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兵们议论纷纷,包括满州兵、蒙古兵和汉兵,无不对光明王敬畏有嘉,在心中越加信服,坚信只要自己背后有光明王唐宁在,再坚固的城池也无法阻拦大明天军的步伐。
热气球在吊篮中士兵的操控下,随着风向,向着几里外的伊尔库次克城飞去。
伊尔库次克城的守军也一直在关注着明军的动向,明军阵地上突然飞起来一个古怪的东西,立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当他们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时,脸色顿时惊得面无血色:“上面有人,上面有人,明国人可以飞到天上去。他们,他们在向我们飞来。”
这如同神迹一般的情景,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守军第一时间报告给额里克沙。
额里克沙匆匆的来到城头,也拿起望远镜远眺,果然看到上面有人,他们正拿着望远镜向下观看,顿时震惊得额里克沙说不出话来。
没有多久,热气球就飘到了伊尔库次克城的上空,城中的很多居民和守军抬头就可看见,听说上面还有明国人,顿时引起巨大的恐慌。
正在这时,不少人看到上面掉下一个黑呼呼的东西,他们都不由自主的定睛看着。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传来,那东西居然离地若三层楼高时猛然爆炸开来,顿时引起一片惊恐尖叫,居民四散而逃,纷纷远离那块区域。
而在那块区域的爆炸下方,十多人躺在地上惨叫不已,还有几个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身下有大片血迹淌出,显然已经身死。
“明国人是恶魔,是可以飞天的魔鬼,他们可以飞到我们头上扔炮弹。”
“我们战胜不了他们的,战胜不了魔鬼的……”
原本对于坚守伊尔库次克城还很有信心的罗刹人,顿时陷入一片巨大的茫然和惊恐之中。
第三二六章 敬若神明,不战而降(上)
在伊尔库次克城中的罗刹人陷入惊恐时,热气球上的明军侦察兵又先后扔下了几枚手榴弹,让恐慌迅速蔓延并加剧。
当然,他们动用热气球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在罗刹国人头上扔手榴弹,靠这种方式也很难将城池攻下来。
热气球的主要作用还是用来侦察,在敌人头顶上观察,自然能够清晰的看到下方的各种情况。
所以,为了能够及时将观察到的情况反馈回去,热气球上除了几个侦察兵,还有一些手榴弹和一台无线电。
通过无线电,侦察兵将他们观察到的守军布防情况详细的报告了回去,艾能奇也了解到了敌人防守的弱点。
于是,毫不犹豫的动用88毫米高射炮对城墙一处进行轰击。
“轰轰……”几炮下来,坚固的城墙顿时出现一个大洞,守军更加惊恐了,从未见过这么恐怖的火炮,感觉到了末日的降临,对明军也敬如神魔。
额里克沙面如死灰,他深知伊尔库次克城已经保不住了,明军的手段太恐怖了,伊尔库次克城中居民和守军的信心早已经崩溃。
待明军发起进攻,此城必破,到时候明军会不会在城中大肆杀戮都很有可能。
因为他额里克沙清楚,如果在攻城中付出太大代价,攻入城内的军队制造杀戮事件报复再正常不过了,他们哥克萨人就经常干这种事情。
就算是没有任何理由,肆意杀戮也再正常不过。
为了不更加激怒明军,现在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额里克沙立即命人打出了代表投降的白旗,同时命人打开城门以示投降诚意。
艾能奇停止了炮击,第一时间命人通知伊尔库次克城主将额里克沙,让他率领城中守军出城投降。
额里克沙只得照办,率领城中五千左右的守军出城投降。
控制了降军之后,艾能奇迅速的领兵入城,将伊尔库次克城控制了起来。
城中居民胆颤心惊的等待着命运的审判,祈祷着明军不要对他们进行残酷报复。
但显然,明军比他们熟知的哥萨克人要温和得多,不但没有对无辜居民进行残酷报复,还第一时间安抚居民,尽可能的救治伤员,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此战,明军除了攻下城池,俘虏五千多降军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超过六千匹的优良战马了。
这些哥萨克人使用的战马,明显要比大明所有战马的品种要优良,更能够发挥出骑兵的战斗力。
