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卧龙逆天(本尊)-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诺!”典狱功曹领命而去。
“主公,这张合高览二人,莫非有什么过人之处?”贾诩见诸葛亮对二人如此上心,不由好奇的问道。
“张俊义此人,乃河北虎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次他被我们所擒,实乃天赐与我。”诸葛亮轻摇着羽扇,一脸笑意的回道。
“主公,既然你有心招降二人,为何切又让他们蹲在大狱呢?这难道也是主公之计?”贾诩颇为有些不解,在他看来,既然将来要重用这两人,现在应该礼遇有加,以收对方之心才是。
“文和先生,对人对事,理应分别对待,张合高览,皆为一代俊杰,更是忠贞之士,如今他们应形势所迫,背叛袁绍投降曹操,心理本就承受很大的谴责,若我这个时候,礼遇二人,他们不但不会感激,反而只会求速死,以成全自己忠义之名。”
“相反我让二人蹲大狱,而且对他们采取冷处理,让他们处在焦虑与惶恐之中,他们就会萌发求生的本能,这样时间一长,他们就不会轻易言死,到时候我再以形式逼迫,加上大义晓之,此二人必将归顺。”对于人心的把握,诸葛亮自是掌握的更透,这也是他一直晾着张合高览二人的原因。
听完诸葛亮这席话,贾诩思虑之下,不由连连点头,心下对于诸葛亮将人心把握的如此透彻,也是暗自钦佩。
转眼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月,建安七年的新年之日(汉献帝公元202年),随着县府钟声的敲响来临了。
随着钟声的响起,新野大小街巷,到处都响起了爆竹的声响,整个新野陷入一片新年的喜庆热闹之中。
监牢中的张合高览,仰头看着头顶的天窗,听着外面爆竹之声,赫然发现新的一年到了。
就在二人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够再出去,享受着这欢庆的一刻之时,诸葛亮领着陈楚刘封,带着一伍军士,提着丰盛的食物篮,踏入了监牢之中。
诸葛亮一行的到来,立即吸引了张合高览的目光,这些日子来,他们虽然未见过诸葛亮,但却从每天送饭的狱卒口中,获悉新野领军的大将叫诸葛亮,是一名年轻的书生。
身披着白灰色锦袍的诸葛亮,身穿着一身绣着团花的白色长衫,头裹着布巾,手中轻摇着羽扇,整个人尽显山野隐士的飘逸之感。
“在下诸葛亮,现领振威将军,章陵郡司马、新野令,今日临别之日,特来看望二位将军。”走进牢房,诸葛亮一脸微笑的率先向二人作揖一拜,自我介绍了一下。
在诸葛亮开口时,刘封和陈楚二人,随即让军士,把带来的食物,陆续的摆放在了牢房里案几之上。
张合高览彼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绝望的神情,显然二人以为,今天诸葛亮是来送他们上路的。
第六十二章 计降张合(二)
第六十二章计降张合(二)
“二位将军请坐,今天可是新年除夕,理应好好喝上一盅,这样再上路的话,也多一份力气。”诸葛亮亲切的笑语,却让张合高览二人,再次印证了诸葛亮是来杀他们的猜想。
“喝就喝,做个饱死鬼,总比饿死鬼强。”心里长叹一口的张合,大笑一声,昂首踏步走到了案几前,拿就酒坛,自顾自的倒酒喝了起来。
“不错,能在新年这个欢庆的日子去死,也算是件幸事。”高览同样放声一笑,拿起另一个酒坛直接就猛灌了起来。
诸葛亮见到二人这般情绪,就知道这些日子来,自己的计策无疑生效了,不过这会他见二人误以为自己来杀他们时,他不由笑道:“二将军误会了,亮今日来,是专程来为二位将军饯行的,喝过这顿酒,二位将军去留自便。”
前一刻还以为必死无疑的二人,这会听到诸葛亮的话,双双注目瞪着诸葛亮,他们几乎都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得到诸葛亮再次确认时,二人一时都有些懵了。
“二位将军无需怀疑,亮这些时日来,一直关押着二位将军,主要是因为敬重二位将军,不想二位将军一回许昌,就被处死。”诸葛亮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道:“日前皇帝陛下下诏,新年之日将大赦天下,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之人,皆可免死,得到此番旨意,亮自知二位将军,再无生命之忧,故特意前来,放二位将军自由。”
张合高览二人,听完诸葛亮的解释,感激之余,慌忙拜倒在地,道:“多谢诸葛将军不杀之恩,尔等感激不尽。”
“二位将军快快请起,我已经在门外准备好了马匹,以及二位将军的铠甲兵器,还有二位的百余名亲兵部众都在,二位将军吃饱肚子,就可以领着他们上路了。”诸葛亮扶起二人,亲自为他们倒了杯酒,举盅道:“这第一盅酒,为我们不打不相识而饮。”
“诸葛将军请。”张合高览对望一眼,忙举盅一饮而尽。
接着诸葛亮又为二人倒了盅酒,感慨的举盅道:“能与二位将军认识一场,实乃平生幸事,遗憾的是不能早日识得二位将军,致使亮与二位失之交臂,实乃人生一大憾事,请!”
