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谋天下-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远处趴伏在草原上的山包,瞬间便被滚滚黑云淹没,隐约间能够听到那滚滚而来的黑云,携带着电闪雷鸣,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隆声,势不可挡的飞扑过来。
草原上的风随着压得很低的黑云,像是被追赶一般,也吹的越来越疾,东突厥人迎着风走一步退两步,费了半天劲才钻进了自己的帐篷中。
电闪雷鸣的轰隆声中,仿佛还夹杂着狼群的啸声,顿时让马群、牛群、羊群不由自主的又往一起挤了挤。
整个草原此刻在天地间突然间变得渺小了起来,原本还有着丝丝光亮的草原,此刻变成了乌黑一片,疾风夹着呜呜声,瞬间便把原本直立的草从全部压向地面。
东突厥人的帐篷,仿佛也在来势汹汹的黑云下,显得摇摇欲坠,被风吹敲打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哀鸣声,让人感觉如果风再大一些的话,就会被拔地而起。
滚滚黑云盘旋汹涌,开始肆虐着整个草原,原本还笼罩着一层金光的草原,此刻仿佛就如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在大自然的狂躁下,摇摇欲坠。
马群中传来嘶鸣声、羊群中传来咩叫声、牛群哞哞的叫声此起彼伏,厚厚黑云裹挟着电闪雷鸣。
而在大地上,随同黑云一起压境草原的,还有那在草原上飞驰的十几群狼群,闪烁着绿光的眼睛,紧紧盯着东突厥人的牛群、羊群。
一声响彻天地的炸雷,像是上苍的命令一般,随着炸雷声缓缓滚向天际,震动着整个草原。
狼群像是得到了命令一般,头狼迎风长啸,命令狼群开始冲击。
血腥味儿顿时从草原上四散开来,帐篷里的东突厥人,无法从摇摇欲坠的帐篷中跑出去制止冲入羊群、牛群、马群中的群狼。
整个草原于是开始陷入了仿佛地狱一般的景象中,撕咬声、哀鸣声、浓烈呛鼻的血腥味儿在整个草原上肆意蔓延。
一队约莫百十骑的突厥人,像是跟随着狼群而来,在狼群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战利品后,他们才在黑暗中,渐渐找对了方向。
“急报大都护,马群被草原狼赶跑了。”黑暗中的声音刚刚说完话,整张脸都变了颜色,简单的一句话,肚子里已经灌满了疾风跟血腥味儿。
长安城东宫崇文馆内,梁孝仁跟宇文融站在李弘跟前,郑重地说道:“曲江池的水已经超过您当初划的警戒线了。”
“永安渠、龙首渠的水也开始从南渠,往外溢了,最为严重的还是,这些雨水必须从南渠、还有东面的龙首渠排泄出去,但如果这样,就会在秋收前,淹没掉关中十好几个县的庄稼。”梁孝仁也不无忧虑地说道。
“太液池呢?曲江池水都满了,太液池不得把新建的大明宫也给淹了?”李弘看着沙盘上的地形图问道。
“太液池暂时无事儿,龙首渠向东的方向开了一道小小的闸口,此刻正在往外排水。”梁孝仁回道。
李弘手里拿个细长的木棍,不时的敲打着沙盘上的长安地形图,淡淡的说道“三原、高陵地势要比永安渠这边高,无法把水排入渭水,蓝田县又不能进去,那你们的意思呢?”
说完后,李弘放下手里的细长木棍儿,微笑着看着现在已经在工部任职的两人。
梁孝仁跟宇文融互望了一眼,太子殿下的意思不言自明啊,这是要从长安万年县把洪水排出,当年芷阳县并入万年县后,统归京兆府管辖,如果从万年县排出,势必会要把长安城靠近城墙的几坊之地冲毁。
“殿下,如此一来,恐怕万年县的损失……”
“你们当年的预警机制呢?这不是正好就用上了?冲毁几坊之地,总比淹没了蓝田、高陵等县的庄稼好吧,京兆府统领着周边二十二个县,如果不从万年县过,最起码周边得有十好几个县跟着遭殃。”
“此事恐怕还得您召门下、中书两省过问,不然的话恐怕很难……”
“去办吧,当年你们研究的泄洪路线,不就是这样?何况闸口现在已不如从前,能够及时的开闸泄洪不是。花孟,召中书、门下以及户部侍郎、兵部尚书过来。嗯……就在崇文馆。”李弘想了下说道。
“可……”梁孝仁跟宇文融还是有些不知所措。
李弘准备离开去往崇文馆议事堂,见两人还犹豫,笑了下说道:“父皇跟母后去往东都前,已经任命我为京兆府尹,府长吏是我任命的,你俩还有什么问题吗?”
