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30-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森却摇摇头道:“半圭兄不怕,但是小子却是怕得要命的。小子写出这书之后,很多时候怕得都睡不好觉呢。半圭兄,周公,圣人也,昔时管蔡流言而周公恐惧,所惧者何?岂是世人不解?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周公岂不知此理?所惧者流言惑众,伤于国也。小子为学,非欲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人,乃欲以救时也。杜子美诗曰:‘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近来某乘船逆江而上,一路之上,见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天下杌陧之象以明,安能不忧?若因为天下人对我等之说,我等之行,有了偏见,欲救时难,必又多一层阻碍,天下能救下来的百姓就又少了一些。如此,安能不惧?”
  孔璋听了,变了脸色,楞在那里半天,才道:“今日某才知道,以前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不过自鸣自喜而已。若被人骂了狂生,却真是半点不冤。如今……真真愧杀。”
  李香君也站起身来,双手合十向郑森一拜道:“过去我听智远和尚讲菩萨为‘觉有情’,却不知何者谓之‘觉’何者谓之‘有情’。今日闻郑公子教诲,方知何谓‘觉有情’。‘觉’者,知天下之道也,‘有情’者,不能忘于众生也。老子知道,然出函谷,非关尹子,则不留一言于众生,杨子亦知道,然拔一毫以利天下也不为,是太上忘情也。若神农,若大舜,若大禹,若周公,若夫子,若孟子,若郑兄,是不能忘于众生,故而是觉有情也。”
  说到这里,李香君又嫣然一笑,直若春花绽放,满船生辉,却又道:“昔者智远和尚云:‘礼敬菩萨,得福报不可思议。’今日有缘见菩萨于此,却不知是几世修来的,却是万万不能错过。需得趁机再多拜一拜。”
  说完这话,李香君却真的做出要跪拜的架势来,郑森赶忙上前一步,扶住了她,道:“你却也跟进来逗弄我!”
  李香君却笑道:“小生说的,句句都是实话,哪有戏弄之意?不信你问问孔兄,小生说的可有不对之处?”
  孔璋听了李香君的话,忍不住笑道:“君辅兄弟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真实不虚。先生所行,真菩萨行也。”(《金刚经》言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菩萨你看,我没瞎说吧。”李香君娇笑道。
  “君辅,你都能做如来五语了,却还拜我作甚?”郑森也笑道,“半圭兄亦然,菩提心以发,亦是菩萨。嗯……我等怎么变成自吹自擂起来了?”
  这话一说,李香君和孔璋便都撑不住大笑了起来。
  ……
  过了几日,和左良玉的谈判的各种细节也一一落实下来了,郑森便准备回去了。而这几日里,左梦庚居然就带着人,捉了不少的壮年男子流民,送到了郑森这里,郑森当然依着约定给了银子,然后将这些人送上了船,便准备要回去了。
  郑森要走了,自然要知会孔璋一声。到了出发这一天,却见孔璋背着一个大包袱跑了过来,一见郑森便道:“大木,某已经告知家父了,今后便跟着你了去当菩萨了。你看如何!”
  “君家中可还有兄弟?”郑森问道。
  “某不是子牛,家中还有两个弟弟呢,大木就不用多担心了。”孔璋笑道,“况且我这人总喜欢惹祸,跑远点对他们也未必是坏事。如何,你的船上可还有铺位?”
  “船上装了好多人,你也看到了。只有李襄和环儿还有一个小房间。我已经和水手们挤着住了。至于半圭兄,你要上了船,却是真没有铺位,只能挂起来睡觉了。”郑森笑道。
  孔璋听出了郑森并无反对之意,便喜道:“挂着便挂着,只要能上这船的,挂着怕什么?”
