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他讲道理了。
  “倒是要补足了。”朱栩自语一声,道:“派人告诉内阁,将克复沈阳的经过,理由,大义等写一篇朝报,一定要理据充分,不能给人把柄。”
  刘时敏不知道这巴达礼写的内容是什么,侧身道:“是。”
  朱栩放下巴达礼的书信,又拿起黄太吉的,几乎是下意识的朱栩闻了闻信上的味道。
  “有点像菊花……”
  朱栩眉头一挑,这应该是布木布泰的体香,他前后看了看,拆开信。
  黄太吉倒是没有提及沈阳,语句中希望能“重归大明”,愿为大明“讨伐叛逆”等等。言辞恳切,不卑不亢。
  看完后,朱栩又看了一遍,旋即皱眉。
  黄太吉这封信其实没有什么内容,就仿佛亲戚之间的信件,充满了嘘寒问暖,实际上都是客套,除了维系感情,并没有作用。
  可是大明与后金不是亲戚,更没有感情!
  两封信朱栩都拿过来,仔细的看了好几遍,始终不得要领,看不出其中潜藏了什么心思。
  朱栩沉思一阵,道:“抄录两份,送给内阁,兵部,让他们看看,其中到底有没有藏什么东西。”
  “是。”曹化淳应声,走过来接过信件。
  朱栩喝了口茶,准备继续看奏本,随口道:“陈奇瑜那边怎么样了?”
  刘时敏的神情动了动,转过身道:“回皇上,陈大人之前募得八百两,随后在太康公,英国公等人处募得近万两,其他无所得。他已经下令召集北直隶的知府知县等进京,似要强行摊派。”
  朱栩手一顿,笑道:“刺激还不够,过几日,让内阁找个机会出份报纸,痛斥这件事,给陈奇瑜以及那些士绅一点压力。”
  “遵旨。”刘时敏道。
  朱栩继续看着奏本,神情平静。
  他心里很清楚,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政改,这是最后一步,以天下百官认同的方式确立!
  与此同时,督政院。
  “这商税是不是太低了,若是百姓都去逐利,何人种地,哪来的粮食?”
  “这话我就不认同了,那天下百姓都想着当官,怎么就还是有人在种地?”
  “你这是狡辩,科举那是独木桥,岂是人人都能当官的?”
  “那经商就那么容易?如果容易天下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穷苦百姓?”
  “胡说八道……”
  “两人冷静一下,咱们就事论事,不要争吵……”
  “本官就是觉得这商税太低,必须增加!”
  “我呸!我敬你是万历朝的老人才给你三分面子!宣宗以来,商税有多少,国库可有记录?现在嚷嚷太低了,之前还没收你怎么不说……”
  “庶子不足于某……”
  “少给倚老卖老……”
  “两位大人两位大人,不要动手……”
  督政院的班房内,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每一点小事情都要争论半天,甚至拳脚相加,热闹非凡。


第569章 见海兰珠
  内阁。
  左右次辅毕自严,孙承宗,来宗道,六部尚书傅昌宗,周应秋,外加督政院院正,靖王朱履祜,众人围坐在内阁大堂内。
  朱履祜看向毕自严与孙承宗,神色颇为放松地笑道:“两位大人,大明律,各部各衙门,地方巡抚,总督,知府的职权基本理清,税法,田亩制度等都初步拟出,各位巡抚,总督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毕自严神色不动,心里微微失望。这靖王虽然极其卖力的做事,可能力,眼光都差了些,也难怪皇帝不推他接信王的首辅位置。
  他这个靖王,世人眼中皇帝的亲信去找各位巡抚,总督谈,谁敢说半个不字,要是一字不漏的传到皇帝耳朵里,谁能承受得住后果?
  孙承宗倒是点头,赞了一句道:“靖王殿下的能力本官是信得过的,既然各地都没有意见,今天朝报加号,将风声放出去。”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明白,孙承宗这是要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倒逼这些巡抚总督,迫使他们不会再出幺蛾子。
  毕自严看向傅昌宗,道:“傅尚书,税务总局,皇家钱庄等筹建的如何?”这些都算是从户部分离出去的,接下来一段时间,也要受到户部的指导,慢慢的才能完全独立。
  傅昌宗道:“目前来说都很顺利,若是要铺开到全国,关键还是地方上的支持。”
  毕自严神情淡淡的点头,政改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地方的执行力度,他心底甚至期望地方只要不反对,冷眼旁观就行,千万不能阻止羁绊!