光明王唐宁点明要将哥萨克人的马种引入大明,改良大明的战马品种,进一步提升大明骑兵的战斗力。
所以,这些战马连同俘虏一同被送回后方。
在占领伊尔库次克城之后,艾能奇在城中休整了一番,并等待后援补给到位之后,在城中留下两千兵力驻守之后,沿着叶泥塞河北上,目标直指坎斯科城。
坎斯科城和其西侧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是罗刹国对叶泥赛河流域入侵二十年来的前哨堡垒,是其向东方入侵的重要军事基地。
当得知明军攻陷伊尔库次克城后,两城皆是震惊不已,知道明军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北上进攻两城。
如果两城失陷,那么罗刹国在东部二十年的努力就要白费了。
所以两城的守军头目第一时间上报,首先报告给了更北方的亚库次克督军府,督军府最高指挥官托尔布京一边派援军支援两城,一边加急向沙皇禀报东部突然发生的巨大惊变。
因为在此时,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沙皇还不知道明军已经参战。
最主要原因是哥萨克人为了自己的荣耀和尊严,没有及时上报,觉得自己可以阻击住明军前进的步伐,将事情解决掉。
直到有六千人驻守的伊尔库次克城在短短的不足十天内被攻陷,这才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但是,明军的动作显然要比远在几千里外的沙皇要快,而且这一大片区域本就人烟稀少,他们想到得到支援也很困难。
可明军不同,大明源源不断的给予前线军队输送物资和人员补给,明军还能就近得到不里牙惕等蒙古各部的支持。
从亚库次克支援来的两千兵力刚抵达坎斯科城五天后,明军三万大军兵临城下。
坎斯科城比明军攻占的伊尔库次克城建立得更早,也一直作为罗刹人向东扩张的前哨堡垒,所以城防和兵力都要比伊尔库次克强上不少。
原本,伊尔库次克的正常城防兵力只有两千人左右,由于之前与明军交战,额里克沙向督军府求援,督军府最高指挥官托尔布京从几城分别抽调了一些兵力去支援,这才给额里克沙凑了八千人。
结果没想到,手中掌握八千哥萨克精骑的额里克沙居然惨败而回,只带回了不足一千人。
如果不是之前额里克沙战功赫赫,托尔布京恨不得砍了他脑袋。
但据消息,明军很可能进攻伊尔库次克城,而没人能代替额里克沙,所以托尔布京只能继续将额里克沙留用,让他戴罪立功。
为了加强伊尔库次克城的防御力量,托尔布京再次从附近几城调集援军予以支援,让伊尔库次克城的守军力量达到六千人。
结果,额里克沙再一次辜负了他托尔布京的期望,不但伊尔库次克城没有保住,连同守军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了俘虏。
更可恶的是,他们不是战斗至城破而不得不投降的,而是在守军还有五千多人时选择了投降,这绝对是哥萨克人的耻辱,可就这么发生了。
伊尔库次克城的失败,对整个罗刹国东进扩张计划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为伊尔库次克城失陷太快了,没有留给亚库次克督军府向沙皇请求支援的时间,而且,为了伊尔库次克的防御,还消耗了亚库次克督军府更加有限的军事力量。
本来坎斯科城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皆有六千人以上的防御力量,结果前后两次各被抽调走了一半的力量。
也就是说,即便得到督军府两千兵力的支援,坎斯科城现在的兵力也只有不到六千人,还不及之前的伊尔库次克城的兵力。
现在,坎斯科城唯一的优势,恐怕就是城池更大,更坚固了。
第三二七章 敬若神明,不战而降(中)
面对更加坚固的坎斯科城,明军一开始就升起了热气球。
热气球飘向坎斯科城上空,顿时引起全城轰动和恐慌,他们似乎也明白了伊尔库次克城为什么这么快被攻破了,信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根据热气球上侦察兵提供的情报,艾能奇命令炮兵向城中开了三炮。
先用88毫米高射炮对一处城墙开了一炮,虽然没有将城墙炸穿,但是破开一个大洞。
由于坎斯科城是棱堡结构,守军从棱堡凸出来的一个棱角处看到了这一炮的效果,顿时大骇不已。
随后,艾能奇又命令炮兵用150毫米榴弹炮向城中开了两炮,皆是瞄准人员密集的位置。
150毫米榴弹炮的杀伤力可不是闹着玩的,两炮下来,城中的建筑就像纸糊的一般,直接被撕得七零八乱,除了留下两个恐怖的大洞外,还造成了几百人的伤亡。
