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6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渭阳君嬴华闻言一愣,哑口无言。

    他必须承认,就算他再警惕义渠,但事实上义渠的威胁的确不如魏国来的大,至少,义渠羌戎九成是没办法通过一场战争,让他秦国减员二十万青壮之士。

    “魏国才是强敌,不设法扫除这个强敌,我大秦哪怕再过几十年,也无法踏足中原……”说到这里,秦王囘看了一眼渭阳君嬴华,继续说道:“我大秦固然人才济济,可魏国亦毫不逊色,眼下,单单一个魏公子润,就让我等如临大敌……阿华,你要知道,我大秦正值生死存亡之际!”

    渭阳君嬴华闻言一愣,不解地看着秦王囘。

    他心说,不就是被魏公子润攻陷了三四座城池么,怎么说得我大秦要亡国似的。

    见他面露狐疑之色,卫鞅叹了口气,在旁插嘴道:“嬴华大人,此事千真万确。”

    说着,卫鞅将他的判断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渭阳君嬴华,当后者从卫鞅口中得知魏军正在摧毁秦国境内的农田设施,以及这个举动背后的深意时,他勃然色变。

    也难怪他惊骇,因为据卫鞅的分析,魏军分明就是要他秦国覆亡!

    “他焉敢……”说了半截,渭阳君嬴华当即哑然。

    因为他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既然他秦国准备趁魏国虚弱之际,落井下石使魏国覆亡,那么,魏公子润为何不能与他秦国鱼死网破,让他秦国也跟着覆亡?

    想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赵冉,本想再奚落后者两句,不过转念想想,国难临头,奚落赵冉也没什么意义,于是就缄口不言。

    半响后,他沉声说道:“我从渭阳带来三万兵士……咸阳这边有多少可用兵力?”

    赵冉捋着胡须说道:“咸阳仍有五千兵卒……”

    说到这里,他见渭阳君嬴华抬头皱眉看了他一眼,连忙又补偿道:“不过,武信侯(公孙起)已派人送来了消息,言他麾下兵力几乎无损……”

    “几乎无损?”渭阳君嬴华愣了愣。

    仿佛是猜到了渭阳君嬴华的想法,赵冉苦笑说道:“不错,魏公子润在武信侯面前耍了个花招,率近十万魏军在十日内奔袭七百里,让武信侯的大军追赶不及……”

    对于赵冉口中的那句『花招』,秦王囘与卫鞅亦是面露苦色:魏公子润的一个花招,让他秦国蒙受了惨重的损失。

    而此持,赵冉仍在继续向渭阳君嬴华陈述出征秦军的现况:“……由于被魏军截取预留的粮草,武信侯唯有渡渭水,从河西羌民处得到了些羊群充当食物,目前,武信侯大军驻留在『渭北』,准备随时攻取渭南的下邽……我希望嬴华大人与公孙大人对魏军两面夹击,让魏军首尾难以兼顾。”

    说这话时,其实赵冉心中也没有多少底气,毕竟魏军占据了下邽、高陵、临潼、丰镐四县,人家是有城墙防御的,在天寒地冻的情况下强行攻打一座城池,其中的艰难,赵冉又岂会不知。

    只不过,秦国没有其他办法——主要是抓不住魏将司马安的踪迹,毕竟对方都是骑兵,来去无踪,因此,就只能攻打丰镐等四座城池,希望能够改变局势。

    “我明白了。”

    点了点头,渭阳君嬴华面朝秦王囘,正色说道:“请大王务必将攻打丰镐一事,交给臣下。”

    秦王囘闻言,重重地点了点头:“拜托了。”

    次日,渭阳君嬴华率领三万军队,冒风雪前往丰镐。

    他很清楚,目前他秦国已被魏公子润主导了局势,除非他能够打败魏公子润,收复丰镐,否则,他秦国的局势就会愈发糜烂,直至无法挽回。

正文 第1207章:坏消息

    十一月二十一日,渭阳君嬴华率领三万秦军,冒风雪前往丰镐。

    由于途中刮起风雪,三万渭阳军秦兵的赶路变得更为艰难,唯一值得庆幸的,唯有流向渭水的『沣河』已冰冻,使得三万渭阳军不必停留造桥,可以直接踏着沣水河面上厚厚的冰层走到对面。

    『我真是想多了……』

    踩着冰层来到沣河对岸后,渭阳君嬴华眺望着眼前白茫茫的雪原,心下暗暗自嘲。

    记得起初他还在担心,前往丰镐的途中会不会遭到魏军的伏击,不过仔细想想,魏军吃饱了撑着在这种冰天雪地伏击他们?人家有四座县城的城墙防御,相信这会儿,魏公子润麾下的魏兵们,多半都躲在高耸的城墙内烤火取暖,哪有闲工夫冒着严寒来伏击他们?

