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4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傅昌宗说的平平淡淡,简单的陈述,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
  但朱栩从中听出了潜藏的含意,不由得笑了笑。
  大明宗室能看的子弟确实不多,这个朱平栐在蜀王没死之前是一个无声无息的人,可短短几年就能发家,现在更是站出来挑衅大明朝廷,挑衅朱栩。
  这个人,要么是蠢的不知死活,要么就是精明头顶。
  两人彼此都心知肚明,这个朱平栐就是个纨绔子弟,什么能力都没有,显然这几年一直有人在他背后帮他,现在,他大概是不由自主了。
  朱栩与傅昌宗闲聊着,已经将大明的一些事情给定下了。
  广州。
  司礼监的信还没有发出,内阁排名第五,即将继任“首辅”的孙传庭此刻正在广州新建的“广州港”视察。
  广州知府季得昶陪陪在孙传庭身旁,道:“阁老,这个港口是仿照神龙府打造的,但是比神龙府的更大,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港口连绵而成,可以容纳十万艘船,神龙府特制的那种大集装箱,每天可以运转三十万……”
  现在的广州府还没有后世的繁华,加上灾情的缘故,更加显得颓废,处处都不能显露生机。
  孙传庭走了一圈,看着一个个港口,仓库,大小船只,问向季得昶,道:“真的需要建这么大?”
  季得昶神色一怔,有些悻悻的笑着,却没有说话。
  以大明刚刚发展的海贸来说,这么大的港口自然是大材小用,看上去很是多余,根本不需要这么大。
  广东巡抚衙门左参议甄知衡接过话,笑着道:“大人,这个是为将来做打算的,根据神龙府的那么的计划,未来两三年,我大明的海贸将会迎来爆发,来往船只难以预计。另外,这个工程动用的民夫相当多,都是各地的灾民,也算是一举两得。”
  孙传庭对于这些话仿佛没有听到,他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港口,船只,仓库,而是一个勃勃的野心!
  这是皇帝的野心,当今自小就是酷喜商业,为此不知道惹出了多少风波,“铜臭皇帝”的帽子现在都摘不掉。
  庞大的“新政”计划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关于商业的,皇家钱庄,税务总局,物价局,总商会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商业发展。
  还有那一支跋涉两年之久才抵达欧洲的舰队,有了这一次出访,大明高层查看过签订的协议,根据那些协议,大明卖出去的,买进来的东西会非常的多。
  尽管是打着“救灾”的旗号,但内阁六部的大臣们心知肚明,当今皇帝发展商贸的决心相当坚定,这些,都是他的一种显示。
  作为下一任内阁“首辅”,如果说前任毕自严的态度是保守,孙传庭的态度就可以说是激进了。
  他对这些商业发展都持鼓励态度,对于这样的大张旗鼓的浪费手段,他心里不满,心里思索着明年要建立一个有计划,妥当,完善的商业发展规划才行。
  孙传庭一路上都谨慎寡言,两个时辰后,一群人离开广州港,坐着马车回转。
  马车内,孙传庭的幕僚包理游神色微沉,道:“东家,广州的情况有些不对劲啊。”
  孙传庭手里是一份简报,来自广州巡抚衙门,随口道:“说。”
  包理游看着孙传庭,顿了片刻,道:“大人,全国现在都在为粮食发愁,唯独广州的情况似乎不同,他们对出海的热情很高,都在想着一夜暴富,而且,广州的报纸也在大力宣传这种事,每天都是这些,整个广州的人心都乱,已经没什么人种地……”
  孙传庭看了他一眼,眉头也是一皱。
  自古以来,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土地不止是财政的支柱,还能绑住最庞大的群体——农民。
  土地的稳定,是一个国家稳定的根本。
  如果百姓们离开了农田,对于大明来说,将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等闲视之!
  “嗯。”孙传庭答应了一个字,多一个字都没多说。
  包理游知道孙传庭听进去了,便不再继续。
  孙传庭手里的广东巡抚衙门抄检来的,大概内容是广东推行“新政”的进展。
  从上面的内容来看,广东推行的倒是比其他地方顺畅一些,不管是丈量田亩还是登记人口,阻力都没有其他地方大。对于“官绅一体纳税”,这个推行的阻力同样不大,一切似乎都很顺利。
  孙传庭认认真真看完,将这个简报扔到一边,道:“广东这边摆明是糊弄我,督政院,巡政御史那边怎么说?”
