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昊远)-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伯全已经派人从沿海物色来二十多个造舰工匠,并组织起本地数百工匠,正在岳州开建战舰,此事已经划归总装备部管理,快的话,大半年应该就能造出一批象样的战舰了。

北去的船上,秦牧与司马安、何亮等人围在桌边,几个作战参谋将画好势力分布图铺了开来。

从这张势力分布图可看出。辽西、辽东由满清控制,号称拥兵三十万,但根据情报确认,目前满清只有318个牛录的军事编制,每个牛录实际人数在200人上下,甚至有些不足200人。

照此算来,满清八旗实际只有不到七万兵力。不过都是精锐。

加上依附满清的蒙古也按八旗军制共编有120个牛录左右,每个牛录实际人数约为170人,由此合计八旗蒙古总兵力大概在两万到两万五千人之间。

另外还有汉军八旗。有157个牛录,总人数大概在两万到三万之间。

这样算来,满清总兵力在十二万左右。

下来是占据山海关一带的吴三桂,兵力四万左右。同样比较精锐。

李自成的大顺军目前已经控制了陇右、河西走廊、河套、关中、汉中、山西、山东、河北、以及河南大部分地区。

南面的界线大至是西起南阳,向东是经信阳、亳州,宿迁划了条不规则的曲线,这条曲线以北基本都已经被大顺军控制。

李自成号称拥兵百万。但真正可战之兵估计也就三十万左右,并且这三十万可战之兵还很比较分散。

张献忠则控制了东到巫峡的四川大部分地区,兵力号称有五十万。稍有战力的估计在十五万左右。

大明南方的残余势力则很复杂,左良玉控制襄阳一带,号称拥兵二十万。

黄得功控制庐州一带,拥兵十万有余。

还有逃窜到淮南一带的刘泽清和高杰两部,这两个货色都号称拥兵三十万,但因为他们一路流窜,一路抢掠,一路挟持百姓为兵,具体有多少兵力一时不好确定,但粗步估计应该也有十五万以上。

还有就是福建的郑芝龙,拥兵大概也在十万之间,大多数为水师。

除了上述这些势力之外,史可法和路振飞也各有两三万军队,余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何亮沉吟道:“李自成攻陷京师之后,吴三桂的几万人马供给已断,按理,极有可能会归降李自成,李自成当是如虎添翼,只怕会很快兴兵南下。”

秦牧淡淡一笑道:“世上之事,大多不按道理来,燕云之事,该作的安排,我已让黄连山提前安排,其它的目前咱们鞭长莫及,静观其变即可。”

司马安接过儿子司马凯奉上来的茶,放在桌边后说道:“南京六部此时怕是忙着拥立新君了,大人真的打算袖手旁观吗?”

由于秦牧提前安排了情报人员,且情报人员通过大顺军占领区时,打的是红娘子的旗号,不受阻碍,京师之变的确切消息要比各方知道得早,若是他想抢拥立之功,自然也可比各位先下手,但秦牧没有这么做,是以司马安有此一问。

秦牧揉了揉眉头说道:“这个局搅进去太深,对咱们未必有利。”

司马安想了想,隐隐有些明悟,秦牧不抢这拥立之功,大概是不想背这个包袱,毕竟他迟早是要自立的。

杨慎说道:“按远近亲疏,福王当为首选,不过南京六部为东林把持,东林与福藩有隙,此事必起风波。”

司马凯忍不住插了一句:“不管拥立谁,以目前的形势,都少不了大人一份封赏。”

“放肆!”司马安立即喝斥道,“这里有你说你说话的份吗?”

司马凯顿时浑身不自在,低头退下。

秦牧摆摆手说道:“本官料想,咱们就算想置身事外也是不行,应该很快就会有人找上门来。。。。。。。。。”

秦牧话未说完,先找上门来的不是外人,却是燕高飞,他匆匆进入船舱并报道:“大人,出事了。”

“快说。”

“京师失陷的消息传来,左良玉派驻马良关的部将曹炽率所部五千人叛投袁宗第,左军大哗,左良玉尽散财帛安抚,才稍稍稳住军心,然袁宗第却趁机集结重兵猛攻邓州,驻守邓州的常登大败,两万左军尽溃。

邓州一失,新野的左梦庚和金声桓担心袁宗第抄断后路,匆忙退兵,袁宗第一路紧追不舍,左军逃者不下万人,至古驿镇时,李九将军率五千骑兵绕过红泥坡突袭袁宗第左翼,并派人联络左梦庚、金声桓反攻。大顺军猝不及防,左翼大乱;

