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驾到-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对宗亲过于苛责,那真的会被人戳脊梁骨的,李世民虽然杀兄囚父,但是对自己其他的兄弟还是很好的,待遇什么的也给的足。
因为这不光是你的家事,也不光是政事,这还是礼法的问题。
比如后世的美国,家庭永远是主基调,爱家顾家是政治正确。在大明,你既然是族长,担负家族众人,照顾家族亲属后辈,这也是政治正确。
别说皇上,哪怕是普通百姓家,长房苛责其他房,那都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朱翊钧身为天子,天下之主,那就更应该做出表率。当年朱允炆削藩手段那么激烈,使他大失人心,与这一点是有很大关系的。
当然了,如果藩王造反或者有罪,那就是另外一码事情了。
降等袭爵,可以实行,但是却不能对藩王实行,尤其是太祖皇帝留下的这几个藩王。那可是太祖亲封,你把人家爵位给降了,你想做什么?
王锡爵在来之前,与朱翊钧详谈过,这个锅朱翊钧背不起,他王锡爵就更背不起了。
“陛下的意思是亲王爵不降等,自亲王爵以下,全部降等袭爵。”王锡爵看着晋王朱敏淳,沉声说道:“不知道晋王意下如何?”
亲王爵不降等,说白了就是告诉这些藩王,你们别担心,你们的爵位不会降等。
可是你们的支脉就要降等了,儿子除了一人承袭亲王爵以外,其他儿子封郡王,孙子就要封镇国将军,一代一代降等。
六世之后,与百姓无异。
现在的大明宗室采用的是降等袭封,虽然都是降等,可是这里面却大不一样。如果朱敏淳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承袭晋王爵位。
那么剩下的两个儿子,封两个郡王,这两个郡王的爵位就存在了。
到了孙子那一代,除了继承两个晋王的爵位,还要封出去一大堆镇国将军。每一代晋王的儿子都会封郡王,基本上生多少就会增加多少郡王的爵位。
郡王在封镇国将军,开枝散叶之后,每个亲王府都是爵位生产机。
如果改成降等袭爵,虽然朱敏淳的儿子依旧是封郡王,可是孙子承袭的就不是郡王爵,而是镇国将军的爵位,六世之后,这个爵位就消失了。
虽然每年都会产生,但是每年也都会消失掉一批,能够使大明的宗室维持一个恒定的数值。或许这些年生的多,会多一些,生的少一些,那就少一些,但是总会维持一个恒定的量。
降等袭爵一旦推出,现在爵位最底层的奉国中尉,马上就会有一大批在承袭的时候为庶民。
大明立国百多年,那可真的是积攒了无数的奉国中尉。光是晋王一系,郡王几十个,镇国将军辅国将军更是一大堆,如果现在不收拾,那宗室人口大爆炸马上就要到了。
当然了,朱翊钧给亲王不降等袭爵的待遇,未尝没有利用他们压制其他宗室的想法。
比如晋王一系,必然得有一个人统领,如果晋王降等袭爵了,那朱敏淳拿什么震慑其他人?到时候你有这样的想法,我有这样的想法,不一定闹出什么乱子。
保住亲王的爵位,能够震慑这些人,也能够压制他们,这个很关键。
听到王锡爵说降等袭爵,晋王朱敏淳和老王妃李氏都是心头一紧,听到亲王爵位不在降等袭爵的范围之内,让他们松了一口气。
同时也听出这话里面的意思了,这是要晋王府支持降等袭爵,并且帮着压制其他的晋王一系宗室。比如那些郡王府,那些镇国将军府等等。
这个决定不好下啊!
一方面是自己的利益,一方面是所有宗室的利益,或者说是晋王一系的利益。同时因为自己是第一家,这样为其他的藩王开了一个头。
晋王朱敏淳和老王妃李氏都在心里面叫苦了,前面还觉得条件不错,现在看来真的是大坑了。
要知道朱敏淳的年纪不大,那些郡王有不少都是他的叔叔大爷,朱敏淳如果真的答应下来了,估计那些人敢指着朱敏淳的鼻子骂。
要说这里面没有宫里那位的险恶用心,晋王朱敏淳是不相信的。
王锡爵也不着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事实上事情到了这一步,不是晋王府答应或者不答应的问题,而是晋王府必须得答应。
开藩禁的第一刀就在晋王府,如果这一刀砍不下去,以后怎么办?
