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大成看到已经有三十余人了,转头向身边一个战士示意一下,这个战士立即跑到城门处,开始挥舞起两枚令旗。
  唐宁一直在关注着这边的行动,见罢立即沉喝一声,“停止炮击。”
  


第五十二章 攻城(下)
  炮击一停,叶大成立即向左右示意一下,最前方身体紧贴着甬道两侧的两个战士,各拿出了一枚手榴弹。
  两人分别拧开封盖,一拉导火索,然后一左一右将两枚手榴弹扔向了内墙的两侧。
  随着轰轰的两声剧烈爆炸,一阵惨叫声四起。
  果然是有埋伏。
  两人退回,随即又有两个战士上前,各拿出一枚手榴弹,再次扔了出去。
  爆炸之后,两个战士将脑袋贴在墙边,小心的伸头向外面看了一下,然后立即缩回脑袋向叶大成示意。
  叶大成沉喝一声,“进攻……”
  最前面的两个战士,立即紧贴着墙面将枪口伸出去,然后一边扫射,一边找准机会迅速的冲了出去。
  后面的人立即跟上,三十余人分成一左一右两队,快速的跟着冲进了城内。
  “砰砰砰……”
  一时间,冲锋枪的扫射声夹杂着98K的清脆声响,在瓮城内迅速的席卷开来,埋伏在内墙两侧的守军第一时间被肃清了。
  叶大成分出六个冲锋枪射手压制城头上零星的抵抗,然后将剩下人员分成两队,从紧贴着内墙的马道往城头方向攻击。
  此时西城门守军的军心已经彻底崩溃了,活下来的人,要么迅速逃命,要么举起手来投降,所以叶大成攻上城楼的行动非常顺利。
  也就在这时,唐宁带着主力冲进了城内,占领黄冈城的同时,也清理那些溃兵。
  西城门失守的消息迅速的传遍整个黄冈城,其他三个城门的守军听到,几乎是毫无例外的做出了决定,逃命。
  其实在战斗一开始,他们便知道了,可一会儿之后就听到了请求急援的鼓声。
  这么快就请求急援,说明敌人来势凶猛,西城门要守不住了,于是各方立即抽调人手前去支援。
  可是还没抵达西城门,便遇到了溃逃的士兵,一打听之下才知道情况的危机,一时间人心惶惶。
  除了一队人马最终选择去看看,另两队直接打道回府了。
  而这队前来救援的,刚一抵达,便知道西城门已经失守,一头撞上了叶大成他们,一触即溃,黄冈城的失守已经不可避免。
  在临近中午时,唐宁便率人占领了整个黄冈城。
  其实,主要战斗在攻下西城门之后就基本结束了,而攻占西城门也仅仅花了半个小时不到。
  至于剩下的时间,主要是清理躲在城中的武装人员。
  整个攻城战中,新军仅有三人轻伤,其中一人是被流箭射中,另两人则是被鸟铳的流弹打伤。
  至于叛军的伤亡情况,不提也罢,因为对唐宁来说,和上次援助澄海县城一样,并没什么成就感。
  凭借武器和训练之利,欺负一群除了人数,什么都缺的农民军,实在是没什么可自豪的,唐宁更在意的是这座城。
  所以,在追剿残军的过程中,唐宁特意交给了战士们一个特殊任务,让他们将新军的名号和政策顺带传达下去,尽快稳住人心。
  前阵子小五在混进城内之后,已经将澄海县城内发生的事情在黄冈城内传开了,再加上那首传唱的童谣,新军的名声在黄冈城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如果不是城内叛军觉得有损自己颜面,刻意压制了舆论的传播,恐怕新军在这里的影响力只会更大。
  而现在,新军轻易的就攻下了黄冈城,并打得人数更多的叛军四散而逃,已经让城内的百姓充满了敬畏之心,不少人开始相信那首童谣中的内容了。
  更重要的是,入城之后的新军,尽量避免扰民,更没有不打招呼的直接冲进百姓家里搜捕,这也赢得了百姓的好感。
  相比之下,当初叛军在攻下黄冈城后,可是大肆搜捕、抄家、灭门。
  城中富户基本被抄了个遍,大小官员也被杀了一批,弄得整个黄冈城人心惶惶。
  这次新军攻入城内,他们本以为又是一次浩劫。却是没想到,这支强力的部队,对待黄冈城却要温和多了。
  至少现在看来,他们对城中百姓没有什么恶意。
  控制住黄冈城后,唐宁便立即让宋元魁带领一连去红莲山,配合宋云舒的二连将新军所有人员都转移到黄冈城。
  这也表明唐宁要放弃躲在山窝窝中,要公开的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了。
