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驾到-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廷不但的在北疆强兵,修路,囤积物资,从这些做法上就能看得出来,大明在北疆要有一战。这一战还不是小打,而是要大打。
  当今皇上雄心勃勃,摆明了要扫北而去,这点很关键。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谋算,李成梁自然也不例外。如何在这场盛宴之中分一杯羹,基本上是大明勋贵和边将都在谋划的事情。
  李成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朵颜卫,那里绝对是一个大肥肉。
  首先他距离大明很近,无论是从锦州出兵,还是从宁远出兵,甚至是从沈阳出兵,距离那里都很近,打下来之后也好经营。
  现在谁不知道草原是肥肉,连羊毛都是钱,更别说牛羊马匹。
  朵颜卫占据的地方草场很好,水草丰美,距离大明还近,李成梁怎么可能不想咬这一口。真的等到大战开启,自己想拿下朵颜卫,难度太大了。
  先开打,先拿下,这就是李成梁要做的事情。
  只不过他势单力孤,那就需要在朝中寻找盟友,李成梁第一个想到的是英国公。只不过英国公老奸巨猾,加上英国公府的张维贤就在蓟辽,一旦这个计划透漏给英国公府,很可能就没自己什么事情了。
  于是李成梁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定国公府。
  定国公徐文壁是军机大臣,但是在地方却没有张维贤这样的后辈,李成梁很顺利的就和定国公徐文壁达成了合作,两个人遥相呼应,共谋利益。
  现在大明的军方大概分为三股势力,一股是以戚继光为首的散将。
  这些人是军中的实权将领,很得朱翊钧的信任,一股是以英国公府的张维贤为首的,是讲武堂派系,以出身学宫的勋贵二代为首,讲武堂子弟为羽翼。
  年轻,有冲劲,也有根基,缺的就是战功。
  定国公徐文壁则是老牌将领的代表,世袭武将为主要骨干,军改之后转任将军的,基本上都在定国公徐文壁的手下。
  三方争夺的很厉害,当然了,三方人马都是以朱翊钧马首是瞻的,但是彼此之间确是竞争关系。
  对于这种情况,朱翊钧也没什么好办法,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有斗争就有派系,只要他们不结党营私,朱翊钧也只能睁一只眼闭只眼。
  “臣以为此举不妥!”
  没等朱翊钧说话,英国公张溶已经开口反对了。


第三百二十一章 打
  英国公张溶一开口,所有的目光全都转向了他,包括朱翊钧。军机处的五位大佬里面,英国公张溶的地位绝对是最高的。
  一来英国公府的地位摆在那里,二来英国公府后继有人。
  虽然英国公府人丁并不兴旺,长子无后,次子病病殃殃的,但是英国公府第三代出了一个狠人,那就是张维贤,基本上已经预定了未来军方第一人的存在。
  不但自己能力强,而且深的皇上的信任,一旦老人退下去,那么张维贤必然会得到重用。
  “臣以为北伐是一个大战略,朝廷为此已经准备了好几年了,难道就为了一个朵颜部轻启战端?臣以为不妥,朝廷现在还没有准备好了。”
  “打可以,不是现在,也不是光打一个朵颜部。”
  英国公张溶的话一出来,大殿里面瞬间安静了不少。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向了另外几位军机大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戚继光。两位国公虽然地位高,可是谁都知道,现在的大明军方第一人是戚继光。
  虽然这两年戚继光年岁大了,不怎么管事了,可是人家的地位摆在那里。
  那是生生打出来的,是大明军方活着的传奇,这一点很重要。皇上最信任的将领是谁,肯定是戚继光,这一点很关键。
  另外两位军机大臣,一个是内阁大学士曾省吾,一个是工部尚书梁梦龙。
  这两个人也都不简单,不但知兵,而且也是皇上信任的大臣,很多时候他们说话要更好使。至于锦衣卫都指挥使李彪,这种事情他基本上是不参与的。
  “臣以为该打!”