    就像左庶长卫鞅所判断的,魏军眼下明摆着就是采用『以逸待劳』的防守策略,迫使他秦国主动出兵,在临近寒冬腊月的天气进攻魏军占据的城池。

    “踏踏踏——”

    远处出现一队骑兵,朝着渭阳君嬴华所在的方向而来。

    在这些骑兵的队伍中,有一名骑兵手中举着『秦、渭阳』字样的旌旗,无疑正是渭阳君嬴华麾下的骑兵。

    “报!”

    随着一声高喝,那队骑兵策马奔至渭阳君嬴华面前,皆翻身下马,为首的骑兵『队率』抱拳说道:“嬴华大人,丰镐西面约二十里地内几片树林,或被砍伐、或被焚毁,距此七里外有两片树林,是这一带唯一剩下的两片林子。”

    听闻此言,渭阳君嬴华的双眉紧紧皱了起来。

    其实他早已有所预料:丰镐魏军或许猜到咸阳会派兵前来进攻,因此将丰镐近郊的树林或烧毁或伐尽。

    然而,丰镐魏军偏偏还在距离丰镐约二十余里的地方,给秦军留下了两片林子,这着实有些出乎渭阳君嬴华的意料。

    不过仔细一想,渭阳君嬴华就明白了,不由在心中暗说了一句:好狡猾的魏公子润!

    原因很简单,因为但凡领军到某地,首先立营这是必然——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击溃敌军,否则,老老实实地安营扎寨,可以让你在初战不利的情况下留有退路;否则,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因此,渭阳君嬴华率军抵达丰镐一带后,第一步必然也是建造军营,毕竟他的敌人乃是赫赫有名的魏公子润,他可不会自负到能在一日之间收复丰镐。

    但是,倘若魏军提前伐尽、摧毁了附近一带的林木,让渭阳君嬴华无法建造军营,想来渭阳君嬴华就只能尽可能地寻找林木打造一批云梯,然后强攻丰镐城。

    胜则生、败则冻毙在荒野,在这种情况下,三万渭阳军必定会拿出背水一战般的斗志。

    凭借这股意志,三万渭阳君姑且不论能否收复丰镐,但最起码会给魏军造成威胁。

    因此,魏公子润就十分狡猾地留下了两片林子给秦军建造军营,给予了秦军“退路”,更有甚至,他还通过这两片林子所在的位置,圈定了秦军建造军营的范围——除非秦兵愿意在这冰雪天地,拖着一根根木头到他们心仪的地方筑营。

    平心而论,这让渭阳君嬴华的感觉非常不好,就仿佛是被敌方牵着鼻子走似的。

    而通过这件事他也不得不承认,魏公子润不愧是当世的擅战名将,十分擅长通过一次次算计来积累微小的优势,直到最终将这些优势变成胜势。

    『……居然是「正」的类型?不应该是「诡」么?』

    皱皱眉,渭阳君嬴华心中暗暗嘀咕。

    他心中所嘀咕的「正」与「诡」,即兵法中所载的两种用兵方式:所谓的『正』,可以理解为是堂堂正正将手中的底牌完全露给敌人,也不耍什么阴谋诡计,纯粹是通过『逐步建立优势』的方式赢得胜利,让敌人输得无可奈何;而所谓的『诡』,即是设诡招、出奇兵,出奇制胜。

    而通过那两片魏军故意留下的林子,渭阳君嬴华就感觉魏公子润是一位擅长正道用兵的统帅,可偏偏此人前一阵子还做出了『十日内奔袭七百里』的惊人举动,这让他有些琢磨不透。

    最终,渭阳君嬴华将魏公子润评估为『以正道用兵、辅以诡谋』的名将,即最难缠的敌人。

    想了想,渭阳君嬴华让副将领着大军前往那两片林子附近建造军营,而他自己则带领三百骑前往丰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准备去丰镐视察,看看是否有可利用的漏洞。

    而与此同时,正如渭阳君嬴华所猜测的那样,魏公子润,或者说肃王赵弘润,正在丰镐城内的城守府,侧躺在一张床铺上翻阅着缴获的秦国书籍。

    在他跟前,雀儿正摆弄着一只青铜炉,将木炭一块块塞入炉子,使火炉燃地更旺。

    而在不远处的桌旁,伍忌、南门迟以及商水军的几名将领,还有卫骄等宗卫们,正围着一张地图激烈讨论着。

    “公子,您就看着几位将军在那吵么?”

