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闻此言,赵弘润的面色变得更差了。

    因为在他印象中,哪怕是家财万万的贵族,也很少会熔铸这种板砖似的金砖,因为重量太沉、价值太高,不方便流通。因此,魏国境内的贵族一般而言都会熔铸成一两左右的金饼、金条、金锭。

    谁会去熔铸重达一石的金砖?

    只有一个地方!

    整个魏国,应该只有一个地方会熔铸这种金砖,那就是魏国的国库。

    为了方便堆放,户部的官员与冶工,会将上缴国库的金子熔成约两千两价值的金砖。

    『五万金,整整二十五块国库的库金……』

    赵弘润被自己听到与看到的这一切惊地说不出话来。

    他万万也没有想到,这笔买他项上首级的赏金,居然是户部所掌管的国库的库金。

    “沈彧,带走一块,即刻派人送往大梁,亲自交予户部尚书李粱手中!”

    “是!”

正文 第550章 :商水简况

    商水县,原是魏国在南边的边境小县,占地不方圆不到两里,且以往县内的居民人数也不是很多,与圉县相似,仅数百近千户而已,谈不上是什么大县。

    这也难怪,毕竟商水县的东南侧,在大概十几二十几里地的商水下游,便是楚国平舆县的徐县与项城。

    因此,若干年前,商水县向来是平舆君熊琥的重点骚扰目标。

    好在商水县的东南方,有许多商水的支流,这些支流冲刷泥土,使得商水一带多泥滩,且芦苇荒草丛生,道路不便,形成了天然的险阻,论易守难攻,并不亚于拥有漯河之险的召陵。

    只不过与召陵县相比,商水县的格局显得过于小了,终归只是一座县内人口仅数百上千户居民的小县,因此,虽然有地利之险,但在当年楚暘城君熊拓与平舆君熊琥率军进攻魏国之时,仍难免成为在第一波楚军的攻势中就被攻陷的县城。

    而如今,商水县的面貌已大为不同,因为这里如今居住着整整十几万投奔魏国的楚民,民户达到几万户,人口比起当年一口气增长了几十倍乃至近百倍。

    若非朝廷户部不时运输粮食过来,商水县还真负担不起十几万人的粮食消耗。

    而为此,赵弘润又欠下了户部一笔巨款。

    三月九日,赵弘润抵达了商水。

    而这个时候,应康的青鸦众以及游马的游马众,陆续也搬迁至了商水,这又让商水县增添了近万的人口。

    作为姗姗来迟的犒赏,赵弘润下令商水军修整五日,说是修整,其实就是给商水军的士卒们放一个假期。

    主要是伍忌所率领的商水军主力军,毕竟这支军队跟随赵弘润征讨三川,远离家人,因此,趁着如今战事已毕,赵弘润索性给他们放个假,让他们好好与亲人团聚。

    在给商水军放了假期后,赵弘润派人召见了应康与游马,将其召见至县内的羊舌一氏的府邸上。

    毕竟如今商水这些贵族的府邸,也就只有羊舌一氏与赵弘润有那么点关系,毕竟小丫头羊舌杏平日里始终以『赵弘润的女人』自居,如今就连王都大梁,也有不少人直接称呼羊舌杏为肃王府的小夫人,更何况是在商水。

    来到了羊舌一氏的府邸,羊舌杏这边顾自安排苏姑娘主仆、以及乌娜与芈姜、芈芮姐妹的住处,然后将他们介绍给她的父母。

    而赵弘润这边,则先在羊舌一氏府上的前院厅堂,在羊舌焘的作陪下,会见应康与游马二人。

    其实这会儿,应康的青鸦众与游马的游马众,几乎已都迁移至了城外,只不过没敢贸然入城,毕竟商水县是赵弘润的地盘,而他们,亦是后者的下属与治下之民,已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自己做主,凡事都得听听赵弘润的意见。

    这便是似青鸦众与黑鸦众所失去的东西,自主性。

    “肃王殿下在商水未曾建府邸么?”

