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天下(刀王)-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人从德国人手中接过下诺曼底区、布亚塔尼区、卢瓦尔河区和普瓦图…夏朗德区的控制权后,就开始积极与维希政府合作,并帮助法国人装备警察和宪兵部队。中国人并没有在法国长期呆下去的打算,一旦战争结束,他们很可能就会从法国撤军,增强维希政府的控制力这对于今后的长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意大利是在与共和中国合作中获益最多的国家,中国人甚至把埃及都交给了意大利人,现在从索马里到利比亚,整个北非差不多都落入到了意大利人手中。墨索里尼因为他的“远见卓识”受到军方的拥戴,他的统治地位反而比在战前显得更加牢固。

    根据协议,中国人原则上支持德国人关于比属刚果和原德属西非殖民地的要求,但要德国人自己去争取,数十万的美国人已经在西非登陆,可不会轻易离开。希特勒准备派出一支军队远征非洲,去完成他的殖民地梦想。

    希特勒在1943年夏季在东线又组织了一次大的战役,但却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在中国人的压力下,第三帝国元首终于放弃了他的东线梦想,转而全力对付英国人,以期尽快结束战争。

    问题是丧失了绝大部分殖民帝的英国人轻易不会答应停战,除非到了实在无法支撑下去的时候,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正文 112、瓜达卡纳尔(一)

    物换星移,在地球的另一边,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之中,在西南太平洋上难得有这么风平浪静的夜晚。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银色的月光洒在正在数艘海浪中穿行的低矮的黑色艇身上。翻腾的浪花在6332号潜艇的两侧闪动着亮光,隶属于第三舰队的第3潜艇司令部所属的第18潜艇大队正活动在新喀里多尼亚一带海域。

    经过数月的海空绞杀战之后,驻守在瓜达卡纳尔岛的美军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根据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作战计划,海军方面即将对敌人发起最后的登陆作战。

    随着战争的进行,敌人的反潜作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随着最新的无线电探测装置被大量装备到了护航军舰和反潜飞机上,潜艇部队的活动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在共和海军装备的4型以前的潜艇,由于隐蔽性和潜深有限,现在主要用于执行日常的巡逻、侦察及海战时的救援任务,只有不到400艘最新的4型到6型三种远洋潜艇还能执行一些攻击任务,但大部分的时间里,也很难接近敌人的护航船队,美军最新的驱逐舰和护卫舰都装备了先进的雷达和声纳系统,除了在海礁密布的复杂海区,潜艇在还没有进入到攻击位置之前大部分时候都会被发现。

    共和海军最新的6型远洋攻击潜艇借鉴了盟国大量的优异设计,与德国最新的21型潜艇一样都选择了水下隐蔽性更强的水滴型外形设计,不过,由于太平洋战场要比大西洋战场需要更长久的自持能力,共和海军设计建造的6型潜艇要比德国的21型潜艇排水量要多出近700吨,相应的续航能力起增加到了19500海里/10节。

    6型潜艇的标准排水量为2230吨,水下排量接近3000吨,最大潜深为280米,较大的排水量也是中美潜艇的共同特点,毕竟6000多海里的太平洋要比大西洋要宽得多。

    在吸取了战争中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共和海军把新型潜艇的设计重点放在了提高潜艇的生存性方面。鉴于反潜飞机的威胁日益增大,艇上装备有一座双联装30毫米高射炮,在紧急情况下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

    6型潜艇有6部艇艏鱼雷发射管,与之前的各型潜艇有所不同的是其采用了电动水压自动装填系统,可在10分钟之内就能完成6枚鱼雷的再次装填。而且采用了最新的短程有线制导和声纳自导混合方式的制导电动鱼雷。能够实行水下潜射攻击,这大大提高的潜艇的攻击能力。

    6型潜艇外壳涂敷有能够吸收一定雷达波和超声波的特殊涂层,这极大地缩小了敌舰的雷达和声纳的侦测范围,并在艇身16个部位安装了声纳接收装置,并在水下通气管上安装了雷达波接收天线。能够及时地发现敌人的巡逻机和护航军舰。最新设计的五叶螺旋桨能够极大地降低推动系统所产生的噪声,由于水下性能极佳,6型潜艇在拥有强大攻击力的同时又具备了较高的生存能力。其在水下通气管深度全速潜航时,其最大航速能够达到23节,几乎与敌人的护航舰只相当,流线形的舰体所产生的回波使得敌人的军舰在探测时定位困难,这使得6型潜艇更容易逃脱反潜军舰的攻击。

