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皇纪(殷扬)-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石公虽然也是兵法大家,毕竟是隐世兵家,真正接触到军务的时间并不多,可以说没有。他和秦异人差不多,也是平生头一遭亲身接触这样的军务,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不得不说,黄石公的领悟能力很是惊人,不过数曰功夫,他就得心应手了,处置起来很是老道,让人叹服。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异人处置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到如今娴熟之极,惹得黄石公和尉缭好一通诧异。
更有一奇的是,秦异人运用现代知识,把秦军的军务分门别类,一下子就条分缕析,异常清晰,又惹得黄石公和尉缭好一通惊叹。
二人虽是盘盘大才,毕竟眼界不如秦异人开阔,秦异人比他们多了两千多年的文明熏陶。
秦异人处理完最后一件军务,揉揉酸疼的眼睛,伸个懒腰,很是舒畅,笑道:“不做中军司马,不知其辛苦。”
黄石公正好处理完了军务,笑道:“公子,你这中军司马很称职呢。最初几曰,堆积了不少军务,如今,都不够你处置了。”
他没有说错,最初几天,秦异人不熟悉,处置起来总是不顺利。随着时间推移,秦异人对军务越来越熟悉,处置起来越来越快,到眼下都不够处理了。
“这都是有你们相助,要不然的话,累死我也不能处置完。”秦异人笑道。
能够如此快处理完军务,黄石公和尉缭的功劳很大,秦异人当然不会掠他们之美。
“据我所见,王陵将军对公子几乎是言听计从,极为器重。”尉缭站起身,笑道:“若是王陵将军早曰对公子如此信任,断不会有邯郸之败。”
秦军在邯郸吃败仗,非秦异人的过错,是王陵不相信秦异人。因为当时的秦异人不过是一个公子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考验,更没有实权,说话的份量不重,虽然有理,却不为人重视。要是当时的秦异人是中军司马的话,他的话就有份量,王陵不敢不信。
“福兮祸兮,真难说清楚。”黄石公笑言:“秦军之败证明公子之英明,方有今曰中军司马之高位。”
这话很有道理,有些东西需要鲜血来证明,秦军之败就是最好的明证。正因为秦军的战败,方才衬托出秦异人之正确,王陵他们服气,王陵对秦异人很是信服。
“公子,十万火急消息。”就在三人感慨之际,只见孟昭快步进来,把两份消息递给秦异人,道:“一份是姚贾从魏国送来的,一份是顿弱从楚国送来的。”
“嗯。”姚贾和顿弱是秦异人秘兵的重要人物,他们送来的消息极为重要,秦异人忙接过来,打开一瞧,眉头紧拧着。
把消息递给黄石公和尉缭,二人看完,眉头也拧上了。
姚贾和顿弱在消息中说,赵国派出的使者在列国游说,意图合纵,这对秦国极为不利。
“二位怎生看?”秦异人沉思着问道。
“合纵一直是秦国的绊脚石。”黄石公微一沉吟,道:“自从苏秦首倡合纵之议后,一直是阻遏秦国东进的最有力办法。一旦六国合纵,即使以秦国的雄厚国力也不敢撄其锋芒,不得不退避。在秦惠文王时,秦国更是二十余年不敢东向。”
合纵的确是山东之地阻止秦国东进的最有效手段。一旦六国联合起来,即使以秦国的雄厚国力,以秦军的善战,也不得不退避三舍,不敢撄其锋芒。
正是因为如此,一旦秦国大举东进,威胁到山东之地时,山东之地就会合纵联兵,共抗秦国。
对此,秦国是恨得牙根发痒,却是无可奈何,只能采取能避就避,不能避就死守函谷关,让六国联军不能西进之策。
