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驾到-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自己未开始的事业,张四维顿时心痛如刀,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张四维死了爹的事情,如一阵风一样传遍了整个京城,不少人都懵了。尤其是前面和张四维一起摇旗呐喊的那些人,这绝对是晴天霹雳一样的消息啊!
张四维一旦回乡守孝,那申时行就会接任内阁首辅,还会有他们这些人的好果子吃?
事情到了这一步,申时行接任内阁首辅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申时行会放过他们这些人?也不知道谁开了一个头,张四维要夺情的风声瞬间就传了出去。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了一眼申时行,开口说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张阁老丧父,内阁的事情你就先担起来,不要出了什么纰漏。”
“臣明白!”申时行恭敬地说道。
事实上此时申时行的心里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从为人的角度来讲,人家丧父,自己应该同感悲伤,幸灾乐祸不是君子所为。可是张四维回家居丧,自己接任内阁首辅,这又是好事情。
加上前一段时间自己和张四维的争斗,现在他走了,着实让自己松了一口气。
“张阁老那边安排好,不要让人打扰,也不要闹出什么风言风语来!”朱翊钧又嘱咐了一句。
当然,申时行明白,这话看似是在嘱咐自己,实际上是在告诉自己,张四维回乡居丧已经是板上钉钉了,那些闹腾着给张四维夺情的,你压一压。
“为内阁首辅,要有胸襟,不能因为政见不合就除之。”
朱翊钧看了一眼申时行,又告诫道:“凡是要向前看,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这话说的就很直白了,摆明了就是告诉申时行,不要去折腾那些同意养士银的官员。这一点申时行明白,虽然那些人看起来是张四维的人,但是养士银可是皇上提出来的。
如果自己针对这些人,那就绝对会让皇上不满的。
“臣明白!”申时行连忙躬身道,不过申时行也放心了,这内阁首辅之位是自己的了。比起内阁首辅之位,那些人就什么都算不上了。
张四维很快就上了拜辞折子,朱翊钧也没挽留,直接准许了他回乡居丧。
在讣告送到张四维手里面三天后,张四维离开了京城,赶回山西去葬父了。申时行则是在第三天,把自己的椅子摆在了右边,正式成为了大明的内阁首辅大学士。
张四维走了,内阁跨入了申时行时代,这需要一个震荡期,于是朱翊钧开始低调行事。
每天除了看折子,朱翊钧大部分的时候都在后宫,陪陪王皇后。在这期间,朱翊钧成功的让宜妃和昭妃怀上了孩子,后宫的喜庆气氛更浓了。
朱翊钧不时的也陪陪李太后,这位老太太最近心情很好。
大儿子有孩子了,三个,二儿子也要开府了,李太后到处给他找媳妇。按照李太后的想法,要等到朱翊鏐在京城大婚之后在去就藩。或许要和二儿子离别了,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了,李太后就朱翊钧大婚的事情就更上心了。
朱翊钧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朱翊鏐,流鼻涕的小屁孩也长成大小伙子了。
经过学宫的打磨,朱翊鏐身材高大,体型健硕,看起来非常的不错。整个人也没沾染上什么不好的习惯,为人谦恭有礼,倒是有几分贤王的样子。
“想就藩吗?”朱翊钧看着朱翊鏐,笑着问道。
朱翊鏐一愣,随后就被这个问题给吓了一跳,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当然明白就藩意味着什么。心里面说不憋屈是假的,地方上的藩王过的是什么日子。
王府的事情说了不算,连田产都是王府长史代管的,离开封地所在城池都不行。
说是就藩,实际上与关起来差不多,整日在王府里面过得生活很凄惨。有些志气的,开始做学问,没志气的,那就彻底堕落下去了,整日里玩女人生孩子,直到把自己玩死。
这些年在学宫学文练武,朱翊鏐也很想做点什么,甚至想过马踏草原,哪怕是战死沙场,他也不想去王府被当猪养。或许母后会给自己很多的田地,很多的女人,很多的钱财,可是那样的日子真的不是他想要的。
不过这些话他不敢说,更不敢对自己的皇兄说。
从小到大,自己都在皇兄的阴影下长大的,什么都不如皇兄,宫里面的人也称呼皇兄为贤明之君。可是朱翊鏐知道,自己的皇兄狠起来,绝对不会对自己下不去手。
第七十二章 拉打结合
“就藩是祖宗规矩,臣弟怎么会不想就藩呢!”朱翊鏐笑着说道:“臣弟也想去地方上做一番事情,成为被人称颂的贤王呢!”