    在向赵弘润见礼之后,应康好奇地询问道。

    因为按照他所想,商水是赵弘润这位肃王的地盘,那么,理所当然商水县内应该有肃王府,可是,赵弘润却借宿在羊舌一氏的府上,这让应康大为意外。

    “别提了,一说本王心里就有气。”

    赵弘润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应康并不清楚,事实上,商水县内也有肃王府,只不过仍在建造期间而已。

    是商水县内如今以羊舌焘为首的那一群新兴贵族凑钱给赵弘润建造的,据说商水军的谷粱崴与巫马焦二将也掺了一脚。

    但说到这座肃王府,赵弘润心中就有些生气。

    因为羊舌焘那一帮贵族,还有谷粱崴、巫马焦等人,在他赵弘润率军征讨三川之际,居然对商水县做了重新的规划,让县内的民众搬到了城外,企图在旧县城的原有基础上,建造那座肃王府。

    是的,没有听错,羊舌焘居然打算将原商水县的旧址,建造成一座肃王府。

    占地接近方圆两里地的肃王府!

    这岂非是在给他赵弘润上眼药?

    在召见应康与游马之前,赵弘润已将羊舌焘骂了一通,还准备着等安排好青鸦众与游马众后,再将在军营里的谷粱崴、巫马焦二将叫到跟前,再骂他们一通。

    也难怪赵弘润如此惊怒,毕竟王都大梁的皇宫才多大?

    他赵弘润的肃王府,居然占地接近大梁皇宫,这让朝野如何看待他赵弘润?

    虽然赵弘润也明白,羊舌焘那些人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讨好他赵弘润,但以这种方式,实在让赵弘润有些诚惶诚恐。

    明明他在王都大梁就已经是谣言缠身,很多人都在怀疑他是否是有意染指皇位,为了躲避谣言,赵弘润这才来到商水,结果羊舌焘这帮人正密谋在商水县给他建造一座占地可媲美大梁皇宫的王府,这是生怕他赵弘润身边的谣言传得不够猛是怎么着?

    更何况,那座在大梁的肃王府,赵弘润都觉得太过于空旷,岂会允许羊舌焘等人给他建造一座数十倍于大梁城内那座肃王府的王府?

    “一帮吃饱了撑着的家伙!……有这工夫,去造城墙多好?”

    “……”

    见赵弘润因为商水县内这座仍在筹备工作中的肃王府而发怒,应康与游马面面相觑,他们是无法理解这种上位大贵族似的烦恼:天底下的贵族,都嫌自己的府邸小,不够气派,居然还有嫌府邸太大的贵族。

    唔,话说眼前这位肃王,就是其中之一。

    “好了,先不说这个了,你们俩过来看。”

    结束了关于肃王府的话题,赵弘润将应康与游马二人叫到桌旁,随即,他身边的宗卫长沈彧从怀中取出一张地图,平铺于桌案上。

    这张地图,是方才赵弘润找羊舌焘讨要的商水一带的地图。

    由于旧商水县不足以容纳那十几万商水人,因此,在去年四月到去年年底的这段时间,羊舌焘与谷粱崴、巫马焦三人,分别先后在商水县内建造了三座城。

    唔,确切地说,那仍只是三座在建造计划中的城池,至于城墙什么的防御设施,几乎是还未动工,因此说白了,与三个大村落没啥区别。

    而这三座在建造计划当中的城,赵弘润大笔一挥,分别命名『谷粱』、『巫马』以及『伍』,正是以商水军目前三位大将的姓氏命名。

    毕竟商水县建设至今,除羊舌焘外,就属谷粱崴、巫马焦以及伍忌三名大将出力最大,赵弘润并不介意,在给予这三位忠心的将领实际物质奖励的同时,也给他们名声上的收获,让他们名利双收。

    借此让天下人知道,他魏国对于投奔魏国的人才,从来是不吝赏赐的。

    因为在赵弘润看来,想要使魏国更加强大,单靠国内的魏人是远远不够的,毕竟他魏国国土只占中原的一小部分,在那些并不属于魏国国土的土地上,仍然有数之不尽的人才。

    倘若能将那些人才网罗到魏国,那么,他魏国就会变得愈发强大,甚至于最终,成为中原的霸主。

    “……『谷粱』、『巫马』、『伍』,这是我商水近几年来准备建设的城池,虽然目前连城墙都还未动工。哦,对了,还有这个『固墙』。”