  包理游想了想,道:“蒋德璟做事向来以‘圆融’著称,也最会做表面功夫,巡政御史,督政院那边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话。”
  孙传庭冷哼一声,道:“让蒋德璟告老还乡吧。”
  包理游看着孙传庭,表情平静自然。作为内阁阁老,即将担任“首辅”的人,有资格也有能力换一个巡抚!
  孙传庭看了眼若隐若现的窗外,忽然说道:“准备一下,我们回京。”
  包理游神色微变,道:“大人,京城现在是一个火油桶,谁进去都被炸伤炸死,大人何必急着回去?”
  孙传庭挺了挺身体,神情坚定,语气果断,道:“毕阁老有他的担忧,我有我的责任!”


第1252章 休战
  包理游听着孙传庭的话,神色凝重,看着孙传庭好一会儿,还是道:“大人,毕阁老对您回京肯定很高兴,若是您有个差池,或许他还能再待一年。”
  孙传庭面上动了下,语气温和的道:“我知道你做的那些事情,之所以不说话,就是你还知道分寸,我希望你一直知道分寸。‘党争’是我朝最大的忌讳,你要明白。”
  包理游双眼猛的一睁,旋即躬身,声音带着小心,道:“学生明白。”
  孙传庭微微点头,没有再多言。
  孙传庭要回京,自然惊吓住了一大批人。
  很多他的门生或者支持他的人,纷纷去信,要孙阁老三思,京城这个时候万万回不去的。
  自然,也有一大批人在看好戏,他们不希望孙传庭接任,这位比毕阁老年轻,更有魄力。
  汪乔年,靖王知道消息,都是默默一叹,而后继续做他们的事情。
  已经到杭州的毕自严,正在浙江官员的陪同下游览西湖。听到消息他是沉默久久,陪同的人一见纷纷悄悄离开。
  毕自严起身站在船头,望着西湖荡漾的水波,远处如眉黛的群山,表情平静,一直沉默着。
  郑友元没走,他站毕自严身后,犹豫着道:“大人,孙阁老也不是急着上位,上蹿下跳的那些人下官查过,与孙阁老没有一丝关系,无需担忧。”
  毕自严背着手,发丝被风吹起,面容越发的苍老,语气却铿锵有力,道:“孙白谷不是这样的人,不用去查什么。”
  郑友元越发的担忧了,道:“大人,孙阁老现在人望正盛,也是皇上早就定下的首辅人选,您千万要慎重。”
  郑友元不止担心孙传庭急着赶毕阁老下台,也担心毕阁老对孙传庭出手,那后果太严重了。
  毕自严有些意外的转头看了他一眼,目光闪烁着思索之色,道:“你们是不是都认为,孙传庭与我起了冲突,他急着赶我走,我急着压着他,甚至还想除掉他?”
  郑友元脸色僵了僵,没想到毕自严这么直接的问出来。
  实则上,作为前后任,冲突是必然的。同时里面还有更复杂的关系,那就是涉及到“新政”的具体理念以及对某些事情的看法,这些都导致两人注定会有矛盾。
  郑友元不会说出口,躬着身,低着头,没有言语。
  这是最上层的斗争,他没资格掺和,多嘴。
  毕自严又转回去,看着远处的风景,神色有些复杂,道:“你说,如果一开始孙传庭就在我这个位置,现在的情形是否会更好?”
  大明的“新政”处于一个艰难时期,方方面面已经到了最深处,阻力最大,犹如泥沼,前进乏力,后退无路。
  虽然朝廷喊的声音很大,但面对的是整个大明的窠臼,单土地一项的改革,就让大明上下费尽心力,收效还远远不到预期。
  郑友元看着毕自严的背影,眉头皱起。他有些分不清毕自严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因此不知如何接话。
  毕自严道:“孙白谷进内阁已经好几年,他在外我也观察着,毕竟是皇上看好的人。这些年下来,尽管孙传庭收敛锋芒,低调做事,但我也能看得出,他是一个有锋芒,有锐气的年轻人。如果,他当能在我的位置上,或许大明会少很多事情,‘新政’或许进展的会更快,不止于拖泥在这种情况下……”
  这已经是类似于我自我批评,自我检讨,这是要做什么?