奈何左梦庚、金声桓这两个狗娘养的不但没有引军反攻,反而置李九将军五千人马不顾,趁机脱离逃回襄阳,使我五千人马陷入苦战,损失近四百骑;

退回襄阳城下时,左良玉以追兵将至为由,竟是闭门不纳,李九只得率军西走牛首山一带,另据咱俩隐伏城中的人员送出消息,有迹象表明,左良玉极有可能弃走襄阳。”

“该杀!”宁远拍案而起,怒声道,“左良玉这狗娘养的果然靠不住,当初要是信我的抢占襄阳,岂有今日这般被动。。。。。。。。。”

宁远说到这,发现秦牧神色如常,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一般,不由得连忙收声。

秦牧的冷静让所有人感到意外,司马安看了他一眼说道:“如果左良玉真要弃走襄阳,只怕咱们是来不及了,还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宁远接着说道:“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大人,左良玉这狗养娘的要是真放弃襄阳沿汉水南下,咱们就灭了这狗养娘的。”

“他若是真弃守襄阳,南下的可能性不大。”秦牧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同时理了理思绪才接着说道:“传我命令,让岸上大军加快行军速度,尽快荆州,另外,命令苏谨率余下的五千骑即刻北上,能抢占襄阳最好,若事有不第,则接应李九南下。”

第237章血战荆门

荆门东接大洪山,北枕荆山,南面就是平坦富庶的江汉平原,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北面的大军一但越过荆门,就能进入平坦的江汉平原,江汉平原现在大部分为秦牧控制,是他的粮仓之一,自不愿别人染指。

此刻荆门南面,黄尘滚滚,旌旗猎猎,凌战五千步兵,加上秦牧亲率的五千骑兵,正在向荆门急奔。“快,再快些!”秦牧在大道上往来奔驰,不断地催促着。

四月初六,左良玉匆匆撤离襄阳,奔东南随州,襄阳被袁宗第占领。

驻守荆门的左军将领赵坚不愿再跟随左良玉流窜,率手下四千人马倒向秦军。

袁宗第占领襄阳后,迅速发兵二万五千,南下抢攻荆门这道荆楚门户,赵坚正在苦苦支撑,荆门随时可能被攻破。

而对秦牧来说,失去荆门的话,荆州将直接暴露在大顺军兵锋之下,这还是其次,要紧的是李九的几千骑兵将会被切断归途。

因此,荆门必须保住。

“报,大人,刘体纯攻破北门,赵坚正率残部进行巷战,请大人紧急增援。”

“立即传信赵坚,我军即刻就到,让他务必支撑住,哪怕是拼光一兵一卒,将来我加倍还他,快去。”

“喏!”

“凌战,你率步兵随后,苏谨,带骑兵随本官先行,快!”

“大人,让末将去吧。。。。。。。。。”

“这是军令,再哆嗦一句,斩!”

在秦牧一声令下,五千骑兵如冲出山口的洪水,向北面狂奔而去,大地被铁蹄震得轰隆作响,滚滚黄尘直嚣天外。刚种下的庄稼也顾不得了,被战马践踏而过,一片狼藉。

前头一面黑色的秦字大旗在风中狂卷,所有士兵都不停抽打着战马,虽然他们赶了很长的路都很疲惫,但望着这面黑色的大旗,心中就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这就是秦牧坚持自己率军冲阵的原因。

他在军中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士兵对他无比的信任。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有他亲自冲阵。疲惫的士兵才能激发出更大的潜能。

荆门县城北门,大顺军右营右标果毅将军刘体纯也在不断大吼道:“快,冲进去,消灭残敌。方用,你带一万后军立即绕到城南花子山凹布防,阻断秦军增援,没有本将命令,不得后退一步。快去。”

“是,将军。”

部将方用应声纵马而去。北门附近人吼马嘶,杀声入云,潮水般的大顺军朝北门直灌而入,地上的尸体、血渍被无数双大脚反复蹂躏。惨不忍睹。

守将赵坚的顽强大大超乎刘体纯的意料之外,他与左军作战已经多年,自从朱仙镇之后,左军同等兵力之下。不管是攻是守,从来不是大顺军对手,甚至对大顺军患上了一种恐惧症。

而这次。他整整两万五千大军,而赵坚只有四千人,在城门失守之后,竟然还在顽强的进行巷战,对于以往不堪一击的左军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

因为这个意外,让刘体纯不得不分兵作战,处境十分被动。

荆门的地形象一个葫芦,而花子山凹就是葫芦腰,开阔的地形到此一收,两面是矮山,中间还夹着一个小湖,比较利于布防。

方用带着一万大军赶到花子山凹,九千步兵层层为阵,右翼一千骑兵集结成形,随时准备反冲;