    赵弘润指了指着地图上标注着『固墙』两字的地方。

    『固墙』,与其说它是一座旧有的城池,倒不如说它是一个驻地,曾是汾陉塞的军队驻扎在商水县时的驻地。

    对此,赵弘润了解过一些。

    原来,当初汾陉塞的大将军徐殷,见平舆君熊琥不时地派兵从商水县这边骚扰魏国边境,遂叫麾下的士卒在商水县的南边修了一座要塞,这座要塞的名字,就叫『固墙』。

    之所以这座要塞叫做『固墙』,那是因为在徐殷大将军原本的计划中,这座要塞最终将连接汾陉塞。

    是的,徐殷大将军打算再次兴工,修建魏国南边国界的城墙,修筑一道西起阳翟、东至商水『固墙』的长城,彻底将暘城君熊拓阻挡在魏国国界之外。

    但是后来,非常尴尬,大将军徐殷修着修着,发现自己手里没钱了,于是去向户部讨要。

    别看如今的户部在拥有了与三川贸易的稳定收入来源后,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已不在乎为赵弘润运输商水军主力军士卒期间所造成的损失,当时的户部,还是非常抠门的,他们一力想要削减驻军六营的军费,怎么可能再给徐殷大将军一笔钱让他去修长城?

    于是,大将军徐殷的『固墙计划』就被无期限地停搁了,使得『固墙』成为了一座光秃秃的要塞,位置很尴尬。

    而去年,在商水军进驻商水县后,徐殷便将『固墙』的防务转交给了商水军。

    因此,相比较『谷粱』、『巫马』、『伍』,反而是『固墙』这座要塞,拥有着城墙等防御设施,是故,赵弘润打算将其改造成城池,用于商水县内居民的分流。

    在详细向应康与游马介绍了一番商水县的地理环境后,赵弘润将这份地图交给了应康,让他自己去决定青鸦众的隐贼村位置。

    毕竟他赵弘润并非隐贼出身,不懂其中的门道,这种事还是交给应康自己处理为妙。

    至于游马,倒是提出了希望居住在商水县城附近的要求。

    约又过了一盏茶工夫后,应康与游马告辞离开了。

    就当赵弘润准备到府邸深处拜会一下羊舌杏的家人时,宗卫高括匆匆走了进来,抱拳禀报道:“殿下,熊琥来了。”

    “平舆君熊琥?”

    赵弘润愣了愣,心说,他来做什么?

正文 第551章 :熊琥来意

    因为得知平舆君熊琥前来拜会,因此,赵弘润一边叫人将熊琥请入进城,一边叫宗卫穆青去唤来芈姜、芈芮两姐妹。

    毕竟,平舆君熊琥亦算是芈姜、芈芮两姐妹的堂兄,与暘城君熊拓一样,皆是如今仅有的真心实意对待芈姜两姐妹的熊氏王族子弟。

    而除了熊拓与熊琥以外,别看熊氏一族的王公贵族们遍布楚国,但在芈姜、芈芮眼里,那些人与陌生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于,可能还是当年逼死了两姐妹的父亲汝南君熊灏的仇人。

    片刻之后,芈姜、芈芮两姐妹从后府转到了前院。

    当从宗卫穆青口中得知平舆君熊琥前来拜会时,芈姜亦有些惊讶与意外。

    毕竟虽然说眼下魏国与楚国并未交战,并且私底下有了不可明示的约定,但总得来说,由于齐鲁魏三国联盟的关系,魏国与楚国仍属于是敌对国。

    似平舆君熊琥这般大摇大摆地进入魏国境内,实在是很难想象。

    赵弘润想来想去,最终觉得,恐怕还是因为芈姜、芈芮两姐妹的关系。

    熊拓也是,熊琥也是,一个个大摇大摆地进入我大魏境内,你们是我大魏的敌对国啊,有点自觉好不好!

    赵弘润颇有些郁闷。

    此时的他,早已有选择性地遗忘了他至今仍在暗中支持熊拓与熊琥的事实。

    大概过了一盏茶工夫,楚平舆君熊琥在宗卫吕牧的带领下,来到了这座羊舌一氏的府邸,到前院拜会赵弘润。

    虽然此人口口声声说的是拜会肃王,可到了前院的厅堂,他第一个打招呼的,却是芈姜、芈芮两姐妹。

    毕竟亲疏有别嘛,虽然他与熊拓目前与赵弘润的关系还算不错,但说到底,赵弘润仍只是外人,反观芈姜、芈芮两姐妹,尽管以往有许多年不曾相见,但仍是他们敬重的叔父汝南君熊灏的女儿,是他们视为亲妹妹的人。

    “孟芈、仲芈,此番魏国之行,觉得如何?”

