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大表哥-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佛逝王国的文明还十分的低级,他们也主要信奉一些原始宗教,神权在王国中占据着极大的地位,所以在见到火药爆炸这种无法解释的现象时,自然而然的也就将它归为神明的能力,而身为凡人,他们自然无法与神对抗,这让他们也就失去了进攻的勇气。
  当然最重要的是,佛逝人的损失也实在太大了,战场上的残肢与鲜血也在提醒着他们,如果再进攻的话,这些可能就是他们的下场,所以就算是主将想进攻,下面的土人也不会听从命令,毕竟他们可不是什么令行禁止的精兵,而是一帮临时征召起来的军队,佛逝王国根本养不起太多的军队,只有在战时才会临时征召军队,打一打顺风仗还行,遇到这么大的伤亡,他们没有马上崩溃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不过周亮却没打算放过这些土人,而是让董清准备船只,准备追上去彻底的剿杀这些来犯的土人,不过他们的船刚一出现在码头,佛逝主将就立刻下令撤退,毕竟伤亡这么大,士卒也没有胆子再进攻,如果对方追来的话,说不定他残存的这点人也要留在这里。
  随着佛逝人的撤退,也标志着佛逝王国对干陀利港的反扑以失败告终,董清虽然派出船只追击了一段,但是佛逝人的小船逃的飞快,所以他们也很快放弃了追击。
  干陀利港守住了,这让董清也高兴的差点跳起来,因为他知道这次佛逝人失败后,短时间内恐怕根本无力再来,如此一来,他也就有时间把干陀利港发展起来,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同时也能从大宋招募更多的人手,增强这里的守卫。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董清他们可以借着这件事向李璋展示他们的能力,到时李璋肯定会给他们更多的支持,而李璋的支持其实就是大宋朝廷的支持,在南洋这片弱肉强食的世界,背后没有一个强大的靠山根本就站不稳脚根,而大宋朝廷无疑是这个世上最强大的靠山。
  几个月后,干陀利港攻防战的战报也送到了李璋手中,看着董清与周亮他们表现的如此出色,李璋也不由得露出赞许的表情,随后立刻带着战报入宫,告诉了赵祯这个好消息。
  现在干陀利港算是彻底的掌握在他们手中,如此一来,大宋在南洋也就有了一个稳固的据点,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是一个大港口,这对于大宋日后的海贸意义极其重大。
  只不过现在大宋朝廷还不方便出面,甚至就在几天之后,佛逝王国已经派使节来大宋告状了,只是被赵祯搪塞过去了,而接下来对于如何利用干陀利港开发南洋这件事,李璋也早就实施了一个计划,马上就能看到效果了。


第七百二十二章 汴河角门
  东京城有十座城门,再加上汴河横穿城墙而成的两座角门,算是十二座城门,而在这十二座城门中,朱雀门是东京城的正门,有什么重大仪式都要在这里举行,比如将军出征,使者来朝等等。
  不过朱雀门虽然重要,但却不是东京城最热闹的城门,事实上因为朱雀门的政治意义重大,所以一般中间的正门是不开的,只开放朱雀门的两个侧门,一个城门进一个城门出。而对于京城来说,最热闹、人流量最大的城门并不是十座真正的城门,而是汴河东南角的角门。
  汴河从西北向东南穿过京城,为此城墙上也建造了两座水门,不过水门平时关闭,一般不允许船只直接进入京城,这主要是因为汴河的河道在进入京城后变得有些狭窄,如果进入的船只太多,会造成河道阻塞,所以水运来的货物一般需要在京城外卸下,然后再由陆路运进城中。
  当年李璋生活的汴河镇,就是汴河上的一个码头形成的城镇,而为了方便码头卸下的货物进出京城,在水门旁边又开了角门,其中最热闹的就是东南角的角门,因为这里直通运河,很多货物都从这里进出,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取景自这里。
  以前东京城有宵禁时,汴河角门因为其特殊性,有时晚上也会允许一些货物进出,后来宵禁放开了,城门也不再封闭,这也使得这座角门彻底的爆发出它的光彩,从早到晚几乎从来没有停歇过的时候,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人或货物从这里进出。