两人互望一眼,都看见了彼此眼中的喜色,如果是这样就好办了,自己就怕是殿下又来个先斩后奏,而且这样的事情,如今在朝堂上可是发生了不止一次了,气的陛下每次上朝都是对着他拍桌子,但依然是无济于事。
顿时同声说道:“是,殿下,臣这就去办。”
“切记,迁出大宁、兴宁、永嘉三坊百姓时不可用强,城武卫会配合你们一同迁移百姓。”
李弘说完后,刚准备要离开,小雪就跑了过来,脆声说道:“殿下,宗楚客在门口求见。”
“他还知道过来,他这个京兆府长吏是干什么吃的,这么长时间了才露面,告诉他我没空,让他与梁孝仁、宇文融一起迁移、疏散三坊百姓。”
还未出门的梁孝仁与宇文融一听,心里更是大定,有了这个实质上的京兆府父母官儿,迁移百姓,排泄洪水就要快捷迅速多了。
顿时两人对着李弘又是深深的躬身行礼:“学生谢过殿下。”说完后就急忙跟着小雪去找,从蓝田县令升任京兆长吏的宗楚客去了。
京兆府在之前被称作雍州府,职能都是统管长安、万年两县为首的周边各县,虽然是遥领,但此职在当年李世民未登基时,也曾经担任过,而且还是实权担任。
当时的秦王李世民曾身兼:左右大将军、尚书令、凉州使持节、雍州牧、凉州总管于一身。可谓是权利已经大到了架空皇帝的地步。
而现在李弘,虽然是名义上遥领京兆府,但朝堂官员心里都明镜一样,这是赤裸裸的另一个先帝啊,谁见过遥领京兆府,还能自己任命府长吏的?
说白了,这是帝后打算培养下一个先帝。
但就算是加上京兆府尹这个职位,还有他户部尚书的职位,李弘跟他爷爷一比,还是寒碜了很多。
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孙子就是孙子,孙子永远都是孙子。”
看着几人离开后,李弘在夏至的带领下,看着外面的倾盆大雨,只见宗楚客披着一个简单的蓑衣,落汤鸡似的站在屋檐下,等候着回复。
“派人给他送碗热汤过去,别因为这场暴雨,再让他暴毙了。”李弘叹了口气,说道。
夏至便轻声示意其他宫女快去办,然后领着李弘来到议事堂。
此时,李治与武媚因为东都合璧宫等几处宫殿建成,便兴高采烈的扔下朝堂政务,跑到洛阳玩去了,留下了太子在长安监国。
不一会儿的功夫,中书省中书令裴炎,门下省侍中岑长倩,户部侍郎敬晖,兵部尚书任雅相便匆匆赶了过来。
李弘坐在上首居中的椅子上,看着几人以及他们的左右下属,摆了摆手示意几人坐下。
“可有我父皇的旨意?”李弘看着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裴炎问道。
“回殿下,陛下并无旨意。”
“他们倒是想的开啊,这么大的雨,都下了好几天了,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吧?心可是真够大的。”李弘不满的撇了撇嘴。
然后示意太监芒种,把刚才吩咐给梁孝仁跟宇文融的文书,递给了在场的几个人。
“各位看下,如何?如果没有意见就可以签发了。”李弘端起一杯白开水,喝了一口说道。
本来他都已经开始喝茶了,但有次跟孙思邈下棋,老道看了看宫女递给的茶水,低着眼皮子没好气地说道:“小小少年没事儿喝什么茶?等你有了子嗣,或者真正长大了再喝茶吧。”
李弘一脸奇怪的问为什么,老道又哼着说道:“怕你以后对房事不感兴趣,你以后可是三宫六院,各个都得宠幸,现在就喝茶对你不好。”
于是,从那天开始,没等他整明白老道的话是真是假,夏至跟小雪就自作主张的,帮他把茶水换成了白开水。
第130章 云中都护府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大唐皇帝陛下与皇后,驾临东都洛阳,留太子李弘于长安城监国。
东宫崇文馆的议事堂,裴炎与岑长倩皱着眉头打量了一番,开口道:“殿下,您这次又是先斩后奏啊,您不能每次都这样不是,您要是这样……”
“哎呀,事急从权嘛,你看看外面这雨下的,跟泼水似的,要是等你们两省签发,尚书省下令,恐怕大明宫都要被淹了。”如今已经十四岁的李弘,已经长成了一个英俊、帅气的半大小子。
