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天下(刀王)-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希特勒的干扰下;亨舍尔的坦克生产线正全力进行改造;以便能够生产出新型的虎式重型坦克;但在1943年2月;这家公司只生产出了25辆虎式;保时捷公司的坦克厂则被要求全力生产一种“象式歼击车”;这种耗费工时的重型反坦克歼击车每月的产量只有可怜的15辆。

    现在只有克虏伯和戴姆勒还在生产德军主力的四号坦克;而且还要承担大量的三号、四号突击炮的生产任务;也难怪德国的坦克产量一直无法提高。

    古德里安觉得有必要与希特勒好好谈谈;给元首仔细地讲解一下装甲兵的基本理论;现在希特勒越来越醉心于一些不切实际的“重型坦克”;这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德国的坦克生产。其实共和中国也一直在进行着重型坦克的研究;但由于无法达到陆军的机动性要求;重型坦克项目一直都停留于研制阶段;从没有计划大规模开始装备到陆军。

    从坦克的设计和使用理念来说;德军和共和军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最早的德国坦克是重视机动性而轻视火力;在这方面共和军先是重视火力;其后反而开始注意起机动性方面的问题。

    共和军方面的理论是由于发动机功率的限制;坦克的装甲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火炮的发展;那么在同样的条件下;机动性较好的战车则拥有更好的战场生存能力。其实即是是象虎式这样重达近60吨的重型坦克;其正面装甲也无法禁受住88毫米/l56和共和军装备的黑豹90毫米/l56、美国潘兴式坦克90毫米m3/l52坦克炮在1800米内的攻击;这个时候机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德国生产的黑豹装备的是75毫米/l71坦克炮;其穿甲能力并不逊于88毫米或是90毫米的坦克炮;而且精确度则大大高于以上几种坦克炮;但50倍身管的坦克炮由于炮口运动轨迹较短;其捕获和监控目标的能力却要高于70倍口径的坦克炮。相比于德国坦克;共和中国和美制坦克虽然不如德制坦克那么精密;但却有更好的易生产性和运输性能;而且在战场上由于底盘坚固;则更为可靠。

    这也是超级大国和德国之间的差距;由于资源有限;德国人更倾向于制造出更精密的产品;而美、中两国则是更加强调适应大规模生产;保持数量优势。

    现在的形势对德国十分不妙;朱亚什维利格勒的惨败;美英空军开始对德国境内的大规模轰炸;都使得德国国内民心惶惶;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前途并不乐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106、被迫的合作

    古德里安乘飞机到了位于乌克兰文尼察的德军总部;在“狼人”的混凝土地堡里;他又再一次见到了希特勒。

    东线的整个形势几乎崩溃;与两个多月前相比;帝国元首显得更加憔悴;头以已经变得花白。由于曼施坦因元帅发动了一系列的战略反击;成功地稳固了东线的局面;再加上由于消融的冰雪把道路变得一片泥泞;双方都无法发动大的攻势。自从进入到三月份之后;整个东线的局面进入一段平静期。

    “现在形势最危险的是在北高加索地区;我们的兵力有限;根本无力阻止俄国人的进攻!”在德军总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蔡茨勒再次提出了从北高加索撤退的问题。总参谋长述说着他的理由;苏军正向罗斯托夫进军;使北高加索的德军处境危险。他强烈要求希特勒同意克莱施特后撤;警告说:“如果您现在还不及时下达从高加索撤退的命令;就会出现第二个朱亚什维利格勒。”

    希特勒被说得心烦意乱;在蔡茨勒一再催促下;犹豫了半天;说:“好吧;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都参加了这次作战会议;希特勒希望在夏季再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攻势;曼施坦因提出由于兵力和装备不够;在进入夏季后;德军很可能连目前的防线都无法保持。古德里安则提出由于军工生产的问题;至少在1944年春季之前。国内都无法给前线提供足够的坦克;随即上将又重新提出了那个令元首发怒的问题。即请求中国方面派出增援;以维持在乌克兰和北高加索一线的防御。

    这次希特勒倒没有再发火;而且确实开始认真考虑起共和中国方面提出的所谓苏德媾和的问题。德军在伏尔加河到顿河一线战场上遭受的巨大损失;迫使德国在1943年初开始实行国内总动员;征召四十五岁以下和和十七岁以上的男性入伍服役。

