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大民国(狂人阿Q)-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派我去学习?别啊,我正在打仗啊,我还有作战任务呢。”
“我已经调高凤举回来了,他将接替你,同时他也将暂时指挥第一军,继续后续的作战任务。”
一说到高凤举,陈驰感到有点压力了,他十分不喜欢这个人,此人高大帅气,而他则是黑瘦,所以从来都不愿意跟这个人站在一起。当然最重要的是,第一军自从郑金声去办军校后,这个军长位置能对他构成威胁的也就是这个高凤举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说陈驰对这个军长位置没有想法那是骗人,因此他听不得高凤举这三个字。
“我有什么错,请司令明示!”但是陈驰毕竟不服气,他杀敌难道错了。
“看看,这是总参谋部给你的下一个命令。”赵书礼不多说,直接给了他一份写着命令的文件。
“着令第三师,相机包围英荷联军,不许放一个敌人逃走,也不许彻底消灭敌人,维持包围态势!”陈驰把命令一字一句的念了出来。
“看明白了吗?”赵书礼然后问道。
“明白,明白了。原来参谋部是想玩个大的啊——”陈驰几乎是喃喃的说着,然后陷入沉思。
赵书礼突然质问道:“因为你们未经上报,私自对敌军进行的袭击,把他打疼了。本来一直部署在张家口外的敌军炮兵已经撤退了,而李三江已经做好了攻击这只炮兵的准备,现在只能取消。你能告诉我,他们撤退炮兵的目的吗,是放弃对张家口的攻击,然后整体撤退呢,还是准备休整后再接再厉呢。”
“司令我错了!我请求给我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我想对方未必会撤退的。我不知道参谋部打算下一盘大棋,如果我早知道,他们并不是要消灭这股英荷军,而是要包围他们然后诱惑英国人派更多人过来的话,我打死也不会偷袭了。
司令,这种棋局可是百年难得一遇啊,我中国军人自有清以来什么时候有过这种魄力,我现在不能走。我一定要留下来,我情愿去冲锋陷阵,至于什么军校,您还是枪毙我好了。我打了这么些仗,然后还要跟个毛孩子一样去上学,这说出去不是给人耻笑吗。”
“不去上学,就你这水平,要是以后我国跟日本人大规模开战,你能胜任师长吗?”
陈驰有些急了,语气中条理性开始紊乱:“司令,我也不是说,不能去学习。只是,眼前不能,也不是不能,我不想,您让我留下吧,求您了!”
“呵呵呵呵···”
赵书礼笑了。
陈驰突然明白了:“司令您是在跟我开玩笑对吧?”
“好了,回去吧,记住了收拢队伍,在铁路线附近隐藏好,我已经跟阎锡山打好招呼了,晋军会配合你们的,必要的时候可以躲入他们的军营。”
“是!”陈驰兴高采烈的走了。
······
“司令,我早说过这个人不可靠。”
陈驰一走,拟定作战计划的参谋长李忘川从另一边走了进来,对赵书礼道。
“我知道,你不是也反对宋远再次回到军中吗。”
“没错,陈驰桀骜不驯,这种人极容易生出野心。而且不服管教,这不是当兵的性格。而宋副司令,他是前辈,我不好评判。但是既然您曾经对他生过疑心,无论如何就不能再用此人了。”
李忘川突然跟赵书礼谈起了用人之道,赵书礼笑了一下问道:“你懂音乐吗?”
