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一语中的!一语中的啊!”
朱杰大笑道,“李王兄,看来你已经是洞若观火了啊,佳行这几年的长进可是不小,竟然能够对蒙古诸部做出如此积极的应对,实在是有些出乎朕的意料了。”
李岩沉声道:“皇上,不若就准了宋将军的奏章,着蒙古各部二十抽一,抽调两万户蒙古牧民安置在关内水草丰盛之地,每户出精壮一人,补充进入朝廷各镇主力,每镇也不过两千人而已,在两万多兵力的监控之下,他们也翻不起风浪来;唯一棘手的问题,就是巴林汗与科尔沁汗的关系,您要如何处理?科尔沁的实力可是比巴林部只强不弱,宰桑木和不服,就更容易闹出事端了……”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裁撤卫所
朱杰闻言脸色一滞,这件事情貌似自己确实做得有些冒失了,现在好了,自己已经允诺了漠南蒙古将会交在巴林部的手上,自然是不能食言,可是,真的宰桑木和找上门来,到时候,给自己哭鼻子抹泪的,自己可是受不了啊,玉妃可是刚刚入宫没有多久呢……
“这件事情容朕想一想,不管如何,巴林汗的事情,朕已经允诺过的了,无可更改,至于科尔沁部,只能让他们受点委屈了。”
朱杰说道,“蒙古诸部现在都已经臣服了,能避免再度交战,就是我们的万幸了,随着关外各镇撤回关内,朝廷的防务也到了必须要进行改进的时候了。”
孙传庭与徐一帆一阵愕然,这还在说蒙古诸部的事情,皇上竟然将话题带到了朝廷的整个军事防务上。
“皇上,您还要对军队大动干戈?没有这个必要吧?”
徐一帆愕然道:“现在天威军与南京三镇的战力已经可以横扫天下了,这么强大的军队,至少在十年之内,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跟我们抗衡,臣实在是看不出哪里需要改进了……”
“糊涂!”
朱杰脸色一沉,喝道,“一帆,天威军与南京三镇的确强大,但是,这不等于我们就高枕无忧了!我们还有的是事情要做!现在大明尚有卫所官兵以及其他各镇官兵超过三十万人,这些卫所军镇之中,除了仅有的几个军镇之外,其余的战力渣到了极点,每年单单是浪费在他们身上的军饷就高达数百万两!数百万两啊!这么庞大的数字,即便是用来督造军舰,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庞大的舰队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留着这些人占着茅坑不拉屎?”
徐一帆登时醒悟过来,皇上说的不是天威军,而是各地的卫所官兵啊,的确这些卫所官兵,即便是用来剿匪都没有胜算,一旦遇到强敌,屁用都不定,存在与不存在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
“皇上的意思是,要将这些卫所官兵全部裁撤,或者裁撤其中一部分?”
徐一帆问道。
朱杰点点头道:“不错,未来大明国内,裁撤掉所有的卫所,每人保留一镇的兵力,维护地方安全,各省所有卫所官兵择优补充进入当地军镇,每个军镇限额两万人,严加训练,提升战力;其余淘汰的官兵,全部退役,朝廷视情况补助他们遣散银,嗯,就定在一年的军饷之上吧,同时,每个官兵退出现役,五年之内免征所有税赋。”
徐一帆与孙传庭心头一跳,用一年的军饷来做每个官兵退出现役的遣散银,这可不是一笔小的开销,要知道,现在几乎每个省都有一镇兵力,兵力从数千到三万之间不等,再加上卫所官兵,兵力至少有三十五万人,按照皇上所言,每个省保留一个两万人的军镇,其余各部全部撤掉,至少也要裁掉十万兵力才行!国库至少也要拿出两三百万两银子来方才可以啊,当然这还不算天威军与南京三镇已经占据的份额,还有五万京营呢,至少十五万兵力了,也就是说,各省的卫所官兵,可能仅仅需要留下十万人而已,需要裁掉二十五万人,花费银两超过五百万!
虽然现在关内已经平定,但是两年的大战使得国库财政一直都很紧张啊,上哪里去淘换这五百万两银子?这不是开玩笑嘛?
