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表哥-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的年纪还不算大,现在再娶妻生子也不迟,也许用不了几年,你就有一个新的家了。”李璋淡淡的开口道。
“我……我忘不了死去的妻子儿女,暂时还不想娶妻生子,也许过几年可能会改变想法吧?”董清这时再次迷茫的道,其实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跟着李璋,也许是因为对方帮自己报仇,所以他想要报恩吧,可是以李璋的身份地位,他就算是想报恩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听到这里,李璋也不由得扭头看了看迷茫的董清,同时心中也有了一个想法,于是再次开口道:“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话,我倒是可以给安排一件事去做!”
第六百八十八章 干脏活的人
广州几乎是泉州的翻版,只不过李璋做的更加缜密,根本没有给任何人逃跑的机会,而且相比泉州,广州这边的情况要好的多,至少当地的官员并没有全部被腐蚀,不过依然有不少的官员落马。
而当李璋离开广州时,又是无数的胡商人头落地,无论他们的罪行大小,在李璋这里只有一个死刑,因为据李璋所知,那个蒲寿庚的祖先就是从广州迁到泉州去的,只是李璋分辨不出他的祖先是谁,索性就全杀了,反正在他离开京城时,就已经决定了这帮胡商的命运。
“侯爷,您现在把这些胡商都杀了,虽然有不少人是罪有应得,可是这帮人掌握着不少的海贸,把他们杀掉之后,也会影响到大宋对外的海贸,如此一来,广州与泉州等地的税收都要大为减少了。”回程的船上,董清这时一脸忧虑的向李璋道。
因为自己全家上下都死于阿各色这些胡商之手,所以他对所有胡商都带上了一种莫名的恨意,只是对于李璋如此屠杀那些胡商,他还是感觉有些不妥,特别是现在他的身份也有些不一样了。
“无妨,区区一些胡商而已,杀他们之前我就已经让人审问出他们手中掌握的航线了,船只也被朝廷没收了,只要花费点时间,总能把他们手中的海贸接管过来的。”李璋却是毫不在意的道,他本来不是个喜欢杀人的人,只是为了大宋的未来,这些人也不得不杀,有时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人命根本不算什么,更何况这些还不是大宋的子民。
“可是这些胡商的影响力不仅仅只在大宋境内,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海外的关系和影响,比如阿各色等人在南洋和天竺一带都有自己的渠道和关系,甚至可以把货物送到大食等地,而我们却很难把生意做的那么远。”董清这时再次耐心的解释道。
李璋听到这里却是淡定的一笑,也并没有直接回答董清,而是反问道:“我大宋的海贸主要是哪些货物?”
董清听到这里也愣了一下,不过还是老实的回答道:“咱们大宋对外货物主要是丝绸、茶叶和瓷器,另外最近的棉布也大为畅销,而从海外主要进口一些香料、宝石、珊瑚之类的贵重货物。”
“这就是了,丝绸、瓷器、茶叶和布匹这些东西愁销路吗?”李璋听完之后一笑道,从这些进出口的商品上就能看出,大宋主要出口一些手工业品,而进口的都是一些贵重物品,绝对的贸易顺差,所以大宋每年都能从海贸中获得巨额的利润。
“当然不愁销路,甚至十分的抢手,一个普通的瓷碗在大宋可能只能卖几文钱,可是运到海外却能换来等重的黄金,至于丝绸和茶叶则更加的抢手,不过相比这些传统的商品,我觉得棉布的利润更大,因为瓷器和丝绸这些商品一般只有贵族和富人才买的起,而棉布的价格更低,需求量更大,如果产量能上来的话,销量只会比瓷器和丝绸更大。”提到海外的贸易,董清也显得有些兴奋的道。
“那就是了,我以前也做过生意,咱们的货物不愁销路,只要能把它们运出去就行,而且我大宋不缺人手,更不缺造船的技术,只要有利可图,肯定有无数的人愿意冒险出海,既然如此,那为何要把赚钱的机会让给那些胡商?”李璋当下再次反问一句道。
李璋的话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可是董清这时却再次皱起眉头有些为难的道:“可是……可是海贸的利润虽大,但安全却是个大问题,海上风暴这些天灾就不说了,海外之人大都十分野蛮,甚至可以说见利忘义,有时我们把货物千辛万苦的运出去,但在人家的港口上却无法保证货物的安全,比如在南洋那些土人控制的港口,就时常发生货物被抢的事情。”
“那些土人很强吗?”李璋再次反问一句道。
“不强,其实很多土人根本就没开化,连条像样的船都造不出来,但奈何他们人数众多,又占据着港口,我们需要进港口补充物资,甚至是交易货物,所以就算被抢了也只能打碎牙齿咽到肚子里。”董清当下再次无奈的回答道。
“还记得我交给你的任务吗?”李璋这时忽然再次另有所指的问道。
“当然记得,侯爷您说朝廷要整顿海贸,加强朝廷对海贸的控制,同时向外扩张,消除所有敢于阻拦大宋脚步的阻碍……”
董清说到这里也忽然吓得出一身的冷汗,不过紧接着他又感到无比的兴奋,因为他隐约间已经猜到李璋的意思了。
“海洋是国家的未来,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国家的未来,而你的任务就是打通大宋对外的通道,至于那些敢于阻拦之人。”李璋说到这里也冷冷的看了董清一眼,随后这才开口道,“那些胡商就是他们的榜样!”
