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宁没有肆无忌惮的使用,说明这种先进火炮的数量很少。
但是其威能,太恐怖了,用与不用,全然掌握在唐宁手中,这就像一柄威力巨大的巨剑悬在头顶,谁也不能忽视他的存在。
第二三九章 吴三桂临阵出降(上)
“平西王果然目光如炬,说不定唐宁也猜测我们会选择被动防守,如此就正中其下怀。”
“既然此计乃平西王提出,那就以关宁军出战,此等战功,我定亲自禀明摄政王。”
“还望平西王能全力以赴,我大军随时策应平西王。我军成败,在此一举。”
阿济格声音粗犷的对吴三桂说道,显然对吴三桂颇为赞赏,就连原本阴郁的心情似乎都好了一些。
吴三桂连忙起身,微微躬身行礼道:“末将领命,必全力以赴。”
“平西王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阿济格还不忘提醒一声。
吴三桂再次躬身:“末将谨记殿下教诲。”
随即,吴三桂直接退了出去,开始整理军队。
阿济格看着吴三桂退出去的背影,神情微动。
他知道吴三桂想表现自己,想获得大清的信任,所以从京师南下以后,关宁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冲锋陷阵,非常卖力。
前几日,关宁军对战新军,也尽力了,失败也非吴三桂所愿。
阿济格对吴三桂这一路上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所以对吴三桂的感观也改变了不少,甚至比投降更早的尚可喜更加看重。
谁叫尚可喜的人马,不管是在兵力还是在战力上,都不如吴三桂的关宁军呢。
战功赫赫的英亲王,可不管你投降得早还是晚,一切以实力说话。
上一战,关宁军的损失不小,现在随阿济格出战的关宁军还有一万五千余人,其中骑兵六千余,步兵近九千。
吴三桂不再保留,全部调出,阿济格也很满意吴三桂这种态度。
“殿下,似有不妥?”尚可喜神色微动的说道。
阿济格眉头微挑,问道:“有何不妥?如今情景,我们都要向平西王一样,只有全力以赴,方有决胜之心。”
尚可喜张了张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躬身应是。
整军完备之后,吴三桂便等待前方斥候传递新军最新动向的塘报,直到听闻新军据此只有二十里左右后,一声令下,大军立即出动,直接向着新军所来的方向。
双方不断靠近,新军的侦察兵和吴三桂派出的斥候来回穿梭,带回各自的情报。
当然,新军需要通过人力传递情报的侦察兵,只是明面上的,处在最隐密的侦察兵,则已经配备了无线电,只有少数人知道他们在哪里。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一股看不到的凝重气息迅速在双方之间凝聚,特别是关宁军。
上一战的惨烈依然历历在目,就连不可一世的鞑子都战败了,他们不知道平西王究竟是怎么想的,拿着关宁军的大半家当与新军决战。
拼赢了还好,大家可以加官晋爵,但要是输了,整个关宁军怕是要名存实亡了。
因为除了眼下这一万多人的关宁军,只有留在应天府的不到五千人了。
几千关宁军,而且主要是步兵,对鞑子来说,利用价值就很小了。
到时候关宁军的名号能不能保存都是问题,谁还会记得关宁军的付出和战功?
很多人都明白,作为降军,只有对鞑子有利用价值,才会得到重用。
一旦关宁军实力大减,利用价值自然会大幅度下降,到时候关宁军很可能像破布一般被丢掉。
这个道理他们不相信平西王不明白,难道平西王真的就赌明显要小得多的胜率?