这边气氛陷入了沉寂,在晋王府的另外一个房间里面,张朝看着面前的两个太监,淡淡地说道:“宫里面的意思咱家都说清楚了。”
“干爹那边有话交代,这一次把事情办好了,可以给你们一个机会。”
这两个太监正是晋王府的两个管事太监,一个是内务府总杨奇,另外一个则是外事总管苗晟,两个人的年纪都不小了,五十多了。
虽然年纪不小了,可是面对张朝,两个人依然不敢造次。张朝坐着,他们站着,张朝说着,他们听着。
“你们这些年在晋王府做事,拿了多少,干爹那边会帮你们遮掩,不会追究你们这些,但是前提事情办得漂亮。”张朝继续说道:“事情完了,宫里面可以准许你们回乡养老。”
对于老太监来说,回乡养老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待遇。
除非是像张鲸徐德这样的大太监,否则能够回乡养老,在从宗亲处过继一个儿子继承香火,颐养天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尤其是像杨奇和苗晟这样的太监,好处拿了不少,平安落地回乡,也算是善终了。
杨奇和苗晟也明白,京城不是太原,一旦藩王进京,京城那边肯定要重新安排人手,他们这些老人得不到京城那边的信任。
“回张公公,我们知道怎么做!”两个人连忙躬身道。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如果不知进退,那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东厂这杯罚酒可不好吃。加上张朝说这是宫里的意思,这个就得深思了,宫里面谁的意思?
无论是谁的意思,两个人都不敢作死,听话是最好的选择。
张朝点了点头,然后笑着说道:“尽快把王府的产业整理一份,咱家到时候要用。”
当然了,整理出一份不是为了贪污,这个银子他们可不敢拿。藩王虽然不受皇爷待见,但是也绝对不是他们这些太监惹得起了。
尤其是在开藩禁这么大的事情上,贪污藩王的财产,那就真的是不知道怎么死的了。
张朝这边没有起丝毫的波澜,礼部侍郎宗申这边的谈话也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王府的这些属官也不傻,有些东北该撒手就得撒手。
在得到宗申的保证之后,他们也表示顺从的接受了。
晚上,三个人从新回到一起商议,王锡爵把晋王朱敏淳的态度说给了两个人听。晋王朱敏淳表示事关重大,需要仔细考虑一下。
王锡爵一点都不担心晋王的考虑结果,他知道晋王朱敏淳没得选。
在我王府的后宅,晋王朱敏淳苦笑着喝掉了杯中酒,看着自己的母亲李氏说道:“娘,我们该怎么办?答应还是不答应?”
到了这个时候,朱敏淳也没有其他人可是商量这些事情。
府里面的那些属官师傅,或者那些太监侍从,到了这个时候,一个可以相信的都没有。事实上朱敏淳心中还是气愤的,难道真的只能如此了?
老王妃李氏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开口说道:“不答应你想怎么样?”
“看看这一次来的是什么人,礼部侍郎,内阁大学士,司礼监虽然来的只是一个随堂太监,可是他是东厂厂公张鲸的干儿子。”
“这些都说明,皇上这是一定要动咱们了。”
“在这个时候,学乖一点,还能捞到不少好处,如果不乖,怕是要被打板子了。”说到这里,老王妃李氏叹了一口气说道:“明天告诉王锡爵,咱们晋王府答应他们了。”
朱敏淳点了点头,事到如今他也没有什么好选择,你能怎么样?
宫里那位开出来的条件好不错,要产业有产业,要地位有地位,亲王的爵位不降等,如果还不识相,估计就这好事情了。
自己搅黄了开藩禁对有什么好处?完全没有啊!
至于自己的子孙,反正抱住一个亲王的爵位也就是了,剩下的就随他们去吧!朱敏淳想开了之后,发而不那么郁闷了,对着老王妃李氏躬身道:“母亲早点歇息,孩儿告退了。”
李氏点了点头,沉声说道:“行了,早点休息吧!”
