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夜明(考拉)-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府兵在盱眙南城门外从马车上拖下铁炮,架设炮兵阵地。正兵在四周砍伐树木,修建营寨。
那几个百姓被带入兵营时,恰巧外面炮兵试炮。三四声炮响后,几个百姓吓的缩着脖子,斥候营的游击将军审问了半天没问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见那几人话的说不清楚的模样,若是往日斥候营的游击早就几鞭子下去了。但此次出兵之前,各营总兵专门向军中协同守备以上传达命令,扰民者定斩不饶,这些人的骄横之气被压制住了。
明军试炮后,盱眙城头有清兵指指点点观望,有人开炮还击。
孙之敬站在炮兵营后三四百步拿千里镜往盱眙城方向看了一会,见清兵阵容整齐,城头有女真人压阵。
按照逢勤的军令,他每到一地先要扎好营寨,用武钢车和木栅栏做好外围防御,以防清虏骑兵袭营。去年鳌拜率军奔袭千里,斩杀袁宗第,给明军留下了血的教训丨孙之敬看西边天空的太阳,未时已经过半。他估计盱眙城不那么好打,决定今日先做准备,明日再行攻城。没有高邮州送来的确切军情,他也怕清虏骑兵突然出现在盱眙城下。
两个时辰后,守军见城外明军不像是就要攻城的样子,密集的人头慢慢稀疏下去。
孙之敬在四处巡逻,监督士卒扎营。
这些来自浙东的山民好勇斗狠,又在战场磨练了五六年,每到出征之时,想到杀鞑子就充满了于劲。
夕阳西下时,大营初见雏形。士卒们放下手中活,先集结吃晚饭。
只要战斗不是如火烧眉毛般紧急,每日早中晚各三遍军歌是免不了的。
孙之敬用完膳刚要回营歇息,外围斥候来报,郑遵谦领着一队百人骑兵到了七八里之外。
浙东两位总兵,孙之敬和郑遵谦都一样是书香望族出来的,两人不是兄弟,胜过兄弟。

☆、第678章 兵起(三)

郑遵谦的兵马在孙之敬的右翼行进。
从浙东起兵时起,他们便一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收复江南、攻取扬州,他们每一战几乎都在一起。
“郑总兵来了?”孙之敬稍有些惊诧。因为如果没有军令,郑遵谦擅自离军来他这里是死罪。
念头一闪而过,他很快不再费神想郑遵谦来这里的原因,一切等见了面便知晓。
“他留下大队兵马,率轻骑疾驰过来,想来一定有急事。”孙之敬心思甚细,传令道:“让伙夫再做两百人的饭,再炒几个精致的小菜送到我帐中来。”
郑遵谦性如烈火,骑术精良,从接到消息等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出现在兵营门口。
孙之敬在十字道口迎接。
郑遵谦一下马,火急火燎的冲上来,也没有二话,粗声粗气的问:“还有饭吗,奔了一天,我这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他家是绍兴望族,父亲曾经官至布政司,但他是个异类,自幼就是这个粗暴的脾气,不爱读书,只爱刀剑。他父亲去杭州剃发,他在绍兴起兵。
能在剃发令时揭竿而起的,都是血性男儿。
