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30-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的确已经很晚了,“镇江号”靠近江户的时候已经是酉时了,中间的这些波折,又花掉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如今天已经快要黑了。
  “原先的柳生先生病了,回家养病去了,如今这里换成了我。”大久保信仁回答说。
  “哦,原来是这样。”松浦点点头道,“我估计你一定是刚刚接手吧。不知道柳生君是什么病?”
  “是呀,松浦殿说的是,我是两个月前才接手的。柳生君有天淋了雨,结果,那么强壮的一个人,突然就病倒了,差点就没命,听说直到现在还起不了床呢。”
  “啊,还有这样的事情?”松浦栋惊讶的道。
  “松浦殿和郑様今天来不及进城了,可需要我帮着安排下处?”大久保信仁又问道。
  “这倒是不用麻烦大久保你了,我们今天晚上照样住船上,省得上上下下的麻烦。反正明天就进城了。”松浦道。
  两人又说了些话,大久保就起身告辞了。过了一会儿,便有人送上了一些时令的菜蔬。而松浦栋也将自己身边的那些人派了出去。
  第二天一大早,郑森就被一阵喧闹声惊醒了,洗漱之后,他来到甲板上,看到码头边上已经聚集齐了上百人,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地增加。
  “这应该就是松浦找来装样子的‘随从’吧,这么短的时间,他就找到了这么多人,还真是厉害。”郑森望着下面的人群,忍不住这样想道。
  到了辰时,下面已经集中起了五六百人,其中带着刀的浪人也有七八十个了。松浦手下的那些人已经将这些人分别编好了组,从熟练的程度来看,无论是松浦手下的武士,还是这些人都不是第一次应付这样的场面了。
  这时候郑森和松浦都已经用过了早点。郑森便带着几个随从,和松浦一起下船来。松浦的一个真随从赶忙迎了上来,对松浦行礼道:“殿下吩咐的事情已经准备好了,殿下可以入城了。”
  松浦便和郑森一起上了马车,数百人的随从队伍顿时行动了起来,各种旌旗迎风飘扬,倒也很是热闹。乍一看上去,却也真像是那么回事。
  队伍很快就进了城,然后穿过江户狭窄而拥挤的街道,很快就到了专门给大名们居住的区域。平户藩的人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前来迎接。
  松浦对郑森道:“郑様,且先在我这里略坐一坐,等中午之后,我去拜见将军大殿之时,郑様便和我一同前往如何?”
  郑森忙道:“但依藩主安排。”
  ……
  大约在未时四刻的样子,一队打着德川家的旗号的车队来到了松浦栋在江户的住处,带队的是一位一只眼睛带着眼罩的武士。看门人认得,这人便是日本著名的剑客,德川家光的护卫柳生十兵卫三严。也是柳生藩的继承人。他向看门人表示,自己是奉了德川家光将军的命令,前来迎接松浦栋和郑森的。
  柳生十兵卫三严在后代几乎是最被浪漫化了的日本剑客了。依照传说,他的一只眼睛是在幼年时候,跟着自己的父亲柳生但马守宗矩进行剑术对练的时候,因为表现太出色,攻势太凶猛,结果逼出了老爹的绝招,被老爹的木剑击中眼睛而失明的。他的父亲一直追随德川家,后来也成了一代大名,因为备受信赖,还担任了德川家光的剑术老师,因此德川家光也经常有机会和十兵卫一起练习剑术。德川家光跟着柳生但马守宗矩学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剑术,平时和十兵卫对练,也能有来有往,而其他的护卫,也都不是他的对手,于是自我感觉超级良好起来。德川家光23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竟身穿夜行衣溜出禁宫,想碰到个把武士比试一下,结果恰好碰上了正在夜巡的十兵卫,十兵卫见此人行止鬼祟,便上前盘问,两人便动起手来,结果一动手,家光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十兵卫只一招就将其打翻在地,还补上一脚将其踹到了旁边的河沟里。