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超级学霸-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食和蔬菜问题,肉食也以鱼肉为主,泉州会定期补充一些生活用品。
岛上的生活很枯燥无聊,一般每两年更换一半的士兵。
琉璃镇就在码头上,有两百多座木屋组成,居住着百余户渔民,由于驻扎海外的士兵军俸比较高,每月有十贯钱,为了赚士兵的钱,一些头脑活络的小商人在镇上开了一些商业,包括一间杂货店,两座酒楼和两间妓院,招募了十几个日本船妓在这里做皮肉生意。
范宁关心是小琉球附近出现的海盗,据张赢的猜测,这支海盗可能和驻军有关系,这便让范宁格外警惕,他这次来小琉球,就是要解决这件事。
范宁在指挥使李英的陪同下视察了军营,又和一些士兵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对于士兵们而言,渴望打仗立功是他们的共同的心愿。
范宁便对李英笑道:“既然弟兄们都想找点事情做做,我看你们也有数十艘战船,不如出海巡视,维护海上治安,我听说最近从琉球府前往日本的航线上出现了三支海盗,两支在日本,一支就在你们附近,为何不剿灭了这支海盗,也算是立下一个功劳。”
李英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半晌道:“并非是卑职不尽力,小琉球群岛有数百个岛屿,很多岛屿上还有山,真不知道这支海盗会藏在哪里?我们也多次搜巡,但最终都无功而返。”
范宁点点头,“既然如此,你们可以给沿途的商船提供护航,保证商船在小琉球这一带的安全,我觉得维护航道的安全至关重要。”
“卑职遵令!”
又说了一些话,范宁便起身去镇上巡视,经略使不仅掌军,同时也有权干涉政务,只是稍微偏重于军队。
琉璃镇隶属于琉球县,没有镇长之类的官员,由五个年纪最大的老者组成乡老会,进行日常管理和调解邻里间关系,另外还有一名耆长,带着几名后生维护治安。
小镇十分宁静,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天气好时,渔民们便结伴出海打渔,天气糟糕时,就守在家中,生活也没有什么压力,就这么一天天一年年过去。
在小镇逛了一圈,天色便黄昏了,随船的士兵跟着放假一天,小镇上的酒楼和妓院里都挤满了士兵,彻夜不眠,热闹异常。
范宁回到大船上,随即让朱龙带几名手下去把耆长秘密带来。
耆长姓张,是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他显得有点紧张,进门便跪下行礼,范宁沉吟一下问道:“小琉球外海那支海盗,你了解多少?”
耆长浑身一颤,心慌意乱道:“小人……小人什么都不知道。”
范宁重重一拍桌子,怒道:“胡扯!你敢说自己不知道?”
耆长吓得不敢说话了,半晌低声道:“镇上百姓人人皆知,大官人何必问我?”
范宁冷笑一声,“我知道,那支海盗你也有份,我没有说错吧!”
耆长惊得连连摆手,“大官人,海盗和小人没有任何关系,小人虽然知道一点情况,但绝没有参与。”
审问到这一步,范宁心里已明白了七八分,他冷冷道:“多少军队涉及?”
好一会儿,耆长道:“镇上人都知道和李指挥使有关,但具体涉及多少士兵,就没有人知道了。”
范宁挥挥手让人把耆长送上岸,他负手来回踱步,心中着实恼火万分,他现在明白了,张赢肯定已经知道是李英假扮海盗拦路劫财,但说得却很含糊,这个该死的李英,死罪难饶。
……
次日上午,士兵们纷纷回船,范宁准备离去了,李英终于松了口气,他很害怕自己的事情败露,担心范宁是针对自己而来,现在范宁要走了,说明他只是路过小琉球,并没有发现自己的秘密。
李英也是偶然情况才触发了他的贪欲,他在外海巡逻时,遭遇一艘遇到风浪倾斜的货船,船主和水手均乘坐小船逃离,不知去向,他从这艘货船得到了大量香料和上万两银子。
他将财货藏匿一段时间后,发现根本无人追查,他才意识到自己找到了一条发财之路,他仗着山高皇帝远,带着心腹扮作海盗劫掠商船,抢走了大量财富。
为了把恶劣影响降到最低,他只求财不伤人,确实也没有引起经略府的关注,导致他的胆子越来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短短一年时间,便劫掠十五艘商船,终于引发了范宁的关注。
李英并不知道,已经有手下利用渔民去琉球县的机会,向琉球县告发,这才有张赢暗示了范宁。
范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在码头上和李英告别。
“李将军,我昨天交代的事情你要记住,切不可当耳旁风!”