就算最终阿济格胜了,关宁军的损失应该会非常惨重吧,到时候鞑子怎么对待关宁军就真的不好说了。
一些明白其中道理的中下层军官怀着各种心思,默默的跟着大队继续向新军靠近,他们也没有资格影响上面的决策,命运完全由他人摆布。
“报,平西王,新军距我军已不足八里。”斥候将最新的情报报告给吴三桂。
吴三桂立即将手一抬,下令道:“全军停止前进……”
“全军停止前进……”命令迅速的传达下去。
待大军停下之后,立即有几骑从大军一侧冲出,然后策马向新军所在的方向狂奔。
“报,大人,吴三桂的大军停下了,距我军不足八里。并派出五名使者,正向我方靠近。”
“吴三桂想要搞什么鬼?”众将皆是有些疑惑。
唐宁眼睛微眯,想了一下道:“继续监视关宁军东向,全军继续前进。”
新军没有丝毫停顿,继续向着吴三桂军靠近过去。
而吴三桂派出的五骑,速度飞快,七八里的距离,盏茶功夫不要就可以抵达。
仅五骑,而且是打着白旗来的,新军自然不会与其为难。
表明来意之后,他们迅速被带至唐宁阵前,而新军并未就此停下,继续前进。
为首的是一个游击将军,叫郭云龙,在确认眼前的年轻人就是如雷贯耳的唐大人之后,他立即单膝跪地的道:“罪臣见过唐大人。”
“郭将军,不必多礼,请起。”唐宁振声道。
郭云龙没有起身,而是抬起头,从怀中摸出一封书信,双手递上说道:“罪臣有负大明,实乃有愧。此信是我家大人亲笔所写,拖罪臣亲手交由大人。”
一个警卫上前将郭云龙手中的信接过,然后递到唐宁手中。
唐宁打开信看了看,神色一动,然后传给身边的孙临等人阅完,众将和参谋皆是目露异色,然后看向唐宁,微一点头。
唐宁随即看向郭云龙笑道:“方才我方斥候便锁定吴大人的位置,请求火炮支援。”
“幸亏郭将军来得及时。不过现在已经没事了,郭将军可告之你家吴大人,让他放心,已经没事了。”
郭云龙先是一惊,然后又是一喜,连忙说道:“多谢唐大人。”
没有多久,郭云龙又匆匆离开新军军阵,回去向吴三桂复命去了。
此时的吴三桂,隐藏在关宁军军阵中,虽然脸上神色平静,但内心却是焦急不已,他不知道唐宁会如何答复自己。
但是,做出这个决定是他深思熟虑的,在多铎率几十万大军连攻扬州城不下时,他心中便闪过各种念头。
在阿济格率领更多的精锐大军对唐宁所部发起攻击,并连败几阵,损失惨重之后,某种想法便越发坚定了。
于是,他才找到这个机会,然后率领关宁军主力前来一搏。
第二四零章 吴三桂临阵出降(下)
郭云龙回来后,吴三桂一刻也不想耽搁,亲自去迎接,在听到郭云龙带回来的消息后,吴三桂心头一骇,不自觉的向着远方扫视了一下。
他不知道这是唐宁故意要吓唬他,还是真的如此。
但是,这种事情他只能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博洛的尸体凉去还没有几天。
如此这般,吴三桂心中的念头便更加坚定了,他不再耽搁,立即率领十几骑出阵,向着新军阵营所在的方向冲去。
此时,新军离关宁军阵营的距离更近了,别说新军的先进火炮,就是红衣大炮都可以轰击到了。
但是,新军却没有停下来架炮轰击的意思,而是继续前进。
吴三桂率十几骑赶来的消息,自然是迅速的报之于唐宁阵前。
“三姓家奴,可信否?”心直口快的孙临说道。
唐宁笑道:“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就可信。如果没有实力,他自然是不可信。”
“哈哈,大人一语中的,这也是吴三桂的生存之道。只要对我们有用,只要我新军有足够威胁的实力,不怕他不老实。”
孙克咸哈哈笑道,虽然他的话语只指向吴三桂,但在坐的左梦庚等原左良玉部将领还是觉得其中似有所指,多少有点不自在,所以都没有接话。