第二天,王锡爵就得知了晋王府答应的消息,这让王锡爵松了一口气,完成了这件事情,这第一步算是走踏实了。接下来这一步才是难走的一步,那就是摆平那些郡王。
比起亲王,他们才是最难摆平的一群人,亲王只是一个,但是郡王却是一大堆。
不过王锡爵也知道,只要摆平了这些郡王,接下来就再无障碍了。一旦郡王摆平了,那么其他人就不是问题了,可是恰恰这些人是最难摆平的。
与亲王不同,虽然降等袭爵了,可是嫡系的亲王爵还在。
降等袭爵对郡王来说可就不一样了,他们的下一代继承就没有郡王爵了,只有镇国将军的爵位了,这个可就没有那么好接受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 这就是天赋
郡王是非常难搞定的群体,但是他们有亲王不具备的弱点,那就是他们没那么重要。无论是在王锡爵的眼里面,还是在朱翊钧的眼里面。
比起亲王闹事,郡王闹事就可以采取高压的态势了。
京城,紫禁城,文华殿。
在得到了王锡爵的奏折之后,朱翊钧松了一口气,晋王府那边搞定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摸着下巴,朱翊钧知道自己可以开始西郊新城的营建了。
当然了,前期的工程款需要自己垫付,不过廖原不在意,内库现在能拿出钱来。
加上商人先期垫付的材料款,以及拖欠的工程款,自己根本就不用拿出太多现银来。要知道这一次营建西郊的新城,那可是大买卖。
哪怕仅仅是提供青砖,那也是非常非常大的商机。
朱翊钧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垫付的,当然了,前期的付款还是要有的。抬头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淡淡地说道:“人来了吗?”
“回陛下,来了!”张鲸连忙躬身道:“正在外面候着。”
朱翊钧点了点头,随手把手中的奏折放到一边,然后淡淡地说道:“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在一个小太监的引领下走进来一个人,四十多岁的年纪,穿着五品的文官官服,身材清瘦,看起来很是干练。
“臣内务府管事崔福参见陛下!”走进来之后,崔福连忙趴在地上给朱翊钧磕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起来吧!”
等到崔福从地上站起来,恭敬的站到一边,朱翊钧才开口说道:“朕看了你负责营建的医院,也让人去验收过了,很不错。”
“每一笔账目开销都经得起核实,也都是真材实料,严格的执行了预算,做的很好。”
这个崔福,是内务府的一个不起眼的管事,但是朱翊钧看重他是因为他是工部世家出身。几代人都是负责皇宫的营建和修缮的,绝对是大明这个时代的建筑师。
朱翊钧在注意到这个人之后,也没有贸然的使用,而是让他去负责营建医院了。
现在医院完工了,朱翊钧的崔福的考核也就完成了,从考核的结果来看,崔福让朱翊钧很满意。
听了朱翊钧的话夸奖,崔福连忙说道:“都是托陛下洪福。”
朱翊钧摆了摆手:“做的好就是做得好,实心用事的人,朕是不会亏待的,今天找你来,有一个差事让你去办,同时也是给你奖赏。”
“你现在是五品的管事是吧?提一品吧!”朱翊钧淡笑着说道。
内务府与外面的衙门不同,但是等级是一样的,在五品的管事上面,是四四品的总管,也就是总管某一方面的权力。
在内务府里面,这也是一个坎,跨过去了,也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可能了。
崔福连忙趴在地上,大声地说道:“臣领旨谢恩!”
点了点头,朱翊钧再一次摆手道:“起来吧!”
等到崔福站起来,朱翊钧开口说道:“开藩禁的事情你听说了吧?”
