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炮,火炮……”
“新军神兵,神兵……”
其实,他们都没有看到这些火炮的全貌,只看到了黑洞洞的炮口,大部分明明就是红衣大炮,却被当成了新军的神兵。
“开炮……”
随着一声令下,城垣上的各种火炮立即开动了起来,有佛朗机炮、虎蹲炮、还有红衣大炮等。
红衣大炮是从新军的战船上运抵到城垣上的,都是口径最小的。
“轰轰轰……”一时间,炮声震天。
实心弹,霰弹在四处飞舞。
虽然这些炮弹的杀伤力远远不如新军的榴弹炮,但声势震天,炮声连绵不绝。
不过,这些火炮攻击的,不是步兵,而是正在架设的壕桥、折叠桥,还有更远处的战车等远程武器。
因为一窝蜂、冲虏藏轮车、架火战力等等,上面都装载有大量火箭,有效射程甚至可达一里以上,对守军还是比较有威胁。
所以,这些远程武器自然成为守军的主要攻击目标。
至于那些拿着鸟铳、弓箭和战刀的普通士兵,先过了护城河再说吧,不然没有一点威胁。
可即便如此,那一声声剧烈的炮声,还是让本就战意不强的敌军心惊胆颤。
顿时间方寸大乱,在各级军官的强令下,才没有立即崩溃。
这些军官也是无奈,他们可是被下了死命令,谁的队伍崩溃,他们自己首先人头不保。
所以,只要看到有谁敢后退,立即毫不客气的一刀下去,然后强逼其他人继续前进。
“砰砰砰……”城垣上的新军开始拿出火枪还击,专门找军官下手。
之所以是新军士兵在还击,是因为现在敌人的距离,只有新军的燧发枪能够勉强达到,鸟铳就很难命中目标了,纯粹浪费弹丸。
而配备98K的新军士兵,则选择更远的目标,是那些职位更高的军官,这些人一般也在后面。
一个总旗正举起手中战刀,准备向身前一个踌躇不前的士兵后背斩去。
突然,他的身体一怔,眼睛瞪得大大的,然后无力的向后倒去。
此时,这个差点被自己长官所杀的士兵似乎心有所应,回过头,刚好看到倒在地上死不瞑目的总旗。
“总旗死了,总旗死了……”他本能的大喊着。
这一幕幕在各处上演着,从总旗、到试百户、百户、千户,甚至有时候连小旗都没有放过。
新军士兵之所以能够这般从容的猎杀军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敌军的进攻意志不强,虽然被强迫着,但尽力拖延的意识很明显。
大家似乎都在等着一个迅速撤退的机会,所以都不愿意拼死进攻。
那些军官也看出了问题所在,所以他们经常挥舞战刀,不是向着新军,而更多的是向着自己人,这也加大了他们暴露的机会。
因为中下层军官的衣服和普通士兵的相差并不大,混在人群中不容易被发现,只要看到挥刀向自己人的,那基本是军官无疑了。
除了军官,护旗兵也是重点被照顾的目标。
一时间,各级军官被猎杀了不少,各路旗帜也倒了几次,甚至有几面旗帜被火炮炸了个稀巴烂。
“快逃啊,总旗死了,百户死了,他们都死了……”
“新军火炮太厉害了,这就是送死……”
“狗杂种,这是不给我们活路啊……”
虽然知道后方有督战队,但很多人还是忍不住向后方逃去。
“不准退,不准退,退者死……”后方的督战队将领大声喊着,但依然有不少士兵惊恐的回撤。
“放箭……”再不迟疑,负责监督的将领立即下达了格杀令。
“噗噗噗……”一个个往回撤的士兵惨叫着中箭倒下。
看到这一幕的其他士兵,像无头苍蝇般又向其他方向冲去,负责督战的清军骑着战马向两侧包抄,战马掠过,溃兵一个个人头落地。
果然是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
有些士兵情急之下,似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又回到阵前,大老远的将手中武器丢掉,然后向着扬州城门的方向不停的磕头,意思很明显。
他们每磕一次头,随即起身再前进一段距离,再磕,就这样不停的拉近着距离。
不少人边磕还边大叫着:“不要打了,不要打了,我们投降了,投降了……”
城垣上的炮击在敌军撤退后就停歇了,在这些人又返回之后,却是没有再轰击,连开枪的声音都很廖廖。
