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战的血(远征)-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想想也觉得这没什么奇怪的,要知道这时的苏联可是两面作战,一方面要无偿的支持越南,另一方面又深陷阿富汗泥潭,再加上与其展开冷战的还是美国……美国做为苏联的敌人自然会拉拢他的盟国比如英法等西欧国家对苏联发起的阿富汗战争发声谴责并对其进行制裁,再加上苏联自身的工业就偏重重工业,于是很快就形成了这种情况:食品短缺物价飞涨。

看来这步棋我们还是走对了。

第六十三章飞机

从苏联这样的现像就可以看出一点,一个国家的工业结构乃至经济结构各方面会平衡其实是相当重要的。

在工业结构上,如果轻重工业不平衡就比如说苏联,其重工业的发达和发展那是有目共睹的,这使苏联在坦克、战机、导弹、航天等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当然,这其中在航天方面是美国人先登上月球的,但很多人怀疑这只不过是美国人为了把苏联比下去而设下的一个骗局。

说它是骗局不仅是因为美国方面给出登月视频上的种种漏洞,更重要的是……登月舱从地球上发射的时候,需要一个那么大装着那么多助推燃料的火箭,只有这样才能逃离地球的引力飞往太空。那么同样的,当登月舱从月球上逃离月球的引力是不是也需要一个火箭助推呢?虽然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但如果像视频那样仅凭登月舱的燃料就能逃离月球引力那无疑是个笑话。

由此可知其实苏联在这时期在重工业方面有许多甚至超过美国,于是才会出现这时代苏攻美守的局面。比如苏联战略导弹是美军的1。4倍,核力量几乎是美国的3倍,坦克是美国的五倍……79苏联根本不顾美国的反对而发动阿富汗战争,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做出的决定。

当然,这也有一部份原因是美国之前深陷越战的泥潭经济和军事都遭受到严重打击。

但是重工业的强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因为轻工业过于薄弱就使苏联在发动战争才几年的时间就出现各种必须的生活用品都出现紧缺的现像。甚至我还知道。在不远的将来苏联这个强大的帝国也会因为其不合理的结构而轰然倒塌。

所以。正确的发展方向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农业为基础是关乎到生死存亡的问题。

一个国家就算工业再强大,如果没有农业……只需要把这个国家从外头一围,百姓的生活都成问题了,那什么坦克、战机、军舰全都变成了破铜烂铁。

这也正是我国在未来数十年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兼顾农业并进行补贴的原因。

工业就不用多说了,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

这其中轻工业更多的是关乎民生,比如烟草、酒、玻璃、塑料、纸……平时在生活中要是少了这些东西那就差不多变成农业社会了。

现在的苏联就是因为没有注重这一点而深受其害,甚至还可以说苏联人没有“吃一堑长一智”的这种智慧,苏联是因为经济结构不合理而崩溃的。到后来俄罗斯的时候还是没有吸取这教训,整个国家的经济将近百分之七十是来自能源出口和加工……这一来不是把脖子伸出去给人宰吗?只要把石油价格往下一压俄罗斯就进入一个冰河世纪了。

当然,这些是不需要我关心的,我现在要关心的就是杨先进的这笔买卖能否顺利做成,或者就赚来的钱够不够把那一百多万的大窟窿给补上。

不过应该是能做到吧……时间过得越久我心里就越是不确定,心里反反复复的就在计算着:苏联奇缺食品和生活用品,而我们这边可以用“泛滥”这个词来形容,这么一来就可以赚不少了。另一面苏联重工业产品“泛滥”,而我们却是奇缺,于是又可以赚上一笔。也就是说一个来回两头都赚钱。这样短时间赚够一百多万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事情没确定下来总觉得有件事放心里挂着,做什么也没心思……从这一点来说。我自己的心理素质也不够好。