“是,陛下,臣听说了!”崔福连忙答应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这就是朕准备交给你的差事了。”说完朱翊钧就把事情给崔福讲了一遍,只不过朱翊钧只提要求,不提建议。
建筑方面,朱翊钧连半桶水都算不上,这个时候还是别乱说话的好。
古代建筑,朱翊钧更是一窍不通,不过朱翊钧还是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多用砖瓦水泥,少用木料,主要就是结实加快速。
因为没有水泥的缘故,这个时代的建筑多采用木制,因为比较起来,木质比石料更好切割,也更好镶嵌,更加的牢靠。
有了水泥之后,完全可以答到快速修建的目地,同时也可以很牢靠。
晋王府可以按照规矩使用青砖和一些木料,其余的建筑,全部采用水泥红砖。铺地的话,青石板也别想了,费时费力不说,成本多高。
无论是开采还是运输,难度都太大,费时费工。
换成水泥地面,不但修建的快,而且还能够节省材料。弄些碎石料和沙子就成了,不走大车,黑沙就行了,连红沙都用不到。
崔福听得很认真,他是不敢不认真,刚升了官,还得到这么一个差事,自然是要努力干的。
“要雇佣工人,尽量雇佣难民和没有土地的百姓,钱粮要给足,不可缺,要是敢克扣。”朱翊钧说到这里继续说,只是冷哼了一声。
崔福却打了一个哆嗦,咱们这位陛下的刀可是很快的。
“陛下放心,臣明白!”崔福连忙躬身道。
“回去做一个设计图出来,然后在给朕弄一个预算,人手你自己选,这一次跟你营建医院的人,全都调过去。”朱翊钧点了点说道。
这些人手是朱翊钧为以后的建筑公司准备的,大明以后修建的地方太多了。
专业的施工队伍,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现在的京营连工兵都配上了。虽然还不太成熟,可是朱翊钧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能成。
“臣多谢陛下!”崔福连忙躬身说道。
“行了,你去吧!”朱翊钧点了点头,随后摆手道。
“臣告退!”崔福点了点头,然后躬身退了出去。
朱翊钧看着崔福的背影,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一步一步走,不能急,不能急,虽然在心里面不住的告诫自己,可是朱翊钧还是有些压制不住急切的心情了。
“那个崔福的手下,叫什么来着?”朱翊钧看着张鲸,再一次问道。
“回陛下,叫廖青!”张鲸连忙在一边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也来了吧?”
“回陛下,来了!”张鲸连忙点头道。
“让人进来!”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
时间不长,又一个中年男子被带了进来,面容黑瘦,看起来倒是很精神。等到他见过礼之后,朱翊钧这才开口说道:“你就是廖青?”
“回陛下,臣就是廖青!”廖青连忙躬身答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随后看了一眼廖青,开口说道:“这一次建医院,你是崔福的副手,做的很不错,朕很满意,提五品吧!”
对于廖青来说,这个提五品可是让他大喜过望。
作为崔福的副手,廖青是从五品,提到五品是提了半级,可是这个不是关键。提了五品,那就是管事,不提那就只能是副管事。
一字之差,那地位可就是天差地,副书记和书记能是一回事吗?
“臣谢陛下隆恩!”廖青连忙趴在地上磕头。
朱翊钧点了点头,淡淡地说道:“起来吧!”等到廖青站起来,朱翊钧这才开口说道:“朕这里有个差事交给你。”
“请陛下吩咐!”廖青连忙说道。
“朕打算修一条京城到蓟州的水泥直道。”朱翊钧看着廖青,淡淡地说道:“这件事情朕准备让你来负责,你能做好吗?”
修一条京城到蓟州的水泥直道?
廖青都快被皇上这个想法给震撼到了,这得多少银子啊?随后就想到这不是自己应该关心的,自己应该关心的是这是一个机会啊!