孙克咸此人,虽然身材短小精悍,但却是少有的富有方才武略的将才。
古往今来,飞将之名,便有其一席之地。
在正史中,此际孙克咸本应闲赋在应天府,在明年才受福州守将杨俊相邀,然后远赴福州抗清。
当时,福州已经岌岌可危,可孙克咸没有丝毫退缩,最终与葛嫩娘一同死于博洛帐前。
且他是亲眼看着葛嫩娘一女流之辈被博洛所杀,心中既悲愤,又对葛嫩娘这一女中豪杰敬佩不已,慷慨复死。
不过,现在由于唐宁的凭空出现,搅风搅雨,导致时空转换,很多事情都被改变了,他提前一步奔赴广东投效新军,暂领团长之职,所以没能与葛嫩娘这个女中豪杰结识。
但两人,现在也算是同僚,都在为新军效力。
而不可一世的博洛,已然命归黄泉,再也没有机会杀他和葛嫩娘了。
而且,他李克咸如今在新军中如鱼得水,也深得唐宁器重,前几天与清军骑兵正面对抗的,便是他的新五团。
这一战,也再次为他证明。
正在这时。
“报,吴三桂已到我阵前。”吴三桂抵达的消息迅速的传来。
坐在马背上的唐宁立即道:“走,去看看吧。”
孙克咸、孙临等人一惊,齐声道:“大人……”
唐宁摆摆手说道:“无妨。”
众将随不再多说,除了孙克咸、卢光祖几人随唐宁一同前去之外,其余人便留在阵中。
当然,唐宁的安全自然不能忽视,宋云婉的警卫营随时至少保持一个连的兵力在唐宁身边。
这些全部配备德式武器的士兵,是新军精锐中的精锐,唐宁的安全自然无臾。
被拦在阵前,吴三桂多少有些紧张,但他还是耐心的下马静侯。
远远的,他看到一队人马向这个方向靠近,他的心头不由一动,一直盯着那个方向,心头微动。
直到其中一个年轻的身影显现在眼前,他整个人顿时变得激动了起来。
他不顾那个身影还未近前,直接扑腾一声单膝跪地,抬眼望着那个方向,直到那个身影靠近,才悲凄的道:“罪臣吴三桂,见过唐大人,特此向大人请罪。”
唐宁翻身下马,看着已经剪去辫子,披散着头发的吴三桂一行人,微一点头,说道:“吴大人此番醒悟,为时未晚,快快请起。”
吴三桂没有起身,依然悲泣的说道:“臣有罪,有愧于大明啊。”
“既有罪,此时戴罪立功,为时未晚。吴大人此番前来,此时很可能已被阿济格知晓,此关键时刻,就不必落了这些俗套。”
吴三桂一怔,再拜了一下,这才起身,然后躬身严肃的道:“罪臣此番前来,就为戴罪立功,还望唐大人成全。”
唐宁哈哈笑道:“有关宁军相助,留下阿济格,我们就有更大的把握了。”
吴三桂再度躬身:“但凭唐大人差遣。”
唐宁也不客气,立即问了吴三桂一些问题,包括阿济格部兵力构成、布防情况,以及应天府内的形势等等……
再与己方获得的情报一对比,唐宁便了然于胸。
唐宁不再耽搁,立即给吴三桂布置任务,吴三桂毫不迟疑,连忙应令,然后带着十多个亲卫离去。
此时清军阵营中,阿济格一脸惊色还未褪去,他怎么都不敢相信吴三桂仅带着十几骑就突然跑到新军阵营中去了。
这让他立即想到当初吴三桂在山海关被李自成逼得没有办法,然后率领十几骑出山海关来到睿亲王面前,跪下乞降,乞求睿亲王出兵支援。
今天,吴三桂又用同样的方式跑到新军阵前去找唐宁,这是什么意思?
谁逼他吴三桂走投无路了?他吴三桂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了吗?这是对他阿格济完全不看好吗?他连留在京师的家人也不要了吗?
是啊,吴三桂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当初李自成以为吴家有几十口家人留在京师,吴三桂只有接受投降,根本不敢反叛。
结果事实证明,吴三桂此人,真的可以不顾一切啊。
当初的吴家人已经被李自成杀得差不多了,现在留在京师做人质的也没几人,他吴三桂能够舍弃家人一次,为何就不能舍弃第二次?
