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超级学霸-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我!”
韩琦走上前笑道:“你小子可不能厚此薄彼!”
范宁心中感动,连忙道:“晚辈一定送上请柬,请两位相公务必光临!”
这时,一名宦官跑来,对范宁指了指御书房,“范知州,陛下召见!”
范宁连忙向两人告辞,他稍稍整理一下衣冠,便跟着宦官向御书房而去。
范宁走到御书房门口,稍等了片刻,宦官出来道:“范知州请进!”
范宁走进了御书房,只见天子赵祯正负手站在窗前,眺望着窗外的树林,不知在沉思想着什么?
范宁上前躬身行一礼,“微臣参见陛下!”
赵祯转过身笑道:“今天的述职表现得很好!”
“多谢陛下夸奖。”
赵祯走回自己位子坐下,又吩咐宦官,“赐坐!”
“谢陛下赐坐!”
宦官搬来一只软椅,范宁坐下,赵祯又问道:“范爱卿觉得日本国人如何?”
范宁不知道赵祯为什么会想到问日本国人,他想了想问道:“陛下是想了解日本官员,还是日本民众?”
“都随便聊一聊!”
范宁这时才有点反应过来,好像天子是找自己来聊天的,他从述职开始便绷紧的心情终于慢慢放松下来。
“微臣接触了好几个日本高官,感觉日本高官把家族的利益放在国家之上,当然和日本的朝野现实有关,地方政权以家族为代表,名义顺从朝廷,实则实施地方割据。天皇没有什么权力,权力掌握在摄政关白藤原家族手中,武士家族开始崛起,家族之间的争权夺利导致整个日本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赵祯笑了笑道:“这似乎有点九品中正制度的感觉!”
“正是如此!”
范宁补充道:“日本没有科举,大地主的土地和权力都是世袭,加上日本地域狭窄,人口流动极不方便,又没有北方草原蛮族的威胁,这便导致一个家族会统治某个区域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所以日本人家族利益至上,各领主间的战争实际上就是家族之间的战争,失败的家族将会彻底灭亡。”
“日本普通百姓如何?你报告上说招募了一万多日本劳工。”
“日本底层的百姓过得很悲惨,也是和战乱不断有关,一年劳作到头只能挖野菜和一点点米煮粥,所以招募日本劳工时他们争先恐后,有的人甚至说不要工钱,只要吃饱饭就行,当然工钱我们是要给的,这些劳工到鲲州后很能吃苦,干活卖力,也比较听话。”
“为什么要召年轻的日本小娘子?”赵祯又问道。
“微臣是这样考虑的,很多士兵愿意留在鲲州,但娶妻成家是大问题,所以微臣第一批招募了五百名日本年轻女子,一方面就是为了解决士兵娶妻成家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了两百五十对结为夫妻,也给他们一样授田,使士兵能安心为大宋戍边。”
赵祯赞许地点点头,又问道:“那另一方面呢?”
“另一方面就是有些事情需要女工做,比如给劳工裁制统一的工服,做鞋子,给士兵洗衣等等,另外,微臣打算发展渔业,鲲州海鱼产量极大,捕鱼回来后晒成干,将来运送到京城来,晒鱼需要人手,这些日本女工最适合。”
“考虑得很周全!”
赵祯由衷地赞许一句,便不再多问日本女工之事。
“朕还想了解一下鲲族人的情况,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范宁微微笑道:“鲲族人进步很快,以前一把刀就能换块龙涎香的好日子已经没有了,他们学会了讨价还价,甚至比汉人还要精明,现在一把匕首最多只能换他们一条鱼。”
赵祯哈哈大笑,一挥手,“很有意思,继续说!”
“从前鲲族人冬天穿兽皮,夏天只用兽皮围个裆,赤着身子,光着脚,现在他们都和汉人一样穿布衣、裤子,脚上穿靴子,冬天里面是布衣,外面套一件兽皮,女人也喜欢绸缎、首饰,最近几个月,有商人卖茶给他们,他们尤其喜欢喝茶,一次煮一大锅,放盐放油,当菜一样的吃,这次回去,我还要给他们买些茶带去。”
赵祯呵呵一笑,“这次你带来的财物颇丰,朝廷也要表示表示,朕批给鲲州三万担茶饼,你一并带回去。”
“多谢陛下厚爱!”