朱翊钧看了一眼朱翊鏐,他明显能感觉到朱翊鏐话里面的不诚实。
不过朱翊钧也理解,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先好好准备吧!”说着朱翊钧看了一眼朱翊鏐:“你的大婚母后费了不少心,别让母后担心。”
“臣弟明白!”朱翊鏐答应了一声,恭敬的道。
朱翊钧没有再和朱翊鏐说什么,而是站起身子准备回去了。
事实上,在大明有一个问题你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大明的藩王,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全天下的大明皇族很多,仿佛一群蛀虫一样趴在大明的身上吸血。
全都流放杀了,这是不可能的,为他们找到一个出路,这才是关键的一点。
朱翊钧一直觉得大明对宗室的防范有些过了,不过这也能理解,毕竟大明可是有靖难的。如果不是靖难,自己这一支还有没有都不一定了。
事实上大明的藩王策略也是有用的,在宁王造反之后,大明还没有出过其他藩王造反的。
能不能通过朱翊鏐开启大明宗室的改革呢?这是一个问题啊!
回到乾清宫,朱翊钧叹了一口气,张四维走了,自己关于盐的事情可以开始了。翻看了一下奏折,朱翊钧发现也没什么大事情,回头看了一眼张鲸道:“去把曹一夔给朕找来!”
事实上对于盐的事情,朱翊钧一直在琢磨,自己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做。
想了很久,朱翊钧觉得公私合营或许是一个好办法。可是把盐场给转包出去,让商人们花钱买下盐场。只不过每一个盐场,朝廷需要入股的。
一样的是七成,每年七成的利润归朝廷,三成的利润归商人。
大明有很多的盐区,比如两淮盐区、两浙盐区、山东盐区等等,每个盐区的产量是不一样的。将盐场卖给商人,不会出现瞒报和贩私盐的事情。
反正你产多少,你都可以拿出来卖,全都是你的合法收入。
从这个角度来讲,肯定会大大提高食盐的产量,不像现在,官员做一段时间就调走了。明明晒盐更多,也更快,但是推进起来就是很费力气。
沿海的那些灶户被压榨,每天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军户是军官的奴隶,那灶户也好不到哪里去。或许可以通过公私合营,来解决这一部分问题。运输和贩卖,商人自然会操心,并不用朝廷去操心。
朝廷需要用的盐,可以从盐商那里采买,到时候由盐商负责运送。
至于盐商哄抬盐价,与朝廷对抗,朱翊钧不相信哪个盐商会有这个胆子。现在盐商的事情很混乱,根本就不好查,里面牵扯的弯弯绕绕太多了。
如果将盐场发卖给盐商,反而会变得更好查,谁出事情,找谁也就是了。
发卖盐场,自己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大笔钱,这一大笔钱就是自己初步改革的支撑。不过在做这件事情之前,还是要敲打一番啊!
曹一夔来的时候,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棺材脸?
看了一眼曹一夔,朱翊钧笑着说道:“爱卿看起来很不错,看来这些日子的休息应该不错。那么现在也到了做事的时候了,不知道爱卿有没有准备好?”
曹一夔板着脸道:“请皇上吩咐!”
“正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啊!”朱翊钧看着曹一夔,笑着说道:“这一次你下扬州吧!去查一查扬州的转运使,到了扬州会有人配合你的。”
扬州是盐商重地,大明的盐政根本所在,基本上所有的盐商都集中在了扬州。
“朕会让魏国公府的小公爷和你一起回去!”
在江南最大的地头蛇是谁?当然是魏国公府,自己的圣旨到了江南都未见得有魏国公府的一句话好使。一个在南京盘踞着几十上百年了,统领着南京的五军都督府,可以说触角遍布整个江南了。
魏国公府的小公爷徐维志现在就在讲武堂,把他派过去,那是能帮上很大的忙的。
同时这样代表着自己的态度,魏国公府不傻,自然不会站到自己的对立面。
如果说魏国公府和盐商没牵扯,朱翊钧是不相信的,但是自己意思表现出来了,魏国公府也知道该怎么做。有了他们撑腰,曹一夔的事情会顺利很多。
一旦事情没办法,或者出了乱子,自己也可以直接责罚魏国公府。
“臣领旨!”曹一夔躬身道,他才不会傻到拒绝魏国公府的帮助,那可是一大助力啊!
