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抗战(龙岗)-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帮人会做出些什么来?以这帮黄种人在这段时间所表出现来的强硬态度来看,突然翻脸进攻印度也未必不可能。
那不用武力,光空口白牙地讲道理,告议中国人缅甸应该是英国的殖民地,他们应该让出来?丘吉尔脸皮再厚,也丢不起这个人。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丘吉尔和罗斯福都明白,今时的中国政府跟往常有些不同,绝不可能因为几句空头的许诺就被忽悠住,否则,再丢人他们也会这么干的。
而除去这两招,就只剩下利益交换了。
英国政府许诺了一笔高达两千万英镑的贷款,还同意让中国接收英缅军队丢在缅甸的所有武器……结果这个条件刚提出来,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何应钦就向英国政府提出了另一个要求:被日本人俘虏的英缅士兵已经被中国空降兵所解救,只是他们还需要高达一千万英镑的伙食和药品。原因:“你们投降的士兵太多,又太能吃了,而日本人又饿他们饿得太狠!”
英国政府颜面丢尽!而中国政府也等于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之后,滇军的一个团顺着当初英缅军队逃往印度的道路堵住了正欲“光复”缅甸的亚历山大,以英国“不能保护缅甸”为由,阻止其回归。亚历山大虽然百般恐吓,却终究不敢主动挑衅。
而再之后,美国出面调和。
不久,经过商议,中国同意英**队回到缅甸,但也提出了先决条件:英美两国却必须再次提供三十万吨的军事物资和一个集团军的装备,另外还有三百架b…17轰炸机,除此之外,中**方还将控制仁安羌油田,直至战后!
可以说,中国方面的要求非常苛刻。可英美在稍稍讨价还价之后就同意了。而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中国远征军立即做出调速,在亚历山大回到缅甸之后,就开始迅速往北撤离……英国方面顿时大急,因为退往暹逻的日军已经再次闻风而动。
第604章石原莞尔要来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秦卫这一招姑苏慕容氏的“斗转星移”施展的可谓是炉火纯青,不要脸之极。可谁也拿他没办法。因为英国人只顾着急呼呼的回缅甸去,根本没想到中国人会在得到那说好的三十万吨物资和一个集团军的装备之前就撒丫子跑路,所以,事先他们根本就没有在这方面跟中国方面有过任何的约定或者协议。这也是他们进入了一个思维的误区……既然中国人答应要离开缅甸,自然是应该在得到这些东西,并且在英缅军队重新归来,接掌了防务之后才离开。
可中国远征军偏偏就在他们到来之前就跑了。
丘吉尔和罗斯福原本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把这三十万吨物资和一个集团军的装备给扣下,当成诱饵,引诱中国人继续替他们卖力,所以只是咬牙凑了两百多架b…17轰炸机,又把飞机装满,然后先把这些东西给送了过来。可没想到中国人一点儿也不在意那些物资还没全部到手,拿到飞机和那小部分物资就撤了。而王耀武率领空降兵从仰光押送着日本人的后勤辎重和先前被英国人扣下了那二十万吨物资沿着铁路回到曼德勒的时候,亚历山大的先头部队距离那里还有差不多两百公里。
面对这个情形,一心要“收复”缅甸,一雪前耻的亚历山大将军直接就愣在了那里。因为他得到消息,在中国人离开仰光后不久,日本人就重新占据了那里。当然,根据日本人自己的宣传,皇军是经过一番苦战,“付出了重大牺牲”。才得以击退“中国王牌”的空降兵。可实际情况却是中国人刚走没两天,日本人就排着队,没有任何阻拦的进入了仰光,然后就像是送行一样,隔着一百公里以上的距离,“目送”王耀武离开。
说白了,日本人被中国人的两下散手打怕了,目前已经不敢轻易招惹中国远征军。可不敢跟中国人开战,却并不代表他们害怕英军……亚历山大敢以自己英国人的人性保证,那帮日本鬼子正在磨刀霍霍地等着他。还有他手下的英缅军团。对付不了中国人,还对付不了英缅军?那帮罗圈儿腿被中国人打得半死,正愁没个出气的对象呢……
于是,原本因为害怕中国人在缅甸站住脚,而带着部队以极快的速度赶回来的亚历山大又命令部队停止了前进。
这也是没办法。
亚历山大知道这非常丢人。甚至比之前被日本人打得落荒而逃还要丢人。因为之前被打败了,至少说明他还在打。可现在他却连打都不敢跟日本人打了……可他总不能带领这支部队去送死吧?
