  对于刘娥知道钱行的事,李璋并不感到意外,当下只见厚着脸皮一笑道:“启禀大娘娘,在下家里的兄弟姐妹太多,特别是很多都到了婚嫁的年纪了,我这个做大哥也要给他们准备彩礼和嫁妆,所以不想办法挣点钱可不行。”
  “哼,光顾着给别人操心了,你自己怎么不多操点心,那个刘家的女子我觉得就不错,你也见过对方好几次了,也是时候把事情定下来了!”刘娥听到李璋的解释却是白了他一眼道,赵祯已经成婚了,现在也只有李璋的婚事才能让她记挂在心里。
  “这个……嘿嘿,不急不急,我再想想!”李璋听到刘娥再次提到自己和青织的事,当下也立刻陪笑道,他本来只是想给钱行找个借口,却没想到最后竟然把火引到自己身上了。
  “你是不急,可是人家姑娘却等不起,虽然守孝这三年不能婚配,但却可以把婚事定下来,你要是再不决定,恐怕人家可不会愿意等你!”刘娥看到李璋嬉皮笑脸的模样,也不禁再次气道,她实在想不明白李璋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早点把婚事定下来?
  看到刘娥有些生气,李璋也无奈的一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而刘娥看他也有种恨铁不钢的感觉,不过最后还是叹了口气道:“罢了,再过几天就是上元节了,那天你也早点进宫,和祯儿一起来陪陪我,人上了年纪,也就越来越怕孤单了。”
  “是!”听到刘娥让自己在上元节进宫,李璋也当即行礼答应道,同时心中也是松了口气,他真怕刘娥一生气,然后硬逼着自己把婚事定下来,毕竟现在可是封建社会,刘娥可不会给他讲什么婚姻自由,包办婚姻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就在王钦若的棺椁离开京城的第三天,刘娥终于下旨,宣布由王曾接替王钦若的相位,事实上王曾本来就是次相,接替相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只是之前王曾两次都被刘娥否了,只能呆在次相的位子上,现在总算是得偿所愿了。
  无论一个人生前多么的显赫,但是在生命消失之后,这种显赫也会慢慢的消于无形,连身为皇帝的赵恒在死后也很快被人遗忘,更别说王钦若了,所以仅仅几天之后,王钦若这个名字已经很少有人再提及,人人都在讨论着即将到来的上元节,估计再过几年,人们也只能从史书上寻找这个名字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读书人都追求青史留名的主要原因。
  李璋家中也在准备着上元节,每年这个时候,李璋都会请工匠在家门前立起一座大灯,事实上他们这条街住的全都是达官显贵,所以每年上元节时,各家门前的大灯也就成了比斗的手段,谁家的灯更大更华丽,那这家的人就越有面子。
  李璋对这种斗灯并不感兴趣,不过今年家里遇到不少喜事,比如李璋升官授了爵位,钱行也势头极好,李用和也续弦娶了妻子,所以家里自然也要热闹一下,于是就请了一帮高明的匠人,架了一座最大最华丽的鳌灯,一举夺得了街上的灯中之魁。
  不过李璋却没功夫欣赏自家的花灯,而是按照之前答应刘娥的那样,上元节这天早早的进宫,并且还带上了很少进宫的狸儿赶往紫宸殿,刘娥今天也在这里设了家宴,说是要请一家人好好的热闹一下,所以李璋兄妹也结伴而来。


第二百九十二章 刘娥的安排
  “大哥,皇宫里好热闹啊,难怪京城里的人提到皇宫时,都是一脸向往的表情,甚至不少人说这辈子能去一趟皇宫就算没有白活。”狸儿一边走一边大呼小叫的四处张望道。
  除了当初刚刚相认时,刘娥曾经让他们一家进宫受封外,狸儿就再也没有进过宫,而且那次因为太紧张,再加上狸儿的年纪又小,所以根本没敢四处看,直到这次被邀请进宫赴宴,她才有机会仔细的打量着皇宫中的景色。
  “皇宫中也不是一直这么热闹,今天不是上元节吗,所以宫里才放开了规矩,来往的内侍、宫女都可以尽情玩乐,但平时却是规矩森严,连走错路都可能受到责罚。”李璋听到狸儿的话却故意吓她道,其实也不能说是吓她,宫里的规矩的确挺大的,狸儿现在只能看到皇宫的表面,却看不到皇宫中的冷酷与无情。
  “管这么严吗?那是挺无聊的。”狸儿对李璋的话深信不疑,当下也不禁有些失望的道,不过随即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兴致勃勃的打量着宫中的美景。
  皇宫中也难得在上元节这天放松一下,所以整个宫中也是张灯结彩,再加上去年赵祯成亲,张皇后也是第一次在宫里过上元节,因此今年宫里也显得格外热闹,听赵祯说今年的上元节预算都要比往年要多上不少。
  李璋对宫里的熟悉程度简直可以和家里相比,所以对宫中的景色早已经见怪不怪,一边走还能一边给狸儿介绍各个宫殿的用处,不一会的功夫,举行宴会的紫宸殿也就出现在他们面前了。
  当下李璋带着狸儿迈步进到大殿中,结果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上首的赵祯,看到李璋和狸儿进来,赵祯也立刻向他们招了招手,而李璋和狸儿的桌子也就在赵祯旁边。
  “表哥、表妹,你们来的还挺早,不过今天除了你们外,大娘娘可还请了别人喔。”等到李璋坐下后,赵祯对李璋神秘的一笑道。
  “请了别人,不是说今天是家宴……”李璋听到赵祯的话先是一愣,刚想反问一句,但却没把话说完就忽然醒悟过来,当下也有些无语的道,“不会是刘家吧?”