要知道扬州可不是河间府,到了那里,自己算不算强龙不知道,那些盐商肯定是地头蛇。加上还有官府帮忙,官商勾结,扬州这张网可不是那么好闯的。
“锦衣卫那边不会派人去了,但是东厂这边,朕会让张鲸跟着你走一趟。”
事实上张鲸出京也是朱翊钧不得已选的,扬州和南京那边也有不少太监。这些镇守太监早就做惯了土皇帝,派了王忠过去,根本就压不住他们。
只有张鲸这个老太监,地位高,权力重,名声也大。
加上办事够绝,手段也够高明,有他去了,那很多事情都好办了。
这次自己要一举撞开扬州盐商这张网,彻底垫定自己盐政改革的大幕。朱翊钧心里面很清楚,不把这些盐商打服了,打怕了,事情根本就没法办。
想要用,那就要先打一波,只有打完了,他们才会乖乖的听话。
听到张鲸要和自己一起去,曹一夔眉头一挑,这一次在河间府曹一夔就见识到了张鲸的手段。那手段绝对不是王忠可以比的,不但手段老辣,而且很是阴狠啊!
根本就是一个为达目的,基本上不讲手段的人。
虽然曹一夔心里面有些抵触,可是曹一夔也知道,自己即便是反对也是没用的,皇上肯定还是会让张鲸去的。另外他也知道,张鲸去对自己的好处也是多多。
至少自己不用扮白脸了,自己唱红脸就行了,估计张鲸下扬州的消息传出去,肯定会吓傻不少人。
朱翊钧见到曹一夔没说什么,点了点头道:“那你就尽快出发吧!”
“臣遵旨!”曹一夔再一次说了遵旨,然后躬身告退了。
曹一夔和张鲸去查扬州的案子,肯定会掀起腥风血雨,不过朱翊钧考虑的不是这个,而是在这个之后的重建。盐政不能乱,一切都要在维稳的情况下进行。
事实上大明的富商太少,这才凸显出了盐商,等到自己的改革展开,不少人就会发现,盐商其实赚的是辛苦钱。
“看来内务府的目标要改一改了啊!”
李中行那边正在研究织机,不过时间太短,进度缓慢,朱翊钧觉得应该让他去扬州一样。到扬州收拾这个烂摊子,李中行最合适了。
李中行本身就是晋商,而且是盐商,他出面能够让很多盐商相信他。
在这个行业之中,李中行也有大量的人脉,不至于让人觉得这一次是朝廷在割韭菜。如果让人觉得朝廷是在割韭菜,那估计也没人敢买自己的盐场了。
杀一批,拉一批,这才是王道,曹一夔和张鲸去杀一批,李中行去拉一批。
至于拉过来的这一批,交给李中行管肯定是不行的,到时候只要安排一个新的官员掌握食盐司就行了。朱翊钧心里面最合适的人选是曹一夔,只不过前期曹一夔不合适。
想通了这件事情,朱翊钧觉得要把李中行叫到宫里面,好好的嘱咐一番了。
至于李中行能不能干好这件事情,朱翊钧一点都不担心,以李中行的能力眼光,这点事情肯定难不倒他。估计这个家伙还能从里面获得不少的好处,比如提拔一些和他关系不错的商人。
这种事情朱翊钧是不担心的,因为这种事情在什么时候都免不了,只要不闹出乱起,好好做事,那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在朱翊钧准备开展盐政的时候,京城门口迎来了一拨人。
这是一波带着煞气的士卒,看装备和样子就知道是边军,尤其是他们骑着的马,这种好马一看就是战马,这种好马在京城可是不多见的。
在人群之中,一员五十多岁的大将端坐在马上,红缨随着战马的起伏抖动着。
红扑扑的脸膛上,一双目光炯炯有神,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蓟辽总兵戚继光。
看着京城的城门,戚继光舒了一口气,圣旨到了蓟州之后,自己安排了那边的事情,可以说是兼程赶往京城了。这一次从蓟辽调任京营,戚继光倒是没什么抵触。
