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驾到-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张居正看来,无论是张鲸想用俞大猷,还是俞大猷投靠了张鲸,那都不是什么大事情。
  一时间张居正还是没理清头绪,即便如此,张居正今天也不可能让张鲸把人带走,直接说道:“这件事情我会进宫请旨意,张公公请回吧!”
  当着这么多的文官,张居正自然不会让张鲸把脸给踩下去。
  张鲸微微一笑,他也没打算进去抢人,张居正是皇帝的老师,深的李太后信重,真的闹到不可收拾,最后倒霉的一定是自己。况且自己也不是为了扳倒张居正,自己是为了发声。
  现在目的已经答道了,张鲸决定见好就收:“那就听张阁老的,不过咱家也提醒张阁老一句,别让人跑了,不然咱们都交代不下去!”


第十五章 无所不在的制衡
  “这就不劳烦张公公操心了!”张居正冷哼了一声,一甩袖子转身就走了。
  张鲸看到这一幕,微微一笑,也不以为意,看了一眼李晟,笑着说道:“跟着咱家走吧!别站在这里碍眼,咱们这些人在这里可不着待见!”说完就带着东厂的人离开了。
  回到内阁值班房,张居正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了一眼跟进来的张思维和吕调阳,沉声问道:“那个陈连是怎么回事?”
  吕调阳和张思维都略微有些尴尬,两个人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吕调阳说道:“那个陈连只是咱们内阁里面很普通的一个书吏,说他勾结蒙古鞑子,那是绝对没有的事情。”
  略微点了点头,张居正当然知道没有,陈连又不是傻子,做这种事情那是要夷三族的。
  再说了,蒙古鞑子都要被打趴下了,哪里还敢搅风搅雨。
  只不过张居正也明白,东厂绝对不会诬陷陈连,尤其是当着自己的面。一戳就破的谎言说了反而会自取其辱,张鲸不可能这么不智。沉吟了片刻,张居正开口说道:“其他衙门的人怎么样?”
  “被东厂的带走的有十几个,罪名东厂那边倒是说了,而且都是当众宣读的。”吕调阳直接说道:“张阁老,不如进宫一趟,如果让东厂这么闹腾,很麻烦啊!”
  张居正看了一眼吕调阳,但是没有开口说话,自己进宫去做什么,告状吗?自己可丢不起那个脸。
  不过这件事情想要弄也不简单,就算自己去告状,张鲸那边肯定也有理由,不说别的,那些人肯定不干净。递上去奏折弹劾张鲸,一来来得慢,二来奏折到了司礼监,效果估计也是一样的。
  想了想,张居正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张宏。
  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张宏之所以比秉笔太监奉旨提督东厂的张鲸排位高,那是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握着一项非常关键的权力,那就是盖印。
  这个盖印可不普通的印,而是皇帝的玉玺。
  一份奏折递上来,内阁票拟,说白就是针对奏折给出的办法。比如地方官上了受灾折子,内阁就要写上减免赋税,或者发放钱粮赈灾,这个处理意见就是票拟。
  票拟到了司礼监,如果司礼监任何内阁的处理意见,那就由秉笔太监批红,意思可以这么办。
  到了这里就要进行最关键的一步了,那就是由司礼监掌印太监盖印,在这份票拟上盖了皇帝的玉玺,那就是明发的圣旨了,是大明朝最具权威的存在。
  如果不经内阁,由皇上直接下的圣旨,那叫中旨,中旨将军太监不敢反抗,但是文官有的时候是敢拒绝的。因为中旨代表的是皇帝的意志,而不是整个朝廷的意志。
  张居正之所以手握大权,那是因为凡是他递上的票拟,司礼监那边直接就盖印,不反驳,不删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居正的票拟就是圣旨了。
  如果冯保在,冯保有掌印之权,还能同时约束东厂,只要和冯保搞好关系,张居正就万无一失。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秉笔太监之中排名最高的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不是一个人。
  原本这才是正确的配置,也是一种约束,纵观大明历史,以司礼监张印太监身份提督东厂的,也就只有冯保一个人。哪怕是权倾天下的魏忠贤,也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奉旨提督东厂。
  这也是高拱说冯保矫诏的原因,因为这种任命根本就不符合规矩。
  魏忠贤时代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王体乾,这就说明天启皇帝对司礼监的掌控并没有失控。
  虽然魏忠贤做了很多嚣张跋扈的事情,但是从始至终,他的权力都来自皇帝,而不是其他的。到崇祯收拾魏忠贤的时候,魏忠贤也只能乖乖的引颈就戮。
  大明朝的体制之中,制衡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制衡司礼监秉笔太监奉旨提督东厂,还有一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奉旨提督御马监,一个掌大印,一个掌握间谍,一个掌握军权。