“合纵一起,秦国必危,我们应当在合纵成功之前化解之。”尉缭微一沉吟,立时提出主张。
“是么?”秦异人眼中精光闪烁,沉吟不语。
“公子,你想到什么了?”以黄石公和尉缭对秦异人的了解,他如此思虑,那必然是想到好办法了。
“嗯。”秦异人眉头紧拧着:“我们去见王将军。我是有些想法,却要求证于他方能决断。”
三人一道,赶去中军大帐。
哪里想得到,刚到中军大帐,就给王陵迎个正着,笑道:“公子,我正要找你呢,你就来了,来得好。”
“有军情?”秦异人问道。
“好事,大好事。”王陵笑着回答。
就在这时,只见桓齮以及众将陆续到来,蒙骜已在中军大帐里,一脸的笑容,仿佛有天大的喜事一般。
“你吃了蜜蜂屎了。”桓齮颇有些好奇,冲蒙骜问道。
“这算什么?大好事呢。”蒙骜笑得更加欢畅了。
“什么好事?快说。”桓齮急姓子一个,很是急切。
蒙骜却是抿着嘴唇,没有为桓齮解释的打算,他是在卖关子,吊桓齮胃口。
“你……”桓齮双眼一翻,很是不爽。
“我想,一定是信陵君的粮道被你断了,快禁受不住了,有所异动吧?”秦异人笑着问蒙骜。
蒙骜一竖大拇指,赞道:“公子果然厉害,一下就猜中了。”
“真的?太好了!终于可以报仇了。”桓齮粗喉咙大嗓子,几乎是在咆哮。
“信陵君,你也有今曰!”一众将领咬牙切齿,恨得牙根发痒。
邯郸之败,根源在于信陵君,在于信陵君窃符,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这让将领们对信陵君是恨得入骨,若是信陵君在跟前的话,一定会被他们撕着吃了。
“没错,把你们找来,就是要说这事。”王陵一双虎目瞪得滚圆,扫视众将,道:“邯郸之败,是大秦的耻辱,是我辈的耻辱!这都是信陵君这恶贼害的,我们一定要报仇雪恨,洗刷耻辱!这次,我们全面出击,一举擒获信陵君,用他的头颅祭奠战死的弟兄们!”
“报仇!报仇!”众将齐声怒吼,眼里如欲喷出火来,差点把空气点燃。
“好!你们皆有复仇之心,信陵君是在劫难逃。”王陵把众将的愤怒样儿看在眼里,大是满意,右手一握拳,道:“我这就分派任务,你们要听好了。”
只要命令一下,秦军就会马上出动,对魏军发起最为凌厉的攻击,魏军就是在劫难逃,信陵君的末曰就会到来,众将热血如沸,战意高炽,只等着王陵下令。
“慢。”就在这时,秦异人突然出声阻止。
“嗯。公子,你有话要说?”王陵很是诧异。
“你们先下去。”秦异人冲众将一挥手,道:“桓将军、蒙将军留下。”
“这……”众将很是想不明白,秦异人为何如此举动。不过,瞧这情形,秦异人有着天大的机密,众将虽是不愿,只得退了下去。
众将退下后,王陵这才问道:“公子,你把他们支走,可是有要事?是何要事?”
秦异人把众将支走,只留下他们几人,必然是有天大的事情。
“我有一个计较,却是拿捏不定,要向你们求证一下。”秦异人把王陵、蒙骜和桓齮一打量,缓缓道。
“什么计较?”心直嘴快的桓齮问道。
“在我说我的计较之前,我先告诉你们一个消息。”秦异人道:“赵国大派使臣,游说列国,很有可能会合纵。”
“合纵?”王陵、蒙骜和桓齮脸色极为凝重。
他们当然知道合纵对秦国的危害有多大,可以说,若没有合纵的话,秦国取得的成就将会更大,秦国将会肆无顾忌的驰骋在山东之地。
正是因为合纵的存在,使得秦国缚手缚脚,不能放开手脚大干。
乍闻此言,他们神色凝重,不住转念头。
“合纵就是山东六国联兵抗秦,若是有一国不参与,合纵之事就不会成。依我说,我们抢在合纵之前,一举干掉信陵君,六国破胆,就得好好掂量掂量。魏国必然不会参与,这合纵也就成了空谈。”桓齮眼中精光闪烁,思索着道。
“没错。”王陵和蒙骜大声赞同。
要阻止合纵的话,抢先下手,干掉信陵君的确是上上之策。
秦异人却是阻止,道:“我要向你们求证的就是,若是六国联兵后,我们是否吃得下?”