处在爆炸中心的,已经很难再找到其身体部位了,即便与爆炸中心相隔一段距离,也难以幸免。
很多人身上没有明显的外伤,但已经彻底死去,那是被恐怖的爆炸给活活震死的。
面对这种恐怕场景,别说城中的居民,即便是经历了各种战斗的哥萨克人,也从未遇到过这么恐怖的爆炸,可以将这么多人直接活活给震死,这仿佛神迹一般。
三炮过后,艾能奇停止了炮击,然后派出使者进城对守军劝降。
使者由两个汉人使臣率领,然后除了懂罗刹语的不里牙惕部蒙古人,还有几个向明军投降的哥萨克人,他们现在已经为明军所用了,此行他们也有重要任务,他们将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明军劝诫他们的同胞投降。
城中守军,没有第一时间将使者抓起来处死,这就已经表明了一种态度。
毕竟这个时代不杀使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很多人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坚决,反而会毫不客气的向使者开刀。
何况,城中的守军,除了凶残的哥萨克人,其余的大多也是由重刑犯组成。
东部严酷的不毛之地,沙皇才没有那么傻的派遣自己的正规军涉险呢,一方面利用哥萨克人,一方面用赦免罪行为条件将重刑犯组织起来派往苦寒的东部,算是废物利用。
所以,这些人都不讲什么规矩,作风也非常狠辣。
如果是之前他们入侵的不里牙惕部派来的使者,可以想象,很大的可能性是直接被他们杀掉。
所以说,他们没有立即杀掉明军派来的使者,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态度。
因此,他们也愿意与明军派来的使者谈谈。
不过,看到这么快就有同胞为明军效力,城中守军震惊的同时,又很是落寞,因为这从侧面证明了明军的强大,因为同样强大的哥萨克人只会向强者臣服。
于是,这次劝降,就变成了哥萨克人劝哥萨克人投降。
伊尔库次克的哥萨克人向坎斯科城中的哥萨克人说明了明军的强大,刚才明军也显露了一些手段。
明军不但可以飞到天上,将城中的所有布防情况尽收眼底,他们还有一种能够传达神明指示的宝物,飞到天上的明军携带这种宝物,就可以直接与营地中的明军说话,这是神迹。
正因为明军可以掌握这种神迹,所以才能够精准的把恐怖的炮弹送进坎斯科城中他们想打击的位置。
刚才只是警告,明军不想大肆杀戮,如果反抗到底,明军会继续用更多的恐怖火炮直接将整个坎斯科城炸成平地,每一个人都会被炸成飞灰。
面对明军如此诸多的恐怖手段,坎斯科城是守不住的,叶泥塞河沿线城市也都无法守住,亚库次克督军府也无能为力。
恐怕还等不到沙皇的援军,所有城池都会被明军攻陷。既然注定失败,何必要付出那么多无辜的伤亡。
这些哥萨克人劝诫自己的同胞,还是很诚恳的,一方面原因确实是感受到了明军的强大,大明的强大。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罗刹国的归属感也没有那么强,或者说他们对哪个国家都没有很强的归属感,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他们才会那么不受管束。
他们也深知沙皇对待他们哥萨克人的态度,也只是把他们当成一柄锋利的刀,为罗曼诺夫王朝开疆扩土,而他们也可以在征服过程中,为所欲为。
但是,明知必败,还让他们为沙皇粉身碎骨,他们也没有那么高的觉悟,这也正是额里克沙等人愿意放下武器投降的重要原因。
现在,他们这些投降的人,也将这种感情传递给他们其他的同胞,让更多的同胞投降大明,可以让更多的哥萨克人互相取暖,不至于成为敌对,也能够说明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
代表明军的哥萨克人的劝降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虽然他们没有立即表态,但有些人明显已经意动了。
随后,他们表示要商量一下才能给出答复,得到了明军使者的认可。
毕竟,坎斯科城中,不只有哥萨克人,还有不少真正的罗刹人,但是,这些人估计没一个身上是干净的,几乎都是重刑犯。
真正的正常人,是很少愿意跑到这苦寒之地来的。
既然是重刑犯,为了免罪而愿意充当沙皇的马前卒,那么,在遇到一股更强的势力,不投降就要他们的命的时候,他们一样有很大的可能性妥协。
对于他们这种人来说,国家是什么?他们自己才最重要,为了活命,他们愿意为沙皇出生入死。
那么现在为了活命,为什么就不能向明军投降?