这些人渐渐发现,只要放下武器,似乎就没再被新军攻击了。
于是,更多的溃军加入进来。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在扬州城护城河对岸,跪了一片放下武器的敌军士兵,有的人不知从哪里找来的白布,不停的挥舞着。
这一幕让督战的清军就比较尴尬了,为此还有几十骑恶狠狠的冲上前来想通过杀鸡儆猴的方式再逼这些人起来继续战斗。
一时间杀得惨叫不断,其他士兵则是爬起来惊恐的逃蹿躲避。
但是,这中间自然不缺乏有些被逼急了的人,他们大声喝道:“鞑子不给我们活路,杀了他们,拿他们的人头投降新军……”
立即有人附和,“鞑子不给我们活路,反了他们,杀啊……”
于是,有人带头跑去捡地上的武器,为了一条活路不得不反抗。
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攻城是攻不上去的,也不可能再攻的。
但撤退,鞑子又不允许,还丝毫不客气的下杀手。连作为敌人的新军都没有这么狠,在他们放下武器之后没再攻击了。
可是,这些不拿他们当人看的鞑子却是连这点生存机会都不给他们,怎能不反?
虽然几十个清兵骑着战马凶狠异常,像驱蝗虫一般将一群群人追得惊恐四逃,杀得人仰马翻。
但毕竟只有几十人,几千人在无路可逃情况下的反抗,不是几十人能够扑灭的。
几个清军被弓箭和鸟铳射落马下,立即有一群人咆哮着冲上去,好像饿狼扑食一般,一下子凶狠了很多。
也不知道谁定的规矩,好像只要拿到一个清军的人头就可以投降新军,甚至还可以加入新军。
第二二四章 开发大员
阵前公然反叛,还杀伤自己人,这么严重的罪行,清军自然是不允许的。
在清军督战主将的一声令下后,负责督战的弓箭手立即向前推进起来。
眼见着弓箭手过来,这些已经反叛的士兵知道自己没有活路了,即便是那些还在观望的士兵,也知道自己难以幸免,都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终于,有人想到了壕桥、折叠桥,他们扔下武器想把桥架起来,然后渡过护城河向新军投降。
但是,新军自然不会让他们把桥架好。
“轰轰轰……”
“砰砰砰……”
停歇下来的新军的攻击,又迅速的开始了,一座座桥被炸碎,推桥的士兵被打死。
但只要不想着去架桥,新军就不会向其攻击。
可是,弓箭手已经逼近过来了,不能渡过护城河,依然是死,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新一轮的杀戮开始了,两千弓箭手隔着几十步的距离开始不停的射箭,一批批人惨叫着倒在箭雨下,还有一些人抢夺着盾牌和其他遮蔽物,但也只是苟延残喘。
还有不少士兵,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纷纷跳入护城河中,想要游到对岸来。
城垣上的新军和其他守军都只是木然的看着,甚至没有去攻击那些敌弓箭兵,也没有攻击跳入护城河逃命的敌军。
这也是黄海如的意思,他要让其他守军看看,清军是如何对待这些叛军的。
所以,想要活命,只有坚定的和新军一起,只有坚守住扬州城。
特别是徐勇部的士兵,一个个很是庆幸,因为他们清楚,如果他们投降了清军,他们的下场恐怕也是和下方的士兵一样。
几轮射击之后,护城河对岸,已经躺了一片身上插着箭矢的尸体,有的尸体上面甚至插了十几支箭。
护城河对岸已经没有一个站着的人了,这些督战的弓箭手本准备就此退去,但那些清军显然不想就此罢休,知道应该有人装死混在尸体中,甚至连那些跳入护城河逃命的都不想放过。
所以,他们继续命令这些弓箭手前进。
这就有些过分了,视新军如无物,在守城将领的一声令下,新军的火炮又开火了。
“轰轰轰……”炮弹和霰弹落入人群中,有的人被砸成了肉泥,有的被射成马蜂窝。
一些跳入护城河逃生的人,已经游到了对岸,并爬了上去,此时看到这一幕,甚是解气。
“炸死他们,炸死这些狗杂种,吃里扒外的东西……”
“炸得好,炸得好,炸得好啊……”