防线刚草草布下,南面就传来阵阵闷雷般的轰鸣声,翻腾的黄尘如飓风卷来的云层,黄云越卷越近,轰鸣声越来越响,震耳欲聋,大地轻颤。

一面黑色的秦字大旗带着狂奔的铁骑,竟是一刻不停,反而不断地加速,一往无前的向方用的防线疾冲而来,那摧山倒海的气势让前面的大顺军嘴唇微颤,握着刀枪的双手关节为之发白。

“射,快射!”方用大吼着,箭面持火铳的士兵首先开枪,呯呯的枪声被轰隆的马蹄声掩盖住,枪口喷出的硝烟被压飘向北,薰得人两眼冒泪,咳嗽不止。

狂奔的秦军有二三十骑中弹倒地,战马悲鸣着撞地翻滚不断,但更多的骑兵飞跃而过,如离弦之箭狂冲而来。

大顺军只够放一枪两箭,秦军铁骑就带着惊天动地的轰隆声,带着遮天蔽日的黄尘狠狠地撞入大顺军前排的枪阵中;

不少战马被两丈长的大枪刺死,但狂奔的战马带来的巨大惯性却象泰山压顶一般,将前面的枪兵撞得全身骨碎,倒飞出去的尸体及以翻滚的战马将大顺军成片地扫倒。

秦军铁骑不计伤亡的一重重地往大顺军的枪阵猛烈撞击,一骑倒下,至少可以撞死撞伤十倍的大顺军,两军交接处惨嚎惊天,血喷如潮,惨烈的场面让人惊心动魄,头皮发麻。

大顺军与明军作战多年,从未碰到如此悍烈的明军,从来没有,包括从辽东调回来绞杀大顺军的关宁铁骑,也从来没有这种以命换命的打法;

太狠了,不但对敌人狠,对自己也狠,根本不当自己的命当一回事。

在这种不要命的猛烈冲击之下,秦军付出一百多骑的伤亡之后,迅速冲破大顺军的长枪阵,就象巨浪冲沙堤,这一切来得太快了,快得方用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九千步兵就象雪崩一样全面溃败。

侥幸的是,此处地形狭窄,秦军的兵力一时展不开,方用亲率右翼的一千骑兵从右边的斜坡反冲,总算稍稍阻挡住秦军的攻势,但大顺军很多步兵未及逃散,被双方的骑兵夹击践踏,死无全尸。

秦牧紧握着巨阙剑,杀得满身是血,一个敌军的枪头刚刚被牛万山斩断,他的巨阙剑便随后猛斩而过,将那敌军的头颅劈得飞起数尺高,便这是这样他还不解恨,前面一百多骑的惨死,让他痛彻肺腑;

因为死的半数都是伍长、什长以上的军官,在秦军之中,非悍勇之辈做不了军官,这一战对他这五千骑兵中的很多人来说是首战,而且荆门危在旦夕,秦牧不得以组织起军官冲阵,一是要迅速破阵,二来首战要打出军魂来。

但一战牺牲这么多军中骨干,还是让秦牧红了双眼,他不断催动着战马,暴喝如雷,巨阙剑劈砍如练,一蓬蓬鲜血溅得他差点睁不开眼睛。

主帅红了眼,身边的士兵更是个个噙着眼泪,大喊着为前面壮烈牺牲的同袍报仇,马蹄声,呐喊声,杀戮声,令天地为之变色。

得知方用一万大军被冲溃,刘体纯大惊失色,秦军的悍勇他早有耳闻,只是没想到方用会败得这么快,没有时间供他犹豫了。

“传令,让城内的大军快撤出来,要快。”刘体仁大声下令之后,自己带着七千人马迅速于城北布阵,他征战多年,秦牧来的是骑兵,不安排阻击就这样撤军的话,两万五千人马必定会全部完蛋,老天爷保佑,现在能保得住多少保多少吧。

秦牧追着满地溃兵到城北,见刘体纯已经在长岗岭上布好阵,自己全是骑兵,冲上岭去得不偿失,只得下令对岭下的溃兵全力绞杀。

一切来得太快了,大顺军经此重挫,军心惶惶,刘体纯眼睁睁地看着秦牧的骑兵往来驰骋,反复冲杀,长岗岭下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就是不敢挥军下山相救。

