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大表哥-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人?”赵祯这时忽然转移话题道,不是他不愿意再聊妙元的事,而是他真的拿妙元没办法了,现在只能寄望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妙元会慢慢的改变想法,反正公主也不愁嫁人。
  “这次去辽国的收获很大,除了见到辽国皇室外,最重要的还是看到一些辽国内部的情况,我来详细给你讲一讲……”
  当下李璋把自己这次出使辽国的所见所闻都讲了一遍,赵祯也是听的津津有味,特别是对于辽国内部的矛盾,以及皇室内部的争斗十分感兴趣,时不时也提出一些自己的疑问,李璋也一一帮他做了解答,毕竟作为皇帝,他对辽国如果一点也不了解可不行。
  对于辽国即将发生的内斗,赵祯也同样十分高兴,而当李璋提到可以趁机收复燕云时,他更是十分心动,但可惜他现在手中无权,也只能和李璋在纸上谈兵过一过嘴瘾。
  “对了,这次我回来听说太后大病了一场,而且还挺严重的……”
  就在李璋刚想询问一下刘娥生病的事,可是话才说到一半,却忽然只见有内侍快步进来禀报道:“启禀陛下,定王求见!”


第四百二十四章 八大王
  “定王?”李璋听到要求见赵祯的人时,当下也不由得露出疑惑的表情,因为他感觉到这个定王有些耳熟,但却又想不起对方的名字,大宋异姓不封王,所以这个定王肯定是皇亲国戚,但赵祯是个独苗,肯定不是他的兄弟,唯一的可能就是他的上一辈,也就是赵恒的兄弟了。
  “八皇叔来了,快快请进!”赵祯这时立刻开口道,脸上也露出高兴的神色。
  李璋听到赵祯对定王的称呼也立刻想了起来,所谓定王,其实就是赵恒的八弟赵元俨,太宗时期封为周王,赵祯登基后改为定王,因为他排行第八,事母至孝,再加上长的极为威严,所以在民间也极有声望,朝野内外都称他为“八大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八大王与杨家将中的那个八王可不是一个人,这点千万不要搞混了。
  “表哥,八皇叔为人不错,无论朝堂还是民间对他的评价都很高,等下我介绍你们认识!”赵祯这时兴奋的对李璋道,看样子他和赵元俨的感情也相当不错。
  “定王殿下最近经常来找陛下吗?”李璋这时端起茶再次品了一口,然后似乎颇为随意的问了一句。
  “是啊,说起来八皇叔也不容易,自从父皇去世后,他担心大娘娘为难他,所以他就对外说自己有狂病,平时就在家中闭门读书,但他对大娘娘并没有心生怨恨,反而在前段时间大娘娘生病时,他还亲自进宫探望。”赵祯当下再次介绍道。
  其实赵元俨虽然是赵祯的叔叔,但两人以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交集,不过在刘娥生病之后,赵元俨却忽然开始出门了,而且还经常进宫,结果一来二去,他就与赵祯混熟了,说起来赵元俨喜欢读书,而且又多才多艺,特别是书画极为精通,这也让赵祯对他极为佩服。
  李璋听到赵祯的话却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不过他却比任何人都清楚,赵元俨本来与赵祯并没有什么交往,但这时却忽然跳了出来,肯定是有所图谋,而且身为皇子,他又没有什么拿出手的政绩,但却偏偏在民间和朝堂上都拥有极好的声望,这可就有些不正常了。
  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内侍引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迈步走了进来,这个人就是赵元俨,只见对方身材高大,相貌也极为威严,特别是眉间有一颗大痣,看起来像是长三只眼睛一亮,眼睛一瞪甚至能让小儿止啼。
  “下官李璋拜见定王殿下!”李璋这时站起来主动行礼道,毕竟对方是皇叔,地位可比他高多了,哪怕是赵祯这时也站起来迎接。
  赵元俨虽然长的威严,但是在看到李璋时却露出一个热情的笑容道:“刚才就听说名满天下的李都尉在这里,可惜之前一直无缘得见,今日一见果然是年少英才啊!”
