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大表哥-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兄请讲!”听到这个黑壮年轻人的话,周兄等几人也全都惊讶的看向他道。
  这个黑壮的年轻人姓吴,河间府人,他虽然是读书人,但却长的又黑又壮,看起来反倒像个武夫,事实上这位吴兄的确学过武,寻常三五个壮汉都不是他的对手,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河间府那边以前是边境,辽人时不时南下,为了自保,所以河间府几乎人人习武,这位吴兄也不例外。
  只见这位吴兄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一咬牙道:“不瞒各位,家父前段时间写信,说是儒州那边的官府缺人,刚好家父有些关系,可以安排几个人进去,只不过却要从书吏做起。”
  吴兄的话一出口,周兄等人也全都露出沉默的神色,毕竟他们都是读书人,哪怕才学不怎么突出,但傲气还是有的,如果让他们去做小吏,他们还是有些不甘心。
  看到周兄这些人的表情,吴兄也不由得苦笑一声,不过还是再次开口道:“我也知道书吏的地位低下,不过我这个人太过愚笨,就算参加科举,考上的可能也极小,但从小吏做起的话,日后同样可以参加科举,难度也要小一些,如果能吏转官的话,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我觉得吴兄的话言之有理,现在朝廷处处都在收紧人事,哪怕是书吏,没有门路也很难进去,儒州又刚收复没几年,那边正是最容易出政绩的时候。”这时只见那个准备去医学院的于兄也终于开口道。
  不过就在于兄的话音刚落,其它人还没来得及表态之时,却忽然只听亭外有人高喊道:“欺人太甚,小小李朝竟敢妄自称帝,简直是不知死活!”


第七百二十九章 群情鼎沸
  吴、于等几个年轻的士子正在讨论着自己的前程,可是没想到却忽然被外面的喊叫声打断,这让他们也纷纷站起来向外张望,结果只见一个身穿浅蓝色长衫的读书人挥舞着一份报纸正在高声叫嚷着什么,而参加读书的其它人也慢慢的汇聚了过来。
  “这是今天刚出的报纸,南越的李朝擅自出兵灭掉我大宋的属国占城,而且还曾经多次骚扰我大宋边境,抢掠人口与财物,更可恨的是李朝的李公蕴父子竟然在国内称帝,妄图与我大宋平起平坐,实在是胆大之极!”只见那个蓝衫年轻人挥舞着报纸再次高喊道。
  年轻人最是热血,更何况这种关于帝王的话题更是读书人最感兴趣的,所以这个蓝衫年轻人话音刚落,旁边就有人把报纸抢了过去,随后大声的宣读起来。
  现在天色将晚,这份报纸也是今天刚出的晚报,所以其它人都没有看过,这时也都听得十分认真,而报纸上的这篇文章也写的十分犀利,不但遍数李朝之恶,更是把李公蕴篡位黎朝的事全都抖了出来,甚至还点出当年先皇对李公蕴极其鄙视,只不过为了稳定东南,所以才承认了李朝。
  而文章中除了李朝对东南边境的骚扰外,最让这些年轻士子气愤的就是李公蕴父子称帝的事,李公蕴直接自称李太祖,李佛玛在李朝内也是皇帝自称。
  千万别小看一个称呼,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皇帝只有一个,而周围的属国只能称王,当然大宋这个时期有些特殊,北边还有一个辽国,为此两国也曾经结为兄弟之邦,算是承认了彼此的身份,但除了宋辽两国外,任何小国的皇帝若是敢称帝,那就是对他们的挑衅,比如党项李元昊父子想要称帝,结果被大宋杀的狼狈而逃。
  等到报纸上的文章被读完之后,周围的年轻士子也是群情激沸,毕竟帝王的威严不可犯,而李朝的举动已经触及到了帝王统治的底线,所以这群年轻人也都是十分愤怒。
  同样的事情也在京城的其它地方上演,随着报纸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李朝感到愤怒,甚至就在第二天,就有谏官上书朝廷,请求朝廷惩戒李朝,比如断掉李朝的朝贡。
  “好厉害,这就是表哥你说的舆论的导向吗?”垂拱殿中,赵祯看着最近官员们对李朝这件事所写的奏折,脸上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
  当初把报纸搞出来时,主要还是为了传达一些朝廷的文书,不过当时李璋就指出,报纸对舆论的导向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只是赵祯对此并没有什么体会,直到这次李朝的事出现后,他才发现自己之前对报纸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报纸的作用还不止于此,长时间的报纸引导,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走向,臣民的精神等等,这些都需要陛下日后慢慢的体会!”李璋淡笑着开口道。
  听到李璋的话,赵祯也赞同的点了点头,随即就一拍桌面上的奏折兴奋的道:“现在国内对李朝的愤恨已经达到一个顶点,咱们是不是趁着现在宣布出兵李朝?”
