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国师(鲈州)-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任何一个有志于朝堂的人来说,张孚敬的见识都贵不可言。有着在内阁近十年的经历,他对嘉靖朝政坛的了解极为透彻,遍数天下,能在这方面出其右者,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

在某种程度上,他差不多预测出了今后二十年,政坛巅峰的变迁。

当然,老张不是神棍,没有后世带来的见识,他的预测是有偏差的。比如严嵩和夏言的关系,他就是以同气连枝的党羽来评估的。

严、夏二人既是同乡,还有一层师生关系,在这个时代,这就算是相当铁的关系了。事实上,两人走的确实也很近,尽管他们的关系有些尴尬。严嵩是老师,夏言是学生,但后者却居于高位。

当然,这点尴尬并不算多大妨碍。张孚敬认为,夏言入阁后,肯定要引奥援帮衬,严嵩的可能性相当高。有了这层关系,只要他日后不被夏言连累到,入阁拜相,自是水到渠成。

而刘同寿心知肚明,这俩人后来反目成仇,夏言甚至可以算是死在了严嵩手上。可这种事,谁又能提前预测出来呢?也只能慨叹政坛波诡云谲,变幻莫测了。

历数了这么多人物,刘同寿却没得到真正想要的答案。

归纳张孚敬的观点,面对嘉靖的要求,无非只有三种策略:顺从、抗拒、阳奉阴违。

张孚敬所做的,就算是委婉的抗拒;夏言可能做的,是阳奉阴违,他很可能表面顺从,实际上却采取其他对策,搞事来分散嘉靖的注意力;而张孚敬没有直接点名,但刘同寿却心知肚明的,就是严嵩全盘接受的策略。

以先知者的眼光,按时间顺序来看,嘉靖朝的政坛脉络,一目了然。从抗拒,到阳奉阴违,最后全面顺从,嘉靖帝与外朝的斗争,获得了全面的胜利,尽管这胜利并不能持续太久。

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会发生的现象。

让刘同寿犯愁的是,他要如何抉择呢?涉及到历史的必然性,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啊!

好在,他有个好老师。

“同寿,你要知道,你是与众不同的那一个。”

“如果将圣眷和回报比喻成赚钱和花钱,这件事就很容易说明了。抗拒者,属于有出无进,就算前期有些积累,迟早也会败得一干二净;阳奉阴违者,象是不务正业,专事赌博,运气好的时候,能维持有进有出的局面,但一旦运气变差,或者赌场有人捣鬼,那么……”

“顺从,就是老老实实的种田做生意,有进有出,最为牢靠。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种田有旱涝之虞,经商更是前途莫测,随便一个小意外,就可能打破你长久以来经营出的局面。”

“以上诸法,风险各有不同,但无论哪个,都不能保证天长地久。这还是仅仅考虑与皇上的关系,如果再把朝局考虑进去,那就更加难有保障了。”

“然而,同寿你,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有点石成金之术!”

“没有进项、赌博输了、种田颗粒无收,做生意赔了,对别人是致命伤,对你来说却不是,因为你能无中生有,变钱出来。无论怎么亏空,你都有法子补上!这,才是老夫很早以前,就看好你的原因。”

老师,你干脆就直说,我有金手指算了……但仔细想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从历史上,嘉靖朝的几大权臣的收场来看,老师说的还真不错。

老师自己不用说;夏言的解决那是之相当惨烈,赌博的人,不是大输就是大赢,正应了老师的比喻;严嵩失圣眷,则是因为几个小意外,累计起来之后,成了致命伤。他的下场也很惨,不过那不是嘉靖本身的意思,而是他的政敌们的反扑。

自己还真是与众不同的那一个,因为自己可以作弊。在政事上惹皇帝不爽了,不要紧,可以编个戏法弥补,先前还在绍兴的时候,自己不也没少触皇帝霉头么?最后还不是青云直上?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有金手指的人,哪能以常理度之?

“这一点,你千万不要忘了,无论你做了翰林、尚书,还是大学士,又或仅仅是个小道士,你的根基都在紫禁城。只要圣眷不衰,无论你做什么,都有可行之道,这,就是嘉靖朝的法则。”张孚敬语重心长的说道。

“多谢老师指点迷津。”刘同寿郑重其事的站起身,一揖到地。没错,无论身份如何改变,皇帝的要求如何苛刻,成功的钥匙,都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就是忽悠,只要将忽悠进行到底,自己就能无往不利!