  “八皇叔说的不错,表哥可是我见过的最有才华的人,不过他有一样肯定不如皇叔,那就是字肯定不如皇叔写的好!”赵祯这时也大笑一声道,李璋的字一向写的很丑,这点他可是从小就取笑李璋,当然他不知道李璋在被软禁的那一年里,书法也已经大有长进,已经算是登堂入室了,当然与赵元俨这种书法大家相比还是差上许多。
  “定王书画双绝,我早有耳闻,陛下你拿我的字与定王相比,简直就是在欺负我。”李璋这时也毫不介意的大笑道,他和赵祯实在太熟了,平时开开玩笑什么的也正常。
  不过赵元俨看到赵祯和李璋相处时的轻松,却是露出了几分惊讶的神色,因为赵祯不是普通人,他是皇帝,天下之主,哪怕现在手中无权,但绝大部分人在见到他时依然是战战兢兢的,就算是他这个皇叔在赵祯面前说话时也要加上几分小心,但他却能感觉到李璋在赵祯面前却是极为放松,就像是关系极好的朋友在聊天一般。
  当下赵祯请赵元俨坐下,三人边品茶边聊天,赵元俨的确是博学多才,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知,而且也十分会聊天,别说是赵祯了,哪怕李璋也感觉与对方聊得十分愉快。
  另外赵元俨也问了一些关于李璋出使辽国的事,李璋只得再讲了一遍,但却在有些地方保留了一些,毕竟赵元俨不是赵祯,有些事情还是不方便让他知道。
  “对了,李都尉刚回来,应该还没有去探望过太后吧?”这时赵元俨忽然把话题转移到了刘娥身上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心中一凛,别看他和赵元俨好像相谈甚欢,但其实从头到尾他都带着几分防备,因为这个赵元俨身为皇叔,以前装疯卖傻的呆在府里也就罢了,可偏偏在刘娥生病时跳了出来,而且还在赵祯面前如此活跃,如果说他没有野心的话,恐怕任何人都不会相信。
  “暂时还没有,我今天来也是想向陛下打听一下太后的情况。”李璋虽然心中戒备,但表面上依然微笑着回答道。
  “那你得去探望一下太后,前段时间太后病情凶猛,为此太后还封锁了消息,我也是好不容易才得到消息,然后立刻进宫探望,只是当时太后却已经陷入昏迷,后来虽然病情好转,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赵元俨这时露出一副凝重的表情道,但李璋总感觉他的眼睛深处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神色。
  相比赵元俨,旁边的赵祯却是神色复杂,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道:“表哥你有时间就去探望一下大娘娘,这次大病之后,大娘娘一下子老了许多,连走路都需要人扶着,而且也更加念旧了,经常提起一些当年的人和事,如果她看到你去探望她,肯定会十分高兴的。”
  赵祯对刘娥的感情同样十分复杂,一方面他认为刘娥是自己的母亲,而且他在感情上也极为依赖刘娥,另一方面他都已经成年了,但刘娥却迟迟不肯让他亲政,如果说他心中没有一点想法的话,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会相信。


第四百二十五章 分歧
  赵元俨在赵祯这里呆了小半天,直到夕阳西下这才离开,李璋故意多留了一会,主要是他不想和赵元俨走的太近,这种人野心太大,又太过精明,和他走的太近迟早都要倒霉。
  “表哥,你觉得八皇叔怎么样?”不过就在这时,却见赵祯十分兴奋的向李璋询问道,他身边的朋友太少,算来算去也只有李璋一个,赵元俨虽然是他叔叔,但他却感觉与对方聊得十分投机,志趣也差不多,所以他也很高兴身边能多一个说话的人。
  李璋听赵祯的询问却露出犹豫的表情,因为他不知道该说实话还是假话,如果说实话,肯定会败坏赵祯的兴致,让他空欢喜一场,如果说假话,又会让赵祯被人蒙蔽,更何况赵元俨这个人野心勃勃,若是真让他蒙蔽了赵祯,说不定日后会酿成大祸。
  “怎么了,表哥你难道觉得八皇叔不好,可是我刚才看你和皇叔聊的挺开心的?”赵祯作为最熟悉李璋的人,当看到他脸上的神情时也立刻猜到了什么,当下也皱起眉头问道。
  看到赵祯已经看出了自己的犹豫,李璋也决定不再隐瞒,当下直接开口道:“定王博学多才,的确是个聊天的好对象,如果不涉及到其它的话,我倒是希望可以和他做朋友,但我觉得陛下你最好不要和他走的太近。”
