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红毛之间的南澳海战,我水师也是凭火器之利,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发起攻击,致敌不能近。”
“至于收复大员之战,我水师船只远远超过敌方,再之于有效战略,所以才能轻松击败红毛。”
孙临这一番反驳,可以说是有些直白了,就差直接说,水师打赢了和线式战术基本上没什么关系,凭借这样的火力和数量,想不赢都难。
此人果然是善言谈,脾气也有些倔,但他的忠义,唐宁是不会怀疑的。
正史中,郑芝龙向清军投降之后,整个福建的防御几乎土崩瓦解,但孙临依然没有放弃,直到和志同道合的杨文骢一同战死福建。
说到孙临,就不得不提一提他的妾室葛嫩娘。
葛嫩娘本是将门之后,武艺超群,其父因抗清殉国,因此家破人亡,沦落秦淮。
但她并未失志,直到遇到孙临,两人情投意合,孙临帮其赎身,成为其妾室,并一直协助孙临的抗清大业。
在福州被清军层层围困之际,葛嫩娘协助福州守将杨俊,动员训练全城妇女,以便必要时拼力一搏。
直至因实力悬殊被俘,葛嫩娘誓死不降,与其侍女美娘被绑于征南大将军博洛身前。
葛嫩娘是不可多得的美人,即便是见惯了美女的博洛也惊为天人,于是生起不轨之意。
美娘年幼,清军对其看管不严,美娘趁博洛的心神在葛嫩娘身上之际,突然挣脱捆缚的绳索,抽出藏在袖间的匕首,直刺博洛。
无奈博洛身经百战,反应迅速,紧要关头避过要害,美娘只刺中其手臂。
恼羞成怒的博洛当场将美娘斩杀,葛嫩娘悲痛欲绝,奋力咬碎自己舌头,将满口血污吐了博洛一脸,然后决然的冲向博洛。
博洛也被突然的一幕惊呆,抬手一剑直刺葛嫩娘心口。
一代女侠,就此香消玉殒。
其实,福建并非没有抵抗,只是因为身为总兵官的郑芝龙无耻降清,让大好形势毁于一旦,有志之士只能各自为战,被清军各个击破。
与葛嫩娘、美娘一比,堂堂闽海王连一女流之辈都不如。
唐宁对葛嫩娘自然是很钦佩的,何况他自己的妻子宋云舒也是一代女侠,侍女小环也是不离不弃。
正因为如此,在孙临和葛嫩娘来投时,唐宁不但让孙临在军中担任参谋一职,还让葛嫩娘和其侍女美娘协助宋云舒管理后勤和妇女联合会。
葛嫩娘很是欢喜,这正是她得心应手之事,也让自己的满腔抱负有了施展之地,所以她对唐宁是非常感激的。
在福建的时候,她就听说自己夫君对唐宁推行的一种战术多次发表过异议,为此她还劝诫过孙临。
倒不是她怕得罪唐宁,而是她也了解过唐宁的各种事迹。
唐大人虽然年轻,但并不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之人。
相反,唐大人做的事情都是有分寸的。
虽然唐大人推行过不少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新事物和新政令,但最终的结果,几乎都证明唐大人是对的。
如治安保卫团、妇女联合会、廉政司、潮州学院等,不都是唐大人主持成立的吗?现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潮州、惠州和整个福建的安定,与这些机构是分不开的。
唐大人本就善于推出一些新事物,不要因为这种线式战术有些不可思议,便一律否认。
就像唐大人说过的一句话,葛嫩娘也很是赞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管这种线式战术可不可行,总得让唐大人去试一下吧。
新军是唐大人一手组建并发展起来的,难道唐大人自己不知道心痛?他敢用这种战术,肯定是有一定底气的。
就算退一万步,新军使用这种战术失败了,输一次,新军还是输得起的。
可显然,孙临最终没有听进去,即便随军一起来到了南直隶,他也没有放弃劝诫唐宁舍弃这种一看就不实用的战术。
但此人嘴巴厉害,唐宁一时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反驳,便直接道:“孙参谋莫急,你也看到了,我方阵前布置了大量铁丝网。”
“敌骑即便突破近前,有铁丝网阻挡,也无法轻易突破。我方战阵即便真有问题,也有足够的时间变阵。”
“我费了那么大功夫才练得此阵,是否可行,试一试便知。如果真不行,就当是让我死心,可否?”
