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表哥-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帐中担任祗候郎君,所以他对耶律智让的性格也十分了解,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还是耶律智让第一次主动要求担任职位。
“属下也想为陛下和太子分忧,而且护送宋国使团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属下想试一试!”耶律智让再次行礼道,他其实还是想借着护送的机会向李璋多了解一下自己姐姐的情况,毕竟如果李璋离开了,他就没地方再打听姐姐的事了。
第四百零四章 女真人的消息(上)
听到耶律智让的话,耶律宗真也十分高兴,因为他也希望耶律智让能帮自己分担一些事务,而且护送使团的确不是什么难事,只需要派个贵族子弟出面就行了,耶律智让倒是十分合适,所以他当即也点头道:“好,既然智让你想去,那这次就由你护送宋国使团离开吧!”
“谢殿下!”看到耶律宗真答应,耶律智让也立刻兴奋的行礼道,并且还悄悄的看了旁边的李璋一眼。
李璋倒是无所谓,谁送他都一样,当然耶律智让护送也更好,这样就不必担心之前遇到像耶律左牙这种人了,不过在走之前,他还要见一个人。
当下李璋告辞离开,回到使团的驻地后,立刻将要回去的消息通知了下去,这让使团的大部分人都十分高兴,毕竟这个年头谁都不愿意远离家乡,特别是他们出来这么久了,许多人都已经开始想家了。
不过在离开之前,李璋还要见一下那个赵安仁,这也是他之前答应对方的,因为赵安仁有一些东西想带给他的家人,只是李璋他们的活动范围有限,也根本进不了行宫,所以李璋现在只能等赵安仁得到消息后来找他。
果然,第二天一早,赵安仁就急匆匆的跑来了,见到李璋也立刻问道:“李中使,你们要回去了吗,什么时候出发?”
“是的,时间还没有定,需要等太子殿下那边通知,不过我估计也就这两三天吧。”李璋当即点头道,赵安仁算是一个不错的朋友,更难得的是他心向大宋,这让李璋也对他颇有好感,所以能帮的肯定会帮他一把。
“那太好了,这次就麻烦李中使你帮我寻找一下家人,如果能找到他们的话,麻烦您把这个东西交给他们!”赵安仁说着从宽大的袖子中取出一个不大的盒子,然后轻轻的放到李璋的面前,然后打开了盒子,只是当李璋看到里面的东西时也露出惊讶的神色。
“钱钞?”李璋看到盒子里这叠厚厚的钱钞,差点揉了揉眼睛,因为他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盒子里就是他家钱行发行的钱钞,而且数额还都很大。
“嘿嘿,李中使是宋人,肯定认识钱钞,我家里兄弟不少,家境却颇为贫寒,希望这些钱钞能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赵安仁这时也有些不好意思的一笑道,他其实想给家里多带点东西,但是考虑到自己与李璋的来往不能让太多人知道,东西太多容易暴露马脚,所以他才准备了这些钱钞,毕竟什么东西都不如钱来得实惠。
“赵押班你手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钱钞,我记得钱行好像只在大宋的境内有吧?”李璋这时却一脸懵逼的看着赵安仁道,自己家的钱行他自然最清楚不过,哪怕之前被关押了一年,但钱行也只是在大宋境内扩张,而且还只能在一些较大的州府开设,许多远一些的州府也根本没有,更别说辽国这里了。
“哈哈,李中使你有所不知,这个钱钞虽然只能到大宋的钱行兑换成铜钱,但我们辽国与经常与大宋的商人做生意,他们以前使用大宋的铜钱交易,所以我们辽国也允许大宋的铜钱在境内使用,现在这些商人喜欢用钱钞,我们辽国自然也有不少钱钞在流通,毕竟钱钞不但制作精美,而且使用也方便,信用方面也有保证,许多贵族人家手中都收藏着不少钱钞。”赵安仁当下大笑一声向李璋解释道。
李璋这时也立刻明白过来,这就是大宋软实力强大的好处,虽然在军事上打不过辽国,但大宋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强势的地位,甚至东京城流传的新诗词,可能用不了几天就会在辽国中京流传开来,比如后来的苏轼父子,他们的文章诗词在辽国也有很高的人气。
现在钱行的钱钞也是大宋软实力的一种,就好像是后世美国的美元一样,大宋的经济实在太强大了,再加上钱钞也取得了大宋商人的认可,有这些商人背书,辽国贵族自然也愿意使用,哪怕他们无法兑换,但也可以当成货币也他人交易。