  “为何?”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把眉头皱的更紧了,毕竟他好不容易新交了一个朋友,这份喜悦他也很想与李璋分享,可是没想到李璋却劝他不要和定王走太近,这不亚于给他当头倒了一盆冷水。
  “定王身为皇嗣,越是在权力交替之时,就越要避嫌,可是陛下可以想一想定王的所作所为,每次皇权交替之时,他都异常的活跃,难道这都是巧合吗?”李璋本不想在背后说人坏话,但为了点醒赵祯,他也只能这么做了。
  赵元俨这个人可不简单,当初赵光义在世时,小小年纪的他就起了争位之心,甚至他差点就要成功了,晚年的赵光义对他极为宠爱,甚至特令让他住在皇宫不用搬出去,可惜赵光义死的太早了,当时赵元俨还没有成年,所以最后皇位还是落到成年的赵恒手中。
  赵恒登基后,对赵元俨这个弟弟表面宽容,但其实却十分的防备,赵元俨刚一成年就被他赶出了皇宫,而且赵恒还特意在他的王府边安排了一支禁军,另外其它亲王的属官一般都是由中书省草拟,皇帝一般不会过问,但赵元俨王府的属官却全都是由赵恒钦定的。
  而在赵祯去世时,赵元俨同样十分活跃,甚至一度住到了皇宫里,这些李璋都还记得。这次刘娥生病,本来在家里装疯的赵元俨竟然再次跳了出来,光是这些就足以让人怀疑他的用心。
  对不过赵祯听完李璋的这些话却再次皱起眉头,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表哥你可能是多虑了,当初皇祖父去世时,八皇叔才十三岁,父皇对他之所以那么关注,也只是出于兄长对幼弟的疼爱,而且当初父皇临终前,还特意将八皇叔召进宫中,其实就是想让八皇叔多照顾一下我,这才引起了大娘娘的怀疑,为此八皇叔才不得不装疯躲进家里不出来,说起来还是我连累了八皇叔。”
  听到赵祯这些为赵元俨辩解的话,李璋也是暗自皱眉,看来他还是小看了赵元俨,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让赵祯如此维护他,当然这也与赵祯比较重视亲情有关,特别是他还没有成年时,赵恒就去世了,这让他的生命中父爱缺失,而赵元俨这个亲叔叔的出现,刚好弥补了他缺失的父爱,所以他才会连李璋的话都不听。
  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没有再和赵祯争辩,而是叹了口气道:“你这样想也不能说错,不过我也不会改变我对定王的看法,唯一能验证的就只有时间,日后就看我们谁的眼光更准了。”
  “好,那我们就不讨论八皇叔的事了,让时间来证明谁对谁错!”赵祯当即开口道。
  时间已经不早了,于是李璋这时也告辞离开,赵祯也送他出了大殿,只是两人分别时,气氛却显得有些沉闷,毕竟因为赵元俨的事,使得两人第一次产生了分歧,虽然这点分歧可能还不会影响到两人的关系,但总归不是件愉快的事。
  第二天一早,被李璋甩在后面的使团终于来到了京城,李璋也一下子忙了起来,毕竟使团有许多收尾的事需要他处理,哪怕有富弼帮他,但依然让他忙了好几天。
  最后当使团的事情终于忙完后,李璋也终于有了一段空闲的时间,而他在考虑再三后,终于还是决定去探望一下刘娥,虽然上次在垂拱殿被刘娥召见了一次,但隔着屏风他也没见到刘娥的真容,而且从赵祯和吕武那里,他都得知刘娥之前病的很重,他身为晚辈无论如何也要去探望一下。
  当下李璋让人准备了些礼物,特别是一些从辽国带回来的特产,比如高丽的人参之类的,然后再次乘着马车进到皇宫,只不过他这次没有直接去垂拱殿,而是让人先禀报了一下,得到刘娥同意召见他的旨意后,这才再次来到垂拱殿。
  相比上次,这次垂拱殿也没有其它人,当李璋来到这里时,只见刘娥坐在书案后面正在处理奏折,一头的白发也显得极为刺眼,而当刘娥抬起头时,李璋更是发现刘娥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一双混浊的眼睛中几乎看不到什么神采,现在的她真的变成一个垂垂的老妇人了。
  “参见太后!”李璋当下上前一步向刘娥行礼道。
  “不必多礼,使团的事情处理完了吗?”刘娥这时看了李璋一眼,然后低下头一边处理手中的奏折一边问道。
