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沧海(无财)-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昱过冬的时候回杭州闲住数月的一个重要原因,虽说天家自古最无情,做皇帝的人子女多了都不当回事。然而钱惟昱毕竟还保留了前世灵魂中那一丝尚未泯灭的人性,还做不到自己儿子生出来他都在外地不闻不问。安安分分在杭州住到自己新出生的子女都做了满月,乃至钱旭还办了百日,钱惟昱才离开,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临行时候,后宫后妃自然是万分不舍。尤其是多年来已经饱受宠幸、却自个儿身子骨有问题而不能生养的周嘉敏更是柔肠百转,看着宫中那么多妃子包括自己的姐姐都修成正果有了子女,唯有她被钱惟昱当成拉仇恨值的标靶那般宠幸了这么久,一点动静都没有,真是冤哉枉也。

早在吴越国的时候,宗室子弟有特别受器重、或将来有可能承续大统的,在七八岁年纪见也就授予除了爵位之外的显要军职了——如当年钱惟昱的叔父、先王钱弘俶没生出亲儿子之前时,就曾经把七八岁的继子钱惟治册为“两浙马步诸军都指挥使”,至于他后来的亲儿子钱惟濬则得过“土客诸军都指挥使”。

如今,钱惟昱已经是大明天子了,不过吴越国祖制传统在朝廷中的惯性还是很强大的,钱惟昱既然开始有了次子、三子,为了进一步巩固嫡庶长幼之别,免得将来多事,钱惟昱此番动身前在杭州自然是赐宴群臣,赏给豁达,隆重地册封太子钱曙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满朝并无敢有异议者——自古储君似乎并不需要官职;然而大唐以来,逢战乱年代,以太子、亲王为天下兵马元帅、副元帅也是成例。钱曙的年纪虽然小了一点,但是在吴越国时期留下的让国君子嗣七八岁就得诸军都指挥使惯性而言,如今国君成了皇帝,给儿子鸟枪换炮封个副元帅,顺理成章。

钱惟昱便这般带着长子,率领三万亲军缓缓而行,走了半个月才从杭州赶到汴州,却是已近三月下旬了。一路上也没让钱曙娇气坐轿子什么的,无非是平路练习骑马、崎岖之处坐兵车而已。不过随军的太医、病儿检校官倒是不少,确保小孩子不会水土不服得什么大病。

到得地头,林仁肇接着,禀报说洛阳战役已经基本结束,洛阳城门四日前已经被攻破;九日前杨继业的骑兵部队从武关道一直横插到了潼关以东、崤函道西北的新丰渡,一击上勾拳迂回攻势,把洛阳周边地区宋军逃回关中的退路切断。如今只有逃出洛阳城的小股宋军散兵游勇还在蹦跶,多是张令铎的嫡系人马——张令铎因为知道明军对于拉无辜百姓充作壮丁火枪兵的敌将非常痛恨,逮住了就砍了以示威,所以张令铎自忖断无幸理,哪怕突围逃出了洛阳也不肯投降,如今可能还在邙山一带流窜。至于战斗中的人员伤亡,虎牢、洛阳、武关、新丰诸战相加,死伤也不过两万人,尚且可以接受。而宋军因为洛阳战区最后惨遭明军不惜代价的两路夹攻包抄,是被包了饺子的,没有一股能够逃入潼关道,所以损失很大,禁军兵力在洛阳战区陷没者至少三四万,民壮团练不计其数。不过团练对于宋军来说不值钱,相对而言更重要的一笔损失是因为洛阳战区宋军没能撤走,赵炅让关中新建的军火工业囤积大半年造出来的一万多支火绳枪随着洛阳军的覆没而遭到明军缴获。明军虽然看不上火绳枪,却也让宋军短时间内火器力量大减。