  郑森说到了船上要挂着睡觉,却也真不是虚言。如今这船上被左梦庚一口气塞进了六十多人,加上原来的乘客和水手,挤得满满的。平时甲板上都要用来站人,而睡觉的事情,更是弄成了四班倒的轮番睡觉。
  船上这么挤,自然就没有放床的地方了,睡觉只能用不占地方的吊床,所以,孔璋还真是过上了吊起来睡觉的日子。好在如今是顺流而下,船速要快上很多,不过几天之后,船就接近了南京。
  “明天上午,应该就能到南京了。只要到了南京,船就多了,就可以找条船来,将这些人分出去一些。到时候,就可以有真的床好好睡一觉了。”郑森站在船头,一边抬着头赏月,一边和站在旁边的孔璋说。因为轮流睡觉的缘故,如今虽然已经是深夜了,但是他们却还只能在甲板上赏月。好在如今已经是五月了,天气暖和了很多。
  “嗯,其实吊床也不是不能睡,只是船舱里头的气味实在是……还是在外面舒服。嗯,大木你看那边,起云了!”
  这时虽然不是满月,但月亮却也很亮了,在月光下,郑森看到天边有一大片云正从远方向着这边迅速的赶了过来。看着这云,郑森顿时就变了脸色道:“这是风暴!我们却要赶紧找个避风的地方。嗯,半圭,我们一起到船长室去。”
  查船长也是老在长江上跑船的了,后来又有了在海上讨生活的经历,看到那云朵移动的速度,自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好在一路过来得时候,船员们对常见沿途的地形都做了细细的记录。查船长知道就在前面一点,就有一处可以避风的去处。郑森进到船长室的时候,他正在安排避风的事情。
  郑森也不说话,先等他安排好了避风,看着水手们各就各位去忙碌去了才和船长说:“看这风,怕是不小呀。”
  “若果我们这船是海船,这风也没啥,如果船上没这么多人,这风也出不了事。”查船长说,“如今我们应该能赶在风来之前,找到靠边下锚的地方,然后,就要让那些人先上岸躲躲,这些人啥都不懂,在船上真可能出事。所以我们要赶在乌云彻底遮住月亮之前,赶到避风的地方。要不然,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又有大风,这些人不出问题才怪。”
  郑森点了点头道;“如今我们都听您的。”
  安江号伸出了大桨,开始加速。这时候风也渐渐的大了起来,乌云越来越近,月光开始变暗了,船也开始摇晃了起来。
  “大家不要慌,不要乱动,这时候掉进了江里,可没人救得了你们!”甲板上还是有不少的流民的,水手们赶紧向他们发出警告,“在甲板上的人,抱紧桅杆或者抓牢绳子!总之找个地方把自己固定好!”
  江面上完全黑了下来,如今月亮也不见了,星星也不见了,整个视野中一片漆黑,只有桅杆上还有船上的几盏灯还是亮的。好在这时候船已经进到了一个背风的港汊里。水手们将船行驶到距离岸边很近的地方抛了锚,又七手八脚的将小船放下来,将一些人送到了岸上。这时候,一道电光将整个江面都照亮了,然后是震耳欲聋的雷声,接着雨点就开始噼噼啪啪的落了下来。
  闪电一道接着一道,炸雷一个接着一个,雨也越下越大,不过,风倒是小了不少,这实际上也意味着船只已经安全了。
  岸上如今也亮起了好几盏风灯,那些流民们如今正在淋着雨。
  “风看看也小了,再等等,再过一会儿,如果风停了,就把他们接上船来,要不然,这样淋雨,要得病的。船上也要赶紧准备些姜汤……”郑森道。
  “大木,这些事情查船长他们都会安排好的。”孔璋道,“倒是有些事情非得你去做。”
  “你说什么?”刚好一个炸雷响起,以至郑森没听清楚他后面的半句。
  “我是说,大木,如今雷这么大,君辅和环儿两个女孩子虽然不是寻常女子,但是独自呆在船舱里,面对天地之威怒,岂有不怕的道理,这里的事不用你管,有人会管的。你得去给给她们壮壮胆子!”孔璋回答道。


