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血(老茅)-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部下说谎,哪有可能普通士兵也能每天大鱼大肉的道理,为止,他还数次到前线视察过,也闻到空气中飘来的鱼肉香时才相信了部下所言。
当时多尔衮大为震惊,他这才体会到南明的国力是何等强盛,内心甚至为之动摇,自己选择在天津与明军作战是不是错了,不过,多尔衮马上从这种失败中的负面情绪中摆脱出来,父汗起兵时,比起大明来说实力相差更是悬殊,父汗却能屡次战胜优势的明军,假如单凭国力强就能获胜的话,就没有现在的大清了。
比起父兄两代来,自己现在无疑要强盛许多,明朝一向国强军弱,他们的国力不能完全转化成军力,南明的国力越强,等到满人占领中原后,满人的日子就过得越好,可是面对铁桶一样的明军,要想击败却不是一件简单之事。
“希福,现在我军的军粮尚可以维持多久?”
“回皇父摄政王,还可以维持半月左右。”希福回道。军粮一直是军队最重要的物资,只是军需官的地位却不高,希福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负参赞督运粮草,可见多尔衮对于粮草的重视。
“半个月。”多尔衮不由叹了一声,半个月的时间不可能就找到机会将明军击溃,必需抓紧时间将第二批粮草运过来,否则到时大军就要不战而溃,想想明军可以大鱼大肉,自己却只有半个月的军粮,这种实力的差距让多尔衮感受更深:“马上催促京城运输军粮过来。”
“遵令,皇父摄政王放心,第二批军粮十天内就可以运到,至于第三批军粮,等到收割夏粮后,到时朝廷每亩多收一斗,军粮维持三个月没有问题。”
多尔衮点了点头,他不去想朝廷若是多收一斗,有多少人因此会食不裹腹,“汉人用镰刀收割庄稼,我们用刀剑收割庄稼。”这是父亲从小灌输给他的信念,可是单用刀剑收割庄稼也并非稳妥,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何况汉人并非没有忠臣良将,纵观历史,那些想用刀剑一直收割汉人庄稼的民族都已烟消云散了,唯有汉人还留在这片土地上。
他是睿亲王,大清独一无二的睿亲王,不会满足于用刀剑来收割庄稼,而是要给满人找到永远的铁杆庄稼,三个月,有三个月的时间,自己一定可以将下面的伪明皇帝击败,多尔衮重新充满了信心。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后面传来,一名戈什哈手中捏着一封火漆封住的书信来到多尔衮身后,道:“报,皇父摄政王,京城发来紧急书信。”
听到有紧急书信,随着多尔衮身边的舒克萨哈、希福、遏必隆等人都紧张起来,皇上虽然只有十二岁,可是已经数次流露出对多尔衮的不满,如今皇父摄政王领兵在外,千万不能乱。
多尔衮淡然的接过书信,他不相信京城会有什么事对他有威胁,福临虽然几次对他无礼,他只当成小孩子的叛逆而已,就算这个小孩子对自己当真不满,以皇太后的智慧,哪怕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在这个时候也断然不会扯自己的后腿。
不过,将信看完,多尔衮的脸色还是变了数变,半响,脸色才恢复正常,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明军攻占山海关的事还是泄露了,泄露的原因很简单,在殷洪盛和孙克咸两人占领山海关十余日后,真正的范氏货行的商队来到了山海关,随同范氏货行同行的还有一队押解犯人到满州的旗兵,明军将范代货行的伙计,保镖一网成擒后,却逃到了同行的两名旗兵,这两名旗兵逃出来之后,以最快速度向上报告。
这封信正是皇太后大玉儿写给多尔衮的密信,信中告诉多尔衮,她已经将两名报信的旗兵控制,其余得到消息之人也下达了封口令,大清何去何从,需要他多尔衮拿主意。
山海关,山海关,多尔衮脸中飞快的转着念头,心中怒气渐起,哼,这伪明皇帝布置够深远,只是难道自己一定会败么,打败了眼前的伪明皇帝,山海关的明军又有何作用?
