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争雄-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李世民记下来,没想到今日真的被预测了,他开口道:“父王,孩儿认为,当兵贵神速,趁机早渡,以定人心,我军若停留在此,跟屈突通消耗着,会白白浪费掉战绩,而且死伤巨大,不好攻克,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击败稳重悍勇的屈突通,倘若我们能从龙门渡口过了黄河,早一日拿下西京,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时候一封圣旨下去,就可以让屈突通弃城投降了,这才是上策。”
李渊听完之后,觉得二儿子虽然偏激,但是这话也有道理,跟屈突通硬碰,十万大军都得葬送在这,到时候,惨胜拿下河东,已经无力攻打潼关了。
相比之下,洛川、冯翊之地容易攻克,最后下泾阳,绕过函谷天险,拿下西京就容易了。
但是,这样太过冒险,不符合李渊的性格,所以他犹豫不定。
谋士武将们各执一词,相互争论。
最后,李世民退而求其次,提出分兵两路,一部分兵马跟屈突通鏖战,拖住他的队伍,另一部分兵马,直接从龙门渡河,进入洛川郡,再向南进军。
李渊听到这样两面兼顾的策略,才答应下来,由李建成、李神通、窦轨等人率左军对抗屈突通,李世民、刘弘基带领右军先一步从龙门渡河,绕路进攻大兴城,李渊自己则拥兵三万,在龙门朕听候消息。
……
就在李渊这边兴师动众要进攻西京时候,刘武周已经派宋金刚带来五万大军,从雁门郡出发,进攻楼烦和太原郡。
晋阳城目前驻守的总管是齐王李元吉,此子年刚十四,生性顽劣,终于没有父亲和兄长在家,一直被管辖贯了的他,可以自己做一回主了。此子素日少学,没有带兵打仗和治国安民之才,但是却喜好游猎玩乐,心地偏狭,专事奸邪,下手也狠毒,没有任何同情心。
当初李渊深知晋阳的重要性,视为兵源和粮草的大本营,人心安定之根本,派别人驻守,乱世中对谁都不放心,担心拥兵自重,不是自立为王,就是投靠别人,所以才留下小儿子名义上镇守,辅助亲信窦诞、司马刘德威、右卫将军宇文歆等辅助。
此时,李元吉得知宋金刚带兵打来的消息,浑不在意,派车骑将军张达率三万步卒抵御,继续在晋阳城内胡作非为,逐渐已导致民声载道。
……
王世充跟李密交锋过后,折损了三万多人马,也深知瓦岗军中猛将如云,他麾下的武将,无法单独抵挡瓦岗五虎将,所以,不敢明着在跟瓦岗军列阵厮杀了,必须得智取。
虽然是平手,但李密却是非常恼火,因为他威名远播,正是最红火的时候,却被那个平日只会溜须拍马,带着胡族血统,祖辈为奴的佞臣王世充,给险些击得惨败,自然觉得憋气。
这就好像一个国棋手,被下臭棋的人给逼平了,别提多郁闷。
而且瓦岗军的一位谋士柴孝和,在那一晚渡河中,因为王世充伏击,坠河淹死,这是李密的一位得力谋臣。
但最让他记恨的,是因为这次失利,那些瓦岗旧人,如翟宽、翟弘、黄君汉等人,在不断私下嘲笑,故意讥说李密大败,损伤惨重,被一个王世充那样的货色给击败了,这足以显示出‘李氏当有天下’天命说的滑稽,正印证了那个谶语的虚假性,还想着劝翟让重新做回瓦岗军的老大。
这种风声传入了李密耳中,引发了他强烈的不安,还有浓烈的杀意。
第0648章 运筹千里之外
燕琅阁脱胎于宁氏商会的情报组织,独立运营之后,有商会不断提供财力,情报组织渗透中原各地,先是各郡立站点,然后每个郡了治所、大城邑,现在连小乡镇,也有了情报点。
这一套模式,罗昭云是参考了明朝的锦衣卫,只是把经商和情报组织分离,免得以后为尾大不掉。
十年的运营,情报网已经基本辐射了各地,虽然力量还薄弱,无法执行大任务,但是一些大致情报,都会很快地传回各郡分堂,然后由堂口传给了管辖几个郡的分舵,分舵再传给涿郡总舵。
总舵梳理轻重缓急之后,把情报立即转向西北。