整个人看起来朝气蓬勃,英气十足。古铜色的肤色,冷峻的脸盘儿,浓眉大眼,加上因常年锻炼,而越发显得精壮结实的身板儿,看起来倒像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但嘴角那一抹坏笑,多年过去了,依然还是那么明显。
而就是这抹坏笑,十几年了,武媚每次都看见都还是不由自主的手心痒痒,而且现在想再揪耳朵,都得伸长胳膊揪了。
好在儿子很配合,每次揪耳朵,不等伸手,人就先弯腰把耳朵递过来了。
“可是您这样不合章程啊,御史台如果知道了,会弹劾您的,而且……尚书省左右仆射还不知道吧?”岑长倩说了一半,忽然间狐疑的问道。
“打算一会儿告诉他们,你俩先把这个签了吧。”李弘好整以暇的敲着桌面,示意道。
中书、门下两省的长官无奈的对望了一眼,签吧,要不然还能怎么样,而且这事儿也不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了。
于是两人苦笑着摇摇头,拿起笔便在上面签完了字。
李弘看两人签完后,第一时间就抢了过来,看了看字迹,然后弹了下那两本文书,对兵部尚书任雅相说道:“城武卫配合迁移、疏散三坊之地百姓。对了,敬晖,三坊的百姓准备安排在哪几个寺庙了?”
对着兵部尚书任雅相话说了一半,就开始问他的左侍郎敬晖了。而他的一举一动,总是让裴炎跟岑长倩觉得殿下如此着急,必有所图。
“回殿下,三坊之地的百姓按照您在户部制定的紧急机制,此次会安排进慈恩寺、大兴善寺、大庄严寺还有安国寺。臣在去年下雪之际,就曾经去几寺看过,完全符合安置百姓。”
“好,那就好。行了,没事儿,你们还有事儿吗?”李弘轻松的拍拍桌子问道。
在座的几人只能是无奈的摇头,你说太子殿下专权吧,平时是从来不过问其他事情,兢兢业业、本本分分,就守着他户部的政务,其他政务一概不参与。
但要是碰见譬如说,前两年那修建从长安至玉门关的官道一事儿,太子殿下就差点儿把工部尚书阎立本给架空了。
整的那几日阎立本天天在家生闷气也不是,去工部吧,去了好像显的他更闲!于是天天孤魂野鬼似的在长安城晃荡,却无处可去。
再有就是跟他的死对头戴至徳,这两年两人的关系更是恶化的变本加厉,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
当年把倭国遣唐使一怒之下全部赶到海里,让人家在海边等船回倭国,因为此事儿,倭国前前后后又派遣了不知道几波使臣,前来大唐请求陛下,允许倭国遣唐使来大唐学习,但都被管着户部的太子殿下,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儿的给拒绝了。
于是户部尚书与礼部尚书还有鸿胪寺,基本上除了政务往来外,很少能看见他们走路碰面时笑一下,大部分时候碰见了都是用鼻孔看人。
所以现在户部无论大到左右侍郎,还是小到支司的小官吏,都是看人家不顺眼,见了面恨不得咬对方一口,好替自己的主子出出气。
但这也是仅限于这个财大气粗,有大唐储君罩着的户部。
而礼部跟鸿胪寺官员就惨了,天天日子过的是心惊胆颤,自己的上司得罪不起,毕竟还得在人家手底下干活儿呢。
户部尚书他们是更得罪不起,也不敢得罪啊,毕竟人家是大唐太子殿下,得罪他那是真的找死!因此,两部官员暗地里,都不知道把自己的长官在心里骂了多少遍了。
隔三岔五的,户部就把他们一个月的俸禄,延长至两个月发一次,虽然不缺贯少纹,但干一个月活儿拿不到钱,谁心里也不好受不是。
因为这倭国遣唐一事儿,中书、门下也不敢乱批条子,直接让礼部、鸿胪寺开办,每次碰见倭国遣唐使,或者是看着礼部、鸿胪寺的折子,他们要么按住不奏。
要么李治一高兴,给批了,他们却是留中不发,不为什么,因为发了也是白发。
太子殿下撂话了,你要是把文书发给他们,我就把你们发配到岭南,不信就试试!
