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第一军阀(落雨)-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中国对俄的武力干涉已经结束,中国基本上不在管苏俄内战了。给点粮食补给已经是十分给情面了。

中**方的这一做法。便是让苏军放心的从中俄边境北部进攻西伯利亚,而不用担心后路被撤入中国的白俄军切断。

苏军攻占高加索地区后,中**方立即在边境成立了一个贸易点,从粮食到军火、弹药皆有出售。

苏军只需要拿值钱的东西来换,就能买到这些东西。

苏军为了胜利,把沿途抢到,不,是收集到的值钱东西都运到了边境市集来与中国进行交易。

这为苏军解决了后勤补给的问题。

双方在乌拉尔山脉以南。中华民国中亚行政区以北地区展开了阵地战。战争进入一个僵持阶段,而苏军也放缓了进攻脚步。开始停下修整。

这次春季攻势当中,苏军阵亡了一百二十万人,白俄军则阵亡了七十万,白俄军兵力不足的问题顿时显现了出来。

这时,双方在乌拉尔山脉以南僵持的时候,苏军开始翻越乌拉尔山脉,小股苏军开始向西伯利亚渗透作战,又把白俄军的后方搅得鸡飞狗跳。

同时苏军开始收拢分散在各地作战的兵力,开始向乌拉尔山脉以南集结,只用了两个月时间,苏军就在乌拉尔山脉以南解决了两百五十万大军,而白俄军在乌拉尔山脉以南,只有可怜的六十万。

除了死伤之外,还有十多万白俄军退入中国境内后被编入了尼古拉二世的沙俄禁卫军当中。

尼古拉二世与鲍尔沙克可不对付。

对于尼古拉二世来说,他要想复出,白俄政府是第一个挡路石,他巴不得白俄政府早点完蛋。

中国政府此时也是巴不得白俄政府早点完蛋,然后把整个突厥地(哈克萨克斯坦)给占了。

但是为了防止苏俄内战波及到中国的领土,中华民国将华北野战军群、东北野战军群也都调入了中亚地区。

其中华西野战军群还有三十万调入了阿拉伯半岛科威特地区。

而在中国境内,中华民国政府则发布了战争动员,也未说明是向谁发动战争,但却摆出了一副准备打一场战争的势头。

然而在进行动员的同时,动员工作实际上进展很缓慢。

这只是一个信号,为的只是配合中国与协约国、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谈判。

……

中华民国的动员自然瞒不过协约国,协约国的谈判团在中华民国下达动员令之后,显得很紧张。

谈判一旦破裂,中华民国就很可能就要参战了。

这让协约国和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谈判团陷入了巨大的被动当中。

“要想我们中华民国不参战也可以,甚至帮助协约国取得胜利也可以,但是我们战后要土耳其占领的阿拉伯半岛地区(伊拉克、叙利亚),以及德国纳米比亚殖民地。同时战后,欧洲、北美必须开放商品市场,对我过出口的飞机、汽车、石油等商品不得征收高额关税。”陆征祥在谈判中说道:“作为回报,中国将减少对同盟国的战争援助,同时帮助协约国运输除北大西洋之外的货物,并且向协约国出口作战物资。”

“不,这不可能。”美国谈判代表马上跳出来反对,“美国是不会放弃关税保护的。”

“我们英国对于双方的商品出口低关税没有任何异议,但是纳米比亚也不可能交给中国。”英国谈判代表也反对道,要知道纳米比亚就比邻南非,如果中国插手西南非,这会给南非殖民地造成很大的威胁。

至于商品低关税的问题,英国之前的商品出口是有巨大优势的,有优势的国家都是高喊‘贸易自由’的,此时英国佬还未完全意识到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因此他们倒不认为低关税有什么问题。

此时中国商品尽管肆虐国际市场,但是这是在没有多少竞争的前提下的,而且价格也比较贵,所以看不出什么竞争力。

英国人不相信他们玩工业玩不过中国。

法国人也一样,但是他们更重要的是确保战争的胜利,其他的问题可以先丢到一边去再说。

美国佬则始终坚持关税保护政策。

第010章:达成协议

ps:第一更到!