钱惟昱对这个进展非常满意,他估摸着林仁肇这还是留了手的,想把洛阳战役最后的扫尾战功留给他前来亲征的时候,果然是上道得紧,丝毫不愿意做有功高震主嫌疑的事情。于是,钱惟昱也就老实不客气地“对洛阳战役的最后阶段做出了重要指示”,果不其然,三日后在洛阳西北的邙山山区明军便击毙了张令铎领导的小股流窜宋军,洛阳战役彻底结束。

明军在钱惟昱的亲帅下,缓缓整备取齐,推进到潼关外的桃林集结,后续军备物资源源不绝舟车转运而来,当真是车辚辚马萧萧、士卒何草草、搬砖潼关道了。宋朝皇帝赵炅也是知道大宋灭国将近,亲自到潼关督促守备,宋军紧缩死守,并无一丝出战之意。

桃林塞,便是杜甫《潼关吏》中所说“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的桃林了。安史之乱时,哥舒翰为杨国忠所逼,不得不轻弃潼关天险,主动出击求战,结果在桃林塞遭到安禄山叛军痛击,二十万唐兵全军覆没。如今有了哥舒翰殷鉴在前,宋军自然是更加不敢轻举妄动了,一切诱敌出击的计策都已经不管用。

潼关这地方,论地形险要肯定是不如蜀地剑阁之类地方,但是若论工事坚固雄伟、防御纵深之厚,在五代时远非天下其他任何一处要塞可比。毕竟这地方是大唐数百年来摒护京师的命门。潼关地势南邻华山余脉天险,与悬崖相接,北倚黄河。

而且若是有人以为因为此处濒临黄河、水师绝对优势的吴越人便有可能水路行军绕过这里,那便大错特错了——如果稍微懂一点地理,看看后世的地图,便知道到了新丰渡再往上游,黄河水运的通航便有很大障碍了,“三门峡”这个水势湍急的所在,那个时代的船根本是开不过去的,要通航,也得在三门峡以上游的地方重新找水势平缓的地方建船厂、造船……不过这显然不是大明可以忍受的速度,水路迂回的想法也就别考虑了。

走黄河打登陆战迂回过潼关不可能,那么陆路有没有绕的可能性呢?据说也是有的,比如潼关南面的华山悬崖之间,有一条名叫“禁坑”的绝壁小道,唐末时候,大流贼黄巢便是从这条小路以精锐奇兵迂回过潼关而前后夹攻、最后夺了大唐国都长安的。当然,唐亡时潼关守军没有军粮、没有军饷、箭矢用尽也是守军顾此失彼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宋人显然还没*到这步田地。

明军在潼关外徘徊筹备,用火炮和各式攻城器械把“层云列战格”的一层层壕沟鹿砦羊马墙纷纷摧毁。宋军也少不得派出少量多股的火绳枪队节节抵抗层层阻滞。不过,在潼关战役彻底大规模开打之前,在潼关战场的侧翼,突然传来了一个惊人的变故,让钱惟昱不得不做出一些战略调整。

……

四月十五,洛阳战役结束后二十天,明军进驻桃林后六天。一叶从河北而来的扁舟冒险在桃林塞上游靠岸,带来了一封投诚的密函。

如前所述,众所周知,新丰渡上游有三门峡,所以黄河下游的船是开不到桃林的。同时陕北与晋中交界的黄河临汾境内又有壶口瀑布,所以再上游的船也是下不来的。有船只过来,定然是三门峡以上、壶口瀑布以下河段沿岸而来。明军逮住一问,使者是从太原府出发,经晋州,转隰州河岸登船而来的——也就是说,这是宋朝的河东节度使潘美派来的秘使。

刚刚接到报告的时候,钱惟昱身在军中自然是惊诧不已:河东虽然也是大明想攻取的地盘,然而终究在去岁的时候被明辽密约划定为辽国的势力范围了,大明并不打算在赵炅的关中地区被干掉之前节外生枝,影响各个击破的大计。对于河东,就算是有图谋,那也该等到关中抵定、渭北乃至河套南部统统拿下再说。现在潘美居然主动派人来,显然是出乎意料的。

使者被领到钱惟昱面前——据说此人是潘美第三子潘惟清。钱惟昱纳闷地看着他,又看了看密函,狐疑地问道:“河东近况究竟如何?卿父欲图弃暗投明,果为何事?”