“原来如此,没想到辽人竟然也愿意使用钱钞,这倒是个让人惊讶的发现!”李璋当下笑呵呵的自语道,这个发现让他也有了一些其它的想法,也许日后回到大宋可以和豁子他们聊聊。
“其实不光是我们辽国,听说连海外的一些商人也开始使用钱钞,毕竟他们都要与宋国的商人交易,宋国的商人用惯了钱钞,他们慢慢的也受到影响,甚至前段时间北边的女真人进贡,其中有些贡品竟然也是钱钞,我都想不明白他们是从哪弄来的。”赵安仁这时再次笑道。
李璋听到赵安仁提到女真人,当即也是心中一凛,虽然女真人现在还十分弱小,但日后他们可是灭掉了辽国,更将北宋灭掉,使得北人南渡,最后好不容易才成立了南宋小朝廷。
“赵押班,我听说女真人英勇善战,而且桀骜不驯不容易管教,辽国统治他们有没有出过乱子?”趁着这个机会,李璋也顺势向赵安仁打听道,女真离大宋实在太远了,所以平时他也根本得不到与女真人有关的消息。
“女真就是一帮蛮子,听说许多人都是吃生肉喝生血,无论男女都十分的丑陋,性情的确是十分的野蛮,不过大辽统治他们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以女真治女真……”
赵安仁提到女真人时,脸上也露出了不屑的神色,不过他看到李璋似乎对女真人十分感兴趣,所以就将自己知道的情况讲了一下,契丹人之所以能统治这么大的国土,境内还生活着汉人、女真、渤海等各个民族,统治方法类似于后世的“以夷治夷”,比如以汉人治汉人,以女真治女真等等。
辽国曾经将一部分女真收编,称为“合苏馆”,也就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然后利用这些人统治其它的女真人,而这些被收编的女真就是“熟女真”,其它的则是“生女真”,虽然称呼不同,但其实本质上他们都是女真人。
第四百零五章 女真人的消息(下)
生女真与熟女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熟女真不堪契丹人的欺压起兵叛乱,兵败后逃回山区,就变成了生女真,而一些生女真因为种种原因投靠契丹人,就变成了熟女真,比如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祖父完颜乌古乃,就是从生女真投靠辽国,从而变成了熟女真,也借着辽国的力量,使得完颜部越来越强盛,为日后推翻辽国奠定了基础。
不过现在完颜阿骨打还没有出生,甚至连他的祖父完颜乌古乃现在也只是一个孩子,远没有到完颜崛起的时候,而且这个时期的女真人可谓十分的悲惨,他们的人数比不上汉人,又不像汉人能够帮契丹人统治国家,所以在契丹人眼中,女真人其实就是北方比较麻烦的野蛮人。
为了统治女真人,契丹人通过威迫利诱等办法,将一部分女真变成熟女真,但就算是投靠了辽国,这些熟女真的生活也依然十分悲惨,比如每年夏天时,捺钵都会迁到北方避暑,那时熟女真各部的头领都要前去向辽皇进贡。
女真主要是以渔猎为生,食物来源十分不稳定,特别是到了冬天时,每年都有大批的女真人因物资不足冻饿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要将最珍贵的猎物送给辽皇,比如虎皮、熊掌之类能换取大量钱财的东西,所以这些贡品也是熟女真身上沉重的负担。
更加残酷的是,就算是送上贡品,契丹人依然不把女真人当成人看,只要他们稍不合契丹人的心意,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比如据赵安仁所说,前几年有女真头领进贡,宴会上耶律隆绪让女真头领唱歌跳舞为他助兴,结果有个女真头领因为唱歌太难听,竟然被耶律隆绪直接砍了脑袋,然后把头盖骨制成酒杯饮酒。
类似上面的事情并不是孤例,而是几乎每年都有,赵安仁是个宦官,目光没那么长远,但李璋听后却感觉这也许是契丹统治女真人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感恩并重,他们即支持熟女真镇压生女真,又对熟女真实行苛刻的统治,以此来让熟女真心中种下对契丹人的恐惧,使得他们不敢反抗。
当然在这种残酷的统治下,还是会有些被逼的走投无路的熟女真起兵反抗,但这同样也中了契丹人的计策,因为反抗的女真部落,面对的则是其它不敢反抗的熟女真,契丹人肯定会命令他们镇压反抗者,如此一来,双方的实力就会在战争中大为消耗,借着这种手段,就可以不断消耗女真人的力量,从而让他们无法威胁契丹人的统治。