无奈之下。亚历山大将自己的困境告之了伦敦,并要求伦敦想办法让中国人帮他把日本人再赶出去,然后再把这儿的军事占领权交还给他。
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亚历山大被撤掉了英缅军总司令的职务,军衔也由中将一下撸到了少将,然后就被丘吉尔送去了埃及。到蒙哥马利手下混日子去了……而原来的历史,亚历山大在缅甸的时候就已经升为上将,虽然被日本人打得屁滚尿流,可之后却到埃及当上了蒙哥马利的上司。再之后,因为在北非战役中的“优秀”表现,他成功混上了元帅的军衔。不过,这一回遇上秦卫这么个黑心的家伙,他估计是没有机会再混到那么高的职位了,就算蒙哥马利在北非能再次打嬴,他也只能屈居其下,分一点儿小功,能升回中将恐怕都要多向上帝祈祷才行。
而亚历山大的离开,换来了蒙巴顿的到职。
至于为什么会是蒙巴顿……一来,蒙巴顿曾在印度任职,对亚洲事务还算了解;二,据闻,蒙巴顿跟中国远征军总参谋长的秦卫曾有过联系,据说关系处得还算可以。而经过这么多的事情,丘吉尔终于算是怕了中国政府,或者说是怕了那个一直在中国政府背后给他使坏的家伙,也知道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过份之举已经彻底激怒了中国人,知道如果自己再那么干一味的以英国的利益为先,甚至不惜以伤害中国人的利益来保证英国利益,中国人就不会是把缅甸让给回日本人那么简单了,说不得就会拼着再吃点儿亏,给大英帝国来一回狠的。而他也相信对方绝对有能力做到,也绝对做得出。尤其是在中国远征军撤出曼德勒,秦卫却又以远征军总司令部的名义要求英美两国政府赶紧将事先承诺好的物资和装备赶紧送抵中国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真的遇上一个厚脸皮的家伙,那个人跟自己一样不要脸,一样以国家利益为先,一样视他国利益为狗屁……可对方比他聪明,算计的也比他准确,所以倒霉的肯定就是他这个大英帝国的首相。
……
“丘吉尔来电祝贺我们取得了对日本人的大捷,还要求把你派到欧洲去,说是准备给你弄一个盟军副总参谋长的差事!”
英国政府正在苦思该如何才能解除缅甸的危机的时候,一封电报被老蒋扔到了秦卫的面前……他们刚刚开完表彰大会。一举击溃二十万日军,这种大仗不仅让秦卫和何应钦,还让杨杰、卢汉、杜聿明、张灵甫等人纷纷名声大噪。老蒋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作秀的机会,反正现在日本人也不敢过来招惹远征军,所以一个电令,就把一群大将召集到了重庆,弄了一个盛大的仪式,该升官的升官,该奖励的奖励。而像何应钦和秦卫这样已经没法再次晋升军衔的,直接一人一枚国光勋章。
而开完会,高兴完了,就该谈正事儿了。以前老蒋对外交方面的事情总是有些回避的意思,能不谈就不谈,因为他对洋鬼子有些怵头,可这一次不一样了,对丘吉尔这位大英帝国首相亲自发过来的电报,他也不放在眼里了。就像是对待他手下某个县的县长发来的电报一样,扔废纸似的扔到了秦卫面前。
“我?盟军副总参谋长?”秦卫抓起电报使劲儿地看了好几遍,最后确定无误,“这真是丘吉尔发过来的?”