  毕自严看了眼其他人,见都没有其他说法,暗暗松了口气,道:“这样吧,明日在文昭阁开议,我们先将事情详细定下来,然后再奏请皇上批准,择日开廷议,予以确认!”
  众人都没有意见,这件事拖的太久了,不管如何,先通过政改,将基调定下,其他的可以慢慢再议。
  朱栩一直都关注着政改的一举一动,毕自严这边决定以内阁名义在文昭阁议事,他就已经知道了。
  坐在椅子上,他的神情有些说不出的意味。
  从本心来说,他不着急,希望这一次的“政改”能够越完善越好,尽可能的将所有的架构都搭建好。
  实际情况是……还做不到。
  大明的官员从上到下,真正做好革新准备,从心底认同的并不多,大部分情况都是朱栩这个皇帝拿着鞭子在后面催促的结果。
  比如毕自严等人这次为什么这么迫切,就是在担心朱栩“再出幺蛾子”,这样的压力迫使他们要尽快完成。稳住局势,腾出手来。
  朱栩想了良久才自语道:“尽快有个结果也好……”
  毕自严又与众人商议一番,与孙承宗一起来到景阳宫。
  “皇上,政改各项已经基本完成,臣议明日在文昭阁议事。”毕自严道。
  朱栩自然是已经知道了,点点头道:“嗯,说说你们的看法。”
  这场廷议虽然是准备很久,可对不少人来说还是很突然,这场精心准备的政改在朱栩眼里也很粗糙,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完善,修改。
  作为皇帝他不能去参与所有的细节,否则这场政改就失去意义。只是朱栩希望这会是一个重大标志,让群臣明白,大明正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方向在哪里。
  毕自严不清楚朱栩心底还有这么多没有透露的想法,道:“皇上,按照您的要求,基本上都已经做到,臣认为细节可以再慢慢讨论,各位巡抚总督离开太久,恐生变。”
  朱栩眉头一挑,毕自严的话里有话啊!
  不过他大致也能猜出来,无非是怕他在生事端,微微颔首笑道:“嗯,那毕师尽管安排,准备好,尽快开廷议。”
  “臣遵旨。”毕自严,孙承宗两人抬手道。
  朱栩喝了口茶,微微点头道:“政改的事情朕交给你们放心,尽管放手去做。对了,黄太吉的信,你们看出什么门道没有?”
  孙承宗低头思忖,旋即抬手道:“回皇上,臣等仔细研究过,黄太吉与巴达礼的信,应当是一种示好或者退让,肯定是科尔沁遇到了灾情,想要换取我大明的帮助。”
  这一点朱栩早就想到了,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慢慢的道:“应当不止,表面上的示好实际上是一种示弱,是想要掩盖他的其他行为,朕会明锦衣卫详细调查。”
  话虽然这么说,朱栩心底却在想,是该见见布木布泰与海兰珠了。
  这一点孙承宗与毕自严都没有再说,大势在大明,以科尔沁与黄太吉,暂时还翻不出浪。
  毕自严沉吟一声,道:“皇上,钦天监那边观测到,入夏之后南方将会有罕见的大雨,臣认为,此时皇上不当南下,不妨再过些日子。”
  朱栩知道,朝臣对他出京一直比较抵触,也就是他的威望足够,才能换来这样委婉的劝谏,要是换做天启,哪怕是万历估计早就被群臣怼死。
  朱栩神色不变,道:“关于防范灾涝,内阁可有准备?”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知道是劝不了了,只得抬手道:“回皇上,近几年朝廷大修水利,防范洪水会很容易,臣也与各地的巡抚,总督谈过,都会认真对待,想来不会出现大的洪灾。”
  朱栩神色动了动,后世评价崇祯皇帝是“有道无福”,其中就说“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涝九年”,这“涝”既然能与大旱相比自然非同小可。
  好在朱栩确实有了多年的准备,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效果非常好,各地的大河都被拓宽加深,最显著的就是黄河的堤坝,在没有加固的情况下硬生生高出了三米,可见清出了多少淤泥,工程有多大。
  “不能掉以轻心!”
  朱栩沉色道:“待廷议结束,内阁要轮番派出人出京,巡视河道,朕会让东厂暗中调查,若是有人偷工减料,虚报实情,严重者,朕要诛他们九族!”朱栩的话里充满了杀气,虽然现在的人口密度远远比不上后世,可一旦出现灾情就会耗费大明的大量的钱粮。
  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浪费,朱栩绝不允许!
