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大民国(狂人阿Q)-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央军从现在就开始保存实力了啊。他的印象中,抗战开始的时候,中央军是很给力的,确实是认真的。淞沪会战中央军的王牌几乎打光就是例子,现在看来蒋价石未必没有给其他军阀做表率的可能,他消耗完了中央军的王牌赢得了其他军阀的认可,接着就是利用自己的位置来调动杂牌军,最后借日军之手削藩。

    看着媒体大肆报道的汤恩伯事迹,赵书礼突然对孙连仲的遭遇充满了同情,而且他刚刚收到消息,有传言说孙连仲的部队因为损失惨重,剩余能战斗的部队不到原先的百分之二十,听说他的部队要缩编,孙连仲对此十分不满。孙连仲不但不认可自己部队缩编,自己降级的可能,他甚至觉得台儿庄大捷他居功至伟,抱有更进一步升官的希望呢。

    很快不满的孙连仲就收到了神秘人物的觐见,这人给了一笔钱,让他可以抚恤伤亡士兵,奖励有功将士,而中央答应的抚恤金迟迟不到让他头痛不已。而这神秘人最后向他透露,如果他想继续发展,就要另谋出路了,他在中央是杂牌军,没人照顾想爬上去太难了。在南方发展的前景不妙,建议他往北方活动活动,如果他愿意,神秘人表示愿意配合他。

    孙连仲认为确实是这么个理儿,汤恩伯的部队奖励都发下来了,而他的抚恤甚至照常的军饷还在拖延,跟着蒋价石干恐怕这样的遭遇还会遇到,于是他心里升起了小九九。他用神秘人给的钱派人去武汉活动了下,结果很顺利,各个部门都没卡他,好像是有人已经打点过了,他很快就调往了北方,到了河南。并且他的第二集团军也没有缩编,用原本韩复榘的部队对他进行了补充,韩复榘也是老西北军的一员,跟他地位相当,都是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韩复榘的老部下对他也服气,他的集团军战斗力又起来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从山西送来的大批武器装备,武器上的铭文标示这是出自塞北的兵工厂的产品,这时候孙连仲才反应过来,原来他的部队离塞北越来越近了。未完待续。。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三百六十六节 塞北的潜力

    苏芬战争后,赵书礼对德意苏联合的担忧不在了,而此时东北局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

    塞北军经过激战攻陷了抚顺,十万塞北军与三万日军激战,战斗烈度不算激烈,比不上台儿庄或者平津会战,没办法这是东北条件局限的,这里冬季太严寒了,没办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十万人的规模对中日双方来讲几乎都是极限了。

    而东北军则攻克了辽阳,两方军队合围沈阳。日军不是不想救援,可是一方面是东北遍地开花的游击队到处破坏铁路,阻击增援,一方面也是受限于大多数部队都在南方作战,顾忌不到东北。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学良已经做起了春季结束东北战事的计划了,他积极联络塞北,希望塞北一起配合。赵书礼自然是答应的,他也在等待着春天,现在在东北的作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对塞北军的压力着实不小。要知道为了保证三十多万塞北军在东北的给养,可是费了大劲了,往往一颗子弹要运送到前线,要先通过铁路,然后再用马车,马车过不去的地方用驯鹿来拉,效率低不说,成本太高了,往往供给一个人的需求就需要将近十个人来工作。

    沈阳暂时还打不下来,但是其他地方大有文章可做。

    塞北军占领的长春等地,也有不弱的工业实力,有民间资本的,也有日资,尤其是日资的企业,集中在采矿业。设备是不错的,都是九一八后的新设备。对于这些,赵书礼是毫不犹豫的接收了,全都拆除下来打包。等待春季一到就运往塞北。

