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驾到-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在是朱翊钧想不明显也不行,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必须确保成功。
自己不但要亲自下场,必要时节操下限都可以扔掉。如果事情失败了,那自己麻烦就大了。不过朱翊钧也不太担心事情失败,自己这一次团结了大多数。
虽然申时行他们未必是数量上的大多数,但是却是质量上的多数。
“皇爷,武清伯入宫了!”收拾完了奏折,张鲸小碎步跑了进来,神情有些急切地说道:“已经被太后召到慈宁宫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眉毛一挑,还真是记吃不记打啊!
武清伯李伟死了之后,承袭爵位是他的儿子李高,平日里恶习不少,与驸马许从诚勾搭成奸,整日里面琢磨着怎么占国家的便宜。
这个许从诚或许不出名,但是他有一个孙子很出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许显纯。
魏忠贤的心腹手下,也是赫赫有名的酷吏。
朱翊钧原本还想着这一次如果武清伯府乖一点,自己就不对他们太狠,没想到还是这副德行。为什么这些人非觉得自己有特权,就是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哪来的这份自信。
“朕知道了。”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就坐在龙椅上等着。
等了半天慈宁宫也没派人来,但是却有消息传了过来,来传消息的是张宏。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李太后的心腹太监。
“皇爷,这就是太后娘娘的意思了。”张宏说完,躬身退了出去。
朱翊钧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李太后这一次没有插手的意思,还把李高给大骂了一顿,训斥的灰头土脸。话说的很明白,这是朝廷法度,武清伯府为什么觉得自己可以与众不同。
臭骂一顿之后,直接把李高给赶出了皇宫。
赶走了李高之后,李太后派人来传话了,告诉朱翊钧尽可放手施为,不要顾忌武清伯府。该怎办就怎么办,不要为了武清伯府耽搁了朝廷大事。
朱翊钧叹了一口气,原本他还想借这次机会磋磨一下李高,现在看来是没戏了。
“传旨给李彪,让他按照正常的程序办理吧!”朱翊钧淡淡的吩咐了一句,开始低头继续看奏折,大朝会在即,还是不要为这些小事情分心了。
“是,皇爷!”张鲸恭敬的答应了一声。
税务司衙门。
王用汲坐在值班房里面喝茶,在他不远处就是李彪。看了一眼李彪,王用汲发现他一点都不着急,心中暗叹,这位还真是心大。
武清伯怒气冲冲的进宫了,他也真的是坐得住。
事实上李彪心理面还真就没有一点担心,他出身内厂,知道尽忠皇上,同时也知道,皇上定然不会辜负他们。自己这些人可以为了皇上不要命,皇上绝对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处置自己。
哪怕是武清伯府进宫去哭诉,李彪心里面只有嘲讽,两个字送给武清伯:没用!
正在两个人喝茶等消息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了脚步声,然后一个书吏就引着一个小太监从外面走了进来,显然是消息来了。
“见过王大人,见过李大人!”小太监笑着对两个人拱了拱手,然后这才开口说道:“咱家是奉了皇爷的旨意,来给李大人传口谕的。”
王用汲和李彪连忙撩起衣服跪倒在了地上。
“臣李彪,臣王用汲,恭请圣安!”
小太监对着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然后开口说道:“圣躬安!”说完这句话,小太监继续说道:“皇上口谕,规矩就是规矩。”
“定了规矩就是让人遵守的,不然定规矩做什么。”
“李彪,一切按照规矩办理,不可迁延枉顾,无论是谁,有坏规矩的,该抓就抓,该罚就罚,如果让朕知道你徇私枉法,看朕怎么收拾你。”
“钦赐!”
“陈李彪领旨谢恩!”
恭敬的三拜九叩之后,李彪和王用汲这才从地上站了起来。感谢了一番小太监之后,两个人这才把小太监给送走了。
看着李彪,王用汲不禁叹气,果然是陛下的心腹。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这种知道陛下定然不会负我的自信,一般的官员就没有。事实上,陛下也真的没有辜负李彪,这圣旨摆明了就是给李彪打气的。
想到这里,王用汲自己也笑了,陛下不也没负自己?