  “不行,虽然现在对李朝的愤怒已经挑起来了,但还犯不上直接出兵,我的建议是派人下旨到李朝申斥李佛玛,命其立刻上表请罪,如果对方敢不从的话,咱们再出兵也不迟!”李璋微笑着摇头道。
  “可万一李佛玛真的照办了怎么办,咱们不是就没有出兵的理由了吗?”赵祯听到这里却皱起眉头问道。
  可能连赵祯自己都没有发现,自从打败了党项和辽国后,他也越来越好战了,之前李璋建议出兵李朝时,他还有些不愿意,可是被说服之后,他又迫不急待的想要出兵。
  “咳,陛下,有些事情虽然可以做,但却不可以说,我可以保证,李佛玛肯定不会答应咱们的要求,甚至我建议直接让海军跟着使节去,若是李佛玛敢不从,立刻就命他们攻打李朝!”李璋当下干咳一声,然后露出几分别有意味的表情道。
  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立刻明白过来,他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皇子,执掌皇位这么多年,对于一些阴暗面的事情也十分了解,而李璋的意思也十分简单,其实就是在派人申斥时,让人狠狠的羞辱李佛玛,比如让李佛玛跪迎使节,亲口向天下谢罪等等。
  反正现在主动权在大宋手中,所以大宋使节有许多办法可以激怒李佛玛,只要李佛玛敢有所不从,立刻就是大军压境,毕竟就像李璋说的那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明白了,这件事还是交给皇城司去办吧,到时让他们从海上走,海军也随同一起南下!”赵祯当即点头道,这种事虽然做的不光彩,但李朝表面对大宋恭顺,私下里却发兵抢掠大宋的人口与财物,这种事同样是卑鄙之极。
  看到赵祯同意,李璋也点了点头,皇城司本来就是做这种脏活的,他们出面肯定不会让人失望,另外李佛玛身为一国之主,又刚刚打败了宿敌占城,肯定是心高气傲,到时面对大宋的羞辱,他如果能忍下来才是怪事,而只要他忍不住,那么大宋也就有了出兵的理由。
  聊完了东南李朝的事,赵祯又与李璋聊了一些其它的政务,不过这时李璋却忽然想起一件事,于是开口问道:“陛下,朝廷一直不开科举,现在京城的读书人听说也有不小的怨气,如果不好好的疏导的话,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啊!”
  听到李璋提到科举的事,赵祯也是一副头疼的表情无奈道:“现在也是没办法,之前朝廷录取的官员实在太多了,哪怕精简了许多,但依然人满为患,如果再录取新的官员,根本没有地方安置他们。”
  “可是这种事越是积压问题越严重,朝堂上的大臣难道就没有一点办法?”李璋再次开口问道。


第七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
  两年没开科举取士,甚至明年也不准备开科举,这对于准备多年准备一鸣惊人的士子们来说,无异于五雷轰顶,虽然有许多年轻的读书人已经开始寻找其它的出路。
  但还是有不少读书人想不开,特别是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读书人,他们多年苦读却没有得到回报,眼看着头发都白了,年轻人可以等得起,但他们却等不起。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京城的一些读书人也开始对朝廷产生一些怨言,甚至有人给报社写文章,怒斥朝廷不开科举,阻塞了读书人一展所学的道路等等,而且类似的文章越来越多,这说明读书人的不满也在增加。
  “其实这件事我也和大臣们讨论过,不过却没能讨论出什么结果来,毕竟朝廷要削减官员的数量,就必须减小录用的官员数量,推迟科举也是势在必行,甚至我在考虑要不要定下规矩,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科举?”赵祯这时也满脸无奈的回答道。
  听到赵祯想要每四年举行一次科举,这让李璋也皱起眉头,哪怕是在明清时期,科举也只是三年一次,而大宋这个时期的时间不定,有时连着举行数次,有时是隔年举行一次,但一般不会超过三年。
  “四年一次是不是太久了,我担心有些读书人等不下去,说不定会跑到辽国、党项去?”李璋考虑了片刻皱着眉头问道。
  李璋的担心并不是无的放矢,事实上就在原来的历史上,协助李元昊称帝建国的那个张元,就是因为在大宋屡试不第,这才跑到了党项,结果后来给大宋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然现在张元已经被野狗处理掉了,但谁也不知道日后会不会出现一个李元、刘元?