    对此张学良是默认的,他接受了赵书礼的说法,即便春季把日军赶出了东北,那么东北地区肯定还是会作为战场的,中日在这里拉锯,恐怕不是一两年能结束的,至少要等欧战结束,列强腾出手来干涉。这个时间久不好掌握了,参考一战也得三四年。三四年的拉锯,对东北的破坏恐怕是空前的,这些设备即便不拆除到塞北。东北军也利用不起来,只能留给日军来夺取,还不如早做准备拆走了事呢。对此张学良也是难过啊,自己的家乡是美丽的富饶的,可是地理位置太不好了。靠近了日本这个豺狼,他能怎么办呢。只能默认塞北军的行为,不过对于一些加工业的设备,他向赵书礼提出了要求。赵书礼表示允许把这些设备迁移到塞北地区张学良投资的,或者东北军投资。甚至是免费送给东北籍商人投资的工业企业中。张学良对此很满意,因为塞北的东北相关的企业。现在也是东北军物资补给的主要来源,不管是军服还是武器装备,都是这些工厂生产的。

    吉林、长春、开原、铁岭、抚顺这些大城市的日资企业拆除的同时,经过张学良的同意,塞北军开始动员这些城市的商人往塞北迁移,去塞北投资,把自己的工厂迁到塞北,同时还鼓励技术人员去塞北,甚至鼓励普通百姓去塞北。效果是有的,加上有张学良的号召,他告诫东北百姓,东北的战争短时间内不可能结束,希望东北人有能力的都往塞北移民,为将来的反攻做准备。张学良之所以乐意东北人到塞北,原因有一个,而且很重要,那就是这些人生活在塞北,却心系家乡,参军打仗或者捐助军费的意愿会很高。

    一时间尽管还是冬季,可是东北往塞北的移民规模突然上升了一个层次,从战争开始的每个月几万人到了每个月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他们骑马、坐车甚至步行通过边境,越过大兴安岭进入塞北地区,然后得到塞北地区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前往一个个定居点,大多集中在新疆和外蒙两地。

    除了东北地区,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也有一个移民潮,战区的百姓,沿着己方军队的反方向往后方转移,很多茫无目的,就知道远离战场。比如正在打仗的徐州已经是一座空城了,都跑到了就近的安徽,接着往西跑,跑到河南湖北。他们不知道的是旅程才刚刚开始,他们很多人的终点是重庆,在真实的历史上,其中很多人没能抵达重庆,在路上就死了。现在这些人多了一个新的终点塞北地区,南方的百姓通过水路两路到达武汉后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跟中央去四川,一条是往北进入河南,然后到山西去塞北。

    现在这条线上的移民还不多,每个月就一两万人。但是塞北已经注意到了,在赵书礼战前就下达的,塞北地区不但欢迎占领区的工业家、资本家还欢迎普通民众,因为赵书礼很明白在战时,除了工业实力、资源潜力外,最重要的是人,人力也是战争潜力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组成之一。

    1940年3月,有两件事引人注目,第一件是蒋价石中央政府终于迁都重庆了,另一件是塞北、陕西、四川三方投资修建的铁路线,宝成铁路通车了,这条铁路线其实1936年就开始修建的包西铁路——包头到西安段的延伸,计划很早开工很晚,但是进展迅速,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久通车了。这得益于前期的充足准备,开工后各种测量工作,甚至图纸都已经完成了,需要做的只是修建基础铺轨和打通隧道而已。而其中的难度是开挖隧道,值得一提的是,隧道挖掘总工程师是塞北方派出的水利专家苏芳。苏芳虽然不是铁路专家,但是对于隧道开挖有一手,十年前他主持修建河套水利的时候挖过洞,九一八之后他主持新疆水利工程,更是挖掘了更多的隧道引下了天山的雪水。

    最重要的是,苏芳主持的工程速度往往都很快,唯一的缺陷是。事故率比较高。但现在是战争时期,顾不得那么多了,尤其是宝成铁路不仅仅是一条沟通西部经济的干线,更是一条军事铁路。有了这条铁路。西南地区的人力资源可以跟塞北连成一体。