当今陛下真的是圣明之君,得也明主辅佐之,也不枉此生了。这样一想,王用汲都觉得干劲十足了。看了一眼李彪,王用汲笑着说道:“李大人,那咱们就动手吧!”
“第一批多少家?”李彪点了点头,问道。
李彪说的第一批,其实就是第一批送出通知的园子,毕竟园子那么多,不能全都一次送到,也是为了这个时候分批收拾。
“二十一家!”王用汲直接开口说道。
“好,那就动手!”李彪点头道。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朝会(下)
李彪和王用汲决定了之后,整个京城的锦衣卫和税务司就动了起来,全都冲到西郊的园子和寺庙里面,对第一批总计二十一家园子和寺庙进行了查封。
西郊的严打正式开始了,只不过关注的人并不多。
原本能够引起轩然大波的事情,放在这个时候,居然没有引起丝毫的波澜,这也是挺神奇的一件事情。不过现在大家的目光都在朝廷即将举办的大朝会上,倒也就能理解了。
自从朱翊钧宣布大朝会的事情之后,朝廷上下的目光就全都集中在这件事情上了。
随着徐德回宫,戚继光回京,以及张维贤回到五军都督府,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气氛的凝重。虽然京城没有戒严,但是街上各个衙门的人都有一种严阵以待的感觉。
东厂的密探不时在街上晃荡,虽然什么都不做,可是也够吓人的。
顺天府的人也都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搞得京城的气氛都紧张了起来。
终于到了大朝会这一天,有资格参见的文武百官全都穿戴整齐的准备上朝。勋贵这边,连久不露面的英国公都穿戴整齐上朝了。
作为勋贵一系的定海神针,英国公张溶自从张维贤得到皇上重用之后,基本上就不参与政事了,也很少露面,可是这一次他也出现了。
这位老国公虽然年岁不小了,可是身子还算硬朗。
原本大家以为英国公府自张溶身后,怕是要没落,毕竟张溶的长子身子孱弱,至今无子。二子也是一个不成器的,谁都没想到人家儿子不争气,但是孙子却深的皇上宠信。
文官这边自然就是四位大学士领衔了,申时行一身大红的蟒袍走在最前面。
文武大臣分列两厢,张鲸则第一个走上了御阶,手中的浮尘轻轻的甩了甩,张鲸大声地喊道:“皇上驾到!”
随着这一声喊,朱翊钧从后面走了上来。
今天的朱翊钧没有穿常服,而是特意穿了冕服,腰间压着天子剑。目光从跪着的大臣身上扫过,朱翊钧面无表情的坐到了龙椅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大臣们三拜九叩之后,朱翊钧大声地说道:“众卿免礼!”等到文官都站起来之后,朱翊钧才继续开口说道:“今日朕召开大朝会,想必诸位爱卿也知道要做什么了。”
“今日舆论沸腾,朝廷上下关于学说的讨论异常激烈。”
“朕今日召爱卿们前来,准备为大明定百年国策。是继续按照以前的思想行事,还是推崇诸位内阁大学士的崇古学说,废宋儒,学汉儒。”
“亦或者是推崇新儒学,请诸位爱卿讨论讨论。”
朱翊钧的话音刚落,下面就有人站了出来,乃是御使陈刚。自从都察院成立了法纪司和贪腐司之后,都察院其他御使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大家都看得清楚,皇上这一次是要重要法纪司和贪腐司,而其他的御使基本上都被投闲置散了。
一旦皇上下了废除风闻奏事的圣旨,那么自己这些人的结局也就注定了。原本御使和各科给事中基本上都绝望了,谁想到这个时候爆发了思想之争。
这件事情爆发出来之后,这些科道言官一下子就找到了方向。
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如果能够在这一次的事件之中刷足了存在感,那么说不定会被皇帝重用,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于是这一次的思想之争之中,跳的最欢的就是这些科道言官。
陈刚站出来之后,大声地说道:“起奏陛下,臣以为思想之争乃大明兴亡之争,不可不慎重。纵观古今,思想变革可有?”