“小人……小人明白了!”董清这时也半是激动半是恐惧的回答道,激动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而恐惧则是因为知道从今天起,将会有无数的人头落地,而且这些人还都将死在自己的手上。
董清没有问李璋为何不由朝廷亲自出面,而是把这件事交给自己这么一个商人,因为他知道李璋的意思,有许多的事情不方便由朝廷出面,特别是一些肮脏的活需要有人替朝廷去做,而他就是帮朝廷干这些脏活的人。
“很好,你是个聪明人,而且也有足够的能力,这件事交给你我也十分放心,日后若是事有所成,朝廷也绝不会亏待于你!”李璋对董清的反应也十分满意的道,本来他来泉州之前,并没有想过把这件事交给董清,不过后来他发现董清的能力过人,而且海贸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玩得转的,所以最合适的人选反而也只有董清。
董清听到这里也重重的点了点头,不过随即他又有些迟疑的道:“可是……可是如果想要扫除障碍,就需要大量的人手,特别是能打能杀的人,我们董家之前的老人几乎都不在了,新招募的人手也不足信任,所以恐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招募到足够的人手。”
“人手的问题你不必担心,朝廷最近要整顿水师,到时会将很多不合格的水师士卒清理出来,这些人虽然不适合呆在军营,但至少比普通人强一些,再加上重金的诱惑,足以他们为任何人卖命。”
说到这里李璋顿了一下,接着又再次道:“另外北方边军也要缩减一部分军队,其中一些年纪大、伤残等有问题的将士将退出军中,这帮人虽然有不少问题,但他们大部分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人,朝廷虽然会给出安家费,但这帮人过惯了刀口舔血的日子,恐怕很难安于平凡,到时你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招募一批!”