事实上戚继光对这位新皇还是很好奇的,自从去年亲政以来,这位新皇对军队可是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好感。在张居正死的时候,戚继光还担心过一段时间,现在则是一点担心都没有了。
从蓟辽总兵到京营提督,戚继光也算是升官了,但是他更想和这位新皇聊聊。
第七十三章 戚继光
戚继光进京的消息关注的人不太多,文官对这些事情本身就不太感兴趣,不过朱翊钧却很感兴趣。关键是这位太神了,从小到大就是听他的故事。
在加上他贪污送礼,巴结张居正,这个人就显得很矛盾。
下场又很惨,这就让人对他更多了不少的同情。
朱翊钧对戚继光,当然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在得知戚继光到了京城之后,直接就让自己的小厨房准备了饭菜,顺便搞了一坛好酒,朱翊钧准备和他聊聊。
事实上朱翊钧对戚继光的好奇,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关于他怕老婆的事情。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怕老婆的可不多,这么多年的历史,流传下来的也就只有房玄龄能够与之一战了。朱翊钧要说不好奇,那绝对是假的。
“戚继光到哪里了?”朱翊钧看了一眼张鲸,脸上带着笑容的问道。
“戚将军已经去点卯了,很快就会进宫了。”张鲸见到自己家皇爷兴奋的模样,有些小心地说道,想了想,他又补充了一句道:“皇爷,戚夫人也进京了。”
在朱翊钧身边这么多年了,张鲸也摸清了自己皇爷的脾气,显然自己家的皇爷对戚继光的夫人必然也会很感兴趣的。
朱翊钧一愣,戚继光的夫人也来了?直接就对张鲸吩咐道:“去把戚夫人也宣到宫里面来,朕常闻戚夫人靖国不让须眉,既然来了,那就一起见一见吧!”
一听皇爷这话,张鲸就知道自己果然没猜错,虽然皇爷一脸正经的样子,可是张鲸知道自己家的皇爷心里面肯定不是这么想的。
“是,老奴这就去!”说完这句话,张鲸转身就向外面走了出去。
让朱翊钧没想到的是戚继光还没来,徐文长先跑来了,老头一副兴奋的模样,给朱翊钧见过礼之后,便笑着说道:“陛下,这戚继光进京了,陛下是不是要赐宴啊!”
朱翊钧看了一眼徐文长,自己还以为他是来看故人的,结果又是跑来蹭饭的,不对,是蹭酒。
白了一眼徐文长,朱翊钧没好气地说道:“朕宫里面的好酒都快被你喝光了,等一下朕和戚继光喝酒,你就喝茶吧!饭也不用吃了,朕赐你清茶一杯。”
徐文长也不在意,在一边嘿嘿笑,脸上的表情很荡漾。
戚继光很快就来了,一身红色的蟒袍穿在身上,看起来倒是有几分儒雅的气质。五十多岁的年纪,看起来倒是颇有几分气度。不过吸引朱翊钧目光的不是戚继光,而是他身边一身诰命服饰的戚夫人。
看到戚夫人,朱翊钧终于知道为什么戚继光打不过戚夫人了。
这身高,一米八差不多了吧?
加上从小练武,戚夫人给人的感觉真的很彪悍,气势很有压迫感。虽然穿着诰命的服饰,可是看起来依旧有几分英气。这两人走在一起,戚继光居然和戚夫人身高差不多。
在这个时代,女人讲究的是柔美,是娇小,这戚夫人和这两个词完全不沾边啊!
传说中戚继光晚年很凄凉,因为戚继光夫人休了戚继光,儿子和小妾都也都离开了戚继光。这一点朱翊钧是不相信的,虽然戚继光很惨,可是也不至于惨到那个地步。
只不过戚继光被弹劾,被罢免,估计是怕牵连妻儿,所以才有那么一手。
朱翊钧估计,以戚继光的才能,他肯定能猜到自己的下场,有胡宗宪殷鉴不远,他肯定对自己结局也有预料。张居正的张家弄得那么惨,他怎么可能不害怕,这是武将自污的手段,都被老婆休了,这惨透了。
至于戚继光的妻子回娘家,那是因为戚继光的老丈人家也不一般啊!
