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天下(刀王)-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起的人物。位于舰桥后部25米高的桅杆顶部,一座数米见方,如同扁平的铁笼子似的雷达天线正在不停地旋转着,就是朱轶航口中需要严格保密的设施。

    由于体积过大,雷达现在只在战列舰、航空舰和排水量在12000吨的“库伦级”防空巡洋舰以上的大型军舰上装备,而且还处于严格的保密之中。

    位于舰队前列的“李靖号”大型巡洋舰雷达室内,六名雷达兵正在值班,另外还有三名学员也挤在雷达室内学习雷达的cāo作技术。

    这个年代的雷达技术还很不成熟,真空二极管耗电量大而且极易发热,难以持续工作,真空电磁发shè管在工作数小时后就会热得发红,需要关机让它们冷却下来。一般共和舰队在执行任务时,舰队中的雷达每隔三小时就会打开或关闭,交替执行对空或是对海的搜索。

    已经快到中午12时,士官长滕国晟正在向三名新来的士官传授对空搜索雷达的cāo作技巧。雷达兵是一个技术xìng很强的兵种,一般人根本无法判读PPI显示器上显示出来的目标,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很快地根据回波内容判定目标的大小、数量、高度、速度等数据。

    雷达室内发shè机和接收机发出嗡嗡的声响,海面上空无一物,在靠近海岸或岛屿时还有些飞鸟能让这些兴手们兴奋一阵,而到了深海之中,甚至连鸟儿也很难见得到。

    “换班了,大家准备关机!”滕国晟招呼着大家,按照规定,“李靖号”雷达室将在12点关机,由“迪化号”防空巡洋舰来接替它执行任务。

    “长官,你看这是什么?”宋沂生上士正要关闭电源,突然发现PPI示波器上出现了一个白sè的光点,不过目标的移动速度很慢,又不象是飞机。

    滕国晟也很吃惊:目标确实十分反常,这么大的白点肯定是不小的空中目标,高度大约在600米左右,基本上能排除是飞鸟的可能xìng,不过它的速度又不象是飞机,倒是和训练时见过的热气球有几分相似。

    但热气球如何能飞到深海,而且它的速度又要到了每小时15海里左右,也要比热气球快得多。

    滕国晟怀疑是不是雷达出了问题,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于是他开始检查设备,但全部检查一遍也没发现有什么故障,于是他确定,目标肯定是一种航空器。

    滕国晟立即接通了值班室的电话:“报告长官,方位162,距离约110公里,发现不明飞行器!”

    “到底是什么东西?”电话那一端,值班参谋问道。

    “不能确定目标为何种飞行器,应当为气球之类的目标。”滕国晟说道。

    值班参谋想了一下,万一真有情况自己可承担不了。海军中误报敌情是常有的事,特别是作战期间,观察手都会有点神经过敏,有时会一天出现四、五次误报,结果发现都是虚惊一场。出现这样的情况,长官们虽然也跟着担惊受怕,大家都白忙活一顿,但谁也不会为此责备观测手。否则万一哪天真出现情况,观察员在心理压力下不敢报告,那可真能要了亲命。

    当值的作战参谋迅速将情况报告给舰长,同时用无线电向旗舰通报了刚发现的敌情。

    战斗jǐng报拉响,整个舰队立即投入到戒备状态。

    “祁连山号”上的雷达被打开,十多分钟后,作战参谋从雷达室里走了出来,“应该是敌人的飞艇,英国人在锡兰岛上部署了五、六架飞艇,用于执行海域的jǐng戒任务。”

    “命令‘江西号’派出四架战斗机,干掉它!”魏子浩想了一下这才下达命令,如此以来,托维肯定会知道了自己的行踪,不过也没有办法,英国人的监视哨在海面上,不干掉对手早晚也会被发现。

    只能希望托维依然还会有维持大英帝国颜面的决心。

    很快,4架海军舰载机型FJ-108E猎隼战斗机在“江西号”航空舰的甲板上依次起飞,随后分成两个编队飞快地就向西南方向的目标扑了过去。

    托维上将在带着Z舰队主力撤往马尔代夫的途中,收到了负责锡兰防卫的雷顿将军的电报,在锡兰东南约300海里的洋面上,发现了数架共和军的飞机。一架正在海面上执勤的英军飞艇向基地发回了报告,之后这架飞艇就被击毁,再也没有任何消息。