  郑友元脖子冒出冷汗来,总觉得毕阁老近来的行为很是反常,不能用常理来推断,让他很不安。
  毕自严或许意识他话里的问题,叹了口气,道:“到了我这个岁数,争权夺利已经不是我的本意。孙白谷虽然与我的想法有些不同,但就像皇上说的,在施政问题上有差异是正常的,怎么求同存异,怎么为我大明百姓谋福,而不是党争祸国,是我们这些朝廷高官必须要深刻研修的重大问题。我作为首辅,自然要以身作则……你们想差了。”
  听着毕自严的话,郑友元隐约感到里面有警告的意味,不由得更加不安,连忙道:“大人,我们并没有任何党争的意图,更没有企图拉孙白谷下马,我们只是希望朝局稳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毕自严没有回身,道:“你现在是也是一省参政,目光要高,要远,只盯着眼前,会走错路……山顶的人看得很清楚。”
  郑友元背后嗖嗖的冒冷气,噗通一声跪下,道:“大人,下官只是想要确保您不会提前致仕,其他的事情,多一点都没做!”
  郑友元是前任内阁中书,毕自严最重要的心腹,掌握着内阁中枢,在朝野也算一号人物。在毕自严的圈子里,他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喉舌。
  显然,毕自严已经察觉到郑友元背着她做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导致了一些后果。
  毕自严转身看着他,道:“告诉他们,本本分分的做事,不要做让人误会的事情。你亲自上一道奏本,称赞孙白谷回京有首辅有首辅担当,可托大任。”
  郑友元口干舌燥,更加忐忑,跪在一动不动,话音艰涩的道:“大人,有必要上奏给皇上吗?我给孙白谷写一封信,言明意思,待我入京,登门赔罪,这样不是更好?”
  郑友元做了事情,让孙传庭难受,孙传庭那边自然就有了回敬,双方已然在暗暗争斗。郑友元的话,就是要和解,休战。
  毕自严眉头一皱,大步离去。
  郑友元吓了一跳,大喊道:“大人,下官绝无私心!”
  毕自严脚步顿了下,神情厌烦,道:“山顶上的人在看着。”
  郑友元透体冰凉,这才醒悟过来。山顶上的人,不就是乾清宫的皇帝么?
  是啊,他们只顾着内阁的争斗,倒是忘记了,还有一个人一直居高临下的在看着!
  郑友元口干舌燥,浑身颤抖的厉害,心神剧烈的不安。
  整个大明,得罪任何人都可以,唯独乾清宫不行,那是一个可以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痛苦苟活的人!


第1253章 跳梁小丑
  郑友元的奏本还没到京城,前后任阁老的休战朱栩已经察觉到了。
  站在乾清宫阁楼里,望着前方,嘴角勾勒着笑容。
  张筠抱着儿子站在他身后,笑声道:“皇上,永宁又跟皇嫂闹别扭了,你不去劝劝吗?”
  朱栩手里抱着茶杯,摇了摇头,道:“由那丫头闹去,等以后嫁了人,不能经常回宫,看她找谁哭去。”
  张筠笑着不语,低头看了眼怀里熟睡的儿子。
  永宁公主已经十五岁了,快要到出嫁的年纪,近来后来时常谈论,几个女人也都在暗暗的寻觅合适的对象。
  京城里年轻俊彦,京城外的才子,不论出身只论人品,都在考察之列。
  这些朱栩都知道,没有急着插手,放下茶杯,看着外面的天气,颇为感慨地说道:“这二位阁老能消停,朕也省去大半的心了。”
  内阁的微妙气氛朱栩早就察觉到,这种前后交替带来的人心浮动在所难免,现在二位阁老能及早收手,也没白费他的倚重。
  张筠抬起头,眨了眨眼,轻声道:“皇上,听说,毕阁老对神龙府有些不一样的想法?”
  神龙府是一个特别的地方,那里的掌事者更特别——布木布泰。
  朱栩单手负背,道:“他并不是真要做什么,而是在表达一种态度。”
  张筠不明白,俏脸都是好奇。
  这里面解释起来太复杂,朱栩言简意赅的道:“他是在凸显他的存在感,告诉一些人现在他还是当家做主的。”
  张筠似懂非懂的“哦”了声,忽又道:“皇上,李姐姐近来病了,可有去看过?”