    共和海军在很早就采用了分段建造的方式建造潜艇和驱逐舰、护卫舰等轻型舰艇,这使得建造速度相对要快得多。自1943年5月开始新型潜艇的建造以来,到1944年2月,就已经有56艘6型潜艇建成服役,其中大部分部署到了西南太平洋地区。

    杨靖文已经由战争初期的潜艇鱼雷长晋升到了潜艇分队的中校指挥官,这在和平时期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自开战以来,共和海军潜艇数量从112艘剧增到了880多艘,目前拥有7个潜艇司令部,仅在西南太平洋战区就拥有2个潜艇司令部共286艘潜艇,快速扩充的潜艇部队也是潜艇军官们得以快速晋升的主要原因。

    其实在整个战争期间。海军的扩充速度要远比陆军快得多,海军舰队从最初的三大舰队扩充到目前的六大舰队,拥有的舰船数量增加了近10倍,海军的规模从开战时的43。5万吨扩充到目前的637万吨,拥有四级32艘重型舰队航空舰、33艘各型战列舰、5艘重型巡洋舰和六级共67艘各型巡洋舰、289艘驱逐舰和132艘护卫舰。就主力作战舰船的数量而言与美国相当,但质量上犹胜一筹。

    到目前为止,共和海军包括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航空兵在内,拥有560万人。就兵员数量而言超过了美英两国的总和,强大的海军实力是共和军能够在各个战场上仍旧保持主动的主要因素。与此相对应的是共和国每年超过1500亿华元的军费开支百分之六十五以上都用在了海军方面。而每年超过5000万吨原油的消耗也占到了军用燃料消耗的七成。

    这些都已经接近了共和国能力所能承受的极限。

    杨靖文和6332艇的艇长王涛都站在舰桥上,枪炮长阎金櫃上士带着两位艇员穿着雨衣上到窄小的后甲板上去检查自动的火箭发射器,涌起的海浪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看上去步履艰难。月光很清晰地照在海面上,同一支队的另外三艘潜艇如同一团团的黑影浮现在他们侧方的,在海浪中时隐时现。

    “支队长,咱们什么时候动手?”王涛对杨靖文说道。

    “预计我们会在4点半左右到达任务海区,按照命令应该在5点准时发动攻击。”潜艇分队的任务是对位于美努阿的b17轰炸弹机基地进行袭击,这个机场倒是距海岸不远,但任务倒没那么简单。这是潜艇部队第一次执行对地攻击的任务,虽然曾进行过几次这方面的演练,但实战中要实行起来却困难得多。

    6型潜艇所装备的200毫米火箭炮对于敌人的机场造成的损坏并不会很大,在几天之内就会被修复。战区的作战计划也就是要赢得数天的时间,以减少在登陆时的空中威胁,当然如果能够损毁一部分敌人的重型轰炸机的话,那是最理想的结果。

    “就这样,按照目前的航向。我先去睡一会儿,到四点三十分再来叫我。”杨靖文说道,海面上没有什么情况,距离目标海区还有五个多小时的航程,他需要称休息一会儿,等到要打起来,会有好几个小时都不会安生。

    “好啦,保持目前的航向,航速15节,我明白了!”王涛说道,他还需要在舰桥上值一个小时的班。刚升任新式潜艇艇长的他倒是对战斗充满了渴望,最近一年开始,海军的活动频率明显下降,大家已经有三个月都没有参加战斗了。

正文 113、强国的态度

    共和军在占领了马莱塔岛之后,并没有急于攻占美澳联军重兵防守的瓜达卡纳尔岛,而是选择了防守较弱的马基拉岛作为攻击目标。共和舰队与美国舰队全力以赴,双方围绕着马基拉岛经过了数月的海空争夺,但自进到1944年,自共和军在马莱塔岛上的三座大型军用机场建成投入使用之后,美军失去了空中优势,胜负的天枰已经倾斜到了共和军一方。