终于在五天后我又接到了杨先进从莫斯科打来的电话……

“情况怎么样?”我迫不及待的问。

“营长!”杨先进有些激动又带着些不确定的口音回答道:“接收食品和日用品方面是不成问题,这边的价格普遍比我们那贵上十几甚至几十倍,也就是说运一趟扣去成本的话大慨能赚十倍的钱,而且这边的买家给我们的话是有多少就要多少。”

“嗯!”一听到这话我就稍稍放心了,能赚十倍的钱,那我们手里十几万也就可以翻个一百万。

“苏联那边的产品呢?”我问。

“所以我说要让你拿个主意……”杨先进回答:“我们之前按你的意思联系推土机、挖掘机之类的,的确要比国内便宜得多,只是要从莫斯科运回北京可不近,一方面是运费高,另一方面是时间长,咱们这一来一去只怕半年都过去了。”

杨先进的话我是明白的,要知道这时我国铁路网可没有那么发达,再加上现在因为战争铁路运输一直都很紧张,咱们从北京到云南都要一个多月呢,这到莫斯科来回一趟半年那还算少了。

另一方面,咱们这又是做生意,时间太长的话就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或者也可以说风险,比如咱们千辛万苦的把货运到莫斯科,万一价格起了变化人家不要了毁约了怎么办?

所以,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应该是越快做成越好。

“结果听说我们想要用罐头这些东西跟他们换……就有一个苏联人主动找到我们头上了。”杨先进接着说道:“可是这一家……”

“这一家什么?”听着杨先进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就不由有些不耐烦了:“有话快说,别吞吞吐吐的。”

“是!”杨先进回答道:“他说想用飞机跟我们换。”

“啥?飞机?!”闻言我不由愣了,也难怪杨先进会这样拿不定主意,这生意可是大得让人有些受不了了。

“是什么飞机?”我问。

“图154。”杨先进回答:“一共四架,飞机我看了,全新的中型客机。”

“要价多少?”

“一架一亿人民币!”杨先进回答。

这个数字差点把我给噎着了,一架一亿,四架就是四亿……而咱们手里却只有十几万。

但另一方面,我却知道这价格肯定已经相当便宜了,另一个很诱人的优势就在于飞机是飞过来的,不用那么长的时间运输。

果然,接着杨先进就说道:“我已经调查过了,一般情况下这种飞机在苏联要卖到两亿,听他们说在美国要买到这样的飞机至少要三亿……”

闻言我不由在心里暗骂了一声,这都便宜了三分之二了。

“他们同意以货易货?”我有些艰难的问。

“他们求之不得。”杨先进回答:“我们能够提供的那些罐头、脸盆什么的生活必须品,在这里是一天一个价。而飞机这些东西生产出来却是没人买……”

“我想知道我们要用多少东西去换!”我打断了杨先进的话。

杨先进哦了一声,回答道:“我们初步算了下,大慨需要五百车皮的日用品!”

“五百车皮!”我不由愣住了。

好家伙,如果一列火车拉六十车皮的话,这都要拉八列火车过去了。

“这样。”想了想我就说道:“问问可不可以分步走,平均一架飞机两车皮左右,咱们拉两车皮的东西过去就换一架飞机回来。”

“好!”

“另一方面。”我说:“让郑嘉义马上去联系有没有买飞机的单位,有的话商量好价格两头确认下定合同。”

“是!”杨先进应了声就挂上了电话。

坐回办公桌的时候我还有些没回过神来,真没想到这一做就做上了几亿人民币的生意,这笔生意如果能做成的话,那利润一下就是几亿,这就别说那什么竞争对手福祥有限公司了,全国开连锁店都不是问题。

只不过这总让人觉得有点不现实的感觉,一方面是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用罐头都能换来飞机,而且用这么便宜的价格。另一方面,咱们手里头只有这么十几万,万一吞不下怎么办?

随后我很快就想着……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咱们在战场上死都不怕还会被这数字给吓坏了?干就干吧!

