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百万两银子,这可是三百万两银子啊,即便是两个商会一起去争取,那也非常让人眼红。
  当然,没有实力去做木材生意的会员也不用气馁。
  大明的商品本就有巨大的优势,现在唐大人已经将路铺好了。
  商会与那些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展开了深度合作,整个南洋、甚至更远的地方都对潮州商会和惠州商会敞开了大门。
  这其中的贸易量,是不可想象的,只有要实力,又有产品优势,赚不到钱那只能怪自己太无能了。
  虽然马上要从荷兰人手里拿到两百五十万两银子,但唐宁还是觉得钱不够用,各项的花费都太大了。
  造船,造枪,造炮,无一不是需要巨额投资的项目。
  如果要靠自己赚钱,或者通过赔款去支持的话,无疑会拖慢速度,也无法长期坚持。
  毕竟不可能没钱用了就找人打一仗,打赢了就让对方赔款,现在还无法做到这么嚣张。
  所以,还是要想其他的生财之道,唐宁在成立商会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有了想法。
  现在商会的发展红红火火,时机已经成熟,唐宁觉得是时候成立大明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不是一家,应该是两家,分别是潮州证券交易所和惠州证券交易所。
  可供交易的股票来自潮州远洋贸易公司和惠州远洋贸易公司,在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后,两家公司的股票便正式向公众发行。
  为了保证交易的合法、公正和安全,现在只支持场内交易,就是只能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由证券交易所提供监督和保证。
  


第一三零章 证券交易所
  潮州证券交易所和惠州证券交易所,在唐宁和商会的共同支持下,先后成立了。
  潮州远洋贸易公司和惠州远洋贸易公司的股票,也正式开始发行。
  面值分十银元,二十银元,五十银元和一百银元四种,拟定一银元等于一两银子。
  《明报》对证券交易所和股票的作用和交易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陈述。
  为了让人相信,并接受这种新事物,唐宁和商会一起作保。
  潮州远洋贸易公司准备募集三百万两银子,而惠州远洋贸易公司则准备募集两百万两银子。
  银子到位之后,商会会组成庞大的商队分别到东洋,南洋诸国进行贸易,等商队返回后,获得的利润将按比例进行分成。
  经过《明报》的宣传和大家的口口相传,不但是潮州府和惠州府,连附近的州府都知道唐宁又弄出了新东西,皆是充满着好奇。
  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唐宁个人魅力的时候了。
  实在是之前的大明宝钞已经让大明百姓心有余悸,现在出现的股票也是纸质的,很难不让人将其与宝钞联想到一起。
  万一股票到时候和宝钞一样,越来越不值钱,那大家的辛苦钱岂不是全部打了水漂?
  所以,股票刚一出来,难免让人有些怀疑,但是,这种怀疑并没有持续多久。
  唐宁积累起来的信誉和威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很多人想来,即便投入的钱真的打了水漂,唐大人也值得大家去支持一下。
  所以经过短暂的观望之后,大家立即响应了起来,每天来往证券交易所的人们络绎不绝。
  闲钱不多的百姓,十两二十两的买些散股。
  而那些士绅富户,特别是商会的会员,很多都是几千两,甚至几万两的买。
  因为他们通过商会,已经在贸易中赚到了甜头。
  现在商会又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进一步加强了合作,相当于整个东洋和南洋都敞开了大门。
  在打败荷兰人之后,顺风镖局的实力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护送商队到达更远的地方,让风险进一步降低。
  东洋和南洋,有着庞大的市场,大明的商品又占据着天然优势。
  可以说,只要商船不被劫,或者不被海上的风暴掀翻,几乎可以肯定是必赚的买卖。
  既然如此的话,那点小小的风险,还有什么不敢冒的?