李忘川摇摇头。
赵书礼道:“每当你按下一个琴键发出一个声音,无论你是怎么纯属的高手,也无论你怎么努力也无法第二次按出相同的音调来。御人之道也是一样,你永远无法完全掌握每一个人的心,但是你却能让他们沿着大致的轨迹行事,最终就如同每个音调都不一样的琴音,组成一曲曲相差无几让人完全能听出来的乐曲。我喜欢听别人弹琴,然后分别出那种细微的差别,同样也喜欢这种御人的感觉。”
“我听司令的意思是,你不求牢牢控制每一个人,把他如同牵线木偶一样掌控住。而是希望他们如同自由的风筝一样在天空中跳舞,而您只需要牵着那根不怎么牢靠的细线吗。”
赵书礼笑道:“你算是上道了。”
“我不敢苟同,我理解您这样的用人就想是在刀剑上跳舞,虽然华丽可太过惊险,您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刀刃割伤。”
赵书礼没有反驳手下的想法,其实他想说的每个人的人心都是难以预测的,试图抓住他们的身心注定只能是徒劳的。
因为在赵书礼心中,每一个人都可能背叛,还是李嘉诚那句话,“每个人都有心理价位”,只要出价合适,每个人随时都准备出卖自己。这个价格也许不是简单的金钱,它或许是权力,地位,又或者是荣誉,信仰等精神上的满足。而且你如果连一个人的内心都想控制的话,那么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耶稣吗?人人都该有独立的思想,连别人的思维都要干涉,这太可怕了,这才是真正的独裁者。
他更愿意尊重所有跟他共事的人,要让他们永远跟随你,你只能是通过合适的给予,共同的理想目标,还有共同前进的预期,而不是限制和控制。只有跟你利益和思想一致的人,才能永远跟你同舟共济,否则即使你如何给他们洗脑都是不能成功的。
赵书礼原来管理公司就是如此,放权和遥控是他的两把刷子,制定目标然后让下属完成,至于他们如何完成只要不违法他都不干涉。他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因此此时又把这种模式引入了整府管理中来。
但是李忘川完全不认同他的管理方式,从赵书礼处离开后,他心中不由得叹息:“你在这里自然没有问题,完全可以在刀锋上,甚至针尖上跳舞,可是万一有一天你不在了呢,绥西必然大乱啊。”
但是李忘川随即又一想,赵书礼才二十三岁,他想的未免太远了,起码赵书礼离开那天他李忘川是看不到了,那还有什么担心的呢。但是他仍然对这种不紧密控制的用人方式隐隐担忧,他不知道这种担心的缘由,直到那一天···
正文 八十五节 英国人的反应
英荷两国整府看到查理爵士的电报,非常重视的开了几次军事会议,可是毫无结果,民主国家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有反对派,似乎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当政者提出什么他们就反对什么。在中国的联军司令查理爵士焦急的等待着国内的命令,可是战局不会等待他们,塞北军已经开始行动了。
第二军军长李三江亲率三个师五万人兵出张家口,过居庸关等关口,一路上驻扎的晋军就像他们不阻拦英荷联军一样,也没有阻拦塞北军。李三江顺利抵达南口,这个地方的地形不会变,易守难攻是个防守的好地方,于是把这里作为一个前进基地,大军建立大营驻扎,补给物资往这里不停的运送。冯玉祥当年的二十多万大军曾经在这里驻扎过,那些设施都还没有被附近居民完全损坏,收拾收拾很容易放下区区五万人。
稳下阵脚后,才开始派遣侦察兵侦查敌情,派出散兵骚扰等。
而陈驰回到军中后,隐藏了一阵,又开始接到命令巡游在津芦铁路上,切断英军一切补给。从这条铁路上开过的列车,凡是为英军运送补给的,一律抢了再说,至于是分给附近村民,还是送给附近的中国驻军,那就是看物资是什么了。
陈驰这一招弄的查理是有苦难言,派出军队护路吧,派的少了是送死,派的多了丰台大营恐怕都不保,要知道北方十里距离可就驻扎着别人的五万军队呢。于是只能反复催促国内,并且请求他们退兵到天津去,根据辛丑条约他们这些洋人有权在天津驻兵。不得不说说慈禧这个老妖婆坏事啊,好好的国家让他闹得十几个国家都来打,最后不得不连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都给了人家,这是何苦呢,平白给后来的整府添了麻烦。