    见赵弘润悠哉地翻阅着书册,对不远处诸将的讨论视而不见,雀儿压低声音问道。

    赵弘润也没抬头,随口说道:“吵着吵着,说不准就想出什么好计策来了。”

    原来,丰镐的城防,他已经全权交给了伍忌、南门迟等将领,并且也让卫骄等几名宗卫参与其中——毕竟宗卫们早在几年前,就在商水军中挂职,凭借军功差不多都混上两千人将的职务了。

    如今的赵弘润,已逐渐淡出战术安排,只负责考虑战略方阵,往难听了说,倘若事事都要他亲自出马,那还要伍忌、南门迟这些将领做什么?而往好听了说,这也是磨砺诸将的好机会。

    由于此次作战,由砀山军大将军司马安担任赵弘润的副将,使得赵弘润总算是体会到了,有一位足以阻挡一面的副将那是何等的幸运。

    要知道,正是因为有司马安率领成千上万的砀山骑兵与羯角骑兵奔袭秦国境内,冒着严寒与风雪驱赶秦民、摧毁秦国的农田设施,他赵弘润才能安然地坐镇在丰镐,烤着炭火,不是么?

    因此,事必躬亲其实是不可取的,作为上位者,要懂得培养下属,让下属分担权利与责任,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最佳途径。

    “报!”

    书房外响起一阵通报,使得屋内诸将的讨论声停了下来。

    随即,有一名青鸦众走入屋内,在四下打量了一下后,面朝着侧躺在卧榻上的赵弘润抱拳禀道:“肃王殿下,城西二十里外,发现秦军踪迹,目测是从咸阳方向而来,打着『渭阳』旗号。这支秦军约有三万之众,有约一成是骑兵。”

    “渭阳……”

    赵弘润的脑海中浮现一副秦国地图,似自言自语地说道:“渭阳位于秦国西北边陲,居然这么快就赶来支援,看来当日我军离开咸阳时候,秦王不出所料从全国调兵……算算日程,唔,这支秦军的脚程很快啊,不简单,不简单……”

    说罢,他看了一眼那名青鸦众,问道:“美阳那边有何动静么?”

    那名青鸦众抱拳说道:“据司马安大将军派人送回的消息,美阳开城收留了一部分难民,并曾派兵追击大将军,不过,并没有追上。”

    『追击司马安?那美阳城守也是想得有点多……』

    赵弘润哑然失笑。

    要知道,司马安麾下的骚扰部队,那可是骑兵与马拉雪橇步兵的混编组合,除非秦国派出几倍、十几倍的兵力大范围围堵,否则,单凭一两支军队,就算是骑兵,也不可能堵到司马安;甚至于,反而有可能被司马安吞掉。

    『美阳居然还能派兵追击司马安,看来咸阳并未从美阳调兵……是了,美阳作为一个大县,距离我军太近了,咸阳亦是防备着我军偷袭美阳,因此,美阳那边不用过多在意,相比之下,反而是渭南那边……』

    想了想,赵弘润对那名青鸦众吩咐道:“你即可派人前往下邽,转告翟璜,被咱们甩下的武信侯公孙起,差不多应该逼近渭南了。……既然咸阳对我丰镐用兵,那么,武信侯公孙起也应该会设法进攻下邽,叫翟璜小心提防。对了,转告翟璜,没必要出兵伏击公孙起,坐守下邽以逸待劳即可。”

    平心而论,赵弘润猜到武信侯公孙起可能已率领大军撤回秦国本土,但他丝毫没有伏击对方的意思。

    一来是武信侯公孙起为人谨慎,尤其是已经吃过一次伏击,不太可能中招;二来嘛,赵弘润也算不准武信侯公孙起何时进攻下邽,因此,没理由让下邽的魏军傻乎乎在冰天雪地里埋伏,等着武信侯公孙起率军赶来。『PS:书评有书友说为何不伏击公孙起的军队,原因很简单,大冬天的,在荒野吹冷风伏击敌军,可能还得趴在雪地上,这样一会儿工夫下来全身就冰凉了,还有什么精力去伏击敌军?这是送死行为,没意义的。』

    那名青鸦众领命离开,片刻,又有一名青鸦众走入书房,说道:“殿下,雒城送来的急报!”