所以李密、刘武周、晋阳李元吉、梁师都、李轨、王世充、薛举、郭子和、杜伏威、辅公拓、江都杨广、宇文化及等人的消息,他都及时掌握,一些人的命运轨迹,跟历史上,有相似性。
罗昭云现在已经明白,一个穿越者,能否改变历史关键要看这个人的能力,能力大者,可在庙堂为官,可在江山争霸等,就可以对国运的发展有很大推动和逆改,能够击败历史正统的继承人,就看你的才能是否大过那些王侯将相,以及对那些后世理论的应用,是否成功。
而且这些历史人物,跟穿越者有直接、间接关系者,都会受到或多或少改变,如果跟穿越者没有什么瓜葛和交集,受到的影响就会小很多,没有直接的联系。
目前为止,梁师都、郭子和、杜伏威、辅公拓这些势力跟罗昭云还没有碰撞,江都的杨广、宇文化及,仍是按照他们的历史走向在推进。
根据消息,江陵萧铣也起兵了,由于萧梁储备二三十年,所以一起兵,整个两湖地区,长江中段流域的郡县,都被萧梁军占据,短短半个月内,占领十余个郡,许多旧臣子弟、皇室旁支都出现,萧氏后人,曾是南齐、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后裔,俊杰不少,文某武将,势力瞬间变得强大。
“天下真的大乱了,不过,能对我造成威胁的,仍是李唐,因为他们能在历史上独占鳌头,肯定有过人之处,李家父子,血脉兴旺,死一个,不影响大局,但是我罗家势力,全系在我一人身上,一旦我出事,罗家瞬间就会瓦解了。”
罗昭云还想到子嗣问题,自己修习呼吸法,练内功时,讲究炼精化气,他在行房时候,为了避免妾侍过早受孕,诞生庶长子,他是后世人,对嫡庶不在意,本身就魂穿庶子,所以不想压制庶子。
但是,问题来了,这是毕竟古代,古国庶子好几个,正妻还有变动的话,对日后的宫廷储君影响巨大。
这些问题,使得罗昭云跟诸女行房时,或控制精气,或射放在体外,尽量使诸女避免受孕。
如意虽然是正妻,可毕竟是杨隋后人,在感情上他爱如意公主,却也深知,对方的身份,不适合做日后的皇后。
“再等等吧,至少等我扫掉李唐,统一西北,考虑这些事也不晚。”罗昭云心中轻叹,他作为后世穿越过来的人,对历史还是有一些忌惮,如悬在头顶之剑,也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改变这一条发展的线,只能尽全力运筹帷幄,发挥自己的能力,收揽人才,时时自省。
……
河东郡安邑,战国前期,魏国领土主要在河东,定都安邑,后来随着魏国在东方不断开疆拓土,魏国的主要疆域变为河南地区,再加上安邑地处河东一隅,受到秦国威胁,亦不利于控制东方诸侯,稳固霸业,魏惠王六年,魏国迁都大梁,安邑成为河东大城,对抗秦国的边戍指挥地。
如今,屈突通带兵在此,已经用了两个月,加固防御,连起了从绛县到河东必经之路的山地和荒原,挖壕沟,设军营,垒堤坝,与安邑相离不远,那里作为抗衡李唐前线,安邑就是屈突通坐镇的指挥所。
年近花甲的屈突通,性格刚正,脾气倔强,对朝廷忠心,就是骨子里的那种‘忠君爱国’情怀作祟,哪怕这个朝廷已经无药可救,他还是有一种职责,要捍卫朝廷,平定祸乱,有一些的愚忠。
面对李唐十多万大军,屈突通也没有把握击败,但是,凭着山河城堡防线,严密防守,挺个一年半载,他觉得应该可以做到。
“将军,府外有人自称来自西北,要给将军送来情报。”护卫长进了节堂禀告。
“呈进来。”屈突通蹙眉,不知西北谁会给他送情报。
一名三十余岁的麻衣武士进来,没有穿着大隋士兵服侍,那样太显眼,一路上容易被盗贼截杀,所以便装入府,上缴了武器,全身被搜索一遍,以防是刺客。
“属下携带佑国公密函,要当面呈递屈老将军。”
屈突通听到是罗成送密函给他,有些不解,他跟罗成虽有些交情,但并不深厚。只是曾并肩作战几次,很欣赏这位大隋年轻战神,而且他又是驸马,算朝廷外戚身份,屈突通觉得可信,让侍卫取过密函,亲自观看。
里面的内容,是给他提出建议,罗昭云在信中写到,他怀疑李唐会兵分两路,留下几万人在这里跟河东隋军对峙,挑选精兵,从龙门渡黄河,过冯翊郡,进入关中,让他及早做好准备,派出斥候打探,一旦查明实情,立即带精兵回救,解西京之围。
