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驾到-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江陵派内部派系林立,以张四维的资历和声望根本无法压服这些人。
  无论是吏部尚书王国光,还是工部尚书曾省吾,甚至是兵部尚书吴兑,对张四维全都不感冒。更别说刑部尚书严清这样的硬骨头了,这使得张四维根本就伸不开手脚。
  内阁之中,余有丁潘晟以申时行马首是瞻,这就更导致了张四维的紧迫感。
  有了养士银的事情,正好是张四维发难的时候,自从皇上下旨提拔了张四维的学生李植,张四维顿时声势大振。跟在张四维身后摇旗呐喊的人也骤然多了起来,尤其是那些之前反对张居正的人。
  这些人之前还反对清账田地,现在突然赞成养士银了,转变之快,一点节操都没有。
  身为内阁次辅的申时行现在似乎化身了保守派,余有丁和潘晟虽然支持他,可是看起来却反而声势不如张四维那边。关键是养士银是皇上提出来的,单单是反对皇帝,申时行就没那么有底气了。
  六部尚书严清表他支持,其他人则是到现在也没表态,态度成迷。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今天的廷议绝对不是简单的廷议,说不定会决定未来的朝政走向。
  当朱翊钧跨入大殿的时候,气氛变得更加凝重了,朱翊钧面无表情的走了进来,目光从在场的大臣脸上扫过,随后开口说道:“今日的廷议是推举内阁大学士,诸位爱卿都说说看吧!”
  “回陛下,臣推举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自从兵部出了武库司的案子,臣就觉得朝廷的监察出了问题。武库司那么大的案子,居然没人发现,没人查出来。”
  “为了防止以后在出现这样的事情,臣认为让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入阁是合适的。”
  张四维的话一出口,包括朱翊钧都是一愣,张四维举荐的居然是陈炌,这一下就把整件事情的级别给拉高了,直接把人选的档次给提到了九卿。
  不过这还是不是关键,关键是陈炌是怎么和张思维搅合到一起的,这才是关键啊!
  朱翊钧看了一眼张四维,老家伙果然不简单,这么就摆了申时行一道,估计申时行准备的人选不好拿出来吧?看来申时行斗不过张四维,不光是因为地位的原因啊!
  此时的申时行也没想到张四维举荐陈炌,更没想到陈炌和张四维搞到了一起。
  不过申时行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拿出一点东西,怕是要遭,本来申时行就担心张四维和皇上之间的君臣默契,现在这样就更担心了,毕竟陈炌入阁,名正言顺啊!
  “臣举荐户部尚书张学颜!”
  申时行咬了咬牙,直接把户部尚书张学颜给抬出来了,事实上最合适压陈炌一头的是刑部尚书严清。不过严清早就同意了养士银,申时行自然不能举荐他。
  “户部乃朝廷重要的衙门,这两年朝廷刚刚有所盈余,户部尚书入阁,也是应有之意。”
  “户部管着天下的田亩税收,户部尚书入阁,也有利于后续的土地清账,以及税负的收取。”
  朱翊钧又看了看申时行,心里面叹气,这些老狐狸就没一个好相与的。申时行这就是摆明了告诉自己,清账土地,收取税收,这些都要依靠户部。
  哪怕是即将推出的养士银,你也离不开户部,所以还是让户部尚书入阁吧!
  不过在申时行的话里面,完全没提养士银,鸡贼的要命。
  朱翊钧看了一眼申时行,又看了看张四维,脸上的表情带着一抹玩味,让户部和地方的文官继续收税?朱翊钧觉得除非自己的脑袋抽了,不然绝对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不弄成一个单独的税收衙门来,你们会老实的收税?
  既然要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那就要把收税衙门单独剥离出来。
  “臣举荐工部尚书曾省吾!”
  让人没想到的是吏部尚书王国光,在这个时候,他开口了。
  要知道王国光是吏部尚书,虽然吏部尚书不入内阁,但是吏部尚书可是被称为天官的存在,地位之高,权力之重,除了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绝对无人能及。
  朱翊钧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三个人选是吧?那就公议吧!”
