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30-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兵占据了靠近官道的几座山,他们将山上的树木几乎都砍光了,在山上建有营垒,放眼望去,这些营垒旌旗招展,壁垒森严,一看就很难攻打。再往官道上看去,只见锦州城外的官道上已经被挖出了好几道大大小小的壕沟。远远看去,这些壕沟里面最大的大概有一丈多宽,挖起来的土都堆在靠着锦州城的那边,堆成了一堵土墙,而在土墙上面,清军还架着大炮,炮口也是朝着这边的,显然,这些壕沟针对的并不是锦州城里面的祖大寿,而是针对前来解围的自己的。
  配合着这道大壕沟,官道上纵横交错的还挖了好些小的壕沟,这些小壕沟只有三四尺宽,士兵们应该可以轻松的跳过去。不过盾车什么的要过去就困难了。在这些小壕沟后面一点,还摆了一些拒马,据马上面还斜靠着一些超长的据马枪。这些据马枪比一般的长枪都要更长一些,需要将枪杆放在拒马上面才能使用。几个清兵站在拒马后面,见到明军的骑兵却并不惊慌,只在那里冷冷的望着他们。而在后面更远一些的地方,清兵还用木料搭起了一些好几丈高的瞭望台。再远一点的地方又有清军的几处营寨。
  “二位将军,你看这建胬的营垒如何?”洪承畴向曹变蛟和吴三桂问道。
  “不太好对付。”吴三桂摇了摇头道,“督师你看这道路上,建胬不但挖了着许多壕沟,还把路上挖的到处都是坑。这是防我们的盾车的。督师你看那道壕沟后面的土台上的大炮,若是地上没这些坑,我们推着盾车过去,鞑子那边也只有这些炮能打得动这些盾车,其他的什么弓弩标枪飞剑什么的都打不动。但是这些炮打得慢,半天才能开上几炮,又不能保证每一炮都打得准,所以我们让那些辅兵推着盾车,顶着炮击上去,几下子就能把前面的那些小壕沟填了。他们就只能靠士兵和我们硬打了。如今这路上都是坑,盾车推两步,就要停下来填坑,这样一来,上去得就慢了,然后鞑子就可以用那些大炮慢慢悠悠的打我们了。要是没有盾车掩护,直接让无甲的辅兵上去填那些坑,督师你看,那些小的壕沟距离这些坑不远,鞑子要是躲在里面,有没有人,有多少人我们全看不到,突然间杀出来,那些辅兵怕是都要完蛋。”
  “吴总兵说的是。”曹变蛟接口道,“督师,您看着些小的壕沟,纵横交错,就像是棋盘一样。建胬的人在这些壕沟里跑,哪里有多少人,怎样调动的我们全然看不到。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弄得不好,就容易被他们玩出前后夹击的花样来,确实不好打。督师你看,这附近的高处都被建胬占据了,他们从上面居高临下,那条壕沟里有人都看得见,您再看那些个高塔,怕也是用来施发号令的。”
  “那曹总兵觉得该如何对付这些壕沟?”洪承畴又问道。
  “这……”曹变蛟又看了看那些壕沟,然后道,“只能是一点点的填了,而且要一线平着填,只是这样做,那些壕沟里有没有建胬重兵也不知道,所以只能是每一处填的时候,都派出战兵掩护,只是……”
  “要这样打,却打到猴年马月去了?”一直不太做声的张若麒突然道。
  “是小将考虑不周。”曹变蛟赶紧道,他可不是洪承畴,张若麒是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心腹,得罪了他,很多时候会被穿小鞋的。
  “末将觉得,要对付这些壕沟,第一重要的是先拿下旁边的这两座山!”吴三桂插嘴道,“若是拿下了这两座山,居高临下,就能看清楚鞑子在壕沟里的动静,到时候,要打他们也就容易多了。要不然,多少人都不够填这些壕沟的……”
  几个人在满清的营寨前指指点点的,满清那边自然也不是看不到。
  “主子爷,有一群明军在山下看我们的阵势。都是骑兵,大概有三百来骑的样子。”一个清兵跪在地上向坐在军帐正中的多铎禀告道。
  多铎是努尔哈赤最小的嫡子,很的努尔哈赤喜爱。所以当初努尔哈赤留给他的兵力也最多。如今单以手下牛录而论,作为正白旗旗主的多铎是八旗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人物之一。
  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小规模作战中,满清吃了点亏,所以黄台吉将当时负责这些战斗的多尔衮调了回去,换了多铎的镶白旗过来。多铎这时候还不到三十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黄台吉正要用他的锐气来对抗一下明朝最后的精锐。而且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他们是同父同母的,而且他们的生母也是被以黄台吉为首的四大贝勒逼死的)手里的力量也太强了,黄台吉也不能没有想法。
  为了分裂这三兄弟,黄台吉对阿济格打压更多,但对多铎却拉拢更多,再加上多铎手里实力强,所以多铎一向跋扈,目中无人,经常喜欢搞出些出格的事情来。如今听说有明军跑到了他的军营前,他顿时来了兴致,便站起身对手下的几个佐领道:“都跟我出去看看!”
