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摄政王手中掌握着足够的实力,这些有异心的人自然不敢有什么动作,但要是摄政王手中的实力折损太大,让某些人看到了掰倒摄政王的希望,恐怕不少人会跳出来。
比如豪格,本来这皇位应该是豪格的,就是由于摄政王的从中作梗才让皇位被小小的顺治所得。
但是,小小的顺治根本不被摄政王放在眼里,不管是顺治还是豪格,恐怕心里对摄政王都会有不小的怨气。
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威慑,谁知道这些人会生出什么心思?
当然,这些人劝说阿济格时不会说的这般直白,但大概的意思,阿济格自然能够听得出来。
他们三兄弟,利益系于一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阿济格再傻也能明白好歹。
心里再不甘,阿济格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
因为他被说动了,也知道其中的利弊,知道两白旗的实力不能再这般消耗下去了。
“让尚可喜部步兵留下断后,通知其余人,都立即撤退。通知明安达礼,让他也撤。”阿济格面色冰冷的下令道,心里非常的愤怒和不甘。
可以说,出了京师南下,一路撵着李自成的闯军打,几乎未尝一败,手中掌握的正白旗的损失少得可怜。
可是没想到,会在新军手中栽得这么惨,甚至到了不得不狼狈而逃的地步。
他阿济格一生的作战生涯中,从未如此狼狈过,这怎能让他心中咽下这口气。
如果不是考虑到朝廷的局势变化,阿济格还真的不会甘心这般失败。
可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即便存了保存实力的心思,就不应该把实力消耗到这里,朝廷各派势力的争斗才更加危险。
阿济格还算有些良心,没有立即率领满八旗独自离去,而是将命令传达下去,先将骑兵收拢回来后,这才准备撤退。
对撤退的举动,满蒙军队都是赞同的,心中最悲愤和无奈的,就只有尚可喜了。
因为他的兵力以步兵为主,这一撤,他的步兵势必要被丢下,阿济格也是这么做的。
他尚可喜的兵力本来就不是很多,战斗力也不如吴三桂的关宁军,连续战斗已然损失不小,如今要是再丢下步兵不管,他尚可喜就只剩下两三千人可用了。
堂堂三顺王之一的智顺王,手中只有两三千人,能干什么?这智顺王的名头还能够留存吗?以后还能得到清廷的重视吗?
但是,即便再不愿意,尚可喜也只能咬牙赞同了,因为阿济格、明安达礼等人都目光怔怔的看着,戒备的意思很明显。
可以说,尚可喜是被“押”着撤退的,他被要求仅率领十几个亲卫跟在阿济格一行人,然后随同阿济格等人一起撤退,直接将他与他的部队隔开了。
在此关头,他尚可喜要是被看出有任何不轨的举动,别说他智顺王的名头,恐怕连自己的人头都要随时不保。
尚可喜心中一声长叹,不得不佩服吴三桂对时机的掌握和行动的果决,向新军投降的一步棋,算是走对了。
“隆隆隆……”阿济格率领不到一万五千的骑兵调转方向,准备向着应天府的方向撤退而去。
是的,来时的六万兵力,回时只剩下一万五千不到了。
这其中除了突然反叛的吴三桂一万五千左右的关宁军,其余的,几乎都损失了。
当然,这其中包括了准备丢弃的尚可喜部七八千的步兵,这些步兵既然被丢弃,接下来的命运,不是投降新军,就是被歼灭而是逃散,损失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正在清军将后队变前队,调转阵形要撤退时,突然,“咻咻……”的尖啸声传来。
“轰轰轰……”的恐怖爆炸声响突然在骑兵阵营中此起彼伏的响起。
大地在震颤,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巨大的气浪将战马和骑兵掀得七零八落。
一时间天昏地暗,仿佛末日降临,很多人都失去了方向,战马不受控制的四散逃蹿。
正在调头时的阵形本就有些混乱,此时变得更加混乱了。
“保护殿下,快撤,快撤……”阿济格身边亲兵焦急的大喊着,但他们的声音迅速的被剧烈的炮声淹没了。
第二四六章 阿济格溃败(下)