传说因为戚继光纳妾和养子的死,戚夫人离开他的,可是那都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纳妾的时候没离开,怎么非得戚继光倒霉的时候离开了,根本经不住推敲。最大的可能就是避祸,毕竟张居正一家可是很惨的,大儿子直接上吊了。
要知道戚继光的老丈人家,那可是世袭的指挥使,她离开戚继光之后,朝廷也不会和她一个妇人一般见识。
如果说王氏的离开是看不惯戚继光,那他的小妾和儿子呢?难道也是看不惯戚继光?王氏有那么资本,小妾可没有。再说了,儿子会抛弃老爹,让他孤独终老?
朱翊钧觉得如果事情是真的,那就是为了避祸,如果是假的,那就应该是我大清在泼脏水。
当然了,这个脏水不是泼给戚继光的,而是泼给当朝的皇帝的,也就是万历。以戚继光的凄惨结局,来凸显万历皇帝的昏庸,这种事情我大清是干得出来的。
朱翊钧思绪翻滚之间,戚继光已经拉着自己的夫人给朱翊钧磕头了。
“免礼吧!”朱翊钧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朕可是早就等着爱卿进京了!”
虽然说这话,可是朱翊钧的目光却不时看向戚继光的夫人,实在是这位戚夫人太招眼了,比戚继光招眼多了。戚继光也发现了这一点,顿时一脸的尴尬。
“承蒙皇上看重,臣铭感五内。”戚继光恭敬地说道。
“臣这一次进京来,置办了一些边疆的特产,还有一些辽东的奇珍野味,进献给陛下!”
朱翊钧无语的看着戚继光,这位还真是走到哪里送礼到哪里啊!这进京了,居然还给自己带了礼物,看着戚继光的笑脸,朱翊钧不知怎么的,心里面一阵心疼。
平复了自己的情绪,朱翊钧叹了一口气道:“朕知道你自己也不宽裕,以后这种事情就别做了。”
听了朱翊钧的话,戚继光一愣,连他身边的戚夫人也是一愣。
“朝廷这些年也不宽裕,亏欠边关将士良多,朕也知道边关将士日子不好过。文人士子整日风花雪月,诗韵唱酬,可是边关将士是在吃沙子卖命。”
说到这里,朱翊钧自嘲着笑了笑:“都是为大明卖命,不应该如此的。”
戚继光听了朱翊钧这话,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大声地说道:“陛下英明睿智,乃千古明君,实在是百姓之福,是大明之福,是天下之福啊!”
看着戚继光情真意切的模样,朱翊钧一脸的无语。
这你马屁拍的也太过了,刚刚一点悲伤的氛围,瞬间被冲击的稀巴烂。
朱翊钧算是看出来了,短时内让戚继光掏心掏肺那是不可能了,他这辈子坎坎坷坷的过来的,什么事情都见过,经历过,早就在身体外面套上了保护的外壳。
想想也是,戚继光从严嵩时代走过来的,又走过了徐阶高拱,还有后面的张居正,要是没这个心劲,估计早就被收拾惨了。
看看同样是名将的俞大猷,再看看戚继光,一对比就看出来了。
“起来吧!”朱翊钧摆了摆手,转头看向了戚继光的夫人,他决定和戚夫人聊聊,缓和一下尴尬的气氛:“戚夫人,朕听说你出身武将世家?”
戚夫人连忙答道:“回陛下,命妇出身安溪王氏,家父世袭安溪指挥使。”
朱翊钧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朕常听闻戚夫人靖国不让须眉,乃当世奇女子,今日一见,果然不凡。戚爱卿得妻如此,当真是他的福气。”
一边的戚继光听了这话,脸色丝毫不变,一副就是如此的模样。
求生欲这么强吗?
朱翊钧看了一眼戚继光,知道这人绝对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不过想想也就明白了,见了这么多的战阵,早就该练出了,不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估计也差不多了。
“朕让人准备了酒宴,赐宴吧!”朱翊钧想了想,直接开口说道。
事实上今天有徐文长和戚夫人在场,也实在是不适合说京营的事情。
酒宴摆上来,大家就开始了吃喝,一边吃喝,朱翊钧还是一边询问戚继光的一些战阵之事。有徐文长在,气氛倒也不错,戚继光也讲了不少。
不过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