听到唐宁如此说,孙临沉吟了一下,然后才轻叹一声,没再多说。
显然是对唐宁的答复不是很满意,但也接受了。
众人无奈一笑,也是唐大人比较开明,要是遇到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的主将,一次次这般当众反对,不被拖出去杀头就不错了。
第二三零章 葡萄弹
翌日,清军整兵再战,此次阿济格派出的是降军中的精锐,吴三桂的关宁军。
关宁军可是少数能与八旗清军抗衡一二的大明军队了,只是现在成了清军的爪牙,为清军冲锋陷阵。
吴三桂领命后,依照新军的防御阵形,先派六千步兵从正北方向发起进攻,骑兵用以策应,伺机找出新军阵线的破绽后再立即发起突袭。
各种盾车、战车在阵前缓缓推进。
其后是鸟铳手、弓箭手的轻步兵,拿着圆盾和砍刀的近战步兵在其后缓缓跟进,再后面是装备了长形盾牌与长矛的重步兵。
新军的军阵中,最前面是一条长长的、若半丈高的防线,不知是不是用土或者拒马等垒积起来的。
因为从外面只能看到一块块简单拼接起来的木板,显得有些突兀的样子。
在这条防线的左中右三个缺口位置,是新军布设的炮兵阵地,一门门火炮间隔整齐的排列,每个方向十门火炮。
随着时间的推移,敌步兵距离前阵的距离越来越近,三里,两里半……
“开炮……”随着一声令下,令旗手猛的挥舞手中的令旗。
一个个手持火把的炮兵上前,将面前的一门门火炮的引线点燃。
“轰轰轰……”
一发发重2。5千克、4千克的炮弹从炮口飞出,一个个实心铅球凶猛的向敌阵冲去,仿佛小型陨石坠落。
之所以现在新军的炮弹采用千克制,是因为现在新军的火炮不但在炮弹的重量要尽量做到精确,在口径、炮管长度等各方面都制定了标准。
最小重量单位精确到克,最小长度单位精确到毫米。
这个标准当然是唐宁负责制定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方便的量产,炮兵和火枪兵在使用武器时,也能够更方便,更有标准。
不像原来,一门大炮,一千多斤,两千多斤,甚至三千多重,造出来多重是多重,没有具体的标准,口径自然也不一样。
而为了配合这些大炮,炮弹的重量和大小又要重新定制,所以很多大炮的炮弹根本没办法通用,误差也大。
炮的口径不同,炮弹大小不同,这又导致每门火炮的弹道不一样,这又直接影响了射击速度和精度等各方面。
这个问题,唐宁自然早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生产燧发枪的时候,他就开始着手将后世的一些重量、长度标准制定了出来,这些更小的单位可以更精确。
燧发枪的弹头和发射药,就是按克的标准来制定的,大小误差也是按毫米为基准,火炮亦是如此。
火器的生产有了标准,士兵在使用这些火器时,在瞄准具的配合下,自然也就有了一套操作基准。
既可以让士兵能够快速的掌握,也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出武器的性能。
“嘭嘭嘭……”实心大铅球落在敌军行进的军阵中,在强大的冲击力下,可以将一块区域冲得七零八落。
被这大铅球触碰到,轻则骨折,重则被砸成肉泥,一时间惨叫不断。
但吴三桂的关宁军的作战素质明显要比一般明军强上不少,虽然产生了一些混乱,但军阵能够迅速的重新整顿。
被砸开的缺口位置也会有人员自动填补,以保证军阵的完整。
随着敌军的继续靠近,在接近到里许多距离时,一个个新军炮兵从旁边另一个弹箱中拿出了一种不一样的炮弹开始装填进炮膛中。
这种炮弹被称为葡萄弹,葡萄弹的原理近似霰弹,采用网兜将散弹捆成一束,看起来像一串葡萄,所以形象的称之为葡萄弹。
正因为结构的原因,同一门火炮使用葡萄弹的射程不及实心弹,但其胜在杀伤面比实心弹要广不少。
所以,在敌军靠近之后,新军炮兵立即改用葡萄弹。
“开炮……”
“轰轰轰……”
一门门大炮火光迸出,在膛压的冲击下,包裹葡萄弹的网兜破碎,里面包裹的十多枚大小一样的铅弹凶猛的飞射而出,向一片区域冲去。
“嘭嘭嘭……”敌军手中拿着的盾牌像纸糊的一般被轻易洞穿,中者身上立即出现一个牛眼大小的血洞。
成片的士兵惨叫着倒下,凄惨异常。