听到李璋提出的这两批人,董清也不由得吓的冷汗直流,本来他还以为朝廷可能只是让他占据几个港口,可是现在李璋竟然要把那些军中退伍的士卒安排到自己手下,这帮人如果到了无法无天的海外,天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情,而且他明显的感觉到,李璋的野心恐怕不仅仅只是一些港口,甚至可能还会有更大的企图,只是这些却不是他敢问的。
第六百八十九章 归程
海面上风雨交加,海船也像是一叶扁舟似的在海浪中颠簸,幸好这场风雨并不是很大,李璋早已经习惯了海上的风浪,这时依然稳稳的坐在书桌前翻看着这段时间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
这趟沿海之行已经结束了,李璋他们几天从广州到达泉州,然后董清下了船,他要开始筹划李璋交给他的任务,而李璋则是继续北上准备回京。
不过这趟沿海之行也让李璋收获良多,其中主要有两个点,第一点就是大宋的海贸情况,以前李璋只知道海贸利润丰厚,各个港口每天都有大批的货物进出,但并不了解详细的情况,而这次他不但去了泉州和广州,另外也去了明州和杭州,对这些大港口的调查也让他掌握了许多关于海贸的详细情况。
总的来说,大宋主要是出口丝绸、瓷器这些手工业品,而进口的要么是贵重的黄金、珠宝等物品,要么就是香料、矿石等农产品或原材料,特别是矿石这方面,李璋也是第一次知道,因为大宋缺铜,所以一直从海外进口铜矿石。
而据李璋初步的统计,大宋各个港口进出口的货物估计在四百种以上,数量种类极其繁多,不过总的来说,大宋对外一直处于贸易顺差之中,毕竟大宋出口的主要是手工业口,附带着劳动价值,而进口的大都是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或者是其它一些十分初级的原料等。
另外李璋还发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宋的铜钱也是一种重要的出口商品,因为大宋的铜钱造型精美,又有大宋的国力背书,所以在海外也是通用货币,也就相当于后世美元的地位,特别是大宋周边的国家,都十分喜欢用大宋铜钱,因此有些海外的商人会把货物换成铜钱,然后运到海外卖掉,获利也是十分巨大。
不过这也造成了大宋铜钱的流失,毕竟大宋本来就缺铜,于就产生了从海外进口铜矿石的情况,但是依然满足不了铜钱的需求,幸好这些年钱钞发展的极快,已经在南方港口普及开来,这也极大的缓解了钱荒,甚至听说海外也开始有商人使用钱钞。
“也许要把在海外开办钱行的事提上考虑的日程了!”想到钱钞,李璋也不由得低声自语道,钱行现在名义上虽然还是属于他的私人产业,但其实已经在一步步的交给朝廷了,特别是豆子考上进士后,钱行已经具有了半官方的背景,估计再过几年,钱行就会正式更名为大宋皇家钱行了。
不过在海贸的兴盛之下,也掩藏着不少的阴暗与危机,比如因为海贸的获利巨大,也演生出许多靠海贸为生的阴暗职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海盗,甚至许多有名的大海商本就是海盗,这帮人在海上杀人放火无恶不做,而海上又是法外之地,根本没有任何律法能惩治他们,这也使得海盗的发展迅速,许多海盗甚至敢上岸抢掠。
如果放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的话,恐怕日后大宋沿海就要出现一个海盗王了,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其实早在唐朝时,沿海的海盗就通过互相吞并,最后形成一些不小的势力,只是唐朝强盛,海盗也不敢上岸,可是大宋就不同了,现在海盗还是群雄割据,他们就已经有人敢上岸了。
想到海盗,就不得不说李璋的第二点收获,也就是大宋沿海的军纪败坏了,这个败坏可不仅仅只有水师,刚开始的时候,李璋对水师的军纪败坏还十分恼火,可是当他见识了沿海各地驻扎的步卒时,却发现水师的情况还算好的,步卒的情况更加糟糕,甚至到了不堪大用的地步。
其实这也不能怪沿海的驻军军纪败坏,主要还是大宋的军事重心一点在北方,威胁也主要是辽国和西北,所以对南方一向不重视,而南方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也都有一种心理,那就是觉得南方远离危险,有什么事情都有北方顶着,所以他们也丝毫不担心有敌人入侵。