朱杰继续说道:“南京三镇依旧调防南直隶,负责江南防务;黄得功武昌镇负责湖广防,一旦查栓要出海远征,南京三镇是要随行的;福建与广东设立福州、广州两镇;江西设立九江镇;河南设立开封镇;陕西设立西安镇,天威军第一镇调防兰州,补充五个骑兵营,负责甘肃、西浆防务;云南贵州设立昆明、贵阳两镇,天威军第二镇调防成都负责西南三省防务;通州镇调防济南,负责山东防务;五万京营分两镇驻防京城,拱卫京城安全;天威军第三镇驻守保定府,负责京畿防务,拱卫京城;天威军第四镇驻守盛京;天威军第五镇驻守归化,南京后镇驻守太原,这样算来,需要进行整编的就是福建、广东、云南、贵州、河南、陕西六镇了……”
徐一帆与孙传庭的脸色更加苦了,这个调整实在是够大的,不光是他们两个,连一旁的户部尚书黄宗羲都有些傻眼了,裁撤这么多的兵员,那就意味着户部要多拿出数百万两银子的预算啊,可是要了老命了啊……
“皇上,这个动作实在是太大了,急切间轻动不得啊,一旦引起军中哗变,那将会成为心腹大患的!”
孙传庭急声道。
朱杰伸出了两个手指头,答道:“两年时间,不要说朕不给你们时间,一帆,就看你的了,两年之内,必须将所有的卫所官军全部裁撤,具体的如何做,那是你的事情,朕没有时间多加理会!”
徐一帆已经成为苦瓜脸了,这个烫手山芋啊,太烫手了……
“皇上,您看,您是不是忘记了一件事情?”
李岩笑道。
朱杰愕然道,“李王兄,忘记什么事情了?”
李岩脸色一正,答道:“各省之中都有军镇坐镇,但是我们的漕运呢?京杭大运河是南粮北调的命脉,历来为朝廷所重,大运河绵延数千里,历经数省,管理不易,臣以为应单独设立一军,管理运河所有漕运!前朝向来有漕运总督负责漕运与河道事务,由于满洲入侵,京杭大运河遂遭废弃,很以为可以将各卫所裁汰官兵,调拨一部分,筹建一镇,负责漕运安全,同时整修河道,兴河工,一举双得!而且,臣不建议将天威军全部分拆到各地,应保留一支劲旅常年驻守在京畿,拱卫京畿安全,五万京营虽然强大,然则毕竟成军时间太短,战力不如天威军,大军分省防守,莫不如保留相当机动力量,随时可以驰援四方……”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换一个办法
“李大人,如果我们将天威军集中起来,再在各地单独设立军镇,只怕我们的军饷,也节省不了多少吧?”
徐一帆问道。
李岩沉声道:“一帆,如今大明境内卫所官军在册可不止三十多万,如今关内刚刚稳定下来,前朝遗留下来的各地的兵力,统计困难,不过,本官曾经做过统计,各地卫所官兵加上各省军镇兵力,应该要在六十万人以上,加上天威军与南京三镇以及京营兵力,总兵力接近八十万,刨去各地军镇虚报的兵员,应该不会低于六十万。各镇以及卫所官军加在一起,兵员在四十万人到五十万人之间。南七北六十三省,十三个军镇,也仅仅需要二十余万兵力即可,加上天威军六镇、南京四镇以及京营,总兵力在四十万之间即可,如今天威军、南京四镇以及京营装备了大量的火器,战力强悍,驻守南北两京,一旦各省有战事,即刻出兵,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尽数剿灭,可是如果将天威军与南京四镇都给分散在各省之内的话,一旦遇有大变,我们还需要从各省调兵,集结兵力再出征,那可是要耽误战机的。四十万兵力,每年需要的军费也不过六百万两左右而已,而且,解散了卫所官兵,我们还可以得到各卫所的土地,使得这些人全部贬为农民,提高朝廷税赋,一举两得。”
六百万两,这也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徐一帆苦笑道:“李大人,您这是仅仅计算了步骑的兵力及军饷,还有水师呢,皇上未来可是要大力督办水师的,帝国水师与福建水师,可都是两个无底洞,督造一艘两千料的战船,需要花费的银两就高达两万两以上的白银,水师将士没人一年的军饷也要在二十两以上,整个水师一年的军饷只怕没有两百万两是下不来的,八百万两啊,再加上治河的银子,官员俸禄、兴修水利,兴办学校,每个都需要大笔的开支,如果再加上裁撤卫所与军镇官兵要花费的遣散银,只怕没有两三千万两银子都下不来的……”
两三千万两?