被诸葛亮这份深情厚意所感,张合高览不觉有些感伤,纷纷举头饮下。
“这第三盅酒,祝二位将军早日建功立业,扬名青史。”诸葛亮说完,再次一饮而尽。
听到诸葛亮的祝词,二人心头苦笑一声,暗忖道:如今天大地大,只怕再难有栖身之所了,建功立业,扬名青史,更是无从谈起了。
监牢门口,诸葛亮拉着二人的手,感叹道:“亮素知二位将军忠义,然亮心下实在不舍,故厚颜恳请二位将军,若是回许昌待的不顺心,一定记得要来新野,亮定然扫榻相迎。”
“诸葛将军厚恩,某等铭记肺腑。”张合高览感怀的作揖一拜,跨上了马背,虽然他们对诸葛亮的荣恩,心下颇为感动,但心底却依旧没有想过,要向诸葛亮投降。
“保重!”目送二人领着百余名亲兵离去的背影,诸葛亮不由感慨道:“张合高览,真乃忠义之士。”
“主公,就这样放他们走了?”一旁的陈楚,见诸葛亮做了这么多,二人还是离去了,有些不甘的问道。
“忠义之士不可强求,若并非真心来投,要之又有何用?”诸葛亮轻摇羽扇,看了一眼陈楚刘封一眼,趋步登上了马车。
汝南郡郡守府。
李典自从上任以来,旦夕不敢荒废,日夜署理军政要务,把汝南治理的仅仅有条。
眼见新年到来,李典也总算松了口气,春节期间,正在府邸陪着家人的李典,忽接到密探消息,说是先前被俘的张合高览二将,已经秘密投靠了新野诸葛亮,但二人为了邀功,却领着数百部众,假装刚逃跑出来,正往汝阳而来,企图骗取城门,帮诸葛亮攻下汝阳城。
得到这个消息,勃然大怒的李典,当即道:“传令各县,张贴告示,宣布此则消息,并且告知各县,凡是见到此二人,格杀勿论。”
手持诸葛亮军令的张合高览,一路通过各县,这日他们一行,刚抵达了汝阳境内,就遭遇到了兵马伏击。
原来现今驻守汝阳城的都尉,乃是李典族弟李楷,早在三天前就接到李典军令的他,早就做好了准备,率领一千兵马,在进入汝阳的必经之路,设下了埋伏,所以张合高览二人,刚一出现,就遭遇到了他们的伏击。
不等二人辩解,纵马横刀的李楷,扬声指责道:“张合高览,汝等叛逆之事,曹司空已经知晓,特命吾在此等候,取尔等首级,以儆效尤。”
“杀!”随着李楷的一声令下,身后的上千军士蜂拥而出,向张合和高览掩杀了过去。
面对自家军士的进攻,张合高览部下百余名军士,都不由有些慌了心神,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也就这短短的眨眼功夫,张合高览周围的百名军士,就死伤了大半,惊恐悲愤的张合,刚要扬声辩解,他身后忽然扬起一片尘烟,转眼之间,一将飞马而来,远远喊道:“张将军勿慌,魏延来也!”
“杀啊!”随着魏延率领的两千兵马杀到,汝阳兵马不敌之下,落荒而走,往汝阳城败退而去。
这会还搞不清头绪的张合高览,在迎着魏延之时,不由疑惑的问:“魏将军,为何你会出现在这里?”
魏延在马上作揖拱手之余,叹了口气道:“自从二位将军走后,我家主公因心下着实挂念,故特意派人送书信,让某无论如何护送二位将军到汝阳境内,以确保二位将军的安全,然而某接到书信之时,二位将军已经离去半日,但某身为下属,自当遵从主公之命,故随后领军赶来,送二位将军一程,不料刚抵达此地,就见到二位将军遇到伏击,为了保护二位将军安全,某自当领军救援。”
事情真是这样吗?张合和高览都觉得有些过于凑巧了,可面对救下了他们性命的魏延,二人除了感激,还能说什么的呢?