等十兵卫拿开家光蒙面的头巾才知道自己打的是将军家光,家光颜面大丢,又觉得十兵卫以前和自己对练的时候是在欺骗自己,便将十兵卫回奈良老家去了。直到12年之后,才原谅了十兵卫,并重新将他召回来做自己的亲卫。但也有说法,说是这12年里,十兵卫其实是接受了家光的命令,到处周游,暗中监视那些大名们的举动。当然,这些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柳生十兵卫是深得德川家康信赖的亲信却是毋庸置疑的。
  柳生十兵卫在外面没等多久,便看到松浦栋和一个年轻人一起走了出来。
  “这一定是郑森先生了,真没想到居然这样年轻。而这样年轻的人,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功业,真是令人羡慕而敬畏呀。”看到郑森,柳生十兵卫忍不住在心中赞叹道。
  德川幕府虽然执行了禁海锁国的政策,但他们的禁海锁国,主要的目的是要避免外国和各个强藩勾结。他们的锁国和后世我大清的闭关锁国有着很大区别。我大清的闭关锁国中,充满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自高自大,对于外界的变化采取的是闭目塞听,不闻不问的态度。但德川幕府却是不同的,德川幕府要避免强藩和外国勾结,就必须对外国势力有所了解。所以,虽然采用了相当严格的禁海锁国的政令,但是对外的情报的收集,却一直备受重视。这样一来,郑家对荷兰人的战争,对西班牙人的两次战争,自然就成为了幕府关注的热点。而日本和郑家联系密切,自然也有渠道了解到对西班牙的两次战争的主持者就是这个如今刚刚二十岁的少年。与是郑森自然就成为了幕府重点关注的对象。
  郑森既然成了幕府最为关注的目标,他的种种作品自然也得到了重视。这里面既包括他的“天授说”、“物种起源理论”以及数学方面的一些东西,也包括他盗版的那套《海军战略》。
  柳生十兵卫不仅仅是个剑客,也是个兵家。他认真的研究过很多兵法,甚至自己也写过相关的著作。郑家崛起之后,郑森的《海军战略》他自然也研究过。据说有人问柳生,这本兵书的水平如何。柳生十兵卫回答说:“虽然说的是海战,但其论已然深入为战之本源,煌煌然大家之作,自孙子之后,无能及之者。”柳生自然知道郑森少年英雄,但等到见到真人,想到这人刚满二十,便已经攻占了几乎和整个日本大小相当的土地,且文治武功,当世皆无有可与匹敌者,不觉也暗自心惊。
  “松浦殿,这位可是大明的郑先生。”柳生问道。
  “正是,正是。”松浦栋满脸是笑的回答道,“柳生殿,怎么劳动你的大驾?嗯,这便是名满天下的少年英雄,大明的郑森先生。我接受将军之命,总算是将郑様请来了。”接着又回头向郑森介绍柳生道:“郑様,这就是”
  柳生十兵卫笑道:“大殿一听说郑先生到了,就赶忙让我过来迎接二位。还请二位上车,要是我们再多说几句,只把大殿等不及了,会亲自跑过来的。”
  说完,他又转身用中文对郑森道:“郑様,我看过您写的《海军战略》,真是亘古未有的大作,令人茅舍顿开。将军看了,也喜欢得很。另外,我还看过您的《物种起源》,真是字字玑珠。只是数学的那些,我实在是不懂,倒是舍弟很喜欢。此次郑様来了,定要多住些日子,也好让我等晨昏请教。”
  郑森道:“柳生殿过奖了,《海军战略》不过一得之愚,写的也早,如今看来,谬误还是不少。那《物种起源》更非郑森一人之作,郑森不敢贪天之功。这次来日本,也是探望母亲。而且我家正在和西班牙交战,郑森抽空来此,怕也不能久留于此。”
  说着话,郑森便和松浦上了马车,柳生十兵卫亲自驾着车,就向着德川家光的宫殿而去。


第三百七十五章 锁国和舰队(2)
  马车不一会就到了幕府,也就是“征夷大将军”官邸前。所谓的幕府将军,全称是“征夷大将军”,这在最早的时候本来是个临时的官职,所谓的“夷”指的是虾夷。不过后来,随着武家的强盛和天皇的公家的衰落,这个职位就成了固定的了,而且成了事实上的整个日本的统治者。