一旁的黄宗羲脑袋摇的跟拨浪鼓相似,急声道:“别想,想都别想,朝廷绝对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来,每年的财政总收入,也许能够勉强达到两千万两,但是我们每年但是需要还兴业银行的本息就高达两百八十万两之巨啊,特别是为了能够及时抚恤阵亡与重伤的将士,朝廷更是刚刚向着兴业银行借贷了两百万两银子,国库现在绝对没有办法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银子来的!”
作为大管家,户部尚书永远都是最抠门的那一个,黄宗羲刚刚上任户部尚书不久,就已经学的有模有样了。
李岩看看朱杰,说道:“皇上,且不论朝廷能不能掏出这笔银子,臣说的倒是在不在理?”
朱杰点点头,咬牙道:“在理,特么的,李岩,朕把你放在吏部尚书的位子上简直是糟蹋了,就应该让你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带兵打仗,你赶不上白谷跟一帆,但是说起智谋深远,他们两个还真的不如你……”
朱杰认为自己已经考虑的很周全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掌握的情报还是太少了,自己对于朝廷现有的兵力估计眼中不足,总兵力竟然有八十万人啊,朝廷到底是养着多少废物?怪不得这么多年来,朝廷的银子一直就没有够花过呢。
按照李岩的规划,整个大明未来陆军四十万人,各地驻防二十六万人,南北两京驻防十六万兵力,绝对是最合理的布局了,完成整编之后,四十万兵力的战力比之之前八十万的兵力战力还要强上许多,最重要的是军饷会相应减少不少啊,省下来的军饷,完全可以补足水师的用度了,毕竟两大水师未来拥有两百艘战舰,五万兵力,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两年需要花银子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不能不精打细算。
只是,黄宗羲说的也没错,一下子将这些兵力都给裁掉,得需要花费朝廷多少银子?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兵力从八十万降到四十万,哪怕是如李岩所说,其中真实兵力只有六十万,也不等于就直接裁撤二十万人啊,而是可能需要裁撤掉三十万人甚至更多,只将精干力量留下,除此之外,还需要在重新招募十多万人,一进一出,那几乎就是四十万人啊。
单单是这一次军队整编,不拿出六七百万两银子来,是不可能完成的,这还不算正常的每年军饷,加在一起的话,只怕都要超过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了,要知道在崇祯年间,加上三饷,朝廷每年的收入也不过方才一千万两白银出头,即便是现在国内已经没有战事了,税赋比之之前几年要高了不少,也不过方才两千万两银子,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照着这个节奏,还需要借钱啊,可是兴业银行再是有钱,也不是这么一个花法,朝廷将银行的钱都借走了,那民间的工商业发展怎么办?
要知道,为了能够击败满洲,朱杰举全国之力,每年单单是军费,耗费的就不下千万两,甚至更多,三年多的时间,朝廷向着兴业银行已经借银近两千万两了,每年需要还的本息就要两百八十万两,还要借贷?
孙传庭迟疑了一下,说道:“皇上,要不我们换一个办法?”
“白谷,你倒是说说看?”
孙传庭略略沉思,答道:“第一,用土地来顶替遣散银,如今中原各省战乱不断,大片的土地废弃,朝廷可以下旨,每个士兵被裁撤,可以得到十亩田地,这相对于银子来说,土地可是更宝贵的,毕竟银子总会花完,但是土地,每年都可以出产粮食,这才是保命的根本;第二,大笔免除这些人的税赋,免税十年,可以说,这也会是一笔不小的钱粮了,至少在中原数省推行起来,绝对没有问题的,至于可偏远的地区,倒是可以考虑用现银……”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找一个代言人
李岩抚掌大笑道:“白谷大人,姜还是老的辣啊,这一招,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哪怕是所有裁汰的兵员每人十亩田地,军官翻倍,我们需要的土地也不过两百多万亩而已,反正这些土地都是无主之物,朝廷只需要一道旨意,收归朝廷就行,这下子可是给朝廷解决了巨大的难题!”