唐宁突然动用德式大炮轰炸阿济格,是考量过的。
如果阿济格不是选择撤退,而是继续留下来与新军对战,除非是锁定阿济格等少数几个主将的位置,否则的话,唐宁是不想动用德式火炮的。
但是,阿济格要逃跑,那就不一样了,即便无法炸死阿济格,他也要趁机尽量的消耗清军骑兵的实力。
因为他清楚,自己的步兵,是追不上阿济格的骑兵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要尽量的削弱满清两白旗的实力。
清廷朝堂上的猫腻,唐宁自然看得很明白,当初就是他亲自抄笔在《明报》上将清廷一些人的复杂关系给公布于众,给清廷造成了不少的麻烦。
虽然并没有见到最想要的结果,但无形中自然加深了一些人之间的芥蒂。
如今,多尔衮把持着朝政,很多人心中自然是不满的,但无奈多尔衮实力太过强大。
不光是他那能征善战的三兄弟,两白旗牢牢的掌握在他的手中,另外还有两黄旗、正蓝旗等各旗都有一些人支持他。
所以,很多人虽然不满,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表露出来。
但是,多尔衮的实力虽然很强大,却并不是压倒性的,不然的话,当初的皇位,就是他多尔衮的了。
如果能够尽量的削弱多尔衮牢牢掌握的两白旗的实力,让另一派的实力缩小与多尔衮的差距,甚至是超过他,这对多尔衮自然是沉重的打击。
清廷派系之前的平衡被打破,很多矛盾就会暴露出来,这对新军,自然是非常有利的。
眼下这么好的机会,唐宁自然要尽可能的削弱正白旗的实力,所以见到阿济格要逃,他便毫不犹豫的下令炮击。
也许阿济格都已经忘了新军的先进火炮,或者本能的认为新军的先进火炮数量非常少,所以不敢轻易动用。
现在,要撤走的时候,被狠狠的灌了一壶,真是被灌得晕头转向了。
其实,唐宁携带的德式火炮,一共只有八门,四门105毫米榴弹炮,两门150毫米榴弹炮,还有两门88毫米高射炮。
此时开炮的就是六门榴弹炮,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威力实在是太大了,真的是地动山摇。
特别是150毫米榴弹炮,之前轰炸博洛的时候都没有动用,这个时候开动起来,恐怖如斯,让很多人都惊掉了下巴。
克劳迪娅等葡萄牙人,感受着脚下地面微微震颤的同时,用望远镜死死的盯着远方升腾起来的硝烟和火光,太恐怖了。
这是什么炮弹?威力怎能如此巨大,在这么猛烈的爆炸下,别说直接被命中的,就算是在附近区域,恐怕也无幸免之理了吧。
除了克劳迪娅这些人,最震惊的莫不是正在前线作战的吴三桂关宁军了,一个个甚至忘记了战斗,目光惊恐的望着远方。
“神兵,神兵,新军神兵,好可怕,好可怕……”
“有此神兵,唐大人必得天下,鞑子命不长了。”
吴三桂也是一脸骇然,心中非常庆幸自己投降了唐宁,不然的话,此刻面对这种神兵的,就有自己一份了。
不过,吴三桂迅速回过神来,大喝着:“阿济格已经弃你们而去,在新军神兵之下,生死不明,尔等还不速速投降……”
其实,不用吴三桂和关宁军劝说,被舍弃的尚可喜部步兵,在见到这一幕已是心惊胆颤。
本身被舍弃就战意已失,此时再在这般神兵的威慑之下,一个个将领主动带头丢下了武器,成片的士兵跪下来投降。
而此时被轰炸的清军骑兵,自然不会静静的在原地挨炸,一个个纵马四散而逃。
由于慌不择路,一些战马甚至直接撞上了,还有一些从马背上摔下来,并未死去的骑兵,却是直接被奔涌而至的战马给踩踏而死。
还有很多战马受到了剧烈炮声的影响,虽然它们没有直接被炮弹击中,但如此剧烈又从未听过的炮声,还是让不少战马受惊了。
惊恐的又蹦又跳,身体扭曲。
虽然这些剩下的骑兵都称得上是精锐,但还是有不少人被摔落马下,特别是尚可喜部的骑兵。
在如此混乱的场面,被摔落马下,自然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不好,不是被战马冲撞而死,就是被活活踩死,那死得就相当憋屈了。
可现在,谁也顾不了谁了,除了阿济格等将领有亲兵保护之外,普通士兵谁还管得了那么多,不加紧快点逃,留下来只有必死。
可是,唐宁可没有那么多炮弹去进行饱和式打击,在侦察兵通过无线电传来敌骑已经分散开了之后,他便立即下令停止炮击。