这会让他们真正纠结的事情,却是他们明明是曹军的人马,可却遭遇曹军的伏击,而明明是敌方的新野兵马,却又救了自己,这样复杂的情景,让二人都不由有些头大。
先前他们还抱着侥幸的心态,希望回到许昌,能够得到曹操的原谅,但经过刚才的一战,他们也已经彻底绝望,心下更是知道,现在别说去许昌,只怕连汝阳城他们都进不去,面对这般境地,张合高览再次的感觉到前路的迷惘。
“二位将军,此地不是安全之所,万一曹军大军杀来,某可抵挡不住,二位若是没有地方可去,不妨随我返回武阳关,我想我家主公要是知道二位将军回来,必然会欣喜之极。”魏延看了一眼二人,见他们踌躇不语,自是明白他们心中所忧,遂开口劝说道。
张合与高览对视一眼,再看了一眼周围死伤大半的亲兵,苦笑一声,只得点头应允了下来。
回到武阳关之时,魏延安顿两人休息了一晚,遂派兵护送他们再次返回了新野。早一步接到魏延消息的诸葛亮,数日之后,当张合高览二将到达之时,亲自出城十里迎接。
二人见诸葛亮如此荣恩,感激之余,只能作揖长拜,道:“穷途末路之人,将军如此礼遇,吾等心中实在惶恐。”
“二位将军乃当世豪杰,亮岂能怠慢。”诸葛亮手握羽扇,作揖回礼之余,再次道:“亮如今正缺张将军和高将军这样的良将,二位若不嫌弃,不知可否愿意留下,助亮一臂之力?”
这一路走来,张合高览早已经想明白,彼此孑然一身,难得诸葛亮如此礼遇,若能够蒙对方收留,他们决心就此归顺,再无二心。
“多谢主公收留,某等定当效犬马之劳。”二人欣喜之下,慌忙下马拜道。
“二位将军请起。”诸葛亮高兴的托着二人之手,三人相视一眼,不觉放声大笑。
在回新野的路上,诸葛亮也没隐瞒,随即把自己故意派人去汝南放谣言,说他们归顺了新野的消息透露了出去,从而引得他们遭遇曹军伏击,得知这个消息,二人苦笑之余,对于诸葛亮用心良苦,一心招揽他们的知遇之恩,也是更加心折。
此刻远在许昌过春节的曹操,在得到李典的汇报,说张合高览秘密投降新野,却企图领军骗取汝南城门这条消息时,他在沉思之余,心痛的捂着胸口,叹气道:“李典中敌反间计矣,可惜张合高览不复返矣。”
(奇怪,我明明写的张合的合字,是合带耳字旁的,更新之后,却变成了合字。。。。。汗!!!!)
第六十三章 黄月英的决定
第六十三章黄月英的决定
如愿以偿的把张合高览招揽到帐下,这对于诸葛亮来说,自是开年来最值得庆贺的一件大喜事,当日他就在县府客厅,举行了隆重的欢庆酒宴,把在新野的贾诩,徐盛、吕蒙、邓芝、步骘、吕凯、诸葛均、张仲景等新野文武官员招到一起,共同为张郃高览的到来,举行了见面宴会。
在酒宴开席前,诸葛亮首先任命了张合为牙门将军,高览为裨将军,统率新成立的飞豹军,飞豹军目前在编三千人,都是投诚的曹军俘虏军士组成,这批人大多数其实都是冀州人氏,原属于袁绍的兵马,所以由张合和高览统率,自是再合适不过。
对于诸葛亮这般信任,张合高览二人,在感动之余,也唯有暗自下地决心,誓死报答诸葛亮这份知遇之恩。
心情大好的诸葛亮,当晚自是连连畅饮,喝的几乎酩酊大醉,这场酒宴一直喝到深夜才散场,散席之后,诸葛亮在亲兵的搀扶下,交到了黄月英手中,喝的醉眼朦胧的他,搂着黄月英腰,仍旧高喊着:“痛快,好久没有这么痛快了……”
虽说是老夫老妻了,可当着邹欣儿的面,黄月英仍旧有些放不开,这会她苦笑之余,轻推着诸葛亮的身躯,边对邹欣儿喊道:“欣姐姐,你赶紧搭把手啦,帮我把他扶进屋去。”
“夫人,老爷他这是遇到什么喜事了,竟然喝成这样?”邹欣儿上前搀着诸葛亮的手臂,也是一脸好奇之色,平时诸葛亮虽然会喝点酒,但却从不喝醉,节制能力特别强,向今天这样喝的大醉,她在府中两年了,也还是第一次见到。