    雷顿将军开始对岛上的运输船队进行疏散,在jǐng报发布后,前往科伦坡的航运立即停止,约有60艘船只被紧急疏散到印度南部一些小型的港口的锚地。

    可是两天之后,到了3月18rì,却没有锡兰遭到攻击的任何消息。

    现在正躲在马尔代夫阿杜港内的托维却犹豫不决,自从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海军一直就没有恢复过,共和海军在1919年建造其才开始了再次重建。凭借着快速发展和rì益强大的工业力量,仅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护卫舰到战列舰的发展过程,并很快建成了一支总吨位超过法国位于世界第四位的强大舰队。

    约翰·托维至少还有信心与这么一支“工业舰队”进行一场rì德兰式的海上战斗,就如杰利科爵士在面对德国人的公海舰队时所做的一样。但时代已经改变,在使用飞机和航空母舰上,英国海军虽然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但衰落的经济还是拖累了皇家海军的发展。与新兴的工业国家相比,皇家海军无论是航母的xìng能还是舰载飞机的xìng能,都要落后于美国、中国和rì本三国,而在空军的建设上甚至还不如刚刚从挣脱《凡尔赛条约》枷锁数年的德国空军。

    如今老迈的rì不落帝国已经很难再维持她全球霸主的地位,一大片一大片的殖民地在中国人的冲击下,迅速地土崩瓦解。

    “究竟是谁挑起了这该死的战争?!”刚刚晋升为海军上将的约翰·托维希望国内赶快与共和中国进行谈判,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印度这个女王陛下皇冠上的明珠。

正文 十二、两栖战

    曼德勒一般华人称之为佤城,是整个缅甸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有铁路连接仰光、瑞丽和西北部的密支那。共和军在收复兄弟缅甸后,又开始修建一条由曼德勒通往缅西茂叻的铁路,同时密支那的铁路线经胡康谷地向缅西北的新布延进行延展。

    缅北山区,海拔平均在3000米左右,陡峭的山峦连绵起伏,河网密布,遍布着热带原始森林,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的地区,共和军在这带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缅西的铁路和公路只能以每天一公里多一点的速度向西延伸,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缅西北铁路已经修通到了茂叻和新布延,另外还有一条公路通向胡马林,共和军逐渐逼近英军重兵据守的英帕尔地区。

    尽管还处于旱季,但缅西的几条河水都开始上涨,在地势险要的钦敦江上,工兵们早已搭建了数条箱式浮桥。一辆辆满载着士兵,后面拖着火炮的四轮卡车正通达浮桥驶向对岸,在稍窄一些的简易浮桥上,一队队的共和军官兵也排着队越过江面。

    前方大约四十公里外的乌克鲁尔山区不断传来轰隆隆的炮声,以共和军进攻英军位于乌克鲁尔的前沿阵地为标志,共和军旨在解放印度,驱逐英国殖民当局和军队的“天竺战役”正式打响。

    1939年3月29rì,共和军缅印战区总指挥李汉铭大将却在英帕尔地区战火纷飞的时候专程赶到了仰光。清晨的仰光港还笼罩在雾气之中,但是港内海军陆战队 第 112 章 的航速沿着若开海岸上北航行,他们的目标是吉达港南部的科尔斯巴达尔海岸,登陆作战由莫耀明海军少将担任总指挥。海军 第 112 章 团军航空师提供空中支援。

    舰队旗舰雁荡山号原来是共和军俘获的法国海洋号战列舰,在拆除了舯部的两座主炮塔后,其主炮数量减少到了8门305毫米火炮,不过却增加了舰体强度,由于更换了动力系统,这艘建于1913年以中法海战中阵亡的孤拔将军命名的老式无畏舰似乎又换发了活力,其航速居然达到了30节的高速。

    海面上风并不大,但却一直雨雾不断,云层压得很低,这样的天气下双方的航空兵都无法出动。

    舰队经过丙天的航程,渐渐抵达科尔斯巴达尔,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中,登陆部队开始朝着预定的登陆点靠近。