“卑职一定记住,绝不辜负范使君的期待。”
李英见左右无人,又取出一只木盒子,悄悄递给范宁,“这是当地土产,请范使君笑纳!”
“呵呵!李将军有心了,不过我不方便接,烦请李将军直接给我手下。”
他向船上朱龙使个眼色,李英会意,范宁要自己直接给朱龙呢!真是虚伪,又要想东西,却又装清高,李英心中暗骂一声,只得走上船,把东西塞给朱龙。
朱龙和朱虎就在等他上船呢!
就在李英刚上船,两人一左一右将李英按到在船板上,‘咔嚓!’一声,双臂脱臼,顿时痛得他大叫起来。
这时,范宁不慌不忙走上船,李英已经被牢牢捆绑起来,他急得大喊:“范使君,卑职送礼无罪!”
范宁冷冷道:“你送礼是无罪,但我该怎么称呼你呢?是叫你李指挥使,还是叫你李海王?”
李英的脸刷地变得惨白,他知道自己当海盗的事情败露了,顿时浑身瘫软在甲板上。
范宁随即召集军队集合,片刻便从军队里抓出了二十三人,都是李英的心腹,他们和李英一起,组成了小琉球外海的海盗。
范宁当即下令将李英等二十四名假冒海盗打劫的官兵在码头上斩首示众,又派人和船只去一座海岛上的山洞里,将李英隐藏在这里的大量钱财货物取出,货物都是昂贵的香料,连同黄金白银一起,共计折合白银超过百万两,这笔财富一律没收充公。
范宁正好需要一大笔钱财去日本招募劳工,这不,李英替他准备好了。
范宁随即任命之前告发李英的队正蒋洪为小琉球驻军指挥使,负责保护小琉球的航路安全,他这才离开小琉球,率领船队继续向鲲州方向驶去。
第五百二十四章 再回鲲州
时隔多年,范宁再一次踏上了鲲州的土地,这片他为之奋斗,且谱写了华丽篇章的土地曾不止一次出现在他梦中,让他梦萦魂牵,现在他终于又回来了。
当范宁的船只靠上鲲南湾的码头上时,码头上等候迎接他上万唐县军民和官员登时爆发出一片欢呼声。
范宁走下了大船,他内心也激动起来,自己终于又踏上了这片土地。
唐县知县卢挽江和驻唐县指挥使马卫国上前参见经略使的到来,卢挽江出身河北名门,嘉佑六年进士,郑太尉的女婿,嘉佑七年出任太史局丞,知唐县,是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指挥使马卫国原只是一个队正,被范宁提拔为都头,现在已经升为指挥使。
故人见面也格外欣喜,范宁笑道:“余孝年说鲲州变化不是很大,其实这句话我很高兴,我就怕鲲州大变样,连我自己都不认识了,不过我又期待鲲州有好的变化,心情真的很矛盾啊!”
卢挽江躬身道:“请使君放心,鲲州的变化是在骨子里,绝不会让使君失望!”
范宁点点头,“那我就期待了!”
这时,数十名老者上前给范宁献上土地,这些老者范宁都还依稀有印象,他忽然指着一人欣喜道:“我记得你是我亲手颁发奖章的粮王刘老汉,第一年亩产魁首被你拿到了。”
老者激动得老泪纵横,“使君还记得我啊!”
卢挽江在旁边笑道:“去年的亩产魁首又被刘老汉夺走,已经连续三年了,在老汉的带动下,唐县粮食平均亩产已提高到四百斤。”
这个结果让范宁很满意,他点点头,“这才是骨子的变化。”
他深知粮食产量提高很难,唐县刚开始小麦亩产不过三百斤,现在居然提高了百斤,肯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不容易啊!
他对卢挽江笑道:“这是你最大的政绩!”
卢挽江大喜,躬身道:“多谢使君夸赞,卑职一定会继续努力!”