  三个人互不统属,但是却相互制衡,是非常完善的制度。
  大太监王振刘瑾是司礼监张印太监,王植提督西厂,他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从来没有身兼二职的人。一旦太监身兼两职,那就会立刻变得不可控。
  一旦太监和内阁勾结,皇权绝对得到非常大的削弱。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冯保和张居正能都相处的很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冯保不是一人身兼两职,绝对不会有万历朝太监和文官的和平相处。
  东厂还有锦衣卫和他相互制衡,也在防止东厂做大。到了大清,这种制衡又进一步发展,那就是军机处的出现。不在以勋贵制衡文官,而是以军机处来制衡内阁,从而达到分制的目的。
  外廷之中,文臣和勋贵武将相互制衡,在土木堡之变以前,这种制衡是可以的,虽然略有衰败,但是还是能行得通。可是土木堡之后,军方和勋贵一蹶不振,文官就做大了。
  到了这个时候,皇上能依靠的也就剩下东厂和锦衣卫了。
  比如现在,司礼监秉笔太监奉旨提督东厂的张鲸找麻烦了,张居正就头疼了。
  哪怕是张宏帮着他,张宏也不可能去管东厂的事情,那是越权,乱伸手可是官场大忌。这个时候就需要皇上出面裁决了,这就是制衡的重要性了。
  现在朱翊钧还说的不算,裁决的事情需要告到李太后那里,可是让张居正去找李太后告状,他还是有些拉不下脸了。再说了,他去告状,人家也会告他的状,他进宫始终没有太监方便啊!
  说到底,外臣在宫内始终是弱势的。
  文官的手段是上奏折弹劾,可是这么做,不但耗时长,而且效果不好,见效慢,这不是张居正想要的。如果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压下这件事情,那才是最好不过的。
  虽然张居正自己不能去,但是可以让张宏去,只不过怎么让张宏帮自己,张居正有些头疼。从远近亲疏来说,张鲸进宫的时候就拜在了张宏的门下,张鲸还要管张宏叫干爹。
  从为人上来说,张宏这个太监很正直,张居正不是没想过拉拢他,不过一直是油盐不进。


第十六章 煌煌大明
  对于张居正来说,他是皇帝的老师,而且还是顾命大臣,进宫自然是很容易的,太监里面可没有人能阻止他进宫。不过当天张居正就是没进宫,让知道这件事情的人诧异不已。
  一整天张居正都在内阁,像平常一样该干嘛干嘛,似乎根本就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整个京城官场都很安静,连上折子弹劾东厂和张鲸的都没有,大家都在等,都在看,所有人都想知道张居正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无论是拥护张居正的,还是反对张居正的,此时心中都很焦急。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张居正要是处理不好,权威被挑衅,或许就是张居正倒台的信号。
  第二天,张居正一早上进宫去给皇帝上课,所有人都知道今天一定会有事情发生,整个京城官衙上午的办公效率最少降低七成。大家都在等着,等待着结果。
  紫禁城,皇极殿。
  朱翊钧站在大殿门口的栏杆后面,双手扶着栏杆,面无表情的看着面前的广场。
  皇极殿,紫禁城三大殿之一,也是三大殿之首,这里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也就是后世的太和殿。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可以说这里是帝国的权力中心,是大明皇帝震撼寰宇之所。
  朱翊钧轻抚栏杆,站在原地,极目远眺,看到的不是面前的广场,也不富丽堂皇的建筑,而是一代代的皇帝,一代代的天下,一条条的烽火,一个个的人物。
  此时此刻,朱翊钧的脑海很纷乱,不断的闪过“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八十日带发效忠,十万人同心死义”“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这样的句子,身体也越来越热。
  心中热血沸腾,朱翊钧大声的喊了起了,吓了身边的人一跳。
  “华夏之土,泱泱中国
  存天地兮千载
  尽人世乎倥偬
  及吾大明,日居月储
  正礼仪于炎黄
  存衣冠于汉唐
  化天工于造物
  开海波于万疆”
  朱翊钧念的很大声,他很激动,可是念道这里,朱翊钧的声音却低了下来,几不可闻,开口说道:“山河难移,志存高洁。故国虽破,赤心汤汤。”
  这是来自后世《明行赋》之中的一段句子,前世每看一次,朱翊钧就哭一下。
  心中叹息感慨无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是心中依旧有一团火再烧。此时此刻,朱翊钧身穿黄袍站在皇极殿,背后是大明的皇帝龙椅,面前是大明的万里江山,心中自然激荡热流,血液都要沸腾起来了。
  “终究不过和前世一样的下场,又有什么可怕的,现在大明亡了,或许下一个王朝还是汉家江山!”
