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天下(刀王)-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个人正坐在下铺上聊天。她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他们笑了一下,然后去了车厢一头的洗漱室。

    “您这是去哪里?”等她回到包厢,那个秃顶的男人问道。

    “维也纳。”

    “哎呀,这一车厢人都是去维也纳的,你是学音乐的?”那个人又问道。

    “哦,不,我是学新闻的,《罗马观察家报》的记者。”苏菲回答。

    “天哪,我们是同行,我叫马格里奥尼。”那个胖子伸出了右手。

    “您就是马格里奥尼?”苏菲伸出手与胖子握了一下,她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秃子就是报社那位很著名的zì yóu撰稿人,原来《米兰新闻报》的主编。这是一位让墨索里尼十分头疼的人物,经常写文章批评法西斯zhèng fǔ,由于他的名声太大,墨索里尼拿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我们刚才说到哪啦?”胖子马格里奥尼与苏菲打了招呼,转过头继续对那位陆军上校说道。

    “您认为这场战争很快就会漫延。”那位意大利上校说道。

    “对,对,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希特勒沾了便宜就想寻求和平,英国人肯定不会答应。他们的背后有美国人撑腰,希特勒感到害怕了,可是又不肯吐出吃到嘴里的肥肉。”马格里奥尼说道,“现在的和平只是一个假象,英国佬和法国佬在坐等着希特勒跟俄国人先干起来,这是正是他们所希望的。”

    “我倒不那么认为,如果从军事的角度出发,德国人是不可能两面树敌的。如果希特勒不甘心被俄国人趁火打劫,那也是在他打败了英国人和法国人之后,或者是与这两上国家缔结了和平条约。”那位中国少校突然开口说道,他的意大利语带着很浓的罗马腔。

    “听说德国人准备向挪威动的?”马格里奥尼说道,“他这样不顾中立法,会给其它的国家树立一个坏的榜样。”

    “但事实是英国人首先破坏了中立,他们现在正在挪威水域布设水雷。正是丘吉尔逼迫着德国人不得不这么去做。”那位中国少校说道。

    “你们与英国人有很大的仇恨,当然会这么说。”马格里奥尼笑着说道。

    “我们与他们并没有多大的仇,这场战争是英国人先挑起来的,法国人也想跟着占便宜。结果是他们输了,但到现在他们还不承认。”那位少校说道。

    后来大家的谈话转移到了维也纳方面。

    “这个国家是多么美丽,可惜在纳粹的统治之下。”马格里奥尼看着车窗外说道,“在维也纳有很多经典的建筑,有哥特式的,也有巴洛克式的,甚至还带有一些奥斯曼人的特点。在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彬彬有礼的音乐爱好者,可惜希特勒想把他们变成杀人的刽子手。”

    “实际上希特勒并没有想打一场大战,在德国人眼里他依然还是一个民族英雄。他只是在拿回原本属于德国人的东西,奥地利人大部分还是喜欢跟随着希特勒。”

    “是的,是的,现在是这样,但之后呢,当野心一但膨胀起来,谁都无法控制。”马格里奥尼说道,“你们中国人现在已经打到哪啦,听说你们的军队已经进了波斯,在南部扶直被推翻的卡扎尔王朝进行复辟,而在波斯北部又支持阿塞拜疆人和库尔德人的dú lì运动。很快你们的手就会伸过中东,然后伸向北非。”

    “我们这样作是为了推翻英国人的殖民统治。”

    “是的,所有的统治者在发动战争时都会为自己找到合理或者合法的借口,你们在推翻了英国人的统治之后要干什么?可以肯定的是,你们会控制这些地方,至少不会容忍一个仇视中国的zhèng fǔ。”马格里奥尼说道,“对希特勒来说也是如此,从表面上看,他现在没有准备充分,但一旦德国人在人力、军备、钢铁、石油、煤炭、工业设备这些方面准备就绪,他依然还会去发动战争的。没有所谓的正义战争,其背后都是充满了血腥的野心。”

    “好了,我们不再讨论这些不愉快的战争话题,至少我们意大利人现在正置身事外。”那个上校打断了马格里奥尼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我们的领袖在这方面还算是很明智。”

    “他?”马格里奥尼撇了撇嘴,却没有继续再说下去。

正文 三、舰队的防空

    “你认识方明浩上校吗?”苏菲看到车厢里暂时沉默下来,于是开口问那个中**官。

    “房明豪?”那位少校楞了一下,然后似乎才明白过来,“您说的是海军的方上校,我知道他,但没有见过。他似乎去了罗马,你们认识?”