陆征祥不紧不慢的喝了口茶,然后淡然的说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没有办法了,我们中华民国只能继续援助同盟国,甚至是参与这场战争了。”

“当然,这些都是可以谈的。”法国人立即做出表示,但是英国还在纠结于德国纳米比亚殖民地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也不大,让步可能性极大。只有美国,对于部分商品低关税的条款很不满意。

从这里可以看出,协约国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内部有极大的分歧。

法国人输不起这场战争,因此就算条件不是太过苛刻,他们也愿意接受。美国政府则最是无所谓,他们有大西洋的天然屏障在,协约国输了美国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么多钱砸下去参与这场战争,美国如果输掉战争的话,将血本无归。

第一天的谈判很快就结束了,协约国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统一内部的意见,如果内部意见无法统一,那么这场谈判百分百谈崩。

另一边,中国与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谈判则进入了拉锯之中。

“第一,我们需要不少于十万名技工,以及五千名工程师、五千名研究人员。第二,我们援助德国花费了相当于15亿英镑的黄金。第三,我们中国太穷了,需要你们贷款给我们,就贷款相当于20亿英镑给我们吧!”周子跃开出了一个极为惊人的条件。

“我们家族确实很有钱,但是。我们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的流动资金。”爱德蒙男爵连连摇头道:“这样的条件太苛刻了。”

“我们要的不是纸币,那种玩意用来当手纸都嫌硬,我们要的是黄金。我想你们应该能够拿出那么多的黄金。而且贷款给我们是有很高的回报率的,每年利率达到5%。这方面我们不会让你们吃亏的。”周子跃忽悠道,这笔钱罗斯柴尔德财团是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

不借的话,损失更大。

借的话,哪年换你还不知道呢!也许只要不到20年的时间,中国就要和白种人世界展开全面战争。到时候这些债务可以直接不认账。

至于5%的回报率,那只是表面上的,中国每年收取的铸币税就达到5%。这是‘无差别攻击’,等于说每年罗斯柴尔德财团是没有任何回报率的。

“这太多了,价值35亿英镑的黄金,一共是2。5万吨。我们家族没有这么多的钱。而且现在欧洲已经没什么钱了。我们拿什么来贷款给你们?”爱德蒙男爵摇头说道,周子跃同样摇头道:“你们拿得出来。”

之前罗斯柴尔德财团控制着全球50%的财富,在黄金方面自然不会少,当然,周子跃也不指望他们拿出这么多黄金,只是先狮子大开口,后面好讨价还价。

……

中国与协约国的谈判,与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谈判。经历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在各个领域方面都有所涉及。

因为这场谈判中国占据绝对主动。所以很多方面还是让中国达到了目的。

在与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谈判当中,中国要了12亿英镑黄金的补偿,从而使中国答应不再改变倒向同盟国的立场。

至于贷款,罗斯柴尔德财团答应借给中国10亿美元的黄金,借款期限为10年,每年利率5%,还款用炎黄币。

此时中国根本不缺钱,反而有大量需要输出的剩余资本,但是却依旧向罗斯柴尔德财团借钱,用心很是险恶。

本身欧洲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已经打得没钱了。

钱去哪里了?

自然是跑到美国和中国手上来了,对于罗斯柴尔德财团来说就是左手换右手的把戏,大部分的钱还是在他们手上。

等于说罗斯柴尔德财团手上也有大量剩余资本。

那么,现在削弱了罗斯柴尔德财团手上的一部分剩余资本,那么战后他们能向欧洲提供的资本就减少了,欧洲经济复苏速度就减缓了。

中国却可以把这些剩余资本投入到附属国身上,使附属国拥有很高的发展速度。

中国搞资本输出是没错,但是中国不会把资本输出到欧洲和北美,顶多把资本输出到印度、澳大利亚、南美、非洲这些地方。

这主要还是债务关系决定的。

此时欧洲有19个国家欠美国100亿美元,资本自然是要回流欧洲,让欧洲人发展起来才能还钱。

中国的债务主要是在那些附属国,那些附属国也得发展起来才能还钱。

怎么才能发展起来呢?