  今天也不例外,早饭的时候刚过,角门这里也正是一天中最繁忙的时节,晚上虽然也可以进出角门,但角门的排查也会十分严格,有些货物也不方便进出,所以每天上午时,晚上积压的货物都急着进出城门,这也使得上午时的角门尤其拥堵。
  其实对这座重要的汴河角门,朝廷已经数次扩建,名义上座角门,但其实在东京城的各个城门中,除了南边的正门朱雀门外,还真没有哪座城门的规模比得上这座角门,甚至有人认为这座角门太大,已经破坏了东京城的城防,如果有敌人来攻的话,这座角门将成为东京城的弱点,不过现在大宋暂时没有外患,所以角门的安全问题也不怎么受人重视。
  为了解决汴河角门的拥堵现象,朝廷也对这座角门做了严格的划分,进出都有专门的通道,而且延伸到城中分属到两个不同的区域,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进出的冲突问题,不过每到上午,进出角门的通道还是因为车马太多而导致排出老长的队伍,有时还会因为碰撞而发生一些冲突,为此这里派驻了大批的禁军维持秩序。
  今天却有些不一样,排队等候进城的队伍中有一支队伍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这支队伍上面打着定北侯府的旗号,李璋在商人中简直太有名的,最主要的就是他搞出来的钱行,现在几乎垄断了整个大宋的纸币,而李璋名下的其它产业同样是日进斗金,人人都说李璋有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能赚钱。
  不过这支打着定北侯府旗号的队伍却有些不一样,因为押送车队的全都是一个个脸色黑红,衣襟敞开的精壮汉子,一个个都带着几分剽悍之气,如果不是因为定北侯府的旗号,说不定城门的守军已经上前盘问了,毕竟这帮人看着实在不像是什么良善之辈。
  很快轮到这支队伍进城,数十辆马车也终于缓缓的启动,不过看马匹吃力的样子,似乎船上拉的东西极其沉重,车辙从铺着青砖的路而上走过时,也发现沉闷的声响,有经验的人从货物的体积和马车的声音中也发现了其中的异样,一般的货物绝不会这么沉。
  拉车的都是精壮的好马,打败了党项收复西北,打败了辽国收复燕云,这两处都是产马之地,所以大宋现在已经不缺马了,光是西北的好马就足以满足大宋国内的需求,为此马匹的价格也是一降再降,京城中本来的牛车也大都变成了马车,毕竟牛的力气虽大,但在拉车这方面还是比不上马匹。
  “该不会是钱行的铜钱吧?”旁边有人小声的嘀咕道,毕竟这么重的货物,也只有铜钱符合要求,钱行虽然是发行的钱币,但平时也负责兑换铜钱,所以各个分行之间经常进出一些铜钱。
  “不可能,钱行的货物有专门的马车拉送,而且还有官府的官兵保护,钱箱上还有官府的封条,绝不是这种样子!”旁边立刻有人小声的纠正道。
  钱行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和铜钱的流通,为此李璋也建立了一个专门的运输网络,而且因为钱行的官方背景,这支运输网络也由朝廷出兵保护,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钱行也在慢慢的转交给朝廷。
  “难道是金银?我可听说侯府的生意日进斗金,这些不会是侯爷从外地运来的金银财宝吧?”这时再次有人开始猜测道,毕竟好奇心是人类的通性,特别是这件事还关系到李璋这个大人物,那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一句话就可能影响到大宋朝廷的走向。
  “不可能,钱行就是侯爷家开的,如果要用钱的话,直接从钱行里调就行了,而且金银实在太笨重了,现在谁还用那玩意?”当即有人再次开口反驳道。
  “你们别光盯着马车啊,你们看看押车的那些汉子,一个个脸色黑中透红,皮肤粗糙,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帮人应该是海上讨生活的。”这时有个见多识广的人开口道,毕竟进出城门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什么样的人都见过。
  “海上来的?”听到这人的话,周围的人也全都露出感兴趣的表情,同时心中也有些疑惑,因为他们不记得定北侯府做过海上的生意?