所以,在经过协商之后,最先响应的反而是那些真正的罗刹人,那些重刑犯。
反而是哥萨克人还纠结了一番,毕竟他们某种意义上来讲是雇佣军,有着自己的骄傲和尊严,这样不战而降,确实有损哥萨克骑兵的威名。
当然,也只是纠结了一番,毕竟已经有那么多哥萨克人选择了投降,有什么威名也已经受到了影响。
再说,差不多占了一半的罗刹人也选择了投降,靠他们哥萨克人,更没办法守住坎斯科城了。
所以,哥萨克人最终说服了自己,或者是被别人说服,然后打开城门出降。
第三二八章 敬若神明,不战而降(下)
不战而将坎斯科城拿下之后,艾能奇大为欣喜,他一方面派人将情况紧急上报。
另一方面将自己的决定也写在报告里,但没有等唐宁和参谋部的回复,在坎斯科城稍做休整就立即出发了。
艾能奇做出的决定是,在坎斯科城中俘虏的近六千人,他分成了两部分,三千人被留在城中看押了起来。
而另外一部分,则被命令随他的大军去进攻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艾能奇看到了利用哥萨克人和罗刹人的好处,这样可以给城中守军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迫使他们投降。
当然,利用刚投降的降军自然是有一定的风险,何况这些人几乎都是凶恶之辈,但艾能奇觉得风险还是在可控范围的。
毕竟,他率领的军队超过两万,镇压两千多人的反叛还是很容易的。
再说了,这些人依托坚固的坎斯科城都没有奋起反抗,出城之后,在几万大明天军眼皮子底下,还敢反叛不成?
艾能奇这个决定是很正确的,在听闻坎斯科城在短短时间内不战而降后,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上下就陷入了极大的恐慌。
在看到城外的明国军队最前方是几千哥萨克士兵后,他们更加绝望了。
艾能奇依然先派人升起了热气球飘在了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的上空,甚至连火炮都懒得开动了,然后直接派出使者进城劝降。
使者还是上次那一波人,只不过又临时加了坎斯科城中的三人,显得更有说服力。
坎斯科城的三人也很卖力,对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还一幅很羡慕的神态,表示明国军队对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太仁慈了,明军军队有好多神炮,一炮就可以把厚厚的城墙打穿。
还有一种天威大炮,一炮可以将一条街上的人全部炸死,坎斯科城是挨了几炮,见识到了明军的恐怖才不得不投降的。
他们为了减少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同胞的伤亡,极力劝说明国军队不要开炮,才避免了惨局的发生。
这几人的口才确实不错,为首的两个明军使者知晓后也是暗暗点头,这比他们自己说要强多了。
当然,他们自己说也说不了那么精彩,因为根本没有这几个家伙说得那般神奇,一炮就可以将厚厚的城墙打穿,一炮可以将一条街的人全部炸死,明显有些夸大。
还自吹自擂的说是他们劝说的明军不要开炮,更是瞎扯,是艾能奇将军不想浪费炮弹所以才没有立即开炮罢了。
当然,明军使者肯定不会将他们的谎言揭穿,让他们自己人骗自己人不是更好?也更容易让他们相信。
最终,经过这些人的卖力劝说,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也选择了投降,就像坎斯科城的那三个哥萨克人所说的一样,如果拒绝投降,明军就会派他们哥萨克人攻城。
到时候,就是城内城外的哥萨克人和罗刹人互相残杀罢了,明军不会有什么损失,沙皇也不会心痛他们这些人的性命,死了也是白死。
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的守军也不再心存什么侥幸,没有过多的纠结就决定投降了。
所谓的兵败如山倒莫过如此,这和哥萨克人和那些罗刹人是不是善战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这些人以自我为中心,更为驱逐利益。