不过,新军的主要目标还是敌战车,这些战车有好多种,有盾车、武刚车、冲虏藏轮车、架火战车等等。
不少战车最前面安装有一块厚实的大盾,甚至有的两侧也安装了大盾。
为了提高防护力,还蒙上了牛皮、犀甲等,比如盾车、武刚车、冲虏藏轮车。
但如架火战车的前面便没有类似的大盾,所以架火战车就置于那些有防御大盾的战车之后。
不过他们显然预料错了新军霰弹的威力,这些大盾的防御力虽然还不错,能够削弱霰弹的威力,但并不足以抵挡住霰弹的威能。
不少防御大盾还是被打穿,有的大盾甚至整面被轰倒,躲在车内的士兵发出阵阵惊恐惨叫。
有的战车刚好被击中侧面,强大的冲击力让整辆战车顿时失去平衡,向另一侧翻倒而去,车上的士兵和武器翻滚的散落一地。
如果战车还没有被毁坏,军官会立即指挥士兵将战车扶起,继续推着前进。
而损毁的战车,直接被遗弃。
在敌军靠近到一百丈左右时,新军的另一种火炮又派上用场上,这种火炮与虎蹲炮有些像,但又有些不同。
最明显的不同是下方多了一块底板,另外在管壁和支架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改进。
之所以会如此设计,是因为该炮是结合虎蹲炮和新军的81毫米迫击炮设计出来的,就是一门比虎蹲炮更先进的迫击炮,口径100毫米,总重54。6斤,宋应星称之为灭虏炮。
当然,由于工艺原因,与真正的现代化81毫米迫击炮还是有不少差距的,用的炮弹还是以实心弹和霰弹为主。
不过好在,此炮比较轻便,机动性能好,也方便大量装备。
此刻,在敌军进攻的方向,就有超过一百门灭虏炮布置完备。
随着一声令下,“轰轰轰……”一门门小巧的灭虏炮发威了,填充好的霰弹像雨点般冲了出去。
第二三一章 经受考验的线式战术
灭虏炮的威力不及红衣大炮,无法击穿有防御大盾的战车,但胜在数量多,对战车后方的敌方人员的杀伤还是很可观的。
终于,在顶着新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以及各种战车损失过半的情况下,关宁军终于进击到距离新军阵营约百丈的位置。
在军官的命令下,他们立即整顿好战车阵形,然后毫不犹豫的将战车上的火箭引信点燃。
“嗖嗖嗖……”一时间,数不清的火箭像雨点一般飞出,然后向着新军阵营砸下来。
新军显然早有准备,军阵最前面的皆是盾牌兵,在敌战车排开之前,他们第一时间将盾牌举了起来。
“嘭嘭嘭……”火箭像冰雹一般砸在盾牌上。
虽然新军的防护严密,但难免出现伤亡。
不过,这种火箭车的发射基本上是一次性的,毕竟重新装填火箭比较繁复,在此时的进攻过程中也没有时间进行第二次装填再发射。
所以,释放了火箭的火箭车被丢在了一边,关宁军的虎蹲炮也发起了反击,但其射程和威力,自然没办法与新军改良过的灭虏炮相比,这也是他们需要接近到更近的距离才能开炮的主要原因。
“砰砰砰……”一枚枚霰弹打在盾牌上发出急金铁交击般的声响,因为新军阵营最前面的盾牌上的盾面上,用了五毫米厚的铁板包裹。
新军的火炮并没有停歇,双方近距离进行炮战。
新军的火炮明显占据优势,敌炮败北旋向左右撤退。
敌鸟铳手、弓箭手迅速继续接近距离,新军的火炮经过一轮射击之后便停止了。
盾牌兵左右旋于后,火枪兵排成三个横队置于前,第一排士兵立即抬枪瞄准,但并没有急于射击,任由敌军靠近。
三十丈,二十丈,看到新军依然没有射击,前进的关宁军一喜,指挥军官一声令下,前进的步伐一停,立即抢先举枪射击。
“砰砰砰……”
正举枪瞄准的新军士兵稀稀拉拉的倒下几十人,但其他人依然没有射击,第二排的士兵默默的补上前排空出的缺口。
虽然不知为何,但关宁军指挥官大喜,命令前排刚射击过的鸟铳手退到后面,第二排置前,一边前进一边装弹,然后迅速射击。
如此反复,边靠近,边射击。
唐宁和众将及参谋在后阵用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战斗,看着己方士兵排着横队,任由对方一个个击倒而不还击,皆是不由自主的看向唐宁。
孙临更是忍不住道:“我方燧发枪比之敌鸟铳更加优良,敌方已经抢先射击,为何我方还不还击,岂非拿士兵性命当儿戏?”