    美国最初的问题是飞机性能上与共和军有着一定的差距,但在吸收了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技术之后,自从1943年秋天开始,性能优异的p51c战斗机开始服役,美军在战斗机性能上已经完全赶上了共和军的水平。

    在参战三年之后,美国的战争潜能已经完全被挖掘了出来,强大的工业能力使得其美年能够制造出2800多万吨各类舰船、超过10万架作战飞机和40000多辆坦克,这已经超过了共和中国的军工生产能力。

    但美国的问题是它要照顾到英国、苏俄、非洲和太平洋四大战场,德国人即消耗掉了美国近三分之一的工业能力,而共和军则专注在太平洋战场,非洲战场也只是意大利人的军备需要一部分援助。

    由于“先欧后亚”战略的影响,在太平洋战场,美国人只投入了不到一半的力量,这与共和军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这里不同,所以在战场上,美军始终不能扭转被动的局面。

    双方都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了西南太平洋战场,共和军在这一线投入了22个陆军集团军、12个海军陆战师,两大主力舰队共18艘航空舰组成的9个特混舰队,近30000架作战飞机,总兵力达到360万人。

    而另一方面美军也在澳洲战场投入了65个陆军师、4个海军陆战师,加上20个师的澳洲军和日军21个师团,海军方面拥有22艘航空舰,另外拥有大约28000多架作战飞机。总兵力为270万人。

    双方的差距在兵员和战机性能上,美澳日联军还装备有大约15000架性能落后的早期战机,这些飞机的性能与共和军有着很大的差距,在战场上很难完成夺取制空权的任务。

    在过去的近四个月中,共和军并没有选择强行登陆瓜达卡纳尔岛。而是不断的进行小规模的登陆试探。对于海军陆战队而言,瓜达卡纳尔岛复杂的热带岛屿地形成了他们最佳的两栖作战练兵场。总参谋部考虑到全局战略,为了把美舰队主力牵制在西南太平洋地区,迟迟没有下达对南所罗门群岛发动总攻的命令。西南太平洋战区总指挥陈世英大将则一直在使用海空围困和小规模的登陆对瓜岛的美军进行袭击,以消弱美军的斗志。

    “我们的增援部队正在途中,瓜达卡纳尔岛在数万名英勇的陆战队员保卫下坚如磐石。数月以来,我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我们一定会守住保卫澳洲的前沿阵地。直到开始反击的那一天……”

    “该死的,告诉麦克阿瑟,如果海军的增援再不上来,我就下令投降!”在距亨德森机场不远的瓜岛的盟军指挥部里,范德格里夫特恨恨地骂着他的顶头上司,在中国人攻占马莱塔之后,他就意识到盟军根本无法守住瓜达卡纳尔,可是总参谋部为了给在从斐济到图瓦卢和新喀里多尼亚一线构筑防御赢得时间,下令范德格里夫特死守瓜达卡纳尔岛。

    范德格里夫特指挥美陆战1、4师。陆军第27师和澳大利亚第15师困守瓜达卡纳尔岛,坚守瓜达卡纳尔岛近四个月,忍受着共军无休无止地轰炸,这些都为海军陆战队和范德格里夫特赢得了声誉,使他成为“美国英雄”并且晋升为海军中将。

    尽管麦克阿瑟一再在报纸上吹嘘一定能够守住南所罗门群岛。但是担任前线总指挥官的范德格里夫特却很明白,共和军不停地在瓜岛进行一些小规模的登陆行动,但根本无意占领整个瓜岛,他们就想用这里把美国舰队牢牢地拴死在西南太平洋战场。

    这个观点他已经无数次向尼米兹和戈利姆上将讲过。两位海军上将也基本同意他的观点,但是华盛顿方面还是按照政治上的需要仍然要求海军坚守在瓜达卡纳尔。

    马基拉岛被共和军攻占后。范德格里夫特觉察到近期共和军就会在瓜岛登陆,开始要求撤离,困守瓜岛只会让联军四个师走上绝路。

    过去的几个月里里,共和军只是不停地向瓜岛进行空袭,并没有主动进行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似乎是美军维持住了战线。善于进行新闻宣传的麦克阿瑟成功的将这一战形势描述的“中**队的进攻受到挫败”,在美国报纸的大力宣传下,防守瓜达卡纳尔岛的海军陆战队一夜之间成了“美国英雄”。