只要吴三桂活着,吴家就不会绝后,这人要是对自己都这般狠起来,确实是一个人物啊。
亏他阿济格看到吴三桂南下之后的表现,还改变了对此人的看法,现在看来,有些人就是养不熟的,他的心中只有自己。
阿济格双眼露出嗜血的光芒,可见心中的愤怒,身边能砍能砸的东西,已经被他全部摧毁了,众将皆是噤若寒蝉。
特别是尚可喜,如履薄冰。
阿济格疯狂的发泄一通,但并未削减多少怒火,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一万多关宁军突然临阵反叛,这影响就太大了。
不但让大清军与新军之间的兵力差距一下子改变了近三万,让唐宁所部新军的总兵力一下子超过了他阿济格部近两万。
更关键的是,关宁军不是那些乌合之众,而是降军中少有的精锐啊,此时关宁军全部投向新军,这无疑是对双方实力的一次全新洗牌。
这对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阿济格看向尚可喜的目光都有点不同了。
尚可喜如坐针毡,虽然众人都没有说什么,但他再蠢也能够感受到众人对自己的提防,这让他心中叫苦不迭,又无处诉说。
吴三桂临阵反叛已是事实,正调转方向成了新军的马前卒,如果此刻再互不信任,那就更加危险了。
第二四一章 审时度势
吴三桂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军队的气氛变了,士气变得高涨了不少,这只不过是在短短时间内调转了一下方向而已。
先前目标直指新军时,士气明显有些低落,但现在将目标改成清军后,眼见着队伍的战斗意志瞬间提升了上来。
吴三桂也知道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新军的强大,让人敬畏。
另一个重要原因,吴三桂知道军中上下很多人其实不是很想为鞑子卖命,包括他吴三桂自己,他当初也暗中与弘光朝廷有所联系。
但是弘光朝廷比之崇祯一朝还要腐败无能,根本不敢所托。
看清了弘光朝廷的面目,他终于坚定了为清廷效力,为自己谋一份前途,于是为清廷冲锋陷阵,确实获得了一些信任。
但没想到,新军的强势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前一阵子的亲眼所见,也让他更清晰的认清了现实。
如果不趁此机会反正,以后恐怕再无此良机。
如果再像之前那般跟着阿济格卖命,即便真的能够战胜唐宁所部的新军,他吴三桂估计也落不了什么好下场。
因为他吴三桂,真与新军决战,关宁军和尚可喜部必然是首先要被消耗的力量。
新军已经证明他们强大的战斗力,首先担负与新军决战的关宁军,战至最后,就算不全军覆没,也没剩多少人了。
没有了关宁军,他吴三桂的命运就完全掌握在了别人的手中,脖子上的脑袋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摘走,这不是他吴三桂想要的结果。
所以,当时他投降新军的念头愈发强烈,因为他对比了自己率领关宁军投降新军后的双方实力变化。
有了关宁军的加入,只要唐宁不犯低级指挥错误,新军取胜的概率在七成,甚至八成以上,阿济格输多胜少。
审时度势,至于赢了这一仗之后将如何,他吴三桂也不是很担心。
唐宁在南方,特别是广东、福建的威望那么高,手中掌握几十万大军,根本不用担心鞑子敢劳师远征。
退一万步,就算鞑子再凭借机缘巧合下拿下了福建,甚至是广东,可唐宁还有大员。
所以说,唐宁已经立于不败之地,那跟着唐宁还需要担心那么多干什么?
再说了,他觉得鞑子能够拿下福建、广东的可能性非常小,此番阿济格要是败了,鞑子敢不敢再过长江都很难说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取得唐宁的信任,所以他吴三桂要更加卖力了,毕竟反复投降过几次的人,怎能轻易取得别人的信任?