第二百一十九章 暴雨(2)
  天色已经亮了,江上的风也小了,雷也不再打了,但是从凌晨时候起的那场大雨却一直没停,甚至还有越下越大的感觉。
  所有的人又都上了船,因为江上并没有什么风,所以,船也继续向着南京方向航行,只是如今江上的视线不太好,瓢泼一样的大雨让能见度大大的下降了。从船上向着远处望去,只见一片白茫茫的,几乎分不清长江和大地的分界。所以船只的速度也大大的放慢了。
  除了必要的水手,所有的人都进了船舱。郑森和孔璋则暂时在李香君的房间里避雨。透过房间里小小的窗口,几个人眺望着白茫茫的江面。
  “我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雨。”环儿说。
  “你才多大,就开口说一辈子。”孔璋道,“不过孔某到现在为止,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雨。而且一直下到现在,都已经有两个多时辰了吧?居然一点都没小。”
  “你们看,你们看江面上是什么?”李香君指着窗外突然道。
  “哪里?”郑森赶忙问道,同时举起了手里的望远镜。
  “那边,左舷10点钟方向。在那里有些什么东西。”李香君回答说,她跟着郑森坐了这么长的船,倒是已经会用不少郑家的船上常见的术语了。
  郑森朝着那边望去,果然看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在那边载沉载浮,细细一看,却原来是一棵大树。
  “是棵大树。”郑森皱着眉毛回答说,“看来是这大雨造成了洪水,从那条支流里面冲过来的。”
  接着更多的漂浮物出现了,有大树,有原木,木条,甚至还有浮尸。
  “有些支流怕是已经决口了,这场洪水不知道……”孔璋叹道。
  “这样的大雨要是再这样下下去,整个江南只怕都要变成一片泽国了。然后紧接着就会是遍地灾民。然后说不得就要死者枕藉,流民遍地了。香君,等到了南京,我们要立刻动起来。你立刻用最快的速度把手里的钱,包括我放在你那边的都买成粮食,不管价格如何,有多少买多少。另外要是可以的话,就找你的姐妹朋友们借一些,利息可以给高一点,我负责还。动作要快,要不然只怕两三天之后,各家米行就不仅仅是涨价这么简单了,甚至会关门闭粜。买到米后,半圭兄,你拿着我的拜帖,还有家师的拜帖,去找……去找马瑶草先生,还有杨龙友先生,若是你不担心名声问题,还可以去找阮大铖,就告诉他,要想有个好点的名声,就赶紧抓住机会。然后准备施粥济民。
  这场大雨之后,要等水退,怕是要很久。而且水退之后,这一季的庄稼也全毁了。大的灾荒麻烦还在后面。大批的农民都会变成流民,你们的粮食估计也支持不了多久。所以,我立刻去松江,然后换船出海,尽快组织船队过来,将他们送到海外去。半圭兄,香君,这边的事情就要拜托二位了。”郑森站起身来,向两人躬身行礼道。
  两人也赶忙站起来,孔璋道:“大木放心,某不敢说一定能做好,但一定会尽全力去做好。”
  “奴家也是一样。”李香君也回答道。
  “另外,香君,你母亲历练人情,有什么不明白的,也要多向她问问。”郑森又叮嘱道。
  “大木,你的船队赶过来的时候,能不能带些些粮食过来呢?”孔璋问道。
  “恐怕不会多。”郑森摇摇头回答道,“这不是因为我手中一时间弄不到太多粮食,而是因为我要是运了太多粮食过来,怕反而要出事情。”
  “运了粮食过来怎么会出事情呢?”孔璋不解的问道。
  “半圭兄想想,为什么我说那些大户人家,那些米行会闭粜。”郑森并不回答,反而是反问道。
  孔璋想了想,脸色渐渐地沉了下来,他铁青着脸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真是该死!”