“倒也不用这么庄重,你也不过是当局者迷,只要静下心来想想,迟早会想通的。”张孚敬捻须而笑。

这一刻,他仿佛穿越了时光,看到了最得意的弟子登阁拜相,在大明巅峰指挥方遒,挥洒自如的景象。

薪火传承,辉煌至此,老怀告慰,夫复何求。

第204章踏破铁鞋无觅处

走出张府,刘同寿已经恢复了平时信心十足的模样,盘算起下一阶段的计划来。。)

丹成前后的两个月,无疑是相当关键的。

只要这段时间不出意外,四个月后,自己必将有一笔极为丰厚的入账,足够吃上个三五年,乃至更久的那种。

想要保障计划的顺利运行,不动脑筋可不行。就嘉靖那多变的性格,和薄弱的意志力,一旦收到某些诱惑,很难说他会不会动摇。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自己可是有作弊器的,办法么,想想就有了。眼下最重要的,是找个人一起庆祝一下。

刘同寿如今依然住在客栈,中了进士后,他本有意买个宅子,但一来没有进项,用度紧张;二来张孚敬一直劝他等等,说是住客栈有住客栈的好处;加上客栈老板服侍的确实周到,刘同寿也就暂时打消了搬家的念头。

“咦?楚楚呢?”进门后,刘同寿只看见了梁萧,他有些意外。

韩应龙等人去参加琼林宴,那些未中式的则是各有安排。多数都收拾行装,准备回家;还有些人打算在京城等机会,以小仙师的上升势头,手下正是用人之际,机会多着呢,何必非得来回折腾呢?

不过,楚楚没出现,就有些奇怪了,要知道,女孩每次都是第一个迎出来的,不见了那张熟悉的笑靥,刘同寿心里空荡荡的。

“楚楚啊,她昨天出去逛街时。听有人说书说的好,今天这不又跑去了……”梁萧解释两句,见刘同寿面色古怪,又宽慰道:“不过,同寿你也不用担心,有郝兄弟他们跟着呢,不会有什么事的。”

“评书?”刘同寿大惑不解:“比我说的故事还好听?怎么可能嘛!”

他自己受关注度太高。郝老刀等几人不好跟在他身边,但化了妆跟着楚楚出门,问题就不大。他身边有几个彪悍刀客的情况。瞒得过谁,也瞒不过皇帝,若是一直遮遮掩掩的。反倒成问题。

然而,楚楚听别人的评书听得入迷,甚至连等自己的事都抛在一边了,这就让刘同寿很难接受了,无论从道理还是感情方面来说,都是如此。

明朝的很多话本、小说,并没有流传到后世去,但最优秀的那些,基本都保留了下来。比起刘同寿肚子里的小说,明朝小说的文学性自是超出不少。但故事性却差得多,楚楚又不是文人,怎么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这个么,我就不知道了。”梁萧摇摇头,然后贼忒兮兮凑了上来。“有道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同寿,京城的八大胡同,那也是不逊于秦淮风月的好去处,所谓择日不如撞日,不如让我带你去领略一番。如何?”

“……你不怕冯大婶了?另外,这有联系么?”刘同寿很无语。

“当然了。”梁萧理直气壮道:“比起测算吉凶,卜人前程,我是望尘莫及,但若单论观面相,我也是有几分心得的……你自己看看,你眼神飘忽,颊泛赤红之色,说是急躁兴奋吧,可你的嘴唇分明又很湿润,这叫什么你知道吗?这就是面带桃花哇!”

“……所以?”

梁萧煞有其事道:“堵不如疏,既有所求,最好的办法当然不是苦苦忍耐,而是因势导利的宣泄出去。所以啊,咱们这就动身如何?”