    考虑到范德格里夫特的身份,麦克阿瑟同意这位海军中将撤退到图瓦卢,但却要留下陆战1师和4师继续抵抗,毕竟一位海军中将和“美国英雄”如果被中国人俘虏,对于美国民众的打击实在有些太大。

    “我绝不可能抛下我的部队,如果不能带着他们撤退,我也要肯他们一起战斗到最后,哪怕是投降,我也会和他们在一起!”范德格里夫特绝不肯象麦克阿瑟那样无耻地扔下手上的部队,自己却逃到了澳洲。

    两人自从进入到2月之后就一直为撤退问题不停地的着官司。

    海军陆战队虽然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部队,陆军认为他们隶属于海军,而海军方面则对于这群不能在海上作战的“同胞”怀有偏见,但毕竟这支部队还隶属于太平洋舰队名下。尼米兹在仔细分析了各方面的报告后,还是觉得如果固守瓜岛,以目前太平洋舰队的实力,肯定是凶多吉少。

    在权衡再三之后,尼米兹越过麦克阿瑟,同意了范德格里夫特要求撤退的请求,并下令第三舰队和西南太平洋舰队全力协助完成瓜岛的撤退行动。

    南所罗门群岛处于太平洋舰队和麦克阿瑟指挥的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重合指挥范围之内,在尼米兹下达撤退任务之后,在哈尔塞舰队和弗莱彻舰队的护航下,特纳少将指挥一支由87艘由驱逐舰改装的快速运输舰即开始连夜撤出瓜岛的守军。

    整个撤退行动都是在夜间进行的,由于白天的空中轰炸,美国舰队已经很难进入到南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区,不过,抢在共和军完成登陆准备之前,范德格里夫特手上的四个师大部分都已经撤离了瓜达卡纳尔。

    东西方的观念的差别在这里就体现了出来,在西方,军事主官在认为形势不利时可以不顾上级命令而擅自下令后退,这为自己保存了实力,而且没有会因此而被判有罪而服刑,最多会不名誉地被解除职务。而在东方,擅自后退的将领则极有可能被处决,也是东方人不顾损伤而拼力死战的原因之一。

    在东方,投降者叛国是很正常的事,因为整个民众都不会接受一个失败者,而在西文人眼里,有时失败者也是英雄,这也不是他们的投降者很少叛国的原因,因为民众还把他们当做英雄。数千年以来,对于弱者的杀戮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从长平之战起,东方的历史上记载着无数次杀降的事实,造成了东方人宁可战死也不愿投降的心理,因为放下武器的结果也可能是被屠杀,那结果还不如战死。

    总而言之,西方军事理论中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保存实力优先的原则更符合现代战争的形势。在成为强国之后,反而国内的民众更能接受一些共和军失败的消息,也许这才是一个强国所拥有的自信,即使我们失败过,但最终我们会赢得胜利。

正文 114、天空(一)

    1944年春夏之交的大英帝国首都和几个月之前乐观的形势截然不同,由于担心大规模的夜间轰炸,伦敦实行着严格的灯火管制。英国民众期盼着皇家空军和美国第八航空队能够象1941年那样击败德国人的入侵,但令他们失望的是,在中国人进入到法国之后,德国的报复性轰炸的规模却越来越大。

    在英美空军在对柏林进行了数次成功的大规模轰炸之后,赫尔曼?戈林终于失去了元首的信任,纳粹的二号人物失去了对空军的掌控权,其后他的继承人位置被海军总司令邓尼茨和坦施坦因元帅取代。

    由于戈林的错误,德国空军失去了在战争初期有危险,并且因为这位空军元帅取消了德国空军代号“乌拉尔轰炸机”的四发重型轰炸机计划,使得整个德国在战争期间根本没有一款远程的重型轰炸机可以使用,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列颠轰炸行动的失败。

    相比较而言,从西欧的德国空军基地到整个英伦三岛的最远距离比共和中国到日本列岛的距离要近得多,但是德国空军从来就没有能象共和军战略轰炸机部队那样给英国的工业生产造成过毁灭性的打击,没有远程的重型轰炸机和缺少优秀的护航战斗机是主要的原因…