“如假包换!”张治中有些羡慕地看着秦卫胸前的国光勋章,这可是民国最高的武职勋章,抗战之后才设立的,比原本最高的青天白日勋章还高一级。不过这种勋章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获得的,就算立了大功也不行。因为想要获得这种勋章,除了天大的功劳之外,还要有极高的地位和极大的影响力。而在秦卫和何应钦之前,获得国光勋章的,只有老蒋一个人。换言之,老蒋已经正式确认了秦卫在国民革命军中的地位!这也就是说,只要老蒋在位一天,秦卫就是国民革命军中地位最高的三人之一,至少名义上是如此,而这种地位,连老蒋最亲信的陈诚也都还没有。
“这丘吉尔也太小气了,就我的水平,给他们的盟军当个总司令肯定是绰绰有余!他倒好,连个总参谋长的职位都遮遮掩掩的,当我叫化子?”秦卫撇撇嘴,把电报扔到了一边。
“英国人这回算是让你们弄得颜面尽失。如果你真的过去,他们肯定整死你。”陈诚也死盯着秦卫和何应钦胸前的国光勋章看了好一会儿,又对着两人腰间别着的一等醒狮勋刀流了半天的口水,才略带些幸灾乐祸地说道。
“整我?就凭他们?”秦卫不屑,“告诉你们,这次还是轻的,他们要是再敢惹麻烦,我就敢把日本人放进地中海,你们信不信?”
“可现在的问题是,日本人在缅南虎视眈眈,仁安羌时刻受到威胁,咱们又得罪死了英美,他们的援助也就没那么好想了……这种情况总不好一直持续下去吧?”张治中没理会秦卫在那儿胡吹,又提醒道。
“我们已经商量过了,之后就会命令部队继续北撤,一直撤回云南。”何应钦笑容满面地说道,“这样,日本人肯定会再次席卷整个缅甸,英国人也就只有撤回印度。”
“英国人可是已经服软了,再这么干,会不会过份?”陈诚皱眉道,“而且,全撤回云南,仁安羌又怎么办?难道再让给日本人?咱们可好不容易弄到手这么个有点儿产量的油田!”
“拳头不落下去,英国人不感到疼,早晚还会再来找麻烦,所以,既然要打,就要打实在了,让他们再想找麻烦的时候,学会三思而后行。”秦卫道,“至于日本人,一次两次的败仗也不会让他们受到教训。还是得再打一回,才能让他们彻底熄了从咱们手里抢回缅甸的心思!”
“你有把握吗?”老蒋没能捏住架势,忍不住问道。虽然已经屡次打败日本人,可他也知道自己的家底到底有多少,心里还是有些发虚。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一次,日本人应该会把石原莞尔派过来!而以石原莞尔的性格,肯定会趁机狮子大开口,把中国派遣军和南方军的指挥权全部要到手,跟咱们打一场真正的全面大战!”秦卫笑了笑:“所以,为了预防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消耗咱们的元气,我这一回要把这家伙留下,然后扔进渣滓洞跟冈村宁次他们一起‘养’起来!”
第605章日本陆军内乱?
秦卫自然不可能有那种料事如神的功夫,因为那种事只出自于民间故事和演义,而即便如此,整个中国上下几千年也只有三五个人被冠以如此神通,这里面自然不可能有他秦某人。他只是得到了顾长钧的消息而己。而事实上,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也对石原莞尔的大胃口惊到了,可话说回来,仅仅只是中下级军官的时候,那货就敢策划“九。一八”事变,现在已经是日本陆军最顶级的人物了,又刚刚被东条英机等人摆了一道,如果不趁机要权,玩儿一把大的,他还好意思叫石原莞尔么?