  进入公议,那就代表着朱翊钧同意了这三个人选,正式进入下一个流程了,就是把这三个人选公布出去,接受百官的监督,这个时候大家觉得他们不合适,就可以上奏折弹劾了。
  如果没什么大问题,皇上就可以从三个人之中点选一个内阁大学士了。
  一场看起来平静,但是实际上充满了勾心斗角的廷推结束了,不过大家都知道,下面才是关键,基本上就到了大家一起玩“来找茬”的游戏了。
  互相攻击对方的人,寻找对方的毛病和缺点,最好能够击倒对方。
  廷推散了之后,曾省吾来到王国光的身边,躬身道:“多谢尚书大人提携!”
  瞪了一眼申时行,王国光没好气地说道:“少来这套,难道你没看出来,这两个人是动了真火了。我就是看不惯他们闹腾,这还没怎么样了,闹腾什么?”
  曾省吾叹了一口气,张四维要揽权,申时行却不想让张四维揽权,这才是矛盾的关键点。
  至于养士银,张四维可以无底线的支持皇帝,可是申时行不行,他还是有顾忌的,毕竟江陵派现在遍布天下,大家有多少地,自己心里面都有数。
  张四维和原本的反对派迅速的靠近,就是他意识到自己在江陵派内部得不到全力的支持,无法达到他独揽大权的目的。
  有了反对派的支持,张四维更加的无底线了,毕竟张四维的张家是大盐商,他能得到来自盐商的支持。包括晋商和徽商,以及很多江南的大商人。
  这些人并不是太在乎土地税,土地税对他们来说都是小钱。
  上位,拿到话语权,好处更多,尤其是盐的案子还没完的情况下。这也让张四维得到的支持是空前的,无数人在为他摇旗呐喊,为他掌权铺路。
  这里面当然也有想推自己人上位的,比如入内阁,或者进入六部。
  江陵派则不同,他们大部分都是传统的士绅,讲究的是耕读传家。想要耕读传家,那你得有地,大地主就是他们这些人。包括以前玩命拿地的徐阶,都是传统的士绅阶级。
  虽然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意,但是土地才是他们的根本。
  一个养士银的政策,彻底的挑起了战火,现在就看战火会怎么蔓延了。
  看了一眼王国光,曾省吾开口说道:“尚书大人准备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王国光看了一眼曾省吾,笑着说道:“你这人无趣的很,就像张居正一样,哪有那么多怎么办,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看着王国光的背影,曾省吾只能苦笑,王国光的资历摆在那里,说什么自己都得听。
  回头看了一眼皇宫,曾省吾叹了一口气,踩着地面上的雪向着宫外走去。
  朱翊钧回到皇宫,见到徐德已经来了,便笑着说道:“来的正好,朕让你准备的拆分,你准备好了吗?”说着朱翊钧看向了徐德,目光很严肃。
  “回皇爷,准备好了!”徐德开口说道:“各地的内厂二号全部抽调了出来,跟随他们一起的还有四号,以及几个得力的人手,随时听候皇上的差遣。”
  朱翊钧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很好,先让他们把地方找好,先准备着,不会等太久了。”
  “是,皇爷!”徐德答应了一声,恭敬地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事情做得不错,入司礼监吧!秉笔的位置,原本是想着一起提拔你和陈矩的,只不过这几天一直没倒出空来和你说。”
  “奴婢谢皇爷隆恩!”徐德连忙跪在地上,给朱翊钧磕头道。


第六十三章 潘季驯的震惊
  关于新的内阁大学士人选,果然还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当三个人选公布,弹劾的奏折就出现了。主要的攻击目标自然是户部尚书张学颜,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反倒是没那么多。
  这也和两个人所处的位置有关系,毕竟陈炌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至于张学颜,户部的问题就多了去了,想要找的话,总是能找得到了。
  工部尚书曾省吾就不用说了,基本上没人搭理他,大家都看的出来,曾省吾这一次是陪跑的。不过他现在还年轻,这次的露脸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这一次的推荐,曾省吾算是彻底进入了后备内阁大学士的序列。
  对于外面这些纷纷扰扰,朱翊钧根本就没在意,说是公推,但是高层的人都明白,这只是张四维和申时行两个人的博弈。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根本就不会出现谁在公推的过程中被拿掉。
  外面纷纷扰扰,朱翊钧则是在皇宫里面见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两世都大名鼎鼎的潘季驯。
  在这个时代,或许很多人不觉得潘季驯有什么,但是在后世,潘季驯这个名字绝对是名留青史的存在。朱翊钧对这个大名人自然也是好奇的很,知道他来了,自然也是非常的想见一见。
  潘季驯对于这次进京,心情则是十分复杂的。
  从心里面来说,潘季驯这一次是不想进京的,在这朝局纷乱的时候,很容易牵扯进各种风波里面,尤其是自己这个敏感的职位,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
  加上听说了内阁的争斗,潘季驯就更不想参合进来了。
  可是皇上对自己还非常看重,这从给自己准备的住房,安排的人手来看,已经能够清楚的体会到了。一面是对皇上尽忠的使命感,一面是自己心里面的纠结,潘季驯的心情自然就是复杂的。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点担心,毕竟少年天子,心性不定啊!