孙之敬笑道:“早给你准备了”他命副将给郑遵谦随行的骑兵安排驻地,两人并肩走入中军大帐。
厨子早把菜炒好了,亲兵眼力很足,见客人到了立刻吩咐端酒饭上来。
孙之敬与郑遵谦走入大帐时,里面的方桌上摆好了八个的油丝小菜。郑遵谦一屁股坐上去,摘下腰刀放在身边,嚷嚷道:“快给我盛饭,饿死我了。”
孙之敬心思细致,一直等到郑遵谦风卷残云吞了两碗饭,感觉差不多了,才问:“你怎么突然来了我这里。”
郑遵谦放下饭碗道:“逢将军有令,命你连夜攻城,我部兵马下半夜就能到了。明日日落之前,你我要合力攻下盱眙,立下北伐首功。”
“这么急?”孙之敬有些意外,军令变了,他猜到其中必有隐情。
郑遵谦道:“哈哈,说起来也好笑,逢将军率四万大军向淮安推进,没想到清虏全然没了年初的勇猛,不战先溃,就快要退到淮安城下了。听说多尔衮走时没有给淮安军确定主帅,现在清兵在淮安府分成四部,各不隶属,各不服从,所以没有人来驰援盱眙。”
孙之敬大喜,他想想还是觉得不对劲,问:“军令为何如此着急”
郑遵谦道:“今日逢将军使者说有人从北京城送出消息,淮安军这种混乱的局面马上马上就要结束了,多尔衮已命济尔哈朗为新任清兵统帅,这几日就要到淮安。”
他伸出有力的拳头,道:“北伐首功,就在眼前,摄政王封了那么多将军,连李定国那样的叛逆寸功未立,军职都已在你我二人之上。李来亨也是庐州将军了。你我二人不比军中任何人差,又是从摄政王起兵时便追随他,只是未能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逢将军这是在照顾你我啊”
孙之敬眉头微弓,他比郑遵谦能隐忍,不像郑遵谦这样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
摄政王从浙东起兵,军容鼎盛时,浙东士卒占军中十之八九。如今经过五年扩军,刻意稀释,浙东人在军中仍然有三成之多。但浙东人在军中的地位一直不高。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派系,甚至还不如浙东系文臣在朝中的地位。
浙东文臣好歹还有张国维那样的历任两任尚书的老臣。钱肃乐刚告老还乡,熊汝霖又升任工部尚书。
头几年,浙东人都是初登战场的雏儿,被宁绍军镇的老资格武将统管有情可原。朝廷变动军制后,已有三位总兵升将军,浙东系仍然被压制,在各军中只有拔刀卖命的份。
钱肃乐为兵部尚书时,对郑遵谦和孙之敬格外照顾,他二人是军中紧随李志安部换装燧发枪的。不像李定国,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到现在连基本的戚刀和皮甲还没拿到手。
孙之敬也被郑遵谦说的心潮澎湃,但他没有让热血化作冲动,面现隐忧道:“我今日看盱眙守军不弱,清虏不急于派兵前来驰援,或许别有原因。”
“那又如何”郑遵谦宽大的手掌拍在桌子上,七八个青瓷碗跳起来发出哐当当的响声。
“钱尚书已经不在兵部了,柳尚书与我浙东人可没什么交情。当初你我二军装备自发鸟铳时,你知道有多少人红眼吗?元启洲从宣府时就追随摄政王,到现在军中还在用火绳铳。你我要是连盱眙城也攻不下来,只会让浙东武将在军中成为笑柄。”
他们二人把自己看做是浙东军中的代表,却没想到湖广军中还有一个浙东人许义阳,正在如朝阳般升起。