黄月英扶着诸葛亮半边身躯,道:“听说夫君刚刚招降了两名大将,今晚在前厅宴请,想必也是些了不得的人物,不然夫君也不会喝成这样,我记得夫君第一次大醉,还是几年前,徐庶军师来隆中拜访,一时高兴之下,他们两人喝了一个下午,整整喝了四坛酒,醉的几乎不省人事,也就是那时候起,夫君每次喝酒都会节制,他说大醉容易伤身,也会做出荒唐之事。”
“月英,今晚你身上真香。”诸葛亮歪着头,在黄月英耳鬓边嗅了一下,开口赞了一句,接着又看了眼邹欣儿,道:“欣姐,也越来越漂亮了。”
听到诸葛亮的话语,二女还以为他酒醒了,故意在调戏她们,自是分别白了他一眼,然而她们却发现,诸葛亮依旧是醉眼迷离的样子,显然他这说的不过是醉话。
但就是这句话,却让黄月英心头一动,这几年来,她其实早看出来了,诸葛亮对邹欣儿并非没有好感,而邹欣儿对诸葛亮,也是份外倾心,只是彼此都碍于情面,都没有多走出一步,一直保持着这份距离。
诸葛亮对于自己的尊敬,黄月英心中是清楚的,本来她也是抗拒邹欣儿,但这几年相处下来,早就情同姐妹,她内心其实早就不排斥邹欣儿了,只是苦于难以开口,才一直没有破而已。
扶诸葛亮进入内屋躺下时,黄月英见邹欣儿要出去,心头犹豫一下,最终道:“欣姐,今天我身体有些不适,夜里只怕难以服侍夫君,要不就你留下来吧。”
邹欣儿抬头看了一眼黄月英,见她目光中充满真诚,心头不由紧张的跳了起来,好一会才低头道:“夫人放心,妾身会衣不解带,照顾好老爷的。”
“欣姐,机会只有一次,你可别怪我没给你机会,错过今晚,今后我不一定还会下这个决心哦。”黄月英微微一笑,飘然离开了房间,转身那瞬间,她眼眶之中,却不由涌出了一滴泪珠。
把自己夫君,送到另一个女人怀中,这个决定真的很难,可她却不得不做,其中缘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她们夫妻结婚四年了,可她却始终没有生出过一男半女,这已经成了黄月英的一块心病。
作为一个主母,若不能诞下子嗣,纵使诸葛亮再怎么疼爱她,也会随着诸葛亮的地位的变化,成为整个阵营的大事。若是自己能诞下子嗣,还阻扰诸葛亮娶妾室延续香火,那她将会成为唾弃的妒妇,这样的结果,作为一个聪明女人,黄月英自然是不希望发生的。
而且她心中也希望,诸葛亮能够早日生下子女,延续香火,因为这事关孝道和大局,是谁也不能忽视的大事。
与其让别人找女的进献给诸葛亮,不如自己找个知根知底的人,而邹欣儿无疑就是黄月英相中的人选,其实早在一年前,她就隐晦的跟诸葛亮提过,但却被诸葛亮拒绝了,如今好不容易遇到诸葛亮大醉的机会,所以她才下定决心,成全诸葛亮和邹欣儿。
当黄月英关上房门出去的那一刻,邹欣儿望着诸葛亮俊朗的面孔,脸上不由一阵发烫,心头更是跳的厉害,虽然她已经不是少女,可她却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心头充满了忐忑与不安。
这一晚对于邹欣儿来说,比任何时候都还让她紧张,好不容易鼓足勇气,伸手抚摸上诸葛亮那张面孔之时,她整个人却早已经悸动的几乎颤抖了起来。
“月英,今天你这地方,怎么变大了不少……”在邹欣儿的挑拨下,欲念顿生的诸葛亮,伸手搂着邹欣儿的细腰,右手熟练的伸进了对方的衣服之中,抚摸着对方光滑的平坦的小腹,攀上了那对傲人的山峰之时,捏了捏那对肉包,有些迷糊的调笑了一句。
“嗯……”被诸葛亮怎么一捏,邹欣儿整个人彻底软在了诸葛亮怀中,微闭着双眼轻哼了起来。
……(和谐。。。。。。。)
黎明之时,清醒过来的诸葛亮,口干舌燥的睁开了双目,正要起身倒水的他,赫然发现身旁睡着的是邹欣儿时,他整个人不由有些懵了。
“欣姐,怎么是你?”诸葛亮讶异之余,苦笑的挠了挠头。
“昨晚你喝醉了……”邹欣儿露出雪白的双臂,伸手撩了一下头上垂下的长发,一脸红潮的低声回了一句。
“该死,这酒真是害人啊。”诸葛亮心中不由暗忖一声,只能无耻的把这事推到到酒上面去了,然而这会他看到邹欣儿,那妩媚成熟的风韵之情时,下体却可耻的有了反应。