  一行人出了军帐,从山上居高临下向下一看,正看到三百来个明朝骑兵在山下,其中的几个人还在朝着山上指指点点的。
  “主子爷,那个在中间的老一点的据说就是明军的主帅洪承畴。皇上也多次提到此人知兵,能打仗的。”一个军官在一边解说道。
  “看他们这身装备,这些人怕是明国那边的精锐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绣花枕头一包草的样子货。”多铎道。既然前面有人提到黄台吉称赞过洪承畴,多铎就忍不住要贬低对手一下。
  “主子爷,是不是样子货,打一下不就知道了?”那个军官道。
  “好!哈宁阿,带上你的人,就带三百,去称量一下那些明军!”多铎下令道。


第二百五十三章 粮道
  吴三桂远远地望见那边山上清军的寨门打开了,便道:“督师,有鞑子出来了,我们要不要避一避?”
  洪承畴也抬头看了看,他看见一队满清骑兵正从山上下来,虽然看看人数并不比自己这边多,但他还是点点头道:“我们回去吧。”
  这也是很自然的做法,毕竟他们只是出来看看清军的营寨的,身边带的部队并不多,如果在那些鞑子的门口和那些鞑子陷入混战,被那些鞑子拖住了,怕到时候出来的就不仅仅是这么点人了。
  “督师和张大人先走,末将和吴总兵来断后。”曹变蛟也道。
  洪承畴点点头,他知道自己的马术不算好,还是早点走比较好。一个亲兵在旁边扶了一下,洪承畴就上了马。这时候,张若麒也上了马,相比洪承畴,他的马术就要更差一些了,洪承畴至少还可以自己控马行动,他却需要两个亲兵骑着马跟在一边,一个看着他,防止他从马上掉下去,另一个则帮他控制方向。
  满清骑兵也没有快速冲下来,双方还有一定距离,这个时候就放马狂奔,到时候被人家打个以逸待劳,反倒是要吃亏了,所以他们也只是由着马匹慢慢的小跑着逼近明军。
  “曹总兵,我们也可以慢慢退了。”吴三桂看了看正在逼近的清兵,对曹变蛟说。
  “好。”曹变蛟应了一声便翻身上马,顺手接过一个亲兵递过来的长枪,然后道:“你们先走,我老曹给你们压阵。”
  吴三桂点了点头,也不多说,同样上了马,便向骑兵们发出了撤退的命令。于是明军骑兵开始向后撤退……
  ……
  撤退并不算一帆风顺,满清的骑兵还是追上了他们的尾巴,不过断后的曹变蛟的手艺很不错,并没有让清军占到什么大便宜。而且明军军营里也派出了军队来接应,所以最后大家还是很安全的撤了回来。
  第二天明军开始对清军的营寨发起了攻击。洪承畴知道清军控制的小山是战斗的关键,便将攻击重点放在这里。显然直接仰攻是非常不利的,清军居高临下,无论是射箭的威力射程还是白刃冲锋时候的冲击力都会有很大的加成。所以洪承畴采取了逐渐包围小山的方略,他用盾车掩护,让辅兵们挖掘一条环绕这座小山的壕沟,以便切断小山上的清军于官道后面的清军之间的联系。这种做法使得清军不得不主动的从山上和侧翼发起反击。双方鏖战了一天,明军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不过似乎也没有吃什么亏。
  当天晚上,多铎组织了一次夜袭,不过也没有太大成果。
  ……