然后,唐宁第一时间命令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前去追击,吴三桂欣然应令,立即亲率所部骑兵奋力追击。
唐宁给孙克咸再补充了些兵力,然后命其率部先行一步。
而他自己则率领所部收纳降军,打扫战场,察看刚才的炮击有没有干掉阿济格。
最终的结果有些遗憾,战场上遗留的清军尸体,并没有发现阿济格的,不知道是其真的逃过一劫,还是因为被炸死了,其部下将其尸身运走,亦或是被炸得尸骨无存。
但不管怎样,新军的收获还是很不错的,除了炸死了不少清军,还收获了大量的辎重和物资,清军由于逃离得太匆忙,绝大部分东西都被丢弃了。
打扫战场的士兵还发现了一口棺材,打开之后才知道里面装着的是博洛。
看来清军为了逃命,已经顾不了已经死去的博洛了,堂堂贝勒就直接被丢在了荒山野岭中。
唐宁没有为难那些降军,只是与其中几个降将交谈一番之后,就恢复了他们的职位,并让他们率领降军一起随军行动,几人自然是感恩戴德,连忙去整理军队。
唐宁之所以对这些人保持宽容,是经过考量的。
对这些降军,自然不能一杀了之,那样影响太坏了。
但要是看管他们,不但要分出兵力,还要提供粮食,这在无形中又消耗了自己的实力。
如果让他们随军一起行动,既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为己方效力,又可以给继续留在清军阵营中的降军树立起一个榜样。
至于怕他们起二心,搞什么破坏,唐宁不怎么多担心,除非这些人脑子有问题。
当然,这个政策只对降清的汉军,如果是被抓的真正的满清俘虏,唐宁自然不会这么心大。
少部分被活捉的满清俘虏,还有伤员,第一时间被他派人送往溧水县去了。
处理好这些事情之后,唐宁立即率领四万左右的兵力继续向应天府方向进发。
第二四七章 追杀
在一棵大树下,随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弹片从大腿上拔下来,身体的主人忍不住闷哼一声。
有些乌黑的鲜血从伤口中流了出来,大夫连忙敷好伤药,然后用布将伤口包扎起来。
身体的主人一坐而起,由于疼痛,他脸上的肌肉还不时的抽搐一下,但脸上的表情,却更多的是愤怒。
因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从新军炮火中逃生出来的阿济格。
虽然没有死在新军的炮火之下,但新军突然在调转方向撤退的时候发起炮击,对清军的影响是很大的。
当即让阵形大乱,受惊的战马互相冲撞,不少骑兵摔落马下,被汹涌的马群活活踩死。
如果不是被亲兵拼死的保护着,他阿济格没被炸死,也可能会被活活踩死。
这还真不是玩笑,智顺王尚可喜就因为战马受惊摔落马下,然后被另一匹战马踩了一脚,虽然还没有死去,但已经去了半条命。
再加上一路逃命,被不停的颠簸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智顺王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三大首脑,现在最完好的就只剩下蒙军首领明安达礼,连他阿济格都受了伤,就这一块这么小的铁片,甚至被中一箭还难受。
正在这时,一个清军士兵急匆匆的上前,立即单膝跪地的汇报道:“报殿下,吴三桂率关宁军追杀过来了。”
“这条没有信义的疯狗,新军呢?”阿济格脸色阴沉的咒骂着,随即又问起最关心的新军动向。
“新军有至少万人在后面跟来,唐宁与其主力还在后面……”
阿济格眉头紧皱,吴三桂五六千的骑兵他倒不惧怕,但是他现在所部有不少人逃散了,现在还在收拢队伍,而且还有不少伤员。
在这个时候与吴三桂硬拼,一旦被拖住,等新军赶了上来,那就麻烦了。
阿济格虽然很想亲手削下吴三桂的脑袋,但却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悲愤的下令继续撤退,留下少部分兵力牵制吴三桂军。
先不说吴三桂的为人怎么样,但他确实是大明将领中,英勇善战的一名悍将,曾经袁崇焕在世时,其也是袁总督麾下一员得力干将。
他知道清军被先前的一通猛轰给轰散了,而且清军在此刻也必不敢停下来与自己决战。