  “臣等遵旨。”两人同时道。
  “传布木布泰……不,传海兰珠来见朕。”在毕自严与孙承宗离开之后,朱栩道。


第570章 扶持科尔沁
  偏宫里,海兰珠非常的紧张。
  大明皇帝召见,只见她一个人!
  她本就是一个非常胆小,怯弱的人,如何敢一个人去见传闻中如豺狼般的大明皇帝!
  布木布泰蹙着眉头,心里担忧,面上沉稳,看了眼不远处传话的内监,低声道:“姐姐,按照我们来之前的回答,明朝皇帝要是问了别的,你就说不知道,他不会为难你的。”
  海兰珠紧紧抓着布木布泰的手,手心里都是汗,脸上满满的担忧之色。
  布木布泰轻轻一笑,安抚着道:“姐姐放心,明朝皇帝先见姐姐,用不了多久就会见我的。”
  海兰珠直觉一颗心都要跳出来,俏脸如水,眉眼含情,过了好一阵子才算定下心,对着内监勉强一笑,道:“我们走吧。”
  这内监也是宫里的老人了,三十多岁,经历了万历,泰昌,天启一直到现在的景正四朝,可以说什么样的女人都见识过,可这个蒙古女子,还是让他这个太监都心跳了几分。
  他眉头皱了皱,虽然他位份不高,可也不希望宫里出现这样的足以魅惑君心的女人出现。
  “请。”内监道。他还分得清身份,该做什么事情。
  海兰珠又看了眼布木布泰,这才小心翼翼的跟在内监身后,向着景阳宫走去。
  布木布泰看着一群人的背影,眉头蹙起,心里忐忑,海兰珠是藏不了事情的人,她不确定大明皇帝会从她那里探知到什么。
  海兰珠进了御书房,直直的看着朱栩,走到近前,才轻声行礼道:“科尔沁使者,海兰珠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朱栩是第一次见着海兰珠,心底默默的给打了九十五分。
  二十八岁,一个女人一生最好的年纪,体态柔软丰腴,俏脸滑嫩如水,一双美眸似怨似诉,娇滴滴,楚楚可怜。
  朱栩眯了眯眼,暗道“难怪黄太吉后半生会独宠这个人女人,还真是一个祸水。”
  他不是色中饿鬼,微微一笑,道:“贵使免礼,除了巴达礼的亲笔信,可还有其他目的?”
  海兰珠紧张的手足无措,依言起身,低着头,好似背书一般的道:“我奉大汗之命,前来与大明修好,希望能与大明摒弃前嫌,永修兄弟之好,万世不攻伐。”
  朱栩并不清楚黄太吉到底有什么目的,海兰珠说的基本都是废话,手指在桌面无声的敲击着,轻轻点头道:“我大明也想边陲安定,科尔沁修好自然是好事情。”
  海兰珠低着头,眼帘不停的眨,一颗心怦怦怦直跳,朱栩说话,她愣是不知道怎么接。
  朱栩打量着海兰珠,能感觉到她身体在微微发抖,眼角眯起,嘴角笑容越多的道:“贵使在科尔沁一般都忙些什么?”
  海兰珠心里一跳,不敢抬头,紧蹙着眉头道:“我平时都在屋内,甚少外出。”
  朱栩知道,海兰珠丧夫之后,一直寡居在家。可不论是身份,还是样貌,不知道有多少人觊觎,令她在科尔沁不胜其扰,风评极差。
  “你们科尔沁现在有多少人口?”朱栩不动声色的道。
  海兰珠想了想,道:“有二十万户。”
  实则上朱栩一直想弄清楚,蒙古各部落的人口,以此推算他们的可战之兵,可从来就没有成功过。因为这些部落自己也不清楚,只有大概的统计。
  海兰珠说的“二十万”是有水分,只是多了少了都难说。
  朱栩心里转悠着,又道:“你们现在有多少马匹,我大明希望能够交易一些。”
  海兰珠虽然不清楚具体政务情况,可也知道他们现在盐都不剩多少,认真的回忆着,道:“有五万匹,可以卖一部分给大明。”
  朱栩若有所思,从马匹的数量可以大致推算科尔沁可战的人数,外加黄太吉,还有其他联盟的部落,十万骑兵应该是能凑齐的。
  他要南下,肯定要一年半载才能回京,离京之前,他要确保北方的平稳。
  长城关口朱栩不担心,粮草,兵力充足,外加有大炮守护,黄太吉吃过几次亏,不会冒险。唯一可担心的,就是辽东。
  那里没有关隘,骑兵来去自如,要是让黄太吉杀到鸭绿江,朝鲜,虽然不能久占,单是破坏就不是大明能承受的,尤其还涉及到至关重要的移民。
  所以说,大明对科尔沁能用的手段极其有限,当以“绥靖”为主,韬光养晦。
  这同样也是黄太吉现在的策略,后金已经名存实亡,只剩下两万骑兵,要是一不小心折了,科尔沁未必能再控制住。
  这是一层彼此都心知肚明的窗户纸,短时间内谁都不会捅破,僵持着,直到一方准备好,率先发难。
  朱栩,还是要与时间赛跑!