许义阳是许都的儿子,郑遵谦与许都还有一段交情,但他与许义阳至今没有交集。
郑遵谦这是憋着一股劲来的,要不然也不会急躁道把本部兵马丢到后面。
孙之敬想了想,道:“军令如此,你我自然要尽力而为。”
“不是尽力而为,而是一定要攻下盱眙”郑遵谦不喜欢听孙之敬说这种模棱两可的话,“你现在就清点兵马攻城,后半夜我部兵马到后,再来替你”
军令如山。
在夕阳最后一线模糊的光线中,集结的号角声在盱眙城外飘荡。
正在垒砌土墙、钉制栅栏的士卒放下手中活,各归各部。两刻钟不到,营内大军排列的整整齐齐。
郑遵谦陪在孙之敬身边看诸营列阵,他这张嘴从来不承认输给别人,心中还是承认孙之敬的兵马比他部士卒更加训练有素。
但训练有素并不表示更能打仗,他相信本部兵马的战斗力。
孙之敬有条理传出一道道军令。
片刻之后,各部兵马各行其是。府兵摸黑扎火把,把拖在后面的云梯等攻城器械拉到各营发放。还有些仆兵把专门携带的小木船搬到前面来,盱眙就在洪泽湖畔,护城河的水很深。
先锋营士卒分队聚团,穿戴盔甲,擦拭兵刃。
孙之敬指着盱眙城头如星光闪烁的灯火,对郑遵谦道:“既然要今夜攻城,强攻不如夜袭。依我看,黑天强攻完全没有希望破城,夜袭还有一线机会,不差这两个时辰。”
郑遵谦咬着嘴唇,道:“就依你说。”

☆、第679章 兵起(四)

孙之敬只知道夜晚攻城风险极大,但不知道相比白天的烈日,士卒们宁愿在凉爽的夜晚战斗。
营中的火把渐渐熄了,空中挂着一片月牙。
每一队甲士排成两个二十五人列坐等在离护城河一里路的土地上。洪泽湖畔晚风大,如果不把身躯笼罩在铁甲里,这一定是个惬意的夏夜。
明军的铁甲多是玄色,不用担心城头的清军发现铁甲反射稀薄的月光。
有经验的老卒能在准备攻城之前安稳的打个盹。但多数兵卒都在瞪大眼睛盯着一里路外的盱眙城的轮廓。因为紧张和兴奋,他们能这样盯好几个时辰,直到接到出击的军令。
郑遵谦部军下半夜会到达盱眙城外。他只是性急前来报信,同时想看看战场,以便于大军到达盱眙城下后立刻投入攻城战。
一万多大军到来的动静一定会惊醒城内守军,所今夜以偷袭的时机最晚不能超过丑时。
孙之敬没有让兵士等太久。
子时刚过,月光弱不可辨,传令兵摸到先锋营下令。
先是一帮水性极好的士卒扛着云梯走下护城河,这些人随身带着飞钩和利刃。夜袭攻城战中,甲士们只能放在第二序列,他们是战场中流砥柱,但行动不便,只能乘船过河。
残月挡不住黑暗的侵蚀,呜呜的夏风掩饰了轻微的水声。
护城河的水面有一百多步宽,过河后离盱眙城墙尚有百步远。善游泳的士卒沿水面把云梯推到河堤下不敢上岸。一百多个技高人胆大的士卒身背飞钩爬向几十步外的城墙。
明军大营中,一队府兵都在双手紧紧攥住木舟。只要对岸一旦传出声响,偷袭不成,他们就要抬起木舟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护城河侧,等甲士登船,送他们过岸。
郑遵谦陪着孙之敬在大营门口最明亮的火把下,对岸黑漆漆一片。
孙之敬对战场的细节把握让郑遵谦心服口服。同样在逢勤麾下效力,孙之敬渐渐学到了逢勤战术的精华,而他就差得远了。
飞钩士爬行时与长蛇差不多,如果守军不从城头不扔下火把,根本无法发现他们。