赵祯又笑道:“朕总觉得你的述职报告中有未尽之言,你现在不妨说一说。”
范宁沉吟一下又道:“其实微臣是想详细汇报一下铁壳火雷之事。”
赵祯的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这也是朕想问你的,本来程相公想在述职时询问你此事,被朕压住了,朕要亲眼看一看铁壳火雷的威力!”
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试雷
作为天子,赵祯比绝大多数朝臣都清楚铁壳火雷意味着什么?
大宋火器局已经研制铁壳火雷数十年,却一直没有造出来,可以这样说,如果能早十年把铁壳火雷造出来,那么宋夏战争之间的结局就会完全不同。
赵祯也是在范宁的述职报告中看到这句话,他立刻用墨将所有相国手中述职报告中的这句话涂去,并停止了程琳询问此事。
这是大宋的第一绝对机密,绝不能流传出去,落入辽国或者西夏人手中。
赵祯甚至迫不及待,要求次日一早就去火器局试雷,他要亲眼看一看铁壳火雷的威力。
这次范宁特地带回来三枚铁壳火雷,但造火雷的工匠他一个都没有带回来,这也是范宁的慎重,铁壳火雷是能改变战争规则的利器,绝不能轻易拿出来。
历史上,北宋末期终于造出了铁壳火雷,但将铁壳火雷发扬光大却是女真人。
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如果能在北宋中期造出铁壳火雷,那么北宋末期悲惨遭遇就很可能会避免。
次日天刚亮,范宁便带着两名随从乘坐朱元丰的马车来到了位于北城外火器司。
火器司官衙在皇城内,城外是火器制造工坊和试验场,占地约三百亩,有火器工匠约五百人,周围被高墙包围,修建了哨塔,一千士兵驻扎在这里,戒备十分森严。
范宁和两名随从各抱一只沉重的木箱子来到了大门前,八名士兵守在大门处,冷冷地望着走近的三人。
范宁将木箱放在地上,上前抱拳道:“奉天子口谕来火器司,请通报主官,就说鲲州范宁到来!”
几名士兵吓了一跳,居然是鲲州范宁,为首军士结结巴巴道:“请范知州稍候,卑职这就去通报。”
只片刻,一个又黑又胖的汉子飞奔出来,满脸堆笑道:“真不好意思,没想到范知州来得这么早,下官军器司都监张文晋有失远迎。”
范宁淡淡道:“估计天子也快到了,张都监最好做好迎接准备。”
“多谢范知州提醒!”
张文晋昨天已经得到消息,他连忙上前主动搬起木箱,感觉颇为沉重,顿时又惊又喜问道:“这就是铁壳火雷?”
范宁看得出他脸上的惊喜是发自内心,对他的印象稍稍好了一点,便笑着点点头,“正是!”
“甲库五百九十四是什么意思?”张文晋见木箱上有一排编号,不由奇怪地问道。
“这是防潮木箱,每一颗铁壳火雷都放在这样的木箱中,木箱上就是它的编号,甲库表示完成品,乙库表示半成品,丙库表示废品,每一颗铁壳火雷,不管成品、半成品还是废品,都有编号。”
“甲库的最大编号到多少了?”
范宁笑了笑:“去年底突破了六百。”
范宁见嘴唇动了动,便知道他想说什么,笑道:“铁壳火雷的调拨是由天子亲自批准,张都监想调几颗过来,必须天子批准才行。”
张文晋长长叹息一声,“宋老匠在我这里几十年默默无闻,没想到去了鲲州就造出了铁壳火雷,是我这个都监不合格啊!”
范宁见他颇为自责,便笑着安慰他,“造出铁壳火雷并非完全是宋老匠的功劳,更大程度上是机缘凑巧,张都监不必自责。”
两人来到会客堂坐下,有茶童上了热茶,张文晋忍不住又问道:“范都监觉得天子会批准我们火器局造铁壳火雷吗?”
范宁沉思一下道:“我就不妨直说了,鲲州也成立了火器支局,全力制造铁壳火雷,这次我返回鲲州,还会各带三十名火器匠和火药匠一起走,他们需要在鲲州安家。天子的意思,铁火雷就在鲲州制造,将来条件适合时,会运送成品来京城,建专库严密看守,如果张都监想了解铁壳火雷,只有一个办法,我不说,张都监也应该明白。”
张文晋脸上露出失望之色,范宁所说的办法他当然知道,举家迁去鲲州,那怎么可能?