“回禀陛下!辽人自从去岁深秋,飞狐陉一战败于臣父、耶律贤适战死。今春雪化、凌汛结束之后,迂回代州以刘继元为前导,精炼扩充原伪汉步军,过大草原从正北大路而进。因吕梁山在代州以北,故选此路后虽粮道艰远、河北草谷转运困难,却可使我河东守军仗势地利折却近半。如今臣父亲自坐镇太原,以心腹将领及臣长兄守忻州,辽人挟刘继元从代州攻来,我军唯有太行山间滹沱河谷可守,艰险不及飞狐陉等。

辽人三月初兵至代州,至臣离太原时,已攻伐过于滹沱河,围困忻州。臣父在太原不知可撑持几许,急报关中,并无回应。臣父又不愿入鞑虏,饥啖腥膻、渴饮酪浆。唯有输诚于陛下,唯陛下不咎臣父晚来之罪。”

“仲询肯来,朕大事济矣!仲询当年也有力保大周曹王柴熙让之功,乃是义士,今日来归,岂会责及先后!”

钱惟昱大喜,便要亲自起身扶起潘惟清,一旁林仁肇尚且在旁小声问道:“陛下!会不会是宋人自知河东不可守、于关中战局亦无补,便慷他人之慨,以河东挑唆我大明与辽国即日反目?”

“是何言哉!若是不费死伤而得河东全土,便是早与辽人反目一年半载,又有何妨?”

。。。

第481章日落长安

半个时辰后,钱惟昱把杨继业召见至中军御帐。

“杨爱卿,潘美来降的消息,你也是知道了。朕如今需要一个熟悉河东防务旧制的将领前去受降协防。思来想去,还是命你即日率本部骑军先行,至潞州接防,随后亲至太原代朕向潘将军受降,务必助潘将军守住河东大部,抵挡辽人攻势。北府兵步军及重炮会逐日进发,至孟津北渡,徐徐换防。潼关这边,多则三月,但凡朕破了潼关、得了长安,便会以林将军主力北进河套,与爱卿并进,击退辽人!”

“陛下可是要直接和辽人开战?此法是否太过操切……”杨继业闻言也是大惊,不由得有些劝谏之意。

“也不是朕想直接和辽人开战——此行另有文官陪同前往,爱卿只管速速前插守好太原、潞州各处要害;朕派文臣宣谕辽人,告知他们潘美已经投降了我大明,并非再是伪宋疆土,辽人若肯自退那是最好。不过以辽人狼性,怕是不会易与的,最好的结果,也只是耶律挞烈惊悸之下不敢猝然发难,还要派人去上京请示,不过充其量也就是往返拖延半个月。若是耶律挞烈对于这番说辞不予理睬,定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话,那就要做好立刻开战的准备了,其中尺度,爱卿自可拿捏,只需秉持边衅不得自我而开,然若辽兵攻城,则准许出击反击。”

“末将遵旨!”杨继业领命而去,略作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带着两万铁骑都精锐骑兵作为先锋先行,两日跑回洛阳北边的孟津渡过黄河,五日就到了潞州,一路潘美麾下河东节镇各处将领居然也都大多降顺,接收过程非常顺利。第十天,杨继业的两万骑兵就到了太原城,听闻此番辽兵攻打急切,被用作为先锋炮灰的刘继元也很卖力,杨继业赶到时,太原以北的忻州小城已经陷落了,潘美的长子与忻州守将在城破前趁夜突围出来,侥幸避过辽兵搜杀。辽兵也冲出了滹沱河谷,令太原北部的山险形胜之地减弱了不少,只能是依赖坚城固守。所幸太原还没有被包围,杨继业的人马入城时也没有遭到阻击。