“当然有,汉重儒术,遂有汉室之强。”
听到陈刚这话,朱翊钧顿时松了一口气想,显然这是支持申时行崇古学派的。这就让朱翊钧放心不少,这要是被反对派打了第一炮,那后面就不好办了。
看了一眼站在前面的几位内阁大学士,朱翊钧自嘲的笑了笑。
自己还真是关心则乱,现在自己可不是自己一个人,这个崇古学派和学汉儒的主张是他们四个提出来的,现在最着急的应该是他们。
一旦事情通过了,他们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名留青史绝对不为过。
事情要是失败了,这四个人估计直接就被打回家了,这一点是他们无法接受的。那么在这个时候,最想事情通过的,自然也就是他们四个。
那么他们自然不可能不做安排,加上自己的安排,问题不大。
在陈刚站出来痛陈了一番厉害之后,又有几个人接连站出来了,基本上也和陈刚一个意思,全都支持改制,支持推崇崇古学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站出来的人越来越多,级别也越来越高。
虽然偶有杂音,可是基本上都淹没在了赞成的浪潮里面。
“臣以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大明到了今时今日,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吏部侍郎沈鲤站在大殿之上,大声地说道。
今时今日,吏部没有上书,沈鲤暂代,他急需功劳稳固自己的地位,即便不能够在吏部扶正,调任六部的其他部升任尚书也是好的。
这个时候,沈鲤自然不会和朱翊钧作对。
“废宋儒,学汉儒,此乃我大明盛世中兴之始,臣请陛下废宋儒,学汉儒!”说着沈鲤直接跪在了地上,以头杵地。
有了沈鲤的带动,大殿上其他的官员也全都反应了过来。
黑压压的跪下了一大片,全都大声的喊了起来,一时间声势震天。
朱翊钧依旧没说话,而是转头看向了依旧站着的勋贵和几位内阁大学士,缓缓的开口问道:“还有哪位爱卿想说说?”
“老臣有话说!”这个时候英国公张溶站了出来。
撩起衣袍,推金山倒玉柱一般跪下,张溶大声地说道:“盛世将临,中兴有望,此乃大明历代先帝兢兢业业之功劳,此乃大明忠臣良将前赴后继之功劳。”
“此乃陛下英明神武圣明烛照之功劳。”
所有人都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英国公张溶,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张溶,这为公国爷久不出来,这一出来难道就为了拍皇上马屁的?
英国公张溶不理会众人,继续大声地说道:“今日陛下雄心壮志藏于胸腹,当有远超汉唐之志,创建至今未有之盛世王朝。”
“大明今日之思想,大明今日之制度,已经不足以为陛下尾翼。”
“臣请陛下改弦更张,正本清源,开万古新篇章,创万古未有之强大王朝。”说到这里,英国公张溶以头杵地,大声地说道:“为此,臣甘愿粉身碎骨,为陛下之阶。”
随着英国公这话,勋贵那边顿时站出来十几个,全都哗啦啦的跪下了。
“臣等愿意粉身碎骨,为陛下之阶。”
大明勋贵久不出声了,这一次站出来,气势还真是惊天动地的。事实上大明的这些勋贵虽然势弱,可是随着军方的崛起,他们的威势已经不同了。
勋贵这边的震撼还没过,那边戚继光也站出来了。
在戚继光的身后,则是京营和禁军的将领,如果是勋贵代表的是传统的军方势力,那么这些人代表的则是现在军方的实权派。
这些人手握兵权,担任要职,绝对的军方实权派。
这些人除了是实权派,还是大明的鹰派,他们当然能看到改制的好处,将军人身上的枷锁一招解开,实乃一扫阴霾之契机。
崇古,学汉儒,他们想到的不是什么董仲舒,而是汉朝的名将。
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名将李广,哪一个不是声威赫赫的人物。一旦崇汉儒,那么他们这些人是不是也有了成为汉朝那样名将的机会。
这才是军方这些将军想要的,当今好武之心,谁人看不出来啊!
“臣等愿粉身碎骨,为陛下之阶!”