李璋能从赵安仁那里打听到的消息还是太有限,毕竟他一个宦官,平时也很难出宫,再加上地位也不高,主要注意力也都放在皇宫里,所以赵安仁能提供的消息也大都是一些传闻,当然也有一些机密的情报,比如辽国皇室和贵族对女真人的态度等等,这也让李璋收集到不少有用的情报。
两天之后,使团返宋的消息也终于下达了,耶律智让率领着一队骑兵护送李璋他们离开了捺钵,走的时候也没有再见到耶律隆绪,不过据耶律智让透露的消息,恐怕耶律隆绪的大限之日也就在这一两个月之内了。
不过无论耶律隆绪什么时候死,现在都和李璋没有关系了,对方肯定不会容许在皇权更替之时,让大宋使团留在辽国,所以李璋他们几乎是半强迫着被赶出了捺钵,甚至他们也不必再回中京,而是直接赶往析津府,这倒是让使团少了许多的麻烦。
路上耶律智让也一直向李璋打听关于燕娘的事,李璋也将能说的全都告诉了他,他能看得出来,耶律智让对燕娘的感情并没有掺杂其它的杂质,而是十分纯粹的姐弟之情,就像他和狸儿一样,想到狸儿,李璋的归心也更加强烈了。
当然耶律智让在向李璋打听燕娘的同时,李璋也借这个机会向耶律智让打听了许多辽国内部的事情,别看耶律智让年纪不大,但他同样是顶尖贵族出身,而且从小陪在太子身边读书,可谓是博闻强记,他的见识可比赵安仁强多了。
不过耶律智让也十分的警惕,有些不该说的话他的嘴巴也是极严,李璋试探了几次也就放弃了,只打听对方肯说的消息,比如关于女真那边的情况,他又打听出不少有用的消息。
现在的女真就是一盘散沙,战斗力也是一群渣渣,不但被契丹人肆意欺压,甚至连高丽这种小国都可以把女真人杀的屁滚尿流,这并不是说女真人软弱,而是女真人大都处于原始社会时期,连铁器都不会制造,有些部落甚至只能用骨头当武器,基本上就是一群野人,所以但凡有点组织性的部队,就能杀的他们满山逃窜。
也正是因为女真人实在太弱了,所以耶律智让在提到女真时,也和赵安仁一样满脸的不屑,甚至从他的语气中,李璋也能感受到契丹人完全不把女真人当人,而是当做野兽一样看待,这也是绝大部分契丹贵族的想法。
只是李璋却十分清楚的知道,现在的女真人虽然很弱,但与辽国的接触中,女真人也正在一点点的吸收文明的星光,他们从辽人身上学会了如何打造武器,学会了如何组建军队,也学会了对待敌人的残忍。
估计现在的契丹人做梦都不会想到,百年后女真人如同一阵飓风般崛起,然后横扫整个辽国,契丹人完全没有招架之力,最后要么被杀,要么混入其它民族之中,而契丹这个曾经建立一个庞大帝国的民族也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甚至连契丹的文字,在后世都有许多无数解读,这也使得契丹在后世的历史研究中出现了无数的谜团。
当然大宋也没能置身事外,靖康之耻的悲惨哪怕是千年后再回顾,也依然让人痛心,李璋算了一下自己的寿命,他自己可能赶不上,但他的儿孙们却很可能赶上,所以李璋也悄悄的在自己的杀灭名单上又加上了一个女真。
第四百零六章 忠告
李璋归心似箭,毕竟家里的妻子还等着他回去,算算时间,青织的产期也快要到了,只要路上不耽误,应该可以在孩子出生前赶到家里,所以这一路他也是催着赶路,幸好护送他们的是耶律智让,看在燕娘的面子上,只要李璋的要求不过分,他都尽量的满足。
耶律智让虽然年轻,但作为太子身边的近臣,这一路上也无人敢为难他,所以使团这一路也走的极为顺利,很快就越过了析津府到达辽国的边境,再往前就是大宋的领土了,而耶律智让也是时候回去了。
“李大哥,我敬你一杯!”营地中的篝火旁,耶律智让举起酒杯向李璋道,明天李璋就要到达大宋的境内了,他也要回捺钵去了,而这一去还不知道日后有没有机会再见面,所以他才在营中设下酒宴为李璋送行。
“智让老弟不必客气,我酒量浅,你随意!”李璋这时也举杯道,他虽然有心戒酒,可是这个社会实在太复杂了,有许多时候身不由已,所以他这次只能又破戒了。
不光是李璋和耶律德让在喝酒,使团中的其它人也同样有饮酒做乐,毕竟明天就要回去了,所有人都十分高兴,而耶律德让也十分大方,让人准备了不少的酒肉,准备今天晚上不醉不归,结果不一会的功夫,就有不少人醉倒在地。
李璋虽然破了戒,但喝酒依然很克制,而且他还有些话要对耶律德让说,所以也劝耶律智让少喝点,等到其它人都喝的差不多后,李璋这才拉着他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道:“德让老弟,我看你们辽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你也要小心一些,万不可被卷进去!”