这回,轮到那些弓箭手当逃兵了,督战的清军虽然很是愤怒和不甘,但没再向这些人下手,任由他们狼狈的逃了回去。
就这样,清军组织的一次攻城,就这般戏剧性的结束了,新军消耗了一些弹药,就让他们折损了五六千人,甚至加深了降军与清军之间的间隙。
多铎知道,必须改变策略了,再这样强逼着进攻,不但起不到多大作用,还真有可能将那些降军都逼反。
虽然他不怎么看得上这些人,但是这些人数量大,真要乱起来,也是很让人头痛的。
而且以后的攻城,还是要以这些人为主,毕竟攻城战本就艰难,八旗军消耗不起。
眼下,对攻城的队伍来说,威胁最大的是新军的连射火枪和霰弹。
连射火枪射击距离远,可以威胁到三百丈开外。
而火炮发射的霰弹,杀伤面广,一炮打一片,也很有威胁。
多铎知道,在火炮的数量和战力上,己方都不如新军,所以只能采取防御措施。
要想防住穿透力非常凶猛的新军连射火枪,盾车和战车上需要再加厚,或者蒙上厚的铁板。
只有给攻城士兵一些安全感,让他们看到攻破城池的希望,他们才愿意前进。
不然,一味的通过举起屠刀威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而要进行这番准备,自然要耗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所以清军的攻城计划就缓了下来,多铎也不再想着迅速攻下扬州了。
清军的攻城放缓了下来,但黄海如并没有放松警惕,也趁这个机会不断的加强城池的防御。
更让黄海如松口气的是,后方的补给也到了,是从水路运输过来的,特别是弹药的补充,让新军士兵欣喜不已。
毕竟,那些先进火器,可是新军战力的最大依仗之一。
黄海如不知道的是,还有三千援军也在支援的路上,也是走的水路。
因为他发往福建的书信已经到了军部,参谋部分析之后。
认为黄海如固然有些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批评,但也有亮点,作战的精神和勇气可嘉,打出了新军的气势。
所以,这份参谋部的中肯评价,也被援军的主将带去了,准备交给黄海如。
鉴于黄海如所率领的新军已经损失大半,所以军部和参谋部一致决定再派遣三千新军前去支援。
此时,在大员的唐宁还不知道这些事情,他也不担心自己来大员不到一个月会出什么大事。
毕竟新军的一套体系已经构建好了,即便没有他,也完全可以正常运转。
除非是德式武器的弹药全部耗光了,但他离开福建之前,又给宋云舒的后勤部补充了一批弹药,足够使用一段时间了。
唐宁之所以还留在大员,是要对大员的建设作一些规划,同时还要和大员的一些族群打好关系。
因为这里除了汉民,还有不少各族百姓,这些各族百姓之前也一直受到荷兰人的压迫,甚至有的族群直接被灭族。
此番唐宁带领新军将那般凶残的荷兰人给打败了,这些族群心里还是很担心的,生怕虎灭了狼,又会继续欺压他们。
他们看到了那些曾经欺压他们的荷兰人的惨状,像奴隶一般被驱使着修筑城池、开垦荒地。
但唐宁用政策告诉他们,新军只惩罚凶残的敌人,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
大员各族百姓和汉民一样平等,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得到新军的认可和保护。
起初,他们还有一些忐忑和怀疑,但随着一些人带头接受新军的招募,帮助建设城池、开垦荒地。
在拿到实实在在的工钱之后,渐渐的解开了隔阂,对唐宁率领下的新军慢慢认可了。
甚至有些青壮年响应征召,主动申请加入新军。
第二二五章 明葡联盟
唐宁亲自撰写的文章在《明报》上发表了,还有亲笔署名的告示在福建和广东各州府张贴。
其中的内容,自然是表明大员已经被新军收复了,荷兰人已被消灭。
大员物产丰富,土地广袤又肥沃,但地广人稀,新军以后会大力发展大员,需要大量人员对大员进行开垦和建设。
举家迁移至大员的,三年内不用交任何赋税,也不用承担任何徭役,还会提供开垦用地的所有种子。
因为大员需要大力建设,所以会有大量的工作机会……