随着戚继光缓缓的跪下,站在戚继光身后的人也跟着跪下了了,这一下整个大殿都安静了。军方如此鲜明的表态,一下子改变了局势。
显然,反对派知道大势已去了,反对无效了。
申时行等几位内阁大学士看到这一幕,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他们虽然帮助了皇上,可是他们也知道,从这一天开始,大明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未必是他们愿意看到的,皇权将再一次达到巅峰。
他们也知道,这是不可逆转的,当今圣上励精图治,不就是为了这一天?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掌握着东厂内厂锦衣卫,握着内务府,同时有着军方和勋贵的强力支持。
加上民间的声望,以及官员之中的铁杆支持者,皇上已经从事实上掌握了朝廷的力量。
从这以后,皇上将彻底掌握大明的权力,至少朝堂中枢已经被握在皇帝的手里面。从现在开始,大明的问题是如何将皇帝的意志贯彻到地方。
“好,既然如此,朕宣布,从今天开始,大明改弦更张。”
朱翊钧猛地站起身子,大声地说道,随之而来的是下面山呼海啸一般的万岁之声。从这一刻开始,朱翊钧终于成为了这个国家真正的皇帝。
大朝会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外界顿时大哗。
虽然很多人都想到了可能会是这个样子,可是真的到了这个时候,更多的却是无所适从。说是改弦更张,可是这也来的太突然了。
朱翊钧也知道如此做太突然了,可是没办法,朱翊钧觉的时间紧迫。
在宣布了改弦更张之后,朱翊钧下了第一道圣旨,重修大明律。以内阁大学士曾省吾主导,抽调六部和都察院大理寺人手,开始正式修订大明律。
除了这一道圣旨之外,朱翊钧没有在下别的圣旨,看起来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可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第一步,真正的政策在大明律上。一旦大明律修订完成,那么新政将借由大明律开始贯彻执行。
事情尘埃落定,大明朝彻底开上了改革的快车道。
税务司。
王用汲看着面前的一份一份文书,黑着脸说道:“这些人还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随着武清伯府缴纳了土地款项和三倍的罚款之后,整个西郊修建园子的人,也都陆续开始缴纳了钱和罚款,没有人在敢迁延。
比起这些勋贵,反而是那些寺庙交钱交的最痛快。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七月,夏日的炎热彻底来临了,朱翊钧的大殿里面虽然门开着,窗户也开着,可是依旧感觉异常的闷热。
在朱翊钧的面前,站着一排臣子,这是一次小型的会议。
左侧以顺天府尹张国彦为首,五城都御史海瑞也在这里,在海瑞的身后则是徐渭徐文长。另外一侧,公务员学校的校长吕慎行。
在吕慎行的身后,还有一个人,内务府顺天府管事廖斌。
廖斌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身材瘦削,留着一抹八字胡。与很多内务府的人不同,他不是出身内厂,而是出身于武清伯府的账房。
能够以账房出身,做到内务府顺天府的管事,可见其能力。
“朕今日找诸位爱卿来,有一件事情要和爱卿们商量。”朱翊钧目光扫过众人,沉声说道:“朕准备了一个新的计划,诸位爱卿可以听一听。”
众人神情都是严肃了起来,只有海瑞显得有些激动。
朱翊钧也不知道是自己医学院的那些人医术好,还是现在的工作让海瑞有了干劲。历史上应该死掉的海瑞,这两年越活越精神。
小老头干劲十足的样子,让朱翊钧都有些惭愧。
可能也和海瑞在京城有关系,要知道海瑞的饮食和健康都是有专门的人负责的。朱翊钧已经把赐予私人医生,作为一个专门的福利给大臣了。
当然了,必须是有大功之臣,你以为谁都能享受太医院私人医生的待遇。
见众人都看向了自己,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朕的这个计划就是打造新顺天,朕要把顺天府,打造成整个大明的范本。”
说白了就是集中全国资源建设顺天府,进而向外辐射,与后世建立四个直辖市是一个道理。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顺天府经济圈