“皇父摄政王,不知京城有何紧急军事?”一名将领忍不住发问道。
“没什么,一点小事而已。”多尔衮将密信收起,从容的道,他不由又感谢起大玉儿来,若是没有大玉儿遮掩,京城恐怕已经闹翻天了,不过,山海关丢失的消息迟早会传出,自己又该怎样应对才会对军心影响最小。
众人半信半疑,从刚才多尔衮的表情来看,绝对不是什么小事,可是多尔衮不说,大家谁也不能逼皇父摄政王说。
明军大营内,王福拿到殷洪盛,孙克咸发来的军报,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海上行船不比快马,要受到风力的影响,因此虽然殷洪盛,孙克咸两人攻下山海关第二日就发出军报,王福与多尔衮收到军报的时间差不多却相等。
原先因为不知自己大军北上后清军会作何反应,怕满人逃跑才急忙命孙、殷两人攻占山海关,没想到满人非但没有逃跑,还在天津与自己决战,早知如此的话,在济南城也不用耽搁这么长的时间,这步棋看似毫无用处,其实用处更大,若是现在将消息传给清军阵营,不知清军会慌乱成何种模样。
“来人,将靖国侯和阎爱卿召来。”
“遵旨。”
田成应声退下,不一会儿两匹快马驶出,半响之后,又是两匹快马驶回,阎应元和黄得功两人对视了一眼,一起跳下马来,相视一笑,走进皇帝的御帐,朝中间的皇帝拱了拱手:“臣等参见皇上。”
“嗯,两位爱卿免礼,这是朕刚刚收到的一份军报,你们看一下吧。”
黄得功首先接过军报,快速看完,马上道:“太好了,山海关拿下,鞑子与满洲只能通过蒙古草原联系,若是传了出去,鞑子肯定会军心动摇。”
阎应元也快速看完,颔然点头,自古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若是军心动摇,则很容易失败:“皇上,微臣以为,可以将此事大势张扬,让清军人尽皆知。”
“朕也是如此认为,既然我等君臣相合,那此事就这么定下吧,靖国公,朕将此事交与你负责,将这条消息抄录数百份,射入鞑子阵中。”
“微臣遵旨。”黄得功回道。
明军的营寨喳喳的打开,数百精骑从寨门冲了出来,旋风般的向清军阵地冲去,清军阵地一阵纷乱,这些天,明军很少主动出战,多是清军攻,明军守,应此清军虽然伤亡更惨,只是士气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不一会儿,清军阵地的纷乱就停止,也有一队数百人的精骑冲出,向明军迎了上去,其余阵地上的清军则纷纷站起身来,为自己的同伴加油。
眼看两军距离不远,前面的明军阵形突然一偏,避过冲出来的清军,向斜线跑去,清军扑了个空,为首的一名甲喇额真气得大骂明军胆小鬼,他怕明军缩回去,特意带了差不多人出战,没想到明军还是避而不战,只是他骂也无用,只能怒气冲冲的跟在后面吃土。
离清军营寨一段距离,数百名明军精骑一起弯弓搭箭,“咻、咻、咻。”声中,数百支利箭一起飞进清军营寨,只是全部射在空地,营中的清军对这队明军箭法大肆嘲笑起来,眼尖的清军却是咦的一声道:“箭上有纸。”
发现箭上有纸后,自然有人上前将箭支拨下,拿给识字之人念出来,拿纸条的人一念完,无论是念的人还是听的人都是一阵晃忽,山海关已经给拿下了,这怎么可能?
“不可能,这是假的,一定是假的,明狗一定是想让我们自乱阵脚,拿假消息来蒙骗我们。”一名满人牛录大声嚷道。
“对,明狗真是卑鄙,用这条假消息蒙骗我们。”其他人也纷纷附合起来。
“也末必是假的,我们在山海关没有多少人防守,明狗有大船,如果明狗派大船载兵偷袭的话,可能真的将山海关丢了。”另有人小心的道。
“是谁,是谁胡说八道?”先前的牛录满脸通红的问道,脸上一幅吃人的表情。
没有人敢承认,只是刚才那个声音却象魔鬼一样深深的嵌在大家心里,虽然看起来不太可能,可是万一是真的怎么办?