  “哈哈~就知道表哥你能猜到,就是刘家,毕竟大娘娘的亲戚不多,除了表哥你们外,也就只有刘家了,而且大娘娘今天也只请了刘家一个人,不用说表哥你也应该猜到了吧!”赵祯看到李璋已经猜到,当下也是大笑一声道。
  “刘家?难道是青织姐姐要来?”狸儿听到李璋和赵祯的对话,当下也有些惊喜地叫道,自从上次赵祯大婚那晚偶遇青织后,狸儿与对方也颇为投缘,后来也经常有往来,现在两人已经结为关系极好的手帕交。
  就在赵祯的话音刚落,只见大殿外再次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就只见一个女子在宫女的引导下进到大殿,这个女子正是曾经与李璋有过几面之缘的青织,而青织这时也同样看到了他,两人四目相对,青织却是脸色一红,随即就低下头来。
  “青织姐姐快来!”狸儿看到青织却是欣喜的高声叫道,毕竟她对宫里的一切都感到很陌生,现在好不容易看到一个熟人,当然是十分高兴。
  青织听到狸儿的主动邀请,则开始还有些犹豫,但她身边的几个宫女却笑嘻嘻的将她引到了狸儿的身边,而狸儿和李璋的桌子也是紧挨着,所以两人也离的很近,这让青织也更加害羞,幸好狸儿是个活泼的性子,主动和她聊起天来,这才缓解了她的尴尬。
  “表哥,虽说是家宴,但按宫里的规矩,一般也是男女宾客分开的,但大娘娘为了你,可是特意破例,就是为了成全你和表姐!”赵祯这时也再次斜着身子,悄悄的凑到李璋耳边低声道,脸上也是一副揶揄的笑容。
  “大娘娘还真是用心良苦!”李璋这时也不由得苦笑一声,随后扭头看了看坐在狸儿身边的青织,却没想到对方竟然也偷偷的向他这边看来,结果两人再次四目相对,青织白皙如玉的小脸也“腾”的一下变得通红,急忙扭过头不敢看李璋,惹得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的狸儿捂嘴偷笑。
  “你觉得如果我再不同意这桩婚事的话,大娘娘会不会直接赐婚?”李璋这时忽然低声向赵祯开口询问道。
  “这还用问吗,大娘娘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当然可是吃够了苦头,如果不是表哥你从中擀旋,恐怕王氏就要被赶出宫了,而且表哥你本来就比我大两岁,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大娘娘会在这件事上容忍你这么长时间?”赵祯说到最后时,也露出一脸羡慕的表情,他当初因为自己的婚事,可是差点与刘娥闹翻。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痛苦的一拍脑门,其实从今天刘娥的安排上,他就已经猜到了对方的用意,恐怕他再不同意的话,刘娥就要用强硬的手段了,不过以刘娥的性子,能在婚事上如此容忍自己,也的确算是十分难得了。
  “表哥,我看表妹挺喜欢表姐的,要不你就从了吧?”赵祯这时再次凑到李璋身边低声调笑道,其实他和刘娥一样,也都想让李璋早点成婚,毕竟人的本性如此,自己都已经进到婚姻的围城里了,自然也想把别人也拉进来。
  李璋听到这里却是白了赵祯一眼,然后却是陷入沉思中没有再说话,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刘娥在张皇后和妙元的亲自搀扶下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郭贵妃和王贵妃,而当刘娥看到青织与狸儿同坐一桌,并且就在李璋旁边时,当下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参见大娘娘、太后!”等到刘娥坐定,赵祯率领自己一家,另外还有李璋三人一同向刘娥行礼道,从称呼上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别,赵祯和李璋称刘娥为大娘娘,而别人只能称她为太后,这就是亲疏有别。
  “表哥,我和你坐一桌!”不过在行礼过后,妙元却笑嘻嘻的凑到李璋身边坐下道,她以前都是和赵祯坐一桌,但现在赵祯有了张皇后,所以她就找到了李璋。
  “妙元,不要胡闹,坐到我身边来!”不过还没等李璋回答,刘娥就板着脸把妙元叫了回来道,毕竟她今天可是特意给李璋和青织安排的,妙元的年纪也不小了,所以她也怕青织误会。
  听到刘娥这么说,妙元也向李璋调皮的吐了吐舌头,然后轻快的跑到刘娥身边坐下,而狸儿这时则好奇低声对李璋道:“大哥,她就是那个做道姑的公主吗?”
