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大表哥-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官拜见少监,您要的人我给带来了!”张朗见到李璋后也立刻恭敬的行礼道。
  “张录事不必客气,另外几位老丈也辛苦了,快快请坐,上茶!”随着李璋的一声吩咐,立刻有下人送茶上来,张朗倒还没什么,那几个老木匠却是有些受宠若惊,毕竟他们这些匠人手艺再精湛,但地位也十分低下,以前在少府监时,随便一个小吏都能对他们耀武扬威,更别说眼前这位少监了,所以他们这时竟然不敢坐下。
  张朗知道李璋是个随和的性子,所以就示意几个老木匠和自己一起坐下,最后这几人你看我、我看看你,终于还是半边屁股挨着椅子坐了下来,看到张朗端起茶杯时也跟着品了口茶。
  “少监,人都找齐了,不知您想请他们做什么器具,只要不是违禁之物,他们都能做出来。”张朗这时再次开口问道,这七个木匠都是他精心挑选的,他们离开少府监后也一直做着木匠活,手艺都没落下,而且每人手下都有几个徒弟,手艺也相当不错。
  “其实是这样的,我在城外的庄子里种了些棉花,也就是白叠子,打算用棉花纺纱织成棉布,这就需要将棉花脱籽,以及纺纱织布的器具,但这些器具咱们中原没有,所以我想请几位老丈帮忙研制一下。”
  李璋这时终于把自己的目的讲了出来,说到这里时,他还招手让人把一些准备好的棉花带进来,这些也是当初与种子一起买来的,城外种的棉花虽然长出了棉桃,但想要开花还得等上一段时间才行。
  几个老匠人听到只是制作纺纱织布的工具,当下也都是露出了轻松的神色,无非就是纺车和织机而已,虽然这个棉花与麻、蚕丝不同,但织布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所以只需要在原来的织机上做一些小改动就行了。
  李璋将棉花送到几个老木匠手中,这时籽棉,里面的棉籽还没有取出来,而李璋对棉布也了解一些,知道从棉花采摘下来后,到织成棉布一般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是脱籽,也就是把籽棉里的棉籽脱出来变成皮棉,第二步就是纺纱,也就是将棉花纺成细线,最后一步自然就是将棉线织成棉布,当然棉布还需要染色之类的工序才能真正的上市售卖。
  几个老木匠听完李璋对棉花的介绍后,当下在征得李璋的同意后,几个人也聚在一起商议了片刻,最后终于由其中一个留着络腮胡的老木匠站出来道:“启禀少监,我们几个刚才商量了一下,纺纱织布这两步需要的器具倒是十分容易,无非就是在原来的纺车和织机上做一些改进,唯有这脱籽一步有些困难,需要我们仔细的谋划一番。”
  “这是应该的,不过我在打造这些器具上倒是有些想法,为此也画了几张关于这些器具的图形,几位老丈可以看一下!”李璋说着就从怀里拿出几份图纸,这些都是他早就画的,上面不但有脱籽机,其实就是轧花机的结构图,另外还有几种纺织机的结构图。
  事实上这些图纸也不是李璋自己画的,而是他在飞机的电脑里找到一些关于工业革命的历史文献,上面不但详细的介绍了工业革命的走向与影响,而且还有开启工业革命的纺织机结构图及原理等等,所以他也就照抄下来,甚至连蒸汽机的模型图都有,可惜李璋不知道现在能否造出来?
  几个老木匠接过李璋递过来的图纸,刚开始他们还以为这只是李璋的异想天开,毕竟李璋虽然地位高,但实在太过年轻,而且也不懂得木匠活,可是当他们仔细看过图纸后,却全都大吃一惊,上面这些器械的构思之巧,实在是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
  不过很快其中一个木匠就发现了问题,随即只见他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向李璋提出道:“少监,您图纸上的纺织器械的确构思巧妙,一次可以纺出无数根棉线,可是这种器械结构庞大,恐怕不是人力所以摇动的,如果用牛马的话,恐怕也需要多头才能带动吧?”