而事实上,石原莞尔确实没有让秦卫失望。在得知东条英机等人又想要他出马的消息之后,这位老兄就称病在家,连裕仁的天皇特使也给挡在了门外,之后,在土肥原贤二等人几次三番的上门求见,并告之他日本所面临的艰难局面之后,他才勉强答应出山。可他提出的条件比秦卫预料的还要高上一级:他要整个日本所有对外军事行动的指挥权。也就是说,东京大本营已经不被他放在眼里,他不仅要跟东条英机等人算旧账,还要直接架空整个日本的海陆军系统。
这当然不可能。
别说东条英机,就是天皇裕仁,还有日本内阁也不会干。另外,海军也绝对不会同意由一个陆军出身的家伙来指挥自己,即便他们明知道这个人的本事不赖也不行。为此,原本还一心一意跟陆军合作,并且对石原莞尔颇有些敬佩之心的日本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也对石原莞尔表示了严重的不满。
最终,“无奈”之下,石原莞尔获得了中国战区和东南亚战区的最高指挥权。
这家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撤掉了寺内寿一。然后把自己的老朋友坂垣征四郎提拔了上来,再之后,就是向南京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下达命令,让畑俊六从山西和武汉撤兵……此令一出,立即就在整个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喜的,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日本人撑不住,开始败退的先兆。而大部分日本人都是忧,还有怒,尤其是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坚决抵制石原莞尔的命令。甚至提出要求,要东京撤掉石原莞尔,再将其交由军事法庭审判,因为他怀疑石原莞尔是中国人的奸细。结果,这一要求竟然还得到了不少日本军人。尤其是青壮派军人的支持。可这样争斗的结果却是
畑俊六被石原莞尔极其强横的撤销了职务,而接替他的。则是刚刚被从南方军总司令位子上赶下来的寺内寿一。
可惜寺内寿一打了败仗。虽然之前他对付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时候非常强劲,秋风扫落叶一般,可接连在缅甸打了两场败仗,他又成为了日本军人唾弃的对象。所以,当他到达南京的时候,几乎就没有人来迎接。畑俊六更是拒不交出军事指挥权,生生地把他晾在了南京城外。
日本似乎露出了内乱的迹象。
可接下来的结果却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东京派出特使,强行将畑俊六解除职权,押解回日本本土。再之后。寺内寿一顺利接掌中国派遣军总部职权,紧接着,就下令筱冢义男和阿南惟几从山西和武汉撤兵。
而就在这之后不久,又有消息自东京传来:日本本土少壮派军官冲击石原莞尔居所,试图刺杀,结果却被早有防备的石原莞尔躲了过去,不仅如此,这些少壮派军官还被埋伏好的宪兵部队抓了个正着,双方一度在石原莞尔的住宅前展开激战,互有伤亡!
************************************************************************
“这到底是在搞什么明堂,这不应该是石原莞尔的水平……”
比起日本人近乎集体性的愤怒,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兴奋和幸灾乐祸,国民政府高层却一片担忧。没错,在寺内寿一的强令下,筱冢义男的华北方面军和阿南惟几的第11军确实开始了撤兵的行动,可他们却并非战败而退。相反,这种后退也将更加有利于日本人的战略。比如山西日军撤入河南河北,这就使得他们可以据太行山而守,可以更加轻松地将**重兵挡在太行山以西,同时也可以让原本兵力极为紧张的华北方面军获得更大的回旋空间,稳固对河北河南等地的控制,也能抽调得出更多的兵力去围剿各地的游击队和敌后武装;而阿南惟几率领第11军从湖北向东撤退,也使得国民党的第五和第三战区压力倍增,虽然这样一来他们也可以获得来自国民政府更多的支持,可问题是,他们就算得到了再多的支持,也基本不敢主能向敌军发起进攻。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秦卫那样,说打就打,说嬴也就能嬴的。而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能被动的等待着日本人可能的攻击,从而使得整个战区的神经长时间地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如此一来,战区的消耗必然加大,士气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如此长时间的僵持下去的话,士兵们的战斗力也会被逐步拖下来……
不过这些其实还不算什么。谁都晓得,日本真正的目标只会是东南亚,因为在中国战区他们能够获得的东西已经不多,一味的在中国跟中**队纠缠,只会一步步地消耗掉他们本就不多的资源,从而使他们渐渐落入必败的窘境。
但石原莞尔不应该这样激烈地激起日本陆军内部的内讧。这也正是许多人感到无法理解的。
“会不会是这家伙想搞什么迷雾,然后趁我们不备,发起反攻?”
重庆最近的庆祝活动比较多。毕竟日本人开始后退了嘛,而且还是战略性的大撤退,全国人民都极为高兴,甚至是兴奋,这种情况下,身为国家的高层,是绝对不好泼什么冷水的。而身为战争明星,何应钦、秦卫等人就只有陪着老蒋不停地出现在各种场合,接受大家的欢呼,然后,一边陪着笑,一边低声地讨论着石原莞尔可能的动向。
“瞒天过海,声东击西……这种小伎俩咱们都玩儿腻了,你觉得石原莞尔还会那么没创意地再来一遍?”听着何应钦小声的推测,秦卫偷偷翻了个白眼儿。
“什么创意不创意的?牛刀杀鸡,只要杀得死,就算数!”何应钦轻哼一声,“石原莞尔在实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生生把铁木辛哥斗败,替日本人夺下了大半个西伯利亚,你可别小看了人家。”
“我从来不会小看那厮。”秦卫道,“而且他也不只是帮日本夺下了大半个西伯利亚,现在日本进攻澳大利亚,也是他的手笔。对了,你听说了么?菲律宾军队现在也有不少被日本人拉去了澳大利亚前线,战斗力好像还不弱嘞。”
“有这事儿?”何应钦一愣,“他们不是一触就溃的吗?”