总之,迁移到大员,有各种好处,人员不限福建和广东,全国各州府百姓,只要不是作奸犯科之辈,皆可申请。
消息通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传开之后,顿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特别是内省很多破产的百姓,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广东和福建,然后举家迁到大员去。
因为对他们来说,只要有一口饭吃,一家人能够活下去,他们什么都愿意做。
何况唐大人名声在外,此番大力宣扬,自不会蒙骗万千百姓。
所以,这段时间陆续有船只往返大员,将整船整船的百姓往大员迁移。
还有大量商船往返,将各种物资不断的向大员输出,以帮助这些迁移的百姓能够尽快的安家生存。
在迁移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后,唐宁又从潮州府和惠州府抽调一些各方面人才和官员前来大员任职,让大员的发展和管理尽快步入正规。
这期间,荷兰人从巴达维亚千里迢迢的赶来了,大员的事情他们自然已经知晓了。
面对失败的结局,他们没想过向新军报复,而是想通过谈判的方式化解双方的矛盾,同时也想将几千荷兰俘虏救回去。
不过,唐宁没有急着答应,而是派人与荷兰人不停周旋,拖延时间,因为新军与葡萄牙人在去年达成的协议,依然有效,现在是准备执行的阶段了。
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葡萄牙人协助新军建造大型战船,以及在火炮、火枪等各方面提供帮助。
而新军的义务是,在战船和火炮装备就位之后,协助葡萄牙人夺回满喇加。
虽然战船和火炮还都没有完成当初定下的目标,但唐宁觉得是时候将占领满喇加提上日程了。
因为他清楚,大员被新军突然占领之后,时间拖得越久,荷兰人对满喇加等地的防御将会更强。
现在,新军的最大对手是清军,但与清军的战斗,最主要是在陆地上发生,所以大型战船相对来说并非不可或缺,多一些少一些对战局影响不大。
正因为如此,新军完全可以抽调出一支远征水师出来拿下满喇加这个关键的据点。
拿下满喇加后,即便是与葡萄牙人共同占领,对己方来说,也是有着莫大的好处。
在新军突袭大员,并迅速占领后,得到消息的葡萄牙人震惊的同时,也第一时间率队赶到了大员。
带队的自然是和唐宁最熟的总督千金克劳迪娅,她现在做得最多的不是与商会之间的联系,而是想办法与唐宁,以及与唐宁最亲近的人打好关系,比如小环、宋云舒等等。
所以,她还特意将自己住的地方搬到了离唐府最近的地方,方便串门。
这个女人比较会做人,她此举并非为了刻意去打听什么消息,而是真的在用心交朋友,所以她会主动的提供各种帮助。
也正因为如此,宋云舒和小环对她的印象都不错,也是两人外邦中最好的朋友了。
到大员后,克劳迪娅也是一有机会就与唐宁接触,并主动的调派自己人员提供各种帮助。
唐宁自然不会拒绝,有些东西他也不担心被克劳迪娅看到,有些事情让葡萄牙人知道后,反而能够让双方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
所以在处理大员的事情之余,唐宁也主动谈起了从荷兰人手中夺回满喇加的事情,克劳迪娅自然是喜出望外。
她来大员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谈论这件事情,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场合,现在没想到,唐宁主动提了出来。
满喇加对葡萄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葡萄牙王国的持续衰落,与满喇加的丢失也有一定的关系。
正因为满喇加被荷兰人抢夺了,几乎将远东与葡萄牙王国的联系给切断了。