在上面这种心理下,不仅仅是沿海地区,甚至整个南方的驻军几乎全都是腐败不堪,不但兵员数量不够,而且将士也几乎不怎么操练,平时让他们维持治安、设卡收税倒是没问题,但如果让他们上阵打仗的话,还不如让一群羊上战场,至少羊群乱撞之下可能还会伤几个敌人,而这帮南军如果上了战场,说不定敌人没有进攻他们就先自己崩溃了。
这可不是李璋小瞧南方的驻军,事实上南方最近几年也不太平,特别是交趾的黎桓夺取丁朝政权,建立前黎朝,黎桓此人野心极大,表面上臣服大宋,经常派人朝贡,可实际上却经常出兵骚扰大宋的边界,而邕州一带的驻军却连小小的交趾都挡不住,甚至还要向广州一带求救,但哪怕救兵到了,依然是败多胜少,简直是丢尽了大宋的脸面。
幸好这两年大宋的军威大振,一举打败了党项和辽国,这也使得南方的交趾老实了许多,暂时不敢再骚扰大宋,但南方驻军军纪败坏的情况如果不改变的话,交趾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嘴边的肥肉而不下嘴。
想到南方的军队情况,李璋也不由得叹了口气,当下将手中记录又翻看了几页,只是越看越是皱眉,想要改变南方军纪败坏的情况也绝不是简单的事,不过办法还是有的,比如他交给董清的任务,也许可以从海上解除交趾的威胁,另外还有对水师的整顿,如果能打造一支精锐的水师,那么交趾的威胁也就不足为虑了。
就在李璋沉思之时,海面上的风雨也慢慢的过去了,其实在海上遇到这种过路雨十分常见,甚至有时还能见到船右大雨船左阳光的奇景,再加上海中生物众多,后世东海基本已经很少见到鲸鱼,但在这个时代却极为常见,只是一般的渔民也不敢招惹这些庞然大物。
“大哥,前面有情况!”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见野狗闯进来向李璋禀报道。
第六百九十章 福祸相依
蔚蓝的海面上浪花朵朵,本来是一副十分美丽的景象,可是现在海面上却多了不少的杂物,其中有木板、破布、绳索等等,看起来就像是把一堆垃圾倒进了海水一般。
“侯爷,前面应该有船遇难了!”这时胡指挥使也盯着海面道。
“遇难?刚才的风雨并不怎么大,怎么会有船遇难?”李璋听到这里也有些惊讶的道,甚至他立刻就想到了海盗,听说有些海盗抢劫了商船后,可能出于毁尸灭迹等原因,于是会把商船凿沉,让船只也随同商船一起沉入到海底,难不成前面就有海盗出没?
“这里是通往杭州的航线,而且距离杭州已经很近了,应该没有海盗敢轻易靠近,唯一的解释就是有船在刚才的风雨中遇难了。”胡指挥使这时似乎也看出了李璋的想法,当下也开口解释道。
他们离开泉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再往前就是杭州,相比泉州和广州,杭州虽然在港口上差一些,但因为是海陆的交通枢纽,所以海防还是十分严格的,很少有海盗敢靠近。
“刚才的风雨那么小,也会有船遇难?”李璋听到这里再次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刚才的风雨虽然使得船只十分颠簸,但还在承受的范围内,他甚至都不用把自己绑在柱子上。
“侯爷有所不知,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咱们的战船这么平稳,特别是一些海外的小国,他们的船只又小又破,刚才的那阵风雨对咱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小船来说足以致命了。”胡指挥这时耐心的解释道。
就在胡指挥使的话音刚落,似乎就像是在证明着他的话一般,只见前方的海面上终于出现了一些浮尸,李璋也立刻拿起望远镜向远处打量了一下,结果发现那些浮尸的样貌打扮十分眼熟,竟然是他曾经见过的倭国人。
“原来是倭人,可惜了!”这时胡指挥使也通过望远镜看清了海面上书的浮尸,竟然露出了一副可惜的表情感慨道。
“怎么有这么多的女人?”李璋这时也分辨出那些浮尸中竟然有不少的女人,而一般的海船是禁止女人上船的,就算有也很少,可是现在海面上的浮尸竟然有近半都是那些他见过的矮小倭女。
“侯爷可听说过借种?”胡指挥使这时忽然有些龌龊的一笑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立刻反应过来,当初他第一次见到倭人时,就有不少的倭女跟随倭国的使团到京城借种,而且听说还专门找国子监的学生借种,甚至还有人送给自己一个倭女,最后被自己给赶出去了。
“这帮倭人真是无耻之尤,他们经常到沿海一带借种吗?”李璋当下皱起眉头问道。
“也不是经常,倭人的造船技术太差,他们的小船只能借着洋流飘过来,所以一年顶多来个一两次。”胡指挥使再次回答道,不过就在他的话音刚落,就只听海面竟然传来了呼救声,这让胡指挥使当即也是一拍大腿叫道,“有活的!”