耶律德让是燕娘的亲弟弟,而且这一路上也对他们颇为照顾,所以有些事情他也需要提醒一下对方,至于对方听不听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李大哥你多心了吧,我是太子身边的近臣,就算是皇位交替,对我来说只会更好,怎么会被卷进去?”耶律德让并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来临,当下毫不在意的道。
李璋这时却是无奈的看了耶律智让一眼,这家伙的名字叫智让,不小心听起来就像是“智障”一样,虽然这家伙读的书比自己还多,但有时候的确像他的名字一样,对外界的危险实在太迟钝了。
“当初我们大宋的真宗皇帝去世时,太子太过年幼,所以朝中事务一应交由太后打理,我们大宋只有一位太后,所以也没什么,可是你们辽国现在有一个皇后,另外还有一个元妃,到时又该由谁来担任太后之职?”李璋再次叹了口气道,他本不想把话说的太明白,可是遇到耶律智让这家伙,如果不说明白恐怕他根本猜不透。
耶律智让虽然不聪明,但也不是个笨蛋,听到李璋的话后他也是愣了一下,随即这才猛然反应过来,当下一脸惊容的看着李璋道:“李大哥你的意思是说,顺圣元妃会和皇后娘娘争压太后之位?”
“太后只是一个虚位,皇后是太子的养母,元妃却是太子的生母,到时完全可以将她们两个都立为太后,关键是太子年幼,到时该由谁来掌权?而据我所知,皇后与元妃之间一向势同水火,之前有你们皇帝陛下压着,她们倒也不敢闹的太过分,若是万一皇帝陛下不在了,你觉得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李璋索性就把话说开了,免得这个笨蛋理解有误,到时坏了一家人的性命。
“我明白李大哥你的意思,可是现在皇后占着大义,而且背后又有家族撑腰,顺圣元妃虽然强势,但她的家世远不如皇后,如果不是以前陛下偏心护着她,恐怕她早就被皇后收拾了。”耶律智让当下再次开口道,在他看来,萧菩萨哥才是占据优势的一方,而对方又是他的姨母,所以他也根本不怕新旧皇位交替。
“笨蛋,谁告诉你势力大就一定能获胜,我看那个顺圣元妃虽然背后的势力小了点,但她却是心狠手辣,赢面反而更大一些!”李璋听到这里也气的想打人,他也不怕耶律德让回去乱说,因为这小子自己都不相信,而且就算他相信,恐怕别人也不会相信。
“这不可能,李大哥你是宋人,不知道我们大辽的情况,元妃和皇后虽然都出身于后族,但身份地位可是天差地别,再加上皇后又是陛下的正妻,没有人能动摇她的位置。”耶律智让依然不相信李璋的判断,反而认为李璋不了解辽国内部的局势,所以对他的话依然不放在心上。
李璋听到这里也差点气的不想管他,毕竟自己和耶律智让也没什么太大的交情,不过想到燕娘时,他也不由得心中一软,当下无奈的摇了摇头,最后一次,如果耶律智让真的不听的话,那就不能怪他了。
想到上面这些,李璋再次盯着耶律智让的眼睛郑重的道:“智让老弟,我不是在和你开玩笑,看在你姐姐的面子上,再加上这一路你对我们的护送,所以我给你一个忠告!”