  马车在府邸门前停了下来,柳生十兵卫跳下马车,拉开车门,郑森和松浦栋便下了车。柳生就带着他们进了府邸,绕过一座屏风,然后又穿过一个院子,后面又是一个大院子,正对着一座正屋,便是德川家光会客的地方了。郑森看到此时已经有一个衣着华美的中年人带着一群随从等在正屋的台阶下了。
  “这大概就是三代目德川家光吧。”郑森想,“这样降阶相迎,倒也算是很客气了。”
  果然,柳生十兵卫首先就上前去向那人见礼道:“柳生十兵卫三严拜见将军阁下。下臣奉命去迎接松浦殿下和郑先生,幸不辱使命。”
  德川家光点了点头道:“辛苦了。”便迎上前来,向郑森道:“可是郑森先生,果然是少年英雄。”
  郑森也道:“当不得将军殿下夸奖。”
  德川又转头对松浦道:“松浦殿一路辛苦了。”
  “不敢劳动将军探问。”松浦也赶忙道。
  德川家光笑了笑,便伸出手,拉住了郑森的手道:“郑先生,请进去说话吧。”
  大家进了正屋,分宾主坐下,德川便先问起松浦一路上过来的情况。
  “我听说松浦殿这次是乘坐郑先生的船过来的?不知道郑先生的船和松浦殿自己的船比,有什么区别。”
  松浦赶忙道:“将军说的是,小臣的确是搭了郑先生的船来的。小臣的那几条破船,怎么能和郑先生的船相比。郑様的船,大得像是山一样,一条可以顶的上小臣的几十条,也只有将军的‘天下丸’可以与之相比。”
  德川家光摇头笑道:“‘天下丸’是怎么回事,别人不清楚,松浦殿怎么会不清楚呢。那就是条出不了远海,只能用来保卫港口的船罢了。郑様的船却是从大明一路而来,越过了无尽的大海。哪里是‘天下丸’能比的。”
  他又转向郑森道:“我听说郑様这次乘坐的是一条荷兰式样的船只?不知道荷兰船和大明的福船哪个更好?”
  郑森道:“将军殿下,我这次乘坐的船只的确参考了泰西各国的一些设计。至于说和福船的优劣,却稍微有点复杂,不知道将军殿下有没有兴趣听我讲。”
  “这怎么会没有兴趣呢?”德川家光道,“松浦殿也知道,我其实一直都很喜欢船只的。”
  “这么说吧,我这次乘坐的船只和福船是两种用途上完全不同的船只。”郑森想了想这样说道:“福船是多用途的海船,既可以运输货物,也可以用于海战。但是,就根本上来说,它主要还是用于运输的船只。福船比较短,比较宽,同样数量的木材,如果用来建福船,它的运货量也是要明显超过泰西式样的船只的。而且福船使用硬帆,能使八面来风,顶风航行的能力也是强过泰西船的。
  不过将军您也许知道一句中国话,叫做:‘样样通,样样松。’这话是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每一个方向都花掉一些精力,那么必然是虽然是个多面手,但却并没有什么真正精通的地方。福船也一样,福船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货船,用于海战虽然不是不行,但是它的一些结构上的弱点使得它在海战的时候是比不上那些泰西船只的。就像泰西船只在运货的时候比不上福船一样。
  而我这次的坐舰‘镇江号’却和它们都不一样,它是一条专业战舰。这条船从设计的时候起,就没有考虑过任何商船方面的用途,它的一切性能都是为了战斗。所以我这条船的速度大约是一般福船的两倍多,而且船壳也比一般的福船坚固得多……”
  听完了郑森的话,德川家光道:“如此说来,我们日本水军的那些战船,若是对上了这样的专业战舰,岂不是……”说到这里,他四面望了望,目光落在了柳生十兵卫的身上,然后道:“那岂不是就像是让我去和柳生君比剑术一样,如果柳生君认真的话,我一剑都接不下……”
  “日本若是依靠港口的炮台的支持,也不是完全无法对抗这类的专用战舰。”郑森道。
  “郑様,我看过您的《海军战略》,那里面提到,炮台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在于解放舰队,使得舰队可以从繁重的防务任务中解放出来,而用于关键性的作战。在陆地对海的防御作战中,如果没有一支能用于战斗的舰队,那就会非常的被动。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谁有那样的财力物力将每一处海岸都安置上炮台,而陆军在行军能力上是天然无法和海军相比的。所以……”柳生十兵卫突然开口说道。