但除了上述这些事儿之外,平常时候,太子殿下还是非常通情达理的,今日洪灾一事儿,就算是陛下在长安,恐怕也是会如此做。
就在几人苦笑着准备向李弘行礼离开时,花孟又匆匆的跑了进来,说道:“殿下,尚书省左右仆射赵仁本、张文瓘求见。”
“哦?说曹操曹操就到,让他们进来吧,正好,你们等会儿再走。”李弘对裴炎等人说道。
尚书省的两个实权人物,在于志宁当年因为太乙城私自经商被查出来后,于是选择了辞官告老,不想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
李弘得知此事时,正在与武媚逗弄刚刚出生不久的小妹妹:太平公主李令月。
而这个妹妹,可是父皇与母后生了他们几个“孽子”之后,终于如愿以偿抱得了一个公主,宠爱的可是已经无法无天了。
当时听到于志宁因病逝世的消息后,武媚还是一愣,看着李弘老神在在的,还以为是他用了手段。
谁知道人李弘无辜地说道:“我弄他干什么,又跟我没啥关系。儿臣觉得他是无聊死的,想当年任职尚书左仆射,那可是权倾天下啊,如今一赋闲在家,自然是极不适应,所以就死翘翘了呗。”
不负责任的话语,自然是让武媚赏了他后脑勺一巴掌。
想着往事想的怔怔时,隐约听见张文瓘说云中都护府八百里加急,云中遭遇百年难得一遇天灾,狼山、云中、苏农、定襄等州府,共计损失马匹多大四千屁,而牛羊更是数不胜数。
“什么?怎么搞得?查清楚了吗?确定是天灾?”李弘差点儿从椅子上蹦起来。
“云中大都护薛泰的亲笔信,臣觉得此事儿应该不会有假。”张文瓘拿出了一封密信,递给了一脸茫然的李弘。
李弘接过密信,仔细的看了一遍后,问道:“前日夜里,八百里加急,还赶上了关中暴雨,嗯……算算时间,确实对的上。”
挠了挠头,挥手示意张文瓘跟赵仁本先坐下,想了下说道:“敬晖,你先走吧,尽快把长安三坊百姓安置妥当,启动青级警报,筹集物资。中书、门下发文下旨晋阳、马邑,动用他们的府兵,准备接手灾民。还有,下旨给安北都护府,切记严防东突厥人进入安北后,往新罗当方向逃亡,并同时筹集物资,第一时间送往云中。”
说完后看着敬晖离去后,中书、门下两个侍郎也在听了各自长官的命令后,对着自己行礼后,脚步匆匆的就跑了出去,准备起草文书了。
“薛涛没说他回长安吧?”李弘抚摸着自己左肩膀衣服里那一道刀疤问道。
“薛涛不会回来,他需要留在云中镇守,他的副手李浚,会连同阿史那特勒来长安,恐怕还得两三天才能到达。”赵仁本说道。
李弘无声的点点头,阿史那特勒!四年了啊,这笔账咱俩得算算了,怎么样才能至你于死地呢?这天灾人祸能让你免除责罚吗?如果让你免除了责罚,那我还怎么把你们这些可汗啥玩意儿的变成平民啊,不变成平民,你们在东突厥就依然有影响力啊。
深深的吸了口气,摇了摇头,看着三省长官,李弘道:“那个车鼻可汗阿史那斛勃死了没有?”