    4月1rì上午11时,轰隆隆雷鸣般的炮声打破了海岸的沉寂,海面上到处都在喷吐着火焰,桔红sè的火光照亮了灰濛濛的海面。炮弹划过天空,带着一道道弧线向海岸上飞去,几分钟后,巨大的爆炸声就从陆地上传了回来。

    在舰炮的打击下,防守科尔斯巴达尔海岸阵地一个连的印度兵很快溃散,任由英**官拳打脚踢也无济于事,英**官在枪毙了几个逃兵后,也跟着四散而逃的溃兵们逃走了。

    “登陆部队上岸!”登陆舰里扩音器里传出命令。

    陆20旅突击营的500多名官兵在30艘登陆艇的运送下,蜂拥着登上被炸得千疮百孔的海滩,跳板咣当一声放下了,没有预料中的枪林弹雨,他们只遇到了一些零星的抵抗,很顺利地就占领了滩涂。

    “全体集合,占领科尔斯巴达尔!”随着后续部队陆续上岸,突击营1连长郑则田吹着口哨,在大声招呼着。滩头上乱成了一团,一些水陆坦克和装甲车从水中直接冲上了沙滩,然后开始向纵深行动。

    离海岸不远的林地间散落着一些用树木加强了的战壕和工事,有些地方被舰炮炸得七零八落,大部分都还算保存完整,但里面已经见不到任何防守的士兵。

    最先登陆的是陆战第59团,在上岸后,这个团1营和3营向北,2营向东,开始迅速向内陆推进,并在距登陆场10公里左右建立起一道防线,以确保整个登陆滩头不受到英印军反击的威胁。

    显然英国人对共和军在这里登陆准备不足,科尔斯巴达尔一带只有一个营的印度殖民军,根本就无法抵挡共和军的进攻。

    当天夜间,陆20旅全部登陆成功,随着坦克、装甲车和重型火炮等大批物资上岸,全旅官兵在略作调整后,即开始向孟加拉湾重要的港口吉达港推进。

正文 十三、欧洲的战云

    印度斯坦糟糕的交通状况挽救了韦维尔将军和他统率的近百万的英印大军,也成就了他“兔子将军”的名声。在中国人从加尔各答登陆后,这位将军根本没有做出有效的抵抗就带着他的军队撤往孟买、卡拉奇等印度半岛西部的港口,然后逃到了中东。

    在英帕尔地区作战的三十万英军被无情地抛弃了,亚历山大将军差点成了中国人的俘虏,共和军毫无阻碍地向印度各地行军,士兵在公路上有说有笑,好象在经历一次美妙的旅行途中。加尔各答和吉达港恶劣的港口条件成了他们最大的敌人,早已登岸的军队在等待从轮船上卸下他们的重型装备,这耽误了很长的时间。

    中国人所到之处,根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当地人甚至欢迎这些“解放者”的到来。一个月后,从阿富汗过来的共和军 第 113 章 团军攻占了新德里,坦克和装甲车开进在新德里的大街上。印度总督府旗杆上升起了印度临时国民zhèng fǔ的旗帜,这象征着大英帝国自1767年以来在印度170年的统治结束了……

    ――1939年5月5rì,《时代》周刊记者乔伊斯于新德里。

    英国人在亚洲的失败鼓舞着希特勒的勇气,1939年3月,在德国兵不血刃地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次rì,信心十足的帝国元首便把他的高级将领们召集到了总理府的书房内,“我们必须解决波兰问题,东普鲁士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我们将与波兰人联合起来确保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dú lì,使俄国人远离德国边境。”希特勒挥舞着双手似乎是在给自己打气,“这不仅仅是领土争端,但泽并不是问题的重点,为了帝国的安全,必须把俄国人赶出乌克兰,组成一个大德意志-乌克兰联盟,是帝国生存的关键。如果波兰人不同意与我们合作,那么他们将被消灭!”