    听闻此言,赵弘润面色一沉,在伍忌、南门迟等将领诧异的目光下,翻身下了卧榻,用几近夺的动作,从那名青鸦众手中拿过书信,拆开观瞧。

    仅仅瞧了两眼,他的面色就沉了下来。

    见此,宗卫长卫骄问道:“殿下,怎么了?”

    只见赵弘润负背双手,在沉默了半响后,叹息说道:“汾阴……被韩将乐成攻陷了。”

    听闻此言,屋内诸将面色顿变。

正文 第1208章:坏消息(二)

    十月末,韩将、太原守乐成,终究以兵力上的优势击破了汾阴,城破之后,汾阴将军、临洮君魏忌与汾阴令寇正,率领残部退守安邑。

    这是介子鸱从雒城派人日夜兼程送到肃王赵弘润手中的急报。

    在收到这份急报后,赵弘润的心顿时沉到了谷底。

    临洮君魏忌失守汾阴,这件事本身没什么可多做议论的,因为韩将乐成在河西率领两万太原军攻打汾阴,而临洮君魏忌手中就只有数千才训练了几个月的『汾阴新军』,无论是士卒的作战能力、武器装备、以及人数,都不如韩将乐成麾下的军队。

    在这种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临洮君魏忌凭借着一条大河天堑作为防御,拼死守到十月末,这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

    因此,即便临洮君魏忌丢了汾阴,作为『魏西战场』的主帅,赵弘润也不能责怪他什么,毕竟人家已经竭尽全力了。

    若硬要追究责任,追究的对象也不应该是临洮君魏忌,而是作为主帅的肃王赵弘润本身。

    因为在赵弘润之前的战略安排中,『魏西战场』上的魏军采取『先川后秦』的策略,至于进攻河东的韩军,赵弘润将这个战场——姑且称之为『河东战场』,交给了临洮君魏忌,让后者采取守势。

    毕竟当时就算是在整个『魏西战场』,赵弘润也需要面对三个敌人:川、秦、韩。

    因此,在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情况下,他决定集中兵力先对付川、秦,因为这两者在一个方向,并且威胁度比韩军更高——秦国终究是一个大国,而进攻河东的韩军,其实只不过是韩国的一路偏师而已。

    因此在赵弘润的策划中,他将率领魏军杀败三川境内的乌须部落、羯部落、羚部落,并重创秦军,再次创造奇迹覆亡十几万秦军,瓦解秦国的『军功爵制』。

    此后,赵弘润便可率领得胜之兵,顺势渡河攻打韩将乐成。

    然而,当时赵弘润怎么也没有想到,武信侯公孙起居然会那般谨慎难缠,难缠到赵弘润只能出奇兵,用『奔袭七百里偷袭秦国本土』的方式,来迫使秦国退出这场战争。

    不得不说,这个举动非常疯狂,但赵弘润恰恰就是要通过这份疯狂,警告秦人:不要惹我!否则就同归于尽!

    没想到,秦人并没有被他吓住,至少秦王囘没有。

    纵使是魏军兵临咸阳城下,秦王囘亦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以至于赵弘润只能留在秦国境内——虽然他主导了与秦国的战事,但反过来说,他也被秦国给拖住了,以至于没能及时支援临洮君魏忌。

    因此从结果上看,赵弘润最初制定的战略方针,可谓是已经破灭了:秦国非但没有退出这场战争,还即将与他麾下的魏军展开全面战争,而另一方面,在河东郡的局部战场,魏军已明显暴露了劣势。

    『汾阴丢了,就再也无法阻挡韩将乐成……』

    手扶额头靠在卧榻的一端,赵弘润忧心忡忡。

    汾阴,可以视为是河东面朝河西的门户,这座城池丢了,河东魏军就再也没办法阻挡韩将乐成,这就意味着,『皮氏』、『北屈』、『蒲坂』、『解县』这些城池,将陆续被韩军攻陷,河东的魏军将只能退守『安邑』。

    可问题是,安邑能坚守几日呢?