只不过以大明现在的资源,以及现在的交通环境,想要一起开建多个经济特区是不现实的。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以京城为中心,打造一个环京城的大顺天府经济圈。
当然了,比起后世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等大规模的高大上建设不同。
朱翊钧的大顺天府经济圈层次就低多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看了一眼下面认真听的大臣,朱翊钧沉声说道:“朕准备将整个建设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务吏治,一方面是民生经济,一方面是文化教育。”
“先说政务吏治!”朱翊钧伸手拉过自己的大黑板。
这玩意朱翊钧已经有一段时间没用了,以前他总是在上面写一些自己的想法,可是这段时间,朱翊钧一直忙着,这一次他又把大黑板给拿出来了。
“首先,在官员吏治方面,由都察院法纪司和贪腐司牵头,成立顺天府法纪司分司和反贪腐分司,专司监察整个顺天府的吏治。”
“无论是底层小吏,还是有品级的官员,皆有检察权。”
“法纪分司和反腐分司受双从节制,一方面受到顺天府尹的节制,一方面受到法纪司和反腐司的节制,严打吏治。”
“从末品小吏开始打起,小吏猛如虎,不可不察。”
朱翊钧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随后又接着说道:“下面说吏治的第二点,公务员制度将在整个顺天府铺开,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下乡。”
“要走到田间地头去,要去实地解决百姓的需求,无论是收税还是处理案件,不可全都依赖当地的里正地保,成立新的农桑衙门,推广新作物,开垦田地,修筑水渠。”
“这方面的事情,交给张爱卿负责,朕会不时派人去查。”
张国彦连忙走了出来,躬身说道:“是,陛下!”
朱翊钧点了点头:“咱们接下来说第二个方面,经济建设,朕准备在顺天府推广畜牧养殖,建造养殖基地,推广会新的养殖方法。”
这个时代的猪肉还是臭养,完全不科学,猪肉依旧上不得台面。
即便是如此,普通的百姓也吃不起,这个要不得,朱翊钧准备建立大型的种猪培育基地,大量的培养种猪,传播新的饲养方式,使得百姓能够养猪。
随着土豆地瓜玉米的推广,百姓的餐桌要向肉食转化。
“建设大规模的养鸡场,进行人工孵蛋,降低雏鸡仔的价格,让百姓能够卖的鸡,吃得起鸡蛋。”朱翊钧指着黑板,大声地说道。
这一点是朱翊钧非常看重的,相比较起来,猪的成本还是高。
鸡鸭鹅却不一样,吃不起其他人的肉,咱们就用鸡鸭鹅这样的家禽来代替,肉吃不起,那就吃蛋。即便蛋也吃不起,还能养着卖点钱。
像鸡鸭鹅这样的家禽,好养,孩子们也能跟着放一放。吃的也少且繁杂,青草什么的都可以,不用非得喂粮食,这是好处。
这个时代影响家禽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孵蛋技术,没有大规模的人工孵蛋,单单依靠老母鸡抱窝,那能孵出多少鸡蛋来,自然价格就下不来。
一旦采取人工孵蛋,雏鸡仔的价格自然会下跌。
建立大型的孵蛋厂,低价格将雏鸡仔鸭仔鹅仔卖给百姓。至于多了会不会价格低了,朱翊钧连后续的办法都想好了。
真到了那个地步,由内务府出资,建立大型的连锁饭店。
名字朱翊钧都想好了,就叫“京城第一烤”,主卖烤鸡烤鸭和烧鹅。
到时候以官方的身份推广,以朱翊钧现在的实力,必然能成为大明新兴食物。或许这里面没多少利润,但是对百姓来说,这都是好事情,一点点收入就能做好多事情了。
京城常住人口接近两百万,这里面的商机大了去了。
官员勋贵,加上即将到来的藩王宗室,可以说全都是非常强力的消费群体。加上自己打通天津港之后,将会开始与朝鲜和倭国的贸易。
加上北方的战场一旦开打,需要的物资就多了去了。
朱翊钧一点都不担心消耗不掉,不说其他的,给京营的士卒每人一只鸡,那就是二十多万只。现在京城的士卒,每天也就吃米饭炒土豆。
“建立油坊,推广大豆种植,建立水磨坊,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百姓多赚钱。”
朱翊钧看向了内务府顺天府的管事廖斌:“这件事情交给廖爱卿去办,一句话,全都给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