  不过就在众人猜测之时,车队中也不知道是意外还是有人不小心,车上一个沉重的箱子竟然掉了下来,结果发出“呯”的一声巨响,箱体也一下子被砸碎,里面一堆黄澄澄的东西爆射出来,滚落的到处都是。


第七百二十三章 金子
  金子,确切的说是金沙或金豆子,随着箱体的破裂飞贱的到处都是,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金沙散发着让人目眩的金光,街道上所有人全都目瞪口呆的盯着眼前的场景,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因为只有在梦里才会见到这么多的黄金。
  不过面对这种突变,押送车队的汉子也全都吓了一跳,领头的那个也是气的大骂一声,随即让人把金子围了起来,角门的守将也怕出事,毕竟周围这帮人看着金子的眼睛都绿了,这让他也立刻下令,一队守卫将车队与围观的人群隔开,免得出现哄抢,从而造成踩踏的事故。
  也幸亏城门的守将反应及时,金帛动人心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的黄金摔在自己面前,许多人本能的就想上前,毕竟只要抢上一两把,就足够他们买田置地,再也不用像现在这么操劳了。
  不过看到守卫手中明晃晃的腰刀,总算是给这些人的冲动浇了一盆凉水,使得他们暂时冷静下来,毕竟黄金虽然诱人,但生命也更加可贵,再何况这些黄金可是那位定北侯的财产,哪怕他们能抢走,日后恐怕也别想在大宋呆了。
  那帮汉子的手脚也是极快,不一会就把地面的金沙收拾干净,随后立刻离开了这里,不过这支车队刚一离开,立刻有人跑过去在地面上寻找,毕竟刚才掉了那么多金子,说不定会有遗漏。
  还真别说,竟然真的有人找到了,毕竟掉的金沙太过细小,刚才那些人收拾的也太过匆忙,所以很快有人找到了一颗金豆子,结果这让其它人也更加的疯狂,把城门都给堵住了,最后还是角门的守将把人群驱散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与此同时,距离角门数十步的一座酒楼里,李璋与周亮的父亲周宁正笑呵呵的看着角门那边,刚才发生的事情全都被他们看在眼里,确切的说,这本来就是李璋故意安排的。
  “定北侯,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太张扬了?”周宁这时有些忐忑的向李璋问道,虽然他们周家平时也十分的张扬,特别喜欢炫富,家里吃的用的甚至比皇宫里都要奢华,可是像李璋这种做法却还是闻所未闻。
  “周将军放心吧,我不但要让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咱们拉来十几车的黄金,而且还要把这件事登到报纸上,让全天下都知道这件事!”李璋却是得意的一笑道。
  “还要登报纸?”周宁听到李璋的话也是大吃一惊道。
  报纸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不但在京城站稳了脚根,而且已经在其它城市开始发行,比如洛阳、长安等地,只不过因为距离的原因,所以报纸上的消息可能会有些滞后。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咱们在南洋赚了那么多钱,自然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李璋再次笑道。
  “这……这……”周宁听到这里露出为难的神色,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前段时间李璋联合周家等几个贵族,在泉州那边买了船队下南洋,李璋之前杀了那么多的胡商,手中也掌握着不少价值连城的航线,为了吸引这些贵族,所以第一次的生意赚的越多越好,于是李璋就选了一条价值最大的航线。
  这条航线上有数个盛产黄金、香料的岛屿,土人也愿意与外界交易,而李璋他们的船队则装满了棉布、瓷器等货物,顺着这条航线到达南洋,结果这条航线的富饶也超出了李璋的预料,普通的棉布和瓷器等货物,换来满满十几船的香料,以及大量的黄金、宝石之类,纯利润达到了十倍以上。
  对于这次成功的贸易,李璋也决定大肆宣传,毕竟想要让宋的目光从陆地转向海洋,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巨额的利润,无论哪个时代的人,都是有着趋利的天性,所以李璋才设计了角门的那一幕,相信今天之后,整个京城都会知道他从外地运来的大批的黄金。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李璋还打算举行一个分红大会,将这些黄金公开的送到参与贸易的几个贵族家中,另外还要登到报纸上昭告天下,到时他不信其它人不动心。
  对于李璋的打算,周宁其实还是有些无法理解,毕竟在他只是把海贸当做一门生意来做,而现在这门生意赚钱了,他们要做的就是闷头发大财,可是李璋倒好,竟然要把这门生意宣扬的满天下都知道,到时别人肯定会效仿,那他们还怎么做生意?