  唐宁原本以为要完成集资目标,起码要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但他还是小瞧了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仅仅十一天时间,惠州远洋贸易公司就完成了两百万两银子的募集。
  潮州远洋贸易公司的三百万两目标,也仅仅用了十二天。
  其实,一次远洋贸易根本要不了那么多银子,很多精明的商人也都知道,但他们还是表示了支持。
  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与唐宁之间的一次利益捆绑。
  这些募集来的银子,首先除了用于支持远洋贸易之外,剩下的肯定唐宁自己先用着。
  毕竟一次远洋贸易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够完成的,来回少则几个月时间,多则半年甚至更久。
  这些银子给他唐宁周转一下,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银子募集完备的第三天,荷兰人带着两百五十万两银子来到了潮州府,开始履行协议。
  唐宁依协议,释放了所有的荷兰俘虏。
  随后,荷兰人加入潮州商会和惠州商会,开始展开贸易合作。
  此时的他们才知道,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潮州府和惠州府便成立了证券交易所,并且成功的募集到了庞大的资金。
  证券交易所并不禁止外国人入股,荷兰人可是现代股票资本市场的鼻祖,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就是他们在四十多年前成立的,他们深知这其中的巨大收益。
  大明的情况又和他们荷兰不同,大明的产品占据着天然的优势。
  可以说,只要把大明的那些优势产品拿出去,就不怕卖不掉,也不怕赚不到钱。
  而现在唐宁已经把路全部铺好,又有新军水师支持的顺风镖局护航,短时间之内恐怕没人敢打商队的注意。
  相比他们荷兰人本土距离远东不知几万里,商会的商队到南洋和东洋,距离就近多了,风险也会小很多。
  可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所以荷兰人几乎想都不想要掺和一脚,但无奈发行的股票已经卖完了,他们只能从其他股票持有者手中购入。
  荷兰人首先想到的是从散股中购买股票,这些人手中的股票虽然不多,但是容易被打动。
  而且持散股的人不少,积少成多,加起来也很可观了。
  荷兰人最开始以一点五倍的价格收购,消息一出,一些人就心动了,因为现在持股最久的时间还不到半个月。
  十天半个月,甚至只是几天时间,自己几乎什么都没做,就平白赚了一半的钱,这简直是暴利啊。
  于是,第一次大规模的股权交易,在荷兰人的刺激下产生了。
  这个消息,唐宁自然第一时间知道了,他不得不佩服荷兰人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果然是最个时代最会做生意的一批人。
  刚和自己和谈成功,发现商机就立即动手,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但唐宁并没有阻止,因为荷兰人是正当交易,收的又是散股,交易量在控制范围内,对两家贸易公司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更重要的是,唐宁也想让大明人向荷兰人学学,吃亏是最好的经验。
  唐宁不管,但并不表明就没人管,以克劳迪娅为首的葡萄牙人,第一时间出手了。
  荷兰人以一点五倍的价格收购,他们就以两倍的价格收购,反正就是不能让荷兰人落了好,哪怕是自己不赚钱,也不能让荷兰人赚到。
  再说,他们葡萄牙人本就占了先机,克劳迪娅这段时间一直在潮州府城,亲眼见证了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和股票的发行。
  既然是唐宁带头支持的项目,哪怕是为了和新军维持好关系,也必须要支持下。
  于是葡萄牙人第一时间投入了五万两银子买了股票,现在价格被双方炒了起来,光是这部分股票就能保证只赚不亏,所以他们不怕和荷兰人打价格战。
  荷兰人虽然很恼火,但也没有办法,他们无法预估第一次的远洋贸易收益有多高,所以也不敢把价格炒得太离谱。