孙临这话已经是有些不客气了,即便唐宁脸皮厚,此时也忍不住有些尴尬,但他还是耐着性子道:“诸位,看下去便是。”
左梦庚、卢光祖等人古怪的看了两人一眼,默不作声。
“唉……”孙临长叹一声,隐隐觉得唐宁似不像传闻中的那般。
终于,前线双方的距离接近到了十五丈以内。
突然,一声令下,随着“嘟……”的一声喇叭声响。
“砰砰砰……”新军终于反击了,第一排火枪手几乎同时扣动了扳机。
正在并排向新军靠近的关宁军鸟铳手倒下一片,余皆大惊,但不少人才刚刚点燃火绳,看着火绳在缓慢燃烧,后排更是在装填火药。
新军第一排开完枪后,第一排火枪手立即转身,从第二排第三排士兵的间隙中转到第三排,然后开始装填弹药。
第二排和第三排士兵迅速踏前一步,第二排变成了第一排,士兵们第一时间收缩阵形,让彼此靠得更近,然后迅速的抬枪瞄准。
“嘟……”
在喇叭的指令下,士兵们又整齐的开出一枪,正在靠近的敌军又被扒掉一层,阵形变得越来越稀疏。
关宁军的鸟铳手也是排成几排,但是,他们没有统一的指令,射击完之后,各自装填弹药,装填好了之后再各自射击。
而且,被击毙的士兵留下的缺口,也没有后排的士兵主动去填补,所以阵形也变得稀稀拉拉的。
再加上他们是边行进边射击,阵形不知不觉便变得杂乱了不少。
在枪械方面,新军的燧发枪射速更快,所以关宁军的射击密度便远远的落后于新军,造成的杀伤也远远弱于新军。
“砰砰砰……”
双方依然在近距离互射,但是,新军士兵只是稀稀拉拉的倒下,而关宁军则是成片倒下,对比非常的明显。
由于前方的鸟铳手伤亡太大,让后面的弓箭手也暴露了出来,所以导致不少弓箭手还来不及发挥作用,便被新军的火枪击倒。
唐宁看到了这一切,嘴角升起一抹微笑,淡淡的说道:“如何?关宁军可不是尚可喜的人可比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战阵与我们工厂流水线工序是一样的,可以保证我方火力充分而有效的输出。”
“士兵们同心协力,既可以互相提升士气,又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战果。”
“我们可以想一想前线的那些士兵,他们在开出一枪之后,看到敌人成片的倒下,那是多么大的一种成就感啊。”
“相反,敌人在看到自己身边的同伴成片的倒下,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孙临目光微凝,很是不可思议,然后立即拱手对唐宁道:“大人创造的此战术,对敌步兵果然有效,我很期待此阵与敌骑一战。先前对大人的冒犯,还望大人海涵。”
看到孙临能知错就改,唐宁自然不会怪罪,此番心情大好,于是立即道:“孙参谋不必多礼,我们军中就是需要有不同的声音,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嘛。”
“不过,此时说这种战术完全可行还太早,要通过敌骑兵,特别是鞑子骑兵的考验,才算真正的可行。”
说到这里,唐宁又看向孙临说道:“此番如果敌骑兵无法突破我方战阵,孙参谋应该就不会再反对我推行空心方阵吧。”
这回论到孙临有点尴尬了,唐宁所说的空心方阵他自然知道。
这种阵形看起来更加冒险,就是将这种线式战阵布置在四个方向,围成一个方阵,而且中间是空心的,所以叫空心方阵。
按唐宁的意思,这空心方阵的所有士兵都只配备带刺刀的燧发枪,而且置于空旷地带,还是若干个空心方阵分散开来,除了一些火炮之外,周围不设任何防御措施。
当时一想到这个阵形,孙临感觉像是儿戏一般,简直是无知的孩童才能想到的战术。
不过现在,他自然不敢这么轻易认为了,不然自己就是那无知孩童了。