  “你们说的什么?我怎么一点都没听明白?”李香君满脸疑惑的问道。
  “因为有些人根本就不希望那些农夫能得到赈济。”孔璋黑着脸回答说,“这场大雨若是今日不停,就这样下下去,大片的田地都会被淹没,那些田地上的农夫若是得不到赈济就只能流亡。而他们原来的田地,就都成了无主之地。况且,很多大户人家,家里的土地其实大部分都是投效的田地。这些田地虽然已经归他们了,但是他们在这些田地上收租子,却不能太多,也不能将这些地随便转租给别人。如今那些人要是流亡了回不来了,他们就能随意处理这些田地了。再加上大洪水之后,田地界限就都乱了,正好可以多占土地。在我的家乡,每次有灾害什么的,灾害之后,大户人家的田产就会增加一大截。所以灾荒来了,大户人家往往都不太愿意救灾。”
  “而且反正如今其他地方的流民也有的是,等到大水过去了,田地都到了他们手上,他们再找人来种田也毫无困难。”郑森也补充道。
  “这,这是在发……”李香君的脸也白了。
  “对,这就是在发国难财,发昧心财。只是真的有财可发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忍得住!”孔璋道,“如果大木只是将那些流民都运走,那对于这些人来说,到正是好事。如果大木运一大堆粮食来,一来会得罪了那些打算囤积居奇的奸商,二来那些想要趁机多占土地的大户也会不高兴。这些人若是一个两个,倒也没什么,就怕到时候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这些人怎么这么坏!”环儿也忍不住骂道。
  “呵呵,”郑森苦笑道,“这些人也不一定是真的坏,很多时候,也是没办法。”
  “大木,你这话什么意思?”孔璋瞪大了眼睛问道。
  “半圭兄可听说过养蛊?”郑森叹息道,“我听人说,苗人有养蛊之术。其法是将各种毒虫混装入一个大瓮之中,使它们相互吞噬,最后剩下来的那个便是成蛊。如今乱世已经露出苗头了。乱世之人,其实也很像被丢进了大瓮中的虫子,如果不吞噬他人,就难免被他人吞噬。就像如今的那些流寇,其实原本何尝不是老老实实的老百姓?只是被丢进了这个大瓮,不去抢人家,自己就要饿死。虽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是正所谓‘礼不下庶人’,这宁可饿死,也不可‘失节’的要求本来就不是针对他们的。国土有限,而人口过多,如果不能开疆扩土,那就真的和养蛊没什么区别了。最后也只有最坏最无耻的家伙能活下来了。”
  “刻不容缓呀!”孔璋叹道,“恢复周政刻不容缓呀!”
  听了孔璋这话,郑森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很多时候,似乎最为重要的革新,其实都是打着复古的旗号的。西方新思想从中世纪的神学压迫下的革新,打的是复兴希腊罗马的旗号,而基督教的改革,尤其是新教什么的似乎也是打着回到圣经的旗号的,后来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打着“王政复古”的旗帜。
  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打着恢复周政的旗号的改革其实也不少,比如说被后世讥笑为有史以来最失败的穿越者的王莽,就干过打着恢复周政的旗号的玩意儿。就是我大明,方孝孺,黄子澄也搞过复井田。
  “难不成在我这里还要搞出个东方的文艺复兴出来不成?”郑森忍不住这样想道。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敲门的声音,却原来是船长派人来通知南京已经近了。
  直到此时雨还在不停的下,雨势也没有一点要变小的意思。船渐渐地靠近了燕子矶,放眼望去,比起上次到来的时候,燕子矶似乎更加的深入长江了,而燕子矶附近的码头似乎向后面退了好远。
  安江号减慢速度,从燕子矶旁边行驶过去,负责记录水文的水手们观察了他们在崖壁上留下的一些记号,然后告诉郑森,水位足足上涨了五尺。
  “照这个数字来看,前面那一段的江水会倒灌进秦淮河,只怕旧馆和夫子庙都要被淹了。不知道从这里进城的路如何。”郑森道。
  “观音门那边地势不低,应该还好。”李香君回答说,“先让船靠岸,我和半圭先生直奔南京,郑公子你就辛苦点,也不要停留了,直接顺江而下,以来将这些人送走,一边准备船队尽快赶过来。”
  郑森看了看外面的大雨,皱着眉毛道:“外面雨大,这么大的雨,打着伞估计也肯定会淋湿的。别又病了。嗯,对了,你等一下。”
  说着郑森就走了出去,不一会儿,拿着一件很大的蓑衣进来了。
  “这是人家送我的,你把这个披上,估计能强不少。环儿,回去之后,先不管三七二十一,给李姑娘烧热水泡泡,再安排她喝碗姜汤。要是要出去的话,一定要把李姑娘照料好。”郑森又对环儿说。
  环儿接过了蓑衣,准备帮着李香君披上。李香君道:“大木,以前不知道,原来你也可以这样啰嗦。”


第二百二十章 暴雨(3)
  “爹爹,咱家的粮食还有书都搬到楼上去了。弟弟带着人把家里的几个门也都堵好了,街上的水应该流不进来了。”马銮对自己的父亲马士英说。
  马士英放下手里的书,点了点头道:“这雨要是再不停,就算街上没有水流进来,我们院子里的积水也能淹进屋子里面来了。你弟弟现在在干啥?”