正因为如此,他们不愿为罗刹国枉死,有那么多人带头投降后,纷纷投降也就很正常了。
搞笑的是,由于两城投降太快,而且是举城投降,没人及时通知亚库次克督军府。
直到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投降两天后,他们才得知坎斯科城投降了,然后第一时间派人去了解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的情况。
这一群人远远的看到了艾能奇大军行进在前面的哥萨克军队,没有任何警觉的主动靠近过来,然后就被活捉了。
再然后,就是被带着一走向亚库次克行军。
正在亚库次克督军府等待消息的托尔布京没想到人派出去没多久就传回了消息,但随即发觉不对,然后才确认了一个如同惊天霹雳般的消息。
坎斯科城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在短短半个月不到,已经全部失陷了,明军率领降军已经兵临亚库次克城下。
虽然亚库次克城是罗刹国东进扩张的军事指挥中心,但由于之前对伊尔库次克城、坎斯科城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的支援,亚库次克城的可用兵力已经捉襟见肘。
因为坎斯科城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既是向外扩张的前沿城堡,也是亚库次克城的拱卫堡垒,只要两城没有被攻占,在后方的亚库次克城就不会有事。
所以托尔布京才放心的将亚库次克城的兵力一次次的调拨出去,却没想到只是羊入虎口,白白的送给明军吃掉。
现在,亚库次克城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守军不足三千人,还没有城外的降军多。
只是托尔布京有些想不明白,骄傲的哥萨克人和罗刹人,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凭借坚城还这么快被明军击败,如此多的人被俘虏。
他想弄清楚原因,所以允许明军派来的使者进城,因为这些使者当中哥萨克人和罗刹人。
于是,这些投降的哥萨克人和罗刹人,又将之前的说辞再和他们的最高指挥官托尔布京详细的述说了一番。
显然,作为主将的托尔布京有更高的傲气,也没那么好糊弄,他没那么容易相信,哪怕亚库次克城有明军飘在他们头上作为最好的证明,但他不相信明军会有那种恐怖的火炮。
既然托尔布京还不死心,那么明军也只能让他见识见识一下了。
艾能奇让炮兵开了两炮,一炮是88毫米高射炮发射的穿甲弹,另一炮是150毫米榴弹炮发射的高爆弹。
城墙在88毫米穿甲弹面前,就像纸一般,被凶狠的钻开,如果不是城墙够厚,这一炮就差一点将城墙打穿。
而另一枚150毫米榴弹炮,却是像陨石坠落,全城的人都感受到了大地的震颤,一团浓烈的烟雾混着火光冲天而起。
伤亡自不必说了,托尔布京甚至没有到现场都察看,就痛快的投降了。
其实说白了,他也就只是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现在全城的人都感受到了明军的恐怖和强大,不是他托尔布京胆小,实在是为了全城人的生命,自知必败,就没必要做无畏的牺牲了。
随着亚库次克城的投降,明军便占领了罗刹人在叶泥塞河流域的所有城池。
而叶泥塞河,几乎直接是从最北方的大海,一直延伸到不里牙惕部,这一条线被明军占领,就相当于明军直接将罗刹人东扩的触手给全部斩断了。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这其中的意义,只有唐宁最清楚,大半个大明的疆土从此和罗刹人无缘了,这里将成为大明的后花园。
如果不是考虑到这片地区太过苦寒,一般人也不愿意到这里生存,唐宁都恨不得通过移民的方式将这里全面占领,因为这里的庞大资源对后世有巨大作用的。
第三二九章 《失必儿条约》
虽然打断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