  郑森听了,点了点头道:“的确是这样的。不过如果有足够的基地的支持,以及炮台的保护,哪怕是一支较小的舰队,也足以对抗一支更强的舰队,当年家父击败荷兰人,靠的也就是利用了荷兰人的舰队缺乏基地支持的缺陷。再比如如今……柳生殿一定知道我家如今正在和西班牙人作战吧。”
  “的确。”柳生十兵卫点点头道。
  “不知道柳生殿对西班牙国有多少了解呢?”郑森又问道。
  “听说是泰西的大国。”柳生十兵卫道。
  “柳生殿可知道这西班牙国有多大?”郑森又问道。
  “这就不清楚了。”柳生十兵卫回答道。
  “西班牙国不仅仅是泰西大国,仅仅以国土面积而言,西班牙还是世界第一大国。泰西人的地球说和日心说柳生殿可有所了解?”郑森又问道。
  “略有所知。”
  “那就好讲了。”郑森点点头道,“西班牙领地辽阔,乃是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日不落帝国?这是什么意思?”德川也问道。
  “德川殿下,‘日不落’的意思是指它的领土遍及整个地球,当太阳在它的某一块领土上落下的时候,就会同时在他的另一块领土上升起,所以任何时候,太阳总会照耀着它的国土,在它的国土上,太阳永不坠落。这就是‘日不落’的意思。西班牙帝国灭国无数,领土辽阔,甚至都要超过当年成吉思汗的帝国。只是这个帝国,和成吉思汗的帝国不同,成吉思汗的帝国的根本力量是他的陆军,而西班牙帝国最根本的力量不是陆军,而是海军。西班牙海军的强大,也和当年成吉思汗的陆军仿佛。它的海军,拥有的专业战舰多达千条,其他辅助船只,也就是诸位以前在日本禁海之前见过的那种武装商船,数以千计。”郑森解释道。
  “竟然有如此之强?那郑様此前两次是如何击败西班牙这样的上国的?”德川家光大吃一惊道。
  “古语云:‘鞭虽长,不及马腹。’海军作战和陆军一样,依赖于粮草物资的补给。”郑森道,“这便是西班牙人的弱点所在。比如今日,假使将军有百万雄兵,可能用以攻击万里之外的异域否?”
  “这……”德川家光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他虽然挂着征夷大将军的尊号,但是却并没有多少战争的经验,而且日本也从没有过动用百万之军,攻打万里之外的异域的经验。
  “不能。”倒是柳生十兵卫立刻做出了回答,“庄子曰:‘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动用百万之军,而征战于万里之外,所需粮秣实难计算,怕是穷数代之积累都未必够。而所需民夫也至少要十余倍于军队。便是将日本所有男子都派去运送粮秣,都不够用。天下那里有能兴百万之师,而远征万里之外的异域的道理?”
  “不错。”郑森先称赞道,“海军可以用船只运送粮秣补给,对辎重的依赖少于陆军,但也不是没有极限。若是战场附近无有港口支持,不能有效补给,便有大军,能派出的军力却也有限。西班牙距此,有五六万里之遥。其为攻略之法,大抵先占据海外一岛,然后以此为基地,日日经营,且于周边贸易,并以传教。一者以此窥探虚实,二者以求内应,三者以此充实基地。待到虚实已知,内应已得,而外岛基地之储备以足,能支持其大军之时,便是大举入寇之时。今西班牙先据吕宋,以为积累,他日未必无窥视日本乃至华夏之心。我家急逐之,也是要为大明,也是为日本消弭大患。”
  柳生十兵卫听了,悚然道:“郑様所言西班牙人之法,曾经都用在日本身上过。比如借通商而窥虚实,比如借传教而求内应。皆有实事。幸而将军英明,逐之日本之外。不然,日本危矣。然而,西班牙人占据吕宋,实在是心腹之患。还好有郑様,能驱逐之。”
  德川家光听了柳生对自己的禁海锁国的评价,倒是非常得意,道:“西班牙人奸诈凶恶,我岂能不知,只恨有些人却不知好歹,还要和他们来往。”
  松浦栋一听,赶紧道:“小臣原本见识浅陋,不知西班牙人的阴险。今日才知,若非将军英明,之恐元寇之祸再至。存日本者,将军也!”