这时,范宁又认出一名老者,笑道:“我还记得你,你白河村的张平,你孙子是在鲲州出身的第一个孩子,还是我起的名字,他现在如何了?”
老者连连点头,“多谢使君牵挂,孩子已经九岁了。”
他连忙回头招手,一个虎头虎脑的少年跑上前,跪下行礼,“张鲲生给使君磕头!”
范宁想起一事,顿时大笑,当年他兴致一来,起了鲲生这个名字,结果后来的四十几个孩子都起名鲲生,只是姓氏不同,连明礼儿子的小名也叫鲲生。
他拉起孩子笑问道:“还在读书吗?”
张鲲生点点头,“在学堂读书,再过三年读县学,然后再读州学,祖父希望我能去太学读书。”
“好!有志气,读完太学,再回来为乡亲们效力,把鲲州变得更好。”
“使君教诲,学生记住了!”
范宁又和热情欢迎他的上万百姓挥手致意,这才登上一辆敞篷马车,在民众的欢呼声中进了县城。
县城变化确实很大,从前最初修建的木屋几乎都消失了,变成了清一色的砖瓦房,这也是鲲州冬季寒冷,砖瓦房御寒保暖的效果要比木屋更好,饱受诟病的下水道系统也完善了,各种生活污水最后和温泉水一起流入大海,马桶也像京城一样实行每天收集集中处理。
“唐县的人口现在有多少了?”范宁问道。
卢挽江躬身道:“启禀使君,唐县人口现在是三千一百二十户,比使君离去时,增加了两千户,不过都在乡村。”
范宁也听余孝年和曹诗说起过,数年前陕西路大旱时,数十万百姓逃向河北和京城,后来朝廷多方安置,其中八千五百户约四万余人迁到耽州和鲲州,但主要还是鲲州,迁来差不多三万人。
所以自己离去时唐县才一千户,现在已经增加到三千一百二十户,涨了三倍。
“都是从陕西路迁来的吗?”
“不仅是陕西路移民,还有愿意留下的士兵,大概有两千人退伍务农,绝大部分都娶了日本少女为妻,光唐县就有新生了六百余户。”
范宁眉头一皱,“那汉县的人口压力岂不是很大?”
“汉县人口是很多,所以鲲州又向朝廷申请建立两座县,一个是魏县,一个是齐县,魏县在汉县北面,齐县在鲲南半岛上。”
卢挽江迟疑一下,低声道:“鲲州采取了范使君当年的办法,先建镇,后修县城,新齐镇和新魏镇早就修建起来了,人口都突破了千户。”
明明变化很大,为什么余孝年说变化不大呢?范宁心念一转,顿时明白了,这些变化主要是在余孝年之后发生,所以他都不知道。
范宁又参观了县城,商业确实比从前繁华了很多,新唐瓦子内各种店铺数十家,酒楼和妓院也增加到十几家,但让范宁感到欣慰的是,各种学校都出现了,包括成人识字学校,私塾、学堂、县学等等。
“这是……”
范宁忽然发现一家杂货店前居然在卖报纸,厚厚一沓,着实让他惊讶,他上前拾起报纸,主要是《小报》和《信报》,竟然还有去年十月的报纸。
卢挽江解释道:“使君知道冬天鲲州无法通航,这是前天新年第一批船队抵达鲲州时送来,其实我们都知道先帝驾崩和新帝登基的消息,是飞鸽传书送来,梁知事就在考虑,鲲州也发行一份周报,这个需要朝廷批准,百姓都很想知道故乡发生的事情,我们也觉得这样才能更加紧密和大宋连在一起。”
范宁点点头道:“这就是我来鲲州的一个主要目的,我要决定很多事情,烦请卢知县立刻派人通知鲲州各地官员,我在新齐镇和鲲州官员碰头。”
……
范宁下午又去视察了军营,目前鲲州驻军五千人,由于八年前就推行了民团制,使鲲州能在战时迅速武装一万名训练有素的青壮民兵,使总兵力达到一万五千人,战船数百艘,主要是防备日本国对鲲州的偷袭。
次日一早,范宁带着二十几名随从沿着汉唐官道向汉县方向骑马疾奔,不过他不是去汉县,在距离汉县约五十里时,范宁折道向南,沿着另一条新修的官道向新齐镇奔去。