    “是的,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苏菲说道。

    “怎么意大利会有那么多中**人?”马格里奥尼说道:“我们那位领袖不会是想和英国人开仗吧?”

    “我们只是应邀来帮助意大利重整国防而已,至于对付英国人,似乎你们还帮不上什么忙。”少校有些赌气地说道:“在我们看来,意大利军队装备实在太差了,甚至连英国人的殖民地军队在装备上也要比你们强。这就是意大利军队在阿比尼西亚作战时十分吃力的原因。”

    “是的,我们在这方面是有很大的差距。”那名意大利上校倒是很真心地说道。

    “装备再差也阻止不了某些人的野心,许多人却看不到这一点。”马格里奥尼说道:“我们的领袖很少注意过他的部下。”

    “好了,到了吃饭的时间,咱们一起去餐厅吧。”上校站起身来,这次谈话就此而止。

    方明浩去了塔兰托,意大利主要的舰队基地防御真是个问题。

    塔兰托港位于意大利这一靴形半岛的跟部、塔兰托湾的里端。它是意大利舰队的主要基地,拥有支援各种舰艇所必需的一切设施。塔兰托港包括内港和外港。内港称为小港,完全为陆地所包围,要进入内港必须通过一条名叫运河的狭窄水道。外港较大,称为大港,由一条水下防波堤所环抱。这条防波堤从隆地尼拉角向西南绵延至圣皮埃特罗岛,从这里又继续延伸至圣保罗岛。圣保罗岛位于外港的宽达1187米的入口的北端。在南面,是一条称为圣维托堤的防波堤,该堤是从圣维托角东北1206米处的一个地点开始,向东北延伸长达1609米。

    方明浩与意大利海军参谋长卡夫尼亚利上将一起考察了塔兰托港的防卫。

    塔兰托港口防卫司令阿图罗·里卡迪将军一直在向海军向将报怨港口的防御措施有很大的隐患,部分舰队高级军官极力阻拦水下防鱼雷网的安置,理由是这些防雷网会妨碍舰队的行动。另一方面是防卫港口的高炮部队武器驳杂陈旧,无法承担起防空重任。

    “你们的海军港口是怎么做的呢?”卡夫尼亚利上将问方明浩。

    “我们一般会布设两道障碍,一道防潜网和一道防雷网,重要的海军基地甚至会布设三至五道水下防护网,鱼雷对水面舰艇的威胁甚至要大于航弹。”方明浩说道,“另外就是防空部队,我们都是隶属于港口要塞司令部指挥,这样他们的反应会更快速一些,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塔兰托港的防空部队属于陆军,如果有紧急情况,里卡迪将军首先得向陆军防空司令部下达命令,然后再由防空司令向各部队下达任务,这些环节很容易出问题。

    “按照中国人的方法去办!”卡夫尼亚利将军说道,“至于防空部队的事,我们需要和首相进行沟通。”

    “最好能进行几次防空演习,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方明浩说道。

    “这些我会向坎普奥尼元帅进行报告,不过肯定要等到海军的飞机装备之后,空军里的那帮老爷肯定不会答应我们的请求。”卡夫尼亚利上将继续说道,在共和海军成功地袭击了佐世保军港后,实际是各国海军都在增强着防空力量。

    由于要对塔兰托港的防卫重新进行调整,卡夫尼亚利将军提出要给他配备一名助理,这很突然,方明浩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就答应了。看到面前站着的这位意大利小姐,方明浩忽然感到后悔起来。

    她长得非常漂亮,个子修长,身材非常好,大约二十五、六岁,一头黑发打理得很整齐。站在方明浩的面前显得十分沉静,很明显曾受到过很好的训练。

    “将军,安奇拉·卡什维蒂向您报到!”女中尉站在他的面前。

    “安奇拉·卡……”方明浩有些不知所措。

    “卡什维蒂,请叫我安奇就好了。”安奇拉说道。

    “这个……有些不合适吧!”方明浩说道,他转过头来看着卡夫尼亚利将军。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安奇拉小姐今后将负责照顾您的生活。请不要拒绝,这样会让我们难堪。”卡夫尼亚利将军不怀好意地说道,“你不会看不上我们意大利姑娘吧?”