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诸葛亮心头不由再次苦笑一声,自忖道:看来归根结底,还是错在自己啊。
“讨厌,哪有你这样看人家的。”被诸葛亮火辣辣的眼神盯着,邹欣儿嘴角不由微翘,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嘿嘿,既然做都做了,不妨再做一次。”为自己找了个借口的诸葛亮,可耻的再次俯身吻了下去,一时之间,满堂春色再次响起。
春节过后,诸葛亮派人把与刘备交易的陌刀,如数的送去了义阳城,并且写了封书函给他,那就是希望他在二月春耕之前,安排赵云和陈到前来报道。
然而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刘备却厚着脸皮耍起了无赖,说是由于他手下都是降兵,急需大将训练,希望延迟三个月时间,并且还让诸葛亮支援他春耕的种子,并且借给他一万石粮食,让他度过春荒。
面对刘备的无赖行径,诸葛亮自是颇为愤怒,但在与贾诩商议之后,他却同意了刘备的所有要求,还为他送去了十名美女,不过在送粮食去义阳的一路上,他却命押运粮草的五百军士,一路敲锣打鼓的大肆宣传自己支援刘备仁义行径,这样做虽然有些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却至少让世人知道,他诸葛亮对刘备还是十分仁义的,这样一来,就算以后刘备出了什么意外,别人也不会想到他的头上来。
(俗话说,水到渠成,也就这样吧。。。。历史上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大儿子,貌似也是结婚十多年后才出生,至于前面有没有生女儿,貌似记载不详。。。。。。因为这个事情,诸葛亮起初明显以为自己生不出儿子,还过继了他大哥诸葛瑾的一个儿子为子嗣。。。。)
第六十四章 诸葛恪满月
第六十四章诸葛恪满月(第二更到,刚写完。。。。请求收藏,,,谢谢!!!)
三月时间如期而过,刘备本还想耍赖,不肯派赵云陈到二人前往新野,得知这个消息,诸葛亮当即下了一道军令,让魏延领军出武阳关,前往义阳城外野训。
面对诸葛亮强势态度,刘备不得已之下,只得安排赵云,陈到前往新野报道,当二人得知刘备,竟然用他们向诸葛亮换了数千军士器械之时,脸上虽然没有表现出不满,但心里却多少起了一些疙瘩。
这一刻他们心里自然明白,在刘备心里,他们远没有兵马有用,虽说千军易得,良将难求,但对于刘备来说,确是良将不少,兵马难得,招兵买马需要大量的金钱粮食,义阳一座县城,人口不过两万,最多也就能养活三千人马,现今刘备有五千兵马,其中两千人马的口粮,还得诸葛亮支援,否则他军中就会缺粮,这也是他的无奈之举。
章陵郡治下九县,总人口也不过三十七万人,其中新野三万六千余人,章陵郡治所章陵城有三万五千人,其余六县,平均人口不过一万五千余人,只有新城人口最多,突破二十万大关,也是诸葛亮目前最大的经济和产粮所在地。
新城二十一万人口的城市规模,自然是得益贾诩当初的建议,从南阳劫掠的人口,填补了这座空白的城池,如今这座城池,每天产生的商业赋税,就是一笔庞大的收入,加上城外十几万百姓的种植开荒,每年所产出的粮食,这才支撑起目前章陵郡将近三万兵马的所需。
不过仅仅靠这些收入,诸葛亮将来用兵,也是无法长期供应的,这几年来,他依托黄家商业队伍,逐渐与益州,凉州、交州方面,建立了贸易关系。
凉州缺粮却盐产马,益州缺盐却铁产粮,交州产铁缺粮,扬州荆州产粮缺马,诸葛亮这三年来,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