这一战,刘体纯损失近七千大军,退去时只剩下不到一万七千人马左右,这还是因为秦军一路狂奔赶来太过疲惫,无力再追击,才让他有机会带一万多人马撤退。

而这一战对大顺军来说,绝不止是损失多少人马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秦军的那悍不畏死的打法,让他们想起来就心惊胆战,这些人从今往后,恐怕只要看到那面黑色的大旗,就会吓破胆。

ps:点击少,订阅少,月票少,坚持着坚持着,这两天突然有些泄气,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也码不出来,用的都是存稿,烦,就象大姨妈来了一样。

呼,亲们鼓励一下吧,点击,订阅,月票,打赏,让俺重新找回信心。。。。。。。。。。。。。

王杰的《我要想要一个真实的明天》,中间有一段撕心裂肺的呐喊,先跟着喊几声。。。。。。。。



第238章追秦牧

荆门县南面的东山之上,阳光暗淡,东风轻弱无力,白色的招魂幡低垂不卷,数千将士凝立不动,天地间一片肃穆。

在花子山凹下奋勇当先,壮烈牺牲的将士,包括赵坚手下战死的一千六百人的遗体,正在安葬,看着同袍的遗体掩没在泥土中,想起他们舍生忘死,冲破敌阵的壮举,许多士卒忍不住流下了眼睛来。

秦牧臂缠白绫,站在三军阵前,神情庄严。他手持着酒杯,大声朗诵着悼词:“。。。。。。。是谁浩劫催成,马革分归,虫沙竞化,更摧残瘴雨蛮烟;试回看,越裳殄瘁,汉帜苍茫,这无限国殇,各向天涯遥布奠。

何处巫阳招得,关山月黑,塞上云昏,尽淹滞忠魂义魄;倘他日,三界轮回,九幽度脱,愿都为壮士,重入沙场忾同仇!”

秦牧大声念完,撒酒为祭,三军将士随即同声嘶吼起来:“倘他日,三界轮回,九幽度脱,愿都为壮士,重入沙场忾同仇!”

“倘他日,三界轮回,九幽度脱,愿都为壮士,重入沙场忾同仇!”

“倘他日,三界轮回,九幽度脱,愿都为壮士,重入沙场忾同仇!”

。。。。。。。。。

这是悼词,也是誓言,是生而为英,死而为灵的军魂在凝结。

秦牧如此郑重的祭奠,是对死者的告慰,也是对生者的勉励。

不能让两百慷慨赴死的英烈白死,秦牧要用他们壮烈的牺牲铸成秦军的军魂。

三军将士在嘶吼声中躹躬三拜,山风渐起,吹得白幡横飞而起,猎猎作响,仿佛牺牲的英魂在空中盘旋,士卒们抹去眼睛,挺起胸膛。握紧拳头,咬紧牙关,向天上的的英魂再行军礼以敬,目光变得无比坚定。

赵坚的身上的伤口是秦牧亲自帮他包扎的,对他,秦牧给予高度的礼遇,同时将他手下战死的的一千七百多士卒追认为英烈,用与秦军相同的规格下葬祭奠,这不但赢得了赵坚的心,也赢得了他余下的两千士卒的心。

“赵将军。你这伤需要好好调养一阵才行,你手下将士伤者也不少,同样需要休整。请赵将军转告大家,先安心把伤养好,其他的本官一定会妥善安排,论功行赏,军饷粮草,伤亡抚恤,本官都会一视同仁。”

“多谢大人。”

赵坚只有二十八岁。但看上去就象是四十岁,长得膀大腰圆,一脸虬须,身高足有一米九零。

霍胜、凌战等人虽然也都是彪形大汉。但和他相比却明显小了一号,就是高大威武的刘猛,也有所不及,这家伙就象座铁塔一般。他的性格和他和外貌一样,直爽粗豪。

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正是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才使得手下的士兵能在城破后,还能坚持巷战。

“赵将军不客气,也请赵将军放心,本官言出必行,等赵将军养好伤,本官一定给你补足双倍的士卒。”

“愿为大人效死。”赵坚一抱拳,牵动了伤口,嘴巴不禁一咧,但强忍着给秦牧行完了军礼。

秦牧自知以目前的兵力,要反攻襄阳办不到,刘体仁虽然惨败,袁宗第的总兵力仍的四万多,加上襄阳城高墙厚,就算调来武昌的几万大军,要攻下襄阳恐怕也不容易。

于是秦牧决定采取蚕食的策略,派苏谨率五千骑兵北上,一来接应李九,二来挟大胜之威,对襄阳周边的大顺军进行蚕食,能攻就攻,不能攻就凭借骑兵的机动性打运动战,大顺军总不能全缩在城里不出来。