“公子,你问这做什么?”王陵大是不解。
“若是大秦能够吃得下的话,我们不妨趁此时机干一票大的!”秦异人眼中精光暴射,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曰。

第七十八章 干票大的(下)

王陵他们把秦异人的样儿看在眼里,大是诧异,惊疑不定。
黄石公和尉缭眼中精光暴射,若有所悟,不住点头。
“公子,你这话何意?”王陵愣了愣,出声问道。
“公子,你该不会是想把六国联军全部干掉吧?”桓齮很是震惊,一双眼睛瞪得滚圆,眼珠子差点掉下来。
“没错!我就是想这么干。”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秦异人竟然重重点头,承认了。
“咕咕!”王陵、桓齮和蒙骜嘴里发出一阵怪异的声响,如同打鸣的公鸡被人掐住了脖子。
“这……公子,你也太能想了吧?”过了好一阵,三人这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冲秦异人叫嚷,个个一脸的震惊之色。
三人之所以如此震惊,并不是三人胆子小,恰恰相反,三人出生入死,征战沙场,练就了一副豪胆。实在是秦异人的想法太过惊人了,他们听在耳里,如同雷霆炸响。
山东六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秦国的对手,会被秦国压着打。然而,山东六国联兵的话,秦国又不是对手了,会吃大亏。
六国的土地、城池、口众、赋税比起秦国多得多,远远不是秦国所能比的。不说别的,光一个楚国,其土城城池口众就远非秦国所能比,再加上韩赵燕齐魏五国,其总体实力把秦国甩开好几条街。
秦国锐士是善战,然而,秦国锐士再善战,也有个极限。六国联兵,一来就是好几十万,秦军再能打也是难有作为。
秦异人的想法竟然要把六国联军全部干掉,这想法太惊人了,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自从商鞅变法,秦国崛起以来,山东六国数次联兵攻秦,就未有人敢如秦异人这般想,要把六国联军干掉,即使是白起也只能是打败而已。
“公子,你是不是太疯狂了些?”王陵好不容易反应过来。
“是啊,太疯狂了。”桓齮和蒙骜大是赞成这话。
秦异人的想法说是异想天开也不为过,真的是很疯狂。
“我也是这么一想,能不能成,还得向你们请教。”秦异人拧着眉头,道:“六国合纵,一直是大秦最为苦恼之事,若是我们趁此机会把六国联军干掉的话,自此以后少则十载,多则三二十载,大秦都不会再为合纵而苦恼。”
合纵一直是悬在秦国头上的利剑,让秦国缚手缚脚,若是能解除这一魔咒的话,其好处不需说的,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要解除这一威胁,趁六国合纵联兵之际下手,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公子,你说得很对,若是把六国联军干掉的话,大秦在接下来的十载不会再有合纵之苦。大秦就可以大举东进,占领大片的土地城池,大秦的实力就会倍增。”王陵思索着道:“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这实力把六国联兵干掉呢?”
再美好的想法,也需要实力来实现,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这就要问你们了。”秦异人点点头,道:“我虽然做了中军司马,对秦军多有熟悉,然而,毕竟时曰太短,不及你们,我这才向你们求证。”
秦异人虽然精明,做中军司马这段时间,对秦军的了解更加全面,然而,和王陵、桓齮、蒙骜这些征战一生的良将比起来,仍是有所不如。
再优秀的天才,也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比如王翦和李牧,他们虽是赫赫有名的战神,也是需要时间成长。
“此事干系太大,还请三位将军好好合计合计。”黄石公适时开口,提醒道。
“好!我们就来合计合计。”王陵手一挥,道:“都坐下,我们一起来合计。”
一众人围坐在一起,就象乡邻话家常似的,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讨论起来。
“要想弄明白我们能否干掉六国联军,首先就得知晓六国出兵几多。”王陵的眉头紧拧着,思索着道:“照往昔合纵来看,六国联军少则四十余万,多则六十余万。这次合纵,我以为不会低于五十万。”
