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第一军阀(落雨)-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这些技术被敌人窃取,那么我们只能搞装甲步兵车了。”江渝点头道,随着这些对无防护步兵的恐怖杀伤技术的出现,陆军发展的趋势就是装备装甲步兵车。将士兵保护在乌龟壳里,以减少人员损失。

接着江渝又带着蒋方震他们参观了火箭研究基地。这个火箭研究基地非常庞大,这里不仅研究火箭炮,还在研究能将卫星送上太空的火箭,以及用于作战的远程火箭,如果加上制导技术,就是导弹了。

在火箭研究基地,研究人员为江渝他们发射了一枚射程最远的火箭,射程达到了200公里。

不过精度方面不是太高,发射方向是沙漠地区,倒也不用担心误伤到人,西北地区,有大量可以用来当做部队实弹射击的土地。

后世那些小国家就比较悲剧了,尽管军事实力比较强,但是国土面积太小,经常搞实弹射击时误伤到国民。

在中原、华北地区还好一些,华东、华南等地人口稠密,适合炮兵等部队的实弹射击区域很少。

西北地区最为合适,因此中华民国将陆军主力放在华西、漠北蒙古地区。

第二天,江渝又到航空研究所进行视察。

在航空研究所,蒋方震他们看到了一种可以垂直起飞的飞机,也就是后世的直升机。

直升机这东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便出现了,只是一开始研究这种玩意十分危险。

因为人们还不懂得在尾翼上装一个螺旋桨,造成直升机无法保持平衡,上放的螺旋桨乱打一通,驾驶员很容易被‘腰斩’。

但是中华民国的直升机研究一开始就拿到了成熟了设计理念,直升机上加装了尾翼螺旋桨之后,直升机会原地打转的问题解决了,安全性自然大大提升。

直升机这东西,实际上不是特别复杂,一战过后那些比较普通的研究人员都能造得出来,尽管比较简陋,但也是能飞起来的,只是会原地打转而已。

中华民国的航空研究团队极为强大,加上经费充足,以及工业技术先进,更又明确的研究方向。

当江渝视察这里的时候,研究基地研究出的直升机已经能够飞行一百多公里了。

“这种直升机的原理很简单,就像是我们小时候玩的竹蜻蜓。它不需要机场就可以起降,非常的方便。”江渝对蒋方震他们介绍道,“所以这种飞机,可以用在战场上接送伤员。也可以把火箭弹装在上面用来打击敌人的装甲目标。也能够装上机炮,对敌人步兵进行打击。”

蒋方震等人对这些先进的研究成果叹为观止,同时也感觉到未来的战争模式,将变得更加的复杂化。

江渝带他们来参观这些先进的军事技术成果,就是为了让他们形成更为超前的作战理念,以及正确的军队建设方向。

接着他们又视察了雷达技术,此时中华民国的无线电雷达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现在正在研究脉冲多普勒雷达。

“大帅真是深谋远虑,这么多先进的技术都考虑到了。”周正业不由感叹道,唐汉民说道:“这不是废话吗?要不然我们能那么轻易就把小日本揍趴下了。”

“现在要是不早点做好准备,未来的全面战争,则要多死很多人了。”江渝感叹道,也许世界上最感觉紧迫的统治者就是江渝了。

其他国家的统治者在能够确保统治利益的时候,都不会想着使劲发展军事技术,多是发展一些用于商业的技术。

现在的中国是商业技术也发展,军事技术也发展。

技术就是一个国家一个财团的底气。

“有了这些先进军事装备,只要工业能力爆发上去,我们随时可以夷平欧洲。”蒋方震振奋的说道。

“不错,接下来的内部经济发展,实际上也是要为军事而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战争潜力。不过我们亚洲离欧洲毕竟比较遥远,因此我们得改善一下交通,才能在开战后快速夷平欧洲。”

第004章:技术优势

ps:第一更!零点前还有一个大章!