……
清军的阵营已经出现在眼前,成千上万的士兵不停穿梭,组成一道道严密的防线。
在相距清军阵形若六里处,吴三桂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原地休整两刻。
在关宁军身后约里许,唐宁率领三万五千大军跟随而来,然后也停了下来。
吴三桂坐在马背上,在中军位置,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整齐列阵的众将士,突然大声道:
“弟兄们,我吴三桂和大家一样,从未真正投降过鞑子,我们不过是借他们之手,为大明朝报仇。”
“我们利用鞑子灭了李自成,为大明报了仇,我们,没有对不起大明。今日,我们联合新军,夺回大明江山,以告慰先帝。”
“弟兄们,今日,就让所有人看看我们关宁军对大明的忠诚。众将士,复我大明,随我,杀……”
吴三桂的一番话,确实有不小的蛊惑性,没有谁愿意背负汉奸的骂名,何况曾是大明战功赫赫的关宁军。
现在,终于又可以为大明而战,士气顿时高涨了起来,“复我大明,杀……”
一万五千关宁军直接向清军阵营推进而去,步兵近九千在前,骑兵六千余在后。
清军的防守阵形也是如此,尚可喜部以步兵为主,被置于前,蒙八旗与满八旗以骑兵为主,被置于后,兵力一共也只有三万余人。
吴三桂看到身后的新军也动了起来,心头安定了不少,继续指挥大军向清军靠近,双方随即接战。
惨烈大战先在关宁军步兵与尚可喜部之间展开,看到尚可喜确实在卖力与关宁军厮杀,阿济格那颗芥蒂的心,总算是稍微放下了些。
他拿起望远镜,目光阴寒的看向远处列阵的关宁铁骑,他知道吴三桂就在其中。
此时,阿济格对吴三桂的恨意,远远的大于对唐宁。
尚可喜部的战斗力与关宁军还是有差距,再加上其部原本士气就不是很高,而关宁军士气高涨,顿时被杀得一阵人仰马翻,防线越发不稳。
阿济格脑袋一转,向旁边一个蒙军将领微一颔首,那人立即意会的领命而去。
没有多久,一队骑兵便隆隆的从后方冲出,绕了个半弧,直接向着关宁军步兵的左翼冲去。
吴三桂自然防着这一手,他一声令下,立即有三千骑冲了出去,直接冲向敌骑,他知道那是蒙八旗的蒙军,战斗力不容小觑。
看到对面有骑兵冲来,蒙军自然不敢再冲击关宁军步阵,否则的话,容易将侧翼暴露给关宁铁骑。
对关宁铁骑,他们也不敢小视。
随即,双方骑兵也凶狠的对战在一起,杀得非常惨烈。
唐宁率主力出现在吴三桂东南方向若里许左右,远远的观察着这边的战斗。
吴三桂知道,唐宁起了当初多尔衮一样的心思。
当初,他吴三桂向多尔衮投降之后,多尔衮也是先命他率关宁军全力抵抗李自成的闯军,既消耗闯军的实力,又消耗关宁军的实力。
在看到关宁军由于兵力悬殊快要支撑不住,闯军已经疲惫不堪之际,迅速的出兵直击闯军侧后,一举将闯军击溃。
现在,唐宁肯定也是打着这般心思,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站在唐宁的角度,这确实是最好的战略。
吴三桂自己也知道,自己反复投降,唐宁对自己的信任度肯定不高,不拿出足够的诚意,以后想要在唐宁手中获得什么,那也很困难了。
“杀……”一声令下,吴三桂直接率领所剩部队,主动向着清军阵营左翼杀去。
看到吴三桂将所有部队全部投入了进去,唐宁目光也是微微一凝,他原本以为吴三桂保存这几千骑兵,等着阿济格有所行动才会应对,没想到其反而主动发起了进攻。
这确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不过微一细想,也能够理解。
纵览吴三桂的一生,枭雄还算不上,但奸雄差不多了,凭借一人之力,直接影响了大明和清廷两朝的命运。
为了自己的前途和野心,以整个关宁军和家庭做赌注,他也敢于舍弃,整个吴家可谓都是因他连累死的。
现在吴应熊应该还是个小孩子,这次怕是要死得更早了。
第二四二章 铸铁炮
关宁军的战力虽然不错,阿济格自然不会太放在心上,他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在唐宁的新军这里。
他清楚,唐宁在边上虎视眈眈,肯定是在等一个时机,一旦八旗军露出破绽,唐宁就会像一匹恶狼般扑上来。
所以,不能像当初的李自成一般,投入所有力量只为了对付关宁军,一旦没有迅速拿下,反被关宁军拖住,那就很危险了。
可现在没想到,开始还没有多久,吴三桂便这般果决的将所有兵力投入进来。
他不知道是唐宁的意思,还是吴三桂自己主动表决忠心,但他不得不出兵应对,因为吴三桂直冲的左翼是尚可喜部的步兵。
此时尚可喜部抵挡关宁军步兵本就有些艰难,如果再被关宁铁骑冲击,势必会迅速崩溃。
阿济格不敢再看着尚可喜与关宁军对耗了,必须得稳住尚可喜部,一旦其崩溃,那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事到如今,也只能相信尚可喜了。
阿济格一边调集近五千满蒙八旗步兵去支援尚可喜部,一边驱动近四千骑兵去应对吴三桂的骑兵进攻。
至此,吴三桂的关宁军已经吸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