而远东的贸易,又在葡萄牙王国的全球贸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葡萄牙人通过香料赚取了大量的财富,而远东又盛产香料。
这一重要据点的失去,让葡萄人在远东的贸易垄断地位,渐渐被荷兰人取代。
所以,葡萄牙人一直想再从荷兰人手中将满喇加再夺回来,重新掌握香料贸易。
唐宁表示新军愿意出兵两千五百人,以及二十艘排水量超过五百吨的船队。
对唐宁答应派出的这支力量,克劳迪娅是满意的,因为她甚至认为,即便葡萄牙不出兵,新军凭借这支力量都有可能占领满喇加。
毕竟荷兰人在满喇加的兵力和防御,与大员还是有着一些差距的。
而大员作为荷兰人除巴达维亚之外,最强的远东据点,这么快被新军占领,小小的满喇加,对新军来说也不在话下了。
唐宁直接答应出兵两千五百人,倒是让克劳迪娅还有些为难了,因为他们葡萄牙人很难凑出两千五百人的兵力。
但从荷兰人手中夺回满喇加是他们葡萄牙人提出来的,也是他们葡萄牙人不懈努力才促成的双方合作,按理说他们葡萄牙人应该是主导方。
新军都主动表示可以出兵两千五百人,作为主导方的葡萄牙人总不能比这个数字少吧。
但他们真的是有心无力,荷兰人抢占满喇加后,就将葡萄牙人在远东东西两面的殖民据点给切断了。
如果要出兵重夺满喇加,葡萄牙人只能从妈港抽出兵力,一千五百人顶天了。
至于在果阿、第乌等印帝亚殖民据点,却也不敢轻易的抽出兵力支援。
因为荷兰人在印帝亚东部有不少据点,一旦抽调本就为数不多的军队,造成兵力空虚,被荷兰人趁虚而入,那就得不偿失了。
何况有满喇加的荷兰人阻拦,沟通配合也非常不便,要是出现什么失误,恐怕会对整个行动产生莫大的影响。
可是,唐宁丝毫没有提及需要葡萄牙人出多少兵力,他只是让葡萄牙人尽快派出一支军事代表团到福州,与己方的参谋部制定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作战计划出来。
唐宁的这个决定,也表明要与葡萄牙人联盟了,已经衰落的葡萄人自然是欢心不已。
第二二六章 弘光朝之危
经过近二十天的准备,新军和葡萄牙人制定好了作战计划和出发前的准备。
新军出兵两千五百人,排水量五百吨以上的战船二十艘。
葡萄牙人出兵一千五百人,战船十六艘。
双方组成联合船队,由叶大成统一指挥。
叶大成先行率领船队抵达濠镜,然后再率领联合船队一起南下,目标直指满喇加。
而唐宁也是随着叶大成一起离开的大员,不过双方在中途分开,唐宁回福建,而叶大成则去往濠镜,然后率领联合船队直指满喇加。
唐宁回到福州时,已经是六月底了。
福建依然在平稳发展着,没什么大事发生,新军最关注的,还是北方战事。
此时,扬州城的战斗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清军重新做了准备之后,发起了一次次的猛烈进攻。
当然,作战的主力还是李成栋、刘泽清、刘良佐这几支江北四镇的叛军队伍。
虽然每次进攻伤亡依然不小,但起码不是必死了,所以这些人即便很不情愿,但还是不得不卖力。
经过近一个月的恶战,扬州城西的护城河,城墙下,堆满了尸体,由于天气炎热,尸体迅速的腐烂发臭,发出恶心的气味。
但是,清军想要破开扬州城,只有进攻西门一条路。
因为古运河从南北向直接贯通扬州城,而古运河上面是新军的强大船队,火炮凶猛。
所以清军根本不敢从南城和北城发起进攻,至于东城,那更是不可能了。
要攻打东城,则要渡过古运河,从一开始清军就没有往这方面想,因为他们自己也清楚自己的最大弱势。
即便收复的降军也有水师,但是与新军一比,还是相差太大。
可西城堆满了发臭的尸体,既影响进攻士兵的士气,清军也害怕产生瘟疫。
瘟疫没有谁不怕的,新军也害怕,所以双方达成共识,每日下午未时申时结束最后一次战斗后,双方罢战,然后由清军派出士兵将尸体运走处理。
当然,这些士兵除了推一些运载工具之外,不能携带任何武器,而新军也很默契的没有发起攻击。
但是这么长时间的激战,扬州城内外,已经葬送了超过六万阴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