官道还没有最后修好,沿途还可以看见正在修路的日本劳工,目前日本劳工已经是第四批了,在鲲州有两万五千人,主要从事采矿、伐木和筑路三大行业。
鲲州并没有虐待这些劳工,相反,他们来鲲州能吃饱饭,穿上厚实的衣服,三年后能拿着大笔银子回乡置田,一直便是日本民众最抢手最羡慕的职业,由于死亡率极低,也深受各地日本官府的欢迎。
天黑时,范宁一行抵达了新齐镇,新齐镇就是原来鲲族人的老巢所在地,鲲族人的暴动被镇压后,所有鲲族人都被迁徙去了出羽国,鲲南半岛便划给了汉县。
新齐县的位子很好,距离海边只有十里,没有山地,周围都是平原,将树木砍伐后,便出现大片沃野,发源于中央山地的鲲南河一路流经汉县,又从汉县向南,流过鲲州最大的平原,最后就从新齐镇折道向北流入海湾。
鲲族人就是从这条河流上独木舟进入大海,十里外的海湾也是一座天然良港,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新齐镇把建城位置选在这里,也是众望所归的结果。
范宁抵达新齐镇,镇子四周挖了很深的护镇河,范宁一行便从一座木桥进入了这座拥有千户人家的大镇内。
城内房舍密集,商业繁荣,三横三纵六条大街将小镇分割棋盘形,一千余户百姓住在这里,这哪里还是镇,分明就是一座县城了。
第五百二十五章 鲲州宣权
新齐镇还是属于汉县的一个镇,还无法任命知县等官员,管理这座县城的官员便是汉县县丞张临河,张临河也是嘉佑六年进士,打通了关系被派到汉县任职。
这也是鲲州独一无二的优势,所有派到鲲州任职的官员都直接从候补转为京官。
其他海外各州这项政策已经停止,只有鲲州依旧保持到今天,使得鲲州成为各路进士眼中的香饽饽,竞争极为激烈,每一个前来鲲州任职的官员身后,都有很硬的背景后台。
这种竞争看似不公平,但事实上,它给鲲州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鲲州有修路、造城、办学的特权,财政十分宽裕,有大量的资金去招募日本劳工,这里百姓和官员都很富裕,无论居住条件还是办公条件,鲲州在大宋也数一数二。
不仅如此,大宋官场还渐渐形成了一个鲲州系,以范宁为首,后面跟着余孝年、曹诗、李大寿、苏亮等一系列官员。
所以这次范宁重返鲲州视察,对鲲州官员意义重大。
范宁指北面的大片树林对张临河道:“退林复耕不能四面出击,要集中拳头开拓一大片土地,我认为要尽快铺平北面的土地,一直延伸到海边,这对齐县将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你把南面和西面的伐木停止,集中劳工推倒北面的大树,早日形成沃野,另外,你不能等待土地完全形成后再分配土地,现在就可以分配,赶紧把春耕抓起来,现在还来得及,争取秋天实现粮食自给,不能让齐县百姓再吃一年官粮。”
“卑职明白,事实上,各项土地分配事宜已经准备好了,这两天就会实施。”
范宁点点头笑道:“马上鲲州的官员们都要齐聚新齐镇,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兄弟县帮助的,趁这个机会提出来,我上午也对你说了,修建城墙现在由经略使审批,这两天我就批下来,你赶紧和州衙协商,建城的劳工和工匠怎么调度,首先你自己要有一个方案,不能完全指望州衙。”
“卑职明白!”
范宁见他额头上已经出汗,便笑道:“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如果劳工数量实在调度不过来,那你自己要判断,哪件事情要急办,哪件事情可以缓一缓,明白我的意思吗?”