  “处理完了,今日特来向太后复命,顺便也来探望一下太后!”李璋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我的身体很好,你不用担心,前几天听说你去陛下那里了,应该见到了定王吧?”刘娥这时终于处理完一份奏折,然后放下笔抬起头看向李璋忽然问道。


第四百二十六章 走水了
  “见到了。”李璋恭敬的行了一礼道。
  “那你对赵元俨这个人有何看法?”刘娥这时坐直身子看着李璋再次问道。
  李璋听到这里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回答道:“此人野心勃勃,我劝陛下尽量要远离他。”
  “呵呵,如果你之前在京城,陛下与赵元俨刚认识时这么劝说他,他可能会听,但你现在劝说他,恐怕他也不会听你的吧!”刘娥不愧是看着赵祯长大的人,对赵祯的一举一动都猜的十分准确。
  李璋这时也是叹了口气道:“不错,陛下并不相信我的话,反而为定王辩护了几句,我看劝不动他,就没有再劝。”
  “你本来就不该劝他,赵元俨这个人不但野心勃勃,而且一张巧嘴能把死的说的活的,他打定主意在这时要与陛下接触,肯定在方方面面都想好了,你劝说陛下的那些话,说不定他早就提前给陛下解释过了,所以陛下自然不会轻易的相信你。”刘娥这时让人搬来椅子,然后示意李璋坐下,随后挥手让其它人退了下去。
  “既然太后您也知道定王的野心,为什么不阻止他与陛下接触呢?”李璋这时忽然好奇的追问道,以刘娥的小心谨慎,怎么会如此放纵赵元俨呢?
  听到李璋的询问,只见刘娥这时竟然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这件事说来话长,我当然知道赵元俨的野心,甚至当初先皇在世时,就对他格外的防备,但太宗皇帝的子嗣大都不长寿,陛下在世时,就只剩下赵元俨一人,后来陛下越来越糊涂,竟然对赵元俨放松了警惕,甚至还对他十分的信任,经常召进宫中相谈……”
  李璋听到刘娥上面的这些话却是暗中撇了撇嘴,因为他知道赵恒晚年虽然糊涂,但有些事还是十分清醒的,比如他在临终前曾经多次召见赵元俨,主要就是想让这个唯一的弟弟成为牵制刘娥的人,毕竟当时刘娥的权势越来越大,若是赵恒去世,就再也无人可制衡她了。
  当然李璋心中的想法肯定不敢说出来,而这时只见刘娥继续道:“赵元俨此人野心勃勃,当时陛下临终,对他又极为信任,估计让他想到了当初太祖让位于太宗的事,毕竟当时陛下的年纪太小,所以他就死赖在宫里不肯回去,连陛下服药都要他亲自服侍。”
  “这件事我知道,可是后来我听说定王有一天忽然离宫,直到先皇去世他都没有再进过宫。”李璋这时也插嘴道,当时赵恒去世时发生了许多的事,赵元俨只是其中之一。
  听到李璋的话,只见刘娥竟然有些得意的眨了眨眼,随后这才开口笑道:“赵元俨这个人虽然野心不小,而且也极为的精明,但却也有聪明人常有的缺点,那就是多疑和胆小,我让人在他喝的茶里滴了一点墨汁,结果他就以为有人要下毒害他,于是他就灰溜溜的跑回王府不敢出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
  刘娥说到最后时,也忍不住得意的大笑起来,李璋听到这里先是惊愕,随后也同样笑了起来,不过他若是赵元俨的话,说不定也会吓的逃跑,哪怕知道茶中下的是墨汁,但对方这次既然能下墨汁,那下次就可能下毒,所以赵元俨为了自己的安全逃跑也很正常。
  等到刘娥笑过之后,却忽然又无奈的叹了口气接着道:“虽然吓跑了赵元俨,但他毕竟是先皇的弟弟,也是太宗陛下唯一在世的儿子,所以对他哀家也只能尽量的拉拢,在陛下登基后,哀家就下旨封他为中书令兼尚书令,加封太太傅,甚至可以随意出入皇宫,他开始倒也老实,接受了这些封赏后就呆在家里不出门,可是上次哀家生病,他却再次活跃起来,对他的心思哀家也比任何人都清楚。”
  李璋听到这里也终于明白了刘娥的意思,赵元俨虽然存心不良,甚至可能还有别的野心,但他毕竟是赵恒唯一在世的弟弟,说起来赵恒的兄弟也都不长命,要么夭折,要么早死,能活到四十的人都极少,民间传说是赵光义做过太多缺德的事,所以才使得他的儿子都不长寿。
  作为赵光义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再加上赵元俨在朝堂和民间的名声都是极佳,所以刘娥也无法阻止他接近赵祯,甚至她都无法对赵元俨用强硬的手段,所以哪怕知道赵元俨存心不良,刘娥也拿他没有办法。