张文晋不甘心地问道:“范知州所说的条件适合时成品运来京城,具体是指什么条件?”
范宁微微一笑,“战争爆发前夕!”
张文晋这下子彻底死心,他估计自己没有机会仔细研究铁壳火雷的秘密了。
范宁又缓缓道:“如果在京城制造铁火雷,张监督能保证辽国或者西夏探子不会得到它的秘密吗?”
张文晋不吭声了,他心知肚明,西夏探子还弱一点,但辽国探子在大宋却是无孔不入,宋朝火器在辽军面前早就不是秘密了。
在重金诱惑下,他不敢保证自己手下官员和工匠会坚持不泄露。
张文晋叹了口气,“你说得对,国之重器,还是谨慎点好。”
就在这时,一名随从飞奔而来,急声道:“启禀都监,天子驾到!”
……
天子赵祯是秘密前来火器局,只带了二十名贴身侍卫,坐在一辆严严实实的马车里赶来,没有任何官员陪同。
赵祯从侧门直接进入火器局试验场,试验场占地百亩,有各种试验用的建筑,有木楼、石屋,甚至还有一座数十丈长的城墙。
试验场有专门的贵宾台,但距离爆炸点只有一百二十步,对于纸火雷、陶火雷和瓷火雷,这个距离没有问题,但对于铁火雷,一百二十步太近了,依旧会被铁碎片伤及,范宁要求在两百步外设立观看点。
观看点移到了两百步外,天子赵祯望着远处的各种建筑,笑问道:“范爱卿今天打算用什么目标试验?”
范宁躬身道:“微臣这次带了三枚铁火雷,准备试验木屋、城墙和木桩阵,陛下认可吗?”
赵祯微微一笑,“朕拭目以待!”
范宁给随从打了一个手势,两名随从立刻抱起一只木箱向试验场内奔去。
这两名随从就是鲲州火器支局专门负责试验铁火雷的士兵,经验十分丰富,他们穿着铁铠甲,还背着一面铁盾,防护得非常严密。
两人进了一座木屋,这时,范宁对赵祯道:“陛下请捂住耳朵,爆炸声极为震耳欲聋。”
赵祯闻言,连忙捂住了耳朵,张文晋也连忙将耳朵捂住,他非常清楚铁火雷的爆炸非同小可。
只片刻,两名士兵从木屋里疾奔而出,奔出数十步便一头扑进沙坑中,紧捂耳朵,用铁盾牌遮住头。
就在这时,只听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浓烟弥漫,木屋被炸得粉碎,屋顶、横梁以及大大小小的碎木腾空而起,足足飞起三丈高,飞出数十外,轰然落地。
赵祯尽管捂住了耳朵,依然被强烈的爆炸震得惊魂失色,心中一阵阵发悸,爆炸声透过手指缝传入耳中,使他耳中嗡嗡作响。
好一会儿,浓烟渐渐散去,只见木屋已经完全消失了,只剩下几根木桩矗立在原处,地面还出现一个一尺深的土坑,而旁边十几步外的石屋也轰然坍塌。
事实上,经过这两年工匠们的不断改进,鲲州制造的铁壳火雷的威力已是最初铁火雷的三倍,已经接近炸药的威力,这次范宁带来的三枚铁火雷便是威力最大的类型,每颗铁火雷重达五十斤。
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好一会儿,赵祯叹息道:“若与西夏作战时能有这样强大的爆火利器,元昊恐怕早已伏地称臣!”
“陛下,下面是否继续进行试验?”
赵祯望着远处一片木桩阵问道:“铁火雷对付骑兵会有什么效果?”
“回禀陛下,仅仅从爆炸力来看,威胁其实不大,一颗铁火雷爆炸,爆炸力最多波及三丈,对庞大的骑兵伤害甚小,但如果铁火雷内填满数千枚淬毒铁钉,一旦炸开,方圆数百步内的骑兵都难以幸免。”
赵祯点了点头,又看了看木桩阵,便对范宁道:“木桩阵就不用试验了,剩下的两枚铁火雷全部用来炸城墙,朕很想看看,它们究竟能不能把这段城墙彻底炸平?”