气温在辰月开始了最后一次下降,已经快要入夏了。

江渝与蒋方震等军方高层在西北视察了一个星期,参观了各种军事技术研究所,这些军事技术研究所简直就是五花八门。

各种各样的都有。

小到炮弹、子弹技术,以及各种特种炸弹技术,大到让蒋方震等人无比震惊的原子弹制造计划。

当他们参观完西北军事技术研究群之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特别是那原子弹制造计划,绝对是万份恐怖的存在。

一颗炸弹,只要一颗炸弹,就能摧毁一个城市。而且还带有强烈的核辐射,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超级威慑武器。

如果谁都有了这种玩意,各国皆不再可能随意挑起战争,然而一旦挑起全面战争,只要拥有足够多的核弹,那就是毁灭全球的前奏。

更有让人惊叹的人造卫星计划,那是将用火箭将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等于是在天上安插了眼线。

这些东西,在如今的世界是闻所未闻。

当然,那些东西目前还有些遥望无期,但是在当前这个空战愈加重要的时代,江渝早就在西北建立了风洞,开始研究各种机型,同时还研究速度更快喷气式飞机。

喷气式飞机的出现,将使战机的战斗能力大大增加,速度甚至是超过音速。

如果这个技术研究成功了。加上雷达技术的出现,中华民国绝对能够在任何战争中取得制空权。

取得制空权就意味着陆军将取得空中保护与空中火力支援,这一增一减之间。足以决定陆军的胜负。

特别是中华民国陆军军事技术的研究项目也很多,中国陆军装备水平绝对是世界最顶级的。

加上有意志力强悍的士兵。

什么样的战争打不赢?

这让他们内心中涌现出了无比强大的信心,夷平欧洲算什么?

只要发展起来,把美国干趴下都没问题啊!

视察完之后,江渝便带着他们返回淮安。蒋方震等人很快就全心投入到了军事建设的工作当中,一个个都是干劲十足。

这次视察,江渝等于是告诉他们。军事技术方面他们是不需要任何担忧的。只要他们不是猪,什么样的敌人不可战胜?

因此蒋方震他们都拿出了拼搏的精神,希望将中国的军事建设做得最好。练出一支世界各国都无法比拟的强军。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是一群乌合之众,给他们再好的军事装备也都一样是垃圾军队。

江渝回到淮安,也忙碌了起来。

实际上江渝自穿越以来。很少有时间消遣。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碌着。

这次视察各个研究所的过程中,各研究所反应了许多正在攻关的技术难题。这些技术难题很多的局部的东西,江渝给他们的资料里没那么详细,因此这些局部的东西还需要研究人员自己找头绪。

回到淮安,江渝立即连接网络,开始在网络上查阅各种相关资料。

因为江渝到欧洲留学过,多英法德三个国家的文字都还是能够看懂的,因此网络上查资料比较容易。

各国的网站都能进入。很多国外的开放性的网络图书馆也是随便查阅。

因此在后世已经不算是机密性的技术,往往都能查到一些资料。甚至是找到十分完整的资料。

这绝对是超级外挂。

科研工作的难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思路的问题。

当一个研究摆在眼前,千头万绪的,根本就不知道哪一条路才是正确的。很多时候得走到死胡同的尽头才发现研究的失败,于是就得从头再来。

但是有了这些资料后就简单了,只需要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必然是正确的。

连续查了几天资料,把江渝搞得头昏脑胀。

“好累啊!”江渝在书房里揉着手,抄书都快抄得手抽筋了。

“技术是竞争的根本,再累也得坚持。”江渝想着,小歇了一会,便又投入到了他的伟大剽窃事业之中。

要想玩资本,就得有技术。

技术首先关乎商业竞争力,再则技术是与军事力量的强弱直接挂钩的,没有强大的军事技术,就算是资本再强大也就是个渣渣,除非能够像犹太人那样混入白种人世界,把白种人玩弄得找不着北。