  走进文华殿,潘季驯行礼道:“臣兵部尚书潘季驯,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翊钧笑着看着潘季驯说道:“爱卿免礼,朕可是等的有些心焦了,今日爱卿终于来了!”说着朱翊钧对陈矩吩咐道:“赐坐!”等到潘季驯坐下,朱翊钧这才说道:“爱卿一路上可还顺利?”
  “回皇上,臣一切顺利!”潘季驯答应了一声,恭敬的道。
  朱翊钧虽然再和潘季驯说话,却也在一边打量着潘季驯,四十多岁的年纪,相貌堂堂,五官端正,看起来一副儒雅的模样,倒是很符合大明文官的样子。
  “爱卿一路风尘,原本朕不想让爱卿如此快的上任了,不过武库司和武备司那边真的是需要爱卿啊!”
  朱翊钧笑着把一本册子拿了出来,笑着对潘季驯说道:“这是朕写的条陈,上面详细的写了武备司和武库司的安排,爱卿可以看一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可以和朕提出来。”
  “另外兵仗局那边有些东西,也需要爱卿尽快接过去。”
  关于兵仗局,朱翊钧主要是不想在往里面扔钱了。
  毕竟之前兵仗局都是朱翊钧砸的自己的钱,现在武备司那边能用了,自然不需要朱翊钧在花自己内库的钱。虽然这些年朱翊钧有些积蓄,可是也要省着花啊!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造船厂那边,前期投入估计也得几十万两。
  无论是建造造船厂,还是人吃马喂,全都需要钱,等到造船厂建好了,开始造船,那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皇家水师那边,虽然是五千人的编制,可是这五千人的装备和饷银,那也不是一笔小数目。这部分钱需要国库出,不过朱翊钧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国库那几百万两,真的是不好干什么。
  听了朱翊钧的话,潘季驯微微一愣,兵仗局?
  他当然知道兵仗局是做什么的,可是兵局和武备司有什么关系?不过潘季驯知道这个没法问,便笑着说道:“臣多谢皇上!”
  朱翊钧伸手将自己写的条陈递给了陈矩,让陈矩递给潘季驯。
  在这个上面,朱翊钧写了一些后世的东西,比如流水生产线等等,比如水力冲压机,当然了,也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具体还要潘季驯自己去弄。
  除了这些,还有就是一些制度上的东西,比如枪械编号制度,每一个部件都落实到个人。
  在后面,朱翊钧写详细的例举了关于匠户的待遇问题。
  这个时代,手艺人对秘技看得很重,基本上都是一辈一辈传下去的。不过这种接班制度的毛病很多,朱翊钧准备费除掉的。只不过现在不是时候,不过提高匠人的待遇是非常急迫的。
  在这里面,朱翊钧说了悬赏制度,以及项目组认领制度。
  可以让大匠认领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公关,并且设立奖赏。同时朱翊钧还全面的提升了工匠的待遇,从保底薪俸到计件薪俸,朱翊钧全都例举了出来。
  朱翊钧还写了标准的问题,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一个零部件都要可以替换。
  标准化,流水线,这才是能够提高效率和品质的保证,虽然不会出精品,但是却能够出合格产品。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军械产品,合格产品最重要。
  有了水力冲压机,朱翊钧相信潘季驯肯定能做到的。
  坐在凳子上,潘季驯看着朱翊钧列举的条陈,脸上的表情很精彩,时而叹息,时而兴奋。对于一个主持过治水的人来说,潘季驯自然知道这些东西的作用和好处。
  半晌,潘季驯看完了条陈,躬身道:“陛下果真大才啊!”