  “这个……应该不会吧,再怎么说他们也是我大宋的子民,怎么会跑去资助敌国?”赵祯听到李璋的话却有些不信的问道。
  “陛下,人心难测,对于有些人来说,国家大义相比于个人的前程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李璋却是十分认真的警告道,毕竟有张元的例子在前,谁也不敢肯定会不会还有其它人。
  听到李璋的警告,赵祯也觉得有道理,不过随即他又苦笑一声道:“表哥的话的确有道理,只不过腿长在别人身上,我们也不可能把他们的腿给捆上。”
  “我也只是告诉你一种最坏的猜测,而且就算他们想投靠敌国,也不容易找到门路,不过还是要警惕,所以我觉得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疏导,尽量的不要让那些因科举推迟而影响到自身的人,对朝廷减小怨恨。”李璋看到赵祯的脸色不对,于是开口安慰道。
  “可是这太难了,他们急着想参加科举,但朝廷又不想录用太多的官员,这根本就是一个死结,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赵祯再次无奈的苦笑道。
  “也不一定,你不要忘了,他们想要参加科举,无非就是给自己谋一个前程出身,如果能在不参加科举的前提下,让他们有一个前程出身的话,也许会减少他们的怨恨。”李璋忽然淡然的一笑道。
  “表哥你的意思是,就算不让他们参加科举,也可以授予他们官职?那还不如举行科举呢?”赵祯这时都糊涂了,当下也是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李璋问道。
  “完全不一样,如果开科取士,那么这些人考上之后,朝廷就必须给他们安排官职,哪怕要等上几年,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大,而且如果官职不满意,他们还可以拒绝上任,可是如果没有开科取士,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一些特定的职位展开招募,总会有人愿意上任的。”李璋再次笑着开口道。
  大宋的官员可以说是最幸福的一群人,他们大都是读书人,而且拥有无比的自由和地位,甚至如果朝廷派给他们的官职不满意,他们甚至可以拒绝上任,朝廷对此还拿他们没办法,只能重新指派,所以有些偏远地方的官职,根本不会有人愿意担任,而李璋现在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我明白了,以前是开科取士后授予这些人官身,然后再让这些人慢慢挑官职,现在却是直接列出空缺的职位,然后从读书人中招募,这样他们为了得到官身,就只能接受朝廷的安排。”赵祯听到这里也露出恍然的表情道。
  “不错,其实我也是想到了南洋的事,比如这次如果打下了李朝,朝廷要如何派驻官员治理?之前董清他们打下干陀利港时,就是依靠一些犯罪流放的官员治理港口,如果不是有罪,恐怕没有官员愿意去那里,而现在朝廷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对特定的职位招募官员,到时愿者上钩,他们也不能怪朝廷没有给他们机会!”李璋说到最后也露出得意的表情。
  其实李璋的这种想法也参考了后世公务员考试,对于特定职位的公务员公开考试,谁能考上谁上,大宋完全可以照搬过来,对一些偏远的官职也进行考试,到时即能解决派驻官员的问题,又能缓解读书人对朝廷的不满。
  “妙啊,这个办法好,我这就召集吕相他们商议!”赵祯听完之后也是猛然一拍大腿叫道,这个办法他还真的没有想过,如果有效的话,甚至可以在科举中大加推行,从而彻底的改变科举的方法。
  看到赵祯兴奋的模样,李璋也是淡定的一笑,其实想要解决冗官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以前他向赵祯提过的“官吏合流”,只要把吏与官之间的身份差距彻底消除,打通两者之间的流通渠道,才能彻底的解决冗官的问题。
  可惜大宋对吏员的轻视实在太严重了,这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唯一的办法就只能用潜移默化的办法慢慢改变,比如通过报纸一点点的宣传等等,所以他也只能想出上面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第七百三十一章 李佛玛