如果自己带着人修建了这条水泥直道,不说其他的,这份功劳足够让自己再进一步了。
“臣能做好!”廖青连忙保证道:“臣一定会尽心竭力,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朱翊钧当然不会直接就信任廖青,点了点头说道:“那你先给修一条从京城到通州的水泥直道吧!内务府那边会给你派人手,你先把预算弄出来。”
自从内务府建立之后,朱翊钧就一直在内务府推广预算政策,现在用起来很顺手。
修一条京城到通州的水泥直道,好处也很多,改善交通,毕竟通州码头是运河的终点。当然了,主要是考察一下廖青,也让他锻炼一下,积累一下经验。
“是,臣回去就弄!”廖青连忙说道。
“行了,你退下吧!”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等到廖青走了,朱翊钧站起身子伸了一个懒腰,总坐着还挺累的。不过这两件事情安排下去,自己也能松一口气了。
现在朱翊钧不想搞事情,自己的改革可以停下一个阶段了,现在大明和自己都需要时间。
吸纳难民和没有田地的百姓进入城建,一方面是为了给他们一条活路,另外一方面,朱翊钧也要传达一个方式,那就是没有土地也能活的很好。
大明的百姓对土地看得太重了,将百姓从土地上解绑,不光是从身体上,还要从心理上。
如果没有这种观念,那是没办法让大明的百姓把目光从土地上移开的。对于很多的百姓来说,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理想生活了。
事实上如果单纯的想过这种日子也没问题,而是百姓的目光只盯着一亩三分地,这就不好了。只不过这种思想转变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是很长的时间,廖原也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正在朱翊钧琢磨着有没有什么办法加速这个进程的时候,一个小太监突然来报,说是皇家科学院的徐光启和武备司的陈公公来了。
朱翊钧顿时就是一愣,这徐光启刚刚研究出座钟,怎么又和陈矩搞到一起去了?
“让他们进来吧!”
虽然不知道这两个人要做什么,可是朱翊钧还是宣了两个人进来,时间不长两个人就从外面走了进来,示意两个人免礼之后,朱翊钧才笑着说道:“两位爱卿携手而来,看来是有大事情啊!”
“回陛下,臣研制出了一种新式的火铳!”徐光启看着朱翊钧,笑着说道。
朱翊钧一愣,站起身子说道:“你说你研制出了新式的火铳?”
事实上武备司前些年一直在火炮上投入,到了这两年这种投入已经转到火铳上来了。只不过进度很慢,朱翊钧虽然知道的发展方向,但是却对其中的细节不甚明了。
武备司只能不断的实验,不断的研究,只不过取得突破却不多。
不够朱翊钧知道这个是急不得了,但是朱翊钧相信,一旦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么大明的武器制造业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到时候各种新式武器一定会不断的产生,自己只需要等着那一天的到来就好了。
“是的,陛下,臣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火铳。”徐光启笑着说道:“臣已经把东西带来了,现在在外面,请陛下准许臣将东西呈上来。”
那可是火铳,想要携带入宫是不可能的,到外面就被扣下了。
朱翊钧当然不会去坏宫里面的规矩,点了点头:“呈上来!”
马上就有小太监跑去传旨了,时间不长小太监就捧着一个盒子回来了,只不过他没给徐光启,而是给了张鲸,再由张鲸承给朱翊钧。
盒子到朱翊钧的面前已经是打开的了,里面摆放着一把短铳。
看到这支火铳,朱翊钧微微一愣,随后伸手就拿了起来,脸上的表情很复杂,看了一眼徐光启,又看了一眼手中的短铳。果然,无论倒是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啊!
大明的工匠虽然经验丰富,可是他们毕竟不是专门的科研人员啊!
朱翊钧手中的短铳带有锯齿的钢轮、链条、弹簧和击锤等,击锤头上有一打火石,这玩意就是一把转轮式短铳。
徐光启不但做出来了,而且还做出了短铳,真的是太强了。
如果是长铳,那么转轮式火枪只能算是过渡,因为它远不如燧发枪。可是短铳,它可以继续进化的,它的下一步就是左轮手枪。
转轮打火枪按转轮和转轮簧的防护型式,可划分为全外露式、转轮外露式和内藏式三种,左轮手枪采用的就是外露式枪身。
虽然做不到后世意义上的左轮手枪,但是原始的左轮手枪还是能做出来的。
虽然它有需用手拨动转轮,或是用手扳动击锤带动转轮到位,然后才能扣压扳机完成单动击发,枪弹的击发之后需要从新装填等等缺点,但是它是划时代的存在。
徐光启没有在长铳上改进,而是直接制作了一把短铳,这就是天赋啊!
第二百五十七章 首都钢铁厂
把玩着手中的转轮火铳,朱翊钧抬起头,笑着问徐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