  最终,双方把价格炒到三倍时,才告一段落。
  大明人也算是第一次见识到了这种玩法,仅仅是某种证明的几张纸,既不是房契,又不是地契。
  短短的时间内,价钱蹭蹭蹭的往上涨,然后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
  别说散户忍不住,一些大户都没能控制住,将手中的股票放出了一部分。
  在他们想来,把能赚的,先赚回一部分再说。
  但不管别人怎么动,代表唐宁的小环没有动,她手中掌握的股票最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就是风向标,她如果带头主动出售手中股票,肯定会影响大家对股票的信心,会引起连锁反应。
  所以唐宁早就给小环强调过,没有经过他的同意,不要进行任何形势的股票交易。
  正因为如此,那些大户虽然看到了眼前利益,但也尽量忍住诱惑。
  即便想交易的,也只是交易一部分。
  


第一三一章 练兵
  十月底,经过充分准备的第一支庞大的商队,在顺风镖局的护航下,向着南洋诸国驶去。
  十一月初,另一支庞大商队的目标直指东洋,因为要途经福建海域,所以为了保证商队的安全,顺风镖局派出了大小战船共二十艘。
  这两支集合潮州和惠州两府商业力量的船队的出发,预示着大明的远洋贸易翻开了新的一页。
  原来那种靠商人偷偷摸摸,或者只开放几个沿海港口的方式,大大的压制了商业的有利发展。
  现在是主动出击,大规模有组织的出击,将大明的商业潜力一步步的发挥出来。
  大明与海外的贸易本就保持着顺差,再在这种良好形式的刺激下。
  唐宁可以想象,以后会有更多的白银流入大明,让贸易顺差的额度进一步扩大。
  这段时间,南方以广东为中心,在唐宁的带领下,确实是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出现了不少的新事物,商业活动更是红红火火的开展了起来。
  而北方,反而一改年初的混乱征战,相对平静了不少。
  这是因为清军在占领京师之后,着重稳定局势,先是迁都京师,然后又完成了权利分配。
  年幼的顺治是皇帝,但大权却掌握在了多尔衮手中,被加封为叔父摄政王。
  和硕郑亲王齐尔哈朗被加封为信义辅政王。
  阿济格、多铎、豪格等郡王,也都被加封为亲王。
  还有贝勒、贝子也被封了一堆。
  权利分配完备之后,然后是圈地分配利益。
  接下来就是整顿兵马,开始南下图谋整个天下了,李自成的势力是南下的绊脚石,所以首当其冲。
  北方太远,新军鞭长莫及,唐宁也只是让小五时刻关注着北方的消息。
  为了能够尽快的掌握即时消息,唐宁早已经让小五的情报部向北渗透,建立秘密情报站。
  布设情报网,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没办法临时抱佛脚,所以唐宁自然要早做打算。
  趁着潮州府和惠州府大肆招贤纳士之际,小五也筛选出了一些情报方面的人才,还有一些锦衣卫机构被整顿收编了。
  被整编的锦衣卫,被削减了不少职能,现在主要负责情报搜集、策反敌方人员和暗杀行动,逮捕和审讯的工作严禁他们参与。
  情报搜集、策反、暗杀这三方面分别由专门的人员去负责。
  负责搜集情报的,就主要搜集情报,不到万不得已,策反和暗杀的工作不会让他们参与,另外两项也是如此。
  这些工作细分,是唐宁亲自主持的,其中借鉴了后世不少经验和管理方式,然后再结合当下的情况,再一步步完善。
  小五在收集情报的能力上,还是比较有天赋,但是因为年纪不大,阅历少,所以在统筹方面的能力差了些。
  虽然小五有这方面的缺陷,但对唐宁来说,一些关键位置,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唐宁一定要保证最高首脑对自己的忠诚,小五就是那个最好的选择。
  锦衣卫中有不少能人,有手段,有手腕,但这些人,唐宁现在只能把他们当成刀。
  唐宁可以把这把刀磨得更锋利,也会将用刀的方法教给小五,或者让一些会使刀的人辅佐他,但绝不能让刀反客为主。
  现在唐宁整个布局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只是还不够完善,需要一步步改进。
  毕竟时间尚短。
  “嚯,嚯,嚯……”城外的演武场上,几千个士兵手握长枪在挥汗如雨的操练着,整齐划一。
  一个目光如炬的中年人在最前方的台子上扫视着下方,充满威严。
  在演武场一角,唐宁很是满意的看着这一切,这支队伍的精气神已经慢慢的显露了出来。