盱眙只是个小县城,城墙不高,飞钩一掷可到墙顶。这些人在扬州城训练过无数次飞钩攀爬墙头。这些人在黑暗中分散开,贴着冰凉的城墙听城头的动静。他们五人一组,会选一个偏僻的地方扔上飞钩,再顺着紧系在飞钩上的绳子爬上城头。如果碰见守军,或用手弩,或用短刃,用最快的速度杀死敌人,以隐匿行踪。
他们能登上城墙夺下据点后,藏在护城河中的士卒就会一拥而上持云梯登城帮他们稳住防线。只要他们能坚守城头的据点直到河对岸的甲士过来,盱眙城可一战而下。
孙之敬屏住了呼吸,他很期待。
郑遵谦想让浙东出一位将军,他也想,但他不会到处嚷嚷。如果能在郑遵谦部兵马到盱眙之前夺下此城,功劳就全归他了。
“啊……”几百步外昏暗的灯火下传出一声痛苦的惨叫。声音在晚风中传了这么远已经很微弱了,孙之敬还是听的清清楚楚,他的心往下一沉。
完了,飞钩士被人发现了。
“出击”
明军大营内传令兵健步如飞奔向各处兵营,蓄势待发的士卒立刻被催动。每四个府兵抬着木船一路狂奔,甲士持盾牌和鸟铳紧随其后。
孙之敬看向郑遵谦苦笑一声,摊开双手道:“偷袭失败了”
郑遵谦道:“那就强攻进去。”
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偷袭失败,只能说城内的守军已经发现了城外的明军。明军和清兵都在奔向城头,谁先到达战场,谁还能占有短暂的优势。
这片刻时间对明军太珍贵了
但孙之敬已经不抱有希望。从今日几个短暂的片段来看,城内的守军不是孬种。
在他与郑遵谦说几句话的功夫,从水里跃出来的兵士扛着云梯已经冲到城墙边。
城头有好几个地方人影闪烁,喊声四起,守军正在追杀暗中攀上城头的明军。那些人飞钩士都是军中熟练各式格斗技巧的佼佼者,武技高超,守军一时难以杀死他们。
盱眙城内火光如炬,大队兵马正飞奔向南城墙而来。
飞钩士虽勇,但双拳难敌四手,有些心思灵活者看城头已无容身之所,索性跳向城外。以他们的身手应该能保住一条命,至于会不会摔残废,就要看造化了,再怎么地也比白白死在城头强。
战场一片混乱,有人从城头跳下了,有人顺着云梯往城头爬。
“砰”一声炮响,盱眙城和城外明军大营彻底被这一声巨炮惊醒了。
铁球轰击在护城河与明军大营之间人群最密集的地方,火把倒了一片。
孙之敬咬紧嘴唇,郑遵谦神色如常。
第一批明军过河冲向激烈的战场。先到城下的士卒高擎铁制的盾牌封挡城头的铅子和飞矢,后列的兵士朝城头举起自发鸟铳。
根据逢勤部最娴熟的鸟铳手操练比较,燧发枪比火绳鸟铳射速要快三成,射击的准确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燧发枪手的杀伤力仍然不如娴熟的弓箭手,但盱眙城头明显缺乏箭术高超的弓箭手,八成守军在用火绳鸟铳还击两刻钟之后,早先攻上城头的明军已经全被被驱逐下来。
但随着过河的明军士卒不断增加,盱眙城头的清兵渐渐被明军密集的燧发枪压制住。
郑遵谦听着河对岸如炒豆般密集的铳声,感慨道:“多谢钱大人,若没有这等犀利的火器,今夜只怕要凶多吉少孙之敬不时抬起千里镜密切关注对岸战局,传达军令指挥作战。眼看偷袭已经失败,他要调整士卒心态,不可压制过紧,以免啃不下强敌反而丢掉韧劲。
他抽空回答道:“自发鸟铳确实是我大明压制清虏的利器,但清虏也已经在战场抢到样品。”
郑遵谦不屑笑道:“让八旗鞑子与我们对射?”