  “弟弟在监督着仆人们往外面担水呢。”马銮回答说。
  “这有个什么用,这么大的雨,那里是几个人用水桶就能……再说,我家的池塘是活水,和外面是通着的,堵住门有什么用?你弟弟就喜欢做这些没用的事情。嗯,外面庭院里的水有多深了?”马士英又问道。
  “已经只剩下半个台阶了。”马銮答道。
  “唉,这雨再不停,最多再有半个时辰,这房子里就要进水了。”马士英摇了摇头,向着房间门口走去,马銮则跟在后面。
  马士英从房间里走了出来,走到了走廊里。放眼望去,眼前的庭院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池塘,而庭院中的那些花草什么的大多都已经变成水草了。
  “这雨好像小了点?”马士英抬头望了望天说。
  “是小了些。”马銮也抬头望了望天空,虽然并没有觉得雨变小了,但他还是跟着马士英这样说道。
  然而,马士英的这句话到好像真的说对了,不多久之后,大雨真的开始变小了,大概一个时辰之后,雨居然就停了,然后太阳居然就露出脸来了。
  只是这个时候,马士英所住的那座小楼的一层也已经进水了,马士英只得躲到了小楼上,无聊的等着水自己退掉。只是这雨虽然停了,但是水要退掉却也没这么快。看这样子,没有一两天,这水都退不干净。马士英也是做过亲民官的,自然知道这样的大雨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便让人找来了二儿子马锡。
  “锡儿,水退下来之后,立刻准备买入粮食。为父觉得只怕粮价很快就会暴涨。我家抢着买一点进来……”
  “等价钱更高了再卖出……”马锡道。
  “放屁!”马士英听了,立刻大骂道,“你胡说什么?我家怎么能做这样发国难财的事情?你是要大家将来指着我的鼻子骂我?”
  马锡听了,却并不太服气,只是放低了声音道:“发国难财,要说发国难财,这朝廷里有几个不是发国难财的,也没见人家挨什么骂,再说,我家现在又不是……骂骂能怎么着?”
  “你这蠢货!”马士英见儿子居然还敢反驳,越发的生气起来,骂道,“老子怎么会有你这样蠢的儿子!我家如今就算按你说的做,才能弄到多少钱?我家的名声就值这么点钱?”
  “人家……”马锡道。
  “人家和我们不一样!人家这样一番运作,能赚多少?我们才多少?况且我们是客居此地的,和那些地头蛇不一样!人家朝中地方都有人,做了什么都不会有人骂。我们呢?我们要跟他们一样做,怕是立刻就会被拿来作……”
  “爹爹说的是。”马銮道,“弟弟,你想,我家此时最重要的是爹爹要起复。这个时候,任何不利于爹爹起复的事情,都是不能干的。如今我们可不能做出因小失大的事情。只要爹爹能够起复,这点小钱又算得什么?”
  马士英听了,点了点头道:“你这蠢货,也不跟你哥哥好好学学!”
  “爹爹你和大哥一样好好说,我哪有不明白的,不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嘛……”马锡道。
  “你……”
  这时候就见管家张洪从门外探了探头。
  “张洪,有什么事情吗?”马士英问道。
  “老爷,有位自称姓孔的生员,拿着钱谦益先生和福建郑芝龙的帖子求见。”管家赶忙走出来道。
  “这个时候?他说了有什么事情吗?”马士英皱着眉毛问道。
  “回禀老爷,这生员只说有大事相商,别的却没有说。”管家回答道。
  马士英想了想,道:“请这位孔先生进来。”
  ……
  “先生来的不易。”马士英看了看孔璋下面湿了半截的儒服道,“这个时候赶来,不知有何见教。”
  “不敢。”孔璋回答道,“晚辈此来,为的正是这场大雨。也是为的江南的百姓。”
  “老夫如今只是白身,孔先生来找老夫怕是找错人了吧?”马士英道。
  “老大人。”孔璋道,“晚辈昨日和福建郑总兵的大公子一起乘船到南京,正好遇上了这场大雨。郑公子和学生见了雨势,知道这样的大雨一定会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