    在与波兰人进行外交谈判的同时,希特勒下令总参谋部开始制订入侵波兰的白sè计划。

    在参加完会议后,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回到海军司令部后显得忧心忡忡,德国海军明显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希特勒的这一举动很有可能把德国拖入一场与英法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雷德尔将军,根据我们从中国方面得到的情报,航空母舰在今后将成为海上作战的主力,为此,我强烈希望海军部重新调整造舰计划。”帝**情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少将很快找上门来,交给雷德尔一份重要情报。

    在1939年的1月里,帝国元首亲自批准了海军部制定的Z造舰计划。Z计划的核心是两级大型战列舰:两艘“卑斯麦级”和“H级”,H级是比卑斯麦级还要巨大的战舰,设计排水量为五万五千四百余吨,长度接近二百六十六米、航速三十节,装备有十六英寸的舰炮十门,装甲比卑斯麦更厚,该级一共计划兴建六艘。计划建造排水量三万零五百吨柴油机、蒸汽轮机混合驱动的“O级”战列巡洋舰三艘,这三艘军舰装备了和卑斯麦号同一型号的三座双联装的十五寸巨炮。为了破坏敌国的海上航运,专门设计了“德意志级”的发展型完全柴油机驱动的“P级”袭击舰该舰在排水量、航速以及装甲防护上都要远远超过“德意志级”续航力更高达两万五千海里/十三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计划开工两艘“齐柏林伯爵级”航空母舰,两舰都是排水量达到两万吨的舰队航空母舰。该计划中的中小型舰艇包括:已经完工和正在建造的总计五艘“希佩尔级”重巡洋舰;排水量近八千吨,航速达到三十六节的“M级”轻巡洋舰;还有一大批的驱逐舰和驱逐领舰,以及二百六十七艘各型潜艇。

    卡纳里斯的报告要求海军部减少战列舰的建造数量,同时大幅增加航空母舰的建造数量,并加快两艘齐柏林级航空母舰的建造速度。

    “也许很快就会发生一场战争,这种情况十分令人担忧。”雷德尔想了一下说道:“而我们根本就没准备好,眼下只有三艘可怜的德意志级装甲舰能够使用。”

    “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波兰人在元首的压力下准备屈服,战争也不一定能够真打起来。”卡纳里斯说道,有确切的消息证明波兰总统贝克准备接受元首的建议,在领土问题上作出些让步,然后与德国缔结一份同盟条约。

    波兰在一战后在美、英、法等国的支持下取得dú lì,并趁着德国战败和俄国内战的时机占领了德国和俄国大量的土地,同时得罪了两大强邻。

    在巴黎和会上,在法国的支持下,从德国人手上夺取了西普鲁士、波森和上西里西亚等德国领土,但这条边境从来都没有被德国历届zhèng fǔ承认过。法国人在《凡尔赛条约》中过份地削弱德国的做法,引起整个德国的仇恨。

    希特勒正是利用这种民族情绪取得了德国政权,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德国人恢复了军事实力,而且由于英国人的纵容,希特勒成为整个德意志民族的英雄。如今他说一不二,没有人能够制约他的行为。

    向波兰人寻仇的时刻来了。

    卡纳里斯从海军部回到军情局,却见希特勒的外交国务秘书魏茨泽克正在等他。

    “贝克拒绝了元首的提议,看来一场与波兰之间的战争已经无法避免。”魏茨泽克男爵愁眉苦脸地说道,“贝克将军去了趟伦敦,得到了英国人对波兰安全的担保,随即变得强硬起来。元首已经下令军队开始准备战争,他加快了东进的步伐,正把民族主义变成一场不受欢迎的帝国主义战争。”

    “这变得很可怕,英国人和法国人很可能卷进来,到时候德国将进行一场并不情愿的战争。”卡纳里斯说道,“有什么办法可以推迟元首的决定?”

    “这就是我来找你的原因,德国人已经习惯了在拿破仑的统治下生活,而这将会给整个德国带来一场灾难。”魏茨泽克说道,“我们根本没有准备好战争,目前的形势比欧战前德皇所面临的形势还要糟糕。”

    卡纳里斯的看法却没有这么悲观,种种迹象表明,法国人基本不会为了波兰与德国进行一场战争,特别是在东方刚刚遭到失败后,而英国人目前几乎失去了整个亚洲,难道还有jīng力来管波兰的闲事?