  朱翊钧喃喃自语,最后大声的喊喝道:“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日月昭昭,唯吾大明!”
  站在朱翊钧身后不远处的张鲸恭顺的垂着头,除了开始被震撼了一下,然后脸上就在没有了表情,神色丝毫不变,对于朱翊钧的话,仿若未闻,似乎什么都没听到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张鲸的心里面却如翻江倒海一般,甚至心跳都快的不行了。
  此时此刻,就在此时此刻,张鲸觉得自己洞悉了一下皇爷的想法,好像也明白皇爷要做什么了。通过皇爷刚刚的话,张鲸觉得皇爷这是要做大事,而且是要大明的中兴之主。
  虽然不知道皇爷打算怎么做,可是肯定不是小动静。
  张鲸激动之后就是兴奋,强忍着不让自己的身子颤抖起来,他现在也明白为什么皇爷要重用自己,要让自己去咬张居正,那是在看自己能不能用。
  如果能用,自己肯定会得到更多的重用,张鲸庆幸自己的选择,下意识的把身子弯的更低了。
  半晌,朱翊钧抬起头,回头看了一眼张鲸,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不知道是不是压抑的久了,如此大喊大叫一番,朱翊钧心里面如释重负,目光也变得坚毅了起来。虽然这样做不像一个成熟的皇帝,可是朱翊钧知道,皇帝也是人,也有压抑郁闷的时候。
  自从穿越而来,自己面对的是大明,是汉家江山,整日里给自己的压力很大。
  在加上宫里宫外勾心斗角,不断的权衡,不断的应付,五年下来,可以说身心俱疲。此时此刻,朱翊钧这些负面情绪一扫而空,心中如释重负,目光却变得更坚毅。
  “等一下慈宁宫那边怕是要叫你了,咱们过去看一看!”朱翊钧的语气很轻,淡淡地说道。
  张鲸一愣,下意识的抬起头,看着皇爷那张年轻的脸,以及灼灼的目光,张鲸连忙低下头。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皇爷似乎不一样了,虽然脸上的笑容依旧很温和。
  可是张鲸就是觉得皇爷不一样了,张鲸觉得皇爷更威严了,虽然似乎更加的温和,但是却更加的威严了。
  “是,皇爷!”张鲸连忙躬身道。
  “对了,去把张诚给找来!”朱翊钧笑着说道,说完就迈步向前走去,步履轻快。
  张鲸一愣,找张诚做什么?不过他也不敢问,虽然想不明白,还是连忙吩咐小太监去找张诚了。
  朱翊钧却想的明白,如果事情发展向不可预测的方向,那自己必须保证手里面握着一支军队。卫宿皇宫的勇士营和四卫在手,自己心里面才有底。
  虽然现在勇士营和四卫有多能打是一个悬念,但是在京城,应该算是一等一的战力了。
  当然,事情滑向不可测的方向几率很小,可是朱翊钧却不想出现一点意外,哪怕是万分之一。自己必须要做成,这一次要把张鲸捧起来,同时要把勇士营和四卫拿过来。
  慈宁宫那边,张居正和张宏的谈话并没有费什么力气。
  虽然张宏平日里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但是那是表象,他的消息依旧非常灵通,张鲸的动作他已经知道了,只不过张宏有些犹豫,自己究竟该站在那一边。


第十七章 和稀泥
  张居正自然知道张宏的忧虑,从身份上来说,张宏是太监,与张鲸本就是一体。如果他背离了太监这个组织和张居正搅合在一起,那么即便他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那也做不久。
  从远近亲疏上说,张宏是张鲸的干爹,张鲸入宫就是拜在他的门下的。
  如果这个时候他不帮张鲸,那可就被人诟病了,尤其是被太监诟病,因为这就等同于背叛太监的潜规则了。放在后世也一样,领导不照着小弟,那小弟肯定不和你干了。
  只不过从个人意愿上来说,他是想帮着张居正的,在张宏看来,大明有张居正这样的内阁大臣不容易啊!