  “呵呵,其实这种器械并不是用人力或畜力,而是以水力带动,咱们京城的汴河流量这么大,在河边立起水车就足以带动这种器械了,到时水车的设计与制造也需要有劳几位了!”李璋当下再次笑道。
  既然有便宜而且效率更好的水力,他自然不愿意用人力,毕竟京城的人力可是很贵的,当然现在棉花的种植规模小,用水力可能有些浪费,但棉布的规模肯定会越来越大,所以干脆一步到位,直接把水力纺织机搞出来,免得以后升级麻烦。
  听到李璋的话,几位老木匠也都是赞同的连连点头,然后他们仔细讨论了一下图纸上的几种器械,最后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有些地方需要用坚固的金属,所以还需要找一些铁匠配合,对此就更简单了,火器监最不缺的就是铁匠。
  事情商议已定,李璋让几位老木匠回去准备,明天来自己家里集合,然后派人送他们去城外的庄园里干活,而这时张朗看到没自己的事了,于是也准备告辞离开,不过这时李璋却叫住他道:“张录事,打造这些器械虽然是工匠们的事,但还需要一个人管理全局,可惜我没有这个时间,不知你可愿意代替我充当这管理全局的人?”
  张朗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一愣,随后也有些为难的道:“下官自然是愿意为少监效劳,可是我在少府监那里也有不少的事务,实在脱不开身啊。”
  “张录事你可知道刘恕?”李璋却是淡定的一笑道。
  “自然知道,刘权监就是接替您火器监一职的人,也是第二任火器监。”张朗这时不解的再次回答道。
  “不错,刘恕就是在我的栽培下,从一个铁案判官升任为现在的火器监,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成为第二个刘恕。”李璋笑呵呵的道,张朗这个年轻人不错,帮了自己这么多的忙,所以他也不介绍给对方一个机会。
  李璋的话一出口,张朗一下子激动的抓住了椅子的把手,因为他怕自己会控制不住身体而跳起来,说起来他也是贵族出身,只不过他在家中身份低微,根本不受重视,好不容易进了少府监后,也处处受人欺负,他也不是天生这么好脾气的人,可是他知道没有人会为自己出头,所以只能强忍着,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出人投地的机会,而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想到这里,张朗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随后这才抬起头看向李璋道:“多谢少监的栽培,下官愿意为少监效犬马之劳!”
  “哈哈,用不着你做牛做马,少府监明天就不要去了,有什么事情我帮你顶着,明天你就带这几个匠人去城外的庄园,只要把那些器具做出来,把棉布给我纺织出来,你就是大功一件,到时一个小小的少府就再也困不住你了!”李璋这时大笑一声,然后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鼓励道。
  进入官场后,哪怕李璋不刻意培植自己的亲信,但有时还是需要一些人为自己做事,所以做一些收买人心的事也是必需的。


第三百二十三章 慈孝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恕作为一个吏转官,本来一辈子都难以突破六口的关卡,但偏偏在李璋的帮助下做上五品的火器监,关键是手中握有实权,直接掌管着一监内外的事务,现在也是风光无限,朝堂上下不知有多少人都对他颇为眼红。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张朗在听到李璋要让他做第二个刘恕,当即也是热血上涌,不但立刻答应下来,而且还接连表达了忠心,李璋当即也是勉励了几句,并且叮嘱了他一些事情,这才让他回去准备了。
  第二天一早,张朗也没有去少府监应卯,而是直接来到李璋的府上,那七个老木匠也应约前来,不但带来了干活的家伙什,而且每人都带了两个三年轻人,要么是徒弟要么就是他们的儿子,反正木工这手艺和其它手艺一样都是传男不传女,当然女人一般也没这个力气。
  张朗带着这帮木匠去了城外的庄园,李璋也派人去少府监说了一声,毕竟张朗是少府监的官员,不过他也没说张朗为什么不来,只是说自己派他有公干要做,所以短时间内不会来少府监。