济尔哈朗听到明军主动出击,正在前方巡察,看到一侧清军有点骚乱,连忙派戈什哈了解情况,当戈什哈将一张纸条拿给济尔哈朗,他匆匆看了一遍,顿时又惊又怒,连忙下令:“快,收缴所有纸条,严禁任何人谈论此事。”
第259章 雨中杀机势
郑亲王济尔哈朗虽然和多尔衮不对付,许多时候意见相左,不过,在对外的战争上两人利益无疑是一致,多尔衮也放心将前军交给济尔哈朗指挥,济尔哈朗并没有辜负多尔衮的期望,将近一个月与明军的对峙中,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可是也没有吃什么亏,面对火器众多的明军已经算难得,就算换了多尔衮自己亲自到前面领军,估计也只能作到这个地步。
济尔哈朗的反应不可谓不快,可是明军并非出动一次,他这边刚则收缴完数百份纸条,另一边又有数百名明军将纸条射入清军营地,济尔哈朗缴不胜缴,只得严令前线各军一律不得观看传播明军射进来的纸条,只是越严令,士兵对纸条的内容就越好奇,半天时间不到,纸条的内容就在前军数万人之间传得沸沸扬扬。
济尔哈朗心中对山海关被明军所占之事也是半信半疑,他只得派人向多尔衮报告,并求证此事的真假。
多尔衮正在考虑怎样才能将山海关失守之事将京城的影响减到最小,接到济尔哈郎的信使报告,顿时脸色阴沉,他没有想到京城还没事,倒是自己这里先出事,不过,此事也怪不得济尔哈朗,他就是想发火也无处可发,一时之间,多尔衮只觉得头大如斗。
“报,皇父摄政王,敬谨庄亲王尼堪、衍禧郡王罗洛宏、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大学士希福、宁完我、刚林、正白旗梅勒章京英俄尔岱、镶黄旗梅勒章京遏必隆、正黄旗梅勒章京喀兰图……一同谨见。”一名戈什哈进来向多尔衮禀道。
好家伙,听这一连串的名字和头衔,这次军中的高级将军和官员基本都到了,多尔衮自然知道这些人为何而来,他将自己的怒气压下,平静起来:“让他们进来吧。”
“是。”
戈什哈下去不久,一群人马上涌了进来,带头的正是敬谨庄亲王尼堪,尼堪是努尔哈赤曾立的太子诸英三子;衍禧郡王罗洛宏是礼亲王代善长孙,岳托之子;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也是代善孙,勒克德浑之子;除了这三人,属于清朝皇室宗亲之人还有十几人,多是第三,第四代人物,显得非常年轻。
对明军的两次失利,不但让满人实力大降,而且宗室子弟也死伤惨重,多铎的大败,让满人丢掉了二个亲王、三个郡王,山东失败,又使得清廷宗内之中的数名后起之秀如满达海、岳乐、博洛等人或擒或死,多尔衮出征时,深感手中无人可用,只能将这些年轻的宗室子弟提拨起来。
“参见皇父摄政王。”尽管各人有点兴师问罪的意思,只是这些年多尔衮威权日重,众人还是不敢忘记礼节。
“都免礼吧。”
“皇父摄政王,本王听说明狗将山海关占了,不知此事是真是假?”行礼完比,衍禧郡王罗洛宏急忙问了出来。
其余人屏气凝神,一脸紧张的看着多尔衮,多尔衮点了点头:“不错,本王中午才刚刚收到京城传来的急信,正想找个时间告诉大家,没想到大家都先知道了。”
多尔衮直接承认此事,众人倒是不好攻击多尔衮什么,只是忍不住一阵哗然,刚才心中还是半信半疑,以为是明军说谎,没想到如今得到证实。
“皇父摄政王,咱们打回去吧,明狗既然攻击了山海关,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攻击中满州?”
这么一说,众人显得更乱,山海关落到明狗手里了,谁知道满州会不会出问题。
“满洲是我们的根,咱们不能把根断了。”
“阿玛,我阿玛还在满洲呢。”
“我额娘也在满洲。”
“皇父摄政王,下令吧,奴才愿为前锋,将占据山海关的明狗消灭。”
“奴才也愿意为前锋。”
……
“咳,咳。”两声轻轻的咳嗽传出,刚才还大叫大嚷的众人顿时安静下来,多尔衮横扫了众人凌厉的一眼:“慌什么,伪明数十万大军就在前面,他们正在等待本王犯错,一着不慎,我大清就要陷入万劫不复当中,你们一个个顾着家人,难道就不用脑子想一想,若是去攻山海关,导致眼下的战事大溃,攻占一个山海关又有何用……”
众人被多尔衮的疾言厉色骂得脸红耳赤,不敢抬头,半响尼堪才忍不住问道:“皇父摄政王,那怎么办?”