    在相互见礼后,平舆君熊琥热情地与芈姜、芈芮交谈起来。

    楚国的称呼,与魏国大有区别。

    在魏国,贵族亲戚之间大多都会用代表着辈分的加字,比如,赵弘润的长辈与同辈,就会称呼后者为弘润。倘若赵弘润惹恼了对方,对方就有可能指名道姓地直呼赵弘润,但不会是赵润,更不会是姬润。

    而在楚国,就没有似弘等代表辈分的排字,因此,他们有时会加上孟(伯)、仲(中)、季、叔,作为兄弟间的排行。

    除此之外,就看谁的血统离楚王最近,越近的则最尊贵,尊称公子二字,比如,熊拓在楚国,就被称呼为拓公子。

    注:某公子与公子某,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一般楚国的王公贵族都可以用,但后者,却只有君王的嫡生之子或顺位继承者可用。

    而对于女子,楚人则习惯将孟(伯)、仲(中)、季、叔之类的默认排字放在其姓氏的前头,亦区别于男子。

    比如孟芈,它的意思就是芈家的大女儿,而仲芈,则表示是二女儿。注:历史上传说哭倒长城的那位孟姜女也是一样,指的是姜家的大女儿,并非真的姓孟。

    在听了熊琥的询问后,芈姜依旧是面无表情地说了句还好,倒是芈芮兴致勃勃地向熊琥讲述,讲述哪里哪里的糕点美味,哪里哪里好玩等等,听得熊琥哈哈大笑。

    他俩聊了足足一炷香工夫,聊得赵弘润实在有些按耐不住了,于是,他站起身来准备离开。

    反正在他看来,熊琥纯粹就是打着拜见他的幌子,目的只是为了见一见芈姜、芈芮两姐妹,看看他们在魏国居住地如何而已。

    既然如此,还不如叫他们三人在这好好聊聊,他赵弘润也好去做别的事。

    然而,就在赵弘润站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平舆君熊琥却开口喊住了赵弘润:“肃王稍等,此番熊某有事要与肃王商议。”

    你唬我吧?

    赵弘润不可思议地看着熊琥,因为在他看来,熊琥分明就是来见芈姜、芈芮的,没想到,熊琥还真的是有事前来。

    见此,芈姜遂将妹妹给打了,毕竟芈芮这丫头没心没肺,虽然有时候手段毒辣,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没心眼的小丫头,藏不住什么心事,因此,芈姜便让妹妹芈芮先回后府去找羊舌杏玩了。

    在向熊琥告别之后,芈芮蹦蹦跳跳地到后府去了。

    毕竟如今在商水县,羊舌一氏由于与赵弘润的关系最近,俨然已成为商水县最具权势的贵族,自然而然,羊舌杏在县内以及在她家中的地位,亦与郡主姬魏国称郡主、楚国称姬没啥区别,什么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甜点,琳琅满目,要不是熊琥亲自前来,芈芮才不愿出来咧。

    不过,虽然芈芮离开了,但是芈姜却留了下来。

    看得出来,她虽然口口声声说对楚国已无半点情分,但在心底,她还是很在意楚国的,或者说,是在意暘城君熊拓以及眼前的平舆君熊琥这两位堂兄。

    而对于芈姜,赵弘润倒是颇为放心,因为芈姜口风很紧,不像芈芮那样藏不住心事,倒也不怕泄露什么紧要的消息。

    于是,赵弘润开门见山地问熊琥道:“说吧,此番来见本王,所为何事?”

    熊琥闻言想了想,说道:“熊某今日前来,所为有三,其一,是想询问一下,拓公子向肃王购置的那一批武器装备,不知肃王何时全数交割给我方。”

    “武器装备?”

    赵弘润愣了愣,这才想到熊琥指的是当初熊拓私底下购入的那八万套驻军六营所更换下来的装备。

    按照两人当初的约定,赵弘润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应该将那批武器装备秘密运给熊拓与熊琥二人,只不过当时赵弘润正在三川,之后回到大梁,又生了一系列的事,以至于他忘了这件事。

    赵弘润心中盘算了一下,据他所知,截止到目前,浚水军、汾陉塞军、砀山军、成皋军皆已更换了由兵铸局所打造的新式装备,并且算算日子,南燕大将军卫穆的南燕军,应该差不多也已更换了装备,就只剩下宋国降将南宫的睢阳军。

    不过对于睢阳军嘛,谁都懂的,对于这个不听话的大将军南宫所执掌的军队,怎么可能这么随便就将最新的装备交给南宫呢?