  李璋在少府监虽然没有实权,但毕竟是名义上的少监,他说让张朗外出,一般人也不敢质疑,不过他的上司,也就是那位一向对他看不顺眼,却又从来没见过的萧权监却为此大为恼火,甚至还在刘娥面前告了李璋一状,可惜刘娥也只是表面斥责了李璋几句,随后根本没放在心上。
  棉花在庄园的长势很好,现在已经结出了绿绿的棉桃,而且已经长到核桃大小,眼看着就要开花,到时就要采摘,然后脱籽纺线了,而李璋也时不时的去一趟庄园里,主要是看看木匠们的进度,有什么问题他也可以当面指正,毕竟这些工匠虽然经验丰富,但毕竟对棉花的了解不深,有时候做出来的东西也有些误差。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反正今年种的棉花也不多,整个庄园也不过才种了三分之一,看似面积不小,但其实主要是李璋实验那些轧花机和纺织机用的,等到这些机器改进完备后,织成的棉布往刘娥面前一放,再加上现在种粮食不值钱的问题,不用他多说,刘娥肯定会派人加以推广。
  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眼看着天气慢慢的变冷,棉花的叶子也落了下来,绿色的棉桃也失去水分而颜色加深,然后暴裂开来,露出里面雪白的棉花,而那帮老木匠也不负众望,终于造出了样机,只是这几种样机还需要实际的检验才行。
  为了棉花的事,李璋把钱行那边的事都暂时交给豁子他们打理,吃住都在庄园里,可是今天他却不得不回城,因为之前他答应过赵祯,要陪他出宫去慈孝寺,确切的说是他和赵祯一起陪刘娥去。
  回到京城后李璋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宫里,而这时赵祯也早早的起床,而且李璋还见到了同样盛装打扮的妙元。
  “妙元你也要去?”李璋看到妙元的样子也不禁惊讶的问道,妙元现在长大了,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小丫头了,不过也正是如此,她平时也受到了更多的约束,比如以前她想见李璋就可以跑来赵祯这里,但现在除非是有正当的理由,否则宫里的女官就会阻止她来赵祯这里。
  “当然了,难得有出宫的机会,我可不想一个人呆在宫里,而且还有大哥和表哥你们同行,肯定十分有趣!”妙元这时兴高采烈的道,她比赵祯还要惨,赵祯好歹也曾经出过宫,可是妙元从出生到现在,活动的范围就没有出过内宫。
  “本来大娘娘只想带我和皇后,以及两位贵妃去,但我看妙元太可怜,就求了大娘娘半天,这才让大娘娘点头带她一起去。”这时赵祯笑着开口解释道。
  “大娘娘说当初她就是在慈孝寺许愿后才生下了大哥,所以就想让皇嫂她们也去许愿,说不定过段时间我就能当上姑姑了。”妙元这时也拍手笑道,不过对于她的话,赵祯也是摇头苦笑,婚后一直无子,这都快成赵祯的心病了。
  李璋也知道赵祯的苦恼,可是他现在也没办法,不过历史上的赵祯也并非一直没有儿子,只是生出的儿女大都夭折了,这应该和重金属中毒有关,因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赵恒使用的那套黄金餐具很可能会传给赵祯,如果赵祯继续使用的话,损害他的生殖系统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只是现在那套餐具早就扔了,而且赵祯平时的饮食也十分注意,御医也给他诊治过,说他的身体十分健康,再加上他有一后两妃,总不能一个都怀不上吧?
  很快刘娥那边也在皇后的帮助下准备完毕,于是一行人乘着车撵出了宫,太后与皇帝一同出宫,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事实上之所以要等一个月,主要就是需要时间来安排,比如各个衙门需要清理道路,禁军需要守卫两侧,防止有人冲撞车驾,另外还有大臣陪同等等。
  李璋作为天子近臣,骑着马陪在赵祯的撵车旁,车里除了赵祯外,还有张皇后陪同,本来他们两个小夫妻同乘一车刚好合适,可是妙元也非要挤进去,结果车里就变成了三个人。
  而在赵祯的撵车另一侧,则是刘娥的车撵,这让不少随行的大臣都是暗自皱眉,因为按照规矩,天子的撵车最为尊贵,哪怕是太后也不能与天子车驾并行,可是现在刘娥却这么做,这难道是在暗示她的地位已经可比天子了吗?