  郭怀一和已经被升任模范军第二团团长的常乐一起站在杏山堡的城楼上,俯视着杏山堡外面一圈又一圈的壕沟、拒马。在原本的历史上,满清赢得松山大战的决定性行动就是他们对杏山堡和笔架山发起的袭击,洪承畴急于攻破满清的防线,对满清的反击预计不足,以至于没有再杏山、塔山和笔架山布置足够的兵力,导致这三处据点的失陷。笔架山的失陷使得大量的粮草落入了满清手中,而塔山和杏山的失陷则使得大军从宁远获得补给的粮道被切断,这最终导致了明军的溃败。而在如今,郑森出于让双方消耗,以及不希望洪承畴落入满清手中的考虑,让郑家参与了这场混战,当然不能让这样的局面再次出现。所以郑芝虎主动请缨,将杏山堡的防御任务也接了过来。
  如今在杏山堡这个不大的堡垒里,模范军放进了两个步兵营以及一个新组建的炮兵营加上其他的辅助人员。足足有差不多两千人,以及多达二十四门大炮。这些大炮,有十二门是最新铸造的12磅火炮,在技术水平上,这些采用双层炮管,钻膛技术生产出来的火炮已经不亚于后世的拿破仑炮了。郑森觉得,满清应该很难直接攻占这样的堡垒了。
  当然,如果满清像围困锦州那样,玩玩长期围困的话,也不是没有攻下它的可能。但是要长期围困杏山,那就意味着要越过洪承畴在松山的十多万大军。这样做别的不说,洪承畴轻松的就可以切断这些长期围困杏山的清军的粮道。因为松山也有一部分存粮,到时候,多半是那些打算长期围困杏山堡的清军要先断粮。这可不像原本的历史上,袭击杏山堡的清军,直接就从杏山堡和笔架山获得了足够十万大军吃接近一年的粮食。
  几天前,满清的侦骑就出现在杏山堡附近过。常乐就满心期待的等着清军来攻击这处城堡,但是直到现在,满清还是没什么动作。他不由得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防御准备做得太充分了,以至于吓着那些鞑子了。
  “要我说,郭叔,我们就不该把这面旗挂起来。”常乐抬起头,望了望飘扬在自己头顶上的那面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旗帜说,“那些鞑子上次在静海的时候,在我们的防御工事面前吃了大亏,一定记得这面旗了。而且这两年,济州岛的舰队三天两头的去朝鲜和建胬控制的沿海抢劫,他们肯定也认得这面旗。这些胆小鬼肯定是看到这面旗吓着了,不敢来了!”
  “常团长,当初挂这面旗的时候,你可不是这样说的。”郭怀一笑呵呵的说,“那时候,你跟我说什么上次我们在静海狠狠地揍过鞑子,海军的家伙还三天两头的打着这旗帜在海上欺负人家,那些鞑子下不了海,只能看着他们抖威风。如今我们把这面旗挂起来,那可是最能拉什么仇恨的,你还说,建胬看了这旗子,多半要嗷嗷叫的跳过来报仇什么的。”
  常乐恨恨的道:“我哪知道,这些鞑子这么没种……郭叔,你说他们会不会跑到笔架山去了?”
  “笔架山那个地形,还有摆在那里的几条船。要是建胬觉得他们能打下笔架山,那他们肯定更觉得自己能打下咱们这座城堡,那就肯定来打咱们了,要是他们连咱们都不敢打,还该沿着那么窄窄的陆桥,去冲笔架山?”郭怀一摇摇头说,“他们要么不来,要来就一定会来我们这里。咦,你看那边,是不是有人过来了了?”
  常乐赶忙往那边望了望,然后摇摇头道:“几个侦骑而已。”
  “不是。”郭怀一道,“你看后面扬起的尘土,那绝对不是几个侦骑!”
  “是吗?”常乐赶紧拿起了望远镜。在望远镜里,他看到前面的确是一些骑兵,然后林子那边突然一下子,转出来了不少步兵。
  “狗日的,等了这么多天,总算是来了!”常乐放下望远镜,将两只手放在一起搓了一下道,“看来这面旗,还真的很拉仇恨呀!”