    由于英美两国已经把战火烧到了德国本土;希特勒不得不承认自己所面临的越来越恶化的战争形势;并开始与将军们谈论到目前所面临的军事危机。他承认自己所希望的速决战已经破灭;持久战已是不可避免。同时德国舆论也开始大谈和平。希望与英美两国单独媾和。

    “我的元首;我想我们可能已经忘了当初所制定的战略;在我们的计划中可没有要完全占领整个欧洲。在“黄色战役计划”和“巴巴罗萨计划”中我们的目的只是打败法国和解放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并没的吞并它们的意图;但现在我们似乎背离了初衷。我们需要和苏俄之间有一段的缓冲区;这是我们的目的;即使中国人进入到乌克兰和东欧。但和我们的计划并不矛盾。”曼施坦因说道;他是这两次战役计划的主要制定者;德国人最初并没有吞并这些国家的意图;这也是在战争初期乌克兰人和白俄国斯人都在以解放者的姿态来欢迎德军的到来;但随着盖世太保和党卫队所实行的并不亚于苏俄式的严酷统治;渐渐又把民众们推回到了俄国人一边。

    这是政治上的一大失误。

    现在曼施坦因元帅在提醒着希特勒。即使是中国人进来;德国也并没有失去什么;反而更容易达成最初的战争目的。

    在德国人包括希特勒的眼里;对于美国并没有多大的仇恨;相反。大部分的德国人更会觉得美国人更为亲近。但是现在美国人却在全力帮助俄国;想到苏俄方面的残暴。这会让每个德国人都会觉得不寒而慄。而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对付美国的;也只剩下了共和中国;那些来自亚洲的“黄种人”。

    虽然内心极不情愿;但理智告诉希特勒;能够拯救“高贵的雅利安人”不会遭受战败的悲惨命运的;也只有那些“东方人”。

    “好吧;我会仔细考虑你的这些建议!”希特勒沉思了好一会儿;这才无力地说道;随着战事的进行;他已经意识到如果没有共和中国的支持;德国甚至无与与美国人所支持的苏俄军队相抗衡。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不得不选择低头;帝国元首虽然狂妄;但是并不愚蠢。

    罗马;位于卡比托利欧山北侧的威尼斯宫散发出浪漫的古典气息;意大利王国首相府;共和中国、德意志第三帝国和意大利王国三国外长在经过三天的会谈和磋商后;共同签署了《罗马宣言》。

    “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和未来的世界和平干杯!”作为东道主的意大利外长齐亚诺举起手中的水晶杯;杯中的红酒殷红如血。意大利人显得十分得意;在罗马的分脏会议上;意大利人得到的好处最大;中国人同意在战后把整个北非都交给意大利管辖。

    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笑得十分勉强;在《罗马宣言》之后;中意联军就会进入德国人控制的东欧和法国;德国人在战争中夺取的利益会丧失掉一大半;数百万帝国军人用鲜血换回的战争成果;却要被两个盟国无耻地强迫德国与之进行“共享”。

    他可以想象得到;在中意联军进入这些地区后;再想把他们请出去;基本上是无法办到的;除非德意志帝国选择与盟国开战;但德国有能力与共和中国和一直紧跟在他们身后的走狗翻脸吗?虚弱的德国如今急需这两个国家的支持;而这两个所谓的盟国却趁火打劫;把东欧和法国变成了三国“共管”。

    里宾特洛甫能够想象现在还在“狼人”的元首是如何的愤怒。

    “为我们伟大的友谊和合作干杯!”中国外长施肇基与里宾特洛甫和齐亚诺轻轻碰了碰杯;脸上带着平静的笑容;这让德国外长更觉得十分虚伪。可是现在有什么办法;如果没有这些虚伪的盟友们的帮助;德国很难再独立支撑下去。苏维埃俄国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而且在东线已经占据了优势。在北大西洋;自美国人登陆英国之后;那里就成了美英的天下;美国人的远程轰炸机已经开始轰炸德国本土;西欧的天空成了美英联军的天下。

    在战争初期占据优势的德国空军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戈林的空军根本无法阻止美英战机的不断进攻;无论是飞机数量还是战机性能;德意志帝国都开始变得落后。