如若李唐先一步得手,大势不可逆,罗昭云还劝屈突通到时候,带着剩余兵力西进,跟他合兵,夹击薛举势力,占据陇右,再对付李家叛贼就容易了。
第0649章 激化矛盾
屈突通看过罗成的书信后,心中涌起浓浓的担心,他在河东布层层防御,拥兵五六万人,有信心挡住李唐大军一年半载,等候各路府兵支援。
倘若李渊的大军,真的会兵分两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话,他这里的防线,哪怕如铜墙铁壁一般,也没有了任何用处。
心中罗昭云还写到,一旦西京失守,李渊效仿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会招降许多隋军府兵,那时候大势更悬,希望屈老将军,能够带兵秘密赶回京城附近伏击,偷袭唐军的军队。
这种建议,有些胆大,屈突通犹豫不决,因为身为指挥统帅,没有得到朝廷准许,他擅离职守的话,是将领大忌,很容易被军法处置。
倘若带兵赶回西京,被朝中的佞臣、御史们,诬告他有谋反之心,估计砍头的罪是跑不了。
“罗成啊罗成,时到今日,老夫哪还敢私自带兵回去,放下这里的河东防线,一旦河东失守,我可是死罪啊!”
屈突通没有得到圣旨调动,自己不敢擅自决定撤退,没有调令,带兵回返西京,就有了逼宫的嫌疑,这是朝廷武将的死穴,谁也不敢触犯。
他想了想,决定先派斥候打探情报,把李渊分兵情况摸清楚,验证罗少帅的信息是否准确,再作打算。
……
瓦岗军大营。
接近二十万大军,连绵十多里的营盘,把装粮草的仓城,给护在后面,在这里,瓦岗军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草,单此一个粮仓,就够二十万大军,用个数年的。
瓦岗军猛将如云,自从裴仁基父子加入后,颁布完整的军纪,训练增多,越来越正规化、职业化。
不过,也有一些懒散的队伍,就是瓦岗寨的旧部,他们因为不被重用,没有被李密看上,成不了精锐,立功机会少,一般都负责守护粮道,驻城、辎重等,导致怨声不小。
“听说了没,最近魏公失败了,被王世充那个胡种佞臣击败,不过如此。”
“李氏当有天下的谶语,都是假的,李氏得不到天下。”
“翟家几位当家,有意要收回兵权,重新接管瓦岗军大权了,我们旧部的老人,都会得到重用了。”
这些消息在军营逐步散开,先是削弱李密的影响力,破坏他名声,然后搬出翟让要起义的消息,使得瓦岗军内,人心浮动。
一个名叫冯二冬的副队正,加入瓦岗军旧部两年,是燕琅阁打进来的卧底细作,有意无意散播消息,通过小卒之口传出去。
这种细作越来越多,把瓦岗军的内部水搅浑,让李密和翟让的矛盾激化。
果不其然,王伯当、房彦藻、蔡建德把消息传给了李密。
“魏公,现在翟宽、翟弘等人,不断在暗中商议,如何策反更多的将领,支持翟家夺回权力,我们不能坐视不理,等待内患爆发啊!”房彦藻说道。
蔡建德满脸杀机道:“魏公,不如我们调集兵力,先下手为强,早一点干掉翟家的人。”
王伯当沉默不语,觉得都杀掉未免有些残暴,但还不反击,又担心魏公遭害。
“消息准确吗?”李密脸色阴沉下来。
“当然,都传开了,他们还散播,李氏当有天下是滑稽之言,污蔑魏公被胡种佞臣击败,并非什么真命天子,翟家人要收回王位。”
李密越听越来气,对翟弘等人,屡在背后诋毁他的名声,感到忍无可忍。
当然,最难容忍的是,有人要威胁他目前的魏王地位。
人又了权力之后,野心变大,李密想要江山,不止瓦岗寨的小格局,但是,翟家人还以为这是瓦岗的家业,蔑视他李密的实力,令他更加不可接受。
“这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人,如今我瓦岗军二三十万,有七成都是我李密招揽,或是冲着我李密而来,只有三成是旧部的人马,大多都在山上驻扎,在后方守城,隋军不过两万人,凭他们那点人,也要兵变不成?”