  李朝国都升龙,皇城之中,一场盛大的酒宴正在举行之中,因为前段时间亲征占城的李佛玛终于回来了,而在回来之后,他立刻下令大宴三天,犒赏这次出兵的有功之士,而今天正是宴会的最后一天,同时也是最热闹的一天,他甚至让人在大街上摆满了吃食,任由百姓们取食。
  皇城正中的一座大殿之中,李佛玛与众位大臣正在饮酒赏舞,中间一群身穿纱衣的舞女正在随着乐曲起舞,值得一提的是,这群舞女之前都是占城王的妻妾,虽然有一个占城王的妾室宁死不从李佛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勇气。
  李佛玛看起约有三四十岁的模样,皮肤黝黑身材强健,但个头并不高,颌下留着一抹胡须,看起来颇为威武,不过他这时却色迷迷的看着殿中的这群舞女,其它的大臣也差不多,因为刚才李佛玛已经下令,这群舞女任由殿中人享用,毕竟这是占城国王的妻妾,越是羞辱她们越让南越人感到畅快。
  说起来李佛玛也不是个简单人物,他虽然年轻,但在他父亲李公蕴在世时,就多次带兵西征北讨,后来他父亲去世,结果他的三个兄弟先后叛乱,但他却以雷霆手段在短时间内平定了叛乱,并且重建了李朝的官僚体系,这次更是打败了李朝的宿敌占城,更将他的威望推到了一个无可比拟的调度。
  随着宴会慢慢的进入到高潮,周围的大臣也都一个个把持不住,当下拉过心宜的舞女坐到自己怀里调笑起来,李佛玛对这种情况也不以为意,毕竟他们南越本就不是中原,没有那么多的礼数,而且刚才他都已经吩咐下去了,今日只管享乐,不分君臣。
  不过就在这时,李佛玛却发现别人都在享乐,唯独坐在自己右手帝的太尉郭盛溢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似乎这些占城来的女人丝毫不感兴趣。
  “太尉,难道这些女子没有你喜欢的,要不要我让人换一批来?”李佛玛当即向郭盛溢笑着问道,郭盛溢是他最得力的大臣,之前在攻打占城时,如果不是他亲率一军杀了占城国王乍斗,使得占城军队群龙无首的话,恐怕他想打下占城也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启禀陛下,臣并不是对这些女子没兴趣,只是觉得陛下虽然打败了占城,但依然不能太过许松,毕竟咱们李朝并不是只有占城一个敌人!”郭盛溢这时恭敬的站起来行礼道。
  李佛玛的确是个有为的君主,但同时也是个好大喜劝、生活奢侈之人,特别是他十分好色,当是皇后就有十三人,妃子也有十三人,御女十八人,乐妓足有百人,平时的生活也十分的奢侈,比如这次大胜归来,光是用来庆贺就花费了无数的财力物力,这给李朝的财政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我知道你在说什么,不过西边的真腊实力分散,根本不足为虑,至于北边的大宋,在我眼中也不过是只身材庞大的肉虫,咱们咬它一口它都没什么反应,日后若有机会,说不定我会提兵杀进大宋,也夺一个中原的皇位坐坐!”李佛玛却是神情傲慢的道。
  “西边的真腊的确不足为虑,可是陛下千万不要小看了大宋,以前大宋北边到处都是敌人,使得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南顾,可是现在我听说大宋打败了北边的党项和辽国,使得兵力强盛之极,所以陛下也万不可像以前那样挑衅大宋,否则可能会惹来大祸啊!”郭盛溢听到李佛玛的话却是神色一变,当即开口劝道。
  “好了好了,我已经知道了,宋国虽然强大,但他们的都城却在北边,南边这里距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军队早就腐败不堪,就算他们真的从北边调兵前来我也不怕,毕竟咱们这里气候与北边不同,到时他们的大军说不定没等交战,就已经病死过半了!”李佛玛却是毫不在意的挥了挥道。
  其实李佛玛也知道郭盛溢是一片忠心,只不过在他看来,郭盛溢想的实在太多了,大宋再怎么强大,但它的重心依然在北方,而大宋对南方的统治却十分的薄弱,甚至南方各州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军队,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头大肥羊,所以李佛玛从来都没把大宋放在心上。