    “我们发动了一场欧洲战争;结果却又把东方人请回了欧洲!”想到这一点;里宾特洛甫就对结果感到十分失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107、进军亚速海

    1943年3月9日;海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岛还是略带一丝凉意;但岛上的杏花已经在各处绽放;使人能够感受到明显的春天气息。位于克里特北部的干尼亚港则处在一片繁忙之中;大批的陆军官兵开始在港口进行登船;作为共和军东欧方面军先遣部队的第32集团军司令郝梦城中将和第94师师长杨效欧乘坐着护卫舰队指挥官胡敬先海军少将的旗舰“泉州号”巡洋舰从港内出发。

    “泉州号”在海面上与已经集结的运输舰队会合;整个舰队按照预先编排好的队形浩浩荡荡向着达达尼尔海峡海始进发。这是共和军第一次进入到黑海作战;整个舰队由92艘运输船和32艘护卫舰组成;海军方面派出了2艘航空舰、6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护卫舰组成的屏护舰队来执行护卫任务。

    而隶属于东欧战区的陆军航空兵第14航空队已经先期经由巴尔干半岛经罗马尼亚进驻到乌克兰和克里木半岛。

    整个地中海已经成了协约国的天下;自苏俄黑海舰队全军覆没后;这一地区就成了共和军和意大利海军的天下;而且由卢金斯海军上将指挥的德国地中海舰队还一直在黑海中支援眘德军的陆上作战。

    舰队经过一天的航行后;进入到达达尼尔海峡;整个爱琴海风平浪静;土耳其与德国的关系相当亲密;安卡拉方面顶着英、美及苏俄方面的压力。准许共和舰队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到黑海;另外考虑到共和海军对于黑海海峡的情况不熟悉。德国海军还派出邦迪海军少将率领一支驱逐舰队来为共和舰队引航。

    3月11日;第32集团军接到战区司令部的命令;由于德军在北高加索一线战事吃紧;集团军从原定的在敖德萨登陆改为在塔曼半岛的新罗西托克登陆。舰队又从克里木半岛以西转向;前往塔曼半岛。

    11日下午4点20;运输舰队驶入新罗西托克港;这一带还在德军的控制之中;不过远处已经能够听到隆隆的炮声。

    刚刚晋升为陆军元帅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克莱斯特亲自赶到新罗西托克港欢迎共和军的援兵到来。由于兵力不足。克莱斯特元帅在北高加索战役中被苏军打得狼狈不堪;如今援助抵达;让他感到喜出望外。

    克莱斯特元帅在卢金斯海军上将的旗舰上举行了欢迎共和军到来的仪式;以郝梦城中将为首的第32集团军的指挥官和参谋人员乘交通艇从“泉州号”上到了俾斯麦号战列舰上。相比较而言;德国战列舰要比共和军的巡洋舰要高出好几层楼;而且体形也要大得多;这让克莱斯特元帅心中有了一种优越感。

    在简短的欢迎仪式之后。陆军94师首先开始在码头上登岸;当一辆辆体型巨大的黑豹式坦克被从运输船上吊运到码头上时;克莱斯特元帅原先在俾斯麦上刚刚找到了些许优越感顿时荡然无存。

    “这些……你们全部都装备了豹式坦克?”克莱斯特仔细地打量着这些刚从运输船上卸下的庞然大物;有性惊地对身边的郝梦城说道。德国的黑豹坦克刚刚开始投产;目前总的装备数量只有350辆;作为陆军元帅。克莱斯特当然见过这些比四号坦克要大出三分之一的新式坦克。

    “呃;没有;黑豹坦克只是在去年下半年才开始量产;目前我们只装备了不到20个装甲师;只有6个装备了黑豹坦克的装甲师会出现在东线战场。”郝梦城说道。中将没有想到克莱斯特手上拥有44万人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目前只剩下不到370辆各型坦克;其装甲力量甚至不如共和军一个装甲师。

    “哦。天哪;你们每个集团军拥有多少坦克?”