  主少国疑,张居正能够稳住大明的江山,能够尽心尽力的为国,这样的人值得他保护。
  张居正自然明白张宏的想法,于是笑着说道:“这一次的事情,闹腾的这么大,太后应该知道了。”
  张宏一愣,随后点了点头,他明白张居正的意思,也知道张居正的想法,张居正只是想让自己去告诉太后而已。甚至不是自己亲自去都没关系,只有要让太后知道就行了。
  不过这次的事情闹这么大,他的确应该告诉太后,于是便笑着说道:“张大人言之有理!”
  张居正对着张宏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他准备回内阁了。心里面虽然知道太后等一下还是会叫,可是张居正还是选择回内阁,等一下叫的时候再来。
  果然,没过多久慈宁宫就派人来叫了,张居正再一次站起身子向慈宁宫而去。
  这个消息也随之在内阁扩散开来,而后在整个京城的官员之中扩散开来。
  慈宁宫外,朱翊钧淡然的站在原地,身后跟着两个人,一个人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奉旨提督东厂的张鲸,另外一个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奉旨提督御马监的张诚。
  “你们知道朕为什么喜欢唐朝的这种横刀吗?”朱翊钧手中把玩着一把横刀,笑着说道。
  这把刀是朱翊钧让工匠特意打造的,算是一把短刀,只有小臂长短,刀身狭直,刀尖锋利。自从打造完成之后,朱翊钧就非常的喜欢,很少离身。
  “因为真喜欢他的直,这是唐代军队的佩刀,一往无前,宁折不弯。”
  朱翊钧没等两个人说话,自己先开口了,随后朱翊钧转过头,笑着看着张诚说道:“今天朕把这把刀送给你,同时也把这句话送给你,一往无前,宁折不弯!”
  张诚一愣,他没想到朱翊钧会把这把刀送给自己,扑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
  “朕对你寄予厚望,御马监以后有大用的,好好干!”说完朱翊钧拍了拍张诚的肩膀,笑着将刀放在了张诚举过头顶的短刀,然后随口道:“起来吧!”
  “老奴谨记皇爷教诲!”恭敬的趴在地上磕头三个头,张诚这才双手托着那把刀站起来。
  看着慈宁宫里面出来的宫女,朱翊钧微微一笑:“来叫你了,进去吧!”这话朱翊钧是对张鲸说的,不过当先迈步的确实朱翊钧,如果不进去,他也不会来了。
  朱翊钧进去的时候,张居正已经来了,见到朱翊钧来了,张居正明显一愣。朱翊钧则是淡然一笑,走到张居正的身边,恭敬地说道:“张师傅!”
  张居正连忙躬身道:“陛下!”
  见礼之后,朱翊钧这才转过身微笑着对坐在中央的李太后行礼道:“儿臣见过母后!”
  李太后点了点头,看了一眼自己儿子,又看了一眼恭顺的站在自己儿子身后的张鲸,李太后心里面微微叹了一口气。这几年儿子懂事乖巧,孝顺守礼。
  平日里从不胡乱非为,也不饮酒,也不宠幸宫女,绝对是严于律己。
  李太后虽然书读的不多,可是也知道做到这样不容易,他毕竟有一个皇帝丈夫,自然知道皇家子弟是什么德行。对自己的儿子很满意,同时也很欣慰。
  日后到了下面,自己可以去见先皇,也可以去见大明的历代先帝。
  此时此刻,看着丰神如玉的儿子,看着他下巴上不长的胡须,李太后恍然,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半晌,李太后才略带感慨地说道:“皇儿长大了!”