    当面拒绝是件很不礼貌的事,但方明浩则肯定这位小姐受过训练,留在身边也是个隐患。这个不能明讲,他只好把自己的助理叫了过来,“余恪源上尉,今后安奇拉小姐就和我们一起工作,请把她带到你们的办公室,安排好一个位置。”

    “是,小姐,请跟我来!”余上尉带着安奇拉离开了这间办公室,方明浩的手下的办公室里如今有五个人,多安排一个也无所谓。

    “这是齐亚诺部长的意思,外长对你们很关心,要求我们要照顾好你们的生活!”卡夫尼亚利将军说道。

    “您是说中意友谊?”方明浩也坏笑道。

    上将一楞,随即明白了是什么意思,放声大笑了起来。

    “我们会支持意大利人成为拉丁语系国家的领袖,在对抗英语系国家的霸权方面,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方明浩说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范围,而说英语的人却想控制世界,在这一方面,我们和你们的领袖观点是相似的。”

    “这需要我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控制苏伊士运河是其中的关键。”上将点着了一根雪茄,“我们的海军还无法和英国人对抗,这需要你们和德国人的帮助。”

    “仅仅是英国人倒不足为虑,可怕的是那个远离世界中心的国家,现在他们正受困于总统选举。我们可以肯定,如果那个小儿麻痹症患者赢得了大选,他很快就会把那个国家卷入到战争中来。”方明浩说道,“如果我们不能联合起来,意大利人将会困死在亚平宁半岛,并将失去所有的海外殖民地。”

    “希特勒会怎么想?”卡夫尼亚利上将说道:“他的野心可真不小。”

    “他能怎么想?不过是要建立一个大德意志-乌克兰联邦而已,难道他的手真的能伸到北非来,这里已经没有地方能容得下德国人。”方明浩说道,“所以我们认为你们的领袖在对待法国的看法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果能和法国人联手,就能把英国人挤出北非。”

正文 四、美援

    晴朗的天空一片蔚蓝,阿拉伯半岛荒漠中的地平线上腾起一**如同水纹般的热气。 第 149 章 团军和2个海军陆战师的兵力,另外由魏子浩海军上将指挥的印度洋舰队负责海上支援。

    作为辛亥年间武昌首义时的功臣,张廷辅大将是唯一能够出任方面军主官的一位,这得益于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初期就投入到了林铄这棵大树之下。这使得他在民初的北洋时期依然能够掌握住军权,并成为林铄军队体系中独树一帜的一派。

    随着共和军的不断发展,其成份来源也越加复杂,逐渐形成了几大派系:以林建藩为首的原栋军系,其主要成员还有姜绍武大将和郑以经大将,以董云堂为首的江浙士官系,也称旧光复会系,主要人物有董云堂大将、蒋承渝大将和罗炳南大将,李之梁和庄翼为首的芜湖士官系,徐树铮、杨宇霆为首的北洋士官系,吴佩孚大将和已故的军令部长李纯上将的北洋系,蒋承越大将和张维城大将等组成的西北系,李汉铭大将为首的西南系及张廷辅、蒋作宾大将组成的武昌系等等。

    海军的情况也差不多,各大舰队之间自成一体,互不服气。

    对于这种情况,林铄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在各派之间不偏不倚,让其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共和军在作战指挥上也是如此,每次大的战役总会由各山头轮流出战,这次中东战役就轮到了张大将指挥。

    总参在制订计划时,曾考虑过从北非登陆,不过由于与意大利人还没有谈好条件,于是决定先发起中东战役。这主要是考虑到今后在北非作战时,各航空部队能够提供足够的空中支援。