“什么也不用办,眼下只有等,只要打败了天津城下的伪明军,伪明占了山海关又如何,至于诸位但心伪明会占领满州,大家根本不用担心,伪明哪来那么多的军队,充其量也是一只偏师,有礼亲王守着满州,大家又有何担心。”
满洲兵力虽然少,大部分却是还末脱野性的野人女真,算得上真正的精锐,礼亲王又征战一生,经验丰富,多尔衮所说的并非毫无道理,听到多尔衮如此说,总算打清了一部分人的疑虑,只是要想完全打消却是不可能,罗洛宏嗫懦了一下道:“禀皇父摄政王,此事已经引起了军中一些奴才们的不安,该如何处理,还请皇父摄政王示下。”
“各位回去可以告诉他们,这是伪明的诡计,山海关仍在我们手中,凡军中传播谣言者,一律斩无赦。”多尔衮森然的道。
对于这些上层将领,多尔衮知道要瞒也瞒不住,纵使他是皇父摄政王也不可能阻止得了这些人与京城联系,至于普通士兵,他们的消息来源单一,只要咬定是明军诡计,大部分人都会相信,这也是暂时没有办法的办法。
“啊。”罗洛宏顿时张口结舌,没想到摄政王会采用这种方法,只是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却是无法反驳。
多尔衮不理会罗洛宏的惊讶,转向进来的各人:“诸位,还有何事?”
众人一起摇头,多尔衮整了整脸色:“既然各位无事,那本王有一件事要拜托大家。”
“请皇父摄政王吩咐。”各人异口同声的道。
“本王明天要回京一场,数日后才能回来,军中之事就暂且托付给各位了。”
众人大吃一惊,摄政王竟然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回京,不过,想一想就释然,若是山海关被明军攻占的事传了出去,京城恐怕会比军营更乱,一旦京城乱了,军营的抵赖之举就会失效。
“遵令。”
眼下战事波澜不惊,而且从天津到京城快马不需要半天路程,多尔衮要回京处理此事,众人也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妥,故没有人相劝。
多尔衮道:“既然没有其他事,各位告退吧。”
各人行礼之后,依次告退,只是多尔衮留下了希福、刚林、宁完我、尼堪四人在府中,谁也不知道多尔衮吩咐四人一些什么事,只是四人出府后,脸上都有一些凝重之色。
第二天,多尔衮只带了自己的随身戈什哈,风尘仆仆的奔向京城,而清军士兵得到军官们的避谣后,虽然少部分人还存疑虑,不过大部分人都相信是明军造遥,军心也迅速平定下来。
明军又向清军营寨中射出几波带纸条的长箭,看到清军毫无反应,只得作罢,战事又陷入了波澜不惊当中。
雨浠浠滴滴的下着,眨眼间,双方的对峙已经持续了两个月,现在已经进入弘光五年的七月,夏天的雨水说来就来,六月时,虽然天气睛雨无常,只是雨水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场大雨下来,即使将地面浇得湿透,第二天太阳一晒,地面基本上变得干枯一片,对于双方的交战毫无影响。
只是进入七月后,天气却陡变,整个北方一带竟然下起了绵绵数日的雨水,虽然雨水看上去不大,可是也架不住下得久,整个地面已经泡得松软,人一脚踩下去就是一个深深的脚印,马蹄更是不用说,这种情况下,双方索性停止试探,除了彼此的斥候外,基本上躲在营帐中休息。
王福负手站在营帐内,看着营帐外面的雨水,脸上一片平静,这样的雨水对明军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雨水对明军影响不小,昨天有数座建在低处的粮仓进水,损失了数千石大米,不过,这点损失对明军来说如九牛一毛,细算一下,包括民夫在内,军营中有二十多万张口,加上牲畜又将近五万口,每天光是消耗的粮食就达三十多万斤,草料十万余束,昨天的损失也不过是明军一日所耗而已,如今大军所需要粮草可供三月有余。
当然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恐怕会有更多的粮仓遭到洪水浸泡,只能冒雨将粮仓,弹药搬迁到地势更高的地方。
反观多尔衮就不会有这样的烦忧,他们后方有坚城,多少粮食也不会有浸水之扰,不过,多尔衮的粮食恐怕不多了吧,锦衣卫损失了数个探子才传回来一份情报,一支运粮队竟然冒雨从京城出发,以一日二十里左右的速度向天津出发。