    “我们并不是象第3、9、13、18集团军那样的重装集团军;只有一个装甲师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师;坦克数量为432辆重型坦克和56辆轻型坦克。而重装集团军的坦克数量为720辆。”郝梦城说道。

    这让克莱斯特大吃一惊;本来他认为中意联军在乌克兰仅投入一百万军队也仅仅能抵消掉俄国人的兵力优势;维持战场形势不至崩溃而已。在郝梦城简单介绍了情况后;他才对共和军的编制有了初步的了解;共和军的装甲力量比他认为的要强得多;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古德里安上将一直在强调要向中国人的编制方式学习。

    曾经让德国人引以为傲的装甲力量与共和军比较起来就象是个婴儿;从技术而言;德国并不落后于共和中国;但在装备数量方面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共和中国或是其控制地区拥有丰富的铬、镍、钼、钨、锰等重要的稀有金属资源;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高性能的合金装甲钢和炮用钢被广泛用于火炮、坦克和军舰的制造之中。反而是德国有于缺乏一些重要的稀有金属资源;加上大量的优质合金钢都被用于潜艇制造;反而其坦克无论是装甲还是火炮性能反而现在要落后于共和中国。

    这并不是技术的原因;而是受到了原料的限制;比如克虏伯在中国新余的合资工厂所生产出来的优质特种钢其质量就远优于德国国内;而man公司与芜湖内燃机厂的合资工厂能够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风冷坦克柴油机;而在德国国内由于缺少优质的合金材料;其耐久性能就根本无法达到军用产品的要求。

    共和中国制造的黑豹装备有一台810马力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坦克柴油机;而在德国制造的豹式坦克却只能装备一台700马力的迈巴赫汽油机。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共和中国制造的黑豹在加厚了装甲的情况下重量达到了47。6吨;却能跑到52公里;而德国生产的豹式坦克最高时速只能限定在46公里。而且由于缺少合金零件;德制坦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都要远低于共和军所装备的产品。

    资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德国的生产;若没有中意两国每年1000万吨的原油供应;恐怕德军的燃料供应都会告急。德国虽然每年的钢铁产量有3200万吨;但能够达到军工生产要求的优质合金钢产量每年只有150万吨;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这是德国的问题;如果不是共和军打通了地中海的资源运输通道;德意志帝国很快就会由于资源的枯竭而走向衰亡。但是由于稀有金属的资源和产量本就有限;共和军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物资供应;其次才会考虑到供应德国;但中间还有一个意大利;在共和国的优先名单上;意大利人肯定会排在德国人前面;虽然这是一个很不成器的盟友。

    由于有共和中国的大力支持;意大利的钢铁产量虽然只有370多万吨;但其军队的装备水平却不比德国人差;菲亚特和安萨尔多工厂生产的p35/41坦克;重36吨;装备一门m41型90毫米/l53坦克炮;其性能甚至要优于德式的88毫米坦克炮。

    为了给自己“长脸”;墨索里尼在向俄国派出的27万“远征军”中;出动了陆军最精锐的四个装甲师;这就是说;其实意大利人的装备都要比东线的德军要好上许多。

    随着第32集团军在新罗西托克顺利登陆;随后;张义安大将随第9集团军在敖德萨登陆。3月16日;第18集团军和意大利“公羊”装甲师在塔曼半岛登陆;崩溃中的德军终于稳住了阵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正文 108、库班草原

    希特勒返回了位于东普鲁士的“狼穴”;自从同意中意联军进入乌克兰之后;实际上他就没有了再呆在文尼察的必要。德军虽然进攻乏力;但如果要想守住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与苏俄之间的边境线问题还不是太大;乌克兰与北高加索地区有中国人在;即使把那里的德军全部抽调一空;相信苏军也无法撼动中意联军组成的防线。如果中国人不能守住乌克兰边境;他们自然会增加兵力。

    既然答应中国人与苏俄方面进行和谈;德军的进攻总会受到很多的牵制;万一惹怒了中国人;即使他们放开侧翼;也够德军喝一壸的。

    唯一让他能操点心的;是如何帮助芬兰人守住他们重新夺回的边境线。

    反而是国内的情况更加让他忧心;自从美国第8航空队进驻英伦三岛后;已经对德国境内的工业城市进行过十多次大规模的轰炸;为此空军元帅戈林渐渐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他已经不止一次地被召到“狼人”德军总部中遭到元首的训斥。