  能在短短时间内达到这种地步,也不算太意外,毕竟新军的总教官可是武艺家吴殳,也是著名的武学学者。
  他所著的《手臂录》,乃重要的武学巨著,博采众长,非常注重武艺的实战。
  由于大明的武备废弛良久,重文轻武,真正的武学大家根本没有机会施展一身所学,只能在民间武林中小有流传。
  吴殳喜好大江南北的游历,也喜好与各地的武学家交流,偶闻潮州府招纳各路英才,恰好离广东不远,居无定所的他便决定前来看看。
  一进入潮州府,他就被潮州府的全新气象给吸引了。
  这座城池和北方那种民不聊生的情景大相径庭,仿佛另一个国度,就连最普通的百姓,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而北方,即便是一些士族豪绅,也是惶惶不可终日,普通百姓更是食不裹腹,流离失所,这简直是天差地别。
  所以,吴殳对潮州府的第一印象非常的好,他想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看看,也想知道自己的一身抱负在这里能不能施展。
  因为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心血和才能得到重视,但是武术家在很多人眼中,不过是一些粗鄙武夫,武林草莽,不怎么受待见。
  正如此,吴殳在举贤楼门口徘徊了好一会儿都没有进去,因为他本是个孤傲之人,万一不受待见,众目睽睽之下确实有失颜面。
  但最终,对潮州府的好感占了上风,他下定决心进去一试。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举贤楼里的人对武者没有任何歧视,甚至在知道他是吴殳之后,礼遇有嘉。
  最终,他还见到了那个给潮州府带来如此改变的年轻人,而且是对方主动赶到举贤楼来见,极尽礼贤下士。
  可以说,当时吴殳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他本是孤傲之人,正常情况下,一个只有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向他行一礼,他可以坦然受之。
  但在那一刻,他第一次向一个后辈以最谦恭的方式还了一礼。
  这不是为了想得到对方的重用,而是打心里的叹服,他似乎也知道了,潮州府为什么会有如今的光景了。
  唐宁调拨出三千名新兵,让吴殳做总教官,专门教授单刀和长枪的实战战技。
  能够得到如此重视,吴殳自然是非常振奋。
  新军的事迹,他一路也听闻了不少,能够将自己所学用在新军中,他做梦都不敢想,焉能推辞?
  为了不辜负唐宁的信任,吴殳投入了最大的热情,不断的改良自己的教授之法。
  甚至,还主动向唐宁请求,力邀一些同道中人前来新军效力。
  毕竟他吴殳虽然在武道中有一些造诣,但学无止境,各有所长,只有将各家所长融会贯通,才能精练出最高深的武学。
  对于吴殳这种大公无私的态度,唐宁自然是赞赏和支持。
  吴殳本就喜好结交好友,游历甚广,他亲笔去信,由情报部传达最近的情报站,然后专程派人送到。
  在吴殳信中确认武学会得到新军重用之后,除了很少一部分因事不至之外,余者皆是处理好身边之事,迅速赶到。
  


第一三二章 燧发枪
  吴殳结交并非只有武者,在知道潮州府重视各方面人才之后,也向其他好友去信举荐。
  这其中就有医学家、思想家傅山,理学家、文学家陆世仪等。
  当然,单兵个人武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学以致用,能够团体协作,毕竟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
  所以兵学、阵法都尤为重要。
  而吴殳同样精通兵学、阵法,他对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茅元仪的《武备志》等兵学巨著都有过精心的钻研,他的《手臂录》中便吸收了其中的精髓。
  现在,《纪效新书》《武备志》和《手臂录》等武学、兵学巨著,都是新军的必修教材。
  需要的武器,则有精通兵器锻造的宋应星提供支持,潮州府的兵工厂可以及时的将所需武器锻造出来。
  这就是整个运行系统完备的好处,不用担心某个环节跟不上而影响整体的运行。
  正当唐宁看得有些入神的时候,宋云婉走上前,在他耳边低声说了一句话。
  唐宁微微一怔,然后脸上露出欣喜之色,立即说道:“走,去看看。”