我所不知道的是,这时郑嘉义那边可就忙坏了。

因为他们这会儿的目标就不仅仅是几个仓库的东西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是需要联系数十甚至上百个仓库才有办法解决这五百车皮的需求。

当然,因为我采用了分批交易的方法,也就是两列火车换一架飞机,再加上苏联方面要的不只是罐头,还有各种塑料制品烟草等……这就使得郑嘉义等人当前的任务还不是那么重。

但就算是这样,也让郑嘉义等人忙得团团转,几乎在全国各地都遍布下人手去联系货物。

这里面一个让他们很难办的问题就是十几万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简单的算一下,为了交易一架飞机我们所需要给货物下的定金就要一百万左右,十几万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不过好在郑嘉义这时已经能独挡一面,他与其手下的战友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终于还是成功的完成了任务。

第六十四章飞机(二)

第六十四章

郑嘉义的解决办法就是动员起所有的手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这些资源就包括房产、田地等等……其实这也是因为公司内部成员大多都是战友的原因,否则的话,哪个员工会肯为了公司的生意而拼上自家的房子的。

而且这些房子还有许多并不是他们本人,有些还是他们亲戚又或是战友的。

他们具体是这么操作的,首先是联系到相对来说经营得不景气甚至是形将倒闭的厂家。

这时代像这样的厂还真不少,市场经济了嘛,一开始是几个敢拼的人筹集一些资金就办了个厂,别人一看这样做还真能赚钱,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技术……轻工业嘛,买几台机器有样学样的做就可以了,甚至还有许多家庭作坊用手工操作也可以。

但市场经济这东西也是挺残酷的,厂家一多自然就会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尤其是最近正在进行严厉打击经济犯罪……这时候是人人自危,都在担心会不会被扣上一个“投机倒把”的帽子,于是相当一部份个体户都不干了,个体户不干就意味着商品没人卖了,于是大批的工厂倒闭,成堆的商品积压在仓库里发霉。

我们现在正赶上这时候,另一方面苏联那边只求有东西用就可以了,对质量要求并不是太高,于是郑嘉义就瞄准了这些堆积在仓库里各种商品。

但这些商品人家也不是白给的,就算堆在仓库里烂也不可能送人的不是?!咱们又给不起定金,凭什么让人把货给我们。

这时候房产和田地就能起到作用了。战士们把自己的房产或是亲戚的、战友的。可以抵押的东西通通押上……这时代的抵押也简单。根本就不需要什么银行、公正什么的,就是写上份字据互相签个名再按上手印也就成了。

于是这原本需要一百万左右才能拿下来的一百多车皮的货物,竟然只用了两万多就全部到位,而且这两万多还有相当一部份是运输费用。

杨先进方面的好消息也不断传来,苏联方面同意了我们分批换飞机的建议,事实上他们也很愿意这样做,因为要是我们一下子就运了五百车皮的货物过去他们一时间也消化不了……虽然都是好卖的东西,但也要地方摆啊。

国内飞机的买家也很快就找到了。这航空公司一听说图154竟然只卖两亿,而且还能再便宜一千万……这个便宜幅度是我定下的,跟一亿多的利润比起来这一千万就算不上什么了,而且为了能够尽快的促成这笔交易,适当的便宜些降低风险也是必须的。

在这种优惠下,航空公司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下来并签下了合同。

当时我就在想,这也许是因为现在国内的航空公司消息不灵通,不知道苏联有许多飞机卖不出去而亏本大甩卖……不过这也不意外,国有企业嘛,计划经济体制内的企业大多都有信息滞后反应迟钝的毛病。

如果他们在事后知道苏联这飞机只有一亿人民币的价格。而我们甚至只用价值一千万左右的商品以货易货买到手的,只怕他们连肠子都要悔青了。

万事俱备后就只欠东风了。

这个东风就是我们把货物运往苏联。这个动作可不小,整整两列火车长途跋涉直奔苏联首都莫斯科而去,而且这是一路前进一路装货……因为许多货物是在其它地方联系上的,所以这货物就是沿着火车的路线集中,火车一路开着一路往上装。