  “将军的禁海锁国,虽然也是好办法,但外臣以为有些弊端,也不可不防。”郑森却这样道。


第三百七十六章 锁国和舰队(3)
  “不知道是些什么弊端。”德川家光赶忙问道。
  “将军殿下可知道‘桃花源’的传说?”郑森不直接回答,却这样问道。
  “这自然知道。”德川家光道,“这是贵国大诗人陶渊明先生的大作,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先父还让我背诵过,一转眼,都好几十年了呀。”
  “将军可记得,那桃花源中的人,与世隔绝久了是什么样子?”郑森微笑着问道。
  “自然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德川家光道,“我知道郑様的意思,所以,我才开了长崎一处,于外人贸易,免得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
  “这的确是将军深谋远虑之处,但是仅仅靠守着港口贸易,有些事情是很难知道的。”郑森道,“尤其是和军事有关的东西更是如此。将军您想,桃花源中的人如果也有军队,他们的军队应该用的是什么样的武器,采用的是什么战法?将军想想看,如果他们只是和外面通过一个小铺子往来,他们对于外界是怎么作战的能了解多少呢?”
  看到德川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郑森便继续道:“桃花源中的人进到那个洞天中去的时候,还是秦朝。秦朝使用的还是青铜的刀剑。而到了晋朝,外面却已经在使用百炼钢的武器了。青铜的武器对上百炼钢的武器,几乎就是不堪一击。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在采用先秦的战法,可是先秦的战法和后世也完全不同了。别的不说,秦朝的时候,骑兵还有没有马镫,只能玩骑射,而不能直接冲杀。而将军也知道,骑射只能用软弓,杀伤力相当差。但到了晋朝,已经有了马镫,骑兵有了冲击的打法。桃花源的军队若是一点都不知道人家的骑兵是可以直接冲锋,在马上肉搏作战的,会有什么结果,想来将军也能想象出来。”
  “雷霆一击,一败涂地。”德川摇着头说。
  “最近数十年,正是各种武器,各种作战技术大发展的时候,不过几年间,武器的变化就超过此前的数百年。”郑森又道。
  柳生十兵卫听了,惊讶的道:“这几年竟然有这样大的变化吗?郑様能不能和我们讲一下?”
  郑森点点头道:“如此我就僭越了。我还是以海战为例吧,几年前,家父在料罗湾大败荷兰舰队,但那时的荷兰舰队还只是一般的夹板船,也就是武装商船。而我们获胜,靠的是火船战术。到了后来我们第一次和西班牙人交战的时候,西班牙人那里就已经有巡防舰了。也就是专用的战舰了,这些战舰都有大约三十到四十门大炮,速度也很快,在顺风的时候能达到八节以上,这是泰西人计算速度的单位,大概比日本的关船最快的时候快一节多一点。”
  柳生十兵卫道:“关船的速度不能持久,而西班牙人的船,纯靠风力,只要风力不发生突然的不利的变化,它的速度却是可以持续的。所以,可以认为西班牙人的巡防舰对于关船有压倒性的速度优势。”
  郑森点了点头,对柳生的看法表示赞赏,然后道:“更重要是还是火炮,一般来说,普通的武装商船上,只有十门左右的大炮,我指的是‘大铳’,而不是那些使用子铳的小玩意儿。这样,在船舷的任何一侧都可以有五门左右的大炮。这个火力密度并不算太可怕,很难组织起严密的火网,火船还有机会突破他们火网。但是专门的巡防舰就不一样了,先不说这种船的速度使得在大多数海域火船根本不可能追上它们,单就说他们的火力吧,一条巡防舰,可以有四十多门大炮。每侧船舷二十门,分别布置在两层甲板上,而且每一门炮都比武装商船上的更大,如果使用葡萄弹的话,一旦齐射,几乎就是一场钢铁的风暴。火船,哪怕再多的火船都难以突破这样的火力网。如果还使用传统的火船战术对付这样的军舰,将非常的困难。好在我们当时已经有所准备,也建造了自己的专业战舰。这才得以取得这一战的胜利。
  而我们这次和西班牙人之间的战争,西班牙人的舰队中竟然出现了两条拥有七十多门大炮的战舰,而且这些战舰上的大炮甚至比巡防舰上的又大不少。如果不是我们也有了对应的战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