“重病在身,但最近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消息。”岑长倩开口悠悠地说道。
“这个老东西要是不死,云中对我们一直是一个牵挂啊。”李弘摇头叹息道。
前年父皇要更名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最后被李弘好说歹说,做了八百遍功课,而且还跟老六李贤做了个交易,才让李治放弃了更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
在李弘看来,改成单于都护府,等于是让东突厥人一直记着他们的先祖,无法把他们从根儿上灭掉。
而且,就在李治快要被说服时,老六李贤这个二货哭着喊着跑过来,说什么云中都护府听起来不如单于都护府感觉大,跪在地上还坚持要改。
最后迫不得已,只好许给了李贤一个香水作坊,算是勉强同意了。
没办法,李贤作为亲王遥领云中都护府,虽然只是遥领,但作为亲王,好歹也得听听人的意见不是。
第131章 李贤
李贤如今人还在长安,不过已经搬到了自己的王府。
当年的王勃,如今成了他王府里的王府修撰,十分得李贤的器重,甚至大部分时候,李贤都会听从一些王勃的意见。
而且听说这些天又跟王勃,还召集了几个文官,开始给《后汉书》作注,被后世称为《章怀注》,用的是他当太子时的名号:章怀太子。
而现在李贤已经被晋封为沛王,与曹王李明两人走的甚近,这家伙在史书上,也是对于权利很热衷的人。
史书记载,李弘死后,他被立为太子后,曾经因为权利而与武媚明争暗斗,最终却被武媚连同李治一起废掉了他。
而现在的李贤也是荣誉满身,前几年改封沛王之后,又加扬州大都督、左武卫将军,包括如今被狼群袭击的云中都护府,食实封一千户。
就在李弘跟三省长官谈完正事儿,闲聊阿史那斛勃啥时候死的时候,夏至悄悄在李弘耳边说道:“殿下,沛王来了,正在丽正殿客厅等您。”
李弘看了看夏至,好笑道:“这家伙是不是也得知云中的事情了。要不然他会冒着这么大的雨跑过来?”
“不知道,看样子好像很焦急的样子。”夏至抿嘴笑了笑,说道。
“行吧。几位大人,云中之事就靠你们了,还有这排水泄洪一事儿,有事儿就来找我,反正现在父皇不在,东宫的行文施令章程,这几日各位大人也都熟悉了不是,很简单,比你们在朝堂上要快了不少。”李弘淡淡说道。
“是,殿下,臣等这就回去处置。”几人起身说道。
张文瓘想了下问道:“殿下,那云中李浚与阿史那特勒来了,您要不要见一见?”
“那是自然。还有,倭国使者不见,无论拿什么好东西都不见,别以为送过来几个侍女,就能让我网开一面,此事儿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就算是父皇下旨也不行。”李弘昨天就听说了,倭国又派使臣来长安了,自然是派遣唐使一事儿。
几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但他们心里,到现在也没有闹明白,这太子殿下怎么就看倭国人不顺眼呢?
好像打从蹒跚走路开始,太子殿下就一直对倭国人很讨厌,这么多年了,除了当年翠微宫一事儿之外,倭国人并没有得罪过他,但殿下对倭国可是严苛到了发指的程度!
人家送来的金银财宝跟美女,都被他照单全收,但只要说到正事儿,原本收礼时还笑眯眯的脸就变成了寒冷的冬天,无论倭国使臣如何说服,殿下那脑袋就跟拨浪鼓一样,就是不同意。
看着众人离去后,李弘走到房檐下,雨势依旧没有减缓的迹象,依然是瓢泼大雨哗哗的冲刷着整个长安城。
太监把轿子抬到了跟前,李弘看了看雨势,抢过夏至手里的油纸伞,说道:“谁要跟我雨中漫步?”
“殿下不可,万一沾染上风寒可就不是小事儿了,还请您坐轿去丽正殿吧。”夏至赶忙拉着李弘的胳膊,胸前的高耸挤压着李弘的胳膊肘,担忧地说道。
“无妨,好久没有畅快的淋过雨了,父皇、母后没在,正好淋淋雨,去去身上的凡尘之气,呵呵。”李弘说完后,就迈步冲进了雨中。
“你们快跟上。”夏至看着还依旧任性的祖宗,无奈的摇头说道,然后伸手在额前搭个凉棚,急忙冲进雨中,陪同着李弘一起往崇文馆身后走去。
“咦?你不是说你不来吗?”李弘看着刚在雨中跑了几步距离,就差些浑身湿透的夏至问道。
“保护您是奴婢的职责,您都不顾及您的千金之躯,奴婢又岂会在乎奴婢……”
“快别说了,淋个雨让你说的罪大恶极一样。”李弘搂着夏至柔软的腰肢,两人共乘一伞在雨中往前行去。
身后则跟着一顶轿子,花孟、惊蛰、猎豹、芒种四人一人一把油纸伞,自然也是紧紧跟随。
六人加一顶轿子就这么缓缓在雨中前行,东宫这些年基本上就没有变样儿,太极宫现在也基本上失去了他皇家的功能,身后巍峨庞大、雄伟壮丽的大明宫,已经完全接替了太极宫的所有职责。
视线在瓢泼大雨中受阻,无法看清那一片辉煌浩大的宫殿群,但每一个外国使者来到长安,远远望着大明宫方向,心里都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这在他们心里,那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