实际上金融说白了就是借债,钱不代表能发展起来。

主要还是靠实体经济。

只要中国的实体经济在国际出口方面占据优势,欧洲工业就很难发展起来,特别是轻工业方面。

在轻工业方面,中国是拥有巨大优势的。

因为中国就是一个擅长发展轻工业的国家,而那些附属国同样也不差,特别是日本。

在中国的劳动成本增加的北京下,那些轻工业可以交给附属国来发展,绝对能够把欧洲的轻工业死死遏制。

而在重工业发面,现在中国在重工业商品方面,同样领先于欧洲。

只要抢占了国际市场的方方面面,欧洲和复苏将变得极为缓慢,而美国的发展也将得到遏制。

白种人世界与东方文明世界的国力就会慢慢拉开,中国将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屈服,相当于战败国签署不平等条约一般。罗斯柴尔德财团赌不起,能够靠赔钱来解决问题,那就不是问题。

作为一个没有国界的资本。只要能够保住自身荣华富贵,什么国家、民族等等都是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

当然,双方也划分了势力范围。

战后,欧洲、北美为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势力范围,中国资本不进入这一区域,而亚洲、大洋洲则为中国势力范围,罗斯柴尔德财团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马来西亚、缅甸地区的资产将全部出售给中国。

而双方只在非洲、南美洲展开金融方面的竞争。

等于说。双方确定的势力范围内,资本不越界,什么银行业务都不会开展到这些地区。而在竞争地区。则看自己的本事。

中国不费一枪一弹,就从罗斯柴尔德财团手里拿到了巨大的利益。

另外作为降低贷款数额的条件,罗斯柴尔德财团承诺,将送往中国的科研人员数量增加到六千人。工程师还是五千。技工则降低为五万人。

罗斯柴尔德财团在这方面绝对有庞大能量,欧洲那么多的国家,科研人员多得很。这个时代科研还未引大规模引入国家层面,大部分科研人员还是掌握在财团手中的,或者是不属于任何机构的‘个体户’研究者。

……

而在与协约国的谈判方面,中国如愿以偿的与协约国达成了获取阿拉伯半岛北部的伊拉克、叙利亚地区,以及西南非纳米比亚的协议,当然明面上则是购买。但实际上却是白送。

在贸易关税方面,中国也如愿以偿。美国为了欧洲的债务,以及战争能捞取到战利品,并在战后不被同盟国阵营包围,同意开放汽车、飞机、电器方面的市场,也就是降低关税,英法两国则没有就这个问题纠缠。

英法两国纠缠的是殖民地关税,殖民地关税则是主要对应那些轻工业产品,最后英法两国将殖民地关税降到了很低的程度,普遍不到5%的关税,最低只有1%。

如果是与德国分赃,显然不可能获得这样的利益。

德国人在工业上是很擅长的,同时搞关税保护主义也是很顺溜的。协约国的竞争力完全比不上德国,这也是为什么江渝不想让德国获胜的原因。

另外在运输方面,协约国也正式确定使用中国标准的集装箱规格。

而中国则承诺,不再支持同盟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同时不再增加向同盟国的援助,并提供任何先进的军事技术,同时中国的远洋商船,可以帮助协约国运输一些物资,但是不承担北大西洋的运输任务,只承担其他大洋的运输任务。

同时以贷款的模式,向协约国出售价值15亿英镑的物资,其中以粮食、生活物资,汽车及飞机为主,钢铁方面的物资不多,中国现在缺的就是钢铁。当然,还有大量的白磷弹供应。

另外,尼古拉二世存在英国的2000吨黄金也顺便要了回来。

……

当江渝拿到两份秘密协议时,顿时哈哈哈大笑三声。

“太爽了,没参战就拿到了比参战还要大的利益,有了这个协议,欧洲人起码还得打上一年。”江渝大笑道。

在江渝眼中,利益这东西,并不是单纯的财团利益。

或许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寡头财团掌控者,因为他在看待利益这个观念时,往往是与战争相结合的。

但这往往也最符合财团的利益。

有什么是比从**上消灭敌人资本更有效率的方式?