蔡建德道:“魏公,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如今翟弘、黄君汉等人,逐渐被排挤,不受重用,又看到瓦岗军如今势大,权力提升,将来能够冲击天下,他们可能会铤而走险也说不定。”
房彦藻劝道:“魏公,我们可以派人监视他们,查探他们的阴谋,早做提防?”
王伯当也开口道:“还是稳妥起见,暂时不要让他们知晓,等证据确凿,再下手不迟。”
李密点头,他虽然恨不得将这些一网打尽,早些除掉内患,否则,会影响他跟王世充的对决,阻碍他干大事业,但是,也明白内斗,发动兵变,除掉一些旧部将来,对士气会有影响。
所以,不到忍无可忍,李密暂时还不想撕破嘴脸,打算攻克洛阳,真正称帝之后,再一点点拔掉瓦岗旧部,对他有意见之人,欲效仿汉高祖刘邦,先用人,等日后再清算。
但如果翟家的人,现在就要夺回他的权力,那么,李密觉得自己也没必要手软,不能让任何人阻挡自己的霸业之路。
第0650章 占七郡
数日后,罗昭云派出的侯君集已经占据了枹罕郡,当地一些富户、地主等,早就听闻少帅来到西北治军,平定祸乱,镇压反王,暗中响应,通风报信,帮助西北隋军迅速击垮地方几支的起义军。
而那些没有被叛军攻战的县城,县令、县尉开城迎接朝廷军马。
如此一来,枹罕郡拿下,为西北隋军开拓地盘,收复了几座城池,人口和土地、财物增多。
西海郡、浇河郡、河源郡、西平郡、金城郡、枹罕郡,整个六郡连成一片,都是罗昭云的管辖范围,另加上李靖刚攻克的张掖郡,西北七郡都收入囊中。
罗昭云调派人手,重新任命一些地方官吏,统计户籍,普查人口,开仓放粮,不允许有百姓饿死。
这些都是大隋的边疆之地,民风朴实,甚至有些缺少教化,保持着不少落后愚昧的风俗习惯,经济方面也相对原始,以物易物的情况比较多,对钱币信任度缺乏。
罗昭云亲自带着亲兵走访这些郡地,考察民情,然后制定了一些简单实用的制度,比如如何恢复生产,如何废除一些旧的严刑酷法,不允许买卖奴隶,不允许随便以宗族的名义处罚杀人。
因为这一片地区,多是党项族人居住,党项是西羌族的一支,发源地在青海内,汉代时,羌族大量内迁到河陇及关中一带,由于党项族过着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
在西北地区,除了七大豪族外,还有党项八部,诸姓部落分别是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离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八个大部落,势力颇大,分居在西平、浇河、枹罕、临洮等郡。
罗昭云想要把西北真正变成自己的根据地,就需要跟七豪族、八部落,搞好关系,得到他们的拥戴,一味的杀戮和高压,不能得到真心服从,还会起到相反作用。
在震慑的同时,如何许给利益、好处,让他们得到实惠,自然就会倾向他,诚心归附了。
与此同时,罗昭云派人给涿郡送去信函,把以前收养的一些孤儿,培育七八年后,在治民、经商、手工、铁匠等各方面有所学习的人才,调过来,治理西北。
侯君集见到罗昭云后,禀告道:“吐蕃羌族,蠢蠢欲动,出没河源郡和临洮郡边界,有可能会对我方疆域进行滋扰,毕竟要入秋了,这是边戍游牧部落聚合为兵,前来打草谷的时候,掠夺粮食、物资和人口。”
罗昭云冷肃道:“在我管辖的时候,决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召集地方勇士,组建军队和府兵,阻抗吐蕃的牧民北上来侵扰,另外,派麦季才带五千兵马,前往边戍巡视,阻击吐蕃的部队。”
侯君集点头,深知这关乎到管辖区的安宁和少帅的威望,不容边戍受到破坏和入侵。
……
武威郡。
李轨带着残余兵马在武威郡内立足,占据了姑臧、会宁、昌松、番和四座大一点的城市,但规模跟金城、湟水城还差了一截。
几万人虽然兵力不少,但是要在武威郡彻底立足,管住族内百姓,也非一时的易事。
尽管李轨、关谨、梁硕、李贇祖籍都是武威人,但是在西平郡举旗起兵,麾下招揽的兵卒,多是西平的壮丁,那些兵卒毕竟远离家乡,时间长了,都有些想家了,不知家人在隋军管辖下生活如何。
武威郡的百姓,多是党项、鲜卑、铁勒,及汉族混杂,不好管理,西凉政权没有任何治民经验,还一味使用兵力压制,结果导致地方百姓积怨很少,一些百姓纷纷逃亡西平、金城郡。
时间一长,不光百姓逃亡,连军中都出现了逃兵,要投奔隋军了。
李轨大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目前他没有实力跟罗家军叫板,只剩下两条路,一是联合薛举、梁师都、李渊,形成战略联盟,然后跟罗昭云死磕到底;另一条路,则是投降隋军,但生死难料。
西凉王召集了文臣武将,商讨对策,如何抉择后面的路,因为李靖拿下了张掖,武威就等若被张掖与金城、河西郡等围住,武威郡往北,就是腾格里沙漠地带,无法迁徙与生存,等于绝路。
“诸位,该如何抉择,是战是降?”