  朱翊钧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东西你拿着,如果哪里不行,那你就看着修改,但是有一条,不能削减匠户的薪俸。朕会让户部每月给予钱粮,也要严禁贪墨粮饷的事情发生。”
  “皇上放心,臣明白!”潘季驯连忙躬身答道。
  君臣二人因为这个条陈似乎亲近了不少,说起话来也少了不少生疏。潘季驯说了不少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朱翊钧在旁边查缺补漏,两个人一直说到正午才完。
  朱翊钧赐宴,吃过之后,潘季驯才离开了皇宫。
  只不过离开皇宫的时候,陈矩跟在了潘季驯的身边。
  “潘尚书,咱家先带着你去兵仗局那边看一看吧!”陈矩和潘季驯坐在马车上,笑着对潘季驯说道:“皇爷让咱家和潘尚书交接,是因为咱家之前在兵仗局待了八年。”
  潘季驯一愣,看着陈矩的样子,似乎对兵仗局感情很深啊!
  可是兵仗局又不是什么好衙门,在宫里面也不是太监愿意去的地方。
  关键是看陈矩的样子,明显是很得宠的,怎么会在兵仗局八年呢?虽然心里面疑惑,可是潘季驯却没有问,他知道这个谜底在他到了兵仗局之后,肯定会揭开。
  果然,到了兵仗局之后,潘季驯就被眼前的景象给吓到了。
  这里哪里是一个小小的兵仗局啊!
  几十座高耸的炼钢炉,到处都是来往的马车,更是到处都能看到工匠忙碌的身影。看着一匹马拉着一辆炮车从自己的身边经过,潘季驯更是差点掉了下巴。
  “当年咱家来这里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皇爷舍得花银子,咱家就在这里与这些人一起,平整土地,见高炉,炼铁、炼钢,等到铁和钢炼好了,又开始研究铸炮,研究改进火铳。”
  “鸟铳想必大人也听说过,可是皇爷说鸟铳缺点太多,让我们研制一种新的火铳。”
  “皇爷说咱们大明使用的鸟铳是嘉靖年间的时候从红夷那里弄来的,红夷这么多年肯定会造出更好的火铳。咱们大明当然要用最好的,所以皇爷希望我们造出更好的火铳。”
  “据说那是一种燧石打火的鸟铳,不用点火,很厉害。”
  “不过咱家没能造出来,不过咱家希望潘尚书能够做出来。”
  潘季驯看着陈矩,听着他带着感情的话语,沉声说道:“不是说内廷会派一个镇守太监过来吗?不如本官上书皇上,这个镇守太监就让陈公公来做吧!”
  事实上潘季驯还真的打的这个主意,原本还没感觉,现在看到这里的情况,他真的想把陈矩留下来。
  自己到京城来,两眼一抹黑,对什么武备司更是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有了陈矩这个内行,在合适不过了,反正内廷要派人过来,那还不如选陈矩。别的不说,肯定不会发生外行指挥内行的事情,看陈矩的样子,比自己都内行。
  潘季驯也没等陈矩回答,直接说道:“本官会上书陛下的!”
  陈矩是太监,有些话他不好说,但是潘季驯是文臣,他没这个顾忌。见识到陈矩的能力之后,他才不会傻到放走陈矩,在搞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太监来。
  治理河道这么多年,潘季驯深知有一个靠谱的人是多么重要。
  自己不能事必躬亲,很多事情是需要别人做的,一个靠谱又能做事的人可是很难找的,对着四下看了看,潘季驯笑着说道:“陈公公,带着本官参观一下这里吧!”


第六十四章 果决
  朱翊钧没想到只是让陈矩去和潘季驯交接一下,结果直接把陈矩给搭进去了。翻看着潘季驯要人的奏折,朱翊钧只能无可奈何的苦笑,这和自己印象之中的潘季驯根本不一样好不好。
  自己可是从来没想过潘季驯会和自己耍无赖,可是面前这份奏折,满满的就是耍无赖啊!
  略微沉吟了片刻,朱翊钧转头看向陈矩,开口问道:“张鲸要回来了吧?”