    由于粮食和补给物品的限制,中东地区根本无法长期驻扎大量的军队,英军在撤出印度后,逐渐将主力撤往北非,并无意坚守中东一片不毛之地。这个年代中东地区并不是很重要的战略要地,每年只有150万吨的石油产量,其价值远不如后世那么重要。

    现在全世界的石油产量每年约有3。5亿吨,美国就占了一多半,每年有1。8亿吨的总产量,其他排在第二位的是苏俄,每年有5000万吨,共和中国每年1600万吨,中亚地区每年800万吨,兰印地区每年700万吨,委内瑞拉每年650万吨,罗马尼亚每年600万吨,西伯利亚共和国每年500万吨。其它所有产油区加起来也不到7000万吨。

    与张廷辅当初想象的英军戒备森严,壁垒林立,共和军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顺利登陆的情况正相反,共和军几乎在没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就顺利地占领了几乎是不设防的港口城市马斯喀特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奥半岛。

    现在唯一阻碍共和军前进速度的障碍反而是阿拉伯半岛上各港口的装卸能力,除了马斯喀特港,整个波斯湾内的港口设施都显得十分落后。

    原来统一的波斯王国在巴列维国王同意共和军“和平进入”前被肢解成了四个部分,厄尔布尔士山北麓至里海沿岸划给了土库曼汗国,西北地区的阿塞拜疆和库尔德人在共和军的支持下实现了“自治”。被推翻的卡扎尔王朝艾哈迈德国王在阿巴斯港建立了与北方对立的新政权。

    四分五裂的波斯人都想取得共和军的支持,以维持自己的统治。

    阿拉伯人神情冷漠地注视着这片土地上新的征服者的到来,上次黄种人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里还要上溯到数百年前,旭烈兀率领的蒙古铁骑在这片土地上纵横残杀,整个大马士革尸横遍野,留给阿拉伯人太多的恐怖记忆。

    其后,西方人开始征服这片土地,葡萄牙人、奥斯曼人、西班牙人、法国人和英国人,数百年来,阿拉伯人就从来没有统治过自己生活的土地。

    张伯伦宣布辞职,丘吉尔成了大英帝国新的首相,这位首相在上任之初就是跑到了华盛顿去求援。

    英国人希望美国人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援,对于法国战线这位首相倒不是很担心,他觉得英法联军有能力守住法国,就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样。丘吉尔希望美国人能承担起防卫澳洲的重任,另外就是十分担心北非的局势。

    马歇尔参谋长告诉罗斯福,美国根本没有准备好,相对于中国,美国陆军的力量根本不值一提。但他却主张为英国人提供丘吉尔所要求的坦克和装甲车辆,让英国人在战场上去实验这些装备的xìng能,以便美**方能够及时改进缺陷。

    由于共和军坦克的优异表现,在这个世界,美军装备的M4谢尔曼坦克在1939年7月就被研制出来,并开始批量生产。

    不论是出于种族的偏见还是经济原因,罗斯福都是积极的主战分子。他一手推动了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允许美**工向英国和法国提供足够的物资支持,其实就已经把美国绑上了战车。从那一时刻起,美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就开始运转起来了。

    “英国人已经失去了东南亚、印度和中东,如果没有美国的军工支持,英国人很快就会失去澳大利亚和北非,这对于zì yóu世界会将是一场毁灭xìng的打击。”罗斯福对他的总参谋长说道:“我们要尽可能地满足英国人的要求,以便他们能够支持到我们准备好的那一刻。”

    罗斯福显得很无奈,美国陆军虽然在加快恢复之中,但总人数现在也只有不到80万人,而且坦克和装甲车只够装备10个装甲师的,这相对于共和中国650万的庞大陆军而言根本无法与之对抗。另一方面,罗斯福还要应付在年底进行的总统大选,根本不可能毫无顾忌地去进行大规模地扩军。

    现在只能先用英法等国的订单先让美国的军工生产提前进入到战时状态。

    丘吉尔在美国这一趟总算也不虚此行,美国人虽然没有答应他参战的请求,却同意每个月为英国提供400辆坦克和至少500架作战飞机,特别是大量急需的军用物资,确实让装备低劣的英军能够暂时缓上一口气来。