李璋这时也闻声望去,结果只见在远处的海面上浮着不少的木板和木梁,而有些人正扒着这些漂浮物向这边挥手,声音中也带着掩饰不住的狂喜,毕竟没有什么能比劫后余生更让人感到惊喜了。
胡指挥使当即命人把人救上来,这些活着人不多,大概只有十几个,而且女人居多,胡指挥使手下的这帮水师将士看到那些存活的女人时,一个个眼睛都快冒绿光了,毕竟他们都知道这些女人是做什么的。
李璋看到这种情况也是暗自摇头,杭州水师的情况虽然比泉州、广州等地的水师强一点,但也十分有限,看来等到自己回到京城后,就必须要推动对水师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偶遇这批遇难的倭人只是路上的一个小插曲,很快他们的船就到了杭州,李璋在杭州又逗留了几日,主要是之前他路过这里时,因为急着赶路,所以并没有对杭州进行详细的调查,所以趁着现在不着急,于是李璋也对杭州的海贸和水师情况进行了一个详细的了解。
不过就在李璋刚准备要离开杭州时,京城那边却忽然有人送来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是赵祯特意给他送来的,而且还是关于辽国耶律宗真的消息。
上次耶律宗真在古北口吃了个大败仗,等到他逃回中京后,辽国也因此局势不稳,更加糟糕的是,耶律宗真这个气量狭小的家伙竟然因此生了场大病,更让辽国内部人心惶惶,如果耶律宗真因此病死了,他的儿子年纪也太小,到时就算是继位,肯定又是一场动乱。
不过幸好耶律宗真的命大,在病了数月之后竟然慢慢的恢复了,随即他就开始着手整顿辽国的情况,只是这时许多辽国贵族对他的态度都有些表里不一,耶律宗真下达的旨意他们表面上没有人反对,但却根本执行不下去。
可以说耶律宗真当时面临着一种政令不出中京的窘境,更加糟糕的是,北边的女真人也在今年春天造反,相比往年,这次女真人造反的声势浩大,北边的守军因为被耶律宗真抽调了许多,这时竟然挡不住女真人的攻势,一时间也是节节败退。
在这种情况下,刚刚大病初愈的耶律宗真只能命令耶律仁先带兵出征,本来经历了大败之后,耶律宗真手中能用的兵力也不多,辽国的其它贵族也不愿意再听从耶律宗真的调遣出兵,结果耶律仁先出征时,手中能用的兵力只有区区五千人。
但是耶律仁先却不愧是辽国的一代名臣,他在率兵出征到达前线后,也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竟然说服了一部分熟女真,所谓熟女真,其实就是以前投靠辽国的女真人,辽国借这些女真人之手管理其它的女真人,而这次造反的主要是生女真,熟女真并没有参与,但熟女真与生女真之间关系复杂,并不是完全对立,所以这次虽然没有参与,但也是冷眼旁观。
然而耶律仁先一到,却立刻使得熟女真为他所用,在熟女真的帮助下,这次女真人的叛乱也很快被镇压下去,也正是借着这次大胜,使得耶律宗真的威望也稳固了一些。
正所谓福祸相依,女真人的叛乱本是一件坏事,可是随着这场叛乱被镇压下去,耶律宗真的威望也稳固下来,再加上耶律仁先的相助,耶律宗真也开始了整顿国内的乱局,结果这大半年下来,辽国的情况也慢慢的稳定下来,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也许用不了几年,耶律宗真就能彻底的掌握辽国。
当然了,辽国想要恢复古北口战前的情况基本不可能了,毕竟燕云十六州是辽国最为富饶的土地,丢掉了那里,他们相当于丢掉了大半的粮仓,百姓的数量也大为减少,这直接关乎到兵员的数量。
再加上经过上次大败后,辽人对大宋也已经胆寒,前段时间耶律宗真也在耶律仁先的建议下,主动派使节到大宋缓解两国的敌对关系,而赵祯也需要稳定燕云的统治,暂时不想与辽国再发生冲突,于是也与对方虚与委蛇,暂时恢复了与辽国之间的商业往来,至于岁币双方根本没有人提起,仿佛两国间从来没有这种东西似的。
不过耶律宗真却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性子,就在辽国的情况刚刚开始好转之时,他却忽然又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第六百九十一章 辽国西征
莽苍的大草原上,前几天的薄雪还没有融化,但一些顽强的草芽已经从雪堆中钻了出来,使得本来黄白相间的大地上也多了几分绿意。
不过很快无数只马蹄踏过这片土地,使得黄土与雪水混在一起,变成了一摊烂泥,刚刚萌发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