但中国在种族、宗教、文化方面都是与西方世界有强烈差异的,永远不可能和平相处。

就算是中国全盘西化,人家也不会把中国人当人看。

在西方人看来,只要你不信上帝,就可以不用把你当人看。

实际上,就算是信了上帝,同样也不把你当人看。

前者只是理由,有者则是没有理由下,同样会使用暴力。

技术就是一切的根本,资本要玩垄断,同样也得靠技术来玩。在蒸汽机出现之前,垄断资本是不够强大的。

在那个年代,犹太人控制欧洲靠的是宗教。

但在科技技术出现之后,由于技术的门槛越来越高,传统的不需要多少成本的生产模式在科技技术面前已没有竞争力,从而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垄断出现。

这时候犹太人开始丢开宗教,走上了资本控制世界的路线。

有了技术,就等于是有了更加先进的军事战争能力,就可以从**上消灭那些敌对资本。

二战中德国屠杀犹太人,确实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起码来说,罗斯柴尔德财团因为损失了大量的欧洲资产和家族成员。而迅速衰落了下去,从世界金融商业霸主的地位上被踢了下去。

历史上,二战中的世界各大财团。获得利益的实际上也就是美国国际财团最大,其次是容克财团。

尽管德国战败了,但是德国人在战争当中抢劫到了大量的财富,同时在战败前把财富转移到了欧洲的中立国家的银行,从而可以重新崛起。

重新崛起后的容克财团,惊喜的发现自己竟然成为了梦寐以求的寡头财团,因为容克财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也损失了大部分的成员。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组建的财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同样也抢夺到了很多财富,战后通过投靠美国老爹,加上战败前藏起来的财富。国民经济也在战后迅速的重新崛起。

二战前,中国则出现了四大家族,也算是有点财团的影子,但这个财团的发展却是靠压榨内部。

某党撤退前。疯狂的搞通货膨胀。把中国大部分金银全都运往小岛。战后的某党,用整个中国大部分的硬通货发展一个小岛,自然看上去很繁荣,实际上钱都被美国佬赚光了。

毛熊则死了不少人,但却也趁机从美国那里获得了不少技术,在攻占德国的时候更是获得了很多先进技术,从而在战后成了超级大国,但最终还是被资本给玩死了。整个国家的财富被瓜分一空,成为了一个穷得叮当响。只能吃老本的国家。

战后的英法两国,其国内民族资本也经过了重组、联合,组建了其民族资本财团,以对抗美国的国家资本。

等于说,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场战争当中,不管普通民众怎么上战场拼死拼活,实际上得利的都是各国资本。

有的资本赢了,有的资本输了。

但就算是输的,同样还可以重新崛起。

但是一个国家的民众要过得好,还是得有资本。没有资本,就会变得比较坑。一些国家无法形成资本,那也是比较无奈的。因为资本的形成,也就是那么几个机会。

此时中国就已形成了资本,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先进的工业设备支持下,发展得极为迅速。

但是要想从**上消灭其他资本,就得有更强大的军事技术。

就算是消灭不掉,取得全球霸主地位也是需要有强大的军事技术的,同样还得有最先进的商业技术。

在资本时代,一个国家的强大,就是技术与资本的配合。

有技术就有资本,同样的,有资本也就意味着有技术,但看各个资本的研发能力和重视程度如何。

江渝即极为重视技术,同样也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

他抄写下来的这些科研资料,在经过了一定的整理之后,然后让人送往一个个研究所。

那些研究所拿到这些资料后,攻关速度顿时暴增。

不过,需要研究的东西也多了起来。

例如某项技术攻关,需要用到更高级的制造技术,这就得研究更高级的制造技术。或者需要一些独特的加工技术,便需要去研究该技术,从而回过头来通过之前的技术难题。

等于说,一项技术的研究,实际上是牵扯到了很多技术的研发。

特别是一些复杂的玩意,例如大型火箭、战列舰、原子弹,牵扯的技术就更多了。

一个国家的科技技术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在研发这些东西时,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出来。