正文 五、犹太人

    方明浩在维也纳的中国领事馆遇到了程辉,这位军工方面的专家刚从布拉格过来。

    “去捷克都忙了些什么,上校?”方明浩问道。

    “去协调了一下捷克的兵工厂生产,捷克人的机械加工水平真的很不错,不过他们设计的坦克重量太轻,只能够对付拿着步枪的轻步兵。”程辉说道,“我们用28式坦克从捷克人手上交换了他们的CA装甲钢生产技术,总体的感觉捷克人经过改进后仿制的28式坦克要比我们现在所装备的28式从xìng能上提高了不少。”

    “德国人自从接收了捷克,其军工实力增长了不少。”方明浩说道。

    “嗯,这一点勿庸置疑,当初奥匈帝国时期这一地区就集中了那个帝国百分之八十的军工生产,在被德国合并前他可是欧洲 第 150 章 中营,需要与德国方面协商,将他们解救出来。”

    “好吧,我什么时候出发?”方明浩问。

    “越快越好,先去柏林,具体事项杨大使会跟您详谈。”何久经说道。

    在1932年之后,共和国接收了大约一百五十万的犹太难民,另外在国内还有一些很有影响的犹太科学家,在这个全世界都在排犹的时期,唯有共和中国同意大规模接收犹太难民,对犹太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冲突导致了整个基督教的世界都在仇视犹太人,实际上不光是德国人,包括法国人、俄国人、波兰人和美国人,都曾制造过针对犹太人的血腥屠杀事件。

    1935年,德国通过了《排犹法案》,整个德国统治区的犹太人生存尤为艰难,大批的犹太人出逃,而更多人是因为没有国家愿意接收而被德国人关进了集中营之中。

正文 六、华沙

    在维也纳的中国领事馆,方明浩见到了刚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奥地利的掌门人路易斯·罗斯柴尔德。德国的《犹太资产登记法》使得欧洲的犹太金融家们饱受打击,《纽伦堡法案》出台后,盖世太保更是可以随意地没收犹太人的财产,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德国、奥地利、捷克和匈牙利积累了数百年的金融、工厂和其他财产全部被迫解散或是收归国有化,而罗氏家族很多人都沦为难民。

    路易斯·罗斯柴尔德奥地利jǐng察部门逮捕和关押,直到他同意将在奥地利的所有资产都转让给德国zhèng fǔ后才被释放,位于捷克的维特科威兹钢铁厂都被戈林国家工厂低价收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罗氏家族虽然损失惨重,但依然还在各国的银行里秘密存有大量的资金,韦尔茨的犹太互助基金仍然需要罗氏家族的帮助。

    “我们已经没有钱了,德国人已经把我所有的财产给没收了!”出人意料的是,路易斯很干脆地拒绝了韦尔茨的求援,根本不肯出钱来帮助自己那些正在饱受苦难的同胞。

    “据我所知,戈林先生刚刚为你的收藏品支付了270万马克,你怎么能说没钱呢?”方明浩从心底瞧不起这些爱钱如命,又十分贪婪的犹太商人,正是因为这些贪婪的放高利贷者,才使得反犹浪cháo在欧洲深得人心,正是这一小撮人,害苦了整个民族。

    “我们全家要移民美国,我们也要生活,所以……”路易斯说道:“当然我可以为犹太互助会捐助10000马克,再多了实在已经无能为力了!”他耸了耸双肩,做了个无奈的手势。

    “很好,祝你们在美国生活幸福。“方明浩已经不愿多说什么。

    韦尔茨忍受着屈辱,从路易斯的手里接过了一万马克的支票,还把这位为富不仁的家伙送出了领事馆。

    “看到了没有,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才会有那么多人讨厌犹太人,你们的民族所遭受的苦难,正是因他们而起。没有民族,没有国家,眼里只有金钱,这难道就是犹太人吗?”

    “对不起,他们已经违背了圣经的教导,而且他们也受到了惩罚,不是吗?”韦尔茨脸上带着歉意说道。

    韦尔茨在维也纳筹集了大约50万马克的资金,大约一个星期后,他们准备离开这里赶往柏林。

    波兰的局势基本上恢复了正常,但前往华沙的火车上除了军人和jǐng察,普通的旅客很少。共和国驻华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