“算了,我先去找东壁兄好了。”刘同寿没空跟无聊之人扯皮,明明就是悟道后的欣喜,怎么就变成了面带桃花呢?难不成哥真的被那位端妃娘娘给诱惑了?他打了个寒颤,妖精厉害,下次再见,须得提高警惕啊。

“不是吧?同寿你竟然……”梁萧的反应有点夸张,他又凑近了些,一脸急切,“同寿啊,不是所有读书人的习惯都是那么好的,就拿这断袖之癖来说吧,恶心且不去说他,这其中的危害,那也是相当的大啊!就拿我那个叫王新亮的同窗来说……”

“去去去,我跟你啊,就没话说。”刘同寿苦笑不得的赶走了梁萧,这人脑子里转的,似乎只有这些东西,就没个正经点的时候。

他找李时珍,当然是来确认进度的。

被赶在一边,梁萧犹自悻悻不已的嘟囔不休,家里婆娘管束得紧,外面领导又不偷腥,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就在这时,大门再次被人推开,一个娇俏的身影蹦跳着冲了进来,随之而来的是银铃般的笑声和一连串的问题。

“咦,是梁叔啊?你怎么在这里?同寿哥哥回来了吗?他在哪里?我有好多话要说给他听呢。”

“楚楚,太好了!你回来的真及时,大事不好了,快,你赶快去西厢房,只有你才能让同寿回心转意了!”

梁萧咋咋呼呼的一通嚷嚷,吓得女孩花容失色,连连点头应了,然后一路小跑的奔西厢去了。她完全没注意到,梁萧嘴角那一丝狡猾的微笑,更不会留意到,身后的郝老刀几人脸上那玩味的笑容。

另一边。

“麻沸散是汤药,而同寿你的要求是做成丹丸,这才是目前最大的麻烦,还有,你说要把那丹丸做的金光闪闪的,这实在有点……”李时珍皱着眉头,很为难。

刘同寿摆摆手,丝毫不以为意,“这简单,可以用蜂蜜之类的东西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形态问题,那也好办,大不了做个蜜丸,吃完了在喝点汤……只要能把话圆上就行,关键是功效。”

“我按照你说的试过了,根据服用剂量和配合佐药的不同,确实能产生不同程度的迷幻效果,不过,爹怀疑,这种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如果是皇上的话,他从前一直服食金丹,恐怕……”

“也就是说,事先得做点试验?”

尽管李时珍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但这话也就刘同寿敢说,这事儿,当然也只有刘同寿敢做。

“我想想办法好了……”想把东西送到皇帝的嘴里,这事儿可没说起来那么简单,刘同寿捏着下巴,陷入了沉思。李时珍也知事关重大,静静站在一旁,并不打扰。

“寿哥,寿哥,你怎么了?不要吓我啊!”楚楚惶急的呼喊,打破了静寂,还没等刘同寿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一个温软的小身子已经抱在怀中了。

“怎么了?没怎么啊?楚楚,你别哭啊!”刘同寿有点发懵,同时,女孩的关心也给他带来了阵阵暖意。

女孩泪眼婆娑的在刘同寿身上摸索着,好一会儿都没发觉哪里不对,她有些困惑,仰起小脸,迟疑道:“可是,可是,梁叔说……”

我擦,对某些衰人的防备,真是一刻也不能放松,一不小心,就让他钻了空子。

刘同寿柔声道:“梁叔啊,他最近有点问题,你知道的,上了年纪的人,会有那么一段时期,觉得哪都不对劲,这个叫更年期,他胡言乱语,你不用在意,我好好的,什么事都没有。不过,反正也这样了,不如我们……”

“咳咳……”李时珍看不下去了,同寿兄弟,你也太旁若无人了吧?

楚楚这时方才惊觉,红霞顿时飞上了俏脸,想要跑开,却被刘同寿紧紧抱住,挣脱不开,只能将臻首深深的埋在刘同寿胸前。只有这样,她才能摆脱那羞死人的窘迫。

“哦,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就不打扰了,这就回去了。”

刘同寿的脸皮就厚得多了,他笑眯眯的说道:“对了,东壁兄,你也老大不小了,这个人问题是不是也该……据说伯父在老家给你说下了一门亲事,要不要我帮你把把关?咦,你干嘛急着关门,我这也是一番好意……”

丹药的事,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既然古方已经重现,至少成功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刘同寿也算是放下了一件心事,佳人在怀,情迷意乱,接下来会发生的事,自然毋庸详述。

云收雨住,说了会儿情话,刘同寿突然想起一件事来,“楚楚,你这两天听的是什么评书啊?比我讲的故事还好听?”