    要知道,原本驻军在河东『临汾』的魏将姜鄙,早已将『北三军』调到了上党,随时准备配合南梁王赵元佐对邯郸方向的韩军展开反击,而曾经驻军在『安邑』的北一军,即赵弘润的弟弟、桓王赵弘宣的北一军,此刻也已调回了大梁,这就导致河东郡的守备变得空前虚弱,只有『河东五县』新组建整编的大约三万多军队。

    然而,仅仅只有三万余新兵的河东郡,所面对的,却是『太原守乐成』与『阳邑侯韩徐』两路韩军的进攻。

    因此客观地说,河东郡被韩军攻陷,这已经是时间问题。

    『……「太原守乐成」,该说不愧是取代了廉驳的韩将么?』

    赵弘润闭着眼睛思忖着。

    他知道,临洮君魏忌失守汾阴,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两军实力悬殊,而另外一方面,那也是因为那韩将乐成并非寻常人物,否则,韩国的权臣康公韩虎,又如何会挑选此人取代“不听话”的廉驳呢?

    想到这里,赵弘润心中不禁萌生几分后悔的念头:他应该派屈塍率领鄢陵军增援河东的。

    当然,这个后悔的念头也只是在他心中转了片刻,随即就消失了。

    原因很简单,倘若他当初命屈塍率领五万鄢陵军增援河东,仅凭五万商水军,是不足以震慑住三川。

    就比如即将继承『羯部落』这个部落称号的『川北联盟』,以及其附属的五万羯角军,古依古与博西勒,那是因为觉得他赵弘润这边的胜算比秦国高,这才坚定不移地站在魏国这边。

    反过来说,倘若赵弘润仅仅只带着五万商水军与一万余砀山军进入三川,搞不好古依古与博西勒这两人就会多加考虑一下了。

    更何况,赵弘润当初要以雷霆之势迅速铲除乌须、羯、羚三大部落,根本不可能让鄢陵军支援河东。

    不夸张地说,要不是赵弘润麾下魏军当初势力庞大,相信就连川雒联盟内部都对提出异议——尤其是羱族,他们对赵弘润攻灭乌须、羯、羚一事颇有些情绪,只不过当时赵弘润太强势,近乎喊出『顺者昌、逆者亡』的口号,才吓唬了那帮人,使他们不敢造次。

    因此从客观来说,赵弘润的战略并没有错,只是他算漏了武信侯公孙起的“消极战术”,同时也低估了秦人面对威胁时的骨气。

    不得不说,其实秦国与魏军的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双方都是心惊肉跳,但因为种种原因,无论是秦王囘,亦或是赵弘润,都不能主动开口与对方媾和,免得被对方察觉到己方的心虚。

    于是,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开战。

    两日后,渭阳君嬴华在距离丰镐二十几里的地方,简单地建造了一座军营——确切地说,他只是用砍下来的木头圈了一块地而已,其余像哨塔、拒马、鹿角等等防御设施,他一个都没造。

    还是那个原因:秦国拖不起。

    简陋的军营建造完毕之后,渭阳君嬴华便让麾下士卒连夜打造了一批用于攻城的长梯,准备攻打丰镐。

    而此时,渭阳君嬴华麾下就已经不再是只有三万渭阳军了,因为咸阳方面从『泾阳』等近畿之地,以功勋作为诱饵,征募了一支由『贱户』与『罪徒』组成的民兵,即是曾经比秦国正规军更让魏军感到忌惮的『黥面军』。

    十一月二十四日,渭阳君赢华率领三万渭阳军、四五万黥面军,对丰镐魏军展开了进攻。

    在冬日仓促作战,让渭阳君嬴华麾下的军队承受了巨大的劣势:因为赵弘润的算计,秦军必须扛着长梯,在雪地里徒步二十几里地,才能抵达丰镐。

    不夸张地说,这些秦军在抵达丰镐时,就已经冻得全身发抖了,尤其是那些仅仅只穿着单薄衣服的黥面军,一个个都生出了冻疮;反观魏军,商水军的士卒们却舒舒服服地在城内烤着火,以逸待劳,静等秦军来袭的。

    不得不说,这刚开局,渭阳君嬴华就已经输了一半了。

    但必须承认,即便是在绝对劣势下,但渭阳君嬴华麾下的军队,仍然再次让魏军见识到了秦人民风彪悍的一面,尤其是那无数黥面军,在军功爵制的刺激下,凶恶地仿佛豺狼,悍不畏死地踩着长梯企图爬上城墙,对城墙上不断摔落下来的、牺牲的同伴视而不见。

    这场攻城战,从晌午一直打到临近黄昏,渭阳君嬴华这才下令撤兵。

    临撤前,他下令幸存的黥面军,尽可能地带走同伴的尸体。

    长达三个时辰的攻城战,让秦军付出了两万黥面军的惨重牺牲,而魏军这边,亦有将近三千人的伤亡,可想而知,这场攻城战是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