  看到李佛玛根本没有把自己的话听进去,郭盛溢也不由得暗叹了口气,随后也没有再说什么,不过他心中的担忧却丝毫没有减小。
  其实郭盛溢最担心的还不是外部的威胁,而是李朝内部的问题,别看现在李朝打败占城后强盛之极,但他却发现李佛玛这位有为的君主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李佛玛越来越沉迷于享乐,生活更是极为奢侈。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而李佛玛的变化也在影响着李朝,甚至朝堂上的许多大臣也越来越喜欢拍李佛玛的马屁,这也使得朝堂上的幸近之臣也越来越多,虽然还不至于把朝堂搞的乌烟瘴气,但在郭盛溢看来已经是有了不好的苗头。
  郭盛溢虽然是南越人,但他年轻时曾经去过大宋求学,对中原的历史也颇为熟悉,现在他从李佛玛的身上已经看到了几分李隆基、赵恒的影子,这两人都是前半生英明,但最后却把自己的英明毁于一旦的帝王,而他也不希望李佛玛走上这两人的老路。
  想到上面这些,郭盛溢也不由得暗叹一声,随后他又抬头打量了一下殿中的李朝君臣,而这时整个大殿中已经有些不堪入目,这让一向以儒家子弟自居的郭盛溢也有种想要拂袖而去的冲动,不过考虑到这么做会坏了李佛玛的兴致,而这位李朝的皇帝现在也越来越听不进人言了,这让他也只能强逼着自己坐下来喝闷酒。
  然而就在这时,忽然只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只见一个内侍飞奔而来大声禀报道:“启禀陛下,宋国派使节前来,要求陛下前去迎接!”


第七百三十二章 跪迎?
  “混账!无耻!我要杀光这帮宋人!”刚刚还在歌舞升平的大殿之中,李佛玛这时却像是疯了一般,装满酒菜的桌子已经被推翻,周围的舞女全都被他打跑,而他手中挥舞着一柄夺来的乐器,正在疯狂的殴打一个倒霉的内侍,似乎这个内侍就是他假想中的敌人一般。
  刚才还在沉迷于享乐之中的大臣们这时也全都傻了眼,一个个都远远的躲在一边,别说上前劝诫了,这时连靠近都不敢,甚至连郭盛溢这时也不敢靠近盛怒之中的李佛玛。
  其实也不怪李佛玛这么生气,刚刚接到消息,宋国派使节前来,本来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但这位大宋的使节却不按常理出牌,对方从海上而来,而且人到了港口根本没有下船,反而要求李佛玛率领大臣前去迎接,甚至还必须跪迎大宋皇帝的圣旨,这对于心高气傲的李佛玛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过了好一会儿,李佛玛终于没有力气了,而那个倒霉的内侍也已经被打成了一瘫肉泥,随着李佛玛一挥手,立刻有护卫上前把尸体拖了出去,而李佛玛这才环视了一下周围的大臣,眼睛里也满是血丝道:“到侧殿议事!”
  侧殿之中,李佛玛端坐在皇位之下,郭盛溢等大臣分列两侧,这时李佛玛虽然强压住了自己的怒火,但眼睛中依然带着几分疯狂之色,随后他这才开口道:“都说说吧,对宋国使节这件事你们都有何看法?”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次宋国使节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实在有些奇怪,臣怀疑这是不是宋国的诡计,他们很可能是要故意的激怒陛下!”只见太尉郭盛溢这时第一个站出来分析道,这个问题他刚才就已经在考虑了,但无论怎么分析,宋国使者的做法都不符常理,反而像是故意激怒他们一般。
  “激怒朕?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李佛玛这时却冷笑一声反问道,他并不怎么相信郭盛溢的分析。
  郭盛溢听到这里也是神情一滞,其实他也搞不明白大宋为何要这么做,可是除了这个理由,他也实在想不出别的理由,只是宋人这么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陛下英明,臣以为这根本就是宋人太过傲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