查理没有得到国内具体的恢复,不过允许他先退守天津,于是他留下了大量火炮,和两千守军在丰台大营驻防,防止敌人追击,大部沿着铁路线前进,目标天津。
查理大部队一撤,李三江立即发动了对丰台的进攻,这次他没有留手,火力全开,军中三千门各型火炮启发,瞬间就淹没了丰台的英军大营,不到一日英军投降。这时候查理才知道原来对方的武器原来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落后,那么在张家口外,为什么没有跟他们来一场炮战,肯定有阴谋。但是查理一时也想不出对手的阴谋是什么,只能催促加快行军,尽快到达天津,到时候有海军支援进退有据。只恨对方一直在铁路线附近活动,他们的大军不敢乘坐火车。
陈驰却不能容他就这么撤走了,当即把打散的第三师集合起来,在廊坊一线布防,阻挡住沿铁路后撤的英军,同时占领对方毕竟之路廊坊车站。这时候才是查理头大的时候,原来对方骚扰的兵力就有三万,却一直不肯正面战斗,可是他除了骂对方一句‘没风度’外还能干什么呢。
试探性的攻击了一次廊坊车站,结果上去的一个营连水花都没溅起,就在对方步兵阻拦骑兵包抄下连后撤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灭了。但是骑虎难下,弹药就不说了,连吃的都是问题。几次想从附近村民那里弄到粮食,结果村民不卖,想强行抢劫吧,附近的山西驻军却逼近他们,明摆着是威胁。查理一副憋屈,这打的是什么仗啊,对方国内这么多势力,他们之间还能和平相处,而自己偏偏只能打这个,不能跟那个起冲突,缩手缩脚,他查理纵横殖民地这么多年,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真恨不得连晋军一块收拾了,可是却不敢,无他,晋军人数更多,十几万都在京津附近。
最后查理只能选择强攻廊坊车站,经过一番激战,出乎意料的对方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强,车站被英荷联军控制了。这时候他才发现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善,车站上能被利用的都被对方破坏了,连住房都爆破掉了,而侦查兵终于传来在前方的武清对方已经修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并且在架设火炮。南方的西青地区也是如此,西南的永青也是,而他们身后占领了丰台后的李三江骑兵一部已经逼了上来,这时候查理才知道,自己被对方包围在廊坊车站了。
当夜,查理做了最后一次努力,让驻守天津的一部不到一千的英国留守军,在仅有的两列装甲列车掩护下,沿着津芦铁路往廊坊攻击前进,而自己这边一万来人则是强力突围。可结果呢,装甲列车开除天津不到两个小时,被连同铁路一起炸飞了,随行的步兵被突袭,全军覆没。
查理绝望了,而英国国内还在争吵不休,看着一干神色绝望,疲惫不堪的联军士兵,查理做了一个决定,派人打着白旗跟对面的中国军队接洽投降事宜。可对方竟然拒绝受降,说是没用多余的粮食养活白种人,这是要,要赶尽杀绝,真是野蛮。
查理最后给国内发了一条电报,说明了自己的处境,然后请求那些政客们,救救英国士兵吧,接着他举枪自杀了。
两万英荷联军,经过月余战斗,只剩一半,被对方团团包围,而且对方不接受投降。这些信息随着查理的自杀消息,瞬间以电波的方式传遍了全世界,世界震惊了,英国更震惊了,国内各派终于达成了一致,很快英国整府宣布,出兵五万,并增派两艘航空母舰到中国作战,同时开始给蒋瑞元整府施压,要求把京津地区划为战区,暂时撤出此地的中国整府军队——他们不承认塞北军为中国整府正规军队。
但是这条消息让蒋瑞元苦逼了,他能做的了北方阎锡山的主吗,此时他是感觉到这么的无力,他名义上是国府的领袖,但是政令不出他自己控制的四五个省。尤其是北方的各路势力正是在他要消灭的时候,英国人却横插一杠子,让这局势更加纷扰,真是多事之秋啊。
正文 八十六节 蒋瑞元的反应