  在出征之前,唐宁已经让宋云舒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所以该处理的事情已经全部处理好了,宋云魁的二连一到,所有人员和物资就直接动身下山。
  当晚,新军的所有人员便成功的进入到了黄冈城,并被安置了下来。
  红莲山这个名字,也将彻底被遗弃,以后就只有新军这个名号了。
  黄冈城虽然不大,但却是唐宁拿下的第一座城,也是以后发展的起点,自然要好好经营。
  唐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稳住人心,没有什么是比让乱世中的百姓安居乐业更能稳定人心了。
  接下来几天,人们便感受到了这支队伍对百姓的善待。
  由于战乱,到处都有吃不饱饭的饥民,黄冈城又连续遭受浩劫,困在生死边缘的男女老幼有不少。
  也许下一刻,他们就会死去。
  但是,新军没有坐视不管,在占领黄冈城的当天下午就在城中张贴告示,从明天开始在城中几处位置设立救济站,救助城中所有饥民。
  并派人在城中吆喝,将这项政策广而告之。
  听闻消息的饥民,虽然心中还是有不少疑虑,但处在饥困交加的边缘,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于是第二天,几乎所有人都抱着看一看的心思到所说的救济站观望一下,果然看到那里已经摆好了摊位,摊位上堆积着各种食物。
  不是可以数得清米粒的稀粥,而是馒头、面饼、面糊、面条等等可以让人垂涎欲滴的好东西。
  制作这些食物的材料主要是面粉,是唐宁从军火库中拿出的物资。
  至于做食物的人员,部分是从城中花钱雇来的,剩下的自然是新军自己的人。
  唐将军给起了个名字,称他们为炊事班,成员主要是家属,还有致残没办法再上战场的兄弟。
  而发放食物,则有新军的士兵帮忙打下手,所以每个救济站点或多或少都有着十多个士兵帮忙。
  


第五十三章 井水不犯河水
  看着不远处衣衫褴褛的人们只是充满渴望的看着,有些畏惧不敢过来。
  一个打下手的士兵连忙拿出几个馒头,露出温和笑意的道:“快来,快来,先填饱肚子要紧,别把孩子饿坏了。”
  后半句话打消了一个母亲的一切顾虑,她将两个年幼的孩子放到一边,然后独自一人鼓起勇气走了过来,其他人都静静的看着。
  也许看到是开张的第一人,士兵很是热情,从蒸笼里一口气拿出五个热气腾腾的大馒头,用一张纸包着,小心的递到这个母亲面前。
  她看了看自己脏兮兮的双手,然后用力在身上擦了擦,这才小心的接过。
  接过馒头之后,她没有说话,只是扑腾一声跪在地上,就要磕头。
  士兵连忙上前,拉她起来说道:“使不得,使不得,我们将军说了,作为军人,让自己保护的百姓忍受饥饿,是我们的失职。”
  “从今天开始,我们会努力让城中每一个人,都能吃饱,穿暖。”
  被扶起来的母亲神色动容,再次躬身行礼,然后才退到两个孩子身旁,第一时间将两个孩子带离人群。
  见到真的可以拿到食物而没有任何危险,众人便不再顾忌,几乎是一拥而上。
  “不要挤,不要挤,每个人都有……”似乎有所预料,负责打下手的士兵立即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开始控制秩序。
  第一天发放食物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但及时控制住了,接下来几天就好了很多。
  而在救济城中难民的同时,唐宁也做着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宋云舒尽快清查户口,将城中所有人员都登记造册。
  包括他们的性别、姓名、年龄、住址、职业、家庭情况等等,尽量的清楚。
  登记造册本就是掌权势力经常要做的事情,再加上这几天新军在城中展现出来的善意,民众的排斥很小,事情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而在登记造册过程中,一旦发现无主之屋,或者倒塌需要修缮的房屋,唐宁也会第一时间安排相关人员去处理。
  要么花钱雇人,要么直接让士兵帮忙,就是为了让城中所有无落脚之人都有安息之所。
  如果人员清查完备之后,房屋不够,他也做好了搭建一些棚户区的准备。