  ……
  “那面旗就是那些荷兰人的旗子吗?”多铎望着杏山堡上的那面旗向旁边问道。
  “主子爷,这就是荷兰人的旗,奴才在海边见到过的。”一个白甲兵回答道。
  “那些荷兰人上了岸怎么样?”多铎问道。
  “奴才没和他们对上过。不过听说火器犀利,不太好对付。而且听说那些上岸的其实都是荷兰人雇佣来的倭人。”那个白甲兵回答说。
  “倭人是什么鬼东西?”显然,多铎对于日本毫无印象。
  “听说就是万历年间打过朝鲜,差点打得朝鲜亡国的那些海寇。后来被明国和朝鲜联军打败了的。”另一个侍卫回答说。
  “打个朝鲜都没打下来,还什么‘差点’!最后还被明国和朝鲜联军打垮。看来也不怎么样嘛!听说十四在对上那些荷兰人的时候吃了大亏,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打的!”多铎不屑的说。虽然上次吃了亏的多尔衮是他的亲哥哥,但是一向高傲的多铎也并不因此就给多尔衮留面子。
  “十四贝勒当时已经在回师的途中了。大概是已经抢够了,不想再拼命了吧。”一个白甲兵回答说。
  “你别说,我十四哥还真是这样的人!”多铎突然笑了起来。接着他将马鞭向前面一指道,“今天我们就来给他做个榜样,让他看看该怎么打仗。”
  多铎虽然喜欢吹吹牛,但也不是完全的二世祖,打仗之前的准备还是会老老实实的做的,比如说侦察敌情,进行相关部署什么的。
  “这些荷兰人,嗯,应该是倭人这守城的套路和我们围城倒有些像啊?你看把这地面挖的!”围着杏山堡转了一圈,多铎向身边的人说道。
  “主子爷,这城不好打!”哈宁阿道,“您看要填这些壕沟,可不是一下子的事情,那城头上我看见有好几门大炮,虽然看着都是老式的炮,但是架在高处,射的就远了,怕是不好对付。”
  “嗯。”多铎点了点头,他也看到了架在城头上的几门炮了。那是些老式的铁炮,能发射的炮弹不算重,但火炮本身却非常重,不可能随军作战,所以洪承畴也没有带走它们。
  “先吸引它们开炮,这种炮多打几炮就要停下来半天,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另一个军官说,“无非就是死一些包衣罢了。主子爷,这攻城可一定要快,要不然,说不定城里的人就要自己烧仓库了。”


第二百五十四章 假货
  “胡说!”多铎喝道,“就凭着这面旗,他们就不可能没有炮用!呵呵,我们最好的几门炮,还有明国最好的炮,都是从哪里来的?十四哥打仗虽然不怎么样,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让他吃亏的!他们肯定还有炮,只是不知道藏在哪里。”
  上次在静海的失败让多尔衮很是丢脸,而黄台吉自然也趁机打压了多尔衮一番。但是在对这一战的总结上,黄台吉却相当认真,实际上对锦州的包围中,清军的壕沟布置中,就有不少从静海得到的经验。这些东西,多铎自然也知道,甚至没事的时候,也推演过如何才能攻克这样的防御。
  不过就多铎自己推演的结果来看,除了长期的围困,似乎也就只有拿人命来填了。如果可能,多铎真不想攻击这样的堡垒,不过,既然来了,总不能什么都没干就退回去。而且,偷袭明军的粮道也是多铎自己坚持的。因为如今顶在抵挡洪承畴的攻击线上的都是他的牛录。虽然在所有的旗主中,他的牛录是最多的,(多铎手中的牛录数有三十个,比多尔衮和阿济格都多了一倍,而且这还只是算牛录数,多铎手中有十五个牛录是原来努尔哈赤的直属牛录,无论是人数还是白甲兵的数量都高于其他牛录。)但持续的消耗下去,他也觉得受不了。
  洪承畴的进攻组织的不错,他几乎是用自己的防御工事一点点的堆到多铎的防御工事前面来,然后采用蚕食的手段,一点点的沿着山脚推进,以隔绝山上的清军和大路上的清军。洪承畴的每次进攻规模都不大,投入的部队却相当精锐,每次只要拿下一丁点地方,他就开始回收防守,把拿下的那点地方认认真真的巩固起来。虽然进度很慢,但是却一直都在前进,而且从双方的交换比来看,洪承畴似乎也没吃太大的亏。这种情况也让明军那边的士气起来了不少,甚至一些原本不算太精锐的队伍,在防御的时候,也能顶住一两轮了。