当然,唐宁此时还不敢直接推行这种战术,毕竟这种战阵除了士兵配合默契之外,还需要士兵有足够的勇气和必死的决心。
否则的话,一般士兵是很难面对骑兵凶猛冲锋的那股气势。
新军现在依然只能称得上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没有经过种种生死磨炼,唐宁也不敢大肆推行这种冒险战术。
所以即便他现在用线式战术,也努力的在阵前布置了一道铁丝网以作不时之需。
第二三二章 关宁铁骑冲阵
“火器营退后,弓箭手准备……”关宁军指挥官立即派出弓箭手,放弃了已经被打残的鸟铳手。
但是新军依然不为所动,继续按照步骤稳定射击,靠近的敌弓箭手也成片的惨叫着倒下,于是不得不在十丈开外还击。
看着飞射过来的箭矢,新军士兵依然不为所动,即便身上中箭也无动于衷,除非是影响了自己开枪才会伸手将其拔掉。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关宁军的弓箭在这个距离上的杀伤力,比之火枪差远了,根本穿不透新军的板甲。
所以,只要不是射中暴露出来的身体部位,对新军的杀伤力就小了很多。
经过几轮对射,关宁军似乎也发现了这点,因为他们弓箭手的伤亡,不知道要比新军多上几许,身后和周围,都是关宁军士兵的尸体,还有受伤倒地的伤员。
反观新军,似乎还是那一排并排的阵形在那里,轮番而整齐的射击。
弓箭手后方紧跟而来的近战步兵似乎也发现了这点,也看到了鸟铳手和弓箭手的巨大损伤,再加上已经接近了比较近的距离。
指挥官随即一声令下,“进攻。”
“杀……”在一阵呼喊声中,关宁军近战步兵开始发起了冲锋,举起盾牌向新军阵营凶猛的冲来。
“砰砰砰……”随着新军士兵身前一阵青烟飘出,正在前冲的关宁军士兵惨叫着倒下一片。
新军的阵形一换,第二排迅速变换成前排,立即举枪瞄准,一声令下后又是整齐的射击,间隔时间只有几息时间,衔接得非常不错,很好的保证了火力的持续。
而且,在如此近距离下,精准度就更高了,再加上敌阵形密集,几乎是百发百中。
即便有的士兵没有击中自己瞄准的目标,也有很大机率击中后方的其他目标。
如此反复,新军火枪兵的火力持续而高效的输出着。
“扑腾扑腾……”前冲的关宁军被大片的收割,短短的不到十丈远的距离,却仿佛天堑一般遥远。
看到身边的战友迅速的减少,有的甚至看到周围只有自己孤零零一人,再看到视野所及之处,新军士兵密集的一排举枪瞄准自己所在的方向。
一股绝望的情绪迅速在心中蔓延,在如此密集的火力下,能够到现在还没有被击中,已经是莫大的运气,接下来还有这么好的运气能够冲进新军的阵营中吗?
答案很明显。
终于,恐惧占了上风,第一个士兵转身而逃,然后有第二个,第三个……
但是,随后跟来的重步兵挡住了很多人的退路,这些重步兵举着长形盾牌继续推进,虽然盾牌不时的被击穿,躲在后面的士兵也不断的倒下,但缺口迅速的会被填补上。
这些重步兵手中还配有长矛,在指挥官的命令下,长矛从盾牌的缝隙间向前刺出,将一个个退回来的逃兵刺穿。
没办法,原本要逃走的近战步兵立即被逼得转身继续前进。
见此情景,关宁军两千骑兵立即从新军阵线右翼发起进攻。
“轰轰轰……”新军按照各种炮和炮弹的射程依次进行了一轮炮击,实心弹,葡萄弹,霰弹。
大名鼎鼎的关宁铁骑在炮火中也被扒掉了一层,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加快了速度继续冲击。
“咚咚咚……”随着一阵有节奏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