耶律智让本来不信,但看到李璋认真的表情,心中也隐约有些不安,于是开口问道:“什么忠告?”
“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远离中京,哪怕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离开捺钵和中京,而且越快越好,我担心晚了就来不及了!”李璋再次认真的道,言尽于此,耶律智让听不听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耶律智让这次没有再反驳,而是沉思了片刻这才郑重的道:“谢谢李大哥的忠告,我会认真考虑一下的!”
李璋看出耶律智让并不是敷衍自己,而是真的听进去了,这让他也是松了口气,虽然他没有立刻答应,但随着局势的变化,耶律智让应该会提前察觉到一些异样,希望他能躲过这一劫,毕竟如果他出事了,燕娘肯定会十分伤心的。
第四百零七章 赵家村(上)
第二天一早,李璋率领着使团独自上路,前面就是大宋地界,耶律智让率领着手下的骑兵又向前送了他们几里,然后双方这才互相告别。
不过就在李璋准备要走的时候,却又忍不住停下来再次向耶律智让提醒道:“智让老弟,昨天我的忠告你千万不要忘记,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话,让你的家人也最好远离中京!”
“我回去后会认真考虑的!”耶律智让这时也露出感谢的表情道,无论如何,李璋也是为了他好,而且昨天晚上他回去仔细的考虑了一下,心中也慢慢的生出几分不安。
听到耶律智让的话,李璋这才放下心来,当下他再次与耶律智让挥手告别,然后使团这才踏上大宋的领土,而身后的耶律智让也一直等到李璋等人的身影消失之后,这才调转马头离开了这里。
李璋这次没有再走遂城那条路,而是向东错开了一段距离,直接从河间府进入大宋,事实上这里离辽国的析津府也更近,所以大宋在这里驻扎的军队也更多,不过因为多年的和平,河间府的驻军也撤消了一部分。
河间府靠近辽国的边界一带,这里属于深州地界,而深州西北位置,那里有一个不大的县城,也就是乐寿县,这里和遂城一样,都是抵抗辽国进攻的第一线,当年辽军大规模南下打草丛,无数百姓被掠走,这也导致乐寿县人烟稀少,赶到最近几年才慢慢的恢复了一些。
乐寿县也就是赵安仁的老家,当年他就是在一次辽军打草谷中被掳到了辽国,因为长相清秀,就被送到宫中净身做了宦官,最后好不容易才爬到现在这个位置。
李璋之前曾经答应过赵安仁,一定会帮他寻找家人,所以才特意绕道来到河间府,乐寿是个小县城,城外也有驻军大营,不过城中却居住的都是普通的百姓,毕竟这些年辽人不再大规模南下,哪怕偶尔打草谷,也都是零星的骑兵,根本攻破不了宋军的封锁,所以县城的生活也不再受影响,人口也慢慢的多了起来。
乐寿县令也没想到使团会忽然来到他们这个鸟不拉屎的小地方,当即也亲自出城迎接,然后安排使团入住,不过他们县城太小,也没有驿馆什么的,再加上使团的人太多,县城竟然住不了,最后护送的禁军只能住到城外的军营里,李璋与富弼等少数人安排到县城中的客栈中。
本来乐寿县令甚至还想把县衙腾出来给李璋他们住的,不过李璋却觉得太麻烦对方了,所以就委婉的拒绝了,不过他还真有事情麻烦乐寿县令,那就是查找一下赵安仁家人的情况,一般来说,县衙会将县中的所有人口登记,只要赵安仁的家人还在乐寿县,应该不难找到。
这天一早,乐寿县令来到李璋居住的客栈找到他,然后送上一叠文册道:“李中使,这里就是赵家村的户籍名册,可是却没有您要找的赵达的名字,也没有他几个儿子的下落,估计很可能是之前因为战乱搬走了。”
“没有?”李璋听到这里也是一皱眉,赵在就是赵安仁的父亲,据他所说,他的老家就在乐寿县城东边十里的赵家村,只不过当初发生战乱时,他们全家逃往河间府,只是他在路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