  于是黄台吉提出了两个计划,其中的一个就是袭击洪承畴的而后路,断掉他的粮道。如果这个几乎能成功,那洪承畴的十多万大军几乎肯定会不战自溃。为了这个结果,多铎觉得冒险试试还是可以的。
  “主子爷说的是,是奴才糊涂。”那个军官回答道。
  “十五贝勒,你说这会不会是洪承畴让人插个旗子在这里吓唬我们?”另一个将领道。
  “鳌拜,本王先让那些包衣们准备好盾车。”多铎对那个将领说,“然后我们先攻一下试试。是不是试一下就知道。你带上你的人跟在后面,要是突得进去,你就让你的人突进去。”
  鳌拜是镶黄旗的人,他是黄台吉的亲信,如今带着三百来个甲兵跟着多铎来抄明军的后路,免得人家觉得黄台吉有意利用明军消耗两白旗,这也是黄台吉的一种平衡手段。
  鳌拜抱拳道:“如此,奴才就先去准备了。”
  在静海一战之后,满清根据作战的结果对盾车又进行了一些改进。如今满清的盾车都是双层的,两层木板之间平时是空的,到了战死就填入用草木灰水煮过几次然后又晒干压结实了的棉花,再倒入水浸透。依照满清的实验,这样的盾车虽然在近距离依旧挡不住大炮,哪怕是满清仿制的小号红夷炮的实心炮弹,但却足以在近距离挡住任何火枪,或者是24磅红夷炮射出的霰弹了。而且因为中间的浸水棉花的影响,即使被实心弹击穿,带来的碎片乱飞的杀伤也小了不少。
  当然这样的盾车的重量大大的增加了,所以盾车的把手也被加长了,负责退盾车的人也更多,而且盾车的轮轴也变得更容易损坏了。很多时候,即使没有遭到攻击,这些盾车也有可能走到一半距离就因为轮轴故障而瘫痪掉。但无论如何,相比原来的盾车,这种盾车在面对大炮的时候显然要好用不少。
  多铎这次是奔袭而来的,盾车带的不多,只有五辆。命令下达之后,包衣们就开始忙碌的给盾车装棉花,灌水……
  ……
  “看来他们还真的要进攻了,你看他们的盾车好像玩出新花样了。”在城楼上,郭怀一指着远处的满清盾车道。
  “像是在临时往里面填东西,嗯……在往里面灌水,那看来应该是填了些棉花,变成了一个大号的棉甲。”常乐放下望远镜,点点头道。
  “你猜这东西防御力怎么样?”郭怀一笑道。
  “提说海军那边也玩过类似的东西,当然,他们是用来做船板的,好像还有些效果。我觉得,要是我们还在用三磅炮,那估计就是实心炮弹,也要够近才能打穿它了。不过我们如今已经在用12磅炮了,实心炮弹应该能轻松打穿这东西,不过霰弹估计就不太好用了。”常乐皱着眉头说。
  “反正才那么几辆,咱们有这么多炮,一轮齐射就能把他们打烂了。”在一边的炮营营长张庆喜说。
  “别,你要这样,那些建胬还不立刻转头走人?没我的命令,你的那些炮一门都不许开火。”常乐赶紧说,“先只允许用这城墙上给他们看的这几门炮打。打慢点,不许打太准!”
  “团长你放心,就这几门炮,有每个准心,有没个射表,还有也不知道能装多少火药,会不会炸膛,而且这么厚的铁炮,怎么打,都快不到哪里去,也准不起来的。”张庆喜说。
  这时候满清那边已经做好了准备,五辆盾车慢慢的被推了上来,推车的自然是镶白旗的包衣,但是第一波跟在后面的那些甲兵倒大都是鳌拜手下的。
  黄德水身子前倾,费力的推着盾车。一个穿着棉甲,手持云梯刀的鞑子跟在他后面。
  “你这个尼堪,还不加把劲!敢偷懒老子砍死你!”那个鞑子将云梯刀侧过来,拍击着推车的包衣们的后背,又压低声音用汉话道,“后面的都是镶黄旗的白甲主子,他们的脾气可不好,说杀人可真会杀人的!”
  黄德水知道这个鞑子并不会真的砍了自己,因为自己是他们家的包衣,要给他们家种地的,算是他们家的财物。没人会无缘无故的为了点小事就杀了自家的牛马的。而且他们家也只分到了自己这一个包衣。这个鞑子也不是个真鞑子,他其实是个抬了旗的汉人。据说原本是在大凌河之战中被抓走的,如今也不知道因为什么被抬了旗,变成了鞑子。
  盾车开始缓缓的向前前进,这个二鞑子提着刀继续走在黄德水旁边,低声道:“一会儿那边要开炮了。开炮了你不要慌,不要乱动,要不然,那些白甲主子一刀砍死你就像碾死一只蚂蚁。更不要想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