无可否认蒋瑞元是个牛人,当精卫之流一心玩弄整治,李宗仁冯焕章之辈全力控制军队的时候,蒋瑞元却是整治军事两手抓,而且两手都很硬,自北伐开始,他就是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又是国府军事主官。整治上把前辈精卫等辈彻底压制住,军事上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掉了李冯二人,手底下还聚集了大量的治国人才,可以说现在的中国除了他完全掌握了治理国家的能力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
但是他这些年就没有顺利过,早在北伐中,他的军队兵精粮足,军官是黄埔出品,武器是进口货,发的军饷都是响当当的现大洋,可是北伐中先是折戟在南昌城下,后又被张宗昌打的大败。反观贫苦之地出来的桂系,一路势如破竹,先破长沙又占武汉,接着跟他汇合于徐州。
军事上的失败还罢了,总算是利用整治手腕,让这些集团军的司令表面上承认他是最高领袖。可是偏偏出了精卫那种货色,非要在武汉跟自己对着干,而且还有军事强人愿意跟他一起——唐生智第一个打起了反蒋的大旗,当然他打不赢北洋军阀还打不赢这样的跳梁小丑吗。而且也不用真打,他的军队还没怎么行动呢,被他拉拢的桂系就已经替自己收拾了唐生智,不过同时唐生智的地盘也就成了桂系的。
从此桂系从广西经湖南湖北一线到达山海关,在中国大地上一字排开,广州上海武汉北京这中国四大城市都在桂系的势力范围之下。但蒋瑞元却并不担心桂系,反而是在召开的裁军会议上大大保护了桂系,冯玉祥的西北军被他要求裁撤八个师,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司令部被他改成了裁军后勤处,但是偏偏跟他有过过节曾经逼的他下野的桂系,他却关爱有加,在他的裁军计划中桂系的军队不但不用裁撤,而且还可以扩编,理由吗就是桂系人数最少。
看似一下子,蒋瑞元把冯玉祥和阎锡山都得罪了,同时桂系跟他有旧怨,这三个集团军的势力加起来是蒋瑞元的两倍多,好像他的处境不是那么的妙了,看样子他裁撤杂牌军阀,只保留自己的军队作为中央军,以后实行独裁的图谋几乎不可能实现了。
但这是蒋瑞元的高明之处,就跟他下野后一定能再次复出,而且权力更大的铁律一样,凡是武力反对他的都没有好下场也是一个铁律。
1927年,唐生智拥14个军的雄厚兵力,辖湖南湖北富庶之地,跟他对立。当时北伐尚未结束,孙传芳等军阀仍然没有消灭,唐生智的内讧很不得人心,但是其他各方也乐得他跟蒋瑞元斗个不亦乐乎。当此时,蒋瑞元宣布下野,满足了唐生智的要求,这一下子陷执着用兵的唐生智于舆论上的下手。同时他的下野让桂系冯系看到了希望,于是三方联手灭掉了唐生智,收编了他手下的军队,在蒋瑞元的有意操作下,桂系收编的最多,最精锐,而且桂系得到了唐生智的两湖地盘。
唐生智只不过是第一个,第二个轮到了桂系。虽然在裁军会议上保护了桂系,看似桂系势力最大,实力最强,地盘最广。而蒋瑞元却得罪了其他两个集团军,要是对桂系下手,似乎无法得到别人的帮助。但是这正是蒋瑞元的高明之处,他坐拥中央之名,要是在积极拉拢别人,难免被人猜疑,反而不好。于是干脆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把所有人都得罪,不但如此,他还在其他人中制造不合。当冯玉祥的军队进入河北,正要攻占京津的时候,他以北伐军总司令的名义命令冯氏不许进入这两个地方,改让阎锡山接收。他给的原因是这里有大量外国势力,冯的脾气直爽,军队的作风太过强悍,不适合跟外国人周旋,让擅长权谋的阎锡山去处理更合适。这说的光明正大,冯不能拒绝,但是失去京津这两个发达城市,自然心有怨言,不但怨恨蒋瑞元也怨恨阎锡山。他又允许打到这里的桂系白崇禧部驻扎在山海关,白崇禧自然愿意,因为一旦国府决定攻打东北的话,他们桂系将最有机会战友富庶的东三省。
让北方冯阎双雄相互制衡,南方就剩了桂系跟自己抗衡,而桂系的势力却被南北分割起来。是到了收拾桂系的时候了,他依然不优先采取武力,先是指示名义上隶属桂系的湖南军阀何健去挑拨骄横的桂系悍将夏威、陶宗泽等人从湖北攻击长沙的湖南省主席鲁涤平,然后罢免了鲁,这就是有名的湘案。事件爆发后,李宗仁白崇禧当即请辞,但是蒋却不允许。却要求二人惩治手下的将领,两人也不答应,于是蒋桂战争爆发了,此时是1929年4月初。