“后面有日本人的督战队,敢后退一步,机枪伺候!这样的情形,你说菲律宾人是跟他们曾经的老板拼命,还是跟日本人拼命?”秦卫笑道。
“不错,这招好用,以后有机会可以试试。”何应钦笑道。
“会有机会的。”秦卫看了他一眼,“而且只要你愿意,我保证你可以‘玩’儿个痛快!”
“先别说这些,还是先说说石原莞尔……那家伙让寺内寿一大范围撤退,又没有从中国抽调兵力去东南亚,他到底想搞什么明堂?你就没有什么消息?”何应钦自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秦卫“盯”上,并且将为这一次的话付出许多,他只知道目前的局面有些棘手。如果处理不好,不小心吃了败仗,那么今天的风光就有可能变成明天的悲哀……看看寺内寿一的情景就知道了。现在谁还记得他横扫菲律宾和马来亚的功绩?
“要我说,石原莞尔就是想趁着掌权的时候,改一改东条英机那帮人的战略意图!不管怎么说,中国才是他们目前最大的敌人,只有稳固了在中国的局面,他们才能肆意地征讨四方。不然,咱们一发飚,他们在其他地方还能打得放心么?万一被截了后路,哭都没处哭去。”秦卫道。
“你这信心太足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石原莞尔也是个中国通,他应该知道咱们的力量到底有多强。除了远征军,现在全国各大战区,能主动反攻的有几个?也就是傅作义还能欺负欺负他们的蒙古驻屯军,其他的,都是中看不中用,嗯,有的可能连中看都算不上。这种情况,用得着他主动撤退吗?”何应钦道。
“我是信心太足,你是信心不足,石原莞尔则是预防万一……”秦卫舔了舔嘴唇,“不过不管他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我发现他还是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
“什么?”何应钦急问道。
“那个……周佛海现在青海做得还不赖吧?问问委员长,要不要给他升个职?”秦卫咧了咧嘴,笑道。
第606章周佛海
周佛海在青海过得确实“不赖”。
名义上是青海省主席,可青海本土的势力根本就不待见他,因为这些人原本都是跟着“青马”的马步芳一家混的,马步芳被秦卫派空降兵顺溜溜儿地就拿下了,马家军几万骑兵现在还在傅作义手里使唤着,虽有一位“马少将军”率领着,而且因为都是回教徒,比较抱团儿,可傅作义既然是民国后期最出挑的人物之一,又岂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马继援能对付得了的?这一两年下来,被傅作义软硬兼施,早就被拾掇得服服帖帖,傅作义叫他往东,他不敢往西,叫他打狗,他也肯定不敢撵鸡。而这么一来,留在青海的原马家军的势力残余就对国民政府更加的不满了……在人家手下当打手,哪有在青海当土皇帝痛快?于是,身为马步芳的“继任者”,周佛海也就成了这些人发泄不满的对象,即便大家明知道他是汉奸出身,是被老蒋发配过来受苦的,也依旧如此。
不过周佛海终究是青海省主席,马家军绝大部分力量又都被老蒋弄下了高原,剩下的这些人其实也没有多少力量,又怎么敢对他表示不满呢?这就要说到另一股被秦卫“算计”的力量了,这就是川军!
当初刘湘等人率领川军出川作战,结果刘湘病了,可这一病却病死在了川外。川军几十年内战,确实是很不着调,也把四川的老百姓祸害得无比凄惨,可必须承认,人家参加抗战之后,那确实是出了死力。都说“百万壮士”出川抗战,可实际上。整个抗战史上,四川先后为前方各部队补充兵员250多万人,占全中国的百分之四十。南北各战场,无川不成军,无役不有川军抗战部队,无部不有四川人,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无处不洒遍四川人的热血。据计算,整个抗战史上,每五个阵亡的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