  周宁的想法其实也很正常,事实上后来的明清时期,南方的商人就是抱着这种想法,他们垄断着海洋上的贸易,然后鼓动朝廷禁海,甚至还与倭寇勾结,逼着朝廷禁海,这样他们就能独享海贸带来的巨额利润,可是他们却没有想过,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贪婪,差点毁掉了一个几千年的文明。
  李璋当然知道周宁不愿意公开,但这件事的主动权在他手中,所以周宁也没有办法,所以只能答应。
  事情就像李璋猜测的那样,当天下午,整个京城都在传言李璋从外地运来大批黄金的事,财富永远是人类最喜欢谈论的话题之一,所以对于这些黄金的猜测也越来越多,而李璋也主动放出消息,让人知道这些黄金是从南方沿海运过来的,联想到之前李璋在南方沿海杀了那么多的胡商,结果许多人竟然说这些黄金是李璋抄了那些胡商家产所得。
  结果还真有人相信了,甚至就在第二天的早朝上,竟然有谏官弹劾李璋私吞犯人的家产,放在平时的话,李璋就算再怎么大度也会生气,不过现在他却嫌事情太小,经过谏官们这么一闹,反而会让这件事越闹越大。
  正是出于上面的想法,所以李璋也没有急着解释,经过几天的酝酿之后,这件事的风波也越来越大,同时也有更多的人怀疑李璋是不是真的私吞了胡商的家产?


第七百二十四章 茶坊
  任店、矾楼,这两处酒楼都是东京城最有名的酒楼,更巧的是两座酒楼相距不远,仅仅隔着一条街,而且这两家酒楼也都是百年老店,甚至还有两条街以它们的名字命名,而在两条街的交叉口,北边就是矾楼,南边则是任店。
  两家酒楼相对而建,自然是生意上的对手,不过这两家酒楼各有特色,谁也压不倒谁,而在两家酒楼的侧对过,则是一处更加热闹的地方,那就是北城瓦子,这里也是京城最热闹的瓦子之一,每天都有相扑、皮影、杂剧、傀儡戏等等各种表演。
  王老爷提着鸟笼来到北城瓦子,一边溜鸟一边看着各家勾栏准备的表演,如果感兴趣他就会记下来,到时会来观看,说起来他也是各家勾栏的常客,各家的小厮看到他也是纷纷打招呼,而王老爷也丝毫没有架子,笑呵呵的与人还礼。
  不过王老爷虽然没有架子,但整个北城瓦子的人却不敢小瞧他,因为王老爷的祖上就是大宋的开国大将王全斌,不过王老爷的父亲不是正房所出,现在也属于王家的旁支,但这位王老爷却颇懂经营之道,虽然没有出仕,但却经营着几家有名的布庄,平时与王家正房也来往颇密,看在王家的面子上,一般的官员见到王老爷也要以礼相待。
  王老爷虽然有钱有势,不过他这个人却天生随和,平时最喜欢溜鸟看戏,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他都能与对方聊到一起,估计这也是他生意做的那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老爷今年也五十多了,家里的生意他也慢慢的交给几个儿子打理,平时最喜欢的就是提着鸟笼来北城瓦子听戏,今天也不例外,不过现在时辰还早,各家勾栏的曲目都还只是在准备,等到快中午时才会开场。
  王老爷并不急着看戏,而是提着鸟笼来到一家茶坊,他喜欢在家里吃过早饭后来这里喝茶,店里的小厮也都认识他,看到他进来也立刻迎上前,然后按照王老爷的习惯上茶和点心,另外最重要的就是一份大宋日报,因为他们都知道,王老爷喜欢在喝茶时看报纸。
  只见王老爷捏起块点心逗了一下自己养的八哥,他也不急着喝茶看报,而是侧耳听着茶坊里其它人聊天,茶坊这地方什么人都有,有时候也能听到一些特别有趣有消息。
  “你们说定北侯私吞那些胡商财产的事是不是真的?”只听旁边一桌有人低声向自己的同伴问道,这件事也是最近京城最火的一件事,甚至连朝廷那边都有谏官弹劾李璋。
  “怎么可能,以定北侯的身份,想要多少钱没有,怎么会看上胡商的那点钱?”这时只听有一人回道,看样子他是根本不相信李璋会私吞胡商的钱。
  “这可说不定,那天的金子不少人都看到了,足足有十几车,别说是定北侯了,恐怕就算是天家见了都要心动。”另一人却有些不同意的反驳道。
  提到前几天汴河角门撒下的那些黄金,这几人的议论也更大声了,甚至连茶坊里的其它人也参与进来,毕竟这可是最近最热门的话题,所有人都想知道那十几车黄金到底是哪来的,又和李璋有什么关系?