潘美见到杨继业及钱惟昱派来受降的文官时,便出来见礼,走了过场,叙说并非他潘美不忠于国,实在是不甘心河东落于鞑子之手,为了不做汉奸,只能是弃暗投明了云云。钱惟昱随行派来安抚的文官乃是陶谷,也是当年赵炅手下投降过来的,自然在这种场合能够让潘美减少一些尴尬。陶谷引经据典说了些安抚劝慰的话语,把场面揭过,随后便轮到杨继业找潘美问起军情、剩余降军战力,潘美一一告知,并不藏私。

“末将在河东,麾下原殿前司兵马不过两万,余者多是厢军团练,所幸河东颇可牧马,总也可凑得七八千数战马、两万驮、挽马。只是火器短缺,自从去岁洛阳告急,河东便再未得到火绳枪补给,铅弹也多是需要捡拾已经用过的,火药更是日渐短少,至今可用火绳枪不足一千之数,火炮数十门,却因笨重需分布太原、潞州及壶关、井陉关。”

“火器不妨事,我大明火器犀利,甲于天下,今日既然潘将军已然弃暗投明,不日便可得到朝廷补充军械。至于火药,立时可于本都麾下支用一二十万斤——却不是本都小气,实是唯有火药一物,可以通用,其余枪弹炮弹,明宋两军器械尺寸不一,我军的便是借给潘将军用,也是用不得的。”

“此事潘某自然省得!难得杨都帅如此推心置腹,不以潘某晚来厌憎,日后自当同舟共济!”也不知是不是历史在这里开了个玩笑,原本应该骑在杨继业头上的潘美,如今因为宋明局面反转,不得不成了伏低做小的降将,两人商筹已定,一边陶谷先去出使北边代州地界,找辽国人分说大明已经取了河东地界——当然已经被辽人拿下的忻州,大明本着睦邻友好的基调,便当是尊重既得利益,让给大辽了,而太原乃至更南边的潞州等等,却是不要再想。

辽人听闻这些噩耗时自然是惊怒万分的,然而究竟会如何处置,却不是钱惟昱眼下所能知的了。

……

潼关前线,十日之后。潘美投降一事究竟是不是出自赵炅授意、以破坏大明和辽国邦交为目的的阴谋,经过时间的考验之后很快就真相大白了。

实情便是,潘美确实是为了不想当汉奸纯出己意投降了大明。当明军在潼关外用各种新拿到手的证据展开宣传攻势,用铁皮卷的喇叭远远对潼关宋军呐喊晓谕“河东全境均已弃暗投明、降我大宋;潼关的兄弟们也别给赵炅暴君卖命了~咱汉人不打汉人~枪口一致对外对付鞑虏才是正理~”之类的道理,甚至还在火力准备时用铁皮炮弹射过几次传单,结果因为宋军识字率实在低下,明军才放弃了这种读书人拍脑门想出来的馊主意。

潼关宋军确知这一消息之后,果然是猝不及防士气极为低落。各级军官中的死硬分子为了维稳局面,不得不祭出军法,严查在军中散播谣言说不该说话的人,两三日内砍了百来颗脑袋,结果在内外夹攻之下更加人心惶惶。

四月末,经过连续多天的炮击,以及组织大量临时征调的工程兵填壕毁墙,明军终于清除了关外全部的辅助防线,并且把重炮推进到了直接抵近射击潼关主墙的距离内。数以万斤计的高硝黑火药和数十万斤的铁弹被破空飞射,摧残着这座千年雄关。燧发枪队与小股精锐的亲从都老兵——都是当年练过鸳鸯阵战法,擅长山地战的精锐——则在正面战场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从侧翼禁坑小路迂回进攻。因为禁坑小道太过狭隘,宋人的火炮根本抗不上去,故而宋人虽然有居高临下优势,却被远程火力上的差距拉平了防守之利。明军挑选南方乃至蜀地山区那些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专打山地战的精兵,在燧发枪和只能发射一斤重炮弹的超轻型迫击炮,逐尺逐丈地厮杀近战,被压制住抬不起头来的宋军,最终只能试图依托险隘与明军肉搏。