  “原来如此,不过赵元俨这个人野心极大,就算可以蒙蔽一时,但总有一天会暴露出来,到时陛下肯定会看清他的真面目的。”李璋沉默了片刻再次开口道,历史上的赵元俨声名不显,李璋也不太清楚他的命运,不过只要他控制不住自己的野心,日后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对于李璋的话,刘娥则是不置可否,随后又询问了一下他去辽国的事,虽然上次已经问过了,但当时人多,时间也有限,所以李璋只是大概讲了讲,而现在刘娥则是让李璋详细的讲了一遍他在辽国的见闻,以便对辽国的局势更加了解。
  李璋讲完了辽国的见闻后,然后又询问了一下刘娥的身体情况,虽然对方一直嘴硬说自己的身体没问题,但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刘娥比当初老多了,而且精力也有些跟不上,有时李璋说的太快时,她还要打断让李璋重新说一遍,这明显与当初那个精力充沛的刘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直到天色将晚时,李璋正准备告辞离开,但刘娥却让他留下陪自己吃饭,无奈之下李璋只得答应,晚饭时刘娥也询问了一下李璋家中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青织肚子里的孩子,她也问了许多,李璋也一一做了回答。
  好不容易等到吃完饭,这时天都已经黑了,李璋出了垂拱殿正准备回家,可是忽然听到宫中一阵喧哗,紧接着就看到有人慌慌张张的边跑边大叫道:“走水了!景福殿那边走水了!”


第四百二十七章 宫廷大火(上)
  天已经黑了,李璋正准备离开皇宫,却没想到忽然有人跑来禀报,说是景福殿那边着火了,这让李璋也是吓了一跳,急忙扭头向东北方向看去,结果发现在景福殿的位置果然是火光冲天,小半个天空都被染红了。
  看到这里,李璋也立刻拔腿就往景福殿的方向跑去,皇宫中失火简直太常见了,毕竟这个时代的皇宫大都是木制结构,打雷闪电这些天火就不说了,有时宫中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引发大火,特别是宫殿又建造的十分密集,只要一处起火,就可能烧成一片,之前的玉清昭应宫就是这么被烧毁的。
  其实不光是皇宫,东京城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一场大火,这种大火可不是只烧毁一家一户,而是一烧就是一片,少则数家,多则半条街都可能被烧毁,要怪就怪这个时代的人都喜欢用木头制成房屋,再加上东京的居住人口又多,这么多建筑挤在一起,不发生火灾才是怪事。
  李璋担心赵祯遇到危险,所以一路狂奔,路上也见到许多往景福殿跑的内侍和宫女,而当他来到景福殿时,却也露出焦急的神情,本来他还心存希望,因为景福殿这么大,也许并没有烧到赵祯,可是当他来到这里时,发现起火的面积超过他的预料,大半个景福殿都陷入到火海之中,赵祯的寝宫也在其中。
  “陛下呢?”李璋一把抓住一个从景福殿跑出来的内侍大声问道,周围全都是吵闹着救火的人,但却根本没见到赵祯的影子。
  “不……不知道,应该……应该在寝宫吧。”这个小内侍也吓的不轻,满脸都是黑灰,被李璋抓住后也是哆哆嗦嗦的回答道。
  李璋这时也是气极,大半个景福殿都烧着了,寝宫那里似乎烧的更旺,如果赵祯真的在那里,那可就糟糕了,当下他推开内侍,也顾不得周围大火就往里闯,两侧的宫殿房屋全都是火,道路上也满是浓烟,时不时还能见到里面的人向外面逃,李璋见一个问一个,最后好不容易才确定赵祯就在寝宫里。
  原来在火灾发生时,赵祯就在寝宫中休息,结果火灾来的太过突然,他身边的内侍也吓的四散奔逃,结果竟然把赵祯落在了寝宫里,而现在寝宫那里已经火光冲天,赵祯很可能还没有逃出来。
  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更加着急了,而等到他来到寝宫时,却只见宫门处已经燃起大火,几个内侍站在门外想要进去,但看到大火却又有些畏缩,甚至有人干脆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