  不过刘娥也的确有这样的底气,她现在掌握着大权,本来就和皇帝无异,而真正的皇帝赵祯却更像是个傀儡,更让他们无奈的是,赵祯也没有表现出丝毫想要夺权的意思,正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可是皇帝若是不动,太监再急也没用。
  李璋也注意到了刘娥的车驾与赵祯并行,而且也发现后面有几个大臣也面带恼火之色,特别是官拜参知政事的鲁宗道,一张老脸黑的都快冒烟了,李璋还真怕这老头当场发作出来,到时闹得大家都不好看。
  帝后的车驾浩浩荡荡的出了宫,然后沿着御街一直前行,最后在曲院街附近往东一拐,然后又向前走了数里,前面就是慈孝寺所在的位置了。
  慈孝寺这座寺院与大相国寺、兴国寺等寺庙相比,规模要小的多,而且在名望上也有些不及,但是慈孝寺也有一个极为出名的地方,那就是在求子方面极为灵验,所以寺院的香火也极为旺盛,每天都有无数女子前来求子,当然为了迎接刘娥他们的到来,慈孝寺早就被禁军清场了,寺中的僧众也专心接待刘娥与赵祯母子。
  慈孝寺建的一座土山上,说是土山,其实就是个几十米的大土堆,上面建着寺院,周围种满了树木,倒也十分的幽静,上山的道路两侧也站满了禁卫,严禁任何人靠近。
  不过就在赵祯和刘娥的车驾来到这里时,却遇到一个问题,之前在御街时,因为街道宽阔,所以两辆车驾并行没有一点问题,可是现在到了这里,道路却一下子狭窄起来,只能容一辆车通行,事实上以前的香客到了这里都要下车步行上山烧香,当然贵为天子的赵祯肯定不用这样,毕竟中原一向都是皇权大于神权,连神仙也要得到皇帝的册封才算数。
  这么狭窄的道路,刘娥和赵祯肯定不能并行了,这样一来,就必须分出个先后来,不过刘娥却直接命人驱车来到了赵祯的撵车前面,看样子是想先走。
  这下大臣那边终于忍不住了,鲁宗道更是直接炸锅,当下快步上前拦住刘娥的车驾大声道:“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鲁宗道这话可真够狠的,直接拿三从四德来压刘娥,如果刘娥执意要走在赵祯前面,就是违背了儒家立下的这个道德准则,到时肯定会受到无数人的指责。
  刘娥的车驾被鲁宗道拦下来,又听到他的这句话,车撵中的刘娥也沉默了许久,过了片刻这才用一种平静的声音道:“爱卿所言极是,是哀家失礼了,应该是陛下的撵车先行!”
  刘娥说着就让自己的撵车退后,赵祯的撵车走在前面,不过李璋这时却听得出来,刘娥的声音虽然表面平静,但却压抑着无比的怒火,这也就是鲁宗道不好惹,如果换做是另一个人,恐怕很难让她退让。
  鲁宗道的行为也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赞赏,连李璋也对这位鱼头宰相心生敬佩,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拦住刘娥的车驾,而且还敢当面指责她,也正是有鲁宗道这样的人在,刘娥才不敢做的太过分。
  赵祯的撵车第一个上山,李璋也紧随其后,当撵车来到山顶的位置后,立刻就看到一座规模不大,但却颇为雅致的寺院出现在众人面前。


第三百二十四章 空房间的脚步声
  据说慈孝寺本来是一座修行寺,当初开封城还不像现在这么大,这座寺也在城外,寺中也只住着几个修行的僧侣,平时也不接待香客。可是后来开封城向外扩张,就把这座寺圈到城中,而寺中赖以生存的土地也被收走了。
  寺中的僧人也要吃饭,无奈之下只得将寺院改为香火寺,接受香客的捐助,却没想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佛祖保佑,反正许多来求子的女子竟然在回去后怀孕了,结果传来传去,慈孝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每天都会有许多的女子前来求子。
  李璋一直以为名字带寺的,里面住的肯定是和尚,可是到了慈孝寺才发现,寺门前竟然站着一排比丘尼,这让他大为惊讶,不过想想也正常,慈孝寺以求子闻名,往来的大都是女香客,若是养一帮和尚反而不方便。
  为首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尼,只见对方率众上前迎接,当刘娥下车时,她也立刻上前行礼,而刘娥似乎也认识对方,竟然一口道出对方的法号,李璋离得近,这才知道这个老尼法号清寂,似乎当年刘娥来许愿时,也是她接待的。