  听着茶坊中那些人的议论,王老爷却是十分淡定的品了口茶,他虽然不认识李璋,但却知道以李璋的身份,根本不可能私吞胡商的财产,别说区区十几车黄金了,就算是一座金山堆在李璋面前,恐怕人家也不会动心。
  当然那些黄金的来历也十分蹊跷,因为就像是李璋再有钱,也不可能运着十几车黄金招摇过市,毕竟钱行就是李璋开的,他完全可以从钱行调出金银,这也是王老爷一直想不明白地方。
  最近对于那些黄金的流言实在太多了,王老爷听了一会也不再感兴趣,当下拿起桌子上刚出的日报看了起来,现在报纸发行虽然已经很普及了,但真正买报纸的人还是少数,比如整个茶坊只有他一个人看报纸,倒不是这些人买不起,而是很多人都不识字,所以他们买了报纸也看不懂上面写着什么。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报纸的重要性,特别是报纸上的一个消息就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为此许多人已经开始学习识字,反正报纸都是用白话写成,只要识字一般都能看懂。
  王老爷习惯性的从报纸的背面看起,因为背面会刊登着一些京城发生的趣闻,甚至还有一些读书人写的传奇故事,他是个闲人,自然喜欢看这些东西,而在看完背面之后,这才把报纸翻了过来,不过他随即就被正面的一个大标题给吸引了目光。
  “十倍的利润——海贸是座等待挖掘的金矿!”看着这个引人注目的正副标题,王老爷也禁不住低声念了出来,他是个商人,自然对赚钱十分感兴趣,哪怕家里的生意已经交给儿子了,但在大方向上还是由他来掌控。
  当下王老爷把整篇文章看了一遍,结果越看越是震惊,这篇文章写的很长,但总的来说是记录了一桩海贸生意,过程写的很详细,从组织船队、货物,到下南洋与土人交易,以及换回来的各种货物等等都记录在上面,显得可信度极高。
  不过最吸引王老爷的还是文章的最后,竟然特别点出这桩生意由几家大商行合作,如果是一般人可能看不出什么,但王老爷却清楚的知道这些商行的背后都是哪些人。
  “定北侯府、周家、曹家……”王老爷把这几家大商行背后的贵族默默的念了出来,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只要是商场上的人都知道,虽然贵族和官员不方便经商,但却可以在背后控制一些商行,表面上这些商行似乎与他们没什么关系,但其实就是他们的产业。
  “我明白了,那些黄金原来是这么来的!”王老爷忽然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声道,而这也让茶坊的其它人纷纷转头看向了他,一个个都带着惊讶之色。


第七百二十五章 连载漫画
  随着报纸上刊登的关于海贸的消息,京城中关于汴河角门的那些黄金也终于有了结果,只不过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一次海贸竟然能带来如此丰厚的利润。
  其实许多人都知道海贸的利润丰厚,但一来海贸的风险太大,二来海贸这种事只能集中在沿海,距离内陆实在太远了,所以许多人根本没有关注过海贸。
  但是这次却完全不同,李璋与几家贵族联合做起了海贸生意,第一次就赚回来十几车的黄金,特别是那些黄金的来源曝光之后,李璋还大张旗鼓的与几家合伙人举行了分红,请了不少人前来见证,结果当黄金出现时,引得许多人眼睛都红了。
  上面这些当然全都是李璋自己的设计,为的就是用黄金来刺激那些连大海都没见过的贵族富商把眼睛投向大海,其实也有明眼人看出了他的用意,毕竟李璋用的办法并不怎么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