禁坑小道中,明人或五六人一组,按照鸳鸯阵中的三才阵分开兵势,进退得法,搏战犀利,十文字枪与陌刀倭刀配合,将宋军武士步步逼退。两军因为兵力投入的限制,打得异常缓慢,然惨烈程度却丝毫不让正面战场。残值断臂横飞血肉以及倒毙的尸身破碎的铠甲兵刃从栈道上下雪一样往下掉,更有后军冲杀过于激烈后,前军收不住脚被人潮巨力推搡掉下悬崖而死。经过一整天的搏杀,明军突破了禁坑小道,并且在潼关侧背架起了轻炮,腹背受敌之下,潼关宋军终于渐渐不支。

……

五月初四,潼关陷落;明军经此一战,歼敌十余万,其中宋军殿前司禁军三四万之众,终于杀入渭南平原。林仁肇带领明军主力直扑长安,准备将长安围困起来。另一边带着西路军骑兵部队的顾长风在钱惟昱命令下,利用机动性优势沿着长安南部迂回,将子午谷口等地县城的小股宋军一扫歼灭,并斡腹转战,迫陈仓、凤州。陈仓之地宋军见大势已去,略作抵抗便即投降,凤州虽然还在坚守,但是已经不能阻挡汉中出祁山的道路了。

明军部署在蜀地和汉中的预备兵力,由于子午谷、斜谷等秦岭六道中多出谷道打通,精兵齐出,五月十一日破大散关(也就是“秦之四塞”中作为“秦蜀咽喉”的散关了),除长安城之外,渭河以南各处尽数光复。泾源、陇州等边远地方尚未归附,然而只要长安抵定,那些细枝末节的地方都是无所谓的。

……

长安城内,大明宫遗址。

说是遗址,那是因为自唐昭宗六年时黄巢之乱后,大明宫便被焚毁了,后来岐王李茂贞倒也曾经略作修缮,至朱梁亡国、李茂贞名义归顺后唐李存勖,李存勖为了表示后唐乃是大唐正统复辟,考虑过进一步修葺被毁的大明宫——然而既然朝廷都已经定都洛阳了,此事最终没有办完。

如今的大明宫遗址,乃是去岁赵炅放弃汴州迁都西京之后略微休整了一番便住进去的,实在寒酸得紧。不过比寒酸更让他心中难过的,是他费尽心机试图以放弃河南地换来祸水东引挑拨明辽关系以让自己多获得几年苟延残喘的日子,最终却啥都没得到。

明人的进展太快了,不过一年多时间,天下各处席卷。尤其是汉中地区的猝然丢失,乃至河东全境的倒戈相向,两大块地盘的瞬间崩盘,让大宋的命脉延续至少缩短了两三年。如今,只有残破的关中,长安旦夕合围,还有什么希望呢?

“则平,早知今日,朕当初何必阻挠皇兄把位子留给德昭呢,真是天作孽啊。天要亡我大宋,非战之罪也。”

夕阳之下,看上去已经枯槁无神的赵炅,毫无天子仪态地坐在大明宫一处殿陛之下,和同样已经熬得满头白发的赵普颓然说道。左右居然连一个宫女太监都没有伺候的,大部分是因为战乱逼近,各自逃命了,小部分是赵炅自己遣走的,只为了不让人看到他的丑态。若是不知道身份,观者肯定以为这是一个坐在台阶上晒太阳的乡下老员外,可实际上,他还不到三十五岁年纪。