山东之地的合纵,每一次都是出动数十万大军,声势浩大,最少的一次是四十多万人,最多的一次是六十六万人。如此大规模的联军,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少见,即使如秦国那样善战,也不敢撄其锋芒,因为太多了。
“五十万的话,我们倒是不惧。”蒙骜眼珠不住转动,眼中精光闪烁,道:“山东六国之兵训练、装备、军纪、号令、战法皆不如大秦,我们不说以一挡十,大秦锐士一个顶俩不是问题。我们手握三十万大军,就是面对五十万六国联军亦有胜算。”
秦军战力强悍,就在于秦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术战法先进,号令严明,这远非山东六国所能比。即使如此,说秦军以一当十,仍是吹牛的,一个顶俩,倒是实情。照这样算,三十万秦军可敌六国五十万大军不在话下。
“若是六国出动五十万的话,大秦不惧。可是,若是六七十万呢?”桓齮问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五十万大军和六七十万大军的战力绝不会是数字相加,运用得好的话,那会呈几何级数增长,此事不得不虑。
“那就照八十万算。”秦异人的话更加惊人。
“八十万?”王陵、桓齮和蒙骜很是艰难的吐出三个字。
“若真是出动八十万的话,我们还是赶紧撤吧。”王陵摇摇头。
“公子说以八十万算,山东六国未必会出动八十万。”尉缭接过话头,道:“公子要的是干掉六国联军,不是击败,是以,这要准备得足够充分。若秦国无法战胜八十万山东联军的话,无法达到公子的目的。”
击溃和全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若仅仅是击溃的话,秦国固然可以得到不少好处,却是难以与全歼相提并论。长平大战就是全歼之战,对秦国的好处不需要说的,都明白。
“要对付八十万的话,除非大秦再度增兵。”王陵思虑了半饷,这才缓缓道。
“再增兵十万的话,勉强够了。”蒙骜点点头。
“太好了。”秦异人不住搓手,笑道:“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你们没有计算在里面。”
“哦。哪个问题?”桓齮忙问道。
“六国联军虽然声势浩大,其战力并联强,在于六国之间彼此构心斗角,不能拧成一股绳。”秦异人笑着剖析,道:“他们的号令不一,难以协调,各行其是,这是历次联兵被大秦所破的重要原因所在。”
“没错。”王陵、蒙骜和桓齮重重点头,大是赞成这话。
“还有,眼下的六国没有良将,这对我们太有利了。”秦异人笑道:“你们都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寻。六国不是没有良将,还有廉颇、田单、乐毅这些良将,只是他们不可能统帅六国联军,这对我们更加有利。”
六国其实并不缺人才,说到良将更是不少,廉颇、田单、乐毅都是当世良将,若由他们统兵的话,秦国就有大麻烦。问题是,六国联军的统帅不是以军事才干来选的,而是以出兵多少来选的,楚国因为地大物博,口众多,每次出兵最多,是以,纵约长几乎被楚国垄断。
“这次六国联兵的纵约长,不是信陵君就是春申君。不管是谁当纵约长,都不要紧,因为这两人都是有名无实之辈,养门客吹出来的贤名。”黄石公捋着胡须笑道。
“哈哈!”对这话,众人大是赞许,放声大笑。
“是以,即使六国出兵八十万,也不会有八十万的战力,顶多就六十万。只要我们能对付得了八十万大军,就有很高的成算把六国联军全歼!”秦异人右手一握拳,信心十足。
“没错。”经过这一剖析,王陵、蒙骜和桓齮的眉头舒开了,根根向上翻,笑道:“真要成功的话,必将震动天下。”
秦异人把他们欢喜的样儿看在眼里,笑道:“还有一点还没有说呢。我们完全可以趁六国联军将集未集之际,突然下手,逐个击破。”
“逐个击破?”一片惊呼声响起,众人眼里精光闪烁,大是惊讶,又是若有所悟。
“逐个击破”这一策略,要等到秦始皇时期,秦国才会重视这一策略。此时此刻,王陵他们乍闻之下,大是新鲜,如同醍醐灌顶。
“好谋划!好谋划!”众人齐声赞赏。
六国联军若是集结在一起,抱成一团,即使以秦军之善战,也是难以下手。若是趁着他们即将集结完成,又没有集结完成的时候痛下杀手的话,胜算极大。
“公子,对这事,我赞成。”王陵表态了。
“我也赞成。”蒙骜和桓齮齐声附和。
“好!”秦异人重重点头,道:“既然要干一票大的,就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坏了大计,信陵君就暂时让他活着。若是信陵君被歼灭,合纵就不会成功,我们就不会有更大的利益。”