  让谁都没想到的开口的居然是工部尚书梁梦龙。
  梁梦龙先开口也不是关键,关键是他支持了徐文壁,这就让人没想到了。徐文壁自己都没想到,有些诧异的看向了梁梦龙,想听听他怎么说。
  “北伐是大战,的确不值的为了朵颜部擅动。”
  “可是臣以为正因为北伐是大战,那就应该打。我大明边关多年没打过大仗,如果骤然起大战,无论是对士卒将军,还是地方转运官员,全都是巨大的考验。”
  “臣以为在大战之前,先打朵颜部也无不可。”
  “一来可以练兵,二来可以彰显朝廷的决心,所以臣赞同定国公的话,臣以为此战该打,但是臣以为不能光打朵颜部。”
  “朵颜三卫,全都打,兵出蓟州、锦州和沈阳,三路人马齐头并进,直取朵颜三卫,一战而定三卫。进可取察哈尔,北上可取科尔沁。”
  梁梦龙说的更大胆,但是也有自己的理由。
  “朝廷一旦出兵攻打朵颜部,难保其他两部不会出兵,既然如此,索性就从朵颜三卫开打。如果察哈尔和科尔沁也出兵,那就直接打一场大会战。”
  所有都有些震惊的看着梁梦龙,谁都没想到这位工部尚书要玩一把这么大的。
  “臣以为梁尚书之言有礼!”
  梁梦龙的话音刚落,坐在梁梦龙上首的曾省吾也开口了,他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该打。
  “诸位大臣应该都知道,察哈尔的布延彻辰垂垂老矣,快死了,臣以为趁着这个时候打,时机正合适。大家应该也都知道,布延彻辰年前做的事情。”
  曾省吾这话一出来,在场的人脸色都变了。
  布延彻辰年前的确做了一件事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布延彻辰拿出了一样东西,用来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这样东西就是传国玉玺。
  历史上这枚传国玉玺落到了皇太极的手里面。
  是真是假没有定论,但是大明没有传国玉玺,这是真的。传说也是被蒙元给带到草原上去了,那么这枚传国玉玺的真假其实没那么重要。
  一旦大明打掉了布延彻辰,拿到了这枚传国玉玺,那么他就是真的。
  梁梦龙的意思很简单,趁着布延彻辰这个老家伙要死了,直接踩了他,趁他病要他命。他要是参战更好,把传国玉玺拿回来。
  这枚传国玉玺朱翊钧想不想要?当然想要!
  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即便是假的,他也是真的。一旦自己拿到了这枚传国玉玺,自己这位皇帝的威信必然大增。
  到了那个时候,那就真的是威压全国,远超太宗和太祖。
  五个军机大臣,四个人全都表态了,只剩下最后一个,也就是定北侯戚继光。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想看看他怎么说。
  “臣以为!”戚继光缓缓地说道:“打!”
  “臣赞同梁尚书之言,在大战之前,的确应该以小战来练兵,打朵颜部太小了,臣以为该打朵颜三卫,一战而下。”
  “臣请陛下让臣去辽东,督查此战!”
  朱翊钧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他知道这一次自己是压不下去了。在压,那就挫了锐气了。沉默了片刻,朱翊钧点了点头:“既然诸位爱卿都是这么想的,那就打!”
  “分三路出兵,扫荡朵颜三卫,拟旨!”
  朱翊钧大声地说道:“加封蓟辽总督吴兑为南军总督,张学颜为南军提督,统帅蓟州、昌平、保定和宣府四镇人马,为南路军。”
  “南路军由大宁喜峰口出塞,直击朵颜部。”
  “加封定国公徐文壁为中军提督,统帅辽东军由锦州出击,直击泰宁部。”
  “加封定北侯戚继光为北军提督,出京营右营十万大军,出沈阳,攻打福余部。定北侯,此战你部最为艰辛,当严防北方科尔沁部。”
  “此战之后,世上再无朵颜三部,朕给你们这个机会,别让朕失望!”
  众人连忙站起身,直接跪在大殿中央:“臣等遵旨,一战灭朵颜!”