。。。

第482章尚欠关山五十州

“陛下,事到如今,也是别无他法了。若是陛下要想殉国,臣也无话可说,钱惟昱那厮也是给不了臣活路的,臣与陛下共饮这一壶牵机酒,也算是君臣相得一场了。倒是卢多逊这等人,虽然陶谷薛居正在彼,卢多逊这辈子投明也做不到官了,但他若是安贫乐道,留条性命隐居还是不成问题的。

若是陛下不愿殉国……天子也是做不成了。禁军之中,到了这一步还能和陛下一条道走到黑的,也就王审琦一人没有退路。陛下不如带着北奔,节节而逃,投奔辽人称臣吧。至少辽人肯留人性命——不过到了那一步,只怕刘继元都要占先到之恩了。”

赵普和赵炅一般,到了这一步也不分君臣之礼,只是平座在大殿陛阶上喝酒。酒壶不止一把,他们手中拿的那把乃是正常的金壶御酒,另一旁一把则是蜂蜡封了的,并未启动。若是喝道兴浓之处,再无求生之念,把这壶鸩了牵机药的拿来一灌,便能了账。只可惜牵机酒在本时空也是生不逢时——在原本的时空,这牵机药还能大展神威,可以被宋朝皇帝用来毒死李煜、毒死钱弘俶;结果本时空至今只毒死了一个区区孟昶,真是够憋屈。牵机酒若是有知,想必也是很期待自身能够得到成为赵炅和赵普自尽用药这一荣幸的。

可惜,牵机酒的这个愿望暂时怕是不能实现了。赵炅拿起封好的牵机酒,摩挲着失神许久,呢喃道:“则平,你觉得朕还有脸么?朕已经没有脸了。不过朕不能看着钱惟昱那伪善贼子过得这般逍遥。这厮明明才是普天之下第一奸毒卑鄙隐忍无道之贼,为甚最终他却称神称圣,朕要为贼为虏?你甘心么?你赵则平便甘心么?”

“臣自然也不甘心!陛下若是豁的出去脸面,那便当机立断——取了长安城内全数火绳枪,并火炮若干,以及工匠、匠作器具。把王审琦余下骑军全部带上,再拖数千牛马车辆,载了诸物趁明军还未合围、渭北也无明军部署的机会,连夜突围北去。把诸般事务都送与辽国,好教给辽人也掌握铸炮及浇铸火绳枪之法,若是辽人控弦五六十万众,得了火器之法,还怕不能恶心钱惟昱那贼子多年?便是输了,也不过是鞑子和钱惟昱狗咬狗咬不过罢了。”

“可能逃得去么?”

“明军突入潼关不过数日,渭水上若要用船,也要就地征集,陛下不如速速渡河,过河后便烧尽渭北船只,总也得拖延明军一时。”

“也罢!可恨潘美那厮装甚的不愿做汉奸,若是当时下旨让潘美献了火铳火炮给辽人,如何还要朕今日费这番手脚,受百世恶名!”

赵炅恨恨把喝干的酒壶摔瘪在地,下令赵普去传王审琦。牵机酒本来没用了,不过想了想赵炅还是把台阶上的牵机酒捡起来揣入怀中——谁知道将来用不用得到了,此去离开了长安,那便是再也没处弄这个秘药了。

王审琦也是一根蚂蚱上的货,陈桥兵变时候就是二级主谋,如今赵匡胤石守信都死了,就剩下和赵炅赵普没退路,当下听了赵炅秘令后,虽然不想当汉奸,还是咬咬牙应承了。这一日长安城内那叫一阵鸡飞狗跳,刚刚搬来开工还不到一年的军器监又是一阵折腾,所有的火绳枪和大炮的成品都被搬走,至于大炮的铸造设备,那也不重要了,也没指望去了北国还能以辽人这种野蛮游牧的能耐造出多少大炮。不过造火枪和火药的器械还是要尽量带上。

拾掇了一阵,次日赵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