于是,他第一时间将兵力分散开来,以每队五百骑左右,分成六队去追杀清军散兵,然后自己率领两千余骑直逼阿济格有可能逃走的方向。
此战,他不但要痛打落水狗,大量杀伤清军以体现自己对新军的效忠,同时也要让唐宁看到他吴三桂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战将,期望以后能够得到重用。
吴三桂这种战术确实给清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阿济格留下牵制的兵力,只能牵制住吴三桂亲自所率领的一部,至于其他分散追击的关宁铁骑,他们却无能为力。
此时的关宁铁骑可谓杀的非常的痛快,非常的解气。
可以说,关宁铁骑成军的那一天起,最大的敌人就是满清,与清军之间的战斗也是不计其数。
互有胜负,但相对来说,清军胜得还是要多不少。
其实,关宁铁骑的精锐战斗力,并不弱于八旗精锐,很多时候其实是自身内部的原因导致的失败。
由于内部的和上层关系的勾心斗角,让关宁军在与清军的对抗中吃了不少亏。
而满清虽然分成八旗,也有纷争,但是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等人的率领下,在对待大明的问题上,却能够同心协力,目标一致对外,所以才一步步与明军的战斗中成长了起来。
反而明军,在各种内耗中不断消耗。
几任总督,袁崇焕被杀,祖大寿弹尽粮绝后降清。最后,吴三桂夹在李自成与清军中间,率领最后的关宁军降清。
沦落到这步田地,在很多关宁军将士心中是很憋屈的。
今天,新军以神兵将清军轰散,终于可以痛快的将曾经最大的敌人斩落马下,可以全身心的战斗,好不痛快,曾经投清的屈辱在这一刻尽情的宣泄。
清军也有自己的傲气,特别是入关之后,更加看不起汉军了。
所以看到关宁铁骑这么肆意妄为的杀将过来,有些聚集起来的清军没有收到阿济格的命令,没有选择撤退,立即与关宁军战斗到了一起,双方杀得天昏地暗,互有胜负。
但是,最终这些选择留下来战斗的清军,大部分被消灭了,因为孙克咸部的新军赶到了。
从侦察兵反馈过来的信息,孙克咸第一时间分兵支援各方,趁关宁军牵制住了敌军,然后迂回到敌侧翼或者后方,寻机发起攻击。
新军一到,对清军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第一时间选择撤退的,还尽可能的能减少一些损失。
被牵制住了,一时撤不出来,等新军抵达近前后,再想撤就很困难了,在新军与关宁军的夹击下,迅速的被击溃。
少量的突围出来,立即狼狈而逃,士气高涨的关宁军迅速的追将上去,希望能够留下更多的敌人。
可以说,短短时间内的配合,让关宁军进一步了解了新军,也更让他们感动和惭愧。
他们没想到,新军士兵能够这么快的接受他们,不但帮助他们照顾和救治伤员,还及时的给他们提供了干粮和水,能让他们放心的前去追击。
可是,他们之前在清军阵营中呆了那么长时间,那些鞑子只拿他们当急先锋,为他们打头阵,借助关宁军的兵力消耗闯军和明军。
而鞑子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丝毫不顾关宁军的死活。
可即便这样,那些鞑子对关宁军还不甚信任,一直在暗中提防着。
这一相比之下,真是千差地别,于是,他们对清军自然是更加痛恨,追杀起来也越加卖力。
当然,新军选择这么尽力的帮助和配合关宁军,并不是真的对他们没有丝毫怨气,毕竟之前己方也有不少战友牺牲在关宁军刀下。
但是,新军的思想宣传做得很好。
关宁军既然已经投降了新军,成了新军的伙伴,那么双方就要尽量的放下成见,只有更好的默契才能够发挥出更强的战力。
关宁军以骑兵为主,刚好能够弥补新军的不足,双方配合好了,新军以后的伤亡自然能够减少。
这些话是唐宁通过孙克咸的嘴里说出来的,士兵们本就对唐宁非常的信任和崇拜,心中对关宁军的怨气便被压了下去。
然后给予关宁军最大的关照,让他们能够剿灭更多的清军。
这也算是让他们恕罪吧。
第二四八章 收复应天府(一)
应天府,聚宝门,三十几骑飞驰至城门下,被城门守卫拦住。
“来者何人?”守城门的一把总问道。
骑在马背上的众人甚至都没有下马,其中一个骑兵皱眉喝道:“瞎了眼,平西王副将杨大人都不认识吗?”