  从这里可以看出,唐宁不是想一出是一出,而是早有计划。
  新军没有像叛军那样,关三门,开一门,而是四门全部开放,没有进行任何封锁。
  这里的情况,也早就传了出去。
  以姜世英为首的叛军首脑,自然是愤恨不已。
  新军先是在澄海县捅了他们一刀,他们还没有找那些家伙算账,居然又将手伸到了自己的侧后,把黄冈城给夺了,实在是可恶。
  可是,叛军这阵子的进展实在是不顺利,进攻海阳、澄海、潮州府城都先后失败了,损失了不少人马。
  面对这种情景,还要抽调兵力去报复新军,包括姜世英在内的叛军首脑,都有些踌躇。
  踌躇的另一个更重要原因,是新军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
  澄海县惨败逃回的溃军,几乎将新军形容成天兵天将一般,是真的有神兵,恐怖异常。
  当时看到新军立即退回红莲山,没有进一步行动,所以姜世英他们暂时忍了。
  可这次,新军又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了有坚城防护的黄冈城,让他们更加恼火的同时,更加震惊新军的战斗力。
  正因为如此,面对两次羞辱,姜世英一干首脑依然迟迟下定不了决心。
  眼下也分成了两派,一派坚持立即派大军报复,另一派则建议再观望一段时间。
  吵了几天都没有结果,最终还是姜世英拍板,决定先派人试探一下新军到底要干什么,是不是坚决站在官府的立场与义军为敌。
  之所以还对新军抱有一点希望,是因为新军从未公开过要与官府同穿一条裤子,更没有投到澄海县。
  他们自命新军,是私自组建的部队,这是公然违反大明律例的,所以暂时还不能将他们与官军划上等号。
  这也算是叛军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也是对新军实力的忌惮。
  要是换成另一股没那么强悍的势力,不管是为了脸面还是为了什么,他们也不可能忍到现在。
  不过还好,派去黄冈城的使者带回了不错的消息,双方很快达成协议。
  以黄冈城辖下为界,义军不得出现在这块区域,以后义军遇到与新军有关的人员,不得为难。
  新军则承诺不再主动攻击义军,也不会协助官府对义军进行围剿。
  义军既往不咎,双方井水不犯河水。
  这份协议达成,不但表明叛军不打算报复了,连黄冈城也不要了。
  之所以能放下黄冈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由于黄冈城对叛军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大。
  因为黄冈城的主要作用是防范海疆,防止敌人从海上登陆,用来作为前哨阻击阵地的。
  也正因为如此,在倭患被平息后,黄冈城的地位有所下降,这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荒废。
  而姜世英叛军是从福建漳州,从陆路直接进入潮州府的,黄冈城所发挥的作用很小,第一时间就被攻占了。
  虽然黄冈城的存在,对叛军侧后方有一定的威胁,但威胁并不大,这也是叛军首脑能够忍受的重要原因。
  当然,为了答谢义军的宽容和肚量,唐宁将自己的配枪,一把十七式手枪赠予姜世英作为礼物。
  而试用了P38手枪之后的姜世英,立即将协议内容传达至全军,双方的冲突就此告一段落。
  姜世英暂时放下了心头的一块大石,澄海县知县刘珙却忧心忡忡了起来,他万万没想到,唐宁会突然出手。
  虽然黄冈城是属饶平县管辖,也是唐宁从叛军手中所得,但那依然是大明朝的疆土啊。
  如果唐宁愿意交出则罢,如果不愿交出来,侵占大明朝疆土,那与造反无异了。
  为了弄清楚状况,刘珙自然要派人核实一番。
  最终,杨城德带回来的消息,基本可以证实唐宁是要把黄冈城当成自己的属地来经营了,明显不太可能再交出来。
  更重要的是,唐宁再次婉拒协助官军围剿叛军,自立的态度非常明显。
  面对如此情景,刘珙更加为难了,他本想装着看不见,毕竟现在唐宁跑到黄冈城了,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但是,新军不时的派人员前来澄海县进行各种贸易,甚至把招兵告示都张贴到澄海县城了,这让他怎么装聋作哑?