  这海兰珠明显知道的不多,也不是谈判的主事人,想要试探出什么,还得从布木布泰身上。
  朱栩又审视了一眼海兰珠,笑着道:“既然来了京城,就好好观赏一番,朕会让人给您你特权,可以在宫里,御花园走走,想要出宫也行。”
  海兰珠双手突然绞在一起,连忙又缩回去,眼神闪烁,神色慌张的行礼道:“谢大明皇帝。”
  朱栩双眼眯了眯,笑着道:“不需客气,来人,请使者去休息吧。”
  “是。”曹化淳应一声,命人将海兰珠领出去。
  海兰珠心里慌乱异常,她知道,刚才她的动作一定被大明皇帝看到了,她不知道会不会泄露布木布泰,心里担心的要命。
  朱栩看着海兰珠离开,沉吟一声,道:“传孙传庭来见朕。”
  孙传庭是辽东总理大臣,负责一切的军政要务。
  刘时敏应声,派人去通传。
  在孙传庭匆匆进宫的时候,布木布泰神色平静的安抚海兰珠,道:“姐姐不用担心,明朝皇帝即便看出来了也不要紧,只要不暴露就没事。”
  海兰珠神色慌乱,她害怕回不去,听着布木布泰的话,轻轻抚了抚胸,道:“那就好那就好,我们……什么时候回去?”虽然回科尔沁又要被关在房子里,总比在这里提心吊胆的强。
  布木布泰安抚好姐姐,眉宇间凝色不散。
  明朝皇帝显然没有“修好”之心,无时无刻不在打草原的主意。察哈尔只是一步棋,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布置。金国在科尔沁不能太久,必须要找其他地方建国,“其他地方”哪里有大明周边富饶!
  越来越强盛的大明,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臣孙传庭,参见皇上。”孙传庭进了御书房,给朱栩行礼。
  朱栩摆手,道:“免了,给朕再说说辽东,朕刚才见了科尔沁使者。”
  孙传庭会意,思索着道:“皇上,辽东各地,现在有民近两百万,我汉人占多数,主要分布在沈阳四周。去年以来的移民,臣都安排在朝鲜一侧,若是黄太吉与科尔沁合兵而来,锦衣卫,大篮子都可提早查知,能够早作防备。辽东无险可守,骑兵来去自如,臣无力阻挡。不过,若是来三万,臣能留一万,伤五千。来五万,臣能留两万,伤八千,来十万,臣能留三万,伤两万。来一次,三年内,绝无第二次!”
  朱栩眉头皱了皱,他不喜欢这种感觉,主动权完全在别人手里。不过也不算是太被动,黄太吉经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关于内部,还是要继续清理,不能给黄太吉里应外合的机会。”朱栩沉思着,道:“孟乔芳,鲍承先等不能再留了,找个理由除掉吧。”
  这个孙传庭没有意见,反骨之人都不应该有好下场。他抬头看着朱栩,神色异样的道:“皇上,关于对蒙古各部的策略,臣有些不同的看法。”
  朱栩微怔,笑着道:“说说看。”
  孙传庭抬头看着朱栩,语气沉着的道:“皇上,臣认为察哈尔已经不足扶持,应当放弃,转而支持科尔沁。”
  “支持科尔沁?”