    也许德国在元首的领导下,会再次得到一次满意的结果。

正文 十四、战略

    1939年5月7rì,共和国在běi jīng举行了共和军解放印度的庆祝活动后,总统林铄在zhōng nán hǎi召集了军事委员会会议,主要是讨论共和军下一步的作战重点问题。

    海军方面提出现在趁英澳军在澳洲防御薄弱的时机,立即出兵南太平洋的战略。

    “这样不行,如果我们进攻澳洲,美国人很可能就会参战。”外交部长顾维钧明确表示进军澳洲。

    “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我们不能与美国开战!”林铄也否定了海军的方案,“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也到了该解决rì本人的时候了,大家的讨论重点集中到这方面。”

    “东北战区根据总统‘稳打稳扎,稳步推进’的指示,各集团军轮流练兵,逐步推进,目前已经将rì军压缩在辽东半岛、长白山区及外东北的黑龙江以东地区。目前rì军在辽东半岛有6个师团,16万左右兵力。鸭绿江至和长白山一线有11个师团30万人,外东北地区有14个师团近40万兵力,另外在朝鲜半岛还有5个师团14万人左右。”副总参谋长张维城首先介绍着东北战区的敌人情况,rì军在整个东北地区大约有100万左右的兵力,与共和军在东北的兵力大致相当,虽然共和军占据着空中优势,但由于进入山地后装甲力量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所以进攻起来也相当吃力。

    由于害怕共和军在台湾登陆,rì军在台湾和琉球部署了19个师团,近50万兵力,另外还有120万军队用于本土防卫。

    “朝鲜半岛怎么只有5个师团?”林铄问道。

    “由于东北战区不断向rì军施加压力,敌人的主力基本上都投入到了一线,而且rì军作战一向不重视后勤和后方的安全。”海军总司令陈绍宽马上意识到海军的机会来了,“由于敌人后方的防卫相对薄弱,我们是不是可以实施一次两栖作战,彻底切断敌人的后路。”他用手掌在桌面上比划了一下。

    “这倒也可行,朝鲜半岛的平壤外港、仁川、郡山和木浦都是合适的登陆点,如果我们切断了rì军的补给,至少在辽东半岛和鸭绿江一线的rì军就会崩溃。目前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一直掌握在咱们手中,但也有一些rì军潜艇会造成很大的威胁。”海军总参谋长李国堂提出了其中的难处。

    “黄海海区水深较浅,潜艇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容易被反潜舰船捕捉到,一点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北洋舰队司令王崇文连忙解释起来。

    “从华北战区调 第 114 章 团军增强到辽东一线,加强对鸭绿江一线的攻势。”林铄想了想这才说道,“由总参和海军方面制定出一个详细的在朝鲜半岛的登陆作战计划,另外印度方面的防务交给西南战区,海军陆战队可以抽调两个师回来。”

    “新型的重型轰炸机的生产情况怎么样?”林铄突然转头问航空署署长秦国镛。

    “已经生产了150架,不过由于工艺十分复杂,běi jīng航空公司每月的产量刚达到60架,预计在新的生产线调整完成后,每月的产量才能达到总装备部要求的120架以上的水平。”秦国镛回答道。

    “少川,欧洲方面有什么新情况?”林铄并没有将这个话题进行下去,而是突然转到了另外一个新的话题。

    “德**方确实如总统所料到的那样,制定了一个全面入侵波兰的‘白sè计划’,但我不认为发目前英国人的情况,会为了波兰而与德国方面宣战。”顾维钧回答说,“张伯伦zhèng fǔ一直采取妥协政策,但英国方面现在强硬派有抬头的迹象,张伯伦的rì子很不好过,如果换了其他的首相,这个就不太好判断。”

    林铄没有说话,他点着了一根香烟,然后深深地吸了两口,如今被削弱的英国人还有没有勇气与德国人宣战,这还真是个问题。

    “用不了两年欧洲肯定会打起来!”杨杰刚从德国调回国内,“现在整个德国的狂热民族情绪都被国社党给煽动起来了,美国人在帮德国重整军备,想把祸水东引。但我老怀疑英国人真正是想把战火引向法兰西。”

    “为什么?”林铄对这个观点有些吃惊。

    “大家想想一战中谁获利最多,他们幻想着还能复制一战时的情景,德法两国在马恩河一线拼的你死我活,盎格鲁撒克逊人坐收渔翁之利。英美两国都希望用一场战争来摆脱目前的经济危机,期待着在这场战争中获取红利,甚至有可能夺取法国人在海外大片的殖民地。”杨杰慢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