他见夜袭取下盱眙城的希望已经破灭,双方进入拉锯战。他对两三里外热闹的战场失去了兴趣,拱手道:“孙兄在这里先指挥战斗,我回营睡一会,等我营兵马到了再来接替你。”

☆、第680章 首胜(上)

郑遵谦回营躲入一个狭小的帐篷,里面很快鼾声如雷。
门外的守卫都听呆了,竟然还有这样的总兵,明军在五六里外前仆后继扑上盱眙城头,炮声和铳声能惊醒藏在洪泽湖底的龙王,这位郑总兵好像脑袋挨了枕头就睡着了。
郑遵谦睡的很香,他与孙之敬战场经验都很丰富,只看了片刻就知道盱眙城不是好啃的骨头,孙之敬在大营门口统筹战局。
明军正兵中极少有才上战场的雏儿,他们像去年攻打扬州城墙一般在盱眙城外列阵战斗。
木船在护城河中来回穿梭,把铳兵运过去,把伤员运回来。每艘船能坐五十人,四十多艘船每次往返能运送两千多人,护城河河面不宽,运力已经足够了。
就是城头的几门铁炮威胁极大,黑暗的天空中看不见铁球飞行的轨迹,但护城河中不时被激起巨大的水花,岸边奔走的府兵也常常被突发而至的铁球击倒一片。
孙之敬所在的地方也在盱眙城头铁炮的轰击范围之内,落地最近的铁球离他只有两三百步远。亲兵多次劝他退后,他都拒绝了,攻城战拼的勇气,一个胆怯的总兵可无法当上将军。不过更主要的原因是盱眙北城墙上只有三门铁炮一个时辰的拉锯战后,唯一令孙之敬欣慰的是,城头的守军已经完全被明军压制住。明军正兵训练有素,但燧发枪带来的火力优势才居功至首。
府兵开始在护城河中铺设浮桥,明军再次搭设云梯,想把战火延续到城头。
登城战血腥激烈,城头的喊杀声刚起,东方官道上火光冲天。
孙之敬听到禀告后抬千里镜看了片刻,立刻吩咐道:“把郑总兵叫起来”
大帐中鼾声未息,亲兵一顿嚷嚷才把郑遵谦被从睡梦中叫醒。
“大人,本部兵马到了”
郑遵谦立刻翻身起床,他入睡快,恢复清醒的速度也很快。走出大营远眺,一溜不见边际的正在游过来。
“我的人来了。”郑遵谦右手紧握刀柄,他养足精神全是为眼前的盱眙城。战功需在马上取,他决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决不能
盱眙城头的清兵也发现了明军的援军,一时心慌意乱被几个明军甲士登上城头。就像一块烧红的烙铁扔进一块清水缸,爆发出沸腾的气泡和烟雾。
然后……,然后重归平静。
历来攻城战多是消耗战,一块烙铁,两块烙铁,三块烙铁……,守军的力量就这样慢慢被消耗掉。
郑部兵马先在盱眙城东南侧安顿下来,没有匆忙上战场,士卒们埋锅做饭,饱餐一顿,等候天明。
朝阳露面时,战事稍缓。
一艘艘木船从护城河北岸返回。
府兵扛着一卷卷土黄色的裹尸布上船,两个人为一组卷好木船上的尸首抬下来。尸首被整齐排列在大营西面的草地上。
明军这几年多宣扬忠义和情谊,不丢同伴尸首是大将军府从年初推行的军令。
几年前,多半明军士卒连军饷也拿不到手,每当出战时以抢掠百姓为生。那时候,强调什么军纪效果都很有限,也就是反剃发令时护发卫家让人一时血脉贲张。真到了北伐时,如没有军功和赏赐诱惑,有几人能空着肚子上阵杀敌军中赏罚分明,军功赏赐至少能维持家人生计时,士卒方才能知廉耻,不自轻自贱武人的身份。
郑遵谦已经回本部安排攻城事宜去了,孙之敬前往收尸场和伤兵营巡视。
凡是用土布挡住脸面的都是已经确定死亡的士卒,只见一片黄色的布筒,有些外面渗出了暗褐色的鲜血。军中书记正在给死者登记造册,百总以上武官战死后需报兵部销名。
攻城半夜,损失了近千名士卒,如此强制压迫下去,不是盱眙城崩溃,就是明军自己崩溃。
走完收尸场,再往伤兵营,这里很吵闹,但因此显得更有人气。
明军没有让城内清兵歇口气的想法,郑遵谦的兵马经浮桥过河,接管部分战场。烈日下,一些无可藏匿,战斗比夜晚要血腥的多。