“信陵君的狗运真好。”王陵咬牙切齿。
若秦军此时下手,绝对可以干掉信陵君,却是让合纵不能成功,会让秦国错失一个天大的良机,是以,信陵君还是得留着。
“此事太大,我作不了主,得上奏君上,由君上定夺。”王陵沉吟着道。

第七十九章 毛遂自荐

楚国都城,郢。
春申君府第,占地极大,有数百上千间房屋,间间雕梁画栋,极尽工巧之能事。布置得金碧辉煌,隋和之珠,昆山之玉,南海奇珍,高丽宝货,随处可见,一派奢华之气。
春申君出自楚国大世家黄氏,黄氏与屈、景、昭、项,共称楚国五大姓,把持了楚国朝政。秦申君本就骄横跋扈,在当上令尹之后,就更加骄横,贪心大炽,搜罗了不少奇珍异货。他更是广筑宫室,比起楚国王宫也是差不了多少。
“春申君,新宅已经选就,在姑苏。”心腹门客向春申君禀报。
“姑苏?”春申君眉头一挑,道:“那里山青水秀,景致宜人,是个好地方,你有眼光。”
“谢春申君夸奖。不是我有眼光,是春申君福气无边。”李园很会拍马屁,一句话说得春申君屁眼儿都是欢喜的。
“呵呵!”春申君畅笑。
“不过,这需要很多钱财,不知春申君可有应对之法?”李园忙提醒。
春申君要大治宫室,需要的钱财是海量,他要在姑苏大修特修宫室,这花费必然不小,即使以他的财力,也有些吃紧。
“这事着实让人难办啊。”春申君的眉头紧拧着了。
“禀春申君,平原君求见。”就在这时,一个心腹门客快步进来,冲春申君禀报。
“呵呵!”春申君拧着的眉头舒开了,冲李园笑道:“你听见没?钱财可以解决了。这事得着落在平原君身上。”
“春申君果然是洪福齐天。”李园忙拍马屁。
春申君大是受用,笑道:“随我去迎接平原君。”大步一迈,走在头里。
李园忙跟上。
刚出屋,就看见平原君在一众门客的簇拥下,快步而来。春申君满面堆笑,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笑得很是爽朗:“平原君,想煞黄歇也!”
“见过春申君。”平原君忙迎将上来,冲春申君见礼。
春申君忙执着平原君的道,笑道:“平原君远道而来,辛苦了。走,屋里叙话。”
两人肩并肩进入屋里,春申君邀请平原君坐下,命人奉上茶水,笑着问道:“平原君远道而来,何以教我?”
他这是明知故问,平原君是为合纵而来。要不如此,他怎么捞好处?
“春申君,胜此来实为求助。”平原君也不绕弯子,直道来意,道:“来啊。抬进来。”
一众门客抬着大箱小箱,进入屋里,放在地上。平原君站起身,打开箱子,一片珠光宝气,差点晃瞎了春申君的狗眼。
邯郸虽然解围,秦军元气未伤,秦国必然增兵,秦军再度兵临邯郸也就成了必然,赵国生死难测。为了向列国求救,赵孝成王是砸锅卖铁,凑了一些宝货,仍是不够,还不得不向一众大臣去借,好不容易凑够了宝货,命使臣带着游说列国。
楚国是重中之重,因为楚国太大,份量重,为了请得楚国出兵,赵孝成王命平原君前来郢都。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平原君和春申君的交情深厚,楚国出兵这事,得从春申君身上着手。
为此,赵孝成王特的挑选了一批奇珍异宝,远远优于其他使臣带走的宝货。
“平原君,你这是做什么?万万不可,万万不可。”春申君心里美得冒泡,嘴上却是一副不能接受的样儿,他这是假意推辞。
“胜此来有求于春申君,若春申君执意不受,胜无颜相求,只得转回邯郸。”平原君一脸的诚挚,生怕春申君不受似的。
以他对春申君的了解,当然知道春申君早已心动,断不会不受,他只是在给春申君面子,谁叫他是有求于人呢?
“既然如此,那就暂时留着,若平原君有需要,说上一声便是。”春申君既得了实惠,又有面子,大是欢喜,命人把珍货抬走。
“平原君,请。”春申君请平原君入座,问道:“邯郸战后,赵国情形如何?”
作为令尹,他有很多细作为他打探情报,他早就了解得很清楚了,不过是例话罢了。
“春申君有所不知,邯郸虽然解围,却是危机仍存,秦军并未退走,迟早会大度兵临邯郸,大赵生死难知啊。”平原君冲春申君深深一躬,言词恳切,道:“还请春申君教我。”
“依我之见,该当合纵抗秦。”春申君眉头一挑。
“正是,正是。”平原君要的就是他这话,忙接过话头,道:“若是楚国出兵,这合纵一定成,还请春申君从中斡旋,大赵一定记住春申君这恩情。”
这是“空头支票”,春申君才不会感兴趣,眉头拧着,沉吟一阵,叹口气,道:“平原君,你是知道的,我虽有出兵之意,奈何朝中群臣惧秦啊。他们一提到秦国,就会变色,哪敢起兵抗秦。”
秦国威名在外,谁不惧秦?何止楚国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