  陈矩连忙躬身道:“回皇爷,张公公在河间府的事情已经完了,这几天就该回京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等到张鲸回来,你就去潘季驯那边吧!朕把他从南京调过来,如果要个人都不给,倒是显得朕小气了,到时候还不知道潘季驯怎么编排朕呢!”
  对于朱翊钧的话,陈矩也不敢说什么,只是恭敬的道:“奴婢遵旨!”
  虽然不知道潘季驯说了什么,可是陈矩知道潘季驯肯定说了什么不太好的话,不然皇爷绝对不会是这个态度。现在这个时候,自己还是不要开口的好。
  让陈矩回去武备司那边,朱翊钧也能松一口气了,至少有了潘季驯两个人,那边基本上不会出什么问题了。
  武备司那边告一段落,朱翊钧就能把精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了,比如盐政,比如造船厂。朱翊钧想了想,回到龙书案上朱翊钧开始写圣旨。
  第一份圣旨是给陈璘的,命他遴选皇家水师士卒的。
  士卒的人选到各个沿海卫所去选人,现在毕竟还没腐烂的彻底,还是有一些能打的。让陈璘优中选优,这样也能解决一部分军户的问题。
  关键是这些人受过一定的训练,不会像白丁一样。
  至于会不会选到兵油子,朱翊钧不担心,以陈璘的能力,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第二份圣旨是给皇家讲武堂的,从皇家讲武堂这一期的毕业生之中,抽调人手进入皇家水师。除了对水有恐惧症的,全部调过去,让这些人成为皇家水师的骨架。
  第三份则是给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的,调任皇家水师的副提督。
  虽然后世俞咨皋的评价不高,因为他打了败仗,但是朱翊钧却知道,以当时俞咨皋的实力,想打郑芝龙,其实就是在开玩笑。那一战的罪过全部归咎于他,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俞咨皋也有高光的时刻,那就是收复澎湖之战。
  事实上荷兰不但想要殖民大明,而且还尝试过,他们派出舰队和士卒占领了澎湖等岛屿,修建城堡和炮台,抓捕大明百姓为奴隶,为他们修建城堡,并且贩卖到东南亚。
  收复澎湖的就是俞咨皋,只不过这一段历史被人有心的避开了。
  俞咨皋成了大明虎父犬子的代表人物,背了不少骂名。不要说当时的俞咨皋了,郑家父子纵横多年,一直也没被人给剿灭,无论是荷兰人还是英国人,或者是我大清。
  这个时代的海战凭借的就是船坚炮利,谁的船好,谁的大炮射程远。
  第四份圣旨则是给戚金的,戚金是戚继光的侄子,虽然不是他的儿子,但是从小就跟着戚继光南征北战,朱翊钧这一次准备将他调任到皇家水师任副提督。
  四份圣旨写完,朱翊钧将他们递给陈矩:“送司礼监用印,然后传旨五军都督府!”
  陈矩将圣旨接过来,转身就向着司礼监人去。
  这个时候朱翊钧前面改革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对于将领的任命直接走五军都督府,不走兵部,不经过内阁,只要一道圣旨到五军都督府足以了。
  比起文官来,五军都督府的勋贵自然不会叽叽歪歪的,没那个底气,也没那个能耐。
  文官硬顶皇上,还有可能博得一个清名,甚至还有骗廷杖的,可是勋贵却没这个胆子。勋贵硬顶皇帝,那下场可是非常惨的,没有哪个勋贵会选择硬顶皇帝。
  四份圣旨送走了,朱翊钧又拿起一份圣旨,这份圣旨朱翊钧是写给兵部郎中宋应昌的。
  内容也很简单,命宋应昌赴天津卫选址建造船厂的。
  将这份圣旨写完,朱翊钧松了一口气,自己的布局暂时完成了一部分,剩下的就是推行养士银和盐政的事情。相比较起来,这两件事情才是费心费力的事情。
  在朱翊钧向外面洒圣旨的时候,京城外出现了一支队伍,很庞大的队伍。
  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浩浩荡荡的开路,钦差卫队护卫在两侧,一辆辆马车在中间,举牌的人将手中的牌子举得高高的,不少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河间府的钦差队伍。
  河间府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