这其中的困难与热闹就不用说了,郑嘉义及其一帮手下因为担心这批货会出什么意外,还派出一批人手跟着列车一起走,沿途就不断的统筹管理。

也许是因为负责管理这些列车的是一名叫吴东的战士……确切的说他已经不是战士了,而是先进公司的一名员工。

吴东这家伙,在部队的时候就是管理部队后勤这一块的,所以那是见多也做多了装货、卸货、运输之类的事,于是这一路管理起来是井井有条,一百多车皮的货在他的安排下竟然没有出过一次大差错。

后来我才知道,吴东在运输时还常闹笑话,原因是他夜里老是从床上跳了起来喝骂着手下:“你们怎么搞的?火车就这样停在铁轨上,敌人来偷袭怎么办?”

在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我就只有一阵苦笑……先进公司用的这些兵虽然是各种人才都有,但这各方面的人才也都有各种类型的战场综合症啊!

火车在铁轨上跑了将近两个月……之所以会这么快的原因是苏联那边因为急着得到这批货物而大开方便之门,火车进入苏联境内后就一路畅通无阻的到达莫斯科,这其中甚至还有几名苏联兵上车来保护。

由此也可见这时的苏联对这些东西是急需到什么程度了。

不过郑嘉义事后告诉我,这些苏联兵上车其实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这些货物,他们还带着几个人上来对货物进行必要的检查……看来苏联鬼子还是担心我们不讲信用。

好在我国这时代的商品相对来说假货和次品还比较少……市场经济才刚开始不久嘛,大家都是厚道人,而且也没有那么多制假的技术,所以就算是积压在仓库里的货物那质量也是好得让人没话说。

一听到郑嘉义这话我心里悬着的石头也就是放下一半了,要知道在现代的时候咱们中国市场上可是充斥着各种假货次品,更何况现在咱们还是在短时间内向全国四面八方搜集廉价的积压货,这苏联鬼子要是对这货物不满意而提出要退货或是干什么的那就不妙了。

不过我想,这也有一部份原因是苏联鬼子别无选择……要知道现在这时候可是他们跟美国佬冷战的时候,而且几年前他们还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而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在这种受国际制裁的情况下有人肯卖这些东西给他们就该庆幸了。

更何况,咱们这还只是交换第一架飞机的一百多车皮,万一把我们给惹毛了不跟他们交易……虽然我们有可能也很惨,但苏联人显然也不希望这样。

第六十五章飞机(三)

当听到杨先进在电话里告诉我第一架从苏联飞来的客机已经降落在民航机场里时,我一颗悬着的心就终于放了下来。

虽然我暂时还不知道这架民航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利润,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不仅是目前那一百多万欠款的问题,也不只是战士们抵押那么多房产的问题,甚至先进公司往后的发展问题都解决了。

当然,有这种好事我们当然是不愿意这么轻易就放手的……开玩笑,我们签的合同可是四架客机,怎么可能买到一架客机就满足了、收手了呢?!

所以当杨先进用激动得颤抖的声音在电话里告诉我:“营长,从民航那边划过来的钱已经在帐户上了,一亿九千万,一分钱都不少!”

“他娘的!还真做成了?!”在身旁听着消息的教导员和赵敬平等人全都不由欢呼了起来。

这要是在之前,打死他们都不敢相信这生意能做成……事实上就连我都有些不相信,直到钱到的这一刻还是不敢相信,以至于我连问了两遍:“你真没看错?真有一亿多?你有没有试下可不可以取?!”

“没看错!”杨先进很肯定的回答:“也试了,可以取。只不过我说要取一百万,银行的人说没那么多钱,得预约……”

“好!”营部里就像打了一场胜仗似的暴发出一片欢呼声。

甚至还有些战士在喃喃自语道:“一亿多,这……这要怎么用啊,那咱们不是人人都是万元户了?!”

“何只万元户!”很快就有人打断他:“只要一亿。那就是一万个万元户。咱们合成营加上先进公司有一万人吗?”