加上他们在机床制造方面,不断的积累下来,能够制造更加精密的机床,自然也就能把很多东西制造出来。

实际上当前中华民国在技术研发方面,很多时候碰上的难关就是精密机床方面。

有些项目太超前了,需要十分精密的制造技术。

但是这个时代各国的精密制造水平差不多都是半斤八两,其中以德国人最为精密,但是相比后世的程度来说,还是比较低级。

中国通过学习德国的精密机床加工技术,已经快速的追赶德国,加上从德国那里获得了技工,加上更为系统的制造理论的出现,其精密制造技术已经超过了德国,中国已经算是世界上精密加工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但是在这样的水平下,很多高科技的玩意还是搞不出来。

这就是这个年代的精密加工技术的限制。

就像是后世的中国一样,实际上后世中国在理论、设计等等方面都摸透了,甚至比西方国家还要先进。但是为什么造不出那些牛逼的玩意?这就是精密加工技术的制约。

当然还有财力的问题,资本因为很有钱,所以在精密加工技术方面能够投入大量的钱去研究,同时他们也有那个工业经验的积累。

中国当前的工业经验积累还不够,但是在砸钱方面却是毫不手软,特别是在精密加工技术的研发上。

不仅有砸钱,而且还有江渝从网上抄下来的先进理论。

这个年代的机械设备制造比较低级,往往一个工程师就把大部分的东西都负责进去了,不像后世的知识那么深,一个工程师往往只负责一个部件。

同时机床部件的性能提升,又与各方面的先进技术分不开。

就如后世中国,研究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的精密机床没什么难度,但是最先进的精密机床却造不出来,这主要是没有其他先进技术的积累。

其他各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又没有足够的钱去研究,西方人研究出那些先进技术后可以转为商业生产,从而赚到钱再投入研究,中国落后一步就没那么快把技术搞出来了。

当前这种机械制造还处于比较低级的时代,中华民国要赶超非常容易。

因为当前中华民国在各个领域的研究都争分夺秒的展开,各个领域的技术不断突飞猛进,从而又带动其他领域的技术进步,形成了一种极为恐怖的技术攻关速度。

在这种技术攻关速度面前,其他国家很难追赶。

因为在中华民国搞出了这些技术之后,首先把很多领域的技术转化成商业生产,因为是独家的产品,因此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当其他国家也搞出了这些技术之后,江渝的财团会马上推出更先进的储备技术,然而后原先的产品疯狂降价以打压竞争对手,而更先进的产品又在市场上产生巨大盈利,从而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再则,其他国家,根本还没有原子弹、人造卫星等等一大堆技术的概念,他们的科研项目没有中华民国这么多。

另外中国是一个大国,加上内部经济发展,恐怖的市场就摆在眼前,恐怖的经济实力也正在逐步显现出来,能够投入科研的资金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同时在投入科研的资金比例也比其他国家要多得多。

要想赶超中国的科研速度,除非是整个白种人亲密无间的联合起来,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欧洲永远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就算是联合,也不可能做到互相之间的绝对信任,而且资本的格局也不太容许。

第005章:白磷弹欧洲逞威

ps:第二更!五千字大章。

昨天被拉去喝酒了,所以只更新了一章。。。兄弟们抱歉哈!