  大约一柱香时间,唐宁出现在了兵工厂。
  听闻唐宁来了之后,宋应星第一时间拿着一支长枪出来了,和鸟铳很像。
  这自然不是鸟铳,一把鸟铳也不值得唐宁跑过来,这是兵工厂制造出来的第一支燧发枪。
  能这么快,其实一点也不稀奇。
  有大明燧发枪发明人毕懋康的《军器图说》做参考,还有现成的西洋燧发枪做研究,又是宋应星这个兵器大家亲自负责。
  什么都准备好了,造不出来,那才稀奇。
  燧发枪与火绳枪最大的区别是改进了点火装置,火绳枪是通过点燃火绳来引燃火药,火绳的燃烧不但慢,还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
  而燧发枪的点火装置主要依靠燧石,就是常用的火石。
  通过扣动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火石会重重的打到火门边上,擦出火星,从而引燃点火药。
  这种引燃方式,叫撞击式燧发机,所以这种燧发枪也叫撞击式燧发枪。
  宋应星指着唐宁手中的燧发枪说道:“我们试过了,这种燧发枪在射击距离上,并没有显著提升。它简化了射击过程,所以在发射速度上有了不小的提高。”
  “和西洋人的燧发枪对照过,除了样式有一些区别之外,其他方面都差不多,我们暂时也无法对这款枪做出多大改进。”
  听到宋应星的解释,唐宁也可以理解,毕竟燧发枪和火绳枪最大的区别是在点火上。
  这就像一个用火柴点火,一个用打火机点火。
  燧发枪就像是用打火机点火,点火速度快些,受环境的影响也比用火柴要好些。
  所以主要只提升了射速也可以理解,光是这一点已经非常重要了。
  不管任何时代,枪支的射速都是一项重要指标,仅仅靠这一项,燧发枪就可以取代火绳枪了。
  “宋院长,我们先造一批出来,然后试枪,确认没什么问题之后,就大量的造。我们不造鸟铳,就造这款枪。”
  虽然唐宁已经决定量产燧发枪,但对唐宁来说,现在这种燧发枪也只是一种过渡枪支。
  因为只要解决了几个技术难题,这款燧发枪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比如在枪管中加装膛线。
  有了膛线,子弹的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精度也更高。
  膛线技术早已经出来了,西方人一百多年前就会了,现在唐宁也从葡萄牙人那里得到了相关技术。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子弹,子弹问题不解决,有膛线比没有膛线的枪装填速度还要慢很多。
  正因为如此,即便有膛线的枪能大幅度提升射程和精度,但线膛枪还是被人扔到垃圾堆中,只作为实验枪用。
  现在还是滑膛枪的天下,没人能忍受线膛枪那慢得令人发指的装填速度。
  按照正史,直到两百年后米涅弹的出现,才迎来了线膛枪的时代,第一款大规模列装的线膛枪就是米涅步枪。
  而且是先有的米涅弹,为了配合此弹,才有了米涅步枪,所以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就很明确了。
  唐宁有查过米涅弹的资料,他知道大概的原理和构造,但他自己不会造,所以将自己所知的信息全部告诉给了宋应星。
  如果造出了米涅弹这种类型的子弹,由此就可以设计出新式步枪,新军的武器又可以来一次集体升级了。
  唐宁阻挡不了欧洲军队列装燧发枪的步伐,但如果自己这边列装了更新式的步枪,那么在单兵武器上,就可以全面超越西方了。
  当然,目前这款枪还只存在于理论,还有一些技术难题需要攻关。
  但唐宁相信,这应该难不倒宋应星这个兵器大师,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应该能够研制出来,所以这个项目也是当前兵工厂的主要项目之一。
  其实,宋应星最初并不想将精力浪费在米涅弹上,他的野心更大,想直接研制后膛枪。
  因为他通过98K等德械武器,看到了后膛枪的巨大优势。
  对宋应星独到的眼光,唐宁很是佩服。
  因为在两百年后,后膛枪真正问世时,很多枪械专家都抱以排斥的态度,觉得前装才高级,后装枪无疑是用屁股吃饭,恶心至极。
  所以还给后膛枪取了个外号,叫“灌肠枪”。
  最终,后膛枪通过几次实战彻底的证明了自己的巨大优势,才被人们普遍接受。
  而后膛枪,也是终结米涅步枪的“罪魁祸首”。
  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