首先这个开放殖民地市场,以及汽车、飞机、电器市场,在战后就能对白种人世界的工业形成压制效果。

压制了他们的工业,扩大了自身的工业规模,中国的战争潜力就比白种人世界更强大。

另外,战争再打上一年,这是什么概念?

此时中国的生产力普及速度越来越快,建设速度是不断的往上翻,中国建设一年,而欧美打上一年,这是多大的差距?

多打一年是一年,只要能延长西方人的战争,那些表面上的利益都是蝇头小利而已。

等于说中国多出了一年时间来准备战后对市场的占领。西方人多打一年就是多消耗一年,中国建设一年,而且是用先进生产力进行建设,差距就会迅速拉开。

另外,中国以贷款方式提供相当于15亿英镑黄金的物资,那么战后中国可以持续盘剥协约国。

而且以出口汽车、飞机为主,又能打击协约国的汽车、飞机制造业。

至于罗斯柴尔德财团方面,弄到22亿英镑的钱,其中12亿就像是赔款。这些尽管是利益,但实际上也就是一堆黄金,并不能加快建设速度,如果剥夺黄金的货币价值,那也就是一堆废铁。

当然,在金融领域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只不过很多利益在江渝看来,都是垃圾利益。在增强白种人世界战争潜力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利益,都是不值得的。

从商品角度考虑,战后的中国,实际上只需要进口一些原材料、这些钱回流白种人世界比较困难。至于把这些钱拿到白种人世界投资,那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因为投资,会增强白种人世界的战争潜力。

唯一的投资方向,就是投资到印度、澳大利亚、南美、非洲这些地方,靠这些区域的劳动力来加快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在这些区域投资不怎么赚钱都不是很要紧的,只要战争爆发时不增加白种人世界的战争潜力,同时能增加中国的战争潜力就可以。

资本就是钱生钱,不赚钱那是不可能的。

本身资本发展到了这个层次,经济局势的走向已经是资本可以控制的了。

同时这些‘赔款’可以使白种人世界减少财富,使他们能够从买到有价值工业产品,例如机械设备之类的东西,在数量上减少下去,建设项目上也减少很多,这就能阻碍他们的发展速度。

同时在金融方面,战后的中国也许可以通过国际信贷、保险业务来盘剥南美、非洲国家。

至于欧洲和北美,这是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势力范围,双方在势力范围方面已经划分出来了。

所以战后,中国盘剥的区域就是亚洲、大洋洲,罗斯柴尔德财团盘剥的则是欧洲、北美,双方在国际信贷、保险业务方面的竞争主要是在南美洲,非洲则是一个新市场,需要开辟,罗斯柴尔德财团显然不会去开辟非洲市场。

但中国对于非洲市场是很感兴趣的。

非洲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贫瘠,实际上非洲的资源很丰富,开发出来也是一个富饶的大陆。

之所以那么贫穷,主要是西方人在搞殖民,并且因为非洲是黑人生活的地方,西方人不会在非洲搞太多的投资。

历史上,二战过后,西方人是全面从非洲撤退,等于是把非洲排除在文明之外。

正是因为开发力度不够,这才造成了非洲的贫瘠。

江渝尽管对于黑人的肤色也有些排斥,但是他并不歧视黑人,非洲也可以发展,只要不搞种族通婚就行。

非洲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一个经济殖民利益丰厚的大陆。

第011章;钢铁产量暴增

ps:第二更到!

后世的非洲,也就只有南非等少数国家经历经济殖民,从而发展得还行。而那些只接受过武力殖民,而未被经济殖民的非洲国家,则普遍落后。

同时西方国家为了获得超廉价资源,而摧毁了刚果,使刚果陷入混乱。为了亚丁湾航道,摧毁了索马里共和国。

为了石油,分裂的苏丹,打击了利比亚。

在非洲,唯一没有被殖民过的国家就是埃塞尔比亚,埃塞尔比亚这个国家的版图中有非洲最大的高原和山脉,有非洲屋脊之称,这也是非洲龙脉最强的国家,这条小龙脉已是非洲最强大的龙脉了。