  


第五十四章 预言成真
  刘珙承受着知府大人扬球的巨大压力,之前新军释放出的那首童谣,已经是大逆不道了。
  现如今,又侵占黄冈城,拒绝配合官军围剿叛军,这几乎是要公然反叛了。
  可是,要主动对新军动手,刘珙可没有那么大的魄力。
  清晰认识到新军战力的他,很清楚,凭澄海县城这些力量,根本没有与新军一合之力。
  如果真惹恼了唐宁,澄海县城很可能就是下一个黄冈城。
  上次唐宁没有顺手拿下澄海县,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这从另一面也反映出,新军还不愿意直接攻打依然处在朝廷控制下的地方。
  但是,他们从叛军手中抢下的地盘,朝廷也最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最好不要直接撕破脸。
  也许是知道刘珙为难,就在刘珙左右两难之际,唐宁直接托人带了一封书信给他。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他刘珙再静观其变十天。
  十天之后,如果他唐宁宣扬出来的那首童谣中的事情没有发生,那他唐宁不但不会再踏入澄海县一步。
  同时还会让出黄冈城,再次回到红莲山,不再过问世事。
  唐宁如此一说,让刘珙不由再次想起了那首童谣:
  红莲山上唐将军,天选之人有神兵。大明王朝气数尽,今年三月有断定。
  可悲可叹崇祯帝,一条白绫了此生。只待他日拥明君,重现大明好光阴。
  童谣第一句,主要指出那所谓的天选之人来自红莲山,姓唐。
  究竟是不是天选之人,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是他拥有强大的,且来历不明的武器,却是事实。
  而童谣的第二句,则是大逆不道了,直指大明王朝,甚至公然宣扬王朝将覆,并且就在眼下的三月。
  第三句更是断言皇帝陛下会殉国,而且是自缢而死,当真是字字诛心。
  整首童谣,地点、人物、事件、时间、方式,都描述得非常精确,并未模棱两可。
  这要是预言准了,这得多恐怖。
  今年正月,闯贼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但彼时贼众势力依然在陕西。
  随后,贼军东征,入山西、河南,目标确实直指京师,一路上战果是很辉煌,明军或败或降。
  二月,贼军先后拿下汾州、阳城、蒲州、怀庆、太原、忻州。
  三月又先后攻下宁武关、大同,直逼京师。
  今天已经是三月十一日,贼军离京师起码还有六七百里的距离。
  这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就能挺进这么远的距离,并且攻下京师,逼死皇帝陛下?
  依唐宁的意思,不需要等这个月过完,只需十天之内就能见分晓。
  这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刘珙是根本不怎么信的。
  但话又说回来,也就十天而已,如果十天时间到了,事情并未如期发生,到时看那唐宁还有何话可说。
  于是,刘珙也不纠结,直接将这封信的原件拿去给知府大人交差。
  当扬球看到这封信时,也是惊疑不定,为此还特意派了自己的人到黄冈城找唐宁核实,唐宁的态度依然没有变。
  这下,扬球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唐宁如此笃定,莫不是那变天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如果真如那般,那唐宁岂不近乎如妖。
  喜的自然是只需要耐心等待十天,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收回黄冈城,并且断了唐宁的野心,算是潮州府的一大幸事。
  当然,这前提是唐宁言而有信。
  可不管怎样,花十天时间等一个结果还是很值得的。
  所以,扬球也没有再逼刘珙,一边继续应对姜世英叛军的进攻,一边耐心等待着事情的发展。
  十五日,贼军抵达居庸关,守关总兵不战而降。次日,贼军抵达昌平,沿途少有抵抗,大多归降。
  十七日,贼军兵临京师城下。
  十八日,李自成派人进城谈判,议割据西北封王,退守河南。被拒,双方谈判破裂,贼军继续攻城。
  是夜,崇祯皇帝安排好几个儿子,随后赐死周皇后、张皇后、袁贵妃,又亲手砍杀几名公主和嫔妃。
  十九日,兵部尚书张缙彥主动打开城门迎贼军入城。