那个把总一惊,连忙细瞧了下,然后连忙赔笑道:“原来是杨将军,杨将军不是随军去进攻新军了吗?所以小的刚才没看出来。”
杨坤眉头一皱,喝道:“快让开,我有重要军情回城通报。”
把总听到,不由一惊,随一思量,连忙带人让开,不敢阻拦。
杨坤直接率领十几骑进入城内。
城中关宁军在清军主将的命令下,分驻三地,其中两千余人被派往南城。
南城,其实就是城外,出聚宝门向南若五六里。
还有千余人协助两千余满蒙八旗驻守聚宝门,另千余人协助满蒙八旗驻守三山门,皆受满八旗节制。
杨坤率众进入城内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五人向着三山门方向而去,另一部三十人随杨坤直奔皇城方向,似是向应天府最高指挥官勒克德浑去报告重要军务了。
勒克德浑同博洛一样,皆是贝勒,其为努尔哈赤曾孙,而博洛是努尔哈赤之孙,所以博洛还是勒克德浑的叔辈。
但勒克德浑只比博洛小六岁,因为当初支持多尔衮被连累,所以在多尔衮掌权之后为多尔衮所器重。
虽然他归属正红旗,但依然算是多尔衮一系的人,所以才被派来随同阿济格一同作战。
清军拿下应天府后,博洛随阿济格一同去征讨唐宁所部新军,勒克德浑被留在应天府城坐镇,负责全城的防务。
只是,他此时还不知道,他的叔叔博洛已经战死沙场,装尸体的棺材都没能带回来,被新军收缴了。
此时,应天府城中,总兵力约两万余,这其中包括满八旗七千人,蒙八旗六千人和汉八旗近八千人。
城内有不少清军的探子和耳目,杨坤一行人的举动自然难以瞒过这些人,于是第一时间将消息向皇城通报。
得知杨坤突然带着三十几骑回城,又没有满八旗的人员跟随,勒克德浑很是狐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杨坤回城后去了哪里?”勒克德浑追问道。
汇报之人连忙将杨坤一行人详细的行进路线说明了下,听闻杨坤一行人中途还在一个酒楼中大吃了一顿,更是狐疑了。
勒克德浑神色微沉,立即说道:“去通知杨坤,让他立即来见我。”
“是……”
没有多久,二十余骑从皇城中出来,然后直奔杨坤所在的方向而去。
可是他们不知道,就在刚不久,杨坤一行人逛了一圈,觉得时间差不多之后,又迅速往聚宝门的方向而去。
等他们赶到的时候,人早已经不见了,但有人第一时间告诉他们杨坤一行人的去向。
于是,他们立即往聚宝门的方向追去。
来到聚宝门后,杨坤一行人甚至都没有下马,准备直接策马从马道冲到城垣上去。
一个清军中层军官想要阻拦询问一句,直接被杨坤挥鞭阻拦了下,并语气不好的留下一句话,“老子军务紧急,不想死的别挡路。”
那个清军军官张张嘴,终是没有追上去,他的部下面面相觑,但没有命令,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杨坤一行人直接从马道冲到了城头上,然后第一时间召集关宁军所部。
这么大动静,自然迅速的惊动了聚宝门的守军将领,聚宝门的最高指挥官努巴泰立即带着一队人马来到关宁军驻防位置前。
一众关宁军自动分开,任由努巴泰一行人来到杨坤身前。
“杨副将,你这是何意?你要造反吗?”虽然论职位,杨坤的职位要高于努巴泰好几级,但现在看起来,仿佛努巴泰才是那个高几级的人似的。
杨坤的脸色很是不好看,立即大声道:“老子刚从前线回来,我军大败。英亲王殿下被新军神兵炸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