  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转头对曾省吾和梁梦龙说道:“两位爱卿,粮草转运,军需调配等一应事宜,朕就交给你们了。”
  “内阁、五军都督府和六部,全力配合,如有懈怠者,严惩不贷。”
  “臣领旨!”两个人连忙躬身道,丝毫不敢怠慢。
  会议很快就结束了,第二天京营就开始动了,戚继光开始调动人马奔赴辽东。传旨蓟辽的官员也离开了京城,快速赶奔了蓟辽。


第三百二十二章 调兵
  整个大明瞬间就被战争的阴云笼罩了起来,大明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被调动了起来。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瞒不住人的,只不过要打仗的事情还是没公开。
  朝中知道这一次要打朵颜三卫的也就是内阁和六部的几位重臣。外面的人虽然不知道这是要打哪里,可是要打仗是肯定的了。
  京营不轻出,这个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这一次右营十万大军出动,统帅还是戚继光,这要是不打仗就怪了。
  事实上不用什么情报,猜也能猜得到,毕竟朝廷这两年的敌人可不多。西北即便是有战事,也犯不着动用十万人的大军。
  那么就只剩下北边和辽东了,大家现在能想到的就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扫北。
  这件事成祖干过,虽然有土木堡之变,可是这一次没人觉得朝廷会重蹈土木堡之变的覆辙。朝廷这两年兵强马壮,那是有目共睹的。
  加上统兵的是谁?那是戚继光,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打败仗。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沸腾了,大大小小的商人全都开始传递消息,这个世界上神经最敏锐的就是这些人了。他们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商机,看到了赚钱的机会。
  西北这两年就是一个大金矿,北方草原和辽东那也是啊!
  比起西北,这两个地方无疑更吸引人,大军还没起行,不少商人已经起行了,他们的目的地就是辽东,锦州沈阳成了他们最想去的地方。
  紫禁城,文华殿。
  朝廷在备战,朱翊钧每天都在文华殿坐镇,保证每一件事情都能得到及时的处理。现在朝廷的头等大事就是打仗,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到一边。
  朱翊钧其实没什么事情,因为事情到了军机处,基本上就能得到解决。
  在这种时候,改革的好处就体现了出来了,虽然很忙,但是却不乱,每一件事情都能找到人处理,各负其责,基本上不会出漏洞。
  七天之后,十万大军的第一批三万人正式开拔。
  定国公徐文壁也随着这支大军出发了,他目的地是锦州,是去会和李成梁的。锦衣卫和御马监的人也一同出发了,御马监大太监张诚也跟着去了。
  大明现在的太监三巨头,张诚张鲸和徐德,这一次张诚亲自坐镇辽东,一方面是为了情报调动,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监察。
  蓟州,总督衙门。
  蓟辽总督吴兑,这个人其实很有名气,也很有威望,从当官开始就围着军事打转。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现在年纪大了,当的四个字评价:老而弥坚。
  吴兑当年捐资入国子监,嘉靖三十七年、三十八年连举乡试、会试,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绝对是考霸一级的存在。
  初入官场,授兵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湖广参议、蓟州兵备副使,干的都是军事上的事情。巡抚宣府的时候,参加了俺答汗的封贡,也打过仗。
  与瓦剌的三娘子是好朋友,曾经传过绯闻。
  据说当年三娘子给吴兑跳舞,直接趴在了吴兑的怀里面,与徐文长也有交情。吴兑能打仗,同时也有大局观,是一个难得的人物。
  此时坐在蓟辽总督的衙门里面,吴兑眉头微皱,面容严肃。
  在吴兑不远处,一个人坐在那里喝茶,但是面容也同样严肃。这个人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年纪,身上的官府是五品文官的官服,但是他身后站着的却都是士兵。
  这样的搭配在大明很常见,但是也不常见,这两年稍微多一些。
  军机处行走,这个官职很特殊,说起来吴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在蓟州见到军机处的行走,而且是来传旨的,显然是大事情。
  大厅里面的沉默并没有维持太久,因为一个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来人一身盔甲,腰间带着刀,看到军机处的行走,来人微微一愣,不过也没在意,对着吴兑一抱拳:“大人!”
  吴兑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张提督,这位是京城军机处行走何彪,他来到蓟州是来传旨的,咱们一起接旨啊!”
  传旨的?