“当然没有。一两千人差不多。”

“对头!那就该是十万元户了。”

“何止!”又有人打断他们道:“这只是一架飞机而已,这后头还有三架呢!”

……

“去去去!”这时赵敬平就打断他们道:“谁告诉你们这些钱可以平分的,这些钱都是公司的!”

“赵参谋。”战士们傻笑着回答道:“咱们这也是瞎乐着蛮算一算呢!”

正所谓言者无意听着有心,战士们这么一讨论后就让教导员给听到心里了。

隔了半小时后,教导员就把我拉到了一边,低声说道:“营长,首先我得说你这事做得漂亮,不但解决了先进公司亏空的问题。还有可能解决一大批复员军人的工作问题和生活问题,这都是好事。但是,你有没有发觉这事有可能给我们部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负面影响?”我有些不解,解决了部队的后顾之忧还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是这样的。”教导员说:“如果咱们合成营的战士知道自己都这么有钱,就不可避免的会有些战士更多的想到物质生活而对战事出现一些消极的思想……”

“哦!”闻言我不由恍然大悟。

教导员这话说的不是很深入,或者说他是阶级斗争或是精神文明与贪图物质享受那一套表述出来的,但这道理我还是听懂了。

这其实很正常,一个人要是没钱的话在战场上就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反正咱也是两手空空。但要是有钱了就不一样了,这时候战士们就会有另一种心理负担……咱们可是有几十万身家的人哪。这要是回到后方那能过上啥日子?这要是在战场上光荣了岂不冤枉?!

当然,我相信战士们不会出什么大乱子。这时代的人思想境界高。但他们终究是人而不是神,部队里这么多人,个别人心里会有些小九九那是很正常的。而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和风气。

“教导员提醒得对!”被教导员这么一说我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般的猛然惊醒过来:“这件事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一个不小心……都有可能把我们合成营的招牌给砸了!”

“对对!”教导员不住的点着头:“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支部队有没有战斗力看的是精神状态,而不是物质享受。如果过份贪图甚至迷恋物质享受的话,那对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点了点头。

教导员说的这些虽然不是说绝对对,但还是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越南兵生活条件很差,所以他们战斗意志很顽强。美国兵生活条件好,所以他们战斗意志和能承受的压力远低于越南兵,这在抗美援朝战争和美越战争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明证。

当然,这里说的是总体,个别现像比如越军里也有贪生怕死的,美军中也有不怕死的那就也很正常。

于是接下来我马上召集了干部召开一次会议讨论这件事。

解决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些公司赚来的钱与的战士们在部队的表现挂钩,也就是制定一个规则规定以先进公司的名义为烈士发多少补助、为因伤复员的战士发放多少补助等等。

很明显,这就将原本会影响战斗力的一件事转化成激励战士们士气的一件事了,至少他们知道自己在战场上负伤复员后在生活及工作上都会有着落了,说个不好听的就算光荣了家人也能得到一份可观补助,咱们这些上战场的兵走得也放心些。

另一方面,杨先进那一头又再次忙开了。

他们一方面是在计算做成一架飞机后赚了多少钱……这一点倒不轻松,原因是他们需要给那些把房子做抵押的战士们一些补偿,总不可能让这些战士白受风险吧。然后再七减八减的扣掉各种成本,最后报上来的数字是纯收入一亿六千多万。

我被这个数字给吓了一跳,他娘的,这一架飞机总价才卖了一亿九千万,成本是一亿人民币,我以为咱们赚个几千万就不错了,没想到还赚了一亿六千多万。

后来杨先进这么一解释我就明白了……飞机成本是一亿没错,但咱们是用国内运去的盆盆罐罐去换的,而这些东西国内与苏联的差价又将近十倍,于是我们的实际成本其实只有一千万,再加上运输费等各种费用,于是就让我们给赚得盆满钵满。

这么一来咱们下一步就好走得多了。

之前咱们还要用战士们的房屋去抵押,现在完全用不着了……有钱了嘛,甚至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轻工业类的货物,咱们还抬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