  “不错,她叫妙元,和你同岁,以后有机会了可以让你们多了解一下。”李璋这时也笑着介绍道。
  “哼,我才不喜欢她呢,竟然主动跑来要坐大哥你的身边,好厚的脸皮!”也不知为何,狸儿竟然对妙元带着几分敌意的道,李璋中到这里也不禁哑然失笑,但也没说什么。
  刘娥今天的兴致颇高,毕竟难得看到这么多人团聚一堂的景象,所以她也立刻命人开宴,顺便与不经常进宫的狸儿、青织聊了几句,问一下两人平时的爱好之类的,狸儿虽然活泼,但这时却表现的极为规矩,回答的也十分得体,当然青织的表现就更不用说了。
  整个酒宴的过程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赵祯与李璋等人轮流向刘娥献上贺辞,说白了就是一些吉祥话,然后刘娥对他们这些晚辈们也有各有赏赐,比如狸儿就得到刘娥赏赐的一对玉镯。
  只不过李璋和青织得到的赏赐却有些特殊,因为李璋得到了一块玉璧,而青织却得到另一块玉璧,而且这两块玉璧明显是一对,这种暗示也再明显不过了,不但青织羞的低下头,连张皇后和王贵妃几人也看着他们两个偷笑。
  “璋儿,你年纪也不小了,这两年朝堂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你也要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做一下打算了!”最后刘娥十分直白的向李璋道,说话时还一直看着青织,结果青织也更加害羞,但却还是大胆的偷偷的看了李璋一眼。
  “咳~多谢大娘娘关心,我……我会认真考虑的!”李璋说到最后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迫于刘娥的压力退让了一步道。
  听到李璋在婚事上终于有所松动,刘娥也满意的一笑,她苦心安排这个局,就是要逼李璋早点把婚事定下来,毕竟在她看来,以李璋的年纪早就该成亲了,别人像他这么大时,儿子都已经会叫爹娘了。
  刘娥的目的已经达到,当下也更加高兴,再加上赵祯等晚辈连连劝酒,最后她也多喝了几杯,等到酒宴最后时,刘娥也显得有几分不胜酒力,于是就让妙元和张皇后搀着她准备回寝宫休息。
  不过就在刘娥要离开大殿之时,却忽然又停下来,然后一指青织对李璋道:“璋儿,我这个侄女第一次进宫,等下你就负责送她回家,万不可怠慢的人家!”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上元夜游
  “又来这招?”当李璋听到刘娥又把青织硬塞给自己时,当下也不由得在心中叶槽道,这已经是青织第三次被硬塞给自己了,而且全都是他们老刘家的人干的,看来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刘美和刘娥不愧是做过夫妻的人,行事风格几乎是一模一样。
  不过招式不怕老,只要有用就行,赵祯这时也向李璋嘿嘿一笑,随后就带着自己的两个贵妃离开了,如此一来,大殿中也只剩下李璋兄妹和青织,他想不管都不行,只是青织这时却是羞红了脸,其实她也很想有机会与李璋单独相处,因为上次李璋给她的词只有上阙,虽然李璋答应会补齐下阙,但却一直没有任何动静。
  “咳,既然大家都走了,咱们也回去吧,顺便也能去欣赏一下城中的灯会。”李璋这时干嘛一声打破了殿中的沉默道,而狸儿听到这里也立刻拍手叫好,其实这小丫头什么都知道,而且她很喜欢青织,所以她也盼着李璋能把青织变成自己的嫂子,只不过她知道李璋不喜欢别人催他,所以从来不在这件事上发表任何看法。
  青织刚开始感觉有些害羞,幸好狸儿这时一把将她拉了起来,然后一手挽着她,一手挽着李璋出了大殿,而且一路上也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李璋也是个十分健谈的人,一路上也帮青织介绍了一下宫中的情况,这让青织也慢慢的放松下来。
  最后三人一起坐上马车出了宫,今天是上元节,也是东京城最热闹的一天,街道上到处都是花灯,不时还能遇到一些载歌载舞的少年男女,上元节也是古代的情人节,平时难得出门的少女们这天也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街头,只要是遇到心宜的男子,就会把自己的手帕丢给对方,如果对方愿意的话,就可以拿着手帕上门提亲。
  李璋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毛头小子,而是长成了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毕竟他们家的基因本来就好,无论是李用和还是皇陵中的那位姑母,相貌都是出类拔萃,李璋也继承家传的基因,而且现在个子也长开了,气度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