明军两万包围盱眙,四面城墙都开了战场。不过只有南门和东门是实打实的攻击,西门和北门都是正兵夹杂着府兵在牵制。
城内有女真人,但守城的主力是汉人。
孙之敬和郑遵谦还从未见过汉人如此给满清朝廷卖命的,他们猜测那也许是汉八旗的人吧?听口音又不像。
郑遵谦先排上去两个千人队,他的军令简单直白到让孙之敬不敢相信。
“每一队斩下十个头颅便可以回营,军功上都给你们记上。否则就都战死在盱眙城下吧”郑遵谦高呼,他对行军打仗最深刻理解在于一个“勇”字,狭路相逢勇者胜。
清兵很快发现新来的这支兵马攻城的队形有些散乱,兵士间的配合也不如先前的明军,但战意更加激昂。
战斗从清晨战到正午,孙之敬简直不忍直视。
每隔半个时辰不到,便有木船往回运尸首。一船一船的尸首,他估计郑部战死应该过千人了。他调遣兵马准备接替郑部士卒的位置,自己骑着那匹蔫吧的黑马赶往郑遵谦处。
郑遵谦手中的千里镜抬起又放下,抬起又放下。
他见孙之敬过来,招呼道:“孙兄,你来到正好,我看城内城头守军已现疲态。”
孙之敬委婉劝道:“履恭,这样强攻下去,将士损失太大。”
“啊”郑遵谦放下千里镜,很诧异听见孙之敬会这么说,“日落之前,如果你我没有攻下盱眙,还谈什么论功行赏?”
孙之敬指着几里外的战场,摇头道:“日落之前不可能了,守军虽疲,但尚有余力。”
郑遵谦忍不住提醒道:“逢将军的军令如此”
孙之敬道:“虽然如此,但逢将军不知道盱眙城守军实力,我等把实情禀告过去,逢将军不会强逼你我二人的。
孙之敬有这个念头也不奇怪,逢勤寡言,但一向通情达理,能听的进去部下的建议。如果他在左若麾下效力,借他一个胆子也不敢推脱军令。
郑遵谦先是轻微的摇头,到最后到底还是没忍住,讽刺道:“你去禀告实情,我是不会去说的。”
两个人在一个战场,如果说法不一样,怎能让逢勤相信。

☆、第681章 杀人

日头一点点落下去。
郑遵谦直勾勾盯着城头,全身僵硬,像是被武林高手点住穴道。
盱眙城墙下的尸体横七竖八,现在已经不用运尸船了,总兵红了眼,兵士们也红了眼。
东城护城河外,孙之敬的脸上笼罩了一层阴云。战场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逃不开他的眼睛。
郑遵谦疯狂了,郑遵谦军疯狂了,于是,两片临近战场的明军都疯狂了。
士卒的阵型不如早晨时紧密。铳手们甚至不再隐身在铁盾后,他们肆无忌惮的暴露出上半身朝城头瞄准,扳动扳机,然后看着城头的清兵脑浆迸裂。
“这他妈打的是什么仗”孙之敬忍不住爆出粗口。郑遵谦不放弃,,他就不能放弃,否则,那道军令就是架在他脖子上的屠刀。
死了这么多人,只为了攻下一个县城值得吗?
他不能与郑遵谦吵架暴露矛盾,所以只能任由郑遵谦的意志笼罩在整个战场。
“日落之前啊”孙之敬转脸向西,夕阳离地面还有一杆远。他一口吐沫如钉子般吐在地上。
又是一个时辰。
火红的太阳离地平线上山峦只有几个拳头的间隙。
登上城头的明军越来越多,战斗整整持续了半个夜晚和一个白天,连守军的桐油和粪水消耗殆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郑遵谦改变了姿态。他不安的在方圆一丈左右的地方来回走动,手舞足蹈,脸上表情像喝了白酒一般兴奋:“爬上去,给老子爬上去”
两方士卒正在盱眙城头对砍,不时有人被推搡掉下来,摔在墙根处累积了厚厚一层的尸体上。
攻守双方都已是强弩之末,郑遵谦的余光撇过才从战场上撤下来的伤兵。他营中已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