朱杰也笑了起来,本来,他还想着实在不行,那就提前改革币制,面向全国推行银币呢,现在基本上不需要了,有了这些土地做后盾,朝廷需要花费的改编费用,只怕一两百万两白银就可以了,一两百万两白银,还是能够筹措出来的。
“太冲,这下子你没有问题了吧?”
朱杰笑道。
黄宗羲的脸色明显好看了许多,长长吐了一口气,答道:“皇上,只要不让我一下子逃出六七百万两的银子来,其他的事情都好说!”
朱杰点点头,笑道:“丈量土地也是户部的职责,正好两件事情一起办了。”
黄宗羲沉吟道:“启奏皇上,历朝历代,无主土地,大多都会收入皇庄,特别是皇室外封藩王,更是少不了封赐土地,原来的盐引、茶税都已经被朝廷收回来了,如果连土地都没有了,未来皇室宗亲藩王可是怎么办?”
朱杰脸色一沉,淡然道:“太冲,这个事情不是你操心的,未来所有的藩王,都让他们自谋生路,朱家不能一直养着无数的废物,一个个吸食着大明的民脂民膏,要他们何用?从朕的子孙开始,朕会给他们爵位,俸禄,但是,也仅仅如此而已,至于他们能够过成什么样子,看他们自己的本事,没有本事,哪怕是饿死了,也活该!”
“皇上,这个、这个是不是太过分了……毕竟他们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孙呢啊……”
孙传庭愕然道。
“好了,这没有什么过分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普天下的老百姓人家什么都没有,不照样一个个获得很好?朱家的子孙就不行吗?离开了皇帝的恩赐就活不下去了?看看前些年,福王都闹成什么样子了?掌握着多少土地?两万顷啊,如果这些土地还在皇室的手里,整编卫所官军这件事情,都用不着你我发愁,轻而易举就解决掉了,这些藩王不是太祖的子孙,倒是大明的累赘、脓疮,你说人身体上长了脓疮,不想办法挤掉,或者剜下去,这人还能获得长久吗?”
朱杰答道,“接下来你们的事情,就是全力整顿各省的卫所与军镇,一帆,白谷大人身上的事务太多,主要还是看你的,给朕打起精神来,干好了,朕就给你直接封爵,怎么也得弄一个侯爷当当吧?”
徐一帆连忙躬身道:“请皇上放心,臣全力而为!”
“好了,就这样吧,用不了几天,蒙古诸部的王公就要到了,你们倒是说说,该怎么应对?”
朱杰问道。
“最好的办法就是怀柔!”
李岩答道,“打不了,给他们都封上一些爵位,朝廷花些银子罢了,只要能够将他们的心给拴住,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嗯,李大人说的不错,巴林汗可以考虑封王,其余的各部封赏一个国公,足够了,咱们大明的爵位,比起满洲的那些狗屁爵位来,要亮丽的多,毕竟大明方才是正统!”
孙传庭笑道。
“这不是最主要的!”
徐一帆沉声道:“最主要的是要限制漠南诸部的兵力,漠南诸部人口过百万,如果真的要全民皆兵的话,很轻松都能够组织起四五十万的兵力来,无疑,这对我们朝廷来说,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依我之见,我们可以向蒙古提供保证,以天威军保护蒙古诸部的安全,蒙古诸部,大部落兵力不得超过一万人,小部落不得超过五千人,同时,每年蒙古诸部需要向大明提供战马两万五千匹,朝廷向蒙古诸部提供粮食五万石,茶叶二十万斤,只要蒙古诸部没有了足够的马匹,想要壮大力量,都不可能!”
“好!”
朱杰点头道,“限制蒙古的马匹、人口以及兵力,他们自然是无法与我们朝廷相抗衡了,至于粮食跟茶叶,不要说五万石粮食,即便是十万石粮食,我们也掏得起!白谷,这两日,你与方以智,李岩商议一下,给朕弄一个章程上来,没有其他事情,就先散朝吧……”
朱杰径直回了后面,来见大玉儿。
如今的大玉儿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玉妃,虽然大玉儿对于中原的文化并不陌生,然则毕竟是蒙古人,满洲的贵族,对于大明皇室的礼仪懂得的着实不多,这些日子以来,在林岚与陈圆圆的教导之下,已经快变成另外一种人了。
“玉儿!”
朱杰叫道:“先别学这些没用的了,朕有事找你商量!”