    实际上早在1940年底,英国空军装备的“喷火”式战斗机在作战性能上就已经超过了德军装备的me109梅塞斯密特战斗机,但独断的赫尔曼拒绝承认这一现实。并且不容许手下在报告中提到任何不好的消息。这导致德国空军装备更新缓慢,逐渐失去了空中优势。

    正是由于戈林的愚蠢,从而导致了德国空军在1940年到1941年间不列颠空战的失利,他们没有远程的重型轰炸机和具有较远航程的护航战斗机,梅塞斯密特109战斗机“短腿”的弱点到最后也不有得到改变。

    面对着盟军的大规模轰炸,希特勒终于清醒过来,1943年底,戈林被解除了空军总司令的职务。德国空军进行了大的改组,元首亲自兼任空军总司令,汉斯?班内克上将被任命为空军参谋长。伽兰德上将继任飞机制造总监。被戈林放逐的卡姆胡贝尔中将则被晋升为空军上将,出任西线空军总指指挥。

    伴随着越来越严重的空中威胁,德国人终于放下架子,开始学习和借鉴起共和军和意大利皇家空军战机的一些优点。比如德国战斗机喜欢使用风冷发动机。但装备风冷发动机的战机空气性能较差。很难达到700公里以上的时速。德国人最新量产的ta152战斗机就借鉴了共和军的“雨燕”式战斗机和意大利雷贾尼2005的气动外形,再加上功率超过2000马力的梅塞德斯603液冷发动机,其在9000米的最高航速达到了768公里。已经接近活塞发动机的极限,其作战性能甚至优于共和军所装备的“雨燕”、美军的p51“野马”和英国的“喷火”等公认为最优秀的螺旋桨飞机。

    随着喷气式发动机的动用,德国人日渐成熟的me262喷气式飞机也开始进行量产,并开始装备的一些截击机部队。与德国人不同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英国进行的喷气式飞机设计制造竞赛中,英国始终处于落后于对手的地位。但在稍后一些时间英国人也开始陆续装备“流星”喷气式飞机,与德国的me262相似,英国的“流星”和德国人都是采用机翼下装备两台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双发方案,这是由于初期的喷气发动机功率较小,而且性能不稳定,双发方案能减少技术风险。

    机翼下装备两台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方式限制了喷气式飞机的许多性能,实际上在早期的空战中,喷气式飞机在与螺旋桨飞机的较量中并没有展现出多少优势,除了速度上要快一些之外,其格斗性能并不出众。

    共和军方面,第一种喷气式飞机歼5“雷电”也仅仅刚开始列装备部队,比德国和英国装备喷气式飞机的时间并不早。但共和军在这方面比英德两国都要重视得多,早在1937年开始,每年有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就是专门用于喷气式飞机的研制工作,在喷气式发动机技术方面,共和国实际上一直领先于英德两国。

    共和军方面一直没有大规模装备喷气式飞机的原因主要受限于发动机性能,从最早的450千克的喷气式发动机开始,一直到最近才终于达到了2750公斤的推力,而且达到了军方要求的300小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要求。

    与英德两国不同,共和国歼5喷气式战斗机采用前进气口的单台涡喷发动机配置,这倒于德国的ta183喷气式飞机相似,不过外形却与着后世的歼6有着惊人的相似,毕竟大多数的中国人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歼6的外形图。

    在德国空军进行大改组后,在乌德特上将的推动下,德国空军以“租借方式”从共和军手上得到了1000架共和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开始逐步替换的轰7四发重型轰炸机,在换装了2400马力的容克斯24缸星形液冷发动机后,这型在战争初期服役的重型轰炸机又焕发出新的活力,9吨的载弹量,4200公里的航程,610公里的最快时速,特别是坚固的机身,都使得德国现有的任何一种轰炸机都相形见绌。

    西线空军总指挥卡姆胡贝尔上将为德国的报复性轰炸设计出一种欺骗战术,由福克190战斗机掩护容克188双发战斗机首先对英国海岸城市进行袭扰性轰炸,其后,由三座大型机场起飞的近千架轰7重型轰炸机在近450架ta152战斗机的护航下,前往英格兰南部。卡姆胡贝尔上将选择了两个轰炸地点,一是朴茨茅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