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机密
赵祯极为满意地离去了,留给了范宁重赏鲲州火器匠的口谕。
范宁还在火器试验场上查看爆炸效果,试验场的大门开启,工匠们蜂拥而入,所有人都听到了剧烈的爆炸声,只是天子在场,他们不得入内,现在允许他们进入,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挤进了试验场。
试验场上,十丈长的一段城墙已经完全消失了,这段城墙是用大青石砌成,比东城城还要高大坚固,但在两枚铁火雷的冲击下,已经被荡为平地,只剩下一地的碎石和泥沙。
连范宁也暗暗心惊,他们在鲲州没有建造城池做试验,他没想到铁火雷的冲击波竟然如此强大,把城墙都彻底炸塌了,当然前提是要在城墙上挖出一个洞,把铁火雷放置中城墙中爆破,这样才会有效果。
当然,任何文明都有一个进化的过程,宋朝的火器也是一样,如果宋朝没有积累足够的火器基础,就算范宁再有发明,工匠们也未必能造得出来。
正因为有了纸火雷、瓷火雷的进化,以及为研制铁火雷而进行的大量试验为基础,火药和火器工匠们才能深刻理解范宁提出的造出铁火雷的原理。
这才能完美地造出铁火雷,而且成品率极高。
这时,张文晋走上前叹道:“大家都知道铁火雷的威力要比瓷火雷强得多,可怎么想不到威力竟是如此强大。”
“张都监现在明白为什么天子不肯把铁火雷放在京城进行制造了吧!”
张文晋点点头,“我怎么会不明白,辽国早就得到了宋朝的火器技术,比我们晚不了几年,西夏也有了瓷火雷,只是纸火雷也好,瓷火雷也好,威力都太小,他们都不屑一顾,倒是火箭运用得十分广泛,如果他们得知铁火雷出现,威力如此强大,那他们一定会不择代价和手段搞到铁火雷技术,对于以城池防御为主的大宋,那真是灭顶之灾了。”
范宁沉默片刻道:“难得天子也如此冷静理智,这才是大宋之幸也!”
……
铁火雷试验结束,范宁的主要公事也基本结束了,剩下来他要忙一忙自己的事情了。
从火器局回来,范宁先来到了位于内城新桥附近的我朱门客栈。
朱门客栈是朱元丰的产业,在京城内一共有三座,在行业内颇有名气,属于高档客栈,除了一座三层的木楼外,还有六座独院。
这次跟随范宁一起回来的官员和十几名属下都住在这里,客栈内给他们安排了三座独院,吃住都十分舒适。
范宁来到客栈内,找到了从事主官杨显,范宁打量一下布置精雅的院子,笑问道:“这两天大家住得如何?”
“回禀使君,大家吃得好、住得好,都很满意!”
范宁点了点头道:“把大家都召集起来,我有话要说!”
片刻,众人都聚集在院内,杨显看了看,对范宁道:“使君,基本上都到齐了。”
范宁这才对众人道:“今天我的公事都结束了,接下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如果要回家的,都可以回家去探亲,船队将在四月二十六日出发,只要大家在四月二十五日之前赶到江都便可,另外天子赏赐一些彩缎,大家都有份,回头让杨主事分给各位,同时我再给大家每人二十两银子作为回家盘缠,买点东西去看看父母妻儿吧!”
范宁的一番话让众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范宁吩咐杨显几句,给他一个信物,让他带几个人去朱记钱铺领取彩缎银两,安排好了手下,范宁这才前往奇石馆。
现在范宁不需要再雇佣牛车做脚力,朱元丰把宽大的华丽马车送给了他,当然,范宁也只是临时借用,等他返回鲲州后,这辆马车还是会放在朱元丰府上。
车厢十分宽大,靠坐在软座椅上,就像坐在宽大的沙发上一样,比坐牛车狭小的板凳不知舒服多少倍,范宁透过车窗上的纱帘望着外面热闹的街道,不知为什么,他忽然开始怀念起了鲲州,那片年轻而又朝气蓬勃的土地。
前天范宁来到奇石馆时正好二叔出去了,范宁作为奇石馆大股东,连大门都没有进。
今天范铁戈在店铺,刚走到门口便听见了范铁戈的声音,“我已经问清楚了,琥珀木拍卖将在后天一早排队取号,大家明天下午就去排队,轮流换岗,这次绝不能再像上次那样空手而归。”
范宁哑然失笑,二叔还真有趣,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还在发愁琥珀木怎么处理吗?
店堂上,六名伙计排成一排,范铁戈正在给他们训话,范宁走进门笑道:“二叔,我给你说件事!”