  “昨天晚上去看过了。”朱栩道。春夏交替容易感冒,李解语就中招了。
  张筠道:“嗯,李姐姐向来宽心,应该不用担心。海姐姐近来精神头不错,煊儿也懂事多了。”
  朱栩后宫就这么几个女人,但他也不想操心太多,道:“抽空去看看你大伯,如果做生意缺钱了,就从内帑里拿,二百万以内不用问朕。”
  朱栩的内帑现在是很富,各种进项源源不断,已经有千万两之多!
  说到这里,张筠抿了抿嘴,神情拘谨的应道:“是。”
  “皇上!”就在这个时候,曹化淳急匆匆跑进来,声音急切,顾不得礼数,张筠还在,就道:“皇上,姜飞军来了,有急事。”
  朱栩眉头一动,道:“让他进来。”
  张筠轻轻躬身,道:“臣妾告退。”
  姜飞军与张筠交错而过,姜飞军甚至都没有行礼!
  姜飞军来到朱栩面前,单膝跪地,不等朱栩开口,直接道:“皇上,湖广那边急报,孙阁老遭到袭击,好在侍卫们拼死抵挡,孙阁老并无大碍。”
  姜飞军说的孙阁老,是北上的孙传庭。
  朱栩脸上本来还有些笑容,慢慢的变成了阴沉,眼神里迸射着杀机。
  朱栩背着手,居高临下的俯视着姜飞军,语气冰冷刺骨的道:“说具体的。”
  姜飞军看着朱栩的双脚,直觉面前的人高耸入云,磅礴压力滚滚而来,头上出现丝丝冷汗,道:“回皇上,是在官道上,两边不靠,四周密林,丛山。刺客选择的地点极好,并且是天色将亮,有五十多人,突袭而来。这些人经过严密的训练,进退有度,甚至他们手里还有火器。孙阁老的侍卫是二十五,都是精锐,火器更好,他们在一个破庙里守了两个多时辰,直到有车队经过,这才退走,但是没有活口留下,只要不能走的全数服毒自杀,是久经训练的死士……孙阁老受了轻伤,并无大碍。湖广巡抚衙门,总督衙门都派人过来,护送孙阁老回京,同时各部门正在查找逃走的刺客。”
  朱栩目光闪烁,良久不语。
  在这个关头,有人刺杀孙传庭,还是一片经过缜密算计,志在必得。
  朱栩眯了眯眼,看着姜飞军道:“说你的看法。”
  “臣没有证据……”
  姜飞军还没有说完就被朱栩打断,道:“不需要证据。”
  姜飞军头上冷汗更多,咬牙,道:“虽然臣不在当场,但根据当地锦衣卫的勘察报告,臣猜测,这些人不是我们明人,可能是倭人。”
  朱栩眼神跳动着寒芒,道:“倭人在我大明没有什么势力,不可能知晓孙传庭的行程,也组织不了这样的刺杀。”
  姜飞军头低在地上,道:“是,臣怀疑,二位指挥使中有人与倭国勾结。”
  朱栩面色依旧难看,冷声道:“骆养性,朱宗汉就一个查不出来到底在哪里?”
  姜飞军瑟瑟发抖,道:“皇上,这二人在锦衣卫多年,根深蒂固,即便臣等对锦衣卫进行了清洗,更换,还是无法保证能彻底与他们二人隔开。他们要做些什么,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想要找到他们,臣,臣还需要时间……”
  锦衣卫是朱栩最看重的一个机构,不管是军制,还是政体的改革都是轮番,逐步进行,唯独对这个锦衣卫,他一直没动,不是不能,而是需要谨慎。
  后来终于轮到锦衣卫,骆养性或者朱宗汉可能感觉到“狡兔死走狗烹”的威胁,亦或者出于其他目的,齐齐“失踪”了。
  不管是现在的锦衣卫,还是拆分出去的军情处,都找到这两人,仿佛人间蒸发了。
  但朱栩能够感觉到,这二人还在大明,就藏在某个地方,在阴影里,做着某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对于他们竟敢敢勾结倭国人对孙传庭进行刺杀,真的激怒朱栩了。
  一股怒气充斥胸腔,朱栩语气冰冷的道:“用尽办法,将这两个人给朕找出来!还有,倭国那边要抓紧渗透,尤其是九国岛的安排有做好了,德川家康看来是忍不了多久了。”
  姜飞军道:“是。臣已经与想办法渗透倭国的皇宫,一定会完成皇上交付的任务!”