    事实却是如此,铁路修通后,运输量最大的不是什么商品,开始就是人。大量的人口通过这铁路从四川到陕西,最后在塞北定居下来。四川是人口最多的省份,有五千万人,但是土地十分稀少,山地太多。而且土地资源聚集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塞北的土地对四川的贫民有致命的诱惑,他们大量的迁居。除了四川人外,还有大量的难民往塞北地区迁移,他们有的来自苏浙地区。跟随中央到了四川,可是到了这里后却没有办法为生。其中很多还是受过较好的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而塞北地区却严重缺乏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这些人很容易在塞北地区找到出路,因此乐意在此迁居。还有一些则是工业家。中央军的地盘苏浙地区向来是中国的富庶之地,清末民国这段时间这里的民间资本发展很快,纺织业、轻工业非常发达,由于战争的影响。大量的企业被迫关门,企业主跑到了大后方。这些人手里有钱。有管理经验,有技术储备。但是在四川只能坐吃山空,而塞北却在招揽他们,在报纸上大肆欢迎各种投资,随着铁路的开通,他们也开始往塞北军跑了。

    人、钱、智力在战争期间大量的往塞北涌入,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赵书礼跟徐新六孔韧这些有热心,有激情的官员,在塞北踏踏实实的建设了十几年,其中尤其是各种制度的建立,对财产权的保护,对投资环境的保护,尊重司法独立,舆论独立等做法,早已经为他赢得了中国最佳投资地的美誉,不但是中国商人眼里这里是天堂,就是老外也明白要在中国投资,如果不走歪门邪道想堂堂正正赚钱那还是要去塞北。

    塞北的名声为他赢得了收获,战争爆发后,大量外来资本技术人才的流入,让塞北的经济不但没有因为战争受损,反而是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官方统计1939到1940年度,工业增长了十三个百分点,其中一半是因为战争刺激大量旧有工业尤其是官办重化工业军事工业满负荷开工,四分之一是塞北大量民资向军事相关领域投资,另外四分之一就是这些外来投资了。官方预测,1940到1941年度还将更快的增长,有望达到二十个百分点。

    除了这些新来的投资,十几年时间让塞北地区涌现出几个成功的经济角色,第一是商帮,其中最有历史最庞大的是晋商,现在的晋商广泛的参与到了商业、贸易、矿业和钢铁冶炼工业中;紧逼晋商的是北方其他商帮,如天津商帮很早就到了塞北发展,现在在建筑、水泥生产业是龙头,在毛纺织领域也是无人可敌,北京商帮在服装业制鞋业制皮业首屈一指,在餐饮业更是无人可敌;江浙商帮进入塞北稍晚,但是却有关系有基础,徐新六就是江南人,而他是金融巨头,带动了大量的江浙商人来塞北发展,在加上战争后大量新来的江浙商人现在江浙商帮实力极具增强,他们是第一大纺织品提供者,第一大纸制品提供者,第一大小商品制造者;还有南洋商人,他们主要参与到了金融业、报业、轮胎产业等领域。

    除这些商帮外,还有三种经济力量可以跟这些商帮鼎足,第一是各种新出现的年轻企业家,他们不属于各种商帮,身份上各地人都有,在新技术领域,电子工业、航空工业、机械设计、金融等领域很有成就,在轻工业纺织工业等小企业上更是涌现了大量传奇人物;另一个就是财阀集团了,比如赵书礼的赵氏财阀参与到银行、军工生产、航空工业、电器电话、大型化工、钢铁冶炼等等,徐新六的金融帝国,兄弟烟草的烟草王国,范旭东的化工巨头等等等等;最后一个巨大的经济角色是官办企业,官办企业主要集中在平时不赚钱的领域内,比如和平时期没什么市场的兵工生产、飞机制造、大型机器精密仪器的研发仿制等等。

    大量的商帮、游击队企业家、财阀和官办企业,不知不觉间已经改变了塞北的经济结构,两个四年建设大纲的完成奠定了轻重工业基础,两年时间的缓冲和适应让这些工业单位成功的融入了经济活动中,塞北消化了这些工业单位后,毫不客气的说,塞北其实已经工业化了,尽管在轻工业领域还不是日本的对手,可是在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领域,统计数据上塞北完全不输给日本。当然不是说塞北跟日本没有差距,差距其实相当大,比如教育积累,技术积累上还差的很多,但是也有优势,那就是资源潜力,综合起来对比,塞北的势力大致相当于日本的六成。这有点像德国和苏联,规模上苏联完胜德国,但是质量上毫无疑问德国完虐苏联,德国人才储备智力资源远胜苏联,而苏联潜力上则大于德国。