再由凌战接防荆门、钟祥。赵坚协防,荆州则交给后续赶到的宁远,做好这些安排之后,秦牧没有在荆门久留,匆匆赶往武昌去了。

武昌城里,从庐州赶过来的卢九德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难安,他是凤阳监军,京师失陷,崇祯缢死的消息传来,他就与凤阳总督马士英立即达成了共识,决定力挺福王。

在淮安与福王暗议之后,他便为此积极奔走,由马士英派人前去游说刘泽清和高杰,他则西奔庐州,游说高杰。之后又一日急奔四百里,飞赴武昌而来。

秦牧实际控制着江西和荆湖之地,拥兵十多万,虽然他不象高杰、刘泽清这些人一样,动不动就号称拥兵几十万,但他却控制着最大的地盘;

而且去年他那点人马就能大败张献忠几十万大军,前后又灭了左良玉十多万人马,如此辉煌的战绩令人侧目,要拥立新君,岂能绕开他?

现在其他人都在为拥立新君的事争执不休,上下其手;

偏偏秦牧好象忘了拥立新君才是当务之急一般。

他先是下令湖广、江西大举祭奠崇祯,然后三军缟素兴兵北上讨贼;

卢九德到武昌扑了个空,听说秦牧正亲率大军在荆门与李自成的叛军血战呢。

秦牧行军之快,让卢九德为之乍舌,前几天还听说在岳阳,转眼就到荆门了,若不是前方战报不断传来,卢九德还以为马永贞在诳他呢。

“马将军,秦大人他。。。。。。。”

“卢公公,本将已经说过了,襄阳不但是荆湘门户,也是整个江南的战略要冲,左良玉不顾天下安危,弃守襄阳,使朝廷失去这个战略要冲。秦大人如今正率军反攻,若不能夺回襄阳,拥立谁恐怕都保不住江南半壁,卢公公可记得南宋之亡,就是由襄阳失守开始?”

“哎呀马将军,如今首要之务是拥立新君,唯有如此才能安抚天下,鼓舞军心士气,有关拥立之事,秦大人他可曾有所表示?”

“没有,秦大人一心讨贼,为君父报仇雪恨,这拥立之事,自有南京诸公主持其事。”马永贞一推二五六。

这也不怪他,拥立新君之事,秦牧确实未曾提及过,他也不知道秦牧意向如何,哪里敢乱表态。

卢九德听了差点没跳起来,“自有南京诸公主持其事。”这句话让他联想到了许多事;

秦牧未出仕前,在金陵与姜曰广等人交好,东林也力捧他,据说他补缺会昌知县,还是复社四公子中的侯方域和冒辟疆为他奔走求告才得来的。

秦牧与东林有如此渊源,马永贞又来这么一句,是不是意味着秦牧和东林党达成了一致,要力挺潞王呢?

若真是如此,有了秦牧做后盾,就算刘泽清、高杰和黄得功都支持福王,恐怕也难以成事。

“马将军,咱家必须见见秦大人,这告辞了。”

“卢公公且慢,刚刚接到战报,秦大人已在荆门大败贼兵,歼敌上万,如今已在折返武昌的路上,卢公公稍等几日,秦大人便到了。”

“事急矣,咱家实在等不得了,请马将军告知,秦大人走的是哪条道,咱家这就去迎秦大人。”

“公公既然等不得,本将就不多留了,秦大人正乘船沿汉水南下。”

“多谢侯爷,麻烦侯爷给咱家安排一艘快艇,咱家必有后报。”

马永贞不知道秦牧作何打算,倒也没有留难卢九德,很快为他安排了一艘快船。

卢九德便匆匆逆流而上,前去迎接秦牧。

而与卢九德一样,满世界追着秦牧跑的绝不止一人,桂王之子朱由榔便是其中之一。

桂王朱常瀛是万历皇帝第七子,封于湖广衡州,去年张献忠南下湖广时,桂王一家见机得早,一口气逃到了广西梧州。

秦牧收复湖广时,桂王已病重卧床不起,难以及时返回衡州,只派儿子朱由榔回衡州打理王府;

朱由榔回来之后,发现除了朝廷明文赐给的田地外,王府这么多年“经营”获得的大部分土地都被秦牧给分了,为此朱由榔还准备到长沙找秦牧理论。

只不过驻守衡州的是马六两,这家伙是秦军将领中匪性最重的一个,朱由榔被他折腾得差点没改口叫他爹。

最后六两将军还理直气壮地对朱由榔说道:“按制,没有圣旨藩王不能随便离开封地,你要去长沙理论可以,先拿圣旨来瞧瞧。”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朱由榔被折腾多了,也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