“啊哈!你这个臭小子终于回来了。”
两年未见,范宁发现二叔应该改名为范铁锤了,长得圆滚滚像个大肉球似的,至少胖了二十斤。
范铁戈跳上前,拥抱一下侄儿,又揉揉他头发笑道:“你想给我说什么事?”
范宁笑眯眯道:“这次明仁带回来三百多根琥珀木,他不知该怎么处理,二叔替他找找销路吧!”
店堂上顿时一片哄笑声,伙计们都扭过头去捂着嘴笑,范铁戈气得满脸通红,挥挥手,“你们都散了!”
伙计们都各自忙去了,范铁戈恼火道:“为了这个琥珀木,我到处求爹爹告奶奶,没想到明仁这个臭小子居然这么戏弄他老爹,回头好好收拾他。”
“去年明仁就回来过,你没嘱咐他带一点来?琥珀木是鲲州特产,对二叔应该不是难事才对吧!”
范铁戈悻悻道:“谁让你们那边消息不通,去年我想到这件事的时候他已经走了。”
“以后就好了,鲲州很快就会开通官方鸽信,二叔有需要可以捎上一句话。”
范铁戈眉头一皱,“难道他们两个还不肯回来?”
范宁不好多说什么,便笑笑道:“过两天明仁就进京了,二叔自己问他吧!”
范宁不再多说,直接来到新扩增的店铺,老铺子和隔壁新店铺之间并没有完全变成一体,中间还隔着半堵墙,老铺子这边的一楼依旧是卖太湖石,但另一半的新铺子却是卖寿山石,当然不是卖一般的寿山石,都是上好的冻石,像桃花冻石、芙蓉冻石和荔枝冻石等等,这边都有,雕刻成各种千姿百态人物、动物和树木花卉,基本都是拳头大的小摆设,这也是冻石体积普遍不大的缘故。
这时,范宁忽然发现靠墙边摆放着一座四扇的屏风,由十分珍贵的黑檀木为底座木架,屏风主体是四片寿山冻石,雪白如羊脂美玉一般,上面桃花点点,如被风吹起的桃花花瓣,格外的美轮美奂。
范铁戈走上前笑道:“这是我们的镇店之宝,去年初发现的一块大型桃花冻石,然后切割成四片,正好做成这扇屏风,刘太后的侄子开价一万贯想买下它,我们都没有答应。”
范铁戈又拍拍范宁的肩膀,“这是店铺给你的成婚礼物!”
范宁连忙摆手,“这是镇店之宝,我不能要。”
范铁戈笑道:“你和阿佩的份子加在一起占店铺的八成,这家店铺就是你们的,有什么不能要?”
“店铺是店铺,份子是份子,这是两回事。”
范铁戈又道:“其实店铺还一座镇店之宝,说起来还希望你能答应。”
范宁一怔,“答应什么?”
范铁戈取出一块太湖石,笑问道:“你还记得它吗?”
范宁眼睛瞪大了,他脱口而出,“这是我的溪山行旅石!”
这块太湖石正是他送给朱元甫的溪山行旅石,下面用紫檀木做了底座,范宁不解道:“这不是在朱老爷子手上吗?”
“这是朱大官人送给你的,暂时放在我这里,我感觉它比桃花冻石屏风的品味高得多,正好店里有一幅溪山行旅图的临摹画,我想把它作为镇馆之宝陈列在店里。”
范宁想了想道:“这样吧!桃花冻石屏风也好,溪山行旅石也好,都算是我的,但我把它们陈列在店里,有人若想买,就有托词了。”
范铁戈欣然笑道:“这个办法不错,就这样处理,也省得我们费尽口舌给客人解释,多少人想买下这座桃花冻石屏风,这下终于有理由了。”
“田黄石如何?”
范宁笑问道:“二叔怎么不说说我最关心的东西!”
“这个一言难尽,上楼再说吧!”
范宁上了二楼,二楼两间屋子已经连为一体,变成一座很大很宽敞大堂,后面隔出了一间房子,给当值伙计晚上睡觉,后面的院子也修建成仓库,名贵的石头晚上都锁在仓库中。
二楼当然是以卖田黄石为主,也兼卖一些别的东西,比如明仁从鲲州带回来的海珠、玳瑁、海螺等名贵物品,将来琥珀木也会在这里售卖。
范宁发现摆出来的田黄石都是中下品,没有冻石级别的,连一块样品都没有,至于朱哲雕刻的作品,更是没有看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