    为此;希特勒又想重拾已经放弃的“海狮计划”;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英国人身上;希特勒已经意识到;如果不能打败英国;即使他打败了苏俄;战争仍然不会结束。美国人会以英国为跳板;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从西欧进行登陆。

    但弱小的德国海军让希特勒感到十分无奈;他不想正视这种现实。第三帝国海军的实力可能比意大利人强不到哪去。近百年来;德意志帝国就象一个跛足的巨人。他们的陆军可以横扫整个欧洲;但却无法渡过并不是很宽的英吉利海峡。只要无法取得海上优势;英国人就不用担心自己被德国人所打败;这也是一次又一次他们敢于与德国人作战的主要原因。

    欧战之前;是德国海军实力最接近英国的时期;可惜;他们遇到了皇家海军最兴盛的时代;最终只能遗憾地在斯卡帕弗洛用上种悲壮的形式结束了帝国的海上强国之梦。皇家海军衰落了。即使是这样;他们也不是只是在十年前才开始进行重建的德国海军所能抗衡的。

    如果不是这么早就爆发战争;按照希特勒的预想;第三帝国海军将会在1946年之后就有了与英国人抗衡的能力;如果是在1949年才开战;那么英国人将不会是第三帝国的对手。但是;战争为什么会这么莫名其妙地就开始了呢?

    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划空而至。接连不断的爆z炸如同数十吨重的汽锤在狠狠地撞击着地面;大地在震颤着;仿佛整个世界都要被毁灭。奥海姆双手抱头;蜷坐在泥泞的战壕里;极力忍受着炮击给身体所形成的震撼。

    在科列诺夫小镇外这条绵延十几公里的战壕里;到处都是和奥海姆一样。头戴德式大耳沿钢盔;身匆色作战服的德军士兵;不过从臂章上的鹰徽和领章可以看出他们还是与德国国防军有着一些区别。

    武装党卫队“维京师”主要是由一旭热的外籍日尔曼人志愿人员的部队;在北高加索和库班战局最危急的时刻;这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再次被派到了距克拉斯诺达尔仅有五十多公里的科列诺夫前线。这里是苏军选择的主要突破口。

    在朱亚什维利格勒战役开始反击的同时;苏军南方面军在叶廖缅科上将的指挥下。以主力即开始向顿河罗斯托夫实施大规模的突击;另外;铁木辛哥元帅指挥的北高加索方面军也开始向季霍列茨克和克拉斯诺达尔展开进攻。

    俄国人在经历了最初的连续溃败后;在这个冬天又恢复了元气;朱亚什维利格勒会战的胜利让他们又重新找回了信心;保卢斯和他的第6集团军三十多万人陷入到一百六十多万苏军的层层重围中;最终被全部围歼。

    德军遭受到自开战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打击;更重要的是这场战役让苏俄军队找回了胜利的信心;德军在苏军的疯狂进攻面前左支右绌;不断地败退。

    如果再丢失掉克拉斯诺达尔;恐怕十几万德军都要被迫狼狈地逃过亚速海。

    过了很久;山崩地裂般的爆z炸声终于渐渐稀疏;军官们大声叫喊着招呼士兵们进入战斗位置;躲在防炮掩体后面的士兵们通过交通壕跑向前沿战壕;步枪或是钢盔等硬特碰到战壕内壁上锵锵作响。敌人很快就要开始攻击;战壕里的气氛显得紧张起来。

    三月的库班草原残雪已经完全消失;整个哥萨克草原上到处都在泛着泥浆;泥土里开始泛出一些绿色。维京师和国防军第336步兵师、罗马尼亚第19步兵师依托库班河北岸一条不到十米宽的溪流;与苏军第51、37合成军在北高加索山地的边缘地带展开了殊死的搏斗;随着战事的进行;得不到增援和补充的德军处境显得格外艰难。

    奥海姆所在的维斯特兰团防守着整个防线偏南侧靠近河谷的几处丘陵;他们的身后水约不到一公里就是科列诺夫;这座小镇早已在几天的炮火中夷为一片废墟。由于有几座地势稍高的山坡;这一带成为整个防线的重要支撑点。俄国人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维斯特兰团的防区成了敌人的重点突击目标;经历的战斗也最为残酷。

    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