  张维贤微微一愣,没听说京城有什么事情啊!自己爷爷也没派人来送消息,这明显是出事了,这个时候也来来不及多想,接旨要紧。
  两个人连忙跪倒在地上,等着何彪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加封蓟辽总督吴兑为南军总督,蓟辽提督张学颜为南军提督,节制宣府、蓟州、保定、昌平四军镇。”
  “调集四镇人马,出大宁喜峰口北击朵颜部。”
  圣旨的内容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升官开战的圣旨,接旨之后,传旨官就离开了。张学颜和吴兑互相看了一眼,但是却没有说话。
  朝廷开战,这是必然的,两个人也都想到了。
  可是这一次的开战是不是动静太大了一些,只不过是打朵颜三卫,用得着动用这么多人?上一次打瓦剌也没有这么多人啊!
  “张提督,四镇人马,可抽调多少?”
  吴兑看着张学颜,开口问道。
  这几年张学颜一直都在蓟辽军改,他对各个军镇了解的非常清楚,这一点吴兑反而插手的不多。身为总督,节制文武,但是也只是节制,具体的武事有提督负责,这已经是这两年的规矩了。
  “保定和昌平能抽调的人不多,各自抽调一万人,宣府现在驻军四万,抽调一半,两万人是可以的,这就有四万人马了。”
  “咱们蓟州,出兵五万,总兵力九万,我觉得也就差不多了。”
  “九万人马,四万骑兵。”张学颜又补充了一句。
  吴兑点了点头,九万人说多不说,说少也不少了,加上后勤辎重兵,人数差不多就十多万了。想到这里,吴兑也不禁感叹,朝廷真是有钱了。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以前调动十万大军,朝廷不知道怎么为难。
  现在倒好,调动十万大军,朝廷根本没什么感觉,自己也没什么感觉,好像就算不得什么大事情一样,果然还是底气足了。
  “九万人,是不是少了一些?”吴兑看着张学颜,开口问道:“要不在多抽调一些?”


第三百二十三章 豪奢
  听到吴兑的话,张维贤苦笑着说道:“吴大人,后勤补给也是一个问题啊!”
  “现在军机调配的补给有三块,一块是地方官员,这个就不用说了,以前都是这么做的。另外一块则是内务府,最后则是商人。”
  “十万人的粮草物资,已经蓟辽的极限了。”
  “这还是放在现在,要是放在以前,这个数字也做不到。这一次开战可不是咱们蓟辽一路,还有京营和辽东,朝廷的转运压力很大。”
  吴兑点了点头,随后又说道:“朝廷这两年不是一直在囤积物资吗?”
  “沿着九边光是粮仓建造了多少个了,想来也不是什么问题吧?在说现在有水泥直道,转运比以前快很多,多几万问题不大吧?”
  张维贤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强征,问题是不大。”
  “可是吴大人你也知道,自从军改之后,朝廷已经多久没有征发徭役了?修筑水泥直道都是朝廷雇人做的,现在转运不像以前一样了。”
  “以前是看粮草多寡,征发徭役的多少,以及各地地方官的能力。”
  “现在看的却是钱,无论是大明航运还是大明陆运,又或者是各地的商人,全都是需要给钱的。一旦转运过多,朝廷就没那么多钱支付了。”
  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吴兑笑着说道:“陛下大气啊!”
  “张提督,有件事情老夫很好奇,朝廷现在有多少钱?”
  张维贤看着吴兑,笑着说道:“这个我倒是知道一些,万历十六年的地税大概有两千三百万两,粮食一千六百万石,结余了九百万两,粮食则是结余了六百万石。”
  “商税万历十六年征收了一千三百万两,全都结余了。”
  “到了万里十七年,农税没什么变化,商税全面铺开,商税大概是三千二百万两。不过朝廷开修各地水利,结余不过一千二百万两。”
  “十八年朝廷开征营业税,商税达到五千二百万两,加上农税,岁入七千六百万两,粮食一千六百万石。万历十八年,也和十七年差不多。”
  “朝廷现在结余的白银应该在万万两左右,至于粮食,我就不知道了,想来三千万石应该是有的。”
  “当然了,这些只是结余,这两年朝廷为了平抑粮价,各地开建常平仓,粮食的储备应该是很充足的。尤其是各个边镇的粮仓,粮食想来是不缺的。”
  听着张维贤的话,吴兑苦笑着说道:“朝廷还真是有钱啊!”