大玉儿一愣,连忙停止了练习,向着林岚歉然一笑,走到朱杰面前,问道:“皇上,什么事情?”
“你恐怕不知道吧,你父亲宰桑木和用不了几天,就要到京城来了……”
大玉儿心头一惊,愕然道:“父亲,他来京城做什么?”
朱杰笑道:“还能做什么?他现在可是朕的便宜老丈人,如今蒙古诸部尽皆臣服,他这是跑到京城讨要好处来了,只是,朕当初命宋佳行与徐一帆经略漠南,却是忽略了你的科尔沁部,已经允诺了巴林汗节制蒙古漠南诸部,这个时候再要毁诺可是来不及了……”
大玉儿笑道:“皇上,这就难住您了?您可是英明神武,明见万里……”
朱杰伸手在大玉儿的翘臀上拍了一巴掌,没好气道:“别闹!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大玉儿沉吟道:“皇上,既然漠南已经允诺了巴林汗,那不如将漠北允诺了我父汗,也无不可,毕竟科尔沁部本来就靠近漠北,与漠北蒙古三大汗之间联系最多,让臣妾父汗出面,正好连漠北三大部一同收服,您看如何?”
朱杰眼睛一亮,科尔沁部在呼伦贝尔呢,距离漠北三大部确实很近,如果宰桑木和只得信任的话,有宰桑木和做一个代言人,遥控漠北蒙古三大部,也未尝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定心丸
“呵呵,玉儿,你倒是给朕出了一个好主意啊,嘿嘿,将漠南、漠北分而治之,谁也不能一家独大,而且科尔沁归了漠北,漠南蒙古的实力也就削弱了,毕竟科尔沁号称蒙古第一大部落,人口有六万户之众,占据了漠南蒙古近四分之一,一旦将科尔沁从漠南蒙古剔除出去的话,那漠南蒙古的实力将会减少三分之一!”
朱杰笑道。
大玉儿撇撇嘴,答道:“为了您坐稳江山,臣妾可是连自己亲爹都给算计了啊……”
“哈哈,放心吧,朕也不会亏待了他的,毕竟,他也是真的老丈人啊……”
朱杰大笑道。
数日之后,漠南蒙古诸部大汗纷纷抵达了京城,进入了礼部的驿馆。
二十余位大汗,每个人都怀着个字的心思,谁不想在这次朝见中落个头彩?
现在最着急的反而是巴林汗博尔博特了,其他的大汗因为实力有限,无论怎么争,也争不过巴林汗的,毕竟人家大明朝廷有过承诺,这蒙古诸部未来都要听从巴林汗的,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争抢这个位子;但是,偏偏有了一个不安生的科尔沁大汗宰桑木和,这可是堂堂玉妃的父亲,听说玉妃在皇上面前可是狠得宠爱,这一句将满洲给灭国,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玉妃的。
宰桑木和到了归化之后,就开始私下里串联,甚至在宋佳行将军面前都明确提出了,想要让科尔沁部来节制蒙古诸部,毕竟他也算是皇亲国戚了,堂堂的国丈,皇上的姻亲,即便是宋佳行都不能不给面子。
从一离开归化,巴林汗的心思就一直悬着,这漠南蒙古的大权还能不能落在自己这个巴林汗的头上?现在可是难说的很啊,一旦到了京城,宰桑木和有玉妃撑腰,如果玉妃在皇上面前吹一吹枕头风,那就更加不保险了,自己可不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啊……
到了京城,巴林汗就坐不住了,京城之中,他也不认识别人,只有徐一帆还算是一面之识,在归化曾经交往过一段时间,现在的巴林汗也顾不得许多了,为了保住未来的权力,只能向着徐一帆求援了。
“督师大人,您在归化的时候,因为事务繁忙,本汗也没有机会多与您亲近,这一次总算是有了机会了,左右来到了京城,等待皇上召见这段时间,我也没有什么事情,特意前来拜望,这些东西不成敬意,聊表我在漠南未尽地主之谊的歉意……”
巴林汗身子弯的很低,在漠南的时候,精明如宋佳行,在徐一帆面前也是服服帖帖的,整个天威军,所有的将士,没有一个人赶在徐一帆面前放肆,这可是巴林汗亲眼所见,他知道,徐一帆在大明皇帝的心里,分量很重,甚至可以说整个大明朝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