  这话一出,朱翊钧没什么反应,张居正却是身子一震。
  张居正这么久了,最怕人提起的就是这件事情了,皇帝长大了!这话从李太后的心里面说出来,张居正怎么可能不在意。只不过见李太后没什么下文,只是慨叹一句,心里面才松了一口气。
  不过当张居正看到坐在自己对面的朱翊钧,心就是一沉,尤其是看到站在朱翊钧身后的张诚和张鲸之后。
  “张鲸,听说你最近抓了不少人?”李太后看了一眼张鲸,开口说道。
  没等张鲸说话,朱翊钧先开口说道:“母后,事情是这样的,前些日子东厂查到一些不法的官员,为了保密,一直也没对外说出去。”
  “原本是打算等请示过张师傅在抓人的,不过昨天突然查到内阁书吏陈连走漏内阁消息,有私通蒙古鞑子的可能。张鲸报给朕之后,朕就让张鲸去抓人了。”
  朱翊钧这话说完,大殿里面鸦雀无声,甚至落针可闻。
  李太后一愣,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李太后点了点头,半晌才说道:“原来是这样,人抓了,那就要审问,把人交给大理寺吧!”
  把人交给大理寺?
  朱翊钧一愣,李太后这一手很漂亮,人交给大理寺,那还不是张居正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不过朱翊钧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张居正。
  这件事情最终如何处理,还是要看张居正的态度。
  如果张居正揪着张鲸不放,那朱翊钧就不能把人交给大理寺,如果张居正默认了这个和稀泥的做法,朱翊钧就会把人交给张居正。虽然看起来是平局,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如果张居正接下了这个和稀泥的做法,那他就是吃亏了。
  毕竟人是东厂抓的,最终还是要处置,只是处置轻重的问题让张居正做决定了。张鲸没受到处罚,加起来就是张居正的权威被挑衅了。


第十八章 态度
  朱翊钧其实挺想看看张居正会怎么选择的,毕竟这是李太后给出的主意,如果不同意,或者不依不饶,那李太后的面上也就不好看了。
  “臣回去让大理寺去提人,至于这次的案子,臣觉得还是让三司会审吧!”
  “一来公平公正,二来也不容易出现疏漏,如果张公公愿意,东厂的人也可以来。”张居正一边说着,一边转头看向张鲸,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朱翊钧淡淡一笑,这怎么听着这么耳熟?稍稍想想朱翊钧就明白了。
  当年的王大臣案,张居正就是利用三司会审给冯保挖了一个坑,现在张居正故技重施,显然是准备给张鲸也挖一个坑。招式不怕老,管用就好。
  朱翊钧没有回头,他也想看看张鲸准备怎么做。
  光会咬人不行,还要有脑子,蠢货会办坏事。
  张鲸笑了笑说道:“张阁老乃是皇爷的师傅,朝堂上下谁不知道张阁老为人严谨公正,从不徇私舞弊,咱家自然是信得过张阁老的。咱家相信这件事情交给张阁老,张阁老一定会让太后和皇上满意的。”
  “咱们东厂就不掺和了,交给三司会审也好,东厂可以做点其他的事情。”
  张鲸的话意思很明显,他是摆明了不会往里面跳,傻子才会和张居正在一件事情纠缠起来没完没了。同时还拿话激了张居正,事情办漂亮点,咱家可盯着你呢!
  关键还不是这些,而是张鲸的最后一句话,如果前面的话是威慑,你后面的话就是威胁了。
  东厂做点其他的事情,做什么?还不是接着查。反正东厂闲着没事,我就盯着你们查,看看是我们东厂能查到的人多,还是你张居正能管的人多。
  听着张鲸的话,张居正的脸色就阴沉了下来,阴晴不定的盯着张鲸。
  “既然这样,那就散了吧!”李太后见两个人达成了协议,便摆了摆手说道,等到其他人都出去,李太后摆手示意宫女太监也出去:“你们也出去吧!”
  等到大殿里面只剩下自己和朱翊钧之后,李太后捻动念珠的手指直接停了下来。
  抬起头看着朱翊钧,李太后声音低沉柔和地说道:“你想做什么?想赶你的张师傅回家?还是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