  张维贤也跟着点头,笑着说道:“还不是陛下英明睿智,朝廷才有如今的气象。这一次陛下派三路大军灭朵颜三部,想来这就是底气了。”
  吴兑当然知道这是底气了,现在陛下的底气应该是前所未有的足。要知道这只是朝廷的钱,不算皇上内库的钱,鬼知道皇上的内库有多少钱。
  以前大家没钱的时候,总想着找皇上要钱,可是这几年没人管皇上要钱。
  皇上守着内务府,金山银海一般的收入,估计皇上内库里面的钱都快放不下了。有了这么多钱,皇上真的是想打哪里打哪里。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折,轻轻的放到了一边,看了一眼申时行和英国公张溶:“这就是军机处和内阁拿出来的预算?”
  这份奏折内容很详实,是军机处内阁和户部做出来的预算。
  三路大军,蓟辽十万,京营十万,辽东六万,总计二十六万大军。后勤补给则是由内务府和内阁负责,这就是他们给出来的预算。
  “回陛下,自京营和蓟辽军开动算起,如果三个月内结束战斗,此战花费银钱大概在两千万两。”
  “如果打半年,银钱花费就会猛增到五千万两。”
  “朝廷在边境囤积的粮草,打一年肯定是没问题,如果超过一年半,那就需要从各地调拨粮草的。不过到了秋天,应该可以补给一部分过去。”
  “这些花费里面,只是转运和调集粮草的花费,并没有把将士们的奖赏计算在里面。”
  在场的大臣们其实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大明现在这个强了吗?支撑三十万大军打两年的存粮,不够还有银子买。
  三十万大军的转运和人员调动国库的银子支撑两年没问题。
  等到秋税收上来,在打一年也行,真的要逼急了,勒紧裤腰带,在打一年也行。以大明朝廷现在的实力,支撑三十万大军打四年,问题不大。
  超过四年,那就有些吃力了,当然了,这是国库的钱。
  如果算上皇上内库的钱,那就还能打更久。
  朱翊钧要是知道大臣们这么想,自然是十分不屑的,在朱翊钧看来,大明的国力根本就没被开发起来,不信你看着,一旦开打,大明各行各业绝对会迎来一个大爆发。
  基础工业,基础商业,甚至是农业,绝对都会迎来大发展。
  在接下来的两年,朝廷的税收肯定还会大增,七千万两远远没有到极限。当然了,这也和地税相对较低有关系,但是朱翊钧也没准备增加地税。
  朱翊钧的心里面很清楚,以大明现在的体量,加上海贸的发展,税收破亿才算是正常的。听起来很吓人,可是大明绝对有这个实力。
  在前几年可能还不行,可是放在接下来的几年,绝对是可以的。
  目光扫过下面的大臣,朱翊钧开口说道:“那就按照这个预算执行,让法纪司和反腐司给朕动起来,谁让在这里面贪墨,直接军法从事。”
  “朕把丑话说在前面,看住自己手下的人。”
  “谁那里出了纰漏,朕就找谁说话。”
  “臣等遵旨!”
  众人不敢怠慢,连忙躬身说道。
  随着朝廷调动大军,大明的战争机器彻底开动了起来,各地商人成了最忙碌的一群人,尤其是隶属于勋贵的商户,那都忙得疯掉了。
  各种像雪片一样从军机处飘出来,每一份订单都代表着钱啊!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转运一项,朝廷就下了血本。凡是能凑齐一支运输队的人,直接可以去接单。勋贵和商人抽调了不少自己的人,甚至宗族都抽调人了去接单。
  领取物资,按照朝廷的要求运到,钱就赚到了手了。
  朱翊钧这一次摆明了要打一场豪奢的战争!


第三百二十四章 装备
  各地的内务府全都调动了起来,钱庄的银钱流水剧增,整个大明的勋贵和商人以及士绅阶层,全都参与到了这一次大战之中。
  各地的百姓也是一样,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的,全都和这一次的战争发生了牵连。
  辽东,锦州。
  作为朝廷这一次北进的基地,锦州现在非常的繁忙,各种物资都从库房里面被拿了出来,连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