    同时塞北存在的问题也比日本多,日本的经济经过七八十年的现代化努力,基本上以财阀为主力,而塞北的各种经济组织分庭抗礼,商帮、财阀、官办企业、散户企业百花争艳,看起来很有活力,其实问题是很多的。

    做一个对比,显然这些经济角色中,最具有战斗力的是财阀,他们从金融到产品一条龙,抗风险能力强大,对市场有很强的操控能力,最灵活的是新企业家群体,他们普遍经营小工业,哪里利润高往哪里流动,随时打算撤出,利润率有保证且风险可控,然后是商帮,他们以商会以乡情为纽带互相帮助共度难关,生命力够强但是不够活力,利润率和发展空间都不是很大,但是最差劲的气势还是官办企业集团了。

    大量的官办企业,涵盖了现代工业的方方面面,但是效率极为差劲。管理者根本不考虑工厂的市场因素,有热情的按照自己的抱负来操作企业,投资了大量研发实验室等,制造了大量没有市场的产品;有私心的则想方设法损公肥私,已经成了一种逆流,无法禁止;还有各种齐齐特特的工厂管理,有的工厂用大量利润给员工发红利,盖住房,却不肯归还因购买最新设备的贷款,让相关的银行头痛不已;有的工厂大量赔钱但是却不停的要投资,购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赵书礼已经准备对官办企业开刀了。

    他知道现在的官办企业问题还仅仅是一个开头,拖的越久问题越大,到了最后就成了顽疾无法医治了。而现在也是一个契机,这些企业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工业实力,准确的说是军事工业实力,是为了战争服务的。现在战争已经爆发了,这些年这些企业是整府巨大的负担,但是现在随着战争带来的市场,他可以自负盈亏甚至可以说大发一笔的时候到了。这时候是整府扔掉这个包袱的时候了,赵书礼决定出售这些企业。未完待续。。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三百六十七节 与苏合作

    出售官办企业是一个长远眼光,如果只考虑短期,显然战争期间,这些企业能带来大量的利润,可是长久以后怎么办,战后呢,这些企业在此回归为整府的包袱吗。更何况即使是战争中,这些官办企业的效率,也未必赶得上让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来管理。更何况为了避免后来出现的大量弊病,现在处理起来不但成本最低,而且更容易处理掉。

    但是出售官办企业给私人也有很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是舆论风险,一个弄不好恐怕会被媒体揪住小尾巴不放,冠上什么出卖国家利益之类的大帽子。像明治维新显然是成功的,但是当年整府像财阀出卖大量官办企业也遭到了民间舆论的诟病。

    为此赵书礼想出了一个主意,以筹集军费为名义来出售,而出售的过程中一切透明,不直接转让给私人,而是通过股市出售企业股份。大量的官办企业,有计划的分批上市,最挣钱的最先上市。而恰恰遇到了大量的江浙资本涌入,于是出售很顺利。

    赵书礼从来没考虑到,这些年这些企业到底有多么庞大,现在他总算有了个概念了。1940年初开始的不到三个月的出售行动,卖出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竟然筹集到了一百多亿的军费。这一百多亿说多不多,其实也仅仅是收回了当年的投资而已,说少也不少,塞北币还是比较值钱的,尽管经过长达十年的通胀。币面价值比中央印发的法币不及三分之一,但足够塞北军支持一年的战争了,如果用来还外债,足够还清美国的三十亿美元债务。当然欠其他国家的,比如德国的十几亿马克,日本的四十亿日元已经被赵书礼列入坏账了,这笔欠债在他借钱的时候就已经勾销了,他只恨这两国太穷借不到更多的钱。

    出售官办企业的同时,还出售另外一种资产,就是冻结的日资企业。这些企业可不能用上市来处理掉,因为整府不是这些产业的所有者。而是通过拍卖的形势来出售。当然名义上是出租,赵书礼没想到的是日资企业的规模竟然不比官办企业差,竟然也出售到了一百多亿。当然总体上这些日资是没有官办企业规模大的,但是他们经营情况却比官办企业强了不止一星半点。每个企业不但没有债务,反而都是有大量盈余和流动资金的,非常受民间资本的欢迎。