等等,王福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仿佛抓住了什么。
第260章 机会与陷井
清军的运粮队冒雨出发,说明了多尔衮缺粮,若是能够劫了这批粮草,即使清军京城还有存粮,能够及时运过来,对于一直缺粮的满清恐怕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打仗必劫粮,只是大明的粮草都是从海上运过来,清军根本没有海船,只能徒呼奈何,而清军离后方只有二百余里,若是平时睛天时,天津城头至少可以看清方圆数十里的动静,加上清军侦骑不断,明军一出营就会被发觉,根本无法劫粮,双方都没有往这个方向想。
可如今雨势连绵,即使是面对面,能见度也不过数十步,这就给了明军劫粮的可能,王福越想越兴奋,正要让内侍传召时,已经看到远处一名黑影正在向自己的营帐走来,他顿时停止内侍传召的想法,猜是谁会在这个时候来见自己。
阎应元?黄得功?钱谦益……不过,等来人到了自己身边,王福才发现自己竟然全部猜错,来人竟然是高杰。
看到皇帝就站在御帐里看着自己,高杰连忙在雨中抱拳行礼:“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爱卿免礼,快进帐吧。”
“谢皇上。”高杰迈进营内,小心翼翼的解下身上的蓑衣,防止雨水溅到皇帝身上,他的蓑衣刚刚脱下,自有内侍接过,挂到了一旁。
“高爱卿……”
“皇上……”
两人几乎是同时说话,高杰脸上微微一红,连忙作出倾听状,王福微微一笑,磨了高杰五年,这个昔日以凶暴和桀骜不驯的翻山鹞子终于磨平了锐角,也知道了敬畏。
“高爱卿有事先说吧。”
“是,微臣今日得到一条讯息,想到了一条好主意要向皇上汇报,微臣以为……”
“等一下。”王福将高杰的话打断,高杰只好将下面的话咽回去,愕然的抬头望着皇帝,王福轻松笑道:“朕也有一个好主意,爱卿不妨和朕一起用笔写下来如何?”
高杰这才释然,心中暗暗称奇:“微臣遵旨。”
内侍将两份上好的宣纸拿出来放在两张案几上,磨好墨汁,将笔分别递到皇帝和高杰手中,王福拿起笔,嗖嗖写了两字,高杰也不怠慢,很快放下毛笔,王福吩咐道:“把高爱卿所写的拿过来,把朕写的给高爱卿拿过去。”
“是。”田成先将高杰所写的字交到皇帝手上,王福扫了一眼就已看清,上面写了四个字:“派兵劫粮。”此时高杰也看清了皇帝所写的字,皇帝只写了两个字:“劫粮。”
“皇上英明,微臣佩服之极。”高杰诚心诚意的道,他看到那份情报,马上就想到了劫粮的可能性,这可是他行军打仗近二十年的经验,没想到皇帝也想到了。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只是此番劫粮,危险颇大,朕又该派何人前往?”对于高杰的恭维,王福有自知之明,他得到清军冒雨运粮的消息已经一天,刚刚才想到劫粮,高杰却是才得到消息不久,孰高孰低不言而异。
高杰张了张嘴,他被闲置了五年,自然想得到这次机会,才会匆匆赶来,只是不知皇帝心意,却不好冒然开口,一时之间颇有一点抓耳挠腮之势。
王福看得暗暗好笑,高杰若不是桀骜不驯,实在是一名勇将,如今自己训练出十万羽林卫,不用再担心武将会势大难制,这个高杰应当到了放出去的时候,王福正要下令时,外面又是一阵脚步声传来,接着一名侍卫禀道:“皇上,靖国公、定北伯求见。”
今天实在是热闹,王福忍不住咦了一声,看着案几上高杰所写的宣纸若有所思:“传。”
“是。”田成扬着嗓子:“宣靖国公、定北伯觐见。”
田成的嗓子刚刚落下,黄得功、阎应元两人也是一身蓑衣的走了进来,向皇帝行礼。
“两位爱卿免礼。”
“谢皇上。”两人同样解下蓑衣,黄得功先道:“皇上,臣和定北伯有一事要向皇上容禀,鞑子冒雨运输军粮,军中存粮必定不多,臣和定北伯都以为,可以趁此时机将鞑子粮草劫走,如此一来,我军可以稳获胜卷。”
王福大笑起来,高杰脸上也忍不住露笑意,黄得功和阎应元两人有点莫明其妙,黄得功忍不住道:“皇上,微臣所言不知有何不妥?”
“诺,田成,将刚才朕与高爱卿所写拿给黄、阎两位爱卿看看。”
“奴婢遵旨。”田成也忍着笑意,将两份宣纸分别放到黄得功和阎应元两人手中,看到纸上写的字,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