“那不一样啊。”女孩敏锐的感觉到了刘同寿话里那股酸意,可不知为什么,这种感觉却让人觉得一阵甜蜜。

楚楚吃吃笑着,不无骄傲的说道:“寿哥,那评书的名字叫做:江南异人录,现在的异人只有一位,那就是上虞小仙师。”

“啊?”刘同寿微微一惊。

“很有趣哦,我讲给你听好吗?”不等刘同寿有所表示,楚楚就已经有板有眼的背诵起来:“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古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江南异人录……”

女孩没读过多少书,这时代的小说又不是纯粹的白话,想把这种长篇大论背下来,显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楚楚偏偏这么做了,毫无疑问,是为了想让自己高兴。

清音入耳,软香在怀,体会着佳人的款款深情,刘同寿也是阵阵陶醉。

不过,听了片刻,他突然觉得这文风有些熟悉,尤其是开辟那首诗,如果把最后五个字换一下,岂不就是……

西游释厄传?

我擦,这位大神怎么突然把自己当做题材了?亏得自己还到处找他呢!

第205章做到最好

事不宜迟,刘同寿立刻起身,带着楚楚找人去了。。)有啥不喜欢的?

“你换上男装,跟我一起去,这样就不担心了吧?”

“真的?”楚楚眼睛一亮。

“骗谁也不会骗我的小楚楚啊。”

能忽悠得皇帝五迷三道,刘同寿的口才可不一般,甜言蜜语一出,楚楚也是俏脸飞红。不过这一次,,她没象以往似的羞得逃走。而是踮起脚,在刘同寿唇上轻轻一吻,然后才娇笑着跑开了。

在礼教盛行的时代。这亲密举动实在有些不妥,然而,刘同寿身边的人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这种情况他们见得多了,不光是在刘同寿身上,十几年前,他们也见过类似的场景。

一个无人注意的阴暗角落里,哑仆的身形悄然隐没,脸上已是老泪纵横。公子爷身上的变化,果然是万岁爷冥冥之中的庇佑啊,这性情。这行事作风,跟当年的万岁爷,完全是一个模子里雕出来的啊。

……

涉及到梦想的实现,梁萧奔走的很卖力,效率也很高,他想的很透彻。开门红搞好了,才有将来不是?

另一边,蔡昂那边答应的也很痛快,痛快的让蔡府的下人都为之惊讶。这种没有预约的邀请,跟直接召唤没啥区别,自家老爷可是翰林学士,遍数京城,能对翰林学士招之则来的人又有几个?

于是,在刘同寿发出指令后不到半个时辰,双方在丽春院碰面了。

刘同寿也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但他对这事儿本就无所谓,梁萧既然强力推荐,那就进去瞅瞅呗,总不至于碰见个叫韦春花的妓女吧?

“刘……”对这场期盼已久的会面,蔡昂早就在脑子里推演过很多遍了,腹稿也是打了无数。但最终还是百密一疏,在开头的称呼上,他却卡了壳。

这个时代,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尤其是在官场上。

一般来说,对这种即将成为上下级的,只要称呼字就可以了。但刘同寿的字,咳咳,谁叫,谁就有谄媚奉承的嫌疑。蔡昂本就是这么打算的,不过,他却不能做的太直白,特别是在初次会面当中,那会显得太过轻浮。

刘同寿将会面地点选在丽春院,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他召蔡昂去客栈,会显得太自傲,容易让蔡昂下不来台,好事变坏事;自己上门,又容易让嘉靖有想法,他可是天下独一号的天子门生,把蔡昂当做长辈,上赶子跑去拜会算是怎么回事?

找个第三方,才是最合适的做法。

不能称字,平辈相称,还有号,但刘同寿连字都是刚取的,又况乎号?以籍贯称之,倒是不错,但又容易把人给叫老了,只要想到,称一个年方弱冠的少年为‘刘上虞’,蔡学士浑身上下都不得劲。

至于其他的,生员,或是刘同寿那个太常寺的虚衔,都不太合适,会给对方一种自矜,高高在上的感觉。久历宦海的蔡学士当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刘修撰,久仰,久仰。”转了一大圈,蔡昂最终决定,用还没落实的那个官职来称呼,最为稳妥。

“蔡学士……咦?”刘同寿哪里想到,为了这个称呼,蔡昂居然做了这么复杂的心理斗争。他还没来得及拱手行礼,就被蔡昂的称呼闹得一愣。

蔡昂心下一松,知道如何化解初见的尴尬了,他呵呵笑道:“刘修撰还不知道吧?琼林宴后,翰林院已经确定了朝考的章程……因为陛下赐字‘探花’与你,看重非常,故而从三鼎甲例,直入翰林院,授以修撰,可喜可贺啊。”