  李璋对这帮尼姑没什么兴趣,对求子更没兴趣,不过这里风景倒是不错,于是就跟在赵祯后面瞎看,与他有同样心思的还有妙元,这丫头本来就是出来玩,准确的说是出来放风的,甚至可能在她出嫁前,这也是唯一一次出来的机会了。
  “表哥,这些尼姑真有趣,她们竟然真的没头发!”妙元这时小声的向李璋道,她从小做了道士,对和尚这帮死对头也略有耳闻,只是从来没见过,更没有见过女和尚。
  “小声点,不过你个女道士竟然来和尚庙,想想还真是有趣。”李璋这时也不由得调笑道,妙元虽然长大了,但脾气还像个小孩子,毕竟她生活的环境单纯,赵祯与刘娥对她的保护又太好,所以妙元一直像是个长不大的小丫头。
  “他们佛家可多我们道家偷走了不少东西,我来他们庙里转转又怎么了?”妙元却是白了李璋一眼道,佛教在中原发展多年,早已经不是当年传入的那个异国宗教了,而是结合和道家、儒家等等学说,再加上历代中原僧人的智慧,发展出来的中原佛教,所以妙元说佛教从道教中偷东西也不能算错。
  “嘿嘿,进了和尚庙,再叫你的道号也有些不合适了,不如我叫你的名字吧?”李璋再次笑嘻嘻的反击道。
  “你敢!”妙元听到李璋要叫自己的名字,当下也是娇嗔一声道,这丫头本来是没有名字的,但是后来病好后,赵恒就给她起了个名字,结果当时赵恒可能是糊涂了,竟然给妙元取名为赵志冲,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个男人的名字。
  这时前面的刘娥等人已经进到寺中,李璋与妙元也说说笑笑的走了进去,随后刘娥进大殿还愿,赵祯与张皇后等人也进大殿准备许愿,毕竟他们是为了求子而来,李璋不信这个,而且他本来也没有成亲,所以就四处随便转转。
  不过也就在这时,却忽然只见妙元带着一个中年尼姑走过来道:“表哥,我拜托这位圆心大师带我在寺中转转,你没事就陪我一起吧!”
  李璋也是闲着没事,而且看赵祯他们的样子,估计得好一会才能出来,于是也就点头答应,当下他陪着妙元,在这个圆心的带领下在慈孝寺四处游览起来。
  圆心人如其名,长的圆圆胖胖的,看起来大概三四十岁的模样,她是寺中知客的僧人,平时有了重要的香客都是由她接待,所以倒是十分的健谈,一路上也一直在介绍着寺中的风景。
  慈孝寺虽然规模不大,但却修的极为雅致,也可能是这里住的都是女人有关,寺中也种着许多的树木花草,哪怕是到了秋天,依然可见五颜六色的鲜花,寺中也有一些名胜古迹,特别是寺后有一座高塔,登上可以俯瞰整个东京城,这让妙元也是看的大呼小叫。
  不过慈孝寺毕竟太小了,有名的景胜也很快就看完了,但妙元这时正在兴头上,李璋正担心该带妙元去哪玩呢,却没想到圆心却是个精明人,竟然带着妙元参观起寺中的一些建筑,比如僧人早课的地方,吃饭的食堂,以及打坐的禅室等等,妙元本来就对外界的任何事务都感到好奇,所以这时也看的津津有味。
  “咦,这个房间怎么锁着?”正在这时,圆心带着他们来到寺中比丘尼们的住处,其它房间都带着生活的气息,房门也没上锁,可是唯独右侧的一间却锁着门,而且看起来也不像是有人住的样子。
  “启禀公主,这是圆宁师妹的房间,说起来圆宁师妹也是有福之人,当初太后第一次来寺中上香之时,就看中了圆宁师妹,于是就命她还俗带进宫做了侍女,后来听说还服侍过先皇。”只见圆心这时笑着开口解释道。
  说者无心,但是李璋这个听者却是有意,因为他忽然想到,自己的姑母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进宫,而是出家为尼,后来因为貌美被刘娥看中,估计当时刘娥就已经起了借腹生子的念头,而圆心口中的圆宁,很可能就是自己的姑母。
  “曾经服侍过父皇,那应该是有封号的妃嫔了,这位圆宁进宫后叫什么名字,说不定我还认识呢?”妙元听到这里也大感有趣的问道。
  “这个贫尼就不知道了,只是知道圆宁师妹俗家姓李,公主若想知道恐怕只能去问太后了。”圆心当下再次笑道,她只是个比丘尼,对圆宁进宫后的事只是道听途说。
  “好了,妙元你就不要乱打听了!”李璋听到圆宁姓李,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于是他也开口打断道,免得妙元真的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