也正是这条龙脉的原因,埃塞尔比亚人没有遭受过西方人的殖民。

此时中国正在与埃塞尔比亚接触,并在其境内展开投资活动,是非洲地区的重点投资目标。

作为一个被西方殖民者包围的国家,埃塞尔比亚面对中国抛出的橄榄枝无比欣喜,两国迅速建交,关系很快升温。

中华民国每年向埃塞尔比亚援助一批粮食和药品,不过埃塞尔比亚的体制有些陈旧,很多投资没办法展开。

此时统治埃塞尔比亚的是佐迪图女皇,她是阿比西尼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亚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称号是“众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异母姐妹之子埃雅苏五世继位;1916年埃雅苏五世被废。遂即位为女皇。

这位显然又是一位从宫廷阴谋中获胜的人物,只不过她依靠的是摄政王海尔*塞拉西的帮助。

作为穿越者的江渝,在查阅了资料之后发现。原来这个海尔塞拉西还是塞尔维亚最后一位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

他与佐迪图女皇闹翻,是因为他致力于改革埃塞尔比亚,而佐迪图女皇则是一个守旧派。

守旧,能更加维护她的君主利益。

而海尔*塞拉西游历了欧洲之后,羡慕于欧洲的繁荣与强大,也决心在非洲进行改革。

此时海尔*塞拉西还未开始游历欧洲。对于改革还没什么**,江渝喜欢的就是这种改革派人士,只有这种人士才能支持经济殖民的建立。

守旧而腐朽的君主。是不利于经济殖民的。这种君主只适合被武力殖民,而海尔*塞拉西这种致力于改革的君主,则是可以通过经济殖民来控制的。

这种控制很隐蔽,就像是罗斯柴尔德财团控制那些欧洲王室一样。

因此江渝在己未年夏季。向海尔塞拉西发出了访问中国的邀请。海尔*塞拉西有些受宠若惊,中国作为欧战期间迅速崛起的强国,此时已经成为世界弱小国家的领头羊,称之为‘第三世界领袖’。

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大力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国家形象在第三世界国家眼中非常正义。

塞尔维亚作为中国大力援助的国家之一,双方关系良好,接到邀请之后。海尔塞拉西第一时间决定出访中国。

他于己未年7月带着两头狮子和三头斑马,乘坐着轮船前往中国。

……

自秘密协议签订后。中华民国与协约国之间的合作立即在一种静默中展开,首先中华民国通过中缅铁路、中亚铁路,将物资运往缅甸沿海及科威特。

然后用商船运从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航线运往法国南部港口。

此时最安全的海运路线就是地中海航线了,尽管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在大西洋上很凶悍,但是英国封锁了直布罗陀海峡,在那里布下了大量的反潜艇鱼雷,同时在地中海地区布置了大量的护卫舰用于反潜作战,使得地中海的德国潜艇得到了肃清。

协约国最安全的海运路线,还是走地中海,而这条航线却是中国能够用得上的,一些美国商船也在走这条航线,但他们要从美洲东岸一直南下到南大西洋,然后绕过非洲好望角,航行过东非沿海,然后再进入苏伊士运河,整条航线比较漫长,效率大大降低,不过胜于安全。

显然美国在这条航线上没有中国那么便利。

由于中国提供了15亿英镑的物资贷款,协约国再次从中国获得了大量物资,这些物资的出口让美国很是眼红,但是美国此时确实无力向欧洲运输大量物资。

此时英国只能忍痛借钱了,之前英国的债务还是比较平衡的。

尽管英国问美国借了8。7亿英镑的钱,但是算上英国借给法国、俄国的钱,其财政还是平衡的。

至于内部的那70亿公债,则大部分是罗斯柴尔德财团持有的。

但随着俄国还款已遥遥无期,这一平衡被打破了。

不过之前美国贷款给英法时,好似这些钱不用还一样,所以英国佬现在还以为美国佬借给他们的钱真的是不用还的。

所以英国政府只把中国的借款计算到了财政当中。

“我们问中国人借的是价值8亿英镑黄金的债务,经过计算,如果我们用每年财政收入的1%的钱来还这笔借款,那么我们需要30年才能还清这笔钱,要一直还到1950年左右。”英国内阁做了一个计算,结果让所有内阁成员都沉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