    众所周知,驻军六营中,其中五军皆是魏国的“亲儿子”,唯独睢阳军是“养子”,更何况,这个“养子”还不是很听话,因此赵弘润不难猜测,兵部很有可能扣着这批武器装备,扣他个一年半载,最终才会不情不愿地交割给南宫。

    谁让南宫与睢阳军不听话呢?

    可能在兵部心目中,睢阳军如今还没有商水军值得信任,毕竟后者是在三川立下了赫赫战功的。

    想到这里,赵弘润对熊琥说道:“此事是本王遗漏了,本王会立刻安排的。”

    熊琥闻言不以为杵,笑着说道:“熊某听说了,肃王平定了贵国西边的三川,恭喜恭喜。”

    “呃?”赵弘润吃惊地望着熊琥,惊讶地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熊琥闻言笑着解释道:“肃王真是贵人多忘事啊,你大力支持贵国与三川的贸易,而其中有些货物,可是从我楚国运过去的……”说着,他似有深意地又补充道:“据说我楚国的珍珠,在三川可是价值颇高的。”

    “是嘛。”赵弘润打了个哈哈,不接熊琥的话茬。

    其实他也知道,从楚国收购珍珠运到三川,其中的利润可以达到六到十倍,也不晓得三川之民为何那么喜欢珍珠,尤其是羱族的少女们。

    他迅地转移了话题:“你们这么着紧想要那批武器装备……莫非准备介入巴国牟利了?”

    明知赵弘润转移话题,熊琥却没有办法,虽然他也很眼红于他们楚国的特产运到三川居然能得到那样巨大的利润,但遗憾的是,他们如今有求于赵弘润,根本开不了口。

    怎么说?

    我们楚国的特产在三川卖的太好了,你要分我们一份?

    想想也知道赵弘润绝不可能答应。

    倘若因此闹僵了,使得这位肃王停止了对他们的粮食以及武器装备的交易,他们拿什么去巴国牟利?

    想到这里,熊琥暗叹一口气,作罢了那份幻想,点点头告诉赵弘润道:“其实上个月的时候,熊拓公子就已经带人前往了巴国。”

    熊拓不在楚国暘城?他去了巴国?

    本来赵弘润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熊拓还真的已前往巴国,怪不得熊琥这么着急地想要那批武器装备。

    “你们的新军……训练完了?”赵弘润一脸不可思议地问道。

    仿佛是猜到了赵弘润心中的惊诧,熊琥笑着说道:“肃王以为当初从我们封邑卷走了四十余万楚民,我楚西就没人了?”说着,他摇了摇头,语气莫名地说道:“我楚西,仍有数百乃至近千万的平民,并且,每年都会因为食物,饿死几万人……”

    ……

    赵弘润被熊琥这一番话打击地说不出话来。

    想他魏国,如今总共才多少人呢?不过是六七百万人而已,而楚国,竟然一个楚西就有近千万人,这还不包括楚东。

    这就是大国的底蕴!

    尽管如今的楚国被熊氏贵族治理地国家糜烂,连根基都烂透了,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再糜烂,还是强国,还是要比魏国强。

    “熊拓干嘛这么着急?”

    受到了严重打击的赵弘润,面色怏怏地问道。

    而听闻此言,熊琥眼中却闪过一丝异色,压低声音说道:“这就是熊某今日前来的第二桩事。……齐国,对我大楚宣战了!”

    “什么?”

    赵弘润面色顿变。(未完待续。)8

正文 第552章 :齐楚之战的预见

    “齐国……对你楚国宣战?”

    赵弘润的脸上,满是凝重之色。

    别以为齐国对楚宣战,与魏国就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按照『齐鲁魏三国盟约』,当齐王吕僖确定要与楚国打仗,且不是以往那种小打小闹,那么,魏国就要恪守这项盟约,配合齐鲁两国,共同出兵讨伐楚国。

    而这件事,无疑会搅乱赵弘润与暘城君熊拓彼此制定的策略。

    毕竟如今的魏国国策,是巩固国力,以对抗北方的强敌韩国,楚国对于魏国而言,已经不是最具威胁的敌对国,因为赵弘润与暘城君熊拓私底下已有了协议,并且这份协议也得到了魏天子的默许。

    至于暘城君熊拓,他当前的策略,亦是在混乱的巴国挑起事端,借机从中牟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