“原来如此……”刘同寿终于明白黄锦最后嘱咐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翰林院开了特例,事情显然不会就这么完了,这个清贵衙门乃是天下士人所望,他这个特例无疑要成为焦点。想混日子。也不能随意敷衍,否则丢的不光是他自己的脸,连带着皇帝的威严也要受损。

所以,他要想办法在这个职位上搞出点名堂来才行。想出彩。首先要搞清楚状况,而眼前这位翰林学士,显然是咨询的最佳人选。

略做寒暄,双方落座,话题就此展开。

“蔡大人,想在翰林院有些作为,应该如何……”刘同寿直截了当的问道。

蔡昂全程参与了会试、殿试。只要他不是傻瓜,就能看出来自己的本质。那么,主动把自己的缺陷摆出来,也算是示好的一种方式。

刘同寿的用心良苦,蔡昂也是甘之如饴,他捻须笑道:“其实,也无非就是做学问,写文章罢了。就拿这修撰一职来说吧。修撰,顾名思义,就是以修撰文章为主。如果要细分的话,其中也有高下。”

“古往今来,无论王侯将相,对身前身后之名,都重视有加,所以,最上者,无过于秉笔青史,流传后世。”

“当然,修史耗时漫长。又有诸多先贤佳作在,对名声虽多有助益,但弊端也是不少。若能参与修撰前朝史籍,自是再好不过,奈何武宗实录已成,与你有同乡之谊的那位谢侍郎。正是因此而贵,现在可修的,怕是只有众皆弃之的伪元史了。”

“经史向来相提并论,先贤已渺,经典自是难以再现,不过,给经典做注,却也不失为养望的上佳途径。只要经注做得好,随着经典流传于世,成就未必在修史之下。”

“再次,则是撰文写赋,针对时弊朝局,发表心得。如果看得准,倒也不失为扬名之道,不过,其中风险也是不小,刘修撰当慎查之。”

“最次,则是写诗词,收录成集,发行于世,也能有所成就,只是不会太高,除非写的是青词。”

蔡昂一番长篇大论,也算是推心置腹。行行皆有学问,即便是翰林院这样的清闲衙门中的某个职位,涉及的门道也不少。

史官的名声,比多数皇帝都大,就是因为他写的东西流传下来了,上面有他的名字,因此知名度高。儒家经典的道理也是一样,但这两样都需要很高的水准。

写历史不消说,越近的时代,资料就越详细,就越容易出彩。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写的很好,和写史记的司马迁难分轩轾,但若让他去写史记的内容,他肯定不如司马迁,因为太久远了,他查不到那么多资料。

明朝的国策,对外相当的强硬。所以,伪元的史书,就成了老大难,谁也不愿意费神费力的写这吃力不讨好的东西。所以,修前朝的实录是美差,修元史是老大难,再往前推,资料又不好找。

修史这条路只是看起来很美好,实际走不通。而给经典做注,技术含量不是一般的高,非士林大儒不敢动笔,研究这个的人太多了,一旦破绽,立刻就会被骂成筛子。

蔡昂认为,剩下的两项才比较适合刘同寿。

刘同寿的优势是枪手多,出文集自然是上策,尤其是时事评论类的,就跟会试时一样,他把握方向的能力无人能及,这个厉害啊。

至于写诗词,这是最无奈的选择。别说刘同寿手下没有什么太出名的诗词才子,就算有,而且达到了唐宋时期那些诗人的高度,一样没用,明朝就没人重视这个。

现成的例子摆在那儿,唐伯虎写的诗文不错吧?但他真正赖以成名的,前期是他的制艺,后期是他的画作,诗才?那是什么?业余爱好也值得拿出来一说?

这就是明朝的世风。

听完了蔡昂的说明,刘同寿陷入了沉思。

要如何选择呢?经注是不用想了,他对这个一无所知,光凭枪手怎么行?何况,就算把韩、孙拉上,也未必能出彩啊,二人虽有才,但毕竟年轻,干这个肯定是有问题的。

说起来,还是蔡昂重点推荐的文集最靠谱,至于青词……想到那些看都看不懂的东西,刘同寿脑仁直疼。

不过,他又有些不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