    按照计划大量的官办企业、日资企业,会在1940年底全部出售完。同时按照计划,这些企业经过一年的适应。会很快爆发出更强大的生产力,在1941年时,塞北地区的工业生产力将完全超越日本,从而让中国在亚洲地区成为第一流的工业国家。当然前提是。这些工业的发展不会受到战争的影响,可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有句美文是怎么描写春天来着。哦是春姑娘来了。

    1940年的春姑娘恐怕不会高兴,因为中国大地。不,是全世界的大地上都在厮杀。

    1940年4月下旬,辽东的天气终于经过数个晴天,有了春天的味道。厮杀声剧烈起来,东北军和塞北军对沈阳的总攻发动了。

    经过一个冬季的围困,沈阳日军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粮草都不济了,最近十几天全靠日军的空投。而空投的准确性且不说,就是那些双翅膀的日本运输机为突破塞北空军的封锁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东北的战事中,空军优势一直在塞北一方,不得不说小鸟公司研制生产的燕式单翼全金属战斗机,不管是质量上还是性能上都胜过日军战机一筹。也就是日军最先进的九七式战斗机能跟燕Ⅱ式抗衡了,至于九二、九五式完全是炮灰。

    现在塞北装备了一千多架燕Ⅱ式战斗机,一百架侦察机,完全满足护航和夺取制空权的需要。但是如果日军一旦结束南方战事,或者是把南方的先进战机全部调往东北的话,恐怕局面就不是那么乐观。只是塞北却没办法扩大自己的空军,不是生产力不够,赵书礼极为重视飞机生产,按照塞北现在的生产力,年产三千架各型战机轻轻松松,这还是不动员不加班的情况,如果满负荷极限运作,飞机生产力恐怕逼近一万是没问题的。可是问题在在于塞北没有更多的驾驶员来驾驶这些飞机,飞行员的训练太漫长了。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空军一个重点解决的难题了,为了训练更多的飞行员,第一空军向航空公司发出了征召命令,从航空公司调集了一半一百人的飞行员加入空军,但是飞民航的飞行员只能执行轰炸任务,空中格斗对他来说就太苛刻了。同时跟民航签订了飞行员培训协议,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帮忙培训飞行员,同时空军自己的培训计划也满负荷运作,过去要三年的训练计划,战争一开始就缩短到了一年,接着又缩短到了半年,三个月前刚刚定下来三个月,现在又不满足战争的需要了,现在空军已经制定了极限训练计划,一个月培养出一个轰炸机飞行员,两个月后可以转战斗机部队。

    战争是军事技能最好的课堂,尽管训练时间在缩短,但是培养出的飞行员素质并不见得差多少,唯一让人心痛的是,大量的新手上阵伤亡率激增,比过去经过几年培训才上战场的老飞行员存活几率要小很多。但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日本人也是这样干的,没办法。

    相对于空军,坦克部队的损失就少多了,培养起来也容易,因为塞北地区,尤其是外蒙的移民点,由于每户的土地都较多,而且这里允许买卖。很多山西老地主都纷纷拿出积蓄到这里开垦,他们雇佣了大量的拖拉机手,这些拖拉机手就是很好的坦克兵后备人员。而且坦克兵的战损很少,因为日军的坦克实在是太差劲了。也就是在南方欺负欺负中央军,面对几年前量产的塞Ⅱ式坦克根本就不是对手,更何况塞北现在已经计划列装塞Ⅲ式重型坦克了。

    国际上,苏芬战争后,苏联暂时没有什么威胁了。

    但是苏联在苏芬战争中暴露出来的软弱却让人触目惊心,原本西方国家对苏联是恐惧的,当年十七国干涉也没那这个红色帝国怎么样,经过了二十年的和平发展。又进行了几个五年计划,西方国家以为苏联的战斗力恐怕到了空前的地步。甚至黑特勒恐怕也这样认为,否则不会去跟苏联瓜分波兰了,能独吞的时候不独吞不符合他的性格。而苏联一直表现出来的也是强大。让人喘不上气的强大,和平时期不管是他保留的军队数量,还是坦克、飞机的保有量都是其他西方国家的总和。可是这些武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