蒋又是大玩手腕,先是把桂系广州势力李济深以和平协商的名义骗到南京软禁起来,让桂系广东势力群龙无首,又买通了把手武汉大门的桂系将领,放中央军入湖北,接着是联系上次被自己打败留洋的唐生智,让他回国召集旧部。而唐的旧部大多被桂系收编,尤其是北方山海关的白崇禧部,三四个师中桂系嫡系只有两三个旅,其余全是唐生智旧部。白崇禧接到他的手下已经叛变的消息,立即从天津出海逃到香港去了。李宗仁此时还被堵在上海,也听说了蒋已经派出特务来刺杀他的消息,也赶紧跑到了香港。桂系三大领袖,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战争开始前就已经被逼着离开了军队。接着是唐生智指挥旧部跟桂系在两湖打个你死我活,蒋带大军没有遇到抵抗就开进湖北,桂系纷纷投降,收拾掉桂系这个北伐中的一大集团军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让想占便宜的冯玉祥连机会都没找到。
这时候蒋开始把目光对上了冯玉祥了。
收拾掉桂系一个月后,蒋介石借口冯玉祥在河南破坏铁路,开除了他一切职务,蒋冯战争爆发,此时是1929年5月初。
早在蒋桂战争的时候,蒋桂双方都去拉拢驻扎在河南的冯玉祥,希望他帮自己。冯不是个傻子,他想等双方两败俱伤后在行动,于是让韩复榘带领十万西北军精锐驻扎在河南到湖北的门户武胜关,打算一旦双方两败俱伤立即出关占领武汉进而把湖北纳入西北军势力。
可没想到老蒋几乎是兵不血刃而且几十天内就收拾掉了桂系,冯玉祥不但没有找到机会,还让老蒋找到了机会在武汉对韩复榘展现了一番自己礼贤下士的风度,而冯玉祥则是把韩复榘的师长免职,把他调离军事岗位,得了一个空头的河南省主席名头。于是当蒋冯战争一爆发,韩复榘就反戈一击,据说原因是战前开军事会议的时候,冯对韩复榘进行了罚跪的惩罚,让韩面子上挂不住。但真实事实是,韩早就有投敌的打算了,因为他被罚跪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带兵退出河南进入西北穷苦之地。而蒋已经答应给予军费一百万大洋,提供武器弹药等,还许诺了一个河南省主席。于是韩复榘起兵反冯,顺带还拉上了他的死党石友三,蒋给石友三的待遇是安徽省主席。于是冯玉祥还没有跟蒋瑞元的军队接战,自己人先打起来了,而且他在河南的军队还被韩石二人打的打败,之后很快刚刚从桂系手里把自己一些军队拉回来的唐生智也通电讨冯,当然是在蒋的操纵下的。最终结果是,冯玉祥还没见到蒋瑞元的军队,他自己就被自己旧部跟唐生智联手搞掉了。他本人在阎锡山的邀请下,到山西读书去了。
唐生智,李宗仁和冯玉祥都被收拾掉后,就只剩一个阎锡山了。
阎锡山也是一个老狐狸,当蒋桂战争和蒋冯战争的时候,他都在局外旁观,但是当冯玉祥失败后,他却很主动的邀请冯到山西,说要跟他一起下野出洋。冯玉祥虽然失败,但是西北军旧部退往陕西甘肃的还有将近二十万人,不可小觑。此时阎锡山邀请冯玉祥到了山西,表明了一个二人联手的态度,老蒋也不敢轻易动阎锡山了。而且很快,西北军余部在陕西休整后,暂时代理第二集团军(西北军)总司令的宋哲元宣布讨蒋,几十万大军又要兵出潼关。
只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冯玉祥到了山西后就没有了声息,却是被阎锡山软禁了起来,阎锡山认为只要冯玉祥在自己手上,那么西北军就得听自己的,西北军加上晋军谁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
阎锡山的小动作很快就被更高明的蒋瑞元洞悉了,他又可以发挥权谋了,一面让人给了阎锡山一个国府副注席的职位,他还接受了,然后把冯玉祥被软禁的消息,通知了西北军,然后西北军内部群情激奋。陆钟麟悄悄去山西拜会了一下冯玉祥,确定了事实后,很快就找到了蒋瑞元,表示要打阎锡山解救冯玉祥,并说出了,他们西北军跟阎锡山是仇人,跟蒋瑞元不过是敌人,敌人尚可化敌为友,仇却只能越结越深的名言。蒋瑞元痛快的答应提供器械粮草帮助西北军,让他们放心大胆去做。
蒋瑞元打唐生智是联合桂系冯系一起搞,自己出力甚少。打桂系时候,是扶持唐生智重新回来,兵不血刃。打冯系还是收买对方将领,从内部瓦解,也是毫不费力。此时收拾阎锡山,他又要利用西北军余部来做文章了。
阎锡山的小聪明玩砸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