  朱栩转头看向曹化淳,道:“传令各地,严密保护好诸位阁老,尚书,侍郎,这样的事情,朕决不允许发生第二次!”
  “遵旨!”曹化淳不敢怠慢,应声就急匆匆转身小跑离去。
  朱栩又看向姜飞军,道:“去吧,有什么情况,立即来报!”
  “是,臣告退。”姜飞军心惊胆战,小心翼翼的快速离去。
  朱栩背着手,望着一览无余的天际,嗤笑一声,道:“跳梁小丑都要在这个时候蹦跶一下,朕倒是要看看,还有多少!”


第1254章 孙传庭带来的惊恐
  孙传庭回到京城已经是六月中,对于京城的气氛,他居然感觉到有些陌生。
  在大明门很远处他就下了马车,熟悉的六部等衙门,现在完全不是常见的模样。
  户部门口,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举着旗帜,在那大喊大叫:“贪官污吏,还我们赈灾钱粮!”
  “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粮食!”
  “你们这是杀人,这是谋反,我们要告你们!”
  足足有百十号人,围堵在户部大门口不远处,声音嘈杂,你拥我挤的大喊大叫。
  户部的卫兵站在台阶前,神情很平淡,并不紧张,只是看着,似乎一点也不担心这些冲进去。
  孙传庭还穿着常服,摆了摆手,如普通人一样,向前走了几步,目光从户部转到西边的吏部。
  吏部门前是一群穿着儒衫,有五六岁的幼子,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毕恭毕敬的站在大门前,静静地看着吏部大门。
  “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孙传庭绕了一点,瞥着人群,皱眉道。
  包理游已经打发人去问,一个侍卫过来,低声道:“回阁老,他们是要求彻查吏治,肃清我朝第一贪官!”
  这第一贪官不用别人说,呼之欲出!
  傅昌宗!
  孙传庭眉头皱了下,继续向前走,前面就是工部。
  工部门口是一群民夫,穿着倒是挺好,他们满脸焦急,一个人在前面大喊,道:“为什么不用我们!我们要做事,我们要粮食!”
  “朝廷拨那么多银子,为什么不用我们!”
  “我们要挖河!我们修桥!”
  孙传庭站住,目光转向左侧的礼部,又是一群人,一看就是皓首穷经的大儒,他们在拍打礼部大门,怒声大喊:“你们修的是什么史!修的什么课纲!你们这是曲解圣意,祸国殃民!”
  礼部的大门死死的关着,一点声音都没有。
  孙传庭倒是知道,现在的课纲与以往大不相同,对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解释,这早就引来了无数不满。
  孙传庭深吸一口气,继续向前走,接着是兵部,刑部。
  刑部门前的人更多,都是年轻士子,他们聚集着,大骂刑部的官员玩忽职守,不干一点正事,要求他们彻查近来的一切谣言,还天下个朗朗乾坤。
  兵部门前很是肃然,卫士们煞气凌人,没人敢靠近。
  孙传庭面无表情,穿过两个衙门,前面是督政院,大理寺。
  督政院门口是一群士绅大户,他们义愤填膺,诉说着他们被讹诈,不公平,交那么多税都喂了狗。
  督政院里陆陆续续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好言好语的劝着,满头大汗,焦头烂额。
  孙传庭看着,目光转向西面的大理寺。
  大理寺最是奇特,一个个长桌,摆满了账簿,还有一些亲王服,然后一群年纪大大小小,男男女女,足有近百人,跪在那里,表情愁苦,眼神悲伤,哭哭戚戚。
  包理游看着孙传庭,低声道:“都是被革去爵位的宗室,冲着傅阁老去的。大理寺不敢压又不敢审,僵持在这。”
  对于宗室来说,地位本身就敏感,何况七八成的宗室都被“清理”,怎么看都觉得“过”了。
  这些宗室没敢打着翻案的旗号,就是要求弄清楚他们的财产去向,是否被人贪污。
  这个“人”,不言而喻,当初傅昌宗主管户部,负责善后,收缴了宗室绝大部分财产。
  这些财产的去向并不如“惯例”收入国库,现银一部分被朱栩收入内帑,一部分被收入国库,一部人进了皇家钱庄,而商铺,田亩等通过各种手段,划给了惠通商行。
  这里面傅家父子的角色最重,这些财产都是他们在腾挪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