又是一年的春天。

中华民国的移民浪潮也进入了一年中的高峰期,大量的人口开始向西部转移,既中亚地区。

在中亚地区,中华民国建立起了一个又一个牧区。

同时在漠北(外蒙),大片的牧区也大量建设了起来。

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于去年出台了《草原法》,采取‘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牧民有责任保护草场,使草场不至退化。

同时在各地制定标准,如漠北地区规定,自然草场31。5亩只能放养一头羊,人工草场则15亩放羊一头羊,同时采取轮牧制。

草原上的草是不少,但是过度的放牧只会造成草场退化。

要知道,草原上不是什么草都是可以喂羊的,菊科植物羊是不吃的。

人工草场是非常不错的建设项目,这样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通过播撒草籽、化肥,以及建立灌溉设施,沙漠也是可以变绿洲的,不用担心草场退化等问题,只需要每年轮牧就可以了。

人工草场最重要的还是水的问题,因此中华民国的《草原法》当中禁止牧民乱打井,同时建立送水车队。

在漠北地区,北水南调工程在己未年春季便开始了紧张的施工,草原上的牧民也开始计划建设人工草场。

在这里的草场面积很大。一户牧民的标准牧场是五千亩,要想建立人工草场,就离不开农机和飞机。

投入是比较大的。但是政府可以贷款给他们。

人工草地面积的多少,常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后世欧美各国的人工草地面积合计约为耕地的50%以上。

中华民国的畜牧业也正在向更加发达的方向发展。

自然草场的草料生产能力比较低,主要是很多牲畜不能食用的杂草比较多,以及没有施肥、灌溉、播种、翻地等生产环节,草料生产能力自然低下。

人工草地是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可以弥补天然草地产草量低的不足,有效缓解草场放牧压力;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家畜提供量多、质优饲草。因此,人工草地对于维持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广大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极易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干旱、风沙、盐碱、贫瘠等自然因素对人工草地构成直接威胁,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水平又直接关系到人工草地能否正常发挥作用。

在中华民国的牧区,最大的制约就是干旱与贫瘠。干旱是主要问题。

水从哪里来?

北水南调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漠北地区,这个问题首先得到了解决,这里也成为了中华民国最早开始大规模人工草场建设的区域。

而在人工草场的建设观念方面,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因为中华民国出台了《农改法》,草原牧场同样也在《农改法》范围之内,如果无力对草场进行建设,那么就卖牧场吧!

当然也能贷款建设。

另外蒙古地区原本是蒙古人人数很少,这主要是清廷用喇叭教约束蒙古人口增长。从而出现了草原上人口稀少的原因。

那些蒙古人都被强制性前往内地,很快就被庞大的人口淹没其中。

如今草原上只有汉民。

因此在观念上还是很容易接受建设人工草场的重要意义的。

每年中华民国都会对各个草场进行检查。如果过度放牧使草场出现退化,那么便会对牧场主进行罚款。

同时铁路也开始在漠北、漠南地区大规模修建,同样也将形成一个比较发达的铁路网络。

每年中华民国可以将关内、东北生产的饲用玉米运往草原,从而使牧区的牲畜能渡过冬季,而不用担心草料缺少的问题。

同时在漠北地区,中华民国也在发展农业,北水南调使漠北地区有了发展农业的基础,在这里也能生产出大量的饲用玉米。

在中亚地区,除了牧场建设,主要就是棉花种植业的建设。

工业建设也在漠北、中亚地区展开,这也使更多的人口迁移到了这些地区。

特别是中亚地区,中华民国已经把手都伸到高加索东北部地区了,跨越距离极远。尽管这里是边疆地区,但是中华民国还是很放心的很多工业都放在了中亚地区。

现在的俄国虚弱不堪,中华民国不去打他们,他们就该谢天谢地了,自然不敢主动来进犯中国。

大量的军工业在中亚地区建立了起来,纺织业等轻工业也开始向中亚地区转移了一部分。

在中亚地区,轻工业出口到欧洲的距离更近许多。

一座座城市在中亚和漠北地区拔地而起,其速度之快,已经超过了所谓的‘俄国速度’、‘美国速度’。

这个‘美国速度’自然是用来形容美国人的发展速度。而‘俄国速度’,则是用来形容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开发。

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开发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此时西伯利亚地区已经有上千万俄国人。

但在‘中国速度’面前,全是渣渣。

铁路已是现成的,建设就非常快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农牧业生产资料运往中亚,大量移民涌向中亚。

形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