“启奏陛下,臣以为,若是鏖战下去,难以抵挡,如果早一日归附,也许能获得一定待遇,招安为隋臣,也是保身之计。”有大臣不愿意再跟少帅为敌,想要投降,这样进入隋朝廷,也许还能继续为官。
梁硕急忙阻止道:“不可,我们既已叛变朝廷,难有再归顺道理,一旦交出兵权,到时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不是任人宰割。”
太子李伯玉也说道:“父王,朝廷即将灭亡,即便罗成再强势,也无法扭转大局,我们不该投靠朝廷,否则,也许其它臣子无碍,我们李家父子难逃死罪,应该联合薛举、梁师都、突厥、李渊等势力,共抗罗成!”
“臣也赞同太子之言,目前还不是山穷水尽的时候,联合对抗罗成的兵马,纵横捭阖,谋取生存空间!”安修仁顿了顿,又拱手道:“臣的长兄安兴贵,就在李渊帐下为军务司马,臣请缨去求见唐王,定下盟约,相互照应,给罗成施压,让他不敢轻举妄动,成为西北众矢之的。”
第0651章 西京来人
罗昭云在西北虎踞龙蟠,实力越来越强势,大兴城的代王杨侑,派了使臣姚思廉来到金城。
这金城郡的治所,城池也称金城,薛举父子曾在这里称王,如今已经撤到陇右,祸害那里的贵族和百姓去了。
金城郡被西北隋军占据后,罗昭云从湟水城抵达这里,一点点向东推进。
这姚思廉已经接近六十花甲之年,在宫内做代王杨侑的侍读,也算半个太傅的身份,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并未全本,姚思廉也算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读史书,只是为人有些迂腐,不适合治民做官,但是文史才学却是非常深厚,属于学术性人才。
他亲自来到西北,带来杨侑的代圣旨,一来要褒奖罗成平定西北的功劳,二来是要他带兵,继续追击薛举,平李轨,横扫陇右,为大兴城解决西面的忧患。
罗昭云倒是对姚思廉很是敬重,毕竟算是京城大儒之一了,在隋唐之际,跟高士廉的名声不相上下,值得他拉拢,因为对大儒的尊敬,很容易得到文人士子的好感,得到更多读书人的投靠。
“姚先生,为了江山社稷,不辞辛苦,赶路数百里,路经薛举、唐弼等叛军的地盘,危险重重,却亲身赶来,令晚辈佩服。”
姚思廉文采不俗,史书没少读,但是官爵很低,他甚至少帅罗成的威望和战绩,官居二品,就是军方支柱,被少帅如此抬举褒扬,自然心中高兴,却也不敢自傲,非常谦逊道:“代王担忧西北薛举等势力做大,已经逼近陇右的扶风、京兆郡,这两郡可是西京的门户,一旦失守,等于后院失火,动辄会对大兴城形成灭顶之灾,所以,事关重大,代王能信得过人不多,特意派姚某过来,跟佑国公商讨。”
罗昭云露出危难之色,说道:“这两个月中,虽然我军取得几次胜利,但多是偷袭得手,或是摄于本人以前的盛名,但如今李轨、薛举、梁师都固守一方,我麾下兵马,分镇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