张临河默默点头,“卑职觉得,还是砍伐森林,开辟土地更急切一点。”
“那可以,你先砍伐森林,但同时要开始烧砖,等森林砍伐完,建城墙的砖块也已烧好,这样就大大缩短建城工期,然后再修建码头和建一条通向码头的官道,还有仓库什么的,这些事情都要事先安排好。”
“卑职回去就着手草拟计划。”
两人正说着,一名士兵骑马来报,“启禀使君,梁知事和汉县、晋县的官员都到了。”
范宁调转马头,和张临河骑马向镇上奔去。
鲲州现任知事叫做梁春,年约三十五六岁,江宁府人,和范宁是同科进士,是前相国庞籍的女婿,他原任三司度支部副使,得司马光推荐,接替余孝年出任知鲲州事,迄今已有两年。
故人相见,又免不了一番叙旧,这时,汉县知县李扬、晋县知县罗放生、县丞程清以及唐县的卢挽江、赵子文都赶到了新齐镇,众人在一间还没有挂牌的大宅内坐下。
“各位,让大家都辛苦跑来新齐镇,主要是我自己想来新齐镇看一看,今天和大家聚一聚,明天我还得去各地军营,然后去日本平安京,所以我在鲲州的时间大概是六天左右,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尽量在这六天内提出来,我们当面解决。”
范宁开门见山,把自己的日程安排简单给在座官员说了一遍。
一众官员都没有说话,知州梁春的笑容甚至有点尴尬,当然,并非是他们没有问题,而是范宁的这番话有点不合时宜,或者说,有点越权了。
海外经略府一直就有定义,管军不问政,经略府只是官府名义上的上级,比如当年范宁作为鲲州知事回京述职,就压根没有向经略府先述职,而是只是把述职报告转给了经略府一份,然后直接向知政堂述职,经略府便是州县名义上的领导。
今天大家赶来新齐镇见范宁也只是出于一种尊重,出于为以后官场上的考虑,能攀上交情固然好,就算攀不上也不能得罪,所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事情赶来了。
现在范宁居然提出给州县解决实际问题,着实让众人感到意外,大堂上一片寂静。
范宁明白众人的想法,便淡淡笑道:“各位或许不知道,当年我父亲去世,我丁忧三年复职后,先帝曾想让我出任海外经略使,那时我只是从四品太中大夫,而现在我却是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曾经出任东宫议事执笔,权力相当于副相国了,现在怎么又调头出任海外经略使?所以很多人说我范宁被贬黜了,有拥立之功却被贬黜,谁听说过这种事情?事实是,我一点没有被贬黜,是我主动要求出任海外经略使,既然没有被贬黜,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范宁缓缓看了众人一眼,又继续道:“问题不是出在我的身上,而是海外经略使这个官职,名字虽然没有变,但各种权力却是为我范宁量身打造,我告诉大家,除了鲲州知事以外,所有州一级海外官员和鲲州知县我有推荐权,其他各州县级官员我有直接任免权。
海外矿山、牧场我有直接审批权,不需要三司审核,直接审批后上报备案,海外方圆五十里以下的土地我有直接售卖权,方圆五十里以上,需报知政堂批准,方圆百里以上,报天子批准。
还有军队,两万五千名海外经略府所属军队在海外由我全权调配,直接可以指挥作战,海外小国我有直接宣战权。
另外,海外经略府不再属于枢密院管辖,政务方面向知政堂汇报,而军事方面则直接向天子汇报,当然,现在是两位太后。
以后我的继任者会有什么权力我不知道,但现在我的权力很明确,我有权审批建立千户以下的中县,然后报知政堂通过,这些都是知政堂和我达成的妥协,说得好听一点,是知政堂支持海外扩张,说得难听一点,就是知政堂礼送范宁出京。”
范宁的一番话顿时让大堂炸开了,官员们都震惊万分,梁春结结巴巴问道:“我们……怎么……怎么还没有得到通知?”
范宁微微一笑,“因为知政堂和枢密院的牒文需要经略府的签署后才能正式下发,但正好我出来了,所以通知会晚几天,不过我既然我能在这里坦然告诉各位,自然有我的底气,我很快会批准齐县和魏县建立,并任命相应的县令和县丞,大家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范宁在这里像摊牌一般将自己的各项权力推出来,也是他反复考虑的结果。
鲲州是他的起家之地,是他的大本营,他希望自己依旧对鲲州保持重大影响力,威慑是一种很好办法,他这番言论既是一种权力宣誓,同时也是对鲲州官员的一种拉拢和警告,跟着我会前途光明,但如果对我阴奉阳违,那就不要怪我言之不预。
……
威慑也好,拉拢也好,范宁的一番话起了效果,官员纷纷变得活跃起来,提出了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范宁和众人一一商讨,议事足足持续了三个时辰,到了夜晚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