  朱栩双眼眯起,语气带着一丝疑惑。
  “没错。”孙传庭道:“科尔沁与黄太吉关系密切,建奴与蒙古各部落恩怨极深,若是我朝册封科尔沁为蒙古大汗,不仅能让科尔沁野心膨胀,更能草原各部落担忧科尔沁,站在察哈尔一边,均衡草原势力。同时还能离间科尔沁与建奴。”
  朱栩明白了孙传庭的意思了,这是要将科尔沁的架在火上烤,成为草原公敌,迫使草原各部落联合起来应对科尔沁。可也不是没有坏处,给了科尔沁大义,要是他们乘机壮大,到了不能阻止的时候,明朝已经失去了干涉的大义。
  “这是一把双刃剑。”朱栩看着孙传庭,语气放缓地说道。
  孙传庭自然知晓,这可以让科尔沁成为众矢之的,也是让科尔沁如虎添翼,一个不好,真的会成全科尔沁与黄太吉。他道:“皇上,林丹汗是扶不起的阿斗,朝廷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这一策虽然冒险,可也会不断消耗草原的力量,有我朝的暗中相助,科尔沁想要坐大也没那么容易,能拖个三五年,我朝局面大改,骑兵可大用,就无需再顾忌了。”
  “大改没有,会越来越糟糕……”
  朱栩心里叹了口气,不过孙传庭另一句说的没错,有个三五年,骑兵也该可堪一战了。


第571章 一路向北
  孙传庭的话给了朱栩另一个想法,沉吟一阵,道:“嗯,这件事朕会与内阁,兵部再商议一番。关于政改,你怎么看?”
  孙传庭没有犹豫,直接道:“皇上,臣认为当速决!”
  “速决?”朱栩神色微动,道:“具体说。”
  孙传庭道:“皇上,政改乃是万世大计,不能拖延,需展示朝廷的坚定决心,若是拖的久了,不止百官会产生疑虑,心思动摇,天下的臣民也会对政改不信任,增加执行的阻力。所以,臣认为,这个时候,需要皇上向天下展示坚若磐石的决心!”
  “果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朱栩心里轻叹,这政改一拖再拖,他就是希望能够尽量的完善,倒是忽略了这个层面,颌首道:“嗯,朕已经让内阁明日文昭阁开议,后天开廷议,将政改定下来,让诸位巡抚,总督离京。”
  孙传庭听得出,皇帝对这次政改不太满意,想了想,道:“皇上,政改不周全,日后慢慢可修补,无需急在一时。南下的时候,也可乘机抓住把柄,严厉训斥,加深政改的力度。”
  朱栩心里摇了摇头,第一次政改如果不能完美,日后就更难了,他算是明白那句“治大国如烹小鲜”了,凡是都急不得,需要慢慢来。
  这句话朱栩没有说出口,否则会对朝臣有所打击,跳过这个话题,他开始询问辽东的具体情况。
  孙传庭在辽东已经几个月,情况都熟悉的很,一五一十的当面奏报。
  傍晚,布木布泰与海兰珠,在御花园里慢慢的走着,两人身后跟着一群宫娥内监。
  这是朱栩见过海兰珠后,给她们的特权。
  布木布泰虽然看着御花园里琳琅满目的假山,稀珍花木,心里还在思索着今天的事情。
  她搞不清楚明朝皇帝究竟在想什么,想要什么,或许天下人都不知道。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从来都是超过所有人的预料的,总是那么的料事预先,眼光长远的无人可及。
  她还记得,大汗曾经说过“明朝皇帝,藏大智于胸,不漏分毫,天下莫之能比”。
  布木布泰本来不信,这次来还以为可以试探出些什么,却没有想到,她连明朝皇帝的面都没有见到。这要是想完成黄太吉交代的事,只怕难于登天。
  海兰珠倒是很欣喜,面目新奇的在御花园里看来看去,整个人都精神了几分。
  布木布泰心底有着不服气,没有什么心思观看美景,一直蹙着眉头跟着海兰珠。
  宫里的一举一动自然都瞒不过朱栩,听到奏报也只是淡淡一笑,继续忙着。
  明日文昭阁的阁议他虽然不会去,可还是要把握着一举一动。他手里看着的,正是毕自严送来的议程条目。
  除了税务之外,田亩,户籍也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朱栩本想尽快重新丈量田亩,可朝廷,哪怕是毕自严等人都觉得操之过急,希望慢慢来,只能放宽到“三至五年内完成”。
  关于重登户籍,核算大明人口,反对声也比较大,最主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