  无力回天,崇祯帝带着极度悲愤的心情自缢谋山,大明覆亡。
  噩耗传遍全国,二日至潮州,上下皆惊。
  扬球、刘珙直接瘫坐在侧,目光呆滞,久久无言。
  此前闻讯童谣者,无不震惊莫名,皆信唐将军乃天选之人,料事如神,敬若神明。
  都说诸葛孔明神机妙算,但与唐将军比起来,似乎也比之不及吧。
  如是,大量民众涌入黄冈城,踊跃报名投奔新军。
  这其中,最高兴的,莫不是一早就跟着唐宁的众新军将士了,心中满满的激动和自豪感,对唐宁也更加敬服。
  对唐宁下达的每一道命令,几乎是当着法旨一般去执行。
  黄冈城中的百姓,听闻皇帝自缢,大明覆亡,起初还很恐慌,但知道唐将军乃真正的天选之人,心中顿时充满希望,皆是极力拥护。
  不过,明星效应带来的也不全是好事,在短短时间内,从四面八方涌入黄冈城的人员就超过万人,甚至还有人员不停赶来。
  再加上原本黄冈城的五千余本城居民,小小的黄冈城已经容纳了超过一万六千人。
  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这给黄冈城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是之前唐宁没有预料到的。
  不过想想,应该与这段时间的战乱有不小关系。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拖家带口的,在黄冈城中没有住所,也没有多少食物可以裹腹。
  如果唐宁对他们不管不问,恐怕很多人的下场会很悲惨,他唐宁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名声,也会大受影响。
  但是唐宁要过问的话,这么多人,光是吃,哪怕他有一军火库的粮食,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这也是宋云舒这个大管家最近最为头疼的事,每天将新来的人员登记造册,施舍救济,都已经让她忙得焦头烂额。
  再看到唐宁每拿出一些物资,就极快的消耗掉,让她更加忧心忡忡。
  PS:谢谢“梳头发的小马”大大的打赏支持,万分感谢^_^
  


第五十五章 得天之助?
  唐宁自然不想看到事情这般继续下去,于是借此机会,他立即推行了一系列的发展措施。
  首先,唐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登记造册的青壮中挑选了两千新兵,并立即着手训练。
  在前期的训练中,他们并不算正规军,所以只需要给他们食物和少量饷银。
  但训练之余,很多事情却可以安排他们去做。
  剩下的,三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也是一群可观的劳力,这些有手有脚的人不能让他们心安理得的每天接受施舍,必须付出劳动。
  正好城墙需要修缮,城内人员不断增加,已经有些不堪重负,所以唐宁计划以现有的城池为基础进行扩建。
  现在的黄冈城当做内城,扩建的部分当做外城。
  其次,唐宁鼓励贸易,提升商人地位,为此他自己也建立了几座工厂,主要从事盐业和纺织。
  盐业,就是他从军火库中拿出的军用物资,因为拿出来都是成袋装的,所以需要加工一下,变成更小的包装,方便进入千家万户。
  至于贩卖私盐犯不犯大明律例,现在谁还有能力管到他唐宁头上?
  至于纺织,主要是进购生丝棉麻进行再加工。
  当然,在这两项主营业务内,还夹杂着香烟、火柴和打火机的销售。
  这几种东西由于唐宁的控制,量放得很少,但却是一本万利,这段时间的不少开销就是靠这个顶着。
  但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想要安稳的做生意可是不容易。
  为了保障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成立了历史上的第一家镖局:顺风镖局。
  按照商队规模大小,他将新军战士以五到十人为一组,负责护送商队到潮州和漳州两地。
  因为漳州是姜世英叛军的起源地,双方达成了协议,有新军做保护伞,只要不做出格之事,相信姜世英军不会为难。
  至于潮州,不管是美世英军还是官军,暂时